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7610阅读
  • 90回复

福建《永定胡氏族谱》(2011年续修)专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7-29
中川小学
    中川小学诞生于民国26年(1 9 3 7)春,是胡甫开披荆斩棘创办起来的,这所实行新学制的小学,为育才树人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中川小学创办之前,中川各房系办有私塾。这些私塾在帮助学生读书识字方面,虽然起过作用,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陈旧的,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厦门双十中学毕业的胡甫开回到故乡以后,深感这种落后局面非改革不可。他的愿望得到胡冠群、胡霜飘、胡广淇等有识之土的支持,经过一番筹备,办起了中川民众学校。没有校舍,就把曾作为中川民团团部的传经堂利用起来;没有钱聘请教师,就发动本村一些知识青年来义务教学。经过胡甫开等人的努力,终于招收了上百名学生。这一步虽然迈得不大,然而,却是改变中川教育面貌起决定性的一步。
    从第二学期(1 9 3 7年9月)开始,校名改为中川小学,胡甫开又到厦门请来容民铎、陈子隽等4位教师。这些人是甫开在厦门双十中学念书时的同学,是志同道台的妤朋友。他们的到来,充实了师资力量,把中川小学办得更有生气。新的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新型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学风和校风。开办中川小学,不仅结束了中川办私塾的历史,而且在民国27年(1 9 3 8)下半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直属中共永和埔县委,开创了中川革命历史的新纪元。当时由胡鸿洲任党支部书,周剑鸣、何志一为支部委员。胡甫开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却非常尊重党支部,党支部也非常尊重胡甫开。他们分工合作得很好。办学经费主要由胡甫开筹措,学校的管理则由党支部承担。
    此时,中川小学得到了华侨巨子胡文虎的关心和支持,捐资兴建了中川小学校舍。这所砖木结构的校舍,建在虎形山下,共有8个教室和4间可供办公或住宿的房间。
   民国28年( 1 9 3 9)9月,胡甫开为了满足中川小学毕业学生和金丰地区学生升学的要求,又创办了名为“永定私立侨育初级中学”的中等学校。新建的中川小学校舍,把楼上一层让给侨育中学使用(1 9 4 0年后全部让给侨育中学)。在民国37年(1 9 4 8)侨育中学搬迁下洋杨屋坪新校舍之前,中川小学都以新楼下(胡重九的大楼)为校舍。
    民国29年(1 9 4 0)以前,中川小学纯粹由胡甫开一肩挑起办学的重任。此后,中川小学曾易名蛟洋中心学校,下金中心学校和下金乡东南区中心国民学校。易名后虽然得到水定县政府拨来一些经费(编内教师工资和办公费),但这些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办学的要求,大约还有一半不足之数,要由胡甫开筹措,直到民国33年(1 9 4 4)胡甫开为中川教育事业殉难为止。
   中川小学从创办至1 9 4 9年新中国成立的12年间,校名虽然改过几次,学校仍然是中川的学校,得到全村群众,特别是中川华侨的关心与支持。没有胡甫开就没有中川小学,没有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中川小学也很难办下去。
    在办学过程中,曾在中川小学教书的老师(有一些是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家在中川的老师,领的是低薪。以1 9 4 2~1 9 4 4年为例,每位教师月薪才90市斤大米。但他(她)们都兢兢业业,不计报酬,认真负责。从1 9 3 9~1 9 4 5年,中川小学的陈华(刘文英)、何少辉、钟秋英等女老师,还协助办好中川妇女夜校。
    新中国成立前12年间,中川小学是办得很有成绩的,无论是毕业会考、参加全县运动会或投考侨育中学,其成绩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县小学的佼佼者。
    在这期间,中川小学和侨育中学的关系很密切,就像一家人一样。中川小学除了把新建校舍让给侨育中学使用外,在侨中创办初期,还帮助侨中做了许多后勤工作,有些老师(如陈华,陈诗云、张楚天等等)还到侨中兼课。侨中也很关心支持中川小学,侨中教师马骥山曾兼任中川小学小学部主任(中川小学设小学部和民校部,民校部负责妇女夜校)。侨中校长王贯三多次到中川小学进行示范教学。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川小学曾一度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家在中川的侨中毕业生胡育忠、胡砚优等18名青年,挺身而出,毅然挑起办学重任。依靠他们义务教学,办起2个班级。后来,他们写信敦请在汕头的胡溸心回来当校长,终于把中川小学继续办下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川小学一直是属于公办学校。中川华侨和旅居港澳的乡亲,十分关心中川小学,捐资兴建图书室、礼堂、教室和设奖学金。
据不完全统计,中川小学约有毕业生2300人。这些毕业生经过深造以后,不少人成为教授、工程师、医师、实业家、新闻工作者、运动健将、歌唱家等等。(广齐)

附:中川小学校歌(歌词)    
    要吃饭自己来耕种,
    要运动自己开球场。    
    凿山办学堂,
    奠我校基石磐上,
    巍峨耸峙蛟潭乡。
    莫谓我们小儿童,
    今日努力求知识,
    他年便是社会新栋梁。
注:这首校歌的歌词,是民国26年(1 9 3 7)秋从厦门应聘来任教的陈子绍作的,曾请音乐家李焕之谐曲。

