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318阅读
  • 43回复

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宗谱专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03-04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宗谱序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是安定胡氏集团中的一员,追本溯源,出自有虞氏舜帝,乃胡公满后裔。史料记载,舜帝禅让禹后,禹封舜子商均于阳城(今河南虞城),为有虞氏。传数十世至阏父(也叫遏父),任周朝陶正,在制陶业上很有建树,得到周文王的赏识,周文王便把长女太姬下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奉舜帝之祀,是为陈国。妫满殁后,谥胡公,称陈胡公满,被陈姓、胡姓奉为开基之祖。传至二十世闵公,在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失国,闵公长孙琏公,以国为姓,为陈氏;次孙玙公,以谥为姓,为胡氏,传至二十九世渭城令侯建公,在汉武帝年间,卜居安定(今甘肃固原县),始肇安定胡氏。到晋朝,三十八世遵公及其子广公、奋公、烈公等,祖孙三代相继为朝中大将,家族遂成望族。传至四十三世国珍公,官拜骠骑大将军等职,其女胡充华为胡太后,使安定胡氏令世人敬仰。在遵公之后的300多年时间里,安定胡氏历朝都有人位居三公九卿之列。安定胡氏数百年的显赫,子孙皆以安定为自豪,安定成为天下胡氏的郡望和堂号,就不难理解了。

    时间走进宋朝,安定胡氏有一支迁到泰州如皋(今属南通),至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六十七世祖瑗公出焉。瑗公,字翼之,今南通如皋市皋南镇安定村人,是宋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教育家,世称"安定先生",以太常博士退休,谥“文昭”,被后人尊为“先儒胡子”,“万世师表”,德享圣庙,被我司马庄胡氏尊为中兴一世祖。至宋高宗绍兴年间,六世祖龙公(尧卿公次子),由江西而迁淮上凤阳。公生三子,曰:羽,扇,翊,继而在淮上发展。羽公曾孙,十世祖大渊公后裔,在今淮南大涧沟;扇公曾孙,十世祖大河公后裔,在今怀远魏庄、西新集;翊公曾孙,十世祖泉公后裔,在今凤阳临淮胡府。

     元末,凤阳朱元璋起义,羽公曾孙,我十世祖大海公(?——1361)横空出世,公元1354年,追随滁阳,被任命为先锋,继而为右翼元帅,以"不杀人,不掳妇女,不焚庐舍"治军,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深得民心。大海公在南征北战中,和胞弟大渊,从堂兄弟海、美、泉、汝、通(翊公曾孙)及子侄德济、德琮等父子兄弟十数人为朱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为复兴安定胡氏作出重要贡献,使凤阳胡氏一时名扬天下。卒后,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谥武庄,配享太庙,位列第七人,名垂青史。

    明永乐以后,世职概停不袭,到嘉靖年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胡公满八十三世孙,瑗公十七世孙,大海公八世孙裕隆公,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春二月,受封世袭指挥使,以奉先祀。裕隆公,字子策,开基凤阳司马庄(今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司马庄村),被尊为我司马庄胡氏始祖。公生三子,曰:恒茂、恒盛、恒昌。恒茂公为司马庄长房一世祖,恒盛公为司马庄二房一世祖,恒昌公为司马庄三房一世祖。

    转眼到万历年间,其时,朝政不纲,倭寇日逼,裕隆公知大乱将作,为遗种计,命诸子分居。于是二房一世祖恒盛公,遂迁居定远县疃水之滨,陆家桥(今长丰县左店乡陆桥)。公生子一,名兆圜,孙六,曾孙二十二人,成为当地的望族,远近称之为"六门胡"。二房后裔,现分居在长丰陆桥诸村镇,传世至21世,人口20000众,显然是一方巨族也。

    明朝走到崇祯年间,已是风雨飘摇,大幕将谢。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三房四世祖廷璋公,在父亲庆元公去世(公元1621年)后,迁往怀远县东南之马头城(今怀远县马城镇)发展。传至七世祖邦安公,公生子四,孙十二,曾孙二十二人,显然也成为当地的大族,被称为"四门胡"。三房后裔,现分居在马城镇之胡圩、后胡、东街、张楼(以上为四门),蚌埠之洼刘、宋庄、钓鱼台、铅山(以上为七世进安公裔),怀远县城关靠山、茆塘、双庙、岗庙(以上为七世义安公裔),凤阳之王家胡(为二门十二世克纯公之二、三、四子裔),怀远城关顺河(为一门十一世天锡公裔)等村镇,传世至20世,人口达5500余众。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长房二世祖兆祥公次子庆邦公,审时度势,率弟庆安公,侄民璋公迁往马头城西南7里之白衣庵(今马城镇白衣村)居住发展。随后,三世祖庆安公在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由白衣迁往今凤阳县官塘镇凤淮村胡家发展。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五世祖福善公,在其父民璋公去世(公元1661年)后,由白衣迁往马头城东南3里之杨庄(今马城镇南胡)发展。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庆邦公次玄孙盛安公之子,八世祖康朋公,又自白衣举家迁往今凤阳刘府镇胡桥村发展。庆邦公长玄孙德安公裔,仍在白衣发展。长房兆祥公后裔,现分居在怀远县马城镇之白衣、南胡、殳李、凤阳县刘府镇之胡桥、官塘镇之凤淮、大庙镇之皇陵等村镇。

