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59阅读
  • 0回复

上古五帝更替与舜帝祖先世系的对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0-04-30
                                                                                           上古五帝更替与舜帝祖先世系的对照
    早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就有了人类。所谓“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从浑沌时代进入天皇、地皇、人皇时期”都是神奇的传说而已。其实,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从已发现的原始人遗址中,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陕西的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而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如果说元谋人、蓝田人是半猿半人,那么北京人虽仍留有猿的特点,但已经基本上是人;北京人进入了旧石器时代,过着群居生活,原始人群的婚姻因血缘关系不清而过于自由。
    距今约18000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虽然仍处在旧石器时代,但生活方式由原来以原始人群为主转变为以原始氏族为主,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其成员与相邻的氏族通婚,故不同于原始人群。距今约六、七千年,他们在有巢氏的带动下走出山洞,利用树藤、树枝、树皮、草叶等在树杆间拉结象鸟巢类似的窝床,并在上方搭起棚顶。再后来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社会方式变为以原始部落为主的定居生活,部落由相邻的氏族结成(这些氏族往往相互通婚)。
    习惯上有人把从人类产生到旧石器时代结束的这一漫长时期称为“远古”;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的时期称为“上古”;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朝鸦片战争爆发前的时期称为“古代(狭义)”;从清朝鸦片战争爆发到清朝帝制灭亡的这一短暂时期称为“近代(相对)”;从中华民国建立到现在的这一短暂时期称为“现代(相对)”。过了若干世纪,“古代、近代、现代”的界限必定要重新划分。
    一、关于上古三皇:
    存在多种说法,主要有:一说盘古氏、女娲氏、有巢氏;二说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说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即黄帝);四说天皇、地皇、人皇。我选择与《史记》相同的第二种说法。因第一种和第四种,是远古人物,且带有神奇的传说;至于女娲,说法较复杂,有说是伏羲氏之妻的,有说是伏羲氏之臣的,有说是伏羲氏之后登帝位的。如果是这样,可以划入伏羲氏朝代。有巢氏、燧人氏虽然均属于山顶洞人时期,但有巢氏仍处在旧石器时代和以氏族为主的时代,而燧人氏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和以部落为主的时代。
    1、燧人氏本是燧人氏部落的首领,因该部落不仅能利用发现的火,而且掌握了人工生火与灭火的方法,在夜间照明、驱寒取暖、防御猛兽、攻击敌害、烧烤食物等方面起了里程碑作用,因此成为燧人氏朝代的第一位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史载者以皇称之。后来若干代继位首领,虽不是世袭,但仍然是嫡系部落主要成员,亦称燧人氏,只是不以皇而以帝看待。