侨育中学
    侨育中学诞生于民国28年(1 9 3 9)9月1日。它是胡甫开在中共闽西南特委的支持下、以华侨的名义办起来的。校名全称为“永定私立侨育初级中学”(简称侨育中学或侨中,下同)。创办初期只有3个班,150名学生,借新建的中川小学为校舍。办学初期经费来源,一靠金丰地区热心教育人士捐助,二靠学生缴交学费。聘请胡其文任校长。
    中共闽西南特委大力支持胡甫开办好侨中,派遣特委秘书长郑坚(即钟骞)到侨中担任教导主任,在党内担任支部书记。郑坚是中山大学毕业生,很有才干,他实际上对侨中起了领导作用。他善于团结党内外人士,善于教导学生,把侨中办得很有生气。
    在侨中创办之前,就成立校董会,聘请华侨巨子胡文虎任董事长,聘请民国中央参政员胡兆祥任名誉校长。胡甫开自任校董会秘书长,主持校董会工作。侨中创办后的当年下半年,由108位知名华侨组成侨中“百万基金劝募委员会”,为侨中劝募经费。此后,胡甫开曾多次远涉重洋,开展劝募工作,得到广大华侨的支持。
    侨中是在十分困难和曲折的道路上前进的。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外,政治上的压力也很大。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当局,曾多次以侨中没有立案和其他借口,不许侨中再办下去。胡文虎、胡兆祥、胡梦洲等据理力争,侨中才得以继续存在。
    中共闽西南特委和以后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为了保证侨中的存在和发展,派出富有办学经验的邱长庆(即邱秉经)到侨中接替郑坚。邱长庆开始任教导主任,民国30年(1 9 4 1)下半年以后任校长。他为了争取侨中的合法性,亲赴战时省会永安,为侨中办理立案手续。在邱长庆担任校长之前,福建省教育厅曾派赖德渊任校长。
    民国31年(1 9 4 2) 9月,邱长庆等人奉命调离侨中,由他亲自到广东大埔县聘请教育家王贯三到侨中担任校长。从这之后至1 9 4 9年,校长都由王贯三担任。胡甫开信赖邱长庆,也信赖他聘请的王贯三。王贯三不负“把侨中办下去”的委托,克服重重困难,在抗战胜利后多次到南洋为侨中募捐,终于把侨中办下去。    
     民国33年(1 9 4 4)3月8日胡甫开遇难后,胡冠群接任侨中校董会秘书长。他继承胡甫开遗愿,想尽种种办法解决侨中经费困难,支持王贯三校长把侨中办下去。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侨汇恢复,经费有了着落,胡冠群主持了杨屋坪侨中校舍的建筑工程。
     民国37年1 9 4 8年秋,侨中从中川搬迁到杨屋坪新校舍。新校舍中有胡月梯、胡桂庚兄弟捐建的蔚文楼和星洲华侨捐建的星洲楼等等。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0年,侨中不仅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来,而且办得很有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材。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侨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发挥了作用。
1952年秋,侨中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学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1 9 5 6年秋,开始办高中,成为当时龙岩地区10所完中之一。
     侨中曾多次易名,先后改名为永定第一初级中学、永定二中、下洋五七中学。1979年,根据华侨和侨中广大校友的建议,恢复原来的侨育中学校名,同年隆重举行了侨育中学建校40年庆祝大会。
     1976年以后,侨中恢复了同海外侨胞的联系。在星马侨胞的赞助下,建起了侨中最为壮观的“星马科学馆”。
1984年10月恢复侨中校董会,加强同海外侨胞的联系。许多侨胞热心桑梓教育事业,关心支持侨中的侨胞越来越多。
     侨中由小到大,从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共计培养高初中毕业生近2万人。侨中毕业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遍布东南亚各国。许多校友有的成为教授、作家,有的成为工程师、实业家。还有许多毕业后自学成材,有所成就,有所作为。
(育超、长凯)
        附:侨育中学校歌(郑坚 作词   吕骥 作曲)
群山拱卫着闽粤接壤的边疆,
     这儿是抗战巩固的后方。
     我们年青的一群在这儿学习,
     民族的命运要我们勇敢担当.
     战斗学习,
     意志坚强,
     创造出力量。
     努力奋斗,
     挽救祖国家邦的危亡,
     努力奋斗,
     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
     要运用“三民主义”犀利的武器,
     誓把新中国建设得灿烂辉煌。
     昂头向前望,
     天际巳透出曙光。
    
中川妇女夜校
民国28年(1 9 3 9)冬,中共侨育中学支部作出“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中川妇女夜校”的决定,要求家在中川的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这个工作。
     家在湾角里的胡振平、琼山、以按3人,首先在湾角里香山堂,办起了有10多名学生的妇女夜校。在筹办夜校中,有的家长有顾虑,认为让媳妇去读夜校可以识字,是好事,但又担心出问题,不好向在南洋的儿子交代。有的妇女虽然也很想读书识字,给南洋的丈夫写信不必求人,但白天劳动够累了,晚上读夜校也有困难。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才有10多位妇女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上夜校。
     湾角里的妇女夜校办起来后,复兴楼、长兴楼、长盛楼,庆余楼、乡贤第也以楼为单位,先后办起妇女夜校。每个夜校都有一、二十名学生。
     各个楼的妇女夜校,教师主要是侨育中学的学生,全是共产党员或积极分子,白天做学生,晚上做“先生”,工作热情都很高。在中川小学教书的共产党员陈华,很关心夜校工作,还承担了长兴楼的教学任务,在中川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分散办夜校的原因,是中川的环境比较复杂,要保证夜校学生绝对安全,也是适应夜校学生的意愿。
     半年之后,各楼的妇女夜校都比较巩固了。在这个基础上,侨育中学党支部提出,为了打破楼房和房派界限,也为了有利于教学,把分散的夜校合并,在全村办起两个夜校。靠近侨育中学(即现在中川小学)的到侨育中学校舍读夜校,靠近中川小学(即新楼下)的则到中川小学去读。
     经过一番动员说服,侨育中学党支部的要求实现了。妇女夜校的学生人数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许多。
     再过一年,在侨中教师余素华的推动和领导下,两个夜校合并为一个夜校,全部集中到侨育中学校舍上课,命名为中川妇女夜校。学生最多时达200人左右,分为甲,乙、丙3班。有些班人数太多,就分开2个教室上课。这些夜校学生,年龄差别很大,有10多岁没上学的姑娘,大部分是中、青年妇女,也有少数四、五十岁的妇女。她们的求知欲望都很高,每晚敲响预备钟时,分散在全村的妇女夜校学生,三五成群到夜校来,有来不及洗身洗脚就赶来的,也有未吃晚饭饿着肚子来上课的。有个时期,每人每月还要交油灯费。    
     在办妇女夜校的过程中,得到胡甫开、胡冠群的关心和支持。    
     中川妇女夜校由分散到集中,从小到大,坚持办了6年。妇女夜校的学生,提高了文化水平。民国31年(1942)后,主要由中川小学教师负责授课,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更懂得文明礼貌和做人道理,其中有6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罕)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7-30
觉川小学
     在觉川的中军山下,有一所完全小学——觉川小学。觉川村据史
所载,清朝时代曾先后办了5个私塾,其中以锄经学堂较有声誉,邻近村庄也有不少学子前来就读。
民国27年(1 9 3 8)以后,私塾停办,创办了私立觉川小学,以商务、中华、世界等书局所编新学制教科书为教材。民国32年(1 9 4 3)秋,经永定县政府批准改私立为公立,易名为“永定县富名保国民学校”。为了充实办学经费,把学校办好,成立了由胡瑟航主持的校董会。在校董会的发动下,把村中迷信组织的水稻田等产业,作为学校办学基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名为觉川小学。
    觉川小学一向租赁民房作校舍,管教不便,影响教学。老校董会主任胡瑟航有鉴及此,曾2度往南洋筹募建校经费,建成一座“—‘字形”校舍。但未经使用即遭火灾。瑟航不得不又把东成楼16间房子献出充当校舍。1 9 6 3年,旅槟乡侨胡文珍、胡恭达发起,向乡侨劝募建校经费,建成一所有4个教室、一个礼堂及厨房、宿舍的校舍。  1 9 7 9年,旅槟乡侨关心桑梓教育事业,慷慨解囊,进行扩建。至此,觉川小学已有教室8间,宿舍12间,礼堂、办公厅等齐全,还辟有运动场和花圃,足供一个完全小学所需。鼎盛时期,全校学生近300名。
    (正伦)