    清顺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4年),长房寅璋公孙,六世祖寿远、寿本两兄弟,自凤阳司马庄迁往定远西能仁寺、靠山集发展。长房守璋公传至十世瑞公、君公两兄弟,瑞公仍居司马庄,君公迁往今蚌埠龙子湖区龙河集,传至十二世天朝、天信、天君兄弟三人,始有发展。上述支派,是司马庄长房恒茂公之后裔,传世20世,人口达4600余众,也算是名门望族也。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自裕隆公开基以来,已历时500年,传世21世,人口30000众。今分居在蚌埠、怀远、凤阳、定远、长丰等地,虽支分派别,实为一本,都是裕隆公一人之后裔也。巧合的是,经历的时间,正好赶上"500年前是一家"的那句古话。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家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和正史、方志一样,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目的功能,就在于追源溯流,祟祖敬宗,统一世次,分清昭穆,收族归宗,和谐发展。因此,人们都十分看重家谱和家谱的续修。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此次续谱,是为四修。酝酿在清明祭祖时,敲定在安徽省第二次胡氏宗亲联谊会后。由怀远派大房、三房后人发起。此次修谱,族兄本政,族侄林武、林海牵头,族叔祖在悦,族伯们华政、族叔宗禄、宗亮、继成、宗成、建远、族兄本照、本新、守文,族弟守富、本祥、宝平、本利等鼎力相助,族人更是热烈响应,大力支持。于2010年4月24日召开各支派代表会议,成立四修编纂委员会,聘请胡华政、胡武田(长丰)为编委顾问,胡本群为主编,胡林桂、胡传毛、胡宗田、胡林东为副主编,胡本儒、胡宗亮、胡在悦、胡宝平、胡本玉、胡本坤、胡宗富,胡家祥,胡长涛,胡桂华为编委。胡守红、胡军、胡成洋、胡传尧、胡守培、胡守柱、胡本奎、胡成宝、胡干业、胡守朝、胡松、胡军业、胡东光、胡龙业等长丰宗亲为特约编委。随之,展开函调采访工作。5月18日,在马城镇中心小学办公楼上挂牌办公,编辑人员开始集中编纂。炎炎夏日,编撰人员白天晚上连轴转,到9月18日宗谱拿出初稿,交付印刷厂。可谓是速度空前,功不可没。

    此次修谱,本着自愿入谱的原则,惜长丰二房,定远大房一支未参加进来,这是美中不足之处。好在现在交通、通讯方便,我们彼此之间,都有来往和交流。我想,在全省胡氏创修《安徽胡氏通志》的大背景下,我蚌埠司马庄胡氏通志、通谱的编修,也一定会指日可待也。

    按照惯例,修谱总得有序,编委会嘱我写序,我自知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再三力辞,可是族人坚持错爱,也只好滥竿充数了。对讹错处,请宗亲批评,更盼后来贤者完善之。     
                         
