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936阅读
  • 20回复

胡氏汀州始祖万九郎公世系研讨专题   2011永定宗谱考证质疑----胡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6-07-18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胡氏汀州始祖万九郎公直系表----胡海     
[ 此贴被南山在2013-11-27 23:0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7-20
我很想拜读此谱,不知道谁有,能给我影印一份吗?
还是到那里能买到?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8-15
我也想拜读此谱,与我家传族谱对谱。我乃有通之后,字牌八世祖文与公起为“文义景元龙-----明振起荣华-----”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8-15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0-26
汀州始祖万九郎公考证资料----南山
现将有关汀州始祖万九郎公的部分资料汇总如下,供参考。

1.胡海先生所著《全国胡氏大通考》P512:汀州府(今长汀县)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任职泉州巡务,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今宁都县黄陂镇鹅公村苦竹坳,与兴国县边区,无族人居住)迁入胡家坊,卒葬大塘背。配龚氏(一载潘氏)子三,长五郎迁长汀童坊胡岭肇基,次六郎,三迁而后肇基汀城西朱紫坊,三子七郎迁上杭再迁永定下洋(金丰里)塘下墩肇基。

  注:胡海先生并未考证万九郎公何时何地迁汀,但其福建永定下洋第八代后裔有通公,迁揭阳汤坑的年代记载为元末,也就是说万九郎三子七郎公以后有八代人是居住在下洋的。上推八代大概可推算出万九郎公生活的年代可能是在北宋年间(1060年左右)。请见表中揭阳谱栏。

2.长汀童坊胡岭五郎谱对万九郎公的记载最为详细。其上祖接华林谱系,转江西霸公派,传八代到日月争光胡铨忠简公,再经四代到万九郎。“104世垶公,号万九郎(一作绵玖)。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厦镇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唐背开基(今长汀城南门街肖屋塘),配龚氏,生子三:长五郎胡岭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迁居永定下洋,成为永定下洋开基始祖,七郎九世孙铁缘,偕夫人宋氏从下洋迁居中坑(今中川村开基立业)”

  注:童坊谱关于万九郎的记载有三个地方与胡海大通考不同,其一为胡铨忠简公后裔,其二是从吉安值厦而不是宁都上三乡迁汀州,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迁入的年代是在南宋末年,换言之,万九郎公为南宋末年(1270年以后)人,而不是上述观点北宋年间(1060年左右)。迁入长汀的地点也不一样。

3.汀州万九郎公的次子六郎公,据说是居住在城西朱紫坊的汀西胡氏始祖。从该族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所修族谱来看,并没有提及万九郎公为迁汀始祖。“唐昭宗乾宁间有裔孙某以进士官江西,遭乱去官隐于宁都,即我世祖讳彭字延年号白石公之曾祖也。公以宋英宗治平三年由宁都迁汀州宁化石壁村,神宗熙宁八年徙居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卜筑城西朱紫坊,三迁而后安宅焉。朱紫有胡氏自兹始。”白石公在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从宁化石壁村迁来长汀,年代上是和揭阳七郎谱的记载相吻合的。

  注:万九郎公有三个儿子,五郎徙童坊,六郎居汀城,七郎迁下洋。这种记载在五、七郎后裔族谱中可谓比比皆是。而据调查,长汀县城乡之胡姓,皆为汀西朱紫胡氏之后人,尤其是现在的南门一带更是聚族而居,按史记载为六郎公后裔无疑。但偏偏在这一族的三修,四修谱上却都没有万九郎公的任何记载,而且他们也没有参加过五、七郎后人在清朝道光丁末(1847)年间合修宗祠,似乎万九郎公、五、七郎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倘真如此,那胡海大通考上“长汀城西朱紫坊始迁祖六郎又名彭,字延年号白石,为汀州始祖万九郎次子”之说将不成立。