培红小学
    在山环水绕的磜角,一幢名为”培红小学”的校舍赫然入目。校门口有一副对联写道:“培养浩然气,红开正义花”。学生来自科名里、轿岗巷、沙箩坪、茶箩窠、豪士窠等自然村。
    培红小学的前身是科名小学,校址原在科名里,为培育人材作出贡献。科名小学又是由超文、育俊两个私垫合并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校址由科名里迁至磜角,将原有的“显荣书室”进行改建和扩建。    
    从1 9 6 2年以来,特别是1 9 8 5年以后,不断得到旅外乡侨胡桂浪、胡福太等人的赞助,增加了学校设备和运动场所。2002年,胡文虎基金会捐资新建一座教学楼,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启酒)

坪坑小学
    自九世祖胡永昌开设下洋新圩之后,由于商业上的竞争和影响,坪坑村人深深感到文化知识的重要;因此,返回中川读书的人日益增多。但年纪较小的孩子,尚无法就学。为解决儿童入学问题,村人借用民房,聘请本村较有文化的人为教师,办起了私垫。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大丹竹坪、大水坑胡屋、朱公村及黄泥峡等地的少年儿童朝来暮返,带着午饭相继前来就读,学生人数已近30人。由于“拱宸居”的楼门厅棚巳容纳不下,便又迁到“长兴楼”下厅棚上课。
    1 9 5 2年学校转为公办,村里学龄儿童全部入学。为适应教学的需要,村民群策群力,于1 9 5 6年在狮山脚下建起了一座有两间教室、一个礼堂、—个厨房和一间宿舍的校舍。学生数最高达46人。
(胡琴)
    

青坑小学
    青坑村是个地形狭长的村子。它包括:上窠、芹菜塘、茅屋下、新楼下、九窠田、三角丘等地方。上世纪30年代至抗日战争后期,曾在茅屋下内屋办了私塾。由于战争对村民经济的影响,私塾停办。此后,少年儿童上学得到富川小学或双洋小学去。
1 9 5 9年,村里请来教师办起青坑小学。附近的小自然村(如:下宝坑、禾水畲)的少年儿童也前来入学,学生人数逐渐增多。为适应教学的需要,于1 9 6 9年在油壶岽山麓建起了一座两层的校舍。
(胡琴)

晨钟社与《钟声》
    民国12年(1 9 2 3),一批我县下洋籍的厦门集美学校学生,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的鼓舞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家乡自发组织了“晨钟社”。该社社址设在中川犹兴学校(校址在汤子阁)。第一批社员4 1人,其中中川、下赤坑、豪士窠、科名里2 2人,下洋2人,太平寨3人,古洋(陈正村)2人,霞村3人,长岭下(月流村)1人,洋背(双洋村)5人,赤坑(上川村)1人,初溪1人,中村1人,东洋(东联村)1人。胡其文任各部委员会联席会议主席,陈正副之;胡其文任文艺部委员会主席,徐森芳副之;陈正任总务部委员会主席,胡定均(即定军)副之;胡永东任调查股委员会主席,曾牧村副之;胡其文、张鸿润任文艺部编辑股委员;曾牧村、徐森芳任文艺部研究股委员;胡让芳、谢清璋、徐占标任文艺部文牍股委员;陈正、胡陶皆(即兆祥)任总务部会计股委员;胡定均、胡尚梧任总务部庶务股委员;胡永东、陈正、徐占元、曾牧村、胡衍
群任总务部调查股委员。
晨钟社成立后,于同年12月创办社刊《钟声》。该刊为1 6开铅印本,5 0页,由厦门印刷厂承印,辟有论述、研究、杂谈、小说、随感录、回声等栏目。第一期刊登了晨钟社的宣言、祝辞、约章、社员录、职员录,以及《青年应有之觉悟》、《今日青年应该怎样做法》,《改造吾乡谈》、《乡村自治》,《改良风俗刍议》、《谁之责》等数十篇文章,揭露旧制度,唤醒民众起来反帝反封建。《钟声》第一期出版后便停刊了。
《钟声》杂志已作为珍贵的文物由永定县博物馆收藏。(大新)