    是为序。                                                        

中共党员大学生司马庄胡氏十七世孙本群小明氏敬撰
                                   二0一0年八月于怀远马城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0-09 22:1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2-07-21
越国公庙碑记
明•胡翰
越国公有庙,故参知政事胡公之将士,泊邦人之所作也!公殁之明年,众成载公之德,慕公之为人,营建庙像于郡城之中区。庙成之明年,朝廷嘉念公忠壮宽厚,扶翊兴运,弘济艰难,身历百战,功冠一时,不幸死于肘腑之变,不可无旌之典。于是特赠光禄大夫,浙东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越国公。遣宿卫之臣马哈谋,致祭于祠。叙述劂劳,哀悼恳至,罔有俦比。公之家子德济,拜手稽首,奉扬休命,以为先臣大海,一介甲胃之士,贻承眷遇,列备戎行。自起义以来,王师取和州,渡江而南下大平,进攻金陵,保有其城,遂东克京口,以及金陵,西南拔宣歙,以及睦州,由婺而东,婺为巨镇,婺下,衢处皆平,广信亦平,天咸震叠,兵不留行。先臣尝受命前驱,不敢避锋镝矢石之危,以率先士卒,摧殄劲悍,所至郡邑辄下,未尝以金帛子女之故,妄事剽戮,众争向附,遂大任,参大改,被国厚恩,恒思以死报社稷,御下番推赤心待之,冀得其死力耳!故虽?刃不悔也!先臣即没,国家益用兵上流,举湖湘汉沔之地,于反掌之间。又通巴蜀,拊循岭海,又北城襄阳,临中原而扼其项背,绵地数千百里。先臣曾不得与诸将分甘同苦,竭肱股之力,效尺寸之劳于疆场,是则天也!皇上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兼覆广照,不求备下臣,既起臣德济于衰经之中,授以兵柄,袭有爵位,又追念先臣之劳,锡之封号,登佚上公,克有享祀于婺之人,以昆耀其后嗣子孙。先臣有知,自不死矣!臣闻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若先臣之鞠躬和驰骛一世,其气发扬于上,且不可掩,故有不虞之警,往往于梦见之;铁面长身毅如也!盖其志不忘本朝如此。德济不武,严守鬼极,不能翦灭倭敌,以雪全国之耻,昭国家之赐,唯君臣父子之义,恶能已哉!尚为我载诸丽牲之碑。翰观古将帅之臣,有志不展,而功业未究,如岑彭、来歙、祖逖、李嗣业者,天遽子之。故公之功烈惠泽,被于江左澜东,决于婺之人,使天下望之而不加焉!此其可扼腕也!大?之礼,先王所以崇德报功者,无所不用其析,则斯庙之作,非臣子之私,于国家实宜之,盖礼之以义起者平?乃诗以歌之曰:皇奋劂武,耆定尔民,畴若先驱,则有虎臣,虎臣桓桓,如林之殷,允也胡公,实迈乃伦,昔在有元,云雷顿屯。失其金镜,华戎纷纭,天造有邦,肇域淮消,俾公来辅,铁面长身,为国爪牙,克壮且仁,秉戈山立,超距川跃,以步易骑,动罔不获,左则左攻,右则右斫,所向辄靡,何敌不却,何城不堕,土宇斯拓,自西徂东,浙水洋洋,公来制间,于陆之疆,于以秉钧,于彼东阳,连城惟五,如水有防,龙节乌章,弓矢殳折,背德者诛,斯用或?邦有螟螟,公则是取,邻有封豕,公则是拒,不馑不饥,由公我哺,不礼不瘥,由公我祛,公之于婺,孔惠且时,匪是我私,王国是毗,国有痪猢,人莫之知,反噬而逞,孰拯其危,左右庶士,小夫及耄,相示咨嗟,惟公是悼,金曰悼之,尚罔或报,赫斯不忘,是用作庙,作庙有奕,事祀不忒,先王制礼,以致崇极,嘉乃有德,泊乃丕绩,曰惟大蒸,相古作则,揭度妥灵,有祠伊阙,皇命使臣,聿来称述,取其勤劳,爵以越国,惟越国公,肃然冷风,志不克究,泽则罔穷,公今有子,亦公是似,贱其有位,敌王所忾,教忠之训,有永无替,继自今始,其祀百世。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2-07-21
胡大海家世的兴衰
胡大海,字通甫,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后迁居钟离(凤阳)司马庄。胡大海生就一副长身铁面的体格,智力过人,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主要将领之一。朱元璋初起,即在滁阳(今属安徽)拜见了朱氏,被命为前锋。渡江作战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成为朱氏的侍卫首领。在徽州城下,大破元将杨完的十万兵马,又与邓愈、李文忠诸将败元师于淳安,攻克建德,再败杨完 ,降溪洞兵30000人,进枢密院判官。又克兰溪,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既下诸暨,移兵攻打绍兴,大败张士诚军。朱元璋以宁,越重地,派大海镇守,继而再定处州7县。奉命攻取闽越襟喉之地信州,并改为广信府。进江南行省参知政事,坐镇金华。大海善用兵,以“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作为信条,深得士心,又好交结宾客,所至访求士人豪杰。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明代名臣都曾得到他的荐举。他以江南分省参知政事驻守金华时,被来自桐庐归附的苗将蒋英、刘震,李福杀害,未能看到朱元璋的全面胜利。蒋、刘、李三人预先作好计划,请大海到八咏楼前去观弩,蒋英派人跪在大海马前,诈诉英过,蒋乘其不备用槌将大海活活击死。大海没能死在激烈的战场上,而丧命于小人手中,他九泉之下必定抱撼不已。值得庆幸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忘记曾立下汗马功劳的胡大海,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在捉到蒋英后,朱氏亲命诛杀,刺其血祭奠大海。人们也没有忘记他,“及死,闻者无不流涕”。明张凤翼在《越国公世系考》中对胡大海作了崇高评价:“英武如越国公,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已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胡氏一门,为明朝屡建奇功,不愧为明朝功臣世家。张凤翼说:“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7人,长德济,跟随大海归附朱元璋,以在婺州梅花门外败元兵,擒元将季弥而知名于世。既下信州,朱氏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信州。破陈友谅将李明道,再破张士诚将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不久又迁左丞,移镇杭州。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战中失利,被械至京城治罪。明太祖念其旧功,释放了他,并授都指挥使,镇守陕西。次德源、德清、德淮皆官至都督,殁于战中。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徒居山东。德济子继成,是由明太祖赐名,刚刚三岁就被召到南京护养,授东川侯。然而,在此之后,胡氏“门第衰落,屡遭茶蓼。”永乐(1403-1424)后,世职概停不袭。到嘉靖(1522-1566)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而大海七世孙汝钟却因家薄,卒不果袭。张凤翼深叹胡氏家业之衰落:“乃不数载而辄然不祀,文诰荡为乌有,本支沦于齐庶,又何以劝壮士于生前,慰忠魂于死后,即明太祖在天之灵且愀然其弗宁矣”。庆幸的是,其八世孙裕隆于嘉庆六年(1527)春,受封世袭指挥使,家族方始兴发展。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2-07-21
越国公新庙记
明•宋濂

