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7300阅读
  • 90回复

福建《永定胡氏族谱》(2011年续修)专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07-25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今天收到 福建《永定胡氏族谱》编撰委员会发来信息:

南山宗亲:您好!

《永定胡氏族谱》7月底定稿,10月初出书,为了感谢各地宗亲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拟将《永定胡氏族谱》部分的内容陆续发表,以飨网友。希望能在胡氏宗亲网开设专版。
                                                      
                                                      福建《永定胡氏族谱》编撰委员会    
                                                                 居焕  长远
                                                                 2011.07.25


居焕、长远两宗亲:

福建永定胡氏是福建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胡氏分支。你们这次新谱编修工作从2009年开始,历经三年,即将告竣。应你们的要求,特在胡氏宗亲网开辟专版,请在此陆续发布新编《永定胡氏族谱》的内容,介绍修谱经验和体会。我认为,这是继江西萍乡胡氏宗亲联谊会系列专帖《我想说话》之后,在胡氏宗亲网发布的又一个大型系列专题。本专题的侧重面在于向全国胡氏宗亲、支系展示福建永定胡氏新修族谱活动的全过程,对于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修谱的胡氏家族,可以起到交流和示范的作用。在刚刚庆祝了胡氏宗亲网建网五周年之后,又迎来了福建永定宗亲的重大喜庆事件,我们也为之兴奋。本专版开通说明,胡氏宗亲网已经成为各地胡氏宗亲组织机构可以信任的信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更多的宗亲和组织利用胡氏宗亲网沟通联络,对外宣传。我们的态度,只要是为胡氏宗亲办好事的要求,一律来者不拒,而且要大力支持,提供方便。发帖如有困难,请及时与我联系。热烈祝贺福建《永定胡氏族谱》(2011版)即将告竣付梓, 祝贺本专版成功开通!

胡南山 (胡氏宗亲网总版主)
2011.07.25


专版网址: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158


《永定胡氏族谱》修编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南门街农业银行二楼    邮政编码:364100  
电话号码:(0597)3156415    电子邮箱:ydhszp@163.com     QQ号:1398182335
开户银行:永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城郊信用社    
开户名:胡有浪   帐号:9090412010100100195041

《永定胡氏族谱》修编委员会下洋联络处:
(居焕)hjf-27@163.com            (长远)hcy1212123@163.com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16 20:4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7-25
目 录(准定稿)
目 录(准定稿)

胡 耀 邦、胡 锦 涛题词
胡成放陪同邓小平接见海外侨胞照
江泽民接见胡仙照
江泽民接见胡友义照
习近平接见胡美东照
题词………………………………………………………………………………………………(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贺诗………………………………………………………………………………………………( )
前言………………………………………………………………………………………………( )
凡例………………………………………………………………………………………………( )
第一篇  源流与概况……………………………………………………………………………( )
图照………………………………………………………………………………………………( )
1、黄帝、舜帝、满公像与陵园……………………………………………………………( )
2、永定胡氏上祖南迁入闽至永定肇基示意图……………………………………………( )
3、永定胡氏向海内外迁徙示意图…………………………………………………………( )
4、永定县胡氏居住地各村落照片…………………………………………………………( )
5、永定胡氏宗祠照片………………………………………………………………………( )
6、永定胡氏各村落开基祖墓照片…………………………………………………………( )
一、永定胡氏源流综述………………………………………………………………………( )
二、永定胡氏概况……………………………………………………………………………( )
第二篇  人文………………………………………………………………………………………( )
一 、人物…………………………………………………………………………………( )
(一)人物传………………………………………………………………………………( )
(二)人物简介……………………………………………………………………………( )
(三)人物表………………………………………………………………………………( )
1、旧谱文武科目及捐职题名录………………………………………………………( )
2、民国时期大学生、县科(局)长及以上职务、工程师等名表…………………( )
3、新中国成立后人物表………………………………………………………………( )
(1) 县副科(局)级、部队营级及其以上名表………………………………………( )
(2) 博士生、硕士生名表………………………………………………………………( )
(3)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名表……………………………………………………………( )
(4)历届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表……………………………………………( )
(5)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五一奖章、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名表………………( )
(6)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名表……………………………………………………………( )
二、文征……………………………………………………………………………………( )
(一)旧谱序…………………………………………………………………………………( )
(二)祠堂、家庙记述,墓志铭……………………………………………………( )
(三)族人办学办刊兴医建桥……………………………………………………………( )
(四)胜迹名楼…………………………………………………………( )
(五)祠庙、寺宫、学校、楼堂楹联……………………………………………………………………………( )
(六)民俗活动(含祭文)…………………………………………………………( )
(七)族人诗词文化活动……………………………………………………………( )
(八)故事、杂记………………………………………………………( )
(九)族人文选(含书目)……………………………………………………( )
(十)族人诗词楹联选……………………………………………………( )
(十一)华侨华人、港澳台史料(含介绍胡氏宗亲会会馆等)……………………………( )
图照
1、荣禄第(子春故居)、永康楼、富紫楼、弼山楼、大壮楼、务滋楼(一川故居)、
庆余楼、奋跃堂、继善楼、荣封第、庆福堂(文虎故居)、德辉楼、和好坊、重光楼、戬榖楼、
虎豹别墅(及胡文虎纪念馆)、中川后街……
2、中川村内几所老学堂(私塾)、明志书院、犹兴学堂、永定侨育中学新旧校舍、侨中
综合大楼、下洋华侨医院、中川卫生院、汤子阁大桥(及胡氏侨胞捐建的主要路、桥、学校、
卫生院等等)……
3、泰兴、子春、文虎、曰皆像……、
4、胡斐才《四书疏注》、重要牌匾(注明出处等)、楹联(楼联、堂联、祠联、寺庙联、其他古建筑联、店联等,注明出处)……
5、祭祖、迎神、闹元宵等民俗活动……
6、峰岗塔、中川村老牌楼、虎豹塔、胡子钦纪念亭、汤子角天后宮、西觉寺、下洋西霖寺、下墟永丰庵、霞村水口庵、下洋伯公坛……
7、马来西亚泰兴街照片、马来西亚怡保下洋街、海外胡氏宗亲会会馆、友义钢琴馆照
片……
8、匾额、题词选、书法、美术作品选
第三篇 世系
第一节  入永前世系……………………………………………………………………( )
一、立姓前(黄帝~满公)世系 ………………………………………………………( )
二、立姓后(满公~七郎公)世系 ………………………………………………………( )
第二节  入永后世系…………………………………………………………………………( )
一、七郎公(一世至十四世)世系 ………………………………………………………( )
二、百七房明辉派世系(赤朱甲) ………………………………………………………( )
三、百七房明广派铁缘公世系……………………………………………………………( )
    (一)铁缘公景玉房天吉派世系(磜头) …………………………………………( )
  (二)铁缘公余广房世系………………………………………………………………( )
1、铁缘公余广房海深派•显通世系…………………………………………………( )
      (1)世安 世宁 世常(九世至十八世)世系(觉川) …………………………( )
             ①世安•旭朗世系  …………………………………………………………( )
             ②世宁•一鼎•旭清世系(大埔小坑) ………………………………………( )
             ③世宁•一珠•荣洋•仲增世系(永昌楼)…………………………………( )
             ④世宁•一珠•华洋世系……………………………………………………( )
               A、华洋•旭初世系(继华楼)………………………………………………( )
               B、华洋•旭成世系(永宁楼) ……………………………………………( )
               C、(A)华洋•紫诰•鸿上世系(觉川)……………………………………( )
                 (B)华洋•紫诰•鹄上世系(觉川)……………………………………( )
                 (C)华洋•紫诰•永上世系(觉川)……………………………………( )
                 (D)华洋•紫诰•并上•作仁世系(觉川)……………………………( )
                 (E)华洋•紫诰•并上•攸华世系(觉川)……………………………( )
                 (F)华洋•紫诰•并上•同益世系(觉川)……………………………( )
               D、华洋•旭宾世系(大埔小坑)……………………………………………( )
               E、华洋•旭水世系 ………………………………………………………( )
             ⑤世宁•一珠•达吾世系………………………………………………………( )
               A、达吾•仲栋•旭丕 旭宰世系(大塘里)………………………………( )
               B、达吾•仲桂•旭蒲世系(塘子尾)………………………………………( )
             ⑥世常•仲庆世系  …………………………………………………………( )
          (2)世响(九世至十八世)世系(中川弼山楼)………………………………( )
             ①世响•仲白 仲姜 仲琴 仲槎 仲玠世系……………………………………( )
             ②世响•仲意世系(弼山楼、下藤坑) ………………………………………( )
          (3)世化•世昌(九世至十八世)………………………………………………( )
             ①世化•际山世系(下坪乾子头)…………………………………………( )
             ②世昌•仲篆世系(下坪井角头)…………………………………………( )
2、铁缘公余广房海清派世系………………………………………………………( )
          (1)海清•景富派(九世至十八世)世系……………………………………( )
             ①景富•仲友世系(竹山下、余藤科)………………………………………( )
             ②景富•仲耀世系(大埔西河)……………………………………………( )
             ③景富•仲宇世系(塘科里)…………………………………………………( )
             ④景富•仲东世系(吉里)…………………………………………………( )
          (2)海清•景贵派世系(迁外地)………………………………………………( )
          (3)海清•景荣派世系…………………………………………………………( )
             ①景荣派玉台公世系(中川方学坪)…………………………………………( )
             ②景荣派肖峰公世系…………………………………………………………( )
               A、肖峰公悦我房(九世至十八世)世系…………………………………( )
                (A)悦我房济环公世系…………………………………………………( )
                    a济环•居莲•旭琛世系(下洋新街)………………………………( )
                    b济环•居莲•旭仪世系(新街、广西)……………………………( )
                    c济环•居莲•旭聪世系(復承楼、上宝坑)………………………( )
                    d济环•居莲•旭明世系……………………………………………( )
                     (a)旭明•元华世系(沙罗坪)……………………………………( )
                     (b)旭明•凯华•遵荣云从会从鹏从世系…………………………( )
                     (c)旭明•凯华•理香世系(下坪裕昌楼、永安楼)……………( )
                     (d)旭明•凯华•际从世系(庆福堂、和昌楼)…………………( )
                     (e)旭明•凯华•会从•乾兴世系(下墟)………………………( )
(f)旭明•凯华•会从•乾振世系(香山堂、新街、凤廷楼)…( )
(g)旭明•凯华•会从•垂堂世系(荣昌楼)……………………( )
(h)旭明•宣华世系(龙德堂、上磜角)…………………………( )
(i)旭明•昭华世系(田洋岗)……………………………………( )
                    e济环•居莲•旭智世系(轿岗上、青潭、石门下)………………( )
                    f济环•居莲•旭慧世系(上宝坑)…………………………………( )
                    g济环•凤栖•旭献 旭厚世系(轿岗上、风岭下)………………( )
                    h济环•殿颺•舒亭世系(下墟老墟、花心里)……………………( )
                    i济环•凤鸣•南英世系………………………………………………( )
                    j济环•凤鸣•成英世系(富石)……………………………………( )
                (B)悦我房显环公世系
                    a显环•尊若•旭上世系(井前岗)…………………………………( )
                    b显环•尊若•华照世系(上磜角图附香山堂后)…………………( )
                    c显环•尊若•旭彦世系(茶罗科)…………………………………( )
                    d显环•孙若•旭海世系………………………………………………( )
                    e显环•云若•旭兰世系(豪仕科)…………………………………( )
                (C)悦我房步武公世系
                    a步武•仲熙•衍蕃世系(青坑)……………………………………( )
                      附一:步武•仲熙•衍泗 衍番世系(大埔茶阳下马湖)………( )
                      附二:步武•仲睦(大埔茶阳下马湖)……………………………( )
                    b步武•仲基世系(乌石下)…………………………………………( )
                      附:步武•仲韬(大埔西河车上)
                (D)悦我房绳武•仲丹•明全世系(台湾)……………………………( )
                     悦我房绳武•仲韶•仰斐世系 ………………………………………( )
               B、肖峰公若愚房(九世至十八世) ………………………………………( )
                  若愚房仲经派旭贵世系(下洋新街)……………………………………( )
               C、肖峰公行素房(九世至十八世)世系……………………………………( )
                (A)行素房贞一派世系…………………………………………………( )
                    a贞一•震生•习调习明世系(乡贤弟、永盛楼)…………………( )
                    b贞一•震生•习泰习章习观世系(乡贤弟、张屋背头)…………( )
                    c贞一•梧生•习光世系(芙渠堂) ………………………………( )
                    d贞一•梧生•习绳世系(上山、乡贤弟)…………………………( )
                    e贞一•梧生•习元世系………………………………………………( )
                     (a)习元•邦达•乐义世系(下坪井角头)………………………( )
                     (b)习元•邦辅•日骏•乾畅•高焕世系(老墟)………………( )
                     (c)习元•邦辅•日骏•乾畅•高灿世系(下坪玉成楼、长裕楼)………
                     (d)习元•邦辅•日骏•乾畅•高燧高炽世系(乡贤弟)………( )
                     (e)习元•邦辅•日骏•乾畅•高煌世系(下坪永建楼)………( )
                     (f)习元•邦辅•日骏•京畅世系(下坪继成楼)………………( )
                     (g)习元•邦辅•日骏•蓂畅世系(溪头岗培兰居)……………( )
                     (h)习元•邦辅•日骏•登畅世系(坑子尾)……………………( )
                     (i)习元•邦辅•日骏•豪畅世系(上溪头岗)…………………( )
                     (j)习元•邦宪世系(下坪长发楼、拱辰楼)……………………( )
                     (k)习元•邦柱世系(乡贤弟、新街、下坪)……………………( )
                (B)行素房见龙派世系……………………………………………………( )
                    a见龙①桂生世系 …………………………………………………( )
                    b见龙②杏生世系(神宫背、陂下) ………………………………( )
                    c见龙③梅生世系(奋耀堂)…………………………………………( )
                    d见龙④松生世系(庆昌楼、庆余楼、陂下)………………………( )
                    e见龙⑤柏生世系(长盛楼)…………………………………………( )
                    f见龙⑥楼生世系(庆余楼)…………………………………………( )
                      附:楼生•习薛世系(台湾)………………………………………( )
                    g见龙⑦槐生世系(长盛楼)…………………………………………( )
                    h见龙⑧檀生世系(富紫楼)…………………………………………( )
               D、肖峰公秀埜房(九世至十八世)世系……………………………………( )
                (A)秀埜•仲博世系(大壮楼)…………………………………………( )
                (B)秀埜•仲化世系(科名里)………………………………………( )
                    a仲化•自荣•亮采世系(科名里一)………………………………( )
b仲化•自荣•懋采•哕喜世系(科名里二)………………………( )
c仲化•自荣•懋采•咸喜特喜撰喜世系(科名里三)……………( )
d仲化•自荣•懋采•馨喜世系(科名里四)………………………( )
e仲化•自业世系(科名里五)………………………………………( )
                (C)秀埜•仲约世系(下洋德辉楼)……………………………………( )
            ③景荣派荣丰公(九世至十七世)世系 ………………………………………( )
              A、荣丰•伯贞•仲快仲冠世系(马发楼)…………………………………( )
              B、荣丰•伯江•仲位仲捷世系(南金堂务滋楼长兴楼)…………………( )
              C、荣丰•伯喜•仲进仲珩世系(下墟青潭)………………………………( )
3、铁缘公余广房海涌派(九世至十八世)世系  …………………………………( )
     ①海涌•仲圣•诒兰世系(广东仁化、荣盛楼) ………………………………( )
     ②海涌•仲圣•旭曾世系(崇兴楼)……………………………………………………( )三、百七房明广派铁缘公世系……………………………………………………………… ( )
(一)明广派铁缘公景玉房(天吉派•磜头)世系
(二)明广派铁缘公余广房世系………………………………………………………………( )
(三)明广派铁缘公明清房世系………………………………………………………………( )
1、铁缘公明清房福琼派世系(老屋脚下) ………………………………………………( )
2、铁缘公明清房福銮派世系(老屋脚下) ………………………………………………( )
3、铁缘公明清房福全派世系………………………………………………………………( )
(1)铁缘公明清房福全派世系(荡耙街) ………………………………………………( )
(2)铁缘公明清房福全派其凤天宠世系(黄天岽) ……………………………………( )
(3)铁缘公明清房福全派其琬世系(坪坑里) …………………………………………( )
4、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系……………………………………………………………( )
(1)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清公世系……………………………………………………( )
①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清公世系(双桂堂)………………………………………( )
②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清公喜灿开秀世系(沙罗坪)……………………………( )
③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清公秋凤世系(台湾桃园)…………………………… ( )
④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清公士桂世系(饭罗墩)…………………………………( )
⑤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清公接长世系(黄泥吉)…………………………………( )
(2)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世系……………………………………………………( )
①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世系(竹林堂)………………………………………( )
②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天根世系(坪斜)………………………………… ( )
③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天权天柄世系(黄泥吉)…………………………  ( )
④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天桡世系(荷塘里)………………………………  ( )
⑤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辉裕辉山世系(湖背、风朗)……………………… ( )
⑥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天秀世系(汤子阁)………………………………  ( )
⑦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天友世系(三堂屋下)………………………………( )
⑧ 铁缘公明清房福厚派世璋公瑞丹世系(三层岭)…………………………………( )
四、百七房明通派(千九公•霞村)世系……………………………………………………( )
(一)明通派(六世至十三世)(霞村)世系 …………………………………………………  ( )
(二)明通派志远公金公(十一世至廿九世)(霞村)世系 …………………………………( )
(三)明通派志远公珠公(十一世至二十五世)(霞村)世系 ………………………………( )
1、珠公配乾派(霞村)世系………………………………………………………………( )
(1)珠公配乾派集成房(霞村)世系  …………………………………………………  ( )            
(2)珠公配乾派化成房(霞村)世系  …………………………………………………  ( )      
(3)珠公配乾派万成房(霞村)世系…………………………………………………( )
① 配乾派万成房对扬公(霞村)世系 ……………………………………………… ( )        
② 配乾派万成房怀棠公(霞村)世系 ………………………………………………( )
A 配乾派万成房怀棠公建蕃(霞村)世系 …………………………………………( )    
B 配乾派万成房怀棠公建峰(霞村)世系 ………………………………………… ( )    
C 配乾派万成房怀棠公建绍建撰建缙(霞村)世系 ………………………………( )
③ 配乾派万成房巨千赓扬(霞村)世系 ……………………………………………( )
(4)珠公配乾派德成房(霞村)世系  …………………………………………………( )
2、珠公恒吉派(霞村)世系……………………………………………………………( )
(1)恒吉派宗圣公(霞村)世系…………………………………………………………( )
① 恒吉派宗圣公荣封房(霞村)世系………………………………………………( )
A 宗圣公荣封房怀德派(霞村)世系 ………………………………………………( )
B 宗圣公荣封房尚和派(霞村)世系 ……………………………………………( )
(A)宗圣公荣封房尚和派珩玉(霞村)世系  ……………………………………( )    
(B)宗圣公荣封房尚和派冠玉公(霞村)世系
a 荣封房尚和派冠玉公升秀(霞村)世系 ……………………………………( )              
b 荣封房尚和派冠玉公周秀(霞村)世系 …………………………………… ( )            
(C)宗圣公荣封房尚和派象玉(霞村)世系  ……………………………………( )          
(D)宗圣公荣封房尚和派琬玉九玉(霞村)世系  ………………………………( )            
(E)宗圣公荣封房尚和派赐玉(霞村)世系  …………………………………… ( )    
C 宗圣公荣封房敬德孚德选升(霞村)世系 ………………………………………( )
D 宗圣公荣封房庆德(霞村)世系 …………………………………………………( )
② 恒吉派宗圣公华封显封綗封锡封耀封(霞村)世系 …………………………… ( )
(2)恒吉派宗益福铨(霞村)世系  ……………………………………………………( )
五、百八房善卿派(一世至九世)(下洋)世系  …………………………………………… ( )
(一)百八房善卿派贤通公(下洋)世系 …………………………………………………( )
(二)百八房善卿派庆通公(下洋)世系 …………………………………………………( )
六、百十房世系 ………………………………………………………………………………( )
七、均十公(峰市大园)世系 ………………………………………………………………( )
第四编  附录……………………………………………………………………………………( )
一、国家档案馆、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
二、资料:五姓同源八姓同宗
三、名家赞中川:一川风流(陈章武)
四、本届修谱机构名表、文件、照片…………………………………………………………( )
(一)《永定胡氏族谱》编修委员会扩大会议照片……………………………………………( )
(二) 永定胡氏族谱编修委员会及下设办公室名表…………………………………………( )
(三)永定胡氏族谱总编室名表及照片………………………………………………………( )
(四永定县各村修谱机构名表………………………………………………………………( )
(五)修谱文件…………………………………………………………………………………( )
五、本届修谱捐款人玉照、简介、名表………………………………………………………( )
后记…………………………………………………………………………………( )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7-25 17:0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7-25
  




