吉州胡氏通谱序(1) 余自致政投闲,杜门谢客,不事晋谒久矣(2)。第吾杭衣冠裳辐辏之区所至(3),鸿儒廉吏类出名臣世胄,余折节焉(4)。参政胡君延扬来治武陵(5),绰有政声。一日款门谒余,风裁峻整,不愧名家子(6)。询及世系,知为吉州宋资政殿学士胡忠简公七世孙顺可後,世家龙泉澻南(7)。有间,呈其世次具述,家文学曰睿文、龙川,曰映奎、元长暨弟跃麟等邮书邸署,谓耑祠落成,谱事告竣,丐予叙弁首(8)。予虽久废楮墨,然忠臣後裔不获辞(9)。按胡先世五季时公霸持节剌吉,以吉风土醇厚,命长子胜留家芗城(10)。九世传忠简公,登第於建炎二年(11),值宋南渡,中原鼎沸,金虏骚动,桧持和议,举朝靡然从之(12)。公明目张胆,力奏斩首竿之藁街(13)。虏闻募本千金,君臣丧魄,不敢南侵者二十年(14)。今读公封事,刚风直气,凛凛如生(15)。夫吉州人文实甲天下,始於汉,著於唐,而盛於宋。欧文忠公文章勲业显当时,流後世(16);文信国成仁取义,诚得孔孟遗训(17);胡忠简世际式微,力排和议,迴狂澜於既倒,植纲常於不坠,尤为有宋三百年来砥柱。公之子孙笃忠盟、思祖德,举宗谱而重订,斯诚贤矣(18)。余束发受书(19),读忠节传,辄为神至(往),於忠简有遥契焉(20)。为之序
峕
乾隆十九年岁次甲戌四月 谷旦(21)
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内廷供奉经筵日讲官太子少师
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梁诗正 拜撰(22)
【注】:(1)吉州,今江西吉安。 (2)致政:犹致仕,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这里指辞官归隐。《礼记•王制》:“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 晋谒:进见。 (3)第:只是。 冠裳:指官吏的全套礼服,也指官宦士绅。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也作“辐凑”。(4)鸿儒:渊博的学者。鸿:大。“鸿”是一种体积硕大的鸟,故有“大”的意思。儒:有学问的人。 “儒”原为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一批知识分子,后来泛指学者,读书人。 折节:屈己下人。《管子•霸言》:“折节事强以避罪,小国之形也”。 (5)延扬:遂川水南胡氏第 世孙。武陵: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地区。 (6)款门:敲门。 谒:拜见。 风裁:指很有风度和精神。 峻整:指很庄重。《新唐书•王璠传》:“仪宇峻整,著称于时”。 (7)资政殿学士胡忠简公:即胡铨,与锋公系亲兄弟关系,锋为长,铨为次。延扬应为锋公的后代。故该句的表述有误。 龙泉澻南:即今遂川县泉江镇水南。 (8)丐:请求,要求。 弁首:卷首,前言。这里指写序于卷首。 (9)楮[chǔ]墨:纸与墨。借指诗文或书画。这里指动笔写作。清曹寅《尚中索书真州东园》诗:“楮墨向千载,咳唾犹芳鲜”。 不获辞:不能推辞、不能推脱。 (10)五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存在于907年-960年期间。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 芗城:今吉安值夏。 (11)建炎二年:1128年。 (12)鼎沸:比喻形势动乱,社会不稳定。 举朝:朝廷上下。这里指朝廷的一举一动。 靡然从之:这里指上下官员望风顺从,听任秦桧的所作所为。 靡然:指草木顺风而倒。喻望风响应,闻风而动。 (13)公:即忠简公胡铨。 斩首:指忠简公的《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中指出要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之首。 竿:把秦桧三人的头悬挂在竹杆上。 藁[gǎo]街:亦作“藳街”。 汉时街名,在长安城南门内,为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这里指临安街头。 (14)虏:金人。 募本:这里指金人偷偷托人摹写忠简公的《戊午上高宗封事》。 丧魄:指金国在拜读忠简公的奏章后既钦佩又害怕。 (15)封事:指忠简公的《戊午上高宗封事》。 凛凛:令人敬畏的样子。《宋史•辛弃疾传》:“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16)欧文忠公:即欧阳修,谥“文忠”。 勲业:同“勋业”,指功勋事业。 (17)文信国:即文天祥,封“信国公”。 (18)式微:指宋朝国势衰败。 笃:忠实。《尔雅•释诂》:“笃,厚也”。 忠盟:同“宗盟”,同宗、同姓的意思。 斯:这里指修族谱之事。 (19)束发:代指成童之年。 (20)遥契:这里指遥遥地与忠简公的精神相契合。 (21)峕[shí] :时。 乾隆十九年:1754年。 谷旦: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22)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累官东阁大学士等职,卒谥“文庄”。著有《矢音集》。朝廷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整理:琼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