研究许多族谱,发现谱记年代明朝以后世系都比较清晰,而宋元以前的问题一般都很多,最突出的是始迁祖的年代,迁居地以及后代世系的问题。而始祖的确定更是一个大难题,年代久远很难考证,加上过去多是设谱局请谱师并延请外人做序,往往是张冠李戴,乱攀祖先,给后代辩本清流带来许多麻烦。本人认为:在调查族源过程中,要把握几项原则,即以年代为坐标,以历史做参照,不轻信谱,不全信谱,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对证据不足的族史要保持原状,加注留给后人去考证。

有关万九郎公的始迁地目前也有三种说法,童坊五郎谱认为万九郎系胡诠忠简公后,必然来自吉安值厦老家;下洋七郎谱则明载来自江西宁都上三乡(怀德乡),而汀西六郎的谱上表明始祖白石公是从宁都三迁而定居汀城。看童坊五郎谱感觉从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任何破绽,而六郎、七郎谱在万九郎公迁汀州的时间地点上有许多相同点,都是在北宋年间从宁都迁来,胡海先生还亲自前往族谱记载的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探访祖地,可惜现在已经无族人居住。当地族人热情帮助寻找万九郎公之线索,目前还没有结果。历史事实只有一种是真实的,承认甲正确就宣告乙错误,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同时生活在两个时空和多个地域之间的。如果认为童坊五郎谱是正确的,那所谓六郎七郎谱载北宋年间宁都迁来长汀则都成謬误,甚至五、六、七郎三兄弟之说都要被否定,原因只有一个,北宋的六、七郎不可能与南宋末年的五郎结为兄弟。

承蒙江西宁都黄陂旸霁宗叔志明先生寄来《胡氏大瑯、僕射属系族谱考略》,宗叔以耄耋七六高龄,集十数年宁都胡氏族谱调查的资料于一书,几乎收全了宁都所有的胡氏支派族谱,内容包括族源、世系、序跋、碑记、坟图、祠堂、修缮记录等等,为我们了解宁都胡氏宗族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为后人研究宁都胡氏族谱立下了不朽功勋。

该书也为解开万九郎及后人迁汀州之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数处提到了有关宁都胡氏迁汀州的记载:

开篇记载宁都黄陂开宗祖,胡大瑯公的长子胡二郎迁湖溪后成为湖溪基祖,他的长子二十九郎“迁居兴国复徙汀州”,这是第一处出现的宁都胡氏迁长汀的记载。但遗憾的是年代与汀州六郎、七郎谱所载万九郎是在北宋年代不相符合。因为据推算胡大瑯年代是在唐末(858年),他的孙子二十九郎应该是在后梁(907年),与北宋相差一百多年。但有一个线索也值得提出来讨论,那就是大写的二十为“廿”读音为“nian”,与“万”读音“wan”有点相似,万九郎会不会是“廿九郎”,胡海先生考证说,宁都胡氏的后代都带了一个“郎”如杏一郎、庆三郎、陈郎、大瑯、二郎、万九郎、七郎......。而其他地区的胡氏支派就没有这个特征。如南宋从值夏道院迁出的始祖一鹗、季安、细安等等(大通考P275)。从这个“郎”名可以推测万九郎从宁都迁来汀州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第2O7页“钓州唯中房繁衍世传谱”载:“原派德中即五郎公也,随父官漳州漳浦县属于任,转迁闽汀岭南以居。族开有三房,衍十四考分派之图记,星罗棋布,分徙于不一矣。其注胡岭渡头桥傅地上方东街,林田画楼下连城县享子堡等处,皆公裔也......我宁钓州之族,系出闽汀......"。这里的五郎公是宁都山堂派的第十世祖,其父仕明曾在漳浦县为官,后迁长汀岭南。族开三房分派属地记载则与长汀童坊五郎谱相同,但也没有提到其父是万九郎。不知童坊族人看到这则资料会做何感想?五郎公并非万九郎之子,也不是来自吉安值厦的胡铨忠简公裔孙,而是宁都胡氏的一个分支(这里可能存在印刷错误,是“唯中”还是“德中”派?)的始祖。有关宁都钓州胡氏族谱与童坊五郎谱记载在字派、讳名上多有相似之处,需两地族人认真核对以弄清五郎公的真实身份。