大夫之遇于时也!生使人怀之,殁使人思之,且建庙食于其土,必其德泽入人之深,坚如金石而弗渝,信如四时而弗爽,昭如日星而弗忒,然后足以安乎人心,而合乎舆论也!呜呼!岂易致哉!若今日胡越国公者,其庶几无愧于此乎?自辛卯兵兴,天下大乱,民遭溺焚,伥伥无所栖止,皇帝手秉黄钺,起而救之,屯兵滁阳,公杖策谒辕门,一见语合,遂居前锋,以左扬天威。乙未春二月,王师取和州。夏六月下太平,丙申春三月平金陵,攻京口。丁酉春三月平金陵,攻京口。丁酉春三月,又拔毗陵,公皆列戎行,或牵旗斩将,或操螫弧以先登,前后屡建奇功,乃授右翼统军元师,使宿卫帐下。夏四月,又从破宣城,上命行枢密院判官邓愈戎宣,公副之。秋七月,遂同诸将攻徽州,拔之,元将杨完者,聚兵十万,欲复其城,公自婺源兼程以进,横槊而前,大呼杀入,众皆披靡而遁。戊戌春三月,诸将克严州,公又偕往,降溪洞兵三万,以功迁行枢密院判官。公谓兰溪去严为甚迩,兰溪下,别断婺之右臂矣!冬十月,乃下兰溪。十有二月,王师取婺州,升公佥书行枢密院事,公益思有以自效。已亥春正月,攻陷诸暨州,十有一月又平处州。庚子夏五月,又拔信州,信方粮绝,人皆劝公还师,公曰:此闽楚喉衿地也!可弃之乎!乃筑城浚陧,为坚守计。辛丑夏五月,上悯公之劳,且以婺为海右大藩,通瓯引越,非宿将重臣控制之不可,乃授公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屯戍于婺。壬寅春二月,溪洞兵叛而西归,公遂遇害。知公之死者,莫不哀恸流涕,如丧厥父母。上闻之亦震悼弗置,亲御翰墨,作文以祭,且命有司塑公像配享忠贞公庙庭。甲辰冬,复降旨赠光禄大夫,浙东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越国公。先是公殁之明年,公之部曲与境内之民,怅然遐思,若下能胜其情,乃相率即城中作新庙一区,十越月而庙成,堂门庭庑成具。及是,宠褒之命下,复群谒于金华宋濂。部曲进曰:公之号令素严,人无违禁,赏非无功,罚非无罪,使我等攻必克,战必胜,而丕冒于宠灵之内者,公之赐欤!公之德我,何以将之。境内之民又进曰:吾婺之民,凋瘵殊甚,公专心抚摩之,昔也奔走西东,岁无宁居,今也长幼一堂,愉愉雍雍,非公之赐欤!昔也商贾不通,布谷不登,今也市区充溢,百货俱集,非公之赐欤!昔也厄于暴强,莫敢何问,今也攘一茎茅,公亦使赏之,如承平时,非公之赐欤!公之德我,亦何以将之。兹者龙光下被,爵登上公,人神洽熙,云日润明,卉木动摇,如有喜色。适新庙告成,愿为我详纪公之功德,以垂示于无穷,是用合辞以请。濂窃观古之名将出戍边域者矣!苟得甲士驩心,则耕田凿井之氓必至于弗宁,使斯民稍得以遂其生,则持戟荷戈者,必不免于愁叹,孰有能两全者哉!若公者,可谓尤贤乎已。公尝自诵曰:我不知书,然吾行军唯有三事而已:不杀人,不虏人女妇,不焚火庐舍。故其军一出,远近之人皆争趋附之。盖公处心以仁,位事以威,惟其仁也。故不言而民化,惟其威也。故不待戒而兵自不敢犯。昔者祭虏制御士心,不越法度,所在吏民不知有军,有其死也!人为立祠享之,较之于公,其事固无大相,远也!庙而祠之,其谁曰不宜。初,公之未薨,尝夜出,人见其两目煜煜有光若灯。及其既薨,敌人数扰我边陲,公降祥异,或见梦于人,或视灵火满野,汹汹闻人马声,泊出师辄大捷,似实有阴兵来助者,是则公之英魂烈爽,下上于星辰之间,固未尝亡也!因并及之,使知天之生公有非偶然者。姓胡氏,讳大海,字通甫,泗之虹县人。诗曰:圣皇启运。四方攸同。升龙在天,飙行云从。中有一人,万夫之雄。其人谓谁,时维越公。凛凛越公,劲气横骛。手荷铁殳,其粲若璐。彼赶以马,我捷以步。陷阵如飞,逢者必仆。天兵四出,靡弗在行。瞠目疾视,前无坚域。有声比恍,敌人震骜。上疆既拓,土勋以疑。