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报本溯源,人之本性。族谱记载着本族同宗共祖的来龙去脉及繁衍生息等史实,是姓氏的小百科全书,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体现了宗族磅礴的生机和传承轨迹。史不立无以考国运兴替,志不修无以识地物人情,谱不作无以传氏族源流。所以国史、方志和族谱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3大支柱。
欣逢盛世,故乡族人组织第5次修编《永定胡氏族谱》,可喜可贺。尊祖敬宗,睦族家和,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我胡氏世传家规。由于种种原因,胡氏自民国13年(1924)第4次修谱至今已长达86年之久,造成大事失记、宗支无接、根脉难连的严重问题,给本次修谱带来极度困难。然而故乡族人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广泛联络海内外宗亲,进村入户,深入调查,认真细致,兢兢业业,经历两年圆满地完成了《永定胡氏族谱》的修编工作,实为可敬可佩。
“淮海家声远,苏湖世泽长”。“源流自鄞江而来祖德宗功绵世泽,庙貌据下洋之胜山灵川秀育人文”。此乃我下洋胡氏大宗祠两副楹联,它昭示了永定胡氏先祖由中原筚路蓝缕辗转迁徙来到永定下洋的艰辛历程和勤劳勇敢、崇文重教的家风。
溯我中华胡氏,源于西周。周武王姬发将元女嫁给舜帝三十三世孙虞阏父之子妫满,并封妫满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从此,妫满不再姓妫,以国为姓,姓陈。满公逝世后,赐谥胡公,其后裔便以满公之谥为姓,姓胡,所以胡满公为我中华胡氏始祖。
此后2000多年,胡氏先祖经历了艰辛的迁徙历程,由河南淮阳经四川邛县、山西河东、湖北监利、安徽寿县、甘肃泾州、江苏宿县、江西奉新、浙江吴县、河南光州、江西奉新、江苏南京、湖南洞庭湖至江西吉安;宋末年间,传至95世万九郎公由江西宁都上山苦竹凹入闽至长汀,住汀州府第三街大塘背;万九郎三子七郎公由长汀经上杭迁至永定下洋,建有胡氏大宗祠,七郎公为永定胡氏开基始祖。
永定胡氏人家历来重视教育,文风兴盛,科甲蝉联。从明末到清末期间,据民国版《永同胡氏家谱》和《永定县志》等文献记载,永定胡氏共涌现进士5人、文举人15人、武举人14人,近现代考入高等院校的更是数不胜数。同时还出现了众多著名的政界军界要人、工商巨子、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慈善家、社会贤达等。
故乡永定山多田少,更多的胡氏子孙从永定播迁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省和福建省内厦门、漳州、宁德等地;还有更多的胡氏后裔向港、澳、台和海外创业发展,主要居住国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泰国等,据统计,现侨居海外和港澳台的胡氏宗亲超过9万人。
本次修谱,将女子也列入族谱,开创了永定胡氏女性入谱之先河,真正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新风尚,可赞可颂。
《永定胡氏族谱》的修编出版,将使胡氏宗风远振,传世无穷。不管五湖四海、天涯海角,都应恪遵祖训,步武前贤,为族增色,为国增光,热爱桑梓,热爱祖国,继往开来,积极奋进,无愧为七郎公之后裔,无负于我族人修谱之嘱望。
兹受乡亲嘱托,为《永定胡氏族谱》作序,自感德薄能鲜,不孚众望。无奈身为胡氏后裔,难言推诿,勉为序。

                                           胡  仙
                                         2010年5月


序二………………………………………………………………………………………………( )
《永定胡氏族谱》序
    
盛世修志,自古皆然。故乡仁人志士修编《永定胡氏族谱》,乃是一桩盛事,诚为可喜可贺!
永定胡氏源远流长。胡氏始祖胡公满传续至今,已有3130年。全国5660个姓氏中,胡氏列第13位。如此悠长的历史,如此兴旺的氏族,是永定胡氏族人之福,当引以为荣与自豪。
编修族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也是很复杂和巨大的工程。成败的关键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把这项工程做好了,将对永定胡氏的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为永定胡氏和外迁族人,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提供寻根问祖可靠可信的依据,知道他们的根在哪里,老祖宗是谁。不仅如此,还可宣扬永定胡氏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让子孙后代认识故乡,热爱故乡,建设故乡,促进故乡进步发展,跟上时代步伐。故乡仁人志士挑此重任,功德无量。
中川胡氏在永定胡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凡是与中川肇基始祖胡公铁缘有血缘关系的,都属于中川胡氏。有600年历史的中川胡氏,人口达两万有余。他们继承发扬胡公铁缘的“铁寮精神”,即艰苦创业、发奋图强精神,敢于开山辟地建家园,飘洋过海闯天下,代代相传,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诸如《疏注四书撮言》作者胡斐才,国际著名油画家胡一川,名扬国内外的“锡矿大王”胡子春和“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等等,可谓富者摩肩,学者踵接,人文蔚起,足为桑梓争光生色。
永定胡氏虽然同姓不同村,却都是胡家人,是乡亲梓叔,一定要相互关照,相互支持,携手共进。还要立雄心壮志,先辈能做到的后辈也一定可以做到,并且做得更出色,做一个有尊严、有作为的胡家人。
是为序。
                                      胡冠中(以按)
2010年2月15日
序三………………………………………………………………………………………………( )


   木有本,水有源,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们怀念祖先,追本溯源,报本思源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传承几千年的姓氏《家谱》、《族谱》就是最好的见证。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有的历史文化瑰宝,是构建中华文明古国的3大支柱。所以说,家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胡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名门旺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舜的裔孙女为于陈国,称胡公,后陈国亡于楚,公的子孙有的以公号胡为姓,有的以国号陈为姓,所以古今有胡陈为一家之说。胡姓的主要堂号是安定,安定郡即今甘肃固原,是胡家的发祥之地。古代的中国,朝代更换,战乱频繁,人名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历史上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就有5次之多。我永定胡姓就是南迁汉民中的一支,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又于宋末从江西吉安宁都迁入福建长汀后,胡七郎又迁今永定下洋肇居,成为永定胡氏始祖。从此,七郎的子孙们在金丰大山之中披荆斩棘,垦地建房,繁衍生息,至民国初年已发展成为有万丁之众的旺族,子孙还播迁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台湾各省及南洋诸国。
   编修族谱不仅具有存史资治作用,也是对祖先最好的怀念。族谱世系排列脉络清晰,辈份分明,这为建立尊长爱幼的和谐社会、农村传统的民俗、婚丧喜庆活动提供依据。族谱还记述了先辈中众多政界名人、社会贤达、著名企业家、艺术家,他们的功绩和贡献又为后人崇尚祖德,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为国为名作贡献树立榜样和鞭策,修编族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我胡氏历来重视修谱,自七郎公在下洋定居至今600余年中,曾四修族谱,现存的民国版《永定胡氏族谱》就是吸取明、清家谱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晶,以记述世系为主,还有人物、文征、杂记等大量资料,为今新编族谱打下坚实的基础。修编族谱又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今幸逢改革开放大好时机,经济发展,政通人和,政府又倡导、支持修谱工作,更坚定了我们新编族谱的决心。经永定城关胡氏大宗祠宗亲会的倡导和精心筹备,2009年4月15日,《永定胡氏族谱修编委员会》在下洋正式成立。修谱之举很快得到了海内外宗亲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都为修编族谱添砖加瓦。修编族谱,胡氏宗亲更加团结,凝聚力空前显现。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抱着对历史负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一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精益求精的做好修编工作,力求新编《永定胡氏族谱》成为无愧于后人的精品之作。但百密难免一疏,欠妥之处,敬请宗亲海涵和指正。爰以为序。
                                            胡有浪
                                         2010年1月25日







序四………………………………………………………………………………………………(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自古以来,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中曾经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根溯源的活动逐渐升温,姓氏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超越地域国界、蕴涵殊异特质的文化现象。
如果说宗祠是建在地上的族谱,那么族谱是建在纸上的宗祠;如果说一部族谱就是一支血脉,那么一支血脉就是一个宗族。编修好《永定胡氏族谱》,做强做大姓氏文化,是发展的需要;弘扬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是每个永定胡氏宗亲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历了86年之后,重修《永定胡氏族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永定胡氏宗亲高度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永定胡氏宗亲在中国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乡土文化、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信心与决心。
我们有理由坚信,通过重修《永定胡氏族谱》,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博大精深的胡氏文化,感召、吸引和凝聚海内外永定胡氏宗亲,将有力地增进广大海内外永定胡氏宗亲的血缘亲情、共同的民族文化基础上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有力地增进广大海内外胡氏宗亲的民族精神归属感和凝聚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统一大业。
是为序。
胡大新
2010年4月于永定凤城

贺诗………………………………………………………………………………………………( )
贺诗
祝贺永定胡氏族谱重修纪志
九七叟瑞殷
  甘泉养育莫忘源,叶茂枝繁忆祖先。
舜帝裔孙多显贵,今朝国士赛前贤


贺永定县胡氏族谱编成
旺进
历史长河放眼量,修成族谱倍荣光。
  胡家代有才人出,“粽墨”飘香永发扬。


宗功浩荡
柳州市廿四代裔孙胡英
苏湖淮海赣汀长,徙择金丰肇下洋。
毓秀蛟潭天后殿,钟灵虎岭祖公堂。
上承八代彰前杰,下衍三房裕后昌。
文物世家声誉远,客传麟史永流芳。


闻修谱感怀
   厦门思段
开来继往换新天,盛世修谱颂旧贤。
活水源流承祖脉,宏篇开笔史超前


祝永定胡氏族谱续修付梓
居达
续谱荣宗夙愿圆,腾蛟起凤颂声传。
溯源一本重华啟,分派千枝安定篇。
玉玺光邦扬祖德,圭璋润屋效前贤。
瞻依百代麟经蔚,文武世家歌舜天。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16 20:5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7-26
前 言、凡例
姓氏是家族传承的文化符号。胡氏宗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来是誉孚众望、德重国邦、世代芳馨的鼎盛大族之一,人口居全国姓氏排列第十三位。
中华胡氏,出自舜帝,源于西周。初,舜生于姚圩(今山东濮县),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舜帝禅位,大禹封舜帝之子商均为虞国(今河南虞城)侯,得姓“虞”。舜帝三十二世孙虞阏父,任西周陶官,因灭商有功,周武王便将元女太姬许配迁居妫汭(今山西永济)的阏父之子“满”,赐姓“妫”,并封妫满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成为当时12大诸侯国之一。妫满卒葬淮阳县城柳湖畔,因“年老寿长”赐谥曰“胡”,故称为胡满公。从此,其后裔便以谥“胡”为姓,胡满公为我中华胡氏始祖。
后来,因长期灾荒战乱,胡氏先祖经过漫长的迁徒历程:由河南淮阳经四川、山西、湖北、安徽,再西迁至甘肃安定(今甘肃泾川县)。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安定郡,辖13县。唐《元和姓纂》载:西汉守军正丞胡建为安定郡胡氏始迁祖,东汉文恭候胡广“六朝元老,七蹈相位”;至魏晋南北朝世代官宦,权倾朝野:胡质胡威父子封官内候、平春候,以清慎名世,载入《三国志》;而胡奕、胡遵、胡奋祖孙3代累官安定候、阴密候、壮候,后相继涌现2个皇后、2个皇太后,安定胡氏成为郡中名门望族,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说,“安定”成为胡氏发祥地。胡氏族人引“安定”为荣,因此取堂号为“安定堂”。
而后,胡氏先祖又由安定经江苏、湖南进入江西。传至95世万九郎公由江西宁都上山苦竹凹入闽,至长汀,住长汀府第三大街大塘背,所以万九郎为胡氏入闽之鼻祖。万九郎三子七郎公由长汀迁至永定下洋肇基,并在塘下墩建立祠宇,因此七郎公为永定胡氏之始祖,下洋塘下墩胡氏大宗祠为永定胡氏之总祠。胡氏先祖经2000多年迁徒历程,其后裔播迁中外,遍布四海,子孙藩衍,支派繁多,源远流长。大宗祠门联“淮海家声远,苏湖世泽长”,传递的悠远历史信息与丰富的文化密码,透露出永定胡氏与魏晋名臣胡质父子、北宋“天下师表”胡瑗千丝万缕的传承关系。胡质、胡威是淮海寿春人,胡瑗是泰州海陵人,但他们的祖居地均在安定郡。
“史不立无以考国运兴替,志不修无以识地物民情,谱不作无以传氏族源流”。国史、方志、族谱构成中华民族的3大史书。族谱记载着同宗共祖的姓氏源流和繁衍生息史实,同时还记载着族规族训、重要事件、风土民情、文物古迹、名流传略与文选史料等文化信息,所以族谱是鉴古知今的纽带桥梁,是寻根问祖的神圣物证;族谱能使后人追溯先祖,知源明系,敦宗睦族,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族谱能使外迁裔孙缅怀先功,追慕祖德,慎终追远,寻根谒祖,传承文化。《永定胡氏家谱》有过4次编修:第一次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一年(1592~1593)由十四世孙一忠(春郊公)、一桂(瞻芳公)首编;第二次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十八世孙士锽续修;第三次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十八世孙光祖重修;第四次于民国十年至十三年(1921~1924)由二十三世孙锡元督修、二十四世孙梦瀛主编重修。国昌立史,世盛修志,民富作谱。2009年3月,永定县委倡导支持修编族谱,胡氏宗亲积极响应,城关胡氏宗亲会倡议成立了永定胡氏族谱修编筹备小组。2009年4月15日《永定胡氏族谱》修编委员会在下洋镇正式成立,并立即展开了修谱工作。
安定胡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宗族,从古至今涌现出众多功臣良将、科技精英及各界名流。如:北宋与包拯、欧阳修齐名的大教育家胡瑗,南宋不畏秦桧、“忠贯金石”“海南五公”之翰林院编修胡铨,因著《春秋传》从祀孔庙的“湖湘学派”理学家胡安国。永定胡氏在近现代有被中国“三朝五位”领导人慈禧、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接见的“中川八大名人”——“锡矿大王”胡子春,著名爱国侨领、工商业巨子、万金油大王、国际大慈善家胡文虎,民国中央参政员胡兆祥,南洋中国民盟记者胡守愚,著名画家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世界报业巨子、“新闻女王”胡仙,著名钢琴家胡友义;这种奇特的文化被作家概括为“中川文化现象”。此外,还有兴医办校的大慈善家胡曰皆和复兴华文教育的马籍企业家胡万铎父子,新加坡财政部长兼卫生部长胡赐道,拓恳台湾淡水、兴办明志书院的胡焯猷,台湾啤酒之父胡均发,世界羽毛球冠军胡芝兰,等等,不胜枚举。族人翻开《永定胡氏族谱》,能清晰了解胡氏宗族的耕读文化、忠孝文化、和谐文化和创业文化,并从中品读出胡氏家族的独特事象与文化特质。这也是这次修编族谱的目的所在。
修编族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阙漏讹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指正补修;尤其是胡氏迁移线路迷雾重重,只有期待全国的胡氏联谱,或能作出较清晰的描述。此次修编族谱自始至终得到全县族人和海内外宗亲的鼎力支持、热心捐助,在此深表谢意。