另外在宁都胡氏僕射属系的族谱资料里也发现有迁往汀州的记载。僕射系与大瑯系共祖一郎公,世系延续至今大致相同。过去习惯用官职来代替姓名,如三僕射,四承事,六司空等等。根据第214页、215页都府兴寅、陈坑源流世系统图、谱记载,二世三僕射有八子,其中“七子十四承事徙居汀州”,从年代上分析,迁居时间是在公元900年前后。因为没有更多资料记载,这十四承事究系何人,与我们长汀朱紫胡氏始迁祖有无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以下是福建下洋中川始祖的迁徙路线图:
   河南淮阳(宛丘)→四川邛县→山西永济(河东)→湖北监利→安徽寿县→甘肃镇原(安定郡监泾)→江苏宿豫→江西奉新(华林)→浙江吴兴→河南固始(光州)→江西奉新(华林)→江苏南京(金陵)→湖南长沙→江西吉安(芗城)→江西宁都→福建宁化石壁→福建长汀→福建永定下洋→中川村→远播海内外。
  注:这份路线图也表明其始祖是经过宁都、宁化迁居长汀的。

网上查得网友提供清咸丰年间修订,庐陵芗城胡氏宗谱世系:
......胡珰(80)、令赟(81)、胡公霸(82)、勝公(83)、琏公(87)、胡铨(90)溢忠简公江西庐陵人、胡泳(91)、胡槻(92)、火享公(93)、?公(林下加一工字)(94)、楤公(95)、良佐公(96)、春年公(97)、国贤公(98)、昌郎公(99)居南京、胡万九郎(100)福建、有通公(101)广东梅州五华县?、玉粹公(109)、全龙公(111)迁江西兴国、崇元公(114)字元相、宗礼公(115)、上庭公(116)、锡任公(117)、昌浸公(118)迁江西永丰。

根据年代唯一的原则,这份世系表存在很大问题。别的不说,万九郎和有通公成为父子关系,就和大通考所载有通公上面还有八代的说法不一致。

需要考证的主要问题:万九郎究竟是不是胡铨的四代孙?万九郎究竟是从何处迁到长汀的?万九郎的三个儿子五郎、六郎、七郎之间的关系如何?因为这涉及了万九郎三派子孙的播迁和血脉关系,能够弄清楚是再好不过的了。

南山 2006.10.26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15 15:0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7-16
万九郎解析----胡永兴
南山宗亲你好!

我是长汀童坊胡岭五郎公28代裔孙胡永兴(称万九郎长子支派)。我在网上看了你“关于万九郎调查资料”及士奇宗亲“六评《大通考》”,使我产生了极大的醒悟:胡岭五郎谱载(2004年续修)万九郎生三子,长子居胡岭,次子居古城、汀城,三子迁居永定下洋,纯属错编。本人为编写者之一,看了你们的评论实为惭愧,给后代子孙带来误解,犯了大错。为此,依据1719年五郎(万九郎之长子)谱载迁徙年代和地址进行考证,有关万九郎调查本人有以下说法,共同探讨。

胡岭五郎1719年族谱记载:胡岭始祖五郎公自南宋绍定三年(1230)入汀居胡岭。江西南康府都昌县尖山下是为鼻祖,始祖五郎公上祖于豫章(现南昌市)自是有迁庐陵(现吉安市)又复迁豫章分徙都昌(属南康府现九江市星子县),始祖五郎公则由都昌分派来汀岭南。现已查实——即为现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尖山村。之所以古载地址与现地址完全相吻合,毫无疑问胡岭五郎祖籍出自尖山村。再此本人又与尖山村宗亲联系过,该村位于尖山下胡姓聚居很多,共有三支派,其中二支于宋朝迁入与我宗迁徙年代相吻合(祥情待考证),另一支于元末明初迁入。