皇帝曰都,尔予羽翼。婺维雄藩,尔镇其域。尔参政府,解尔宥密。尔劳尔徕,以尽乃职。公既受命,分闰建牙。威蓄化孚,莫敢或撵。汝颠汝掖,汝疚汝摩。化汝呻吟,而为讴歌。视彼郊原,其耕释释。视彼闽闽,其通绎绎。视彼室庐,其居爽爽。何以致斯,伊公之刀。我民无禄,俾公弃捐。精神上游,固合化权。民之云思,其何舍店。匪庙曷祀,非祀曷虔。乃简甓材,乃端术径。乃差觳辰,视星之定。林衡奔事,班任禀令。紫税星错,素阶玉莹。邃清有寝,严街有门。旁夹有庑,四缭有垣。肖像中居,威神腾轩。阴风肃如,髻髭若存。维公顾绥,时著灵响。幽火东骛,铁骑西上。赤帜一挥,无敌不胜。孰不生畏,孰不景仰。生为名臣,死为明神。策马所列,指可缕陈。矧公之英,贯乎屈伸。幽明有殊,神人则均。公实惠我,弗间弗贰。人之依公,如旌系楗。登我稼穑,遏我妖诊。歆我明祀,钦于世世。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2-07-21
《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胡适
绩溪旺川曹显承堂是族中一个支厅,今年修成支厅的家谱。厅里有许多人是我的亲戚朋友,他们要我做一篇序。我想他们不肯捏造几个大人先生的序,反要我做序,这是他们的一番好意,我如何好推辞呢?我是很赞成曹氏诸位先生修支厅分谱的。为什么呢?因为支厅成立以来不过十几代,年代既近,系统容易寻找,事迹自然信实可靠。况且支厅修谱,事轻费微,可以随时续修,不须受别支牵制,以致年代久远,到头仍旧不能成功。
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之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从黄帝、尧、舜、文王、周公至于今,四五千年了。古代氏族授姓的制度,经许多学者考订,至今不能明白。谁能知道古代私家相传的系统呢?荀卿去古未远,他已说:“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了,久故也……故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韩菲也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二千多年前的荀卿、韩菲尚且如此说法,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如何可以妄信古人的乱说呢?
古人对于家谱也有很慎重、很老实的。如颜真卿作元次由的墓志,直说元氏是拓跋的遗族。其实汉、晋以来,西北、东北的低级民族侵入中国,和中国人杂居,旧久都同化了。现在中国的百姓,照人种学的眼光看来,实在是一个极复杂的民族。如果当初各姓都老老实实的把本族的来源记在族谱上,我们现在研究中国的民族,岂不省了多少事吗?可惜各姓各族都中了这种“源远流长”的迷信的毒,不肯承认自已的祖宗,都去认黄帝、尧、舜等等不相关的人作远祖。因此中国的族谱虽然极多极繁,其实没有什么民族史料的价值。这是我对中国旧谱的一大恨事。
因此,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深信的远祖一概从略。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始迁祖以前但说某年自某处迁来,以存民族迁徙的踪迹就够了。各族修谱的人应该把全副精神贯注在本支派的系统事迹上,务必使本支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要知道修谱的本意是要存真传信;若不能存真,不能传信,又何必要谱呢?