凡例
一、本谱记述永定县胡氏宗族的源流、繁衍、荣衰和升沉的过程,全面系统地记载胡氏宗族的历史与现状。为胡氏裔孙留下“存史、寻根、资治、教化”的宝贵资料,为后人提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依据。
二、本谱世系上溯到黄帝,下限至2010年年底。为顾及世系、人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个别信息记述截止到本谱定稿之日。
三、本谱采用述、图(世系图)、记(世系记述)、传(人物传)、表(人物表)、录(附录)等体裁,以图、记为主,设源流与概况、人文、世系、附录4编,编首有序、前言,编后有后记。
四、本谱行文部分引用旧谱原著(已加标点符号),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文字以国家正式颁布的简化字为准。
五、本谱世系图及文字记述,入永前以满公为一世祖上溯至黄帝,下依顺序排列至九十五世万九郎公;入永后续世谱并以七郎公为一世祖,续至现代裔孙。
六、本谱世系图排列按传分支先后顺序排列,文字记述按分支图后,图名注明分支脉派及居住村名(楼名),方便族人查阅。无法与上代世系对接的资料,附录在其最亲近的世系图文中。
七、本谱为体现新社会男女平等,在世系人物记述中记述配偶及其所生儿女,男女顺序亦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记述。
八、裔孙外迁者,依旧谱例,注明迁往何地(迁外国定居者注明国家及地址)。
九、本谱《人物传》入传人物,按生不立传原则,只录入历史上业绩显著、德高望重的已故先贤,并按生年先后顺序排列。《人物简介》收录业绩显著健在的宗亲,总体按代数顺序排列。《人物表》收录民国期间大学生,工程师等人物,新中国建立至今曾任政界科(局)及以上,军界营级以上,技术职称工程师以上和曾担任县及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市)级及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分类列表。
十、本谱的时间处理方法。清代及以前的纪年用帝王年号,其后括注公元纪年;中华民国以来一律用公元纪年。在记述月、日中,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为公历,用汉字表示的为农历。
                                                                2011年7月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16 21:2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7-26
第一篇  源流与概况
第一篇  源流与概况……………………………………………………………………………( )
                          
福建永定胡氏源流综述
胡姓为中国第十三大姓,得姓3000余年,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如今人丁兴旺,枝繁叶茂,遍布神州,蕃衍海外。
    一、胡氏得姓  源自满公
胡氏源流远溯圣祖舜帝重华公,上至黄帝轩辕氏(舜帝为黄帝第九世孙)。我胡氏始祖满公系舜帝三十三世孙,虞阏父之子,为周武王的乘龙快婿(配以元女太姬)。周武王封妫满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国号陈,谥胡公。“胡”何义也?《逸周书•谥法解》云:“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满公不随商纣淫乱,有“保民耆艾”之德,又因年高寿长,堪称“弥年寿考”,故谥曰“胡公”,乃为尊贵之谥号。长子申公(一说庶子丹)以谥为姓胡,次子日公(一说相公)以国为姓陈,故胡陈一家(姚、虞、陈、胡、田五姓同源)。子孙以谥为荣,以谥为姓,是为胡族始。
胡族以满公为始祖,下洋胡氏又称满公为周始祖。现按《永同胡氏家谱》的世系(各地族谱,互有出入,有待统一)寻根探源。
自满公封于陈,胡公封侯20代,凡625年,至春秋定十五年为楚所灭(左氏:楚灭胡),怀公之子澄公(一说澄公为怀公之孙)始为庶人。
    二、两汉胡族  声名远播
两汉时期,一批胡姓人物以其文治武功载入史册。
27世安公,布衣教育家,由宛丘移居临邛(今四川邛县),聚徒授经于白鹿山,司马相如是其弟子,为四川始祖。
31世昭公,布衣书法家,从临邛迁河东(今山西黄河流域以东一带之地),为山西始祖。
32世建公,西汉孝武帝时,为守安定郡军正丞,斩伪奸监军而显名,后为渭城(今陕西咸阳)令,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民怀其德,立祠祀之。
36世刚公,由河东徙居南郡华容(今湖北省监利县),为湖北始祖。汉平帝时为河南节度使,清高有志节,王莽篡汉,刚解其衣冠,悬挂府门而去,以示不与新莽为伍,莽败乃归,途经华容,慕山水之胜,遂籍于此,不复仕焉。
39世善公,汉和帝时平西域有功,封武城侯。
42世广公,声名最是显赫。广公,南郡华容人,字伯始,在东汉安帝时举孝廉,策试名列榜首(进士第一),历仕安、顺、冲、质、桓、灵六朝,“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五作卿士,七蹈相位”,居朝50余年,谥文恭侯,蔡邕为其作碑铭,赋画像颂(现国家主席胡锦涛祖籍安徽绩溪龙川胡氏为其后裔,尊广公为远祖。)
45世辛公,由华容迁居寿春(今安徽寿县),荫父爵,赠封大都督,为安徽始祖。
三、安定显赫  堂号辉煌
安定作为郡,始建于西汉,辖境10个县,面积接近今宁夏省。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固原),后徙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安定又称泾州。
唐《元和姓纂》记载说:“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后汉有太尉胡广。魏胡质,荆州刺史,生威,清州刺史平春侯。”至胡奕、胡遵、胡奋祖孙三代为安定胡氏的兴盛阶段。
47世质公,三国魏文帝时官至征东将军,忧国忘私,死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追赠阳陵亭侯,食邑700户,谥贞侯。
48世威公,西晋时历官徐州刺史,累迁大将军,以功封平春侯。父子清廉,朝野称羡。卒于官,安定名郡,由此始也。追赠镇东将军,谥烈侯。
49世奕公,由寿春卜居安定郡(今甘肃平凉,泾州及宁夏固原一带),西晋时为平东将军,袭父职为平春侯,追封安定侯。故又为安定始祖。
50世遵公,安定临泾人,才兼文武,世居藩镇,位至车骑将军,进封阴密侯。生六子,皆有出息,知名于世,以奋最杰出。
51世奋公,晋武帝时功授刺史,官至左仆射,镇南大将军。其女胡芳选为贵人,生武安公主。
从魏明帝青龙元年(233)遵公讨平匈奴之叛,至北周灭北齐(577),344年间,安定本家封王者有8,封公爵者有5,刺史有6,将军有7,出了2个皇太后,2个皇后。安定300年之显赫荣盛,朝野同钦,咸称“安定胡氏”,“安定”也成为胡姓最主要的堂号。
唐僖宗旌表安定公族云:“……绵绵安定公族,世世长发其祥。”大唐翰林李白,唐丞相魏徵,宋右丞相文天祥均曾为安定胡氏族谱作序。
建公、广公、质公、威公、奕公、遵公、奋公皆为下洋胡氏一脉的祖先,故下洋胡氏为安定派,堂号“安定”正源于此。
四、华林毓秀  功在社稷
52世喜公,由安定郡移居宿迁(今江苏省宿豫县东南),为江苏始祖。东晋时为凉州刺史,晋封建武将军。
57世藩公,东晋时参军,因功封山阳侯,由宿迁移居豫章华林(今江西奉新),遂为华林一派鼻祖。也许是集山水之灵秀,胡藩生了60多个儿子,诸子长大后析居各地,于是便成为盛族。
63世颖公,创居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为浙江始祖,南朝陈武帝时为左卫将军,仕吴兴大守,卒谥壮侯,配享高祖庙中。
64世禄公,荫父爵,由吴兴迁河南光州固始县胡村,为河南始祖。
华林胡氏自57世藩公传22代,至唐侍御史高早成,进入鼎盛时期。
79世学古公,字早高成,唐昭宗时为员外郎,河东通判,唐侍御史,荫父爵,因唐亡,归隐华林,生5子:珰、瑜、王告 、球、琼分居各地,蔚为五宗。
80世珰公留居华林,唐员外郎,升太师 太保。珰生2子:令严(一说令质),令赟。(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为令严之后裔)
81世令赟公,官光禄大夫,由洞庭移居金陵(今南京),生4子:邺、权、遇、吉。
82世邺公,荫父爵,居金陵,五代末徙长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1世令赟公之侄孙(其兄令严之子)仲尧兄弟创建的华林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宋朝包括宰相王钦若等众多朝廷大臣,多出身于华林书院。仲尧子侄登进士者13人,其中2次2人同登,一次3人同登。从学古公至仲尧公已是第五代,近百年未分家,5代同堂,800口共餐。
宋真宗帝赞华林胡氏诗:“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荣耀千秋。
宋英宗帝、宋孝宗帝及丞相王钦若,右丞相宋琪,龙图阁侍制李虚已,翰林学士苏东坡,晏殊等均有赞诗,计百余首,灿然成篇:《旌表义门胡氏华林书堂诗集》。
宋龙图阁侍制朱熹,赐状元及第秘书少监胡旦(宋真宗咸平四年状元,学古公之玄孙,瑜公之曾孙)皆曾为华林胡氏谱作序。
五、芗城一脉 “日月争光”
传至83世霸公,南唐时为吉州刺史,功封庐陵郡侯,由金陵迁芗城(江西吉安芗城,今值夏市),为芗城始祖。
经九代,出了一位名重泰山,“日月争光”(文天祥语)的胡铨。
91世铨公,翰林院编修,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力主抗金,上疏劾秦桧、王伦、孙近,遭贬,初谪福州,再贬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又移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近20年,桧死,孝宗即位后召回,卒谥忠简,世人敬仰,立祠祀之。
宋孝宗帝赞忠简胡公像曰:“正直之姿,刚毅之色。独立敢言,施为有德。朱衣象简,宠冠貂蝉。遗像卓尔,清风肃然。”
宋高宗帝、左丞相周必大,右丞相张浚,龙图阁侍制朱熹等均有赞诗。杨万里作《胡公行状》。
宋右丞相文天祥,状元张槐应为芗城胡氏谱作序。
为了纪念弘扬铨公精神,下洋胡氏尊称忠简公为宋始祖。
         六、卜居下洋 蕃衍海外
传至95世万九郎公,名 土辛,宋末由赣(宁都上山乡苦竹凹)入闽至汀,住汀州府第三街大塘背,生3子:五郎、六郎、七郎,为福建长汀始祖。
96世七郎公,由长汀迁下洋,生一子十二郎,为下洋开基祖。下洋又成为向外迁徙的起点,成为新的发祥地,建有胡氏大宗祠。
97世十二郎公,生2子:长念七郎,次念八郎。
98世念七郎公,派衍南靖、平和、诏安、漳浦及漳州府西门外。
念八郎公,生3子,长进福,次进德,幼五六郎。
99世进福公、进德公俱迁同安锅尾(今厦门鼎美)。
五六郎公生3子:长百七郎,次百八郎,幼百十郎。
100世百七郎公,生4子,长子明辉公后裔迁往赤朱甲,长岭下;次子明广公的曾孙铁缘公肇基中川,三儿明通肇基下村,四儿殁。
百八郎公生4子。长荣卿公往前洋;次俊卿公住下洋;三善卿公之孙有通公移居广东揭阳(今丰顺),后裔又迁长乐、洑溪、惠州及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四儿贵卿公未详。
百十郎公生一子:万二。其后裔移居河塘里、朱公村。
下洋山多田少(系革命老区),更多的胡氏子孙从下洋向海外及港、澳、台发展。主要居住国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等地。据最近的侨情调查,侨居海外人数已有9万多人是家乡人口的2倍多(下洋镇现有人口3万6千多)。现下洋镇是福建省的一个重点侨乡。
由于战乱,我胡氏从中原转辗迁居下洋。客家人荜路蓝缕,因为是客,扎紧腰带做赢人。身上流传的是先祖的血性,永不言败的精神。下洋胡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文风鼎盛(永定侨育中学校址下洋,现为省重点侨校,二级达标,即见一斑),人才辈出,单以104世中川铁缘公派下裔孙为例,闻名于世的有:拓垦台湾淡水、兴办明志书院的胡焯猷;锡矿大王、清授荣禄大夫的胡子春;万金油大王、爱国侨领胡文虎;兴医办校的大慈善家胡曰皆;曾任中国驻伊拉克和智利大使的胡成放(呈芳);曾任新加坡财政部长兼卫生部长的胡赐道……等等,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下洋胡氏先祖迁徙的主要路线图为:河南淮阳(宛丘)→四川邛县→山西河东→湖北监利→安徽寿县→甘肃泾州(安定)→江苏宿豫→江西奉新(华林)→浙江吴兴→河南光州→江西奉新(华林)→江苏南京(金陵)→湖南长沙→江西吉安(芗城)→福建长汀、下洋→远播海内外。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7-26 08:3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7-27
福建永定胡氏概况
福建永定胡氏概况