       汀城、古城始祖六郎公族谱记载:自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江西宁都迁宁化石壁;宋神宗八年(1075)自石壁迁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1083)自白石乡迁朱紫坊肇基。

       下洋始祖七郎公族谱记载:汀州府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迁入胡家坊,又自宋由汀州府(长汀县)清泰里迁上杭再迁下洋塘下墩。迁徙年代不祥,但第八代有通公出生为元大德三年(1299)。

       为此。五郎、六郎、七郎各始祖迁徙的年代和地点都各有大不相同。只有七郎族谱明确记载了万九郎的迁徙过程,表明七郎为万九郎后裔;五郎、六郎族谱根本未记载万九郎的迁徙历程,则五郎、六郎不是万九郎之裔。万九郎生三子五、六、七郎不可否认,但胡岭五郎、古城六郎并非万九郎之长子和次子(五、六郎可能是长汀还有一大部分胡姓不知祖籍的本家而已),《岭南胡岭族谱》错编只是一个巧合。胡岭五郎公族谱记载始祖迁徙年代和地点与现时考证完全相吻合——即为现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尖山村。

错编说明:

A没有历史依据。1719年谱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万九郎生三子和胡岭、古城、下洋为三兄弟。序言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胡铨的资料,还有朱熹和文天祥作的序。2003年因续修族谱调查中发现永定下洋谱载(民国年间修)总系世(胡陈公满)中万九郎生三子,(五、六、七郎),又载1847年五、七郎支派在长汀(古汀州府)共同修建了祖祠“胡氏家庙”便于五、七郎公就读和考举之需。因此猜测六郎就是古城派,所以接总世系错编胡岭、古城、下洋为万九郎之子(三兄弟)载入2004年续修胡岭谱并提供给胡海宗亲录入《胡氏大通考》。

B调查考证不认真。发现万九郎后去过江西值夏调查铨公生四子的去向也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没有依据上祖记载的详细地址(都昌尖山下)去认真考证(主要是古南康府辖制的改变没有找到现行地址)以猜测的胡铨支系,草率定稿。

C编写审稿失误。明知1719年谱载分明始祖祖籍是都昌尖山下,错误猜测古城就是六郎,以及凭五、七郎合建“胡氏家庙”就定为三兄弟,不是荒唐了吗?注:我的理解五、七郎共建的是“家庙”不是“宗祠”,应该说不一定是同宗吧?怎么不称父亲万九郎宗祠呢?而称“胡氏家庙”。多姓可共建“庙”,同宗所建方能称“祠”,只能说本家共建了供子孙读书、科考的场所。再说共建的“家庙”也分配得很清楚,五郎为“福昌堂”居左,七郎为“德昌堂”居右。证明不是同宗有道理吗?

编写历史的原则是:保持历史原貌,没有证据不能随意改变。我已向理事会重申多次(定稿出版前本人外出),并质疑世代祖宗把祖籍记载得这么详细怎么会把父亲万九郎抛弃不作开基祖,而用儿子五郎作始祖?再汀州城离胡岭只有70里父亲就可以不要了?胡岭谱发行后我看了很不理解。所以带着疑点查看胡氏宗亲网很多资料,依据祖宗记载的开基祖祖籍地址查看了江西赣州市和南康市辖区地图所有自然村都没发现尖山村,偶然一次发现清朝年代南康府地图,现都昌县为九江市(古南康府)管辖,再从行政区划查找到尖山村(很山区地图未标),从中找到了答案。