下洋医院建筑记
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下洋圩,乃胡七郎公肇基之地。距铁缘公肇基地忠坑,不过五里之遥,为闽粤交通之孔道,及永定大埔平和南靖产物交流之市场,每逢月之三八日,集中贸易,但公路未辟,货物全仗肩挑。该市有新老二圩,新圩位于胡氏宗祠之附近,老圩位于曹屋之边缘,金丰溪纵贯于两圩之中,共有店铺两百余间,周围数十里,皆为农村,人口约有四五万人,公共卫生,素不重视,医药设备,更为简陋,居民若沾疾病,请医购药,必须步行,来往需时,不胜其苦。予有鉴于斯,常思必要为贫病者设想,使乡人健康,得有保障。数年前,乡人屡来函求予捐建医院,以利乡民,予概然允诺,卒因马来亚政府统制外汇,碍难汇款,幸我在泰国投资之锡矿,年有获利,乃嘱予代理人,将我份下存款六十余万铢,汇得人民币七万元,委胡庆余、胡石璧两人负责,建筑两座层楼,于一九五五年兴工,至一九五七年工竣,内外科分室治疗,并设手术解剖部,接生部,有床位三十六张。完成后,交与地方人士维持,经已开幕,有医师六位,看护士六位,职员四位,附近乡民,咸称利便,予夙愿已偿,今因立私谱,附而志之。
曰皆  一九五九年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彙集》
下洋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群众的防病治病工作,各个乡村普遍设立卫生站。但以下洋为中心数万人口的农村,还没有一个医院。一些比较复杂、严重的病,只能到永定县城的医院去治疗,群众治病十分困难。
为此,热心桑梓的胡曰皆,于1957年春慨然捐资人民币7万元,兴建下洋医院及购置设备。下洋医院院址选在下洋新圩圩尾的大路旁,金丰溪畔,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整个医院面积1366.79平方,建有两幢两层土木结构楼房,门诊在前楼,住院在后楼。依照建院设计,门诊分内、外两科,可以在医院接生,照X光,还可做一般手术。在住院病房里,设有36张床位。这是下洋有史以来内、外科齐全的第一个医院,是下洋人民的福音。1958年3月22日,下洋医院建委会建曰皆亭及立铜像刻碑纪念。
1986年,新加坡侨胞曾良材、胡冠仁、曾启东先生发起扩建下洋医院诊疗综合大楼,88位侨胞捐资110万元兴建。接着,更名为“永定县(下洋)华侨医院”。1989年6月6日诊疗综合大楼落成,省、地领导黄长溪、郑霖和新加坡观光团一行参加剪彩、庆典。(以按/润丰/赛标)  

中川卫生院
20世纪20~40年代,中川村发生过3次鼠疫,危害甚烈。村民纷纷外避。1951年中川复办“中川卫生站”,聘请胡瑞英、沈庭玉、卢振汉、胡情优、胡松生等医药师,胡曰皆闻讯后深表关怀,每年不间断地捐赠医药费,村民们受益不浅。
1977年胡曰皆夫人郑细妹返乡,遵照曰皆先生遗愿,捐资建造“中川卫生院”,院房面积120平方,两层,土木结构。
从1981年起,“中川卫生院”实行免费治病,除了挂号和打针注射收5分至一角钱外,药费全部免交。中川卫生院对全体村民“实行免费治疗”,堪称物质匮乏时代的一道侨乡风景。(赛标)

建筑下洋永济桥记
永定下洋,乃闽粤交通之孔道,永定大埔平和南靖物资交流之市集也。距市南一里,有一渡木桥,俗呼为石桥,或者说,实为永济桥,建于数百年前。桥柱多用杉木,仅有一石墩,长二百六十余尺,高三十余尺。每逢夏秋之交,山洪暴涨,常有大树,逐流而下,若横冲而过,桥柱即被压断,桥板随之而下,交通停阻,遂不得不绕道而行,或用竹筏撑渡,然溪流湍急,稍一不慎,溺毙堪虞。予幼时,有一老妇,肩挑过桥,适逢大松树,由上流横冲而下,轰然一声,柱断桥落,人亦随之,其子沿岸奔驰,企图抢救,卒因急流,终赶不及,约冲里余,桥散人没,亦云惨矣。此桥虽常修整,终因用木,不能久耐,数十年前,百万富翁胡日初,曾建议改修铁桥,不知何故,未见实现。迨一九四六年,予商诸复万和股东,拨出一万元,建筑此桥,后因政局动荡,不能实现,乃将此款,存在香港银行生息。一九五四年,才委乡人胡庆余负责建筑,柱改石墩,共六只,桥面八尺,该年终即告完成,距今已有五六年之久,行人称便,而且安全。桥端竖有纪念碑,碑文为华侨胡重益复万和股东胡曰皆等捐建,予因立私谱,附而志之,以示后人。
曰皆  一九五九年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彙集》
下洋大桥
下洋是闽粤交通要道,是永定、大埔、平和、南靖诸县物资交流的重镇。每逢下洋圩期,来自四面八方赴墟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常。可是下洋新圩和老圩两个圩场,中间隔着一条湍急的金丰溪,昔日只有木桥供行人过往。每逢夏秋之间,大雨滂沱,山洪暴涨,木桥常常连柱带板被大水冲走。行人只好望溪兴叹。
胡曰皆少年之时,曾看到永济桥(即原木桥)上发生一件悲惨的事:一次,正值山洪暴涨,一位老妇人挑着一副担子过桥。行至桥中,一棵连枝带根的大树随洪水直冲而下。只听轰的一声,柱断桥毁,老妇人不幸落入水中。事后,她的儿子沿溪啼哭寻找,始终未能寻到母亲的尸体。这幕悲剧,深深镂刻在胡曰皆的心中。他默默地立下誓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建造一座冲不垮的大桥,让乡亲们永远不会再遭到如此厄运!”
1954年,胡曰皆委托胡庆余、胡以貌(石壁)等人,开始筹备改建“永济桥”。他们在永济桥原址,建了6座可以抗御洪水的石墩,用来代替原先的木柱。桥面仍用木板,比原先扩大一倍,有8尺宽。不料,在一次特大洪水中,除了大桥墩岿然不动外,桥面又被洪水掀走。
1961年,曰皆从长计议,再次慷慨解囊,重建永济桥,建成后改名下洋大桥。它除了利用原有的桥墩外,桥面改用钢筋水泥,桥长63米,宽5米,可载重10吨。桥中间行车,桥两边为人行道,人车可以同时通行。(以按)