第一节  源 流
一、溯源
胡姓源于妫姓。《元和姓纂》载:“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的胡公,姓妫名满,是帝舜三十二世孙虞閼父之子。妫满去世后,赐谥为胡。他的子孙以他的谥为姓,尊称满公为胡姓的得姓始祖。永定胡氏尊满公为周始祖。
胡姓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以后,胡姓子孙逐渐向各地播迁。西汉时期,胡姓子孙散居在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到了唐代,已经在河南的新蔡等地繁衍成望族。
胡公满传下九十一世裔孙胡铨,南宋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邦衡,号澹庵,建炎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他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上疏请杀卖国的秦桧,名震朝野。桧怒其逆已,贬胡铨至新州。孝宗即位后,胡铨复出,卒谥忠简。因其不畏权奸,忠贞爱国,被誉为“忠贯金石”。 永定胡氏尊铨公为宋始祖。
二、入闽
胡铨后裔在江西吉州庐陵繁衍100余年,传至胡公满脉下九十五世胡万九郎,名梓,携家眷始迁于江西宁都州上三乡苦竹凹,后于宋末年间(约1200年)又由赣入闽,在汀州府第三街大塘背落户,是胡氏入闽始祖之一。
三、入永定
胡万九郎生三子:五郎、六郎、七郎。胡七郎于元朝初期(约1250年),因避战乱,举家从长汀县第三街大塘背迁永定(原属上杭)金丰里下洋的塘下墩开基,为永定胡姓的开基始祖。
胡七郎生子胡十二郎,又据峰市大园胡氏族谱云:胡七郎还有一子为胡均十。
胡十二郎传下念七郎、念八郎。念八郎传下三子:进福、进德、五六郎。五六郎生三子:百七、百八、百十。百七郎长子明辉之孙光荣迁湖坑赤朱甲;百七郎次子明广传下彦成、宗贵、铁缘,曾孙铁缘肇基中川,其后裔播迁磜头、觉川、下坪、富川等地;百七郎三子明通迁霞村开基。百八郎传下曾孙贤通留住下洋。百十郎传下玄孙万六(号观保)迁河塘里、朱公村。
胡均十传下部分后裔播迁至峰市乡大园村,因建棉花滩电站水库,又搬迁至凤城镇练坑。
第二节  分 布
永定胡姓主要分布于下洋、湖坑、大溪、凤城等4个乡镇,28个村,2010年总人口约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
一、下洋镇
下洋村:胡氏九十五世胡万九郎之三子胡七郎(下洋一世),于元朝初年从长汀县第三街大塘背迁入开基,现在本村传至31代600多户2500余人。
下洋村下墟:下洋十七世胡仲进;见龙房,下洋十九世胡朗中;悦我房,下洋二十世胡作斋,下洋二十一世胡刚应,铁缘传派,荣丰房,先后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31代40余户300余人。
下洋村杨屋边:百八郎传派,下洋八世胡贤通留住下洋,现传至28代19户100人。又九世庆通传至21世,其后未详。
下洋村风朗: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二十世胡辉山从中川迁入开基,现传至27代2户10人。
下村(霞村):下洋六世胡明通,从下洋塘下墩迁入开基,现传至30代310户1310人。
月流(长岭下):明辉派,下洋十世胡荣深从下洋塘下墩村迁入开基。传至16代,后未详。
中川村:胡七郎脉下,胡氏一百零四世胡铁缘(下洋九世),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20余岁从下洋塘下墩迁入枫坑(后改忠坑,今叫中川)开基。有“上承八代,下衍三房”之称。“上承八代”即自胡七郎从长汀迁下洋肇基共繁衍胡十二郎、念八郎、五六郎、百七郎、明广、彦成、宗贵等八代,至九代胡铁缘肇基中川后生景玉、余广、明清三子为三大房,即为“下衍三房”。 现传至32代670多户2700余人。
中川村黄天岽: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十六世胡其凤(号瑞文)、十七世天宠(号化宇)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30余户140余人。
中川村乌石下: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仲基(号赓台)从中川村大壮楼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50余户300余人。
中川村饭箩墩: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十八世胡士桂(号仁友)从中川村双桂堂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30余户140余人。
中川村坪畲: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十七世胡天根(号元秀)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24余户100余人。
中川村上山:铁缘传派,行素乡贤房,下洋十九世胡邦彦(号景溢)从中川村乡贤第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24户120人。
中川村凤岭下: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旭厚(号次乾)从中川村迁入开基,传至29代5户25人。
中川村汤子阁: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十七世胡天秀(号俊斌)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20户90人。
下坪村下赤坑,(含上溪头、下溪头岗、乾子头、坑子尾、上地、溪背、三堂屋、井角头等):铁缘传派贞一房,下洋十八世胡习元(号善长),由中川迁入,后裔散布在上下溪头岗、坑子尾、上地、溪背等;下洋十三世胡世化迁入乾子头、胡世昌迁入井角头;明清房,下洋十七世胡天友迁入三堂屋下开基,现传至31代200余户990余人。
下坪村坪坑里: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十六世胡其琬(号侃山)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121户400余人。
下坪村黄泥吉: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十七世胡天权(号志仁)、胡天柄(号郁仁)、下洋二十二世胡接长(号接成)从中川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59户200余人。
下坪朱公村:百十郎传派,下洋十三世胡南峰由河塘里迁入朱公村开基。现传至26代90户300人。又悦我房,下洋十九世胡力堂(胡旭仪次子)也从中川村迁入朱公村,至十六世,后未详。
觉川村:铁缘传派,显通房,下洋十三世胡世宁、世常、世安从中川村先迁丹竹坪,再迁此开基。现传至28代180户600人。
大瑞村荷塘里:百十郎传派,下洋六世胡万六(名观保),从下洋塘下墩迁入开基,又铁缘传派下洋十七世胡天桡(号向仁)从中川村迁入荷塘里,现传至28代25户100余人。其部份后裔再迁朱公村。
富川村磜头:铁缘传派,景玉房,下洋十二世胡福聪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34户160人。
富川村豪士窠: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九世胡乐衡,于清代乾隆年间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20余户120余人。
富川村科名里:铁缘传派,秀埜房,下洋十七世胡仲化(号鲸浪)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30代60余户300余人。
富川村轿岗巷(现名桥江上):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廿世胡敏宏(号声汉),又悦我房,十八世旭献(号庆宜)后裔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30余户130人。
富川村上磜角: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九世胡华照(仲品次子)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5户20人。
富川村茶箩科: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旭彦(号玉仕)从中川田洋岗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26余户100余人。
富川村沙罗坪: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九世胡元华(号宏日)从中川村迁入开基,又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二十一世胡开秀(号馨园)、二十三世胡喜灿分别从中川老屋角和石门下迁入,现传至30 代22户150人。
富川村富石社: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成英(号文礼)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9 代80户320人。又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万兴(仲汉次子)从中川村迁入,其后未详。
富川村塘科里:铁缘传派,景富房,下洋十七世胡仲宇(号荣裕)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20户100人。
富川村上宝坑: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旭慧(号衔逸),又悦我房,下洋十九世胡宗华(号奉璋,旭聪七子)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35户150人。
三联村青潭: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九世胡心华(号希堂,旭仪长子)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12户50余人。
三联村吉里:铁缘传派,景富房,下洋十七世胡仲东(号照应)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45户260人。
西山村青坑: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衍蕃(号益谦),又悦我房下洋十九世胡提华(胡旭慧次子),从中川村迁入开基,传至30代40户200余人。
思贤村三层岭: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十八世胡瑞丹从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30代7户30余人。
东洋村黄竹前:七郎传派,明辉房,下洋十世胡广深(光荣之孙),由赤朱甲迁入开基,建立祠宇,坐东向西,传至15代,后未详。
东联村曾里坑:铁缘传派,悦我房,下洋十八世胡勋然(仲汉四子)从中川村迁入开基,其后未详。
沿江(沿田)村:铁缘传派,秀埜房,下洋十九世胡杨广(号钦丰,自宽五子)从中川村大壮楼迁入开基。现传至27代2户10人。
二、湖坑镇
东片村赤朱甲:明辉派,下洋八世胡光荣从下洋塘下墩迁入开基,现传至28代50多户220人。
三、大溪乡
湖背村:铁缘传派,明清房,下洋二十世胡辉裕(胡行贞曾孙)从下洋中川村迁入开基,现传至29代7余户20余人。
四、凤城镇
大园居委会:均十传派,下洋三世胡三秀开基,1998年因建棉花滩水电站从峰市镇大园村迁入凤城镇练坑(仍命名大园村),现传至25代12户50余人。

第三节  播     迁
永定地处山区,人多田少,下洋又成为向海内外播迁的发源地,迁外地的裔孙不断蕃衍,据了解:福建安溪约1.2万人;同安(今鼎美)约0.2万人;平和南胜约0.25万人;漳州前山约0.2万人;漳浦约0.6万人;诏安7个村约3万人;南靖约0.3万人;福安一带约1万人;广东长乐(今五华)、揭阳(今丰顺)、梅县合约3万人;广东还有惠州、饶平、大埔、河源、佛山、韶关等地估2万余;海外约2.5万人;台湾约1.5万人;以上共约15.75万人。此外下洋还有迁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地未计;下洋八世祖有通迁居广东长乐濮溪,生十一子,又分迁各地,据胡氏宗亲网网主南山云:广西胡氏则是有通公后裔为多;在族谱中还有数百处人名后诸如“生三子未详”之类的记述……依此估计现今下洋七郎传派裔孙,不下20万人,是家乡现有人口的20倍。
一、移居本省其他县市
三世    念七郎(名二九)传派迁南靖、平和、诏
安、漳浦、漳州。
四世    进福、进德迁同安角美。
十二世  廷冈(百十房)迁泉州箕菜坑。
十六世  钦裕(号林齐)生6子迁福州福安县。
        淑振、淑忠迁福州。百十房汝茂(号裕唐)
迁福州山。
十七世  天玕、天珂兄弟迁福宁州(今福安)寿宁
县,均为其琬三、四子,新唐的元孙。
仲纶、仲文兄弟(若愚之孙)迁福安。
仲炳(若愚之孙)迁寿宁县。
百八房殿兴、殿福、殿禄等玖兄弟迁福州。
明通房福聚(字友崇)迁漳州,友恒迁建宁松溪县。
十八世  百七明通派廷儒政和县。
十九世  百七明通派宏应迁漳浦县。
昌元迁福安县七都白石,现迁宁德地区霞浦县,系旭侯次子,斗魁曾孙。
盛元迁福宁州福安县七都白石(现部分迁居霞浦县),系旭侯三子,斗魁曾孙。
二十世  文禄、文寿兄弟迁漳州贡尾,系仲宇的曾
孙。
廿一世  永龙、永豪、永春三兄弟迁平和县畔子。
均为等良之子、仲篆的元孙。
庚寿为僧,得道于连城县金砂金谷寺。系
伯茂的元孙。
廿二世  秀埜派的泰兴、林兴、暹兴3兄弟迁漳浦
县。联达迁平和。
二、移居外省
四世    良善(均十之孙),迁广东海丰
六世    善卿之孙有通迁广东长乐濮溪及惠州、丰
顺和四川仁寿、华阳等处。
十世    百十郎派,义慥(名永兴)迁广东连平州。
十一世  月凤(荣昌之孙),迁广东饶平深溪。
十二世  冯山(海隆立子)后嗣迁嘉应州。
建阳(明清房)迁大埔县银江。
六三(荣昌曾孙)迁陈沙铺又迁长乐县头。
百八房善卿派一堂迁广西。
十三世  梅峰(海隆之孙)迁广东梅县丙村。
显兰之子(名未详)迁广东大埔县三河。
百十房南靖迁广东大埔县下黄沙。
十四世  一策(世贵之子)迁广西。
一栋、一柱、一桥兄弟3人(世臣之子,
新唐之孙)迁广东。
一都(世琏之子,景贵的长孙)迁广西。
一运迁外地,地址不详。
百八房善卿派有加、有睦、有传等共9兄
弟迁广西。
十五世  通(一玉之子,世  宁之孙)迁广东河源。
应赠、应才、应宝兄弟3人(一顷一、三、四子,余广的元孙)迁外地
(具体地名不详)。
伯、松兄弟迁广东佛山市,均为塔峰的长、
次子,景富的曾孙。
长生由觉川村迁广东省大埔县小坑村。
以龙、以节(明通派)迁广东连平州。
十六世  伯怀迁广州,系应佳之子,新唐的玄孙。
大问迁外地(具体地名不详),系继田长
子,显通的玄孙。
其升及子天凰迁广东大埔车上觉口排,系
心溪之孙。
其大迁大埔县沙田,系应诏之子,石潭的
曾孙。
    其慎,字伯师,号锦环,全家迁广东大埔
县许田。系百七明广的子孙。
汝唐,号兆康,迁湖广荣林州,林县黄洞。
系百十郎的子孙。
十七世  细子、仲凡、仲潭、六满、七满兄弟五人
迁广西,均为其恒之子,新唐的元孙。
寿井迁湖广道州江华县,系伯有之子,石
潭的玄孙。
仲艳,迁江西省,系其人之子,一凤(鸣
梧)的曾孙。
龙映迁广东惠州姑婆畲,系其生次子,石
潭的玄孙。
仲旬、仲岩、仲崖兄弟3人迁广东惠州姑
婆畲,均为其久之子,石潭的玄孙。
仲均、仲篪迁广东惠州姑婆畲,均为其远
之子,石潭的玄孙。
黄面满(俗名)迁广东惠州姑婆畲,系其
宠之子,石潭的玄孙。
天玠(明清房福厚派)迁江西赣州。
仲嵩迁广东大埔县许田,系伯受长子,世
宁的玄孙。
天元、天亨、天利、天贞4兄弟迁广东大
埔县许田,均为锦寰之子,新唐的元孙。
石安(伯嘉之子,一珠玄孙)迁外地(具
体地名不详)。
仲巧、仲殿(伯治之子,一遒玄孙)迁外
地(具体地名不详)。
仲韬(悦我之孙)迁大埔县西河上黄沙车
上。
仲义迁广东惠州,仲学讳文兰任江西省石
城游击传派失查。
秀琳(号琳英)、秀琴(号琴英)是百十
郎玄孙,移湖广。
十八世  旭盛迁江西,系仲富之子,世宁的元孙。
怀望迁江西,系得林四子,世垧的元孙。
育盛迁江西省壬田寨,系仲和四子,济寰
之孙。
旭永迁江西省,仲南之子,一智(近泉)
的玄孙。
旭惮、旭改、旭居兄弟,仲西之子,一智
的玄孙迁江西省,
旭清迁广东大埔县许田(其子开上迁晓
坑),系万德之子,世宁之元孙。
旭沾迁广东惠州市,系仲仪之子,一德(塔
峰)的玄孙。
介石迁广东松源县鹤壶洞,系天根六子,
石泉的元孙。
旭常迁湖广,系仲清五子,显寰之孙。
亮西(悦我房,仲睦之子)迁大埔县西河
上黄沙车上。
林应(百十房系)迁江西。
盛英(号育轩,讳势雄)系悦我房,移江
西省耘田寨。
十九世  兢堂迁江西省南安县莲花村,系旭清长子,居莲的长孙。
茂堂迁广东大埔县漳溪,系旭全三子,一
智(近泉)的元孙。
来华迁湖广,系旭慧的长子。
鼎林迁湖南省,系仰钦长子。
凤林迁四川省,系仰钦五子。
济川的次子以下兄弟6人迁江西,均为伯
萃的玄孙。
东林迁江西赣州,系旭曾四子,伯萃之曾
孙。
光露(悦我房,仲熙之孙)迁大埔县茶阳
下马湖浮口塘。
庚福、庚盛(号奕鸿),系百十郎子孙,
迁广西。
泰中、讓中系见龙公子孙,迁广西。
和应,系百七明通派子孙,迁广东高明县。
建球,系百七明通派子孙,迁四川。建碧
迁四川万县。
二十世  影茂迁江西,系永发之孙,志昂的玄孙。
冠许迁广西,系美其之孙。
德秀迁江西,系建熏三子,受益的元孙。
        长林(又名耐村),系贞一公子孙,迁广
东大埔县黄沙。
        济川、德秀,均为荣丰公子孙,迁江西省
赣州。
        门龙,系明通派子孙,迁广西。
廿一世  寿新迁广西,系正福次子,步武的元孙。
攸济迁广西永安州,系永上四子,爱荣的
元孙。
善述(海角派)迁广东韶关仁化县。
三、移居台湾
十三世  辉英(百十房,仕求派)迁台湾桃园。
十七世  仲亨(荣丰派))之曾孙迁台湾。
秀生,号灿英;秀丰,号元英,迁山下庄,
系百十郎子孙。
十八世  焯猷,字瑞铨,号仰堂(仲佩之子,绳武
之孙),乾隆初迁台湾淡水。
天球之子,爱溪之玄孙,名未详。
自扬(浪鹏长子)。
腾学(凯三之三子)。
习薛(见龙公之孙)。
昌富号珗璋,昌贵号坤璋,昌凤号王步璋
(均为百十郎子孙)。
廷奎、廷伦(均为明通派子孙)。
十九世  岐周,系汉聪三子,爱琳的元孙。
    荣旺、华旺(均为百十郎子孙),仁盛号
仁鸿(百十郎子孙)。
    建岳号崇荣(明通派子孙)。
二十世  廷笏,系仲缘之曾孙。
顺和,系信周长子,仲缘之曾孙。
科燕、裕燕兄弟(铁缘明清房,福全派)
迁台湾。
就美后裔。
兴昭、旺昭兄弟,系东林之次子和三子,
伯萃之玄孙。
佳昭,是鸿元之子,伯萃之玄孙。
文良、文暨、瑞应、开应、豪应、元应、品应、光应、兰应、凤应、盛应、鼎连、鼎应、才应、天应、天喜(均为明通派子孙)。
文兴、海连、海松(明通派子孙)。
廿一世  伴嘉(铁缘明清房,福全派)迁台湾。
开才(铁缘明清房,福全派)迁台湾。
茂和,系六秀之子。
攸瑞,系爱荣之元孙。
永畔、永使等三兄弟,系廷章之子,仲缘玄孙。
壬瑞、添瑞,系隆昭之三、四子。
勋和、勋旺、勋镕3兄弟,系琬璋之子。
凯清(见龙房,楼生派)迁台湾中坜。
秋凤(号益良,明清房,福厚派)迁台湾。
麟盛(悦我房,绳武派)迁台湾。
石生、开凤、兰凤、品凤(明通派子孙)。
廿二世  闹来(秀埜房子孙)。
        开才(明清房福全派)
(注:以上仅列二十二世前,其后播迁甚多未列。)
四、移居国外
九世    霞村大三于清咸丰年间迁到四川跃罗坝家坊,其后裔迁厦门同安。部分二十一世后裔于民国年间迁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
十八世  兆学、映学、德学3兄弟及其子孙(荣丰派)迁沙劳越(今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
廿一世  永香、永和在叮咖唠,是等良之子和侄,
仲篆的玄孙。
佛寿在荷属甲八丹,系伯茂的元孙。
门林在井里汶,系芹昭之长子。
移玉在槟榔屿,系芹昭之三子。
移林在吡叻,系芹昭之四子。
增瑞在槟榔屿,系桂昭之子,伯萃元孙,
武撰在槟榔屿,系棣蕃次子,槟城银匠行
祀为“靖祖师”。生6子俱住仰光。
廿二世  曾育(泰兴之父)于乾隆末年迁槟城,1825
年泰兴生于槟城。
必育(赐道之祖父)于1875年迁新加坡。1895年载坤(赐道之父)生于新加坡,一生从医。1936年赐道生于新加坡。
廿三世  根益(曰皆之父),于1883年前往马来西
亚槟城,再迁怡保。1907年曰皆生于怡
保。
子春,于1872年(13岁)随乡人南渡
槟城。
重益,于1884年(14岁)迁马来西亚
槟城,后迁怡保。
廿四世  子钦(文虎之父),于1816年前往缅甸仰
光。1882年文虎生于缅甸。
(注:十九世纪末迁往海外的裔孙众多,这里仅择其主要者列出。)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7-27 08:1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7-27
第四节  郡望 堂号 祠联 族规祖训
第四节  郡望 堂号 祠联 族规祖训
一、郡望
全国胡姓的郡望有安定、新蔡等名号。永定胡姓属“安定郡”。安定郡的治所,西汉时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时移至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晋时移治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 称安定为泾州,后复称安定郡,宋代叫“泾州安定”。据史载唐朝时,胡氏子孙在这里繁衍成为一个名门旺族,唐僖宗旌表安定公族云:“……绵绵安定公族,世世长发其祥。”
二、堂号
永定胡姓宗祠均以“安定”为堂号。
三、祠联
下洋胡氏大宗祠联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大门)