《宁都胡氏大瑯、僕射属系族谱考略》第2O7页“钓州唯中房繁衍世传谱”载:“原派德中即五郎公也,随父官漳州漳浦县属于任,转迁闽汀岭南以居。族开有三房,衍十四考分派之图记,星罗棋布,分徙于不一矣。其注胡岭渡头桥傅地上方东街,林田画楼下连城县享子堡等处,皆公裔也......我宁钓州之族,系出闽汀......"。这里的五郎公是宁都山堂派的第十世祖,其父仕明曾在漳浦县为官,后迁长汀岭南。族开三房分派属地记载则与长汀童坊五郎谱相同,但也没有提到其父是万九郎。不知童坊族人看到这则资料会做何感想?五郎公并非万九郎之子,也不是来自吉安值厦的胡铨忠简公裔孙,而是宁都胡氏的一个分支?(阅读者胡永兴注:看了此段谱序实为奇怪,胡岭五郎谱记载始祖的祖籍(南康府都昌尖山下)这么详细怎么还有宁都钓州谱记载我支派衍居祥情的内容,实为费解。此谱序不知写于何年代?历史材料来源于何人?难道胡岭祖宗错记了吗?是否可提供该支派宗亲某一者的联系电话或详细地址便于考究,谢谢你就是了。

我把胡岭(五郎)序言提供给你作研究参考,请多提出宝贵看法。文中为本人所断句,不对之处请指教。

朱熹序

谱古所重也。欧苏作谱之典益著。是典也,将所以明本源,叙尊卑,别亲疏,异同家,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千万载帝王传统,正国隆替,何从而验其实?家无谱,某昭某穆,世系本源,某派子孙,亦何所自而考其真。谱者,谱其所可知,不谱其所未知。匪我族类,虽宝贵且不录。系同本支,虽贫贱何尝弃?欧苏以矣!任族宗之,斯盛典者,讵可缺诸。吉之庐陵,澹庵先生从孙宏父,志欧苏之志,法欧苏之法,其亦今日欧苏者。胡氏其先,自五季刺史霸公而上,沿源求流,得姓始由为妫满封为陈侯,谥曰,自满而下,承流衍派汉之胡宽胡建,三国之胡质胡威,晋之胡藩,皆嫡系也,胡公乃舜之裔也。自建迁安定,自藩迁豫章新吴华林,则有唐之义阳申州侍郎胡范、工部尚书胡澄,或出华林之后。我朝泰山读书胡冀之,衡山著书胡康侯,因此考彼同一气也。其武宁、金陵、吉袁、临江、新喻、新泽、芗城、永阳、白砂、永香、功德、澹源、醴陵、南城、龙凤三州、新淦、象口、仁和、大眼之胡,皆华林之所自出。德(芗)城出于金陵,始于华林也。本源历历,支派详明,子孙蕃盛,簪缨绵绵,谱讵可也而弗著?故宏父宗之图,断自公霸为始,斯即谱其所可知者。谱著矣,上而本源明,尊卑叙,亦有尊也。下而亲疏别,异同辩,亦有亲也,尊尊亲亲,人道立矣!人道立而孝敬生,孝敬生胡氏之谱愈有光焉,而不坠前闻之望也。

       旹           维

大宋绍甲寅年孟春月望日新安朱熹序(1194)年



文天祥序

胡氏本自帝舜妫氏之裔,至周武封其后妫满于陈满卒谥曰胡子孙,遂以谥为姓,汉高祖命匠氏胡宽营新丰人皆德宽兢增赏之。自河东居安定子孙蕃衍十有九族衣冠华伟,散居四方,唐开元中瑜顼  并举进士,瑜任工部尚书,其后分居金陵宗族亦伙至公霸,由南唐任吉州刺史,以功封庐陵开国侯。子孙因家焉长子胜号茶圜府君居庐陵值夏;中子周居吉水澹源;三子汲徙永阳;四子昌回金陵。祖居胜之后,有子徙湖南醴陵楚王马氏,时有讳斌者赏以银光禄大夫文苑学士。三世讳乃鑑徙南丰、又徙南城,讳衍徙黄漕之义未,六世胡绛徙南昌迂龙凤三州;胡琏之后胡拱高宗南渡徙居新淦象口,迂仁和大眼,仕宋最盛,与庐陵之值夏同祖。九世有胡铨字邦衡以春秋登宋建炎戊申进士,有春秋经解传子世学者澹庵先生,高宗朝为编修官至资政大夫,殁谥忠简时秦桧主和误国,上书乞斩秦桧等三人头悬之,满街闻者凛然,金人以千金购其书,而忠义之气照映霄壤。使人莫不兴起,况其后者采其功业加猷详于扬万里,周必大之实忠简长子泳淮西总干累太子少师;次子澥江东运判;三子浹赠承务部;四子洊号文溪,生子五长曰杓,次曰檖由值夏徙居泰和迁槎乡邹溪  任惠州佥判,有事迹焉。十一世胡木规朝奉大夫直秘书阁,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权吉州除户部尚书,光禄大夫胡榘朝奉大夫试将作监官兼任左司郎兵部尚书太子少师,龙图阁大学士。文溪公长子杓、杓生炣、炣生坪,坪号蜚英授迪功郎。檖生熇、熇生坚字子美,任柳州佥判绰有声誉,比宦游族次将谱草稿求序余忝在故里,书胡氏之源流以归之,使胡氏之子孙亦当仰慕兴起,以守先人之德书曰韦修厥德毋忝尔祖。(宋咸淳丙寅二年春月文天祥叙)