故乡汤子阁筑桥记
忠坑之东南有胜地焉,背山面水,天后宫巍峨璀灿,时立于危岩峭壁之中,下临深潭,犹兴学校,西觉寺,兀立于其左,吟哦声,钟磬声,相间而发,警世且清心。金丰溪河流浪花四溅,由下洋曲折奔来,板桥野渡,温泉郁蒸,一览无遗,此即闻名之汤子阁也。溪流湍急,锐石嶙峋,若值山洪暴涨,水势有如万马奔腾,桥即冲去,行人呼渡,竚望良殷,若水势太大,舟人亦不敢撑渡,交通孔道,两岸踟蹰,吾八世祖乡贤贞一公,捐资造渡船,并立蒸田,为常年之经费,船夫每年得白米三石六斗,至今三百余年矣。百年前下赤坑胡南甫公,再捐资筑一小桥,阔仅二尺,离水面约八尺,桥在行桥,桥去船渡。由桥下望溪水过漩,深不见底,膝行匐伏者,常常见之,有时洪水飞越桥面时,桥未脱去,行人冒险而过,真令人为他捏汗,溺毙常闻,吾从兄孔皆,曾过此桥,一时眼花缭乱,跌落溪中,吾三叔尾随其后,眼见亲生儿蹈险,虽不识水性,不顾一切,投入洪流抢救,幸得先人灵佑,双双滚至溪旁浅滩,得庆生还,当时吾仅六龄。数十年前,堂叔重益公,曾倡议捐建高大桥梁,卒风闻南甫公后裔有不满之意而中止。予为乡贤后裔,先人已造渡于前,后人应造桥于后,常思改建此桥,应急起直追,方可发扬先人之手泽,亦可利便行人也,遂于一九五四年函驰示意,得胡庆余、胡石璧等筹备,鸠工庀材,独资捐建,改筑温泉边下流百余尺之处,即在西觉寺石砌下,直达对面观山(俗称义山)在溪中磐石上砌起桥墩六只,面用木板,阔六尺,长约二百尺,两边栏杆,年余工竣。桥之两端,筑新路约各半里之遥,同时将温泉筑起围墙,以免洪水淹入,更为壮观,计共用去人民币三万余元,幼时宿愿,得获所偿,兹因修族谱,附而志之。
曰皆  一九五九年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彙集》
汤子阁大桥
胡曰皆继建筑下洋大桥之后,又在汤子阁架起一道“长虹”。
汤子阁是中川溪水的出口处,水流至此便同金丰溪汇合。金丰溪象一条绿色的大蟒,从下洋直冲而来。汤子阁与下赤坑原先只能隔溪相望,第八世乡贤胡贞一捐造了一条渡船,并雇船工运送两岸过往行人。他还立蒸尝田,作为雇请船工费用,船工每年可得白米3石6斗。100多年前,下赤坑胡南甫也捐资筑桥于汤子阁上游,桥宽2尺,离水面约8尺。因为桥窄且高,桥下水流湍急,一些老人妇孺经过此桥莫不胆颤心惊。若是遇到大水,不仅桥板被冲掉,船工也不敢撑船。
胡曰皆以贞一公为榜样,决意改造这一交通要道,保护行人安全。1955年春,胡曰皆驰函胡庆余等人,着手筹建汤子阁大桥。经过认真勘察,决定把桥建在西觉寺与“观山 ”之间。这里地势较高,两岸相距较近,是比较理想的地点。他们在溪中磐石上面,用花岗石砌起6座桥墩,桥面用木板铺盖,阔6尺,长约200尺,两边有栏杆。
其后,由于山洪暴发,这座桥曾先后两次受到破坏。胡曰皆先生又捐资重建,终于建成石拱式大桥。桥面用钢筋水泥代替木板,且比原来宽阔,小汽车可在桥上通行。
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便于交通,还给汤子阁增添一景。行人可以凭栏观赏巍峨的旗山,古雅的天后宫和碧绿的蛟潭。而大桥与汤子阁景色浑为一体,游者莫不感到心旷神怡!1996年“八•八洪灾”,大桥被冲毁,胡万铎家族捐资重建。
另外,1954年10月30日,胡曰皆先生捐资兴建汤子阁男女汤池。1955年春捐建大小桥与汤池两岸道路。2002年冬女汤池重修。2006年冬乡民集资盖男汤池水泥顶。(以按)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7-30
(四)胜迹名楼


故乡忠坑天后宫重修记
乡之东南,有汤子阁,因温泉而得名。其上有宫,曰天后,据旗峰之腰,临蛟潭之畔,一泓环绕,万石嶙峋,洵吾乡风景区也,祗以年久失修,墙颓栋坏,值兹升平伊始,举国咸新,乡中父老,有函致月梯叔与余,以修复为请者,余首善之,盖童年钓游之地,又为先辈手泽所遗,虽萍踪远寄,亦未尝一日去怀。爰邀族桥,共襄盛举,不期月而欵集,不一年而工事竣,此叨建设诸君之擘划,亦赖吾乡福地,有所感召也。从此俎豆千秋,岂仅神府共迓,而莺花三月,游屐可追,更使海外旅人,萦思有托,异日秋风江上,相兢来归,则兰亭可续,岂必待羲之重作手,特勒记之,且励来者。
曰皆  于怡保旅次 时在一九五七年秋月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彙集》