经可传史可修父子一家名著述
世有贤代有将高曾累世善诒谋

勋业仰前人宣化明刑昭两地
褒封崇圣代忠臣孝子萃一堂

源流自鄞江而来祖德宗功绵世泽
庙貌据下洋之胜山灵川秀育人文

银印光邦堂多君子
牙签润屋世美名臣

一脉源流先世泽
满堂酝酿太和春(神座)
注:①“淮海”指淮海寿春胡质、胡威,“清畏人知”事迹。“苏湖”指百世师表胡瑷,人称安定先生,教授于苏州、湖州,开我国专业教育之先河。②“宣化”:传布德化。“明刑”:刑罚名,将犯者罪状写在板上,著其背以公开示众。③鄞江:汀江。④“银印”:指银质印章,据“辞源”可知,银印青缓三品光禄大夫,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牙签”:用象牙制成的书签。

中川胡氏家庙
地据蛟潭胜
家传麟史风(大门)

上承八代光前烈
下衍三房裕后谟(神座)

开辟自前明五百年岳秀山灵文武衣冠光上国
沿流及后嗣二十世椒延瓜衍春秋俎豆祀中川

银印光邦堂多君子
牙签润屋世美名臣
(裔孙婿翰林院编修巫宜福题)

祖居九世作有父述有子探本寻源系溯鄞江承一脉
父列次行友於弟恭于兄建祠启宇基开洪武享千秋
注:①“麟史”,“麟经”指孔子著春秋因获麟而绝笔,故春秋又称麟史、麟经。②“上承八代”:肇基中川的铁缘公是下洋始祖七郎公的第九世孙。“下衍三房”:铁缘公三个儿子长景玉,次余广,三明清。
霞村祖祠
安居怀祖德
定省忆音容(胡浪曼题)

淮海家声远
苏湖世泽长(门联)

燕寝聿新绵世德
麒经依旧起家风(厅联)(胡道南题)

沿皖赣而来,翠岭苍岗,信是吾乡山水秀;
以读耕为教,兰阶桂苑,但期历代子孙贤。
                    (胡浪曼题)
重洋远渡,祖德不忘,春露秋霜劳北望;
异地安居,新邦初建,东成西就壮南图。

四、族规祖训
胡氏族规(録庄江念八郎公祠原文)
一钱粮为国家正供,自应递年完纳,不得拖欠。如有真实绝户,全无着落者,容后再行斟酌。
一渎伦乱宗为族中一败类,吾家秉礼己数百年,如有此项,自应一律革出,不准入族。
一族中子弟,各房长理应时常束约。盖良莠不齐,或有喜乱生事,及越礼非为,未免贻累房族,若不预为防范,后将悔之无及,慎之、慎之。
一族中子弟,或有无理取闹,及因细小事故辄持械争斗,不受家长理谕者,一经发觉,定应分别处分决不姑恕。
一族中子弟,有游荡无度,常自入山歌唱淫词,作为伤风败俗论,从重处治。
一族中子弟,无故污蔑家长,及祭祀时酗酒谩骂,即作以卑犯尊,分别议罚。
一大小宗祠,原为藉安祖灵,及岁时飨祀燕毛之所,自应长年洁净,弗得污秽。守祠人亦不得勾引外人寄宿,或寄放各项杂物,如有此弊,通众公罚。

第五节  谱 牒
胡氏家谱经历过几次编修。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下洋镇中川村胡一忠、胡一桂首修;二次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中川村胡士鍠续修;三次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中川村胡光祖重修;四次为民国13年(1924),《同永胡氏族谱》,由中川村胡锡元督修胡梦瀛主编,石印版42册,全书30余万字。主要记述下洋、中川的开基始祖源流、世系及迁徙情况。
《中川史志》,1988年11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3万字。由中川村开基始祖胡铁缘后裔、原厦门党史办主任胡以按(又名胡冠中)于1987年发起重修并担任主编,以史志形式编纂,介绍永定胡氏的源流和中川村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华侨及其地理风貌,风俗民情,中川胡氏源流、世系、迁移等内容。
《觉川胡氏族谱》,2003年由胡南垣根据民国《同永胡氏族谱》编修,记至2003年三十代。

第六节  文 物
一、祠堂
下洋胡氏大宗祠:下洋之有胡氏,自宋末始,已有750余年,越数世在七郎居所建起祖祠,因繁衍日多,播迁各地,各立祠宇,此处逐步完善成大宗祠,旧谱载:“下洋之有大宗,自明末始”,迄今500多年,坐落于下洋镇塘下墩。清光绪丙戍(1886年)始行修葺。随岁月之增,时代变迁,移作别用,栋宇颓废。1994年,旅外裔孙冠仁、榆芳、思杏、钧发等发起重修。宗祠依原分金座向与布局,砖木混造,左右还有横屋,后花台、前池塘、花园、外大门,占地5000多平方米。气势恢弘,富丽堂皇。还有许多漆雕屏风,瓷嵌檐角等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祖坛祭奉“安定堂下洋肇基始祖考七郎公、妣曹婆太传派一脉神位”。
下洋百八郎公(下洋五世)宗祠:位于湖邱里,因历史变迁,曾作别用,现栋宇残旧,前有池塘,有待重修。
下洋百十郎公(下洋五世)宗祠:位于下洋田心,嘉庆年间建,前有池塘,“文革”时被拆除。2007年依原分金座向重建,占地1800平方,一新堂构,美轮美奂。
中川胡氏家庙:位于下洋镇中川村,全木结构,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系下洋九世铁缘之后裔所建,坐西朝东,占地4847平方米。正堂悬挂上书“安定堂”3个镏金大字的横匾,厅堂两侧长形屏风是著名画家宋省予等绘的大幅油画。下堂中屏门顶上悬挂“文武世家”横匾。祖坛祭奉安定堂忠坑肇基始祖考铁缘公、妣朱婆太神位。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十四年(1835)、民国15年(1926)、民国23年及1984年多次重修。为觉川村、下坪村、西山村、富川村与中川村所共有。1983年7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霞村开基始祖明通公(名千九,下洋六世)宗祠:建在霞村田心堂,为霞村胡氏总祠。1967年因有斐小学扩建被拆除。
霞村金公(下洋十一世)宗祠:建在霞村高兰竹下,俗称下老屋,土木结构,仍存,但栋宇破旧。
霞村珠公(下洋十一世)宗祠:俗称上老屋,土木结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1985年再次重修。
霞村怀棠公(下洋十八世)宗祠:建在霞村背头岗,栋宇荒废仍存,还有石桅杆。
觉坑南阳祠堂:下洋五世祖世宁公世居忠坑,厥后支派繁衍,遂由宗坑而迁居丹竹坪,再迁觉坑村,后裔建起南阳小宗祠,祭奉觉坑始祖世宁,祠为卯山兼甲,丁卯,丁酉分金,建筑面积290多平方米,文革时期拆除,遗址仍存。
荷塘里万六公(下洋十世)宗祠:座南朝北,土木结构,尚完好,祭奉荷塘里开基始祖。
凤城胡家祠:位于凤城镇上下巷、南门郑姓书带草庐对面,今为民居。
二、墓葬
一世胡七郎墓:(失记)
二世胡十二郎、妣徐氏、巫氏,合葬洋背隔溪口,因年久失认,后用银牌合葬于下洋新圩尾乙山辛酉分金。
三世胡念八郎墓址在忠坑水口神宫背,巳山辛亥分金,真骸葬同安龙门山积善里,妣黄氏葬下洋曹屋祖祠背壬山丙向兼亥分金。
四世胡五六郎墓址在豺科子,真骸葬兴宁龙归洞温公溪,妣邓氏葬忠坑马山背寒鼠咬尾形,癸山丁向兼子分金。
五世胡百七郎葬本村花珠蕨美女怀胎形,寅山申向兼艮分金,妣吴氏、卓氏葬下圩坝汤池对面圆墩上豹虎吐肉形,巽山乾向兼辰分金木度双穴。
五世胡百八郎、妣池氏合葬于下洋水口璞子上。
五世胡百十郎墓址在忠坑马山下,妣黄氏葬下洋。
六世胡明辉墓址在忠坑峰岗岽下,妣林氏葬沙罗坪。。
六世胡明广、妣邱氏合葬忠坑马山岗雄鸡鼓翼形,巽山乾向兼巳分金水度。
六世胡明通(号千九)开基霞村,清咸丰年间(1851-1861)葬霞村石窠口。妣廖氏葬下洋庵子嬲。
七世胡彦成、妣徐氏合葬于下圩坝漆子树下猫儿洗面形王山丁亥分金。
八世胡光荣,赤朱甲开基祖,妣吴氏,合葬于湖坑赤朱甲高山畲。
八世胡宗贵、妣曾氏合葬忠坑乱石窠,黄蜂转斗形,丑山乙丑分金。
九世胡铁缘开基忠坑,明正统十二年(1447)四月中旬葬下洋中川香炉寨下子山(田洋岗),子山午向,戊子分金;妣朱氏葬下洋中川南片竹山下丁亥分金。
十世胡万六(名观保),肇基荷塘里,葬观音座莲艮山,妣游氏葬畲坑里蛇形卯山丁卯分金。
凤城镇大园村开基祖下洋三世胡三秀墓址在仙师恩前丙山午。
三、其他
中川土楼群:位于下洋镇中川村,村中有10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建筑很有特色。其中最早的土楼是弼山楼,为铁缘之子余广所建,已有550余年历史。该楼高3层,共126间,占地1600余平方米。最具特色的土楼是富紫楼:一是结构绝巧,“富”字结构,设计独特,绝无仅有,极富艺术性和创造性。二是防火绝妙,永定土楼的一般只设封火墙,而富紫楼独创“封火瓦”,一劳永逸地消除火患,可谓防火绝妙。中川村房屋密集,几百年来因火灾烧掉的房子成百上千,但富紫楼却安然无恙。三是布局绝美,楼内用天街、巷门、厅门相隔,关闭时自然形成7个单元,分属7房人独立生活;打开则全楼畅通,连成一个整体。由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出资兴建的虎豹别墅也位于该村,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1993年以后,胡文虎的女儿胡仙博士出资对虎豹别墅进行修整,辟为胡文虎纪念馆,赠送给永定县政府,还建了虎豹塔等配套设施。此外,村中的“得气先”、“荣封第”、“世德堂”等土楼,人文底蕴丰厚,各具特点。村中的胡氏家庙,是一座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轩昂,工艺精湛。家庙前矗立着15支石桅杆,其中6支蟠龙桅杆,雕琢精细。
永康楼:位于下洋镇霞村,坐东南向西北,建于民国27年(1938),占地约1300平方米,是一座建筑极其精巧华丽的圆土楼,为该村旅居新加坡华侨胡来兴所建。该楼的雕刻饰品,内容极其丰富,造型精巧美观,雕工细腻精致。2005年5月,该楼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富紫楼:原名“富字楼”,位于下洋镇中川村,坐北向南,2层,为中川胡氏九世祖胡旃乡建于清雍正末年。该楼按“富”字笔画建筑布局,堪称土楼一绝。1999年4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禄第:位于下洋镇富川村豪仕窠自然村,是19世纪80年代著名锡矿大王胡子春建造的,已有120多年历史。该楼占地1200多平方米,2层,土、木、砖结构。建楼时,水泥、花砖、油漆从45公里外的广东大埔县茶阳靠人力肩挑到豪仕窠,工程之艰巨由此可见一斑。
德辉楼:位于下洋镇政府旁边,是下洋中川村胡姓开基祖铁缘传下的十五世裔孙胡占辉于民国26年(1937)所建。该楼坐东南向西北,是一座小型的3层方楼。楼的后向地基比其他3向高一个台阶,这样设计,意在后代比前代更有出息。该楼的装饰十分精致。大门为石门框,门框上的浮雕有人物、花卉;门框前的门枕石浮雕有麒麟、狮子等,生动逼真。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7-27 08:1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7-28
二、文征
(一)旧谱序、跋


旧谱序、跋
【明代序四篇】
胡氏族谱序
谱何为而作?君子为族而作也。何为族作?所以联情合爱也。情不联则涣,爱不合则分,其初一人之身也,而至于涣且分焉,是以君子忧之,思以道处之。其道何道?葢不以薄为道也,不以薄为道,是故立谱之法统:以敦本贤,以崇德豫,以举礼文以垂后。
初曰世系是溯流穷源也,非崇本乎?次以谱传而行实之善,历历可计也,非尚贤乎?又次以祀田而备物,追养久而不忘也,非尚豫乎?终以附錄而经纶之蕴,可见于著述也,非尚文乎?自其尚统也,知继世为礼而本崇矣;自其尚贤也,知不没功德而德崇矣;自其尚豫也,知报本反始而礼举矣;自其尚文也,知因文见道而后垂矣。本崇而德崇,于是乎不悖礼,举而后垂;于是乎不疏,不疏则一,不悖则聚,聚而一焉。上而溯水木本源之长,下以申孝思不忘之念。亦少仿古人合族之义,俾凡同宗者得,因是而喜之庆、忧之吊、婚姻之相助、贫乏之相周、患难之相恤、德行之相劝、过失之相规,举休戚得丧,不至於漠不相涉矣。故曰:谱为族作也,所以联情而不涣,合爱而不分者也。君子以是道谱其族厚矣!
胡兄知所本,拳拳谱牒,是图谱成,特音奉候家翁,因附谱恳叙弁诸首,适因惫命海僭言,遂信中书君而率成之。呜呼!胡族之兴历久而不替,斯谱历久而不磨。  胡兄修辑之功,亦相为悠久而无穷矣,因并及之。
万历二十年壬辰岁孟秋月(1592年)
广东提学使司佥事爱下窗生段观海顿首拜     撰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谱叙
族之有谱,为继往开来计。也莫为于前后将何述,莫为于后前将何传,后先奕叶,备载勿隳,则系派孔昭一览具见,诚千百世不磨之家史也。
吾邑之金潭钜族,必推诸胡氏,考胡氏为忠简之裔,发祥永矣。至国朝有子俊名儒出焉,蜚声远著。兹吾友春郊翁,以翩翩佳器,蚤有誉胶,庠士论藉,藉咸以远大期之,虽抑爵不酬,夙抱晚归田里,其所云为皆分內事也。向时曾同业于恭台段宗师门,得与淬砺,多所裨益,私心常识之。
兹者余自浙守蒙  恩擢广察副使。归竭祖,偶值春郊兄奉状脩谱。按状,宋末万九郎,自赣徙汀,再传七郎,去汀踰杭,卜于永邑之金丰居焉。世系专以七郎为一世祖者,亲所自来也。自一世以至五世九世可据者皆得以备,书之尊所自出也。不观南丰曾氏之言乎!实则为敬亲,伪则为诬亲。时俗之所尚,金紫连篇,非不美观也,及考其古伪者十七,不伪者十三,则疑以传疑,信之难哉。
夫以伪诬亲,不敬之大者,不敬何别?圣门垂训:斯谱之脩也,一实无伪,近则不欺目前,远则不欺世世。非独观其深者,曷足与于斯。其昭穆,如太师陈乐,秩然不紊也;其条画,如春秋叙事,虽一善必錄也;其追崇,则敦本返始,即饮水知源,饭黍知田也;其撰述,则因文见道,即见礼知政,闻乐知德也。噫嘻!斯谱也,谓非上以继往,下以开来者哉,故曰家史。虽然物盛有本,福生有基,今之史于家者,焉知来者之不史于国乎,余乐道之,以俟夫秉史笔者时。
万历二十年壬辰岁冬月(1592年)
赐进士出身前中书舍人历升广东按察司副使爱
下窗生观瀛沈孟化拜撰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胡氏族谱序
窃闻古者立国,以办异立宗以统同。故国必有志,族必有谱,凡以垂不朽也。胡氏固忠简之裔,源流远矣!历自我国朝以来贵族,由汀而杭,由杭而永,卜居类处者益彬彬焉。况后先贤人君子迭出,富翁文士若林,至问其族谱,则皆谦让未遑也。乃吾友春郊翁少游黌序,学宫增色;晚乐林泉,士类推服。一旦克绳祖武,思裕后昆,慨然以族谱为己任。若岁间厥谱成矣,因请末序于余,乃余智不足以通经学,不足以博古,敢曰能序?第承尊命所及,不敢不竭管窥之见,以表扬之。
夫族之有谱,则人知其有宗。祖武虽湮,咸仰世系之有自;宗祧虽远,皆知一脉之相承,譬之水之源长厥流必远,木之根深其枝必茂,理固然也。余观斯谱,其贻谋岂浅鲜哉?识者曰:胡氏之族其复兴于此乎,何者?公家之族源远,其钟英之士必多,将来有孝子慈孙出焉。睹斯谱也,则必思斯人也,则必继斯志也,凡所以恢扬祖德,光耀门闾者自兹始矣。然则斯谱也,奚啻如水之源长,木之根深己哉,其殆与天壤俱永,日月重光也。己不佞,词有尽而意无穷。赞曰:先生斯谱志不忘,斯谱能继其遗者长,一时创立,百世流芳。余虽不敏,僭笔揄扬是为序。