胡氏大宗谱原序

  

昔胡公肇绪有虞,子姓椒繁布满天下,源流世系若存若否难逖稽矣!所可稽者对超宋时忠简公铨绍兴中为枢密编修官,力破和议上书乞斩秦桧、王伦、孙近之辈。公籍庐陵为庐陵派后子孙分徙豫章都昌之尖山下相传。始祖五郎公君自豫章从父宦闽值流寇梗路,忽遇异人引至府东七十里青岩卜筑焉,是又为青岩胡氏实始基之矣。四传生九郎公讳子材者,由荐举授驾部员外郎著异迹。自是世益大族益蕃后十传至余身制以明经入贡,承乏高趾令以读礼故,一补西粤阳朔再补浙之龙泉皆夙夜引水上期不负。

   圣明下期无点青白慎终,若始罔敢隕越,但以年来松菊径荒鲈兴癖归田之暇祇谒。

   家庙废圮在目,霜露警心,因出俸余,庞材鸠工几桷斯庄陟降,以严落成日举祭,合族尊卑,在咸佥日庙貌新矣,图谱阙焉亦非所以绍往示来尊亲修睦之意也!(璟)逻而惄然深念乃力以创谱为己任,因宗成图,因图纪略,若生卒,若娶,若出处,若行治。悉依世次列于图后,疑者阙之,信者祥之。俾后之人一展谛闲而世系源流秩在有处。亲疏昭穆灿然不紊者其在是乎。虽然谱也者普也言前后普著也,莫为先责在小子,莫为之后是又在续之者之责矣!

                     旹



                            大明景泰四年(1453)癸酉一阳之吉安定君第十

                            世孙知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事   璟  薰沐题



原序

谱之兴也。亦犹行古之道也。古有大宗以收族,因族而立之宗,因宗而立之统,凡冠娶妻必告,丧必赴,祭必告。记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统其权于上明其制,于下勤忠励孝,收族广仁则宗法尚己。晚代世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历世滋蔓子孙至不知先系何属长老夷等,宗党路人异时殊势陵教坠义贤者抚心,于是官有簿状以纪民之盛衰,家有谱系以纪族之分合,保姓鸠族扶义翼教者学士大夫。所以敦本不忘寓维宗之意,于立谱之中,而谱所由作也。故曰:亦犹行古之道也。谱諜既兴汉唐为盛矣,师古迄今可尽一洞遵者,莫如宋世欧苏二谱,欧阳世纲人纪,原本史法苏系联派属似遵礼图厥制微殊揆旨实一其法,具在可考镜也!予家自有虞肇系胡公封陈,子孙遂以谥为姓,所谓神明之冑者,非与三国时勃仕吴为郡功曹,始见于豫章,此豫章之派所由来也。历宋至忠简公铨复居豫章之庐陵,是庐陵派后子孙分徙于南康都昌之尖上下,是为予始祖五郎公之先。相传始祖五郎公从父宦游过汀,以寇阻遂家汀,此庐陵派之由都昌而入汀者也夫。都昌庐陵以前代迁系貌不可祥矣!所可祥者仅自始祖五郎公始凡数传然谱阙而存者,不过十之一至十世祖龙泉令璟始摭拾遗文草创图谱,十二世叔祖宽复续焉!字号行列生忌娶葬秩然可观,第远近祥略志传勋名挂一漏万谱仅存而仍阙者,又十之五令。历传至兄晟与昌之身世十八矣,又传至临亨辈世十九矣,失此不续后将安仿兄晟既然忧之乃矢为修谱之举。不肖昌谊切服劳则敬,取前后宗图兼采近代支派,以欧苏谱列纶次之,五世易图父子藕联兄弟派别溯源竟委百世犹指掌也。且稿辑先世芳言懿行,或出家乘或列郡史或闻故老或经亲灸者,为撮其纲悉付,侄临亨著为列传,凡数十则昌深愧识眇无足,以仰承先志昭示来兹而后代。