此次曹显承堂修的是支谱,是一种小谱。我以为这种法子很可以供别支别
姓仿行。将来中国有了无数存真传信的小谱,加上无数存真传信的志书,那便是民族史的绝好史料了。(1919年7月31日)。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2-07-21
胡安定墓志
胡氏世居长安,询为唐兵部尚书,其孙韫,因乱留蜀,为西蜀陵州剌史,蜀平归京师,终卫尉。于君为曾祖,生泰州司寇参军讳修已,卒葬如皋。司寇生海宁节度推官讳讷,赠太子中允,博学属文,吕文靖公彝简,尝荐其书,备修国史,君其长子也,讳瑗字翼之,少有气节,专意经学,兼通历律之法。力贫以抚兄弟之孤,爱意良厚。
景祜中,范文正公仲淹,上书言君知古乐,召见论乐,拜试秘书省检书郎。康定初,元昊寇边,陕西帅臣辟为丹州推官,后移密州观察推官。丁父忧,举其族之亡于远者九丧归葬。服除,迁保宁军节度推官,治湖州州学,又召教授诸王宫,病家辞免,遂以太子中舍致仕。改殿中丞,驿召会秘阁议乐。除大理评事,兼太常主薄。寻复解罢。岁余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仍与议乐。乐成大理寺丞,赐绯鱼。嘉祜元年,迁太子中允,充天章阁侍讲。既而疾不能朝,拜太常博士。还官政,从其子志康,杭州节度推官以就养,四年六月六日终于杭州,享年六十有七。明年十月五日,葬于湖州乌程何山之原。母随氏,赠京兆县太君。娶王氏,封长安县君,有子三人。志康进士及第,杭州观察推官。志宁志正皆力学,志宁永州知州。志正携父衣冠归葬如皋,太子中允墓左,遂守墓田于旧居。女婿大理寺丞腾希鲁次进士王伯起,季女尚幼,孙守约。
君孤进独立,不恤权贵,义以自信。本朝承用周乐,其声高不合中和。太祖皇帝尝诏下一律而未遑制作。天子知乐,命李照等修之。君初得对崇政殿,辩照等所修乐,非是诏令。改作未几报罢。及会秘阁,议按周礼以正钟律。用上党黍列为九等,累其中者,为尺尺,定而律成,验之比旧下一律,于是撤前乐而新之。天子临紫宸钟磬在庭,天子曰:学者能通典故,而不能知声音工者。习其声传而不知制器之理,斯难能也。先有议,铸钟当有大小。今与黄钟一之非古制,乃用倍半之法作应钟。至是钟成特小小者,不堪备官悬,诸儒侍从无异议者,天子可之。用于郊庙,又令作皇祜新乐图记。布之天下,盖积二十年而后成。其间同议论,皆责官老儒。相诋正者,岂一二哉。
然君未始恤之也,尤患隋唐以来,仕进尚文词而遗经业,苟趋禄利。及为苏湖二州教授,严条约以身先之。虽大暑必公服终日,以见诸生,严师弟子之礼。解经至有要义,必言其所以治已,而后治乎人者。学徒千数,日月刮靡。为文章,皆传经义,必以理胜信。其师说,敦尚行实。后为太学,四方归之。房舍不能容,旁拓步军居署以广之。五经异论弟子记之,曰为胡氏口义。侍迩经讲,不以讳忌为避。
即疾,上数遣中贵人,就问安否。盖亦有所侍矣!比去京,诸生诣阙下乞留者累日,公卿祖送部门甚盛,莫不惜其行也。
君虽老于训导,在丹州实与帅府事。建议更陈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募士人为兵,给钱使自市。劲马渐以代东兵之不任战者,虽军校蕃酋亭长,厮役以事见。辄饮之酒,设备边利害,以资帅府。府多武人,初谓君徒能知古书耳。既观君子所为,不以异已,又翕然称之。君事材而行笃,卒艰勤以没。所著资圣集十三卷,藏于家。嗟乎士之有志于道,以身法世,莫不欲致之于用,推之于远。然才德之士,多亦蹇轧难通,岂不有命乎!君不鄙小官,进不及用切于悔人,其施博矣!晚乃得侍天子左右,若将有为,辄病以废,岂人事也哉。