万历二十年壬辰黄钟月吉旦(1592年)
汀州府庠晚生荣溪曹元臣顿首拜撰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族谱原序
胡氏出自安定郡,而蔓延于人间世。宋末,万九郎自赣而来汀,一子万七郎,自汀而籍居于邑之金丰,金丰之有胡氏自是。
始然氏必有族,族必有谱,盖谱之为言普也,所以合敬同爱,而不忘所自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莫非吾之所自出者。而凡显晦之异遇,匹配之某氏,生卒之年月,卜葬之定向,祀租之多寡,行实之撰述,皆书之,所以致其详而详也。又不遂名之皆讳曰某郎,某行列,所以致其尊而尊也。
鸣呼!自吾之父而至吾之高祖,独得其详与尊者,皆本于眉山苏氏之谱,泽斩于五世之谓也。独不闻九族既睦之尧典乎?又不闻九世同居之公艺乎?尧之既睦以克明,公艺之同居以能忍,然则吾之高祖,以至吾高祖之高祖,既睦之九族,同居之九世,亦得以详之尊之者。情以义起也,情以义起者而情未尽,情虽尽而亲未尽,亲虽尽而服未尽,服虽尽而为子若孙溯流穷源之心犹未尽。情尽亲尽者势也,服尽者制也,吾末如之何也?巳幸而心未尽者,得以自尽俾之,勿至于不忘不泄焉可也。
呜乎!斯谱也,吾谱也,吾作也,谓其合敬同爱而不忘,其所自出者非耶,虽然余生数十年之后而援之,其继余数十年后而复援之者,已不得而知之矣,况继余数十年后,而复援辑于无穷者,又可得而知之乎?于是乎有感。

万历二十一年岁次癸巳长至日(1953年)
           十四世孙一忠、一桂仝谨识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清代序二篇】
重修族谱感言
尝思莫为于前,虽美弗彰;莫为于后,虽盛弗传,古云然也。昔春郊公与族弟一桂,克绳祖武,谆谆族谱,统一脉之源流,衍世代之支派,其间行实或字、讳、生、卒、葬、所匹配某某,备载孔彰,难乎其作之于前也。
夫作之于前者,必冀述之于后,幸得五有公出焉,承先人之制作,继后代之宗祧,脈络分明,秩然有序,谓非述乎其后者耶。余将斯谱捧读之下,恍然有悟曰:斯谱也,公为族作也,五有兄为公述也,诚千古不磨之家史也。噫嘻斯人也,则必继斯志也。余乃不惮其劳,錄而新之,又将地字房十三世,后继而续之,以待后之学者,按谱而稽,一览昭然。始知水之有源,木之有本,继而又继,续而又续,有何难哉!
一世七郎初移下洋籍居,以至百七凡五世,由百七以至铁缘又五世,由铁缘以至世字又五世,由世字行以至仲字又五,世凡十七谱内具载并无遗错,兹谱己修成矣!但仲字行中有移徙远方,及各府、州、县,未曾朝祖者,讳号未详,姑阙之。迄今支派繁衍,再由仲字行提成五世,终而复始,始而复终,则世系绵绵垂诸不尽,固足为吾宗之光,尤足见吾宗之盛也。后有来者,余将拭目俟之矣!

太清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岁春月壬寅吉旦(1767年)
                    十八世孙光祖谨书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续修家谱跋言
族有谱,纪实以昭信也;谱有图,遵一宗之流派,总百代之统纪也。予族以七郎公为始祖,亲所自来也;若溯源于胡公满,则又为有生有姓之始祖矣。夫由七郎以至百七,凡五世;由百七以至铁缘,又五世,此予家谱之始。著其近也,必以五世者,盖取五服之义也,五世终而复始者,垂无穷也。而一行兄弟亦终而复始者,昭同列也;有不系不续者,因未嗣也,书之曰尽,重成人而哀之也;立嗣,不系于生父,而系于嗣父者,义之断也;宗子世居联首,众房各以房序者,恩之全也。是故览斯图,虽族属繁衍,而一子万孙炳然在目,尊祖敬宗之心,和宗睦族之念,可油然兴矣。
兹谱春郊公与族弟一桂仝作于大明万历二十一年,越今百有余载,历世二十余传,排行字派已完,正家谱当续之日。惜予有志未逮,今因搜阅旧谱各家藏本,俱厄于蠹鱼,予依原本録而新之。不敢隳前人之作,亦不敢强为附会,其有讳号未详者,姑阙之,以俟后人补述,僅将天地人三房十三世后继而续之,庶便后人修谱不烦远稽,使将来继而又继,续而又续,垂于无穷,虽百世之远,按谱而稽,秩然不紊不犹。夫共黄河之百派分流,穿龙门、过积石、以达于海,其源则仍归星宿也夫。
时   太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岁春月癸酉吉旦(1717年)
               十八世孙士鍠百拜顿书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民国序四篇】
重修族谱跋
世之称世家大族者,非必科名文物之谓,必其规模典礼可法可传,得以免于椎鄙之诮,而后足以副之。我族自七郎公始迁下洋,越十余世而人文大启。崇祀贤祠者有人,置身仕籍者有人,著书立说以垂后世者有人,规模似稍大矣,典礼似稍备矣。乃屡经板荡,几阅沧桑,未免有殒越之惧。
辛酉秋,佥议重修家史以遗后嗣,推举绍棠为经理,赞虞为分编,瑞文为参订,初绵、启先、启淹、绍仁为誊写,克松、梦青诸人为襄事,佩琼、呈翚诸人为调查,而纂言纪事总其成者则梦瀛一人而己。于时元亦忝董其事,得以知此举之难,无惑乎百十年始一遇也。谱当成,略志数语于左,俾后之览者庶几寻源返本,而不忘其所自焉,岂不懿哉。
太岁甲子暮春(1924年)
               二十三世孙锡元顿首跋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重修族谱叙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所以志不忘也。然国史足以载一朝之治乱兴衰,而家谱亦借以纪一族之源流支派,士君子读书论世,往往旁及于此,实欲使联情合爱不以薄为其道也。夫情不联则易分,爱不合则易涣,惟分且涣,而犹望一族之人喜则相庆,忧则相吊。与夫德行之相劝,过失之相规,不至淡然漠然,如秦越人之视肥瘠其可得乎!
我族自胡公分姓,忠简发祥,绵绵延延百十余世。远者勿论,就其近者言之,亦未免有数典忘祖之虑。嗟乎!饮水而不知源,饭黍而不知田。如报本返始之谓?何即我下洋一族为万九郎公之子七郎公始创基业,卜世不过三十,卜年不过八百,其间缺而无稽者尚难枚举,虽族先辈春郊、一桂创修族谱于前,五有、光祖、士鍠诸先哲继修族谱于后,迄于今又将十世,生齿日益繁,纪载日益不可缺。使由此澹然漠然,坐视前人之手泽云亡,先正之典型失坠,不几乎自处于声名文物之外乎?
瀛等虑及于此,爰集父老计议佥曰亟修为宜。然斯谱之修,实隐寓明尊,尊叙亲,亲辨贵,贵尚贤,贤之义非借族以大人也。后有作者亦将体尊祖敬宗之心,以兴起其和宗睦族之念,笃亲爱,成礼让,不至流为豪强之族,桀骜之徒,裨益良非浅也,至知我罪,我则听之后人云。
时   民国壬戌年三月谷旦(1922年)
优廪贡生议叙太常寺博士加二级二十四世
孙梦瀛拜手敬撰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重修族谱引
宗法之立,创自欧阳文忠,详于眉山苏氏。故横渠先生有云:管慑天下之人心而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者,须是明世族与宗法,若是乎族谱之关系于人心世道非浅鲜矣!
我族自七郎公由汀而杭、由杭而永,占籍于金丰下洋。延及数世支派渐多,一本之亲,殆未免有视若途人者,识者忧之,故于前明中叶、有春郊、一桂诸先辈,起而以修族自任,自时厥后,族势浩繁,虽继续有人而规模狭隘,仍未臻完善不足为美备之观,迄今又隔十数传矣!支分派别蕃衍愈多,无论远居外地者,渐忘木本水源之自出,即近在桑梓,亦皆株守残编,有谱无系,兼之文衰献谢,博采无由,使从此愈远愈湮,将有欲修而更无可修者,爰集族人会议,悉皆踊跃赞成,即远在南洋,亦皆开会议决,有敦促进行之意。
噫以二百余年断续之事,遗大投艰而又运际迍邅,余何人斯敢滥襄重举?然事关本分,正宜努力以勉为其难。异日者谱务告成,每一展览,则缕析条分,瞭如指掌。文虽质而系明,派虽繁而事核,详而不略,信而不疑,未始非吾族之光也是为引。
民国十一年壬戌夏五月(1922年)
               二十三世孙赞虞顿首叙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修谱感言
氏必有族,族必有谱,谱必有系,所谓系者如丝之相联,绳之相贯,缕晰条分,虽万殊总归一本也。
我胡氏自满公受姓于宛邱,忠简肇基于值夏,数传而后,支派愈多,子姓愈盛,由赣而入闽,由闽而入粤者,虽更濮亦难悉数,故一本之亲,未免以途人相视,吁可慨也!今且献谢文凋,益虑前人之行述,过此以往无从稽其遗迹。虽族先辈一忠、一桂创修家史于前,继自今又数百年矣!文献之残缺自不待言,然数过时可犹望继起之有人,足绍前徽而光谱牒。
岁辛酉族弟少云明经以教授余闲,与诸同志倡议重修家谱,予亦赞襄其事,谓阅世生人阅人成世,自有此谱,虽千百世如一日,千百里如一堂也。司马温公有言:管摄天下之人心风俗,使不忘本,除是明氏族与宗法,斯言其信然乎?谱成略拟数言于后,质之同志以为然否?
民国十三年甲子春三月(1924年)
附贡生中书科中书加四级二十四世孙熙朝
盥手撰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重修家谱各执事题名
以职务先后为次
督修:锡元
主稿:梦瀛
分编:赞虞
经理:绍棠
校订:瑞文
勷事:克松、清许、熙朝、朝恩、君潜、梦青、泽、友三、梦麟、万珍。
调查:佩琼、呈翚、恩荣、作舟、辅仁。
誊写:初绵、启淹、启先、绍仁


此次修谱,自辛酉季秋开办,迄甲子暮春告成,四阅星霜,亦诸执事任怨任劳,克勤克俭始有此。一旦功成之日,自兹以往上足以绵千余年之祖德,下足以启数十世之文明纲常,由是而正名教,由是而尊一家之谱,犹之乎一邑之乘也!后有作者当无忘前人之手泽焉,用跋数言并附诗一律,聊以志庆,亦兼示后人云尔。
四年楮墨愧无功,笔削还应秉至公。
千古纲常从此定,百年气运只今隆①。
文章自是归纯正②,世系由来本大忠③。
我与姚陈同一派,莫教疏嫚坠宗风。
注①家史不修已百余年矣,②所选诗文皆先辈名作,③大忠堂即忠简公祠。
时民国十三年甲子夏月一日
主稿者识于修谱局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附】
(一)闽汀胡氏世系三字文
  木有本  水有源  周始祖  曰满公  谥为胡
  生两子  各分支  九一世  忠简公  宋末年
  万九郎  从江西  迁汀州  生三子  号称郎
  五六七  各分房  五城东  六在坊  七金丰
  到下洋  生一子  十二郎  念七八  两分房
  念八郎  传两房  一鼎美  一下洋  我嫡派
  五六郎  传三子  百七八  与十郎  三分张
  百十房  居河塘  迁朱公  喜弘扬  百八房
  住下洋  传四代  有通房  负公骨  仆溪乡①  
  百七派  子两双  辉广通  是三公  亮生儿
  可惜功  长明辉  赤朱甲  三明通  迁霞村
  次明广  生彦成  传两子  各成人  曰宗贵
  曰宗华  弟迁徙  兄在家  开忠坑  是铁缘
  生三子  代代传
注:①胡海《大通考》云:是子通负公骨到兴宁,留此存疑,待考


日期:2011-8-5
    
(二)永定胡氏字辈
博厚持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
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毓秀、安定发祥、
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40字,首字一世始祖七郎公至四十世字派)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8-05 13:2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7-28
(二)祠堂、家庙记述,墓志铭