终但窃惧盛德幽微家声陨落后有孝兹之作扼     无徵义举梗塞为罪滋大于戏谱,岂易言之乎!今天下世宗湮没学较陵,夷编户田畹,夷肤顽谗积。习日下无论己,即号为大家著姓炎趋荣华伉俪斯卒寡廉鲜耻,为望族羞,否则室家相虐,兄弟为仇,食君之禄而令父母忧,其亦未讲于谱之道也夫!

      旹



大明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谷旦  十八世孙 昌 謹序

                  

一溯源流



按史,胡之先帝舜之后也。舜传天下于禹而商均遂为封国,夏殷间或失或续至周武王克殷复求舜后得。有沩满以元女大姬配之,封于陈是为胡公。秦汉以来系无从考,至三国吴郡功曹曰:勃者始家豫章仕吴,吴归晋,勃不仕遂大。其宗于豫章炎宋兴忠简公曰铨,从高宗南渡为枢密编修官上封事,乞斩秦桧、王伦、孙近,贬海外三十年,自号澹庵派遂为卢陵矣!嗣分徙南康都昌乡名尖山下是为鼻祖,五郎所自出也。祖宦游入汀阻于寇,遇异人道居于青岩里因卜筑焉。今由汀溯溯而上。始都昌又始庐陵则胡为庐陵派,明甚汀数传至子材公授驾部郎,珏公授御史。历十世祖璟公以明经任龙泉令,惧久而失所宗也,于是始著为谱。十二世鑑公令海康从弟宽更为续谱,十三世采公司李德安,十四世荣公令石城,十五世朝缙朝绅二公,十六世大鲸公咸教职。饮水悬鱼过户祝而子孙亦绳绳振振,以清白世其守,可谓无媿于忠简公之苗裔哉!今弓冶方新巍科复起是,又有望于后之为子孙者!

收稿日期:2010.07.16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7-17 07:2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7-16
感谢胡永兴宗亲发邮件给胡氏宗亲网。关于汀州万九郎支系重大发现,长汀童坊胡岭五郎公并非万九郎之子,一解南山多年之惑。

五郎、六郎、七郎各始祖迁徙的年代和地点都各有大不相同。只有七郎族谱明确记载了万九郎的迁徙过程,表明七郎为万九郎后裔;五郎、六郎族谱根本未记载万九郎的迁徙历程,则五郎、六郎不是万九郎之裔。

对此结论,南山表示谨慎认可。我没有仔细查看胡岭五郎1719年族谱记载,仅从2003年新修谱中认为对接吉安庐陵胡氏,胡铨的第5代孙胡梓(又名胡万九郎)的“梓”,被记作:(土+辛)从年代上看应该是相当吻合的,既然又是五郎公,下洋还有七郎,而且还在一起建祠(家庙),我也就基本认定了属于万九郎一支。