汤子阁天后宫
汤子阁天后宫倚悬于中川村绿树掩蔽的旗山之麓,下临碧波潋滟的蛟潭,依山傍水,视野静怡,游目骋怀,风景秀逸。左侧,一条绿竹杂花掩映的曲径,连缀着花木葱茏的西觉寺院。
据《中川史志》等资料记载,见龙公(1638—1680)在汤子角建双湖书院,乡贤公则在汤子角献田造舟摆渡行人,并建天后宫。原址在西觉寺边,明末清初在旗山之麓改建,时约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距今308年。天后宫经历数次重修扩建。1957年因墙颓梁坏重修,旅怡保锡矿大王胡曰皆先贤有《重修天后宫记》镌刻于迎圣亭旁。1965年“破四旧”时被烧毁,1986年完成主殿重修,旅星诗人胡浪曼撰刻有《天后宫修复碑记》记其事略,并依山而筑有《流芳碑》,碑联曰“流传千秋盛,芳名万代存”,下踞一对浑朴憨厚的石虎,上书“鸟语花香浑不觉,一梦醒来语斜阳”诗句。1991年秋乡人侨胞捐建“迎圣亭”,亭联云:“迎宾盛情钟鸣鼓响,圣母懿德古仰今崇”。1996年“八•八洪灾”天后宫门墙倒塌,天井门坪滑坡,2000年冬侨胞胡思杏等与众多乡民捐资修复。2004年冬扩宽天井,2009年扩修水泥道路,均立有碑志。
天后宫大门琉璃瓦顶,飞檐翘角,石门石槛,古色古香。上书金色大字“天后宫”,门联曰:“门近洪涯千尺浪,恩覃淮海一家春”。上联描述地理环境,下联揭示胡姓渊源——中川胡氏源出三国时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一脉。他们父子功封关内侯与平春侯,以清慎闻名于世,均卒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原籍淮海寿春县,故有“淮海家声”联语。门联上方书有2首乡间诗人描写天后宫幽境妙诗:“一扇旗山半掩宫,元君清殿月明中;香烟浮作寒林帐,流水声停刹木风。”“一潭秋水月当中,倒映云天一色同;仿佛石矶清静处,广寒宫接水晶宫。”门对(门簪)如印,刻有篆体红字“弘仁”“普济”四字,是妈祖的封号。门当(又叫门墩)抱鼓,寓意吉祥。门墙前后檐口书有“莺飞有屈地,鱼跃水中天”“幽静陶人醉,神怡万念空”, 禅意淋漓,蕴味曲折,难怪多有文人雅士憩此修身怡情。宫门左壁刻有民国教育部次长、著名诗人顾毓琇参观中川村时的题词:“溪有蛟龙山有虎,如此溪山第一溪山。”他是江泽民总书记的恩师。江总书记访美时曾亲到费城拜会顾先生,央视播出引起轰动。题词下是清代贡生胡少云诗作《初夏游天后宫》,其中尾联“短桥流水无人处,一角夕阳分外红”,诗境幽渺玄妙,颇具大家气象。而题刻书法笔力遒劲,行云流水,赏心悦目,颇具功力。现任主持胡福西介绍说:题刻是其父胡振初管理天后宫时,请太平村民间书法家书写的。门前2只石狮,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相顾而嬉。
进入宫门,是宽敞的天井,一棵紫荆树葳蕤于墙隅。外墙铸一香炉,上刻“道光壬寅年(1842年)春月,胡冠资叩”。外墙下是立柱通道,有几十级石蹬小径蜿蜒而下,直到溪岸。大殿坐西朝东,占地约200平方米,2层,下供前后2尊妈祖神像,侍像有顺风耳、千里眼等。联语曰:“水德配天海国慈航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有女娲补天之功海可晏河可清屡代褒封重旷典,继夏禹治水而起波复平浪复尽千秋颂祝庆安澜”“毓秀自湄洲灵贶常昭河海已符清晏颂,化身原大士慈航共济梓桑犹起敬恭心”,都是星马诗人胡浪曼撰写寄回的楹联。又有联语将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抒发婉约幽情的:“尽此一日闲享受旗岭清风蛟潭夜月,抛开万般事且谈双湖讲学西觉梵音”“满身松涛风护征航遍四海,漫山竹影雁传归讯抵千金”。大殿左侧筑有2层砖木结构厢房,玲珑小巧。右边设一楼梯折向正殿二楼,楼内供奉墨脸魁星神君等,联语道:“足踞鳌头挥尽海湖经赋,笔冲南斗转移天地文章”“万丈红光腾紫气,一枝文笔点青云”。站在二楼回廊上,纵目远眺,对山郁郁葱葱,远处碧水洄潆,斜晖沉静,恍如隔世……
慈爱隐逸,弘仁普济,儒释道一,文化丰厚,是汤子阁天后宫的特点,也是客家多元文化的象征。(赛标)
汤子阁西觉寺
西觉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约1755年),原名观音庵,有名联曰:“革鼓叩空空空古空今空皆从空里去,木鱼敲觉觉觉世觉人觉都向觉中来”,佛法玄机,尽蕴其中。秀才胡斐才淡漠功名,在此潜研四书,撰写20册《疏注四书撮言大全》,受到福建提学使纪晓岚赞赏作序出版,成为清代士林科考必读之书,蜚声四海。1915年住持徐亚才募资重建,更名西觉寺。清代秀才胡友琴赐联:“西天无上咒,觉世有真经”,被收入《中国佛教楹联精选•华东卷》。
1988年5月,胡随就(法名释普瑜法师)集资20万元重修此寺。1996年“八•八”洪灾爆发,西觉寺受淹。1999年初,胡随就向热心人士集资170多万元重建。2000年9月14日,西觉寺重建落成暨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圣像开光庆典举行,新加坡护国金塔寺著名法师释法照、厦门南普陀养精宫11位法师受邀参加。
西觉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前为大雄宝殿,后为居住楼舍,上饰琉璃飞瓦,游龙仙鹤;下植名花贵木,清雅别致。殿正中,前供释迦牟尼玉佛,慈眉善目;后奉观音菩萨金像,端庄沉静;左右安放护法菩萨铜像,威武英俊。金玉佛像由新加坡、印度制作运回,价值连城;佛像前左右排放三米多高佛光塔与善男信女芳名灯,灿烂辉煌,不愧为永定佛寺之冠。1985年以来,胡育壮主持本寺,前来旅游的文人墨客、礼佛求福的信众香客络绎不绝,成为旅游圣地。(赛标)
中川石牌楼
中川东北方通往下洋的村口,俗名叫“石牌楼下”,现在建有一座钢筋水泥结构、典雅壮观的村门。
为什么叫“石牌楼下”?这是因为200多年前,这里有一座用花岗石建造的“牌楼”,是清皇特赠百岁张婆太(第九世胡虎头元配夫人)的,镌刻有“贞寿之门”4字。“牌楼”即是牌坊,高约7米,用四根方形大石柱、两根大石梁、4根小石梁作骨架,构成牌坊整体,具有民族建筑艺术特色。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当作“四旧”拆毁。
旅港乡亲胡有初,热爱家乡,征得族人赞同,在“牌楼”原址,捐资建造一座村门。村门高约8米,宽4米,门顶装有“双龙抢珠”。村门上有我国著名画家胡一川题写的“中川”2字。汽车可从村门通过。于1988年春落成。村人称这座门楼为“中川村门”。(广齐)