汀郡祠堂缘起记
汀居杭永上游,去永治四百里,属邑八,吾永其一也。虽处万山中,然当学使校士时,八邑人才,咸萃于此,是以各巨家,皆会族建宗立祠于郡,为试寓计也。我族自万九郎公,由赣入汀,居清泰里,越一世而长子五郎,官监察御史,移住城东,其子孙遂有迁居上杭、武平以及汀之湖岭乡者;次子六郎仍住胡家本坊;三子七郎又由汀之杭,由杭之永,兄弟散处,各立基业,各建祠宇,而汀郡之总祠遂阙焉。
道光丁未,族中人以岁科两试,凡子弟之来汀者,每因舍馆未定,栖息无常,始议捐金置屋,以奉祠祀,且可为安置本族之士子计,适杭属之珊瑚乡,有武生芳茂,力任此事,众情欢跃,一举而成。遂于郡城三官堂前,购置赖家大屋,值价一千七百有奇,楹檐栋宇虽仍其旧,而略为增润,居然有轮奂之制焉。越明年戊申十二月二十日迎主落成,以五郎公、七郎公为始祖,而六郎不与焉,盖六郎世居郡城,早定祠宇故也。至历代昭穆配享,则旁中两座之位置,视入祠经费之多寡为等差。祠己成,榜其门曰:胡氏家庙;颜其堂曰:传经堂。坐癸向丁,甲子、甲午分金,祠中房间,以城东武平、上杭为福昌房,居其半数;以永定为德昌房,亦居半数。上堂德昌居左,福昌居右;下堂福昌居左,德昌居右。历世相沿,各遵前议,无有逾越。兹因重修家乘,特附其缘起于谱,克迪前光,是又所望于后之子子孙孙者矣。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下洋大宗祠堂记
下洋之有大宗,自明末始。闻之父老云:我祖七郎公,移居下洋,丁口稀少,阅数世而列祖播迁,各立祠宇,下洋之祖祠,遂为附近者所依据。至明清间,族人某乃谋诸族众,复以当日之祖居,为建立大宗之基址,而八世以上之祖灵咸赖焉。然规模狭隘,不足以壮观瞻,且历年己多,栋宇颓废,光绪丙戌始行修葺,九旬之间,一新堂构,而昭穆仍依旧制,惟两旁加设特主:一为同安国栋公、一为本籍紫山公。葢当日董其事者紫山,而主持安定公司之经费者,则国栋亦与有力焉,余恐其年久无稽,而后人不知所自,是以援笔而为之记。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下洋胡氏大宗祠
下洋之有胡氏,自宋末始,已有七百余年,越数世在七郎居所建起祖祠,因繁衍日多,播迁各地,此处逐步完善成大宗祠,旧谱载:“下洋之有大宗,自明末始,迄今五百多年,坐落于永定县下洋镇塘下墩,占地5000多平方米。光绪丙戍(1886年)始行修葺。”
1994年星洲宗亲冠仁等发起重修。1995年冬重建落成,举行盛大祭祖庆典,迎来新加坡、马来西亚霹雳与槟城、台北桃园、香港、澳门、广东五华、同安鼎美、平和南胜等海内外宗亲,冠盖云集,盛况空前,谱写出慷慨激昂的“安定”赞歌!一新堂构,美仑美奂,宗祠依原分金座向,布局合理,左右还有横屋、后花台、前池塘、花园、外大门,气势恢弘,富丽堂皇。既存古风,又不失现代感,还有许多漆雕屏风,瓷嵌檐角等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祖坛祭奉肇基始祖七郎公。自南宋末年,随着客家族群的南迁,先祖万九郎由赣入汀,其第三子七郎及孙十二郎,由汀而杭,卜居金丰里之下洋。然其时尚未有永定。先祖恢扩基业,繁养生息,族人丰沛,据《同永胡氏族谱》记载,其裔近开中川、霞村、赤朱甲、朱公村,远播同安鼎美、诏安大埔寨、漳浦东门、平和曾山、广东长乐丰顺、四川仁寿中江,皆由此支分派。
祖祠龙脉发自东华山,迢递而来,跨名乡,过大村,经仙岽芦溪凹过颈,白象卷湖入首,结穴立祠。
地灵人杰,人文蔚起,乡贤子俊,明朝官于杭庠,能工诗楷书(见福建通志);余广筑城首事,天予御寇有方(见永定县志)斐才、浪曼之著书立说;定军、鸿洲之国际功勋;泰兴、子春、文虎、曰皆等爱国华侨,声名卓著;如今,星洲之赐道,怡保之万铎,香港之胡仙、思杏,台北之钧发,外交家成放,皆头角峥嵘,足为吾族之光也。
下洋胡氏大宗祠第一届管理委员会常委七人:
主任 天赐、副主任 居达、秘书 育超、会计 其祥、出纳 云卷、稽核 以渐、菊芬    (居达)

忠坑小宗祠堂记
尝考立宗之法,大宗所以统其宗族,小宗所以统其兄弟子姪,故以始祖为百世不适之祖,其余支分派别,凡有力能建祠宇、置礼田者,其嫡长子孙以世承祀,皆可以为小宗,盖事因世移、礼以义起,而一本之亲,庶不致以途人相视,意甚深也。我族自一世七郎公建祠下洋,至九世铁缘公肇迁忠坑,又复别立小宗,专祀九世以下,而一世至八世皆属于下洋大宗,然则考其时,则在明之初叶,迨正德间,而人材渐出,上栋下宇规制稍备,遂成为九世发祥之地,即堪舆戾止者,亦莫不曰:金居兑位,正御史台也,自是而后膺乡荐者有人,登仕版者有人,粮石亦逾万矣,丁口亦盈千矣,以是知古人先富后贵之说,或者藉此为权舆,所愿后嗣子孙以礼义相先,情爱相孚,贫乏相立,亦庶几有裨后人焉。呜乎!立宗祀先之义岂不大哉,谨按建此祠者,地师为江梅溪,木匠为邓中溪,造花台修门路为罗云斋,时则万历十八年也。上堂辛山乙向兼酉卯,下堂酉山卯向兼辛乙,其楹檐柱桷多寡阔仄之数,备载于原图,兹不赘。
厅面一丈五尺九寸阔,包左右柱心量。
神座面大六尺五寸,脚下贴石至中盘座面肆尺五分高,自座脚至座顶一丈高。
正厅前面上堂檐唇量入座背后后厅檐边唇止四丈六尺八寸深。
左右横过包檐唇共七丈七尺五寸大。
左右过廊滴水各一尺四寸。
上堂屋檐滴水五寸五分。
天井除周围滴水外天空白五尺五寸。
檐唇至沟底二尺四寸深。
下堂中屏门大八尺八寸包左右柱心量,门限二尺一寸高。
中屏至前檐唇止二丈四尺八寸深,屏后至后天池檐唇止七尺三寸八分深。
厅口一丈六尽四寸阔包左右柱心量。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中坑祖祠安定堂坐向分金
祖祠安定堂上堂辛山乙向兼酉,用丁酉分金,下堂酉山卯向兼辛,用辛酉分金,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岁修祖祠,庚戍年十一月廿日起工,众将罗经仔细详格,上堂辛兼酉,乙酉分金,坐胃八度,向氏五度,下堂酉兼辛,癸酉分金,坐胃十一度,向氏八度,书谱所注亦然,虎头公所云,丁酉辛酉者,不知何处放盘,存后参详。
旧谱载祖祠分金,上堂辛山乙,乙酉乙卯坐胃八度,向氏五度,下堂酉山卯,癸酉坐胃十二度,向氏八度,天井水放癸水,在天井中心下盘,门癸门。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汇集》

故乡忠坑重建祖祠碑记
公元一九三八年重建完成
宗庙社稷,为一乡之主宰,而宗庙尤重于社稷者,盖以宗庙为列祖之英灵所依,历代之嗣孙所系,绵绵延延,虽百世不能迁改者也。我族铁缘公祠,自前明正统以来,垂五百年矣,其间历劫不磨,废而复兴者数次。道光间不戒于火,变为乌有,族先辈良撰公出而重建之,迄今又百余年矣。世界沧桑,衅生不测,龙蛇末劫,到处横行,于巳己夏四月,复被回禄延及,甲戍始议重建。乃于是年八月廿七夜,奉主出祠,九月初九日兴工动土,丙子四月十八日辰,始升正梁,七月初六日申正,迎主入庙。族人举瀛与梅洲君为总理,自始迄终,煞费苦心,殚精竭虑,犹幸列祖有灵,默为呵护,得以至有今日。於时地方遭乱,罗掘为艰,所赖南洋诸宗亲,竭力维持,重新堂构,亦云幸矣,而尤幸天假我年,为列祖亟行努力,复其旧观,涂其丹雘,亦可对先人于地下,又岂徒敛风闭雨,毓秀钟灵,为子孙长享富贵之计哉,其时襄厥事者,有迪人、文波、九论、裕喜、建邦、品传、宏裕、茂禄诸人,合并记之,南洋发起人,重益、日初、文虎,亦例书碑阴。
民国戊寅夏四月晓云梦瀛谨注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彙集》

忠坑祖祠山川形势赞
尝稽卜吉袭水土,谓袭精气地泽也,古者公刘用光也,诗曰,胥原太王肇基也,诗曰,胥宇形势在地,福验应人,其来尚矣。近考世室世家,白屋崛起,端有凭焉,大都乡居要龙神为最。今永邑东南隅,有金丰焉,漳溪龙狮踞大靖,日月门,自茅石而飞来,有跨连之势,至蕨山而合襟,见识结之周,其村落横直十里者五,中一乡焉,曰蛟潭,乡中一区焉,曰忠坑。斯址也,山川归聚,金水尊重,较之太平大塘凹丰田枫林头与羊角塘胜运汤湖,岂可同日而语哉。方其来也,双髻峰峙左,屸岠嶂峭右,当峰岭屹中,三方同摆出。韩凹头蓉帐大开,珊瑚岽仙带垂舞,岐岭排枪浪涌,鸟坑列戟云从,辞楼下殿,一若贵人出帐,连丝牵藕,恰似老蚕退筐,继其行也,双巴壶横柜覆钟,砂罗坪金牛转车,三断地铺毡展席,侧出甚庞厚,逆跳极磅礴及其至也。窈山矗矗传送,濠畬櫐櫐环立,八头烟花,叠叠九廻,连璧重重,偑诰印枕兜鍪,辅仓弼库,窝釜钳坞,仰狮俯象,后连前踞,星星峰端正,曜气发越,形若百兽朝王。穴似帷幕中军,砂如城郭环绕,且也大江暗拱,小涧东流,潭以蛟名,须期我辈非常惕。山如马耸,莫让他人先着鞭,骊岭作转身,马脐作照镇,宝盖作门屏,覆釜作华表,铁扇拦门,剑门潭砥柱中流,王岽岩白花潭,乌石潭青潭吉里坑口沿田崆,虽门户闭塞崎岖,巘难覩青霄,惟大开大合,下洋俨然外明堂。纵膮醢长旺,原泉有似白泻,长缠长护埔龙依然横开张,以此视之,纷拱紫坦内,重裹少微宫,于金丰里中雄据十三乡佳山水焉。经曰:这有真龙出穴内,乱山却在外为缠,真天作也。昔有无名氏曰:十瘦扛一肥,金马关三溪,日落鸡栖止,朝贵福绵延,诚哉是言也。吉安训洋溪曹先生来揖兹堂曰:忠坑不为坑,坐向亥震庚,水口真水口,小成接大涧,砂水绵密转,富先贵后连。即堪与戾止者,莫不曰金居兑位,正御史台也。余也或远眺山光,近玩江濑,其间景况,不可具状,窃取者有云:根大则枝盛,源深则流长,亦有百年而迹起江北者。叠峰曰:坑源先小终归大,嫩笋初生始插天,其意此也。计永乐壬辰年,约二百八十余载,管见龙楼,峴御街潮,英桦诞于天门,震庚会而耀武,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可预卜也,惟愿惠连俊秀辈,俾精金练久方成器,丰羽养满即搏霄,以至福并骊岭重,寿与蛟潭长可也,乃为之讖曰:
深廓似驻军,收毕山河雄,龙殿双起祖,麟阁毓高宗,天太分左右,牙阵摆西东,群麾出幄降,舞带两边从,藕线偷踪迹,茵帐横轴同,逆跳辅弼佐,侧落诰即隆,三过北垣位,四维南亢通,云錡村口镇,戏兽阙下蹲,内阃连外幛,后屏迎前拥,交剑水长潴,背罗火映红,流泉会百里,关锁几千重,御街天鼓响,文藩武封公。(虎头公撰)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彙集》

中川胡氏家庙
中川胡氏家庙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后曾多次维修。该庙坐南朝北,占地约4000平方米。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外天井、前厅、內天井、正厅。外大门朝向西北面,与围墙围合外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该庙全部由木料承重,有200余根杉木柱,8个厢房均以杉木板隔成。雕梁画栋,飞檐翘角。20幅大型壁画均出自福建近代著名画家宋省予(上杭县人)之手。前厅柱联由清代翰林巫宜福(永定县人)题写,木刻金字。庙前广场原有12根石雕桅杆(功名柱)和10多根木质桅杆,尚存10根桅杆,其余已毁。后山风水林系清代中川人,曾任台湾府凤山、彰化等县司训的胡檀生从台湾引进来的树木。200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新)

下村田心小宗祠堂记
田心小宗起于四世,千九郎由下洋移居下村,建立祠宇,专祀四世以下,以千九郎为始祖,葢千九郎即明通公,为百七郎之第三子,所云四世,盖缘族内坟墓,世系多有追溯至念八郎而止者,其实下洋大宗以七郎公为始迁之祖,则千九郎当在六世之列,至春祠夏禴秋烝冬尝,则以彦清彦兴二公派下为配享明禋,俎豆典礼渐隆,彬彬乎称一门之盛焉。惜乎!彦清公嗣越再传而失其血胤,今则椒衍瓜绵聚族而居者,悉属彦兴之裔。顾历年渐远,生齿渐繁,而彦兴之裔,亦有各立私祠而别申爱敬者,报功崇德所以推孝思于无穷也,书有之,若考作室,己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明乎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焉,乃未几,而领乡解者有人,登乡荐者有人,历仕途者有人,以是知地灵人杰之说,有明徵也。祠为未山丑向、兼坤一缐,己未己丑分金,坐井宿二十四度,其图式备载于家藏私谱,兹不赘,建此祠者地师则江右曾高峻也。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埆坑南阳祠堂记
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必有祖,自古及今皆无二致。小宗五世祖世宁公世居忠坑,厥后支派繁衍,遂由忠坑而迁居丹竹坪,又由丹竹坪而迁居埆坑村,即今之南阳小宗祠也。楹檐栋宇堂构依然,但不知其几阅星霜,几经风雨,而祖灵所托,历久如新,所望后嗣子孙继继承承,引而弗替,则庶乎其善体前人之志,善述前人之事矣!祠为卯山兼甲,丁卯丁酉分金,所有高低大小深浅阔狭概列于右。
正厅高一丈三尺六寸,大一丈一尺五寸,深一丈七尺七寸。
神座上层高三尺八寸六分,下层高三尺三寸三分,大四尺七寸五分。
神座后节深四尺六寸,后门高五尺八寸五分,大二尺八寸。
左正间大一丈二尺八寸。
右正间大一丈二尺八寸。
南北厅高八尺五寸,大一丈零四寸,深七尺五寸。
内天井长一丈二尺三寸,大二丈二尺五寸。
外天井长一丈一尺七寸,大四丈一尺七寸。
左横屋其五间每间大九尺,深八尺七寸。
右横屋共四间每间大八尺七寸,深六尺八寸。
外大门前坪地大九尺四寸。
左横屋背余坪地横阔五丈一尺。
祠林山上至冈顶左至山界石,石上有山界二字,右至赤岌下大路。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斐才墓志铭
盖闻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古人有德善功烈可名于世,没则后人为之铸器以铭之,俾传于无穷。此显微阐幽之道也,守土者,尤不能辞其责焉。余辛卯守汀之四年,永定胡艺圃、友梁、俊人、莪汀、佐臣、少云诸茂材,以其族叔祖太胡斐才先生行状来质,并乞作墓志,以名先生之德。予反复读其行状,而知先生之为人倜乎远矣,按先生讳蓉芝号斐才,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岁,系永定金丰之忠坑乡人也。曾祖广文贞一公,以明经三旌德行孝子,崇祀乡贤;祖虎头公,生平精理数,以岁荐老于乡;考贤斋公,为邑处士终身,孺慕庐墓三年,以孝行闻于乡里。门有通德,为世景仰,殆所谓木有本、水有源者欤。先生生而颖异,髫龄时有神童之誉,迨弱冠后,补博士弟子员,旌举优行,每以敦品立言为事,故其孝友谨信之行,宗族称之;廉让和平之度,乡党钦之。精举子业,而不肄志于科名;家虽屡空,而不萦情于利禄。日守一编,以课生徒,足不履城市者凡廿年,故于诸经多有篡述,而四子撮言一编,阐发精义,不留余蕴,尤生平得力之作,足为后学津梁,固不待纪文达公序而行之,早己不胫而走者遍海内矣。先生没,去今己百数十年,流风遗范,里人士犹津津称道弗衰。吁!何盛德之感人如斯,其深且远也,假令先生当日,置身庙堂之上,本其所学者以见诸措施,则教化之所及,又岂僅在一乡一邑间哉,惜乎!先生僅以一衿老也。予生也晚,来守是邦,心仪先生之德而不能忘,是乌可以不铭。
铭曰:德能润身,文能善俗,如水斯坊,如帛斯幅,有物有恒,遗世立独,持此天常,奠彼陵谷。
赐进士出身兵部侍郎江西巡抚部院前知汀州府事胡廷干譔。
赐进士出身湖南湘潭县知县记名府道乡晚生张超南顿首书丹。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寿臣墓志铭
胡子恩荣,予友也,少习举子业,连不得志于有司,旋以时事日非,改习医,以父寿臣为医中名手,故年逾弱冠,即以医世其业。至乙卯秋,以其父窀穸之事,乞铭于予,且自述其略曰:父讳庚祥,号寿臣,例贡生,诰封奉政大夫,性孝友,事寡母尽其欢,兄弟之间怡怡如也,少孤贫,无力读儒书,从伯父载扬公业医,名卒以医著,何、张两贤侯奖以“世精歧黄”、“万家生佛”等字,医德及人,自有公论。业医之暇,好山水,喜文墨,诸子百家之书,靡不浏览,拜江右谢友梅、百侯杨维甫先生为师,阴阳休咎,洞悉于胸,修改祠宇,人皆称善,自先王母以下,坟茔一手经理,著有永衍堂图式、论忠坑祖祠赞、医集遗稿藏于家,至于立祀田、置产业、治屋宇、训子弟所以承先启后者,卒难缕述。以道光癸卯年九月十二日酉时生,民国三年十月十五日戌时卒,葬培山下窠午山兼丙、丙子丙午分金;元配唐宜人,葬永衍堂背,生三子,长安荣,次国荣,三即不孝,侧室李氏,子一可余,孙男十一人,男妇数十口,得以自谋其生者,皆先人之力也。予闻言而起曰,先生于予为父执,生平行事予知之素矣,予虽不敏,不敢以不文辞,因述其事且系之以铭。
铭曰:矫矫胡君医之良,品学兼优宜显扬,五品封职锡龙章,继美扬休在诸郎,七十之数归仙乡,刻石佳城永厥臧。
眷愚弟邑廪生杨毓麟拜撰。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纪念
前言
金秋绚丽,兰桂腾芳,菊花献艳。值此良辰,万众瞩目的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主体工程,终于竣工落成。
下洋胡氏肇基祖庙——大宗祠建于明清期间,历经600余载。物换星移,风霜几度,楝宇颓废,门窗破旧,作为胡氏子孙,深感愧对先人。有感于斯,海内外裔孙协力同心,经过两年的艰辛操办,终于换来一新堂构,美轮美奂、富丽辉煌。
重建工程凝聚了几代人的愿望和企盼;重建工程汇集了海内外裔孙的赤子情怀;重建工程蕴含着对先祖的缅怀,宗功祖德的讴歌,重建工程体现了炎黄子孙尊祖敬宗的优良美德,重建工程记载了胡氏子孙继往开来的历史。600余年的下洋胡氏大宗祠,在找们这一代裔孙手中重建落成,这是千秋美举,旺族吉兆。
今天我们迎来了海内外衣锦荣归的裔孙,欢聚一堂,举怀共庆,庆祝大宗祠重建落成祭祖庆典。在这合族大喜的日子里,特编纪念册,以为永志。
            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委员会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廿六日(农历十月初五)
——录自《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纪念册》