    2、伏羲氏的“伏”又作“庖,或宓”,“羲”又作“牺(或其繁体字)”,本是伏羲部落的首领,因该部落的猎杀、捕渔技术更进步,畜牧业萌芽、渔业有所扩展,使人类生活有飞跃性改善,因此取代燧人氏而成为伏羲氏朝代的第一位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史载者以皇称之。中学课本说距今6000多年的杭州附近的河姆渡氏族大约相当于这一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并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后来若干代继位首领,虽不是世袭,但仍然是嫡系部落主要成员,亦称伏羲氏(其中最后一位首领又称太皞氏),只是不以皇而以帝看待。
    3、神农氏本是神农氏部落的首领,其父任太皞氏的少典。因该部落不仅发现了一些能治病的药,而且发现了几种农作物并能制造原始的农耕工具,产生了种植业,使原始农业、畜牧业、渔业全面开展,因此取代伏羲氏而成为神农氏朝代的第一位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史载者以皇称之。中学课本说距今约5000年的半坡氏族大约相当于这一时期。后来若干代继位首领,虽不是世袭,但仍然是嫡系部落主要成员,亦称神农氏(其中最后一位首领又称炎帝),只是不以皇而以帝看待。在神农皇与炎帝之间的首领有人依次称之为:临魁、承帝、明帝、宜帝、来帝、裹帝、节茎、榆罔(弟:戏)。神农氏炎帝后来又被黄帝取代(因黄帝时创造了原始文明史,能造高轮战车和舟、能造弓矢、造衣和冕、作履作舂、作数作图、造字作书、造厤作甲子、造律吕、会占术、发现更多的药、有专门的医术,等)。
    二、关于少典:
    神农皇(指神农朝第一位首领,而非炎帝)之父是少典,黄帝之父是少典,秦、赵祖先女华之父是少典,等等。可见,少典是官职而非人名,但有时以官职代称人名,而称某人之父为“少典氏”。这和后来周部落好几代祖先都称“后稷氏”一样(弃是第一任),稷是官职之名。称后稷,是因之前有烈山氏之子柱,能植百谷,立官为稷。
    三、关于少皞:
    少皞氏本是部落名称,是神农朝取代伏羲朝之际,伏羲太皞氏嫡系部落后裔被逼东迁,史者改称为少皞氏部落,它与东夷各氏族形成东夷部族小联盟。后来该部族相互融合,产生了几个与少皞氏部落势力相当的新部落。在黄帝取代炎帝之际,东夷部族小联盟的首领不再是少皞氏部落成员。非太皞氏部落后裔的少皞氏部落首领有:
    1、黄帝幼子。由于黄帝亲四邻、求融和,少皞氏部落决定返迁中原,服从大联盟管理。黄帝认为该部落本来就是原中原太皞氏部落的后裔,又是在四邻中最有影响的部落,有利于亲和策略的执行,于是由年壮而精力充沛的幼子任少皞氏部落首领,故黄帝的幼子称“少皞(少昊)”。玄嚣是黄帝长子,封于江水,负责管理原有熊氏部落黄帝这支以外部分并在炎帝去世后管理其后裔部落,合称青阳氏部落,故玄嚣又称“青阳氏”。为了区别,称“青阳氏玄嚣”更妥。黄帝除全面管理大联盟外,还与次子昌意共同管理轩辕氏嫡系部落(含登帝前即亲随黄帝的一些氏族)。其他次要部落分别由其他儿子管理。
    2、玄嚣之子。后因黄帝年迈,西方一些部族不太服从管理,黄帝又派年富力强的幼子少昊带领中原各部落挑选的精壮队伍去收服西方,后成为西方大帝,因西方属金,故又称“金天氏”。为了区别,称“少昊金天氏”更妥。而少皞氏部落主体部分改由玄嚣之子管理。故玄嚣之子亦称“少皞”,后袭父职管理青阳氏部落,也称“青阳氏”(侨极并非玄嚣之子而是孙)。为了区别,称“青阳氏少浩”更妥。少皞氏部落所分出的有虞氏氏族(首领虞幕)则划归颛顼氏部落。
    3-5、颛顼之子庭坚及庭坚子孙。黄帝驾崩后,其子不是太老就是已去世,幼子少昊年龄也过大,既已成为西方大帝,为西方和中原的稳定,故亦放弃争夺中原帝位,否则也是鞭长莫及。因此颛顼登帝位。另称高阳氏。颛顼曾操办侨极的冠冕之礼。他把玄嚣之子所管理的少皞氏部分划归儿子庭坚管理(其子孙袭职管理少皞氏部落);而青阳氏部落中的炎帝后裔部分划归共工氏管理(共工氏登帝后,其子袭职管理共工氏部落,并娶炎帝后裔之女。共工氏部落第三位首领才是炎帝后裔,仍称共工氏)。少昊金天氏去世后,高阳氏吞并西方。
    6-7帝挚退位后与其子先后为少皞氏首领。
    8、帝尧时皋陶成为少皞氏首领。
    9、少皞氏部落与有虞氏氏族重新结合,改称有虞氏部落,为舜帝嫡系部落。
    四、关于上古五帝:
    一说少昊金天氏(黄帝幼子;有人说是少皞青阳氏,并误认为即黄帝长子玄嚣,因玄嚣为青阳氏;其实玄嚣之子先接替黄帝幼子管理过少皞氏部落,后袭父职管理青阳氏部落的主体部分,为了区别,玄嚣称“青阳氏玄嚣”更妥,其子称“青阳氏少浩”更妥,但父子都没登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二说第一帝是黄帝,后四帝同上述所说。我选择与《史记》相同的第二种说法,但不认同《史记》类似世袭制的说法,而认为五帝时期是“禅让与争夺并存制”(《潜夫论》就与《史记》不同,但觉得有隐约的自造式“循环制”);同时不认同五帝时期只有五帝,而认为先后有九帝,只不过特意提出的五帝是这一时期很有名的部落大联盟首领,故关于他们的传说也较多:
    1、黄帝轩辕氏,土德为黄。约从炎黄二帝始,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氏族正在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
    2、少昊金天氏,金德为白。
    3、颛顼高阳氏,水德为黑。
    4、共工氏(非炎帝后裔,其部落第三代首领才是炎帝后裔,详见上面所述)。水德。
    5、帝俊(娶陈丰氏之女),木德为青。
    6、喾帝高辛氏(四妃为陈丰氏之女庆都),木德。
    7、帝挚放齐氏,火德为赤。
    8、尧帝陶唐氏(名放勋),火德。
    9、舜帝有虞氏(名重华),土德。
    《袁氏源流考》(含引文)言:“黄帝111岁。在位100年。颛顼98岁,在位78年。喾帝150岁,在位70年。尧帝117(或116)岁,在位98年。舜帝100岁,在位39年”。“《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附录黄帝约前30世纪初,舜帝约前21世纪初”。“结合《左传》等史书(前还提到《史记》与《吕梁碑》),我认为从黄帝到舜帝的世系应该如下:黄帝——昌意——颛顼——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帝”。
    “应该”的观点只注意了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况且所注意的这方面却是词典的附录“黄帝约前30世纪初”。有人说黄帝约前24世纪,1999年中学课本说是距今4000多年(即前20多世纪)。这和我国现今关于“周武王灭商之年前1046”(也有许多研究者不认同,其中有人说是前1027)的成果一样,并非是100%正确。这之前,我国成果是前1066(公布前11世纪,暂且不说,因1066和1046都是这一世纪)。如果说,1066的误差率是3%,则1046的误差率为1.2%,1027的误差率为-0.7%。当然,误差率比成果本身更难评测,这里用来打比方,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今后若干世纪,随着考证资料的不断发现,考证科技的不断飞跃,考证研究的不断深入,或许不断有更接近史实的新成果。
    上面所说上古三皇五帝是有其人,但其事毕竟在传说中有所夸张。如五帝的寿命都是百多岁、百岁或近百岁吗?传说毕竟是传说!在位年数也类似,黄帝在位100年,寿111,11周岁就登帝位吗?喾帝在位70年,寿150岁,中原的能人会让80岁的老人登帝吗?尧帝在位70年时(按在位98年寿116或117岁来推,这时是88或89岁)才开始考虑接班人吗?我认为上古五帝时期平均寿命不会超过现今,当然靠近均寿的集中度没有现今的比例大,而拉向两端的分散度却比现今的比例高。就是说,90多岁与超百岁的比例和20岁以下甚至10岁以下就夭折的比例都高于现今。但不至于超过同时期的均寿上下10岁的集中度。以此不妨设想:五帝中一位超百岁,一位近百岁,二位90多岁,一位80多岁。其他不出名的四帝,可能60多、70多、80多、90多岁各一位,都高于均寿(因是帝,生活条件优越些)。
    如果把《史记》关于“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帝”的世系与《吕梁碑》关于“幕——穷蝉——敬康——桥牛——瞽叟——舜帝”(缺“句望”一代)的世系,进行简单合并,且说“应该”,就未免强人所难了。我认同以《吕梁碑》和《左传》为基础,补入《世本》与《史记》中提到的“句望”一代的观点,将舜帝及其祖先世系列为:虞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帝(娶尧帝两女;弟:象)。至于虞幕或穷蝉,娶黄帝族或颛顼族之女的情况,还只能是模糊不清。
[ 此贴被陈和平在2010-05-04 11:58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