瑞明殿学士襄(君谟)撰。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2-07-21
胡先生瑗墓表
宋•欧阳修

先生讳瑗,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为陵州人,后为泰州如皋人。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师道废久矣!自景佑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庆历四年(1044),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至今为着令。后十余年,先生始来居太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礼部岁举贡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弟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先生初以白衣见天子论乐,拜秘书省校书郎,辟丹州军事推官,改密州观察推官。丁父忧,去职。服除为海宁军节度推官,遂居湖学。召为诸王宫教授,以疾免。已而以太子中舍致仕,迁殿中丞于家。皇佑中,驿召至京师议乐,复以为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薄,又以疾辞。岁余,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乃居太学,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嘉佑元年(1056),迁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仍居太学。已而病不能朝,天子数遣使者存问,又以太常博士致仕。东归之日,太学之诸生与朝廷贤士大夫送之东门,执弟子礼,路人嗟叹以为荣。以四年(1059)六月六日,卒于杭州,享年六十有七。以明年十月五日,葬于乌程何山之原(今在湖州城南15里之金盖山)。其世次官邑与其行事,莆阳蔡君谟且志于幽堂。呜呼!先生之德,在乎人不待表,而见于后世。然非此,无以尉学者之思,乃揭于其墓之原。

六年(1061)八月三日 庐陵  欧阳修   述

重修胡安定先生祠堂记
广陵平山之阳,有宋胡安定先生专祠,独奉先生神像,其中而附享者,则王竹西,李乐奄,沈艾陵,李泗泉之木主也。安定先生故籍,海陵之如皋。教授遗范,著在苏湖。盖三代而下,能立师道者,推先生。扶奖后学,曲成人才,劂功伟矣!其专祠以祀,也因互适。
余承乏郡守,间出登山之履,以追记先生庙貌,一快生平思慕之素。奉祀胡先生其祀者,为先生二十三世孙,向余长跽而请曰:是祠也,建自明嘉靖六年,巡抚御史雷应龙,特疏题请,奉有谕旨,特予崇祀,益甚盛举也。
盖自门楼,而中堂。门楼之额,特表曰:敕建宋安定胡公祠。中堂匾曰:百代师模。两庑分经义治事,以不没苏湖设教初意。后楼巍然与千年银杏两大株,掩映成巨观。而要其基址,则皆以中三间,东西各三间,周整为度。门之前又亭曰:景行为仰止者志弗谖。后楼之阴有阁,奉昊天上帝,则隐示道原于微义也。乃未几而雕龙画栋,尽弃荆榛。
继且因古制论亡,兼并肆起,先以范文正公令,兴化功德在人,奉其主附享西庑。至是而其裔,乃割有西偏,独创祠焉。东邻司徒神庙,庙祝疑浸想越界。旋幸得归正,且有以富贾势,冒安定宗派,冀借奉祠为垄断者。论之当道,曾究斥之。但据今基地址所存,仅中三间乃东偏一带,满目荒堙蔓草,是使典型终归灭没也。惟公有维持教化,责当重为此虑。
予闻之悚然而起。盖以安定先生,身先立教,不独一时学者宗之,亦世而后,教泽尤存。则先生之祠,其以明祭报之者,正所函丈尊之也。矧令者,圣天子昌明理学,诏修天下学宫,而历代贤祠,皆以次修茸。余守兹土,而听先生之祠之废堕不复也。获戾实甚,受是急捐奉,庇材鸠工,委丁德明、学博董事其,就所存中三间,及东偏三间故址,度其中移,建享堂三间安神像,以庶几灵爽或有所冯依。其未及修举者,则俟诸同志之以渐而暨焉。
维时奉祀胡生,则又长跽向余曰:天下事不知始之者之力,则不能动继之者之诚。不知废之必求其复者之不可不急,则又不知复之毋便或废者之不可不慎。享堂三楹惟公始,因其废而倡复之。然而过此以往,使不知公之意,有其始之将必厚,有望乎其所以继之有其复之正,亦深有忌乎其或仍废之。而目前,则扭之以安定先生祠宇,仅有此三楹,不及追亿规制宏备之初,亦尤自文正公,分割西庑以后,人多不察,将以为其所固有,而安定祠之基址,即不过今三楹一隅已也。他日者,世益远,言溢湮,既不免丘圩之感。而兼并者,伺而乘之可若何?
余闻之,又不禁悚然起而思以其始之者之心,亦继之者且废之欲复者之意,以重其复之不可复废之防为是托为文章,垂诸铭勒。后有同志者,或观感焉而勉之于弗替欤。
康熙甲子(1684)春正月之吉
赐进士第中蹇大夫知扬州府事蒲吾崔华撰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2-07-21
名人赞胡瑗
宋神宗御题胡瑗画像赞
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任而尊,如泰山屹峙于诸峰。法严而信,如四时迭运于无穷。辟居太学,动四方欣慕,不远千里而翕从。召入天章辅先帝,日待启沃,万言而纳忠。经义治事,以适士用。议礼定乐,以迪朕躬。敦尚本实,还隆古之谆风。倡明正道,开来学颛蒙。载瞻载仰,谁不思公。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

资政殿学士范仲淹拜赞胡瑗
天地储精,山川毓秀。孔孟衣钵,苏湖领袖。道学正传,体用善诱。雅饰化风,泽流于后。
集贤殿学士司马拜赞胡瑗
经义名家,旁通乐律。苏湖之教,造士有术。东以条格,南以躬行。百世一时,尚怀典型。
宋学士右丞相文天祥拜赞胡瑗
恭乎其貌,源乎其容。循循雅饰,卓有古风。经义治事,深究体用。代代瞻仰,百世钦崇。
工部侍郎魏了翁拜赞胡瑗
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驾长虹于寥廓,听鸣凤于高岗。
中岳外史襄阳米芾拜赞胡瑗
沫泗渊源,东南模范。宽厚纯诚,躬行力践。论乐大常,茂膺宠眷。
宋仁宗召胡瑗崇政殿议乐诏
诏曰:乐以节天地和神人,上古帝王之治天下也尚矣!嗣是以来,古乐不作,大坏废缺,不似先王之旧者,何以为治?良可考也已。
敕下礼部太常寺及廷臣等官,详议考正音律,修复乐器,未得其人。佥进尔处士胡瑗,博学闳深,大明乐理。已事遄往,展猷宣化,与朕共图之。
剌敕
庆历四年(1044)三月十一日之宝


宋仁宗召太子中舍致仕胡瑗秘阁同定雅乐诏
诏曰:朕惟帝王之御天下,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之关于治也尚矣!然黄帝必命伶伦,虞帝必命后夔,苟非其人,职不轻授。尔太子中舍致仕胡瑗,学贯古今,智用礼乐,其于咸英,韶菠之音必克。
悉其情文之备,而兼明圣之能者。兹复微尔爱秩曲乐,尔务殚心节宣,上追遗饔,期与天地同和。毋徇新声,负朕简任之意。
制敕
皇祜元年(1049)三月初十日之宝