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欢迎词
尊敬的海外宗亲
尊敬的全体胡氏同胞:
今天是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的大喜大庆的日子,在这骄傲扬眉,欢欣鼓舞的幸福时刻,我谨代表筹委会向爱家敬祖的海外宗亲,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外地同宗亲人,向全体胡氏族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我祖肇基下洋,已历700载,历史悠久,地域绵长。咱们的骄傲祖先凭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建立了宏基伟业,营造了人丁兴旺的胡氏家族,造就了一大批闻名全国、享誉全球的优秀后裔。可以自豪地说,胡家人为祖国的繁荣,世界的文明建树了卓著功勋。
无可讳言,寄托列祖英灵的大宗祠,随年岁之增已柱蛀梁歪破旧不堪,这象征胡族自豪的建筑己成胡氏后商的良心鞭笞,愧对列祖,羞色后生,同胞兴叹,合族焦心。
旅居每外的冠仁、榆芳、思杏、钧发等宗亲奋然登高疾呼,发起重建大宗祠倡议。这牵动每一个胡氏后裔神经的亢奋呼告,得到了海内外胡族后裔的强烈反响,捐资如潮汹涌。经两载苦心经营,一座古风纯朴,时代气派浓厚的崭新建筑,傲立于福广交界,雄踞于下洋大地,完成了数代人梦寐的宿愿,铸成了怀先激后的壮举。
今天,我们合族共庆大宗祠落成,就是要继承发扬先祖的高尚德操和敬业精神,我们将高举爱国族旗,和睦诸姓百家,阔步在四化大道上。让我们全族一心、万胡同德,谱写出更慷慨激昂的“安定赞歌”!
愿胡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祝全体胡氏后裔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录自《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纪念册》

碑记
木有本,枝叶茂盛;水有源,流域绵长。我胡氏溯自七郎公入闽肇基下洋以还,达七百载,地灵人杰,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繁衍世界各地,享誉闻名之旺族。所憾者,肇基下洋胡氏大宗祠随岁月之增,栋宇颓废,凋敝湮没,此象征胡氏兴盛之建筑,己成后代子孙良心之鞭笞。有鉴于此,旅外裔孙冠仁、榆芳、思杏、钧发等,发起重建宗祠之议,且奔波南洋诸埠呼吁赞助,得到胡氏宗亲热烈响应慷慨解囊,共鼎千秋美举。族人等遂成立建祠委员会,并择定一九九四年(甲戍岁)二月初五日午时奉主出祠,动工兴建,翌年秋月竣工。特立座碑、镌刻捐款人芳名以志纪念。
           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委员会立
                   一九九五年秋月
——录自《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纪念册》
[ 此贴被胡长远在2011-07-29 07: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7-29
(三)族人办学办刊兴医建桥


双湖书院
“双湖书院”,清朝时称为“义学”或“义塾”,是胡遇亨(八世祖胡见龙,1638年生)独资创办的。
见龙曾赠任安溪县儒学,为人胸怀豁达,见义勇为,乐善好施。他目睹乡中只有私人请先生在家里教育子弟,或几家联户请先生在楼中教书,存在诸多弊病,便毅然捐资,选定地处金丰众流汇集的汤子阁,建筑一座2层四角方楼作校舍;还亲自出面延聘饱学之士任教,并明确交代:学生不受姓氏、地域之限,来者均收,使有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双湖书院是专为童生应对科举考试开办的。每年参加县试或汀州府试的考生,都可在这里得到辅导。教师除教授“四书”“五经”外,还教授作文、做联、填词、作诗等写作知识。
双湖书院办学的所有开支,均由胡遇亨独肩挑尽。他逝世后,萧规曹随,由其子孙续办下去。后期,他的后裔竟献出田产,充当蒸尝,以应办学经费之需。
双湖书院创办于清朝康熙年间(约1675年),何年停办,无据可稽。(育忠)                                                            

中川的私塾
大约是19世纪80年代起,中川就开始有人举办私塾。六、七岁以上的儿童进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叫做“破学”。“破学”那天,儿童要吃葱炒蛋,讨个“聪明”的吉利。然后由父母送到私塾,见了老师要鞠躬,还要拜孔夫子。
当时的私塾是按房系开办的,每个私塾只有十几二十个学生。经费由各房系自筹和学生缴学费。在村内的私塾有:新育学堂、三育学堂、振华学校、作新学校和广文学校。他们一般从《三字经》、《千字文》学起,由浅入深,以后又开设《古文观止》、《幼学琼林》、《尺牍句解》、《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等等。
私塾老师主要是村中秀才或较有学问的人。胡友琴、胡西远、胡堂定等人都曾当过私塾老师。一个私塾只有一个老师。他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每一课教完后都要背诵。不会背诵的要“关学”(即放学时间到了不让回家),直到能够背诵才能回家。放学时,老师还要用红笔在学生手背上写一个字,念不出来就要打手掌。私塾老师很重视教学生写字。开始是“填红”,就是按练字本中红笔写的字,一个一个用毛笔蘸墨水填写。有了一定基础后,就要自己练写。
私塾没有学制,没有“毕业”期限,有钱人家的子弟可以一直读到十五、六岁,无非是多读几本书。犹兴学校创办后,经过私塾启蒙教育的学生,可以到那里去读书。
私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可同新学相比的。但在没有办新学之前,对学龄儿童学习文化,也发挥过一定作用。
1937年,胡甫开创办中川小学以后,所有私塾便不再存在了。(育忠)

犹兴学校
犹兴学校是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永定县最早创办的新学之一,诞生于1905年,1936年停办。三十年中,这所学校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材。
犹兴学校是旅马侨胞胡子春特派其公司“行光”胡竹园,携巨款专程回乡创办的。校址在中川东南隅汤子阁,在原“双湖书室”右侧。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空气新鲜。前俯游鱼可数的蛟潭,后倚怪石嶙峋的旗山,西毗如仙山琼阁的天后宫,北近建筑典雅的西觉寺。校舍是土洋结合的大楼式建筑,分上中下3堂,上堂一层,中下堂2层。教室、宿舍、办公厅的门窗较为高大宽阔,采光较好。有部分学生在校寄宿。
犹兴学校,实际是当时的高级小学。学制初为4年,后改为2年。学生来自金丰里和广东大埔,最多时达100多人。课程设置:先只设国文一科,选读古典作品,后增设英语、历史、地理、自然、图画、音乐、体育、修身和劳工,还学些“家礼”和“书札”。国文以蔡元培主编的《新文库》为课本。
胡子春为犹兴学校名誉董事长,胡竹园任名誉校长。历任校长有胡莪汀、包拯初、徐森芳、胡冠群等。聘请的教师都是有志于振兴教育事业、颇孚众望的文人学士。他们当中,有些出身举人,有些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一些较有民主思想的老师,帮助学生确立为国为民的学习目的,经常对学生灌输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重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校门口贴的一副对联,反映了老师们的抱负与愿望:上联是“犹是心思,黄种何曾让白种”,下联是“兴吾学业,亚人直可胜欧人”。
这所被称为金丰文化教育中心的犹兴学校,校风正、纪律严、教学质量高,名扬遐迩。前后办了30年,毕业班有二十余届,约有300名成绩优良的学生毕业,有的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的搞文化教育工作,有的从商或办企业,各有所成,成为国家有用之材。其中卢肇西、陈正、曾收村等人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献身,胡永东、胡定军等人曾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起过重要作用,胡守愚、胡桂浪、胡资周、胡梦洲、胡其文、胡溸心等人为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比较知名的还有胡兆祥、胡知芳、胡呈芳、胡一川、胡伟等等。
犹兴学校的办学经费,由胡子春发起组织的槟城大安定公司,每年定期汇回800银元,不足部分则靠学费收入和当地自筹。自筹部分,一是经地方热心教育人士磋商,征收下洋5日一墟的“摊子税”,二是征收从下洋放竹木经汤子阁的“溪坝税”,三是收取当时永定县府拨给犹兴学校的学田租谷。犹兴学校的历史功绩,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育忠)
附:犹兴学校校歌歌词:
中华民国,国民而立;国无帝王,民皆豪杰。国家兴亡,匹夫皆有责,盍兴乎来共努力!
何以立身?勤俭诚实;何以合群?礼让是率。铁血尘环,争存唯武力,大好男儿须自立!
蛟潭澄清,旗山奇崛;溪流潺潺,温泉郁郁。校舍宏开,英才欣毕集,敬业乐群培器识!
茫荡之南,风多奇杰;贯日精忠,于今为烈。墨粽溶经,流风应未歇,努力前进追先哲!
                                                      

下洋公学
    民国14年(1 9 2 5)春,一所传播新文化的下洋公学,冲决封建堤坝,在附近乡村私塾林立的下洋(今下洋镇政府所在地)诞生了。
    创办这所公学的是一群进步青年,其中有胡永东、胡定军、胡其文、胡资周、胡桂浪、胡让芳、胡偶芳、胡准芳、陈正、曾牧村、曾宪安、赖继唐等10余人。这些青年,有的是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的毕业班实习生,有的是永定中学和犹兴学校的毕业生。胡其文被选为校长。胡兆祥、游范吾被聘请为名誉顾问。
下洋公学是靠自力更生创办起来的。没有校舍,则因陋就简,利用新墟原有的“文馆”做校舍。为了应付必要的开支,家庭比较富有的陈正,动员父母亲捐献光洋100元、白米50斗,教师则一律义务,不领薪俸,每逢星期天例假,就像寄宿学生一样,回家拿米拿菜,过着清贫生活。
     公学创办初期,学生只有数十人。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人数逐渐增加,最多时达200余人,遍及下洋附近几十个乡村。因为学生人数急增,便以文馆为高小班校舍,另在墟尾伯公坛左边,租一幢旧楼为初小班校舍。
     教师们热心教育事业,以办好下洋公学为己任。他们受到新教育的陶冶,采取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传授文化知识,又教学生做人道理。从公学诞生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十分重视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师生关系亲密无间,学习空气非常浓厚。除课堂教学外,还组织学生会、童子军、足球队、排球队、演出队等等,培养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
     民国15年(1 9 2 6)秋,胡永东从广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从此,下洋公学不仅是传播新文化的场所,而且成为永定金丰地区的革命摇篮。在农讲所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胡永东,被任命为汀(州)、漳(州)、龙(岩)农民运动特派员。他在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同时,积极进行建党工作,在下洋公学成立了中共金丰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胡定军、胡其文、胡资周、胡准芳、胡桂浪、陈正、曾牧村等一批革命教师,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他教师也拥护革命,支持革命。    
    民国16年( 1 9 2 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破坏国共合作,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下洋公学师生义愤填膺,把“打倒军阀”的口号,改为“打倒新军阀”,把“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具体化,公开点名民愤较大的中川胡道南和大溪的游树垣。师生们还秘密学唱《国际歌》。  
    是年秋,中共闽南临时特委书记罗善培(即罗明,临委设在漳州)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曾多次到下洋公学指导工作。中共永定县委书记罗秋天和共产党员卢肇西、卢其中等人,也经常到下洋公学以代课为名,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领导学生开展革命活动。这个时候,下洋公学又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其中有胡炽基、胡锦多、胡昌奎,胡叶芳、胡鸿卢、陈开昌、曾德馨,王培进、廖伟贤、廖维乔,戴云中、曾昭生等20余人,成立了团支部,胡炽基任团支部书记。    
     同年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经下洋。下洋公学师土看到自己的武装队伍,欢欣雀跃,立即组织欢迎,协助在街上安排露宿,帮助搬运军火,主动当向导。起义部队离开下洋时,留下江德贤(高头乡人)、何正生(福州人)夫妇和罗幕(四川人)等人,加强下洋公学革命力量。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下洋公学团支部和演出队非常活跃。民国16年(1 9 27)冬,在陈东乡湖塘小学召开的永定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上,胡炽基被选为共青团永定县委书记。他名为下洋公学初中班学生,实际上是在领导全县团的工作,经常深入各个乡村。演出队变为革命宣传队,经常搭台演文明戏,并由老师上台演讲,宣传革命道理。高头乡成立农会时,演出队也前往演出,配合农会宣传。
     民国17年(1 9 2 8)6月2 9日(农历5月1 2日),在中共永定县委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八闽的“永定暴动’。遵照县委部署,下洋是一个暴动点。当湖雷的阮山和陈东的卢肇西领导的有300多人的暴动队,于7月1日凌晨来到下洋后,事先已经作好准备的下洋公学暴动队,由胡定军率领,吹响下洋暴动号角。下洋暴动是永定暴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实行“调虎离山”计,把永定县城的反动武装吸引出来,好让张鼎丞率领的金砂暴动队攻打县城。暴动队伍烧毁了下洋土豪劣绅的田契、债约,还处决了3名民愤较大的恶霸,达到了预期目的。    
     永定暴动以后,下洋公学停办。从诞生至停办,为期3年半。原下洋公学革命师生,有一部分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炽基)

                                                                  
新华小学
下赤坑(下坪村)的新华小学,是由胡九论、九养、九用、九偕等先辈倡议,以乡贤公部分儒资及地方捐助,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创办起来的。
    学校的前期系“私塾”性质,取“为新中华培养人材”主义,定校名为新华学堂。创办初期有学生二、三十名,聘请教师一、二名,教材主要是《三字经》、《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之类,教学生识字、写书信,传授封建礼教。教法是教师教年龄较大的学生,然后由他们去辅导幼小学生。从民国10年(1 9 2 1)至民国21年(1 9 3 2)间,胡爱山,胡西远等人,先后在那里教书。随着时代的发展,还设有《国语》、《算术》等课程。
    民国22年( 1 9 3 3)以后,已经参加革命的犹兴学校毕业生胡呈芳(即胡成放),担任该校校长。他不仅把校名改为“新华初级小学”,还采用了新的教材。下洋暴动后隐蔽在村里的青年团员胡叶芳,曾应聘到校任教。
     此时,胡呈芳不仅是青年团员,而且是张鼎丞领导的游击队的情报员。他经常与下洋游击队负责人曾寿宁联系,递送情报。
新华小学成为金丰地区继下洋公学之后,接下革命火种的一个学校。民国24年(1 9 3 5)胡呈芳受党组织委派到日本去留学,学校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直到民国27年(1 9 3 8)以后,共产党员周剑鸣、胡伟等人先后受聘到新华初级小学任教,并开展革命活动,把新华小学办成既是传授文化教育的场所,又是传播革命种子的园地。在抗日战争期间,在那里还创办了妇女夜校。
    民国32年( 1 9 4 3),原设在乾子头竹溪堂的校舍有倒塌的危险,学校迁到三堂屋下的悦乐轩。随后,校董胡九论到南洋募捐,得到洒芳、知芳等的赞助;于民国35年(1 9 4 6)兴建现在坐北朝南的第一幢新华小学校舍。新中国成立后,下亦坑旅外华侨关心桑梓教育事业,慷慨捐资建设学校,其中有胡森泰先后捐建大礼堂和教室。1 9 5 5年礼堂倒塌后,他再次捐资把礼堂重建起来。
     从1 9 6 2年起,新华初级小学改办成完全小学,学生人数和班级、教师都较前增加。目前,教师11人,学生210余人。
     新华小学造就了大批人材,校友遍布国内外。在新华小学毕业的学生,经进一步深造后,有的已经成为著名的外交官或有名的学者,有的成为实业家。(绍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