中川峰岗塔
中川东面有一座名山,叫峰岗山,与“胡氏家庙”遥遥相对。峰岗山巅建有一座古塔,名峰岗塔,是中川八景之一。此塔于前清乾隆三年(1739年)建造。全塔用砖墙结构,每块砖重约12斤。塔基直径6米,周长19米,塔高12米,分七层。塔尖于早年被雷击毁。塔内曾安放魁星一尊,后迁至汤子阁天后宫魁星阁。
峰岗塔是中川之标志。站在峰岗山之巅,既可远眺金丰群山,又可俯瞰下洋周围村庄。山下金丰溪水似一条玉带滚滚而流,缓缓注入蛟潭。人们远望峰岗塔,犹如看到了中川。
1958年大炼钢铁,幼稚的人们兴师动众,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峰岗塔拆毁,把峰岗塔的砖用来砌炼铁的“高炉”。结果,铁未炼成,名胜被毁,成为历史笑柄,村人深感惋惜。(广齐)
                                                                                                                                                    
中川的石坪
    和好坊的石坪,系19世纪末期胡竹园出资建造,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石坪全部用花岗石砌成。主体工程用10根花岗石大梁横跨中川溪东西岸作骨架,每根石梁长约六米,截面边长40厘米。石梁上面用110多块条形石枋,分7段并列铺砌而成长方形平面。每段铺砌石枋16块。整个石坪长约13米,宽约6米。后因拆房受震崩塌两段,实际面积50多平方米,花去石料约30立方。在当时未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建此石坪是很不容易的。
石坪居和好坊中心,是村人聚集之地。每年春节期间,村人在石坪赛锣鼓,放喜炮,热火朝天。正月元宵闹花灯、三月迎海神“马祖娘”,游行队伍经过和好坊,都要停在这里热闹一番。走江湖的马戏团,路经中川必到石坪献技卖艺。较有名的马戏团“庄花开”、“朱世昌”、“少林”国术团等等,都曾经到石坪表演,围观者甚众。
因石坪位于村中心,历史上有许多政治活动也在石坪进行。抗战期间,富有爱国热情的国民党永定县长陈雪华,在石坪向村民发表演说,号召大家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上世纪30年代初,工农红军也多次在石坪宣传群众。新中国成立后,石坪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春节期间利用石坪开展文娱活动。(广齐)
                                                              
黄岽岩
    从中川南片角出发,沿着蜒蜿曲折的石子路往豪畲岗走去,到岗顶向前看,眼前的第一个山峰,就是颇有神话色彩的黄岽岩了。相传“九吕仙”就生活在岩洞中,因此招来不少游人到此游览,观赏大好风光。
    黄岽岩又名天岽山,是周围群山中的最高峰。天岽山的名字是民国7年(1 9 1 8)南北交战时叫出来的。民国5年(1 9 1 6)袁世凯称帝后一年,袁部闽督军李厚基派宋永禧为司令,驻永定以防御粤护法军的进攻。那时下洋中川一带驻扎了很多军队,本地人叫他们北兵。北兵从黄岽岩至骊子岭、横圹岗,布置一道防线,弓称长蛇阵。广东护法军陈炯明、许崇智的部队,驻扎在闽粤接壤的三层岭,本地人叫他们南兵。双方相持几个月。南兵详细侦察北兵阵地,从思贤村一带低处向上看黄岽岩,好像天上一样,故叫它天岽山。
民国7年(1 9 1 8)4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大雾迷漫着天岽山腰,碗窑下整个山谷,被白茫茫一片云海所覆盖。这时候,南兵的司令根据中川村胡素心所指引的道路,率领部队从碗窑下向上仰攻,一举攻占了北兵所谓长蛇阵的蛇头——天岽山,打得北兵狼狈溃逃。现在黄岽岩的峰顶,朝向三层岭的边缘仍遗留上下二道弧形的战壕。
黄岽岩的峰顶平坦,椭圆形,纵径约30余米,横径20余米。站在峰顶向四周俯视,10余里内低矮的群山,好像儿孙绕膝。10余里外一层高一层,如屏如障的起伏山峦,或消失在茫茫天际,或笼罩在云雾之中,有时浓云凝聚在山后天际,使人难辨云山。若在此观日出,或看太阳下山,随着天气的变化,可看到令人莫测的不同美景。有人说,到黄岽岩“看宝”,看的就是日出日落的美景。
离山顶南缘下10数丈,有10余颗巨大的花岗岩石堆垒成大小2个岩洞。大的在下,洞顶石前面近洞口处,横刻着“白云洞”3个字,洞深不及丈,阔也不过数尺。洞顶及两旁都是平面巨石,因此洞内形成长方形的空间。洞底的石最大,向外凸出数尺,成为平坦地面,有10余平方米。后石壁中间,有块长方形石碑,刻着“九吕仙神座”5个字,有人用三合土塑了座垫,经常有人到此烧香礼拜。洞底石凸出处,两旁有巨石护着,成一平台。站在平台上往下看,悬岩下深谷千寻,令人头晕。洞外左侧有石阶10余级,进洞只能沿此而上。小洞在大洞的左后上侧,是大洞的洞顶石与另外几个巨石垒成。此洞小而暗,只有一席之阔,但高可及丈,洞顶岩沿刻有“白云崖”3个字。黄岽岩的壮观,令游者留连忘返。(巨川)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7-31
                                            