今天宗亲发现新材料,并能以此为依据找到都昌去,看来收获很大,谨表示祝贺。

关于江西宁都谱上的记载,我仍然非常诧异。为何他们谱上会有你们长汀胡岭一支的记载,如果这样,那还有可能推翻现在的结论。

族源问题实在是马虎不得,我会尽快帮您查到宁都谱的相关记载,以及胡志明先生的电话。不过我想因为非本支,他也不一定清楚,这些都是他收集的宁都各支的族谱资料,我只是在查万九郎在宁都踪迹时偶然发现的这条信息。

南山 201007.16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7-17 07:2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7-17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7-22
胡永兴:
万九郎的推测。万九郎迁汀生三子(五、六、七郎)不可否定,七郎迁居下洋,五、六郎原居长汀城(并非胡岭、古城支派),推测长汀城和城郊还有一大部分胡姓,其中城郊一支(师古田)有族谱,但始祖至第10代衍居不知,有数百户人口。还有城关不少胡姓只能说出近几代而无法说明祖籍的。为此,这些不知祖籍的胡姓本家很可能是万九郎的长子和次子(即五、六郎)。也就是说下洋不以万九郎作开基祖而以儿子作开基祖的理由。原居汀城万九郎的长子和次子(即五、六郎)由于历史原因前代而失载。

南山:
宗亲好!您所说的“古城支”即为长汀汀西胡氏,因祖居朱紫坊又名“朱紫胡氏”。城关胡姓大多为该支胡氏的“大二房”,从保留下来的字辈看,当数“汀西胡氏”无疑。据我考证,汀西胡氏前六代无考,只是传说始祖白石公,到第七代开始有正确年代记载,第十代始准确记载至今,城关胡姓近几代无法衔接的原因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最后一次修谱后,再也没有续谱,造成断裂缺失,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严重。该支宗亲活动只是在古城等地区开展较好,城关胡氏(大二房)至今一盘散沙。无人组织,续谱之事无望。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7-22 11:0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7-22
浅析“汀州五、七郎总祠记”----胡永兴
2007.07.22 收到邮件

《汀郡祠堂缘起记》于1847年由胡岭(五郎)、下洋(七郎)合建的“胡氏家庙”,祠记内容谨载合建的年代、两房的需要、经济的构成、分配和使用。未有任何文字提到万九郎,也未记载是父子和兄弟关系。总祠建成后下洋、胡岭其一分支(上杭珊瑚)先后有续修族谱而录入《汀郡祠堂缘起记》。据下洋、珊瑚谱载胡岭谱2004年续1719年谱而录入《汀郡祠堂缘起记》,胡岭、古城、下洋胡姓开基始祖各自都有明确的迁徙时间和地点,由此推理不是同宗合建祖祠,而是本家合建而已。

     胡岭五郎1719年出版发行的《岭南胡氏族谱》,其序言“胡氏大宗谱原序”载……公籍庐陵为庐陵派后子孙分徙豫章都昌之尖山下相传,始祖五郎公君自豫章从父宦闽值流寇梗路,忽遇异人引至府东七十里青岩卜筑焉,是又为青岩胡氏实始基之矣。……,又“原序”载……历宋至忠简公铨复居豫章之庐陵,是庐陵派后子孙分徙于南康都昌之尖山下,是为予始祖五郎公之先………,再“一溯源流”载……嗣分徙南康都昌乡名尖山下是为鼻祖,五郎所自出也……。大事年纪表中载南宋绍定三年(1230)始祖五郎公君自豫章从父宦闽值流寇梗路,忽遇异人引至府东七十里青岩卜筑焉,是又为青岩胡氏实始基之矣……。从中可以看出胡岭五郎迁徙的时间、地点、过程不就很明白吗?现江西省九江市(古南康府)都昌县苏山乡尖山村与原古地址不是完全相吻合吗?上述序言中只字未提到万九郎以及生三子(属胡岭、古城、下洋三支派)。2004年胡岭谱不是错编吗?“总世系104世(上册284页)万九郎,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夏镇移居长汀第三街大堂背开基。生三子,长子五郎胡岭派,次子六郎居汀城,三子七郎迁永定下洋”。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