宋仁宗敕胡瑗为太子中允,敕曰:世子君之贰也,国之本也。是故先哲王,必进选仁贤,以培养其德。尔太子中允胡瑗,理明体用,学贯古今,教授苏湖,而物轨以彰。矜式太学,而人文丕著,亟于求贤,遑恤骤进。乃今辅道,储贰犹能,恪恭厥职。非帝王之道不陈,非至治之学不讲展也。允执厥中,而名当其实者也。特进崇阶,锡膺宠命。尔尚益懋厥德,副朕倚任未至之意钦哉。
制敕
嘉祜元年(1056)十二月五日之宝



宋仁宗以天章阁侍讲胡瑗追谥文昭公兼赐赙仪
诏:臣固有弼教之忠君,可无厚待之礼?已故致仕天章阁侍讲胡瑗,于其生也,出以作人,入以训胃。
显有成功。于其殁也,谥曰:文昭。赐金百两,用彰褒典。该部遣官俱币帛吊省。
制诏
嘉祜四年(1059)十月十五日之宝



宋神宗御题祝文
学崇孔孟,教行苏湖。有体有用,斯文范模。
淳祜三年(1243)癸卯春正月之宝。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2-07-21
祭满公文


公元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岁次庚寅,节届小雪。冬日暖阳,和煦如春,海内外胡氏宗亲,聚首淮水之阳,宛丘之上,谨以黄钟大吕之乐,清醴鲜花之荐,恭祭我胡氏之祖满公之陵,辞曰:
天地六合,宇宙八荒。泱泱华夏,源自炎黄。大道周行,禹甸崇光。舜裔满公,肇启淮阳。备受三恪,百世而昌。胡氏之系,流布四方。创造文明,安定家邦。卿云灿漫,紫气飞扬。前仆后继,彬彬相望。九万里神州,征途漫漫。三千年历史,祖德煌煌。凭眺沧海兮,和平发展,势不可挡!纵步昆仑兮,社会和谐,民富国强!天幸胡氏,世泽绵长。宛丘把盏,淮水流觞。衷情拳拳,雅意洋洋。告慰吾祖,永兹永康。
大礼共致,伏维尚飨。

满公后裔胡氏宗亲同祭
公元2010年11曰28日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2-07-21
明史越国公本纪
胡大海,字通甫,虹乡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初起,大海顷走谒滁阳,命为先锋。从渡江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破宁国,副院判邓愈戍之,遂拔徽州,略定其境内。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之众来攻之,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进枢密判官。克兰溪,从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下诸暨,守将宵遁,万户沈胜,既降复叛,大海击败之,生擒四千余人,改诸暨为诸全州,移兵攻绍兴,再破张士诚兵。太祖以宁越重地,召大海使守之。士诚将吕珍围诸全,大海救之。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许之。郎中王恺曰:珍猾贼不可信,不如击之。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师还人皆服其威信。寻攻处州,走元将石抹宜孙,遂定处州七邑。陈友谅寇龙江、命分军捣信州,以牵制敌。大海用王恺言,亲引兵往,遂克信州,以为广信府。信方绝粮或劝还师,大海曰:此闽楚襟喉之地也,可弃之乎?筑城浚隍以守之。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曰:寨粮。民甚病之,大海以为言,始命罢去。进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金华。初严州既下,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皆自桐庐来归,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至是三谋作乱,晨入分省署,请大海观弩于八咏楼。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大海未及答,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扑地,并其子关住,郎中王恺皆遇难。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其后李文忠征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庐舍。是从军行,远近争附。及死,闻者无不流涕。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俊、刘基、宋濂、章溢、叶琛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及关复被杀,大海遂无后。养子德济,字世美,不知何许人。大海帅以归太祖,攻婺州为诱兵,大破元兵于梅花门外,擒其将李弥章,由是知名。既下信州,太祖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使守之。陈友谅将李明道来寇,德济与力战,大海来援夹击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汉二。及大海为蒋英所害,处州降将李佑之,亦杀院判耿再成以叛。张士诚闻浙东乱,遣其弟士信寇诸全。德济自信州往救,乘懈得入城,与知州栾凤,院判耿再兴,分守门,夜半出敌不意,破士信营,破走之。擢浙东行省参知政事,移守新城。士诚将李伯升,帅步骑大入寇,德济固守,乞师于李文忠。文忠驰救,德济出兵夹击,大破之。时德济所部,有潜移家人至新城者,文忠疑德济使然,诛其都事罗彦敬,欲微戒德济。将士皆怒,走告德济,德济怡然曰:“右丞杀彦敬,自为广信作战有弊耳,再言者斩。”于是太祖召德济褒谕之,而责文忠失将士心。且曰:“德济之量,汝不及也。”擢浙东行省右丞,赐骏马,未几改左丞,移镇杭州。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德济军失利,达斩其部将数人,械送京师,帝念旧功释之,复以为都指挥使,镇陕西,卒。德济子继成,明太祖赐名,甫三岁被召至京师护养,授东川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