“老屋林”
中川胡氏家庙后面的虎形山,原是——片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的“林海”,面积达100余亩,俗称“老屋林”。
这片树林,是明朝万历年间五世祖叠峰公手植。清代,曾任台湾彰化等县学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的乡人胡檀生(1676—1754),从台湾带回大批名贵树苗,种植于中川胡氏家庙后山,后来这批树苗均成长为参天大树。
自从有了这片树林,虎形山终年常绿,百鸟群集,景色宜人。不仅美化了中川村,对水土保持、生态平衡和净化环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茂密的林木中,有一些树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抗日战争期间,有人发现林中有一种树,高数丈,树叶宽阔,树杆呈白色,入冬结果实。果实落在地上,果壳自然裂开,果核如黄豆大,色鲜红光滑,有黏丝附在壳中。经实验,果核着火会燃烧,可用来榨油照明。当时,煤油奇缺,村民纷纷到林中捡“红籽”榨油,解决照明困难。后经村民实验,此油不仅可供照明,而且冬天如果脚底冻裂,涂上后迅即愈合。还有一种树,其壳如“肉桂”,有辣味,肚痛或肠胃不适,服用此种树壳碾成的粉末,即有“药到病除”之功。还有一种野生茶树,鲜为人知,知情者采来制成“茶叶”,清香昧甘,饮后清心开胃。
林中鸟类繁多,有猫头鹰、啄木鸟、杜鹃、鹧鸪等等不下一、二十种。“老屋林”侧有一条小山坑,清澈泉水常流,十分清凉,是著名的“竹坑窠”泉水。竹坑窠周围有许多红籽树,入冬后,百鸟云集树上。其中有一种鸟,小如麻雀,羽毛瑰丽,红、白、黄、绿几种色彩均有。在这些彩色鸟中,有一种鸟几样色彩兼有,被称为“五色祥眉”。这种鸟,天气越寒冷,特别是阴天,越是喜欢洗澡,常常几百只群集树上,甚为壮观。
数百年来,中川百姓十分重视保护这片“老屋林”,除在“村规”中有明文规定外,还有专职护林员,严格 执行“村规”。“村规”规定,任何人不得进山砍伐(连枯木也不许砍),不得在林中放牧,连割茅草也在严禁之列。护林员忠于职守,勤于巡视,发现违规者,即按“村规”处罚。轻则责令违规者到各村各家送豆腐,重者则处以罚款,铁面无私,不讲情面。由于有了“村规”,又能严格执行,有效地制服了不讲公德的人,使爱护“老屋林”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1 9 5 8年,由于“大炼钢铁”乱砍滥伐,几百年来保护得很好的“老屋林”,遭到了第一次破坏。在“文革十年浩劫”期间,“老屋林”再次遭到破坏。幸得当时的永定县领导来中川视察工作,经过劝阻,才保存下竹坑窠一小片林木。虽然如此,经过二次破坏,原有的森林已被砍伐殆尽,树木茂密的虎形山变成了秃头山。竹坑窠的潺潺泉水,水源越来越小,水质也大不如前。每逢暴雨,山洪暴发,虎形山上的泥水,如奔腾的野马,向“花心里”一带横冲直撞,为害甚烈。
1 9 8 4年,修祠委员会在虎形山上种的8000株左右美国“湿地松”,茁壮成长。旅居厦门乡亲胡赐开、胡以按热爱乡梓,又于1 9 8 6年从厦门专程运回银桦、相思、木棉和三角梅树苗2000株,由本村离退休人员和中川小学师生,冒雨挖坑种植。(广齐)
                                            
和好坊
和好坊 ,也叫“禾古堂”,这个叫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在溪水两旁、村子的中心,范围一般是从中川村庆福堂至树木楼之间,长约150米左右.地方不大,却负盛名,许多离乡背井的人,讲起和好坊就津津有味。对这个自然形成、历史悠久的和好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褒有贬。
历史上的和好坊,起了3个中心的作用:一曰商业消费中心;二曰赌场烟窟中心;:三曰消息传播与舆论中心。
那时,杂货店有五、六家。举凡村民生活上吃的用的,诸如咸甜、烟酒、海味,及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中荮铺有三、四家,主要卖中药。有些中药铺还有中医师,既看病,又卖药。
饮食店有三、四家。卖的是面和老鼠粄之类。另有卖牛肉丸、绿豆汤、发粄等小食摊。
还有好几家裁缝店、理发店,逢农历三、八墟天,卖猪肉、牛肉的有三、四摊,“山里人”还担柴炭和蔬菜、瓜豆来此出卖。
平时有人随便提着篮子,叫卖“马头圈”、“鸡血粄”、“发板”、“笋板”等小食。
有人捕到,鱼、虾,也送到和好坊去卖。入秋以后,每天下午有人在桥栏斗卖狗肉,—直卖到次年夏至。这种狗肉是用小茴、八角、糕仔粉、红糖、糯米酒等调味文火焖成,既可口又滋补。
总之,只要袋子里有钱,想买什么,想吃什么,不必出村,到了和好坊就能得到满足。
那时开的赌场和烟窟,大小不下七、八家。烟窟是抽鸦片的地方,有高等与下等之分.有钱的,有地位的,到高等烟窟去抽,一般的“鸦片鬼”就到下等烟窟去抽。这些抽鸦片的人,横陈榻上,一灯如豆,吞云吐雾。有些人,在他大过烟瘾时,正是家中无米下锅之日。有许多人抽上鸦片,便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蓬头垢面,嫁妻卖子,卖田卖屋,什么人格也不要了。赌场害人也不浅。每当黄昏时分,所有赌场便点起大光灯来,各种赌具摆在桌上,招引赌徒来赌。有一种赌具叫“宝斗”,最能吸引赌徒。有开始赌赢的,想多赢一些,沉迷不醒,结果反输老本;有赌输的,不愿服输,想再赌下去捞回来,个别侥幸嬴的,则花天酒地,不把钱当钱。这些赌徒在没钱赌时,便挖空心思,或借贷,或典卖,或偷窃,没有几个不走上邪路的。谁要是走进赌场、烟窟,就象陷入万丈深渊而不能自拔,最终得利的是那些开赌场、烟窟的老板。
和好坊还是播传消息与舆论的中心。树本楼前面,有一座石桥,横架在溪的两岸,叫“桥栏头”。这个地方经常有许多人坐在那里,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特别是在晚上,桥栏上经常坐满了人。这些人或是传播新闻,或是品评是非善恶。凡是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在桥栏头反映出来。所以这个地方有相当的吸引力。因为这里人多嘴杂,大家都有发言权,坏事有人抨击,好事有人赞扬,诸如某某行为不端,某某忤逆不孝,都会得到谴责。凡村民发生口角或纠纷,有——个习惯说法:“到桥栏头评理去”。或说:“要打就到和好坊去打”。在和好坊要吵架的吵不起来,要打架的也打不起来。若是有人吵架或打架,自会有正义感的人前来劝解。所以和好坊被称为“公平秤”。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严禁鸦片和赌博。从此,和好坊的赌场,烟窟绝迹了。这是和好坊最大的变化,村民莫不拍手称快。
另外两个“中心”基本情况没有多大变化,即店铺,品种有增有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比过去更加丰富。猪肉天天有,有时宰杀三、五头猪也可卖掉。传播消息和舆论,最大的变化是不光谈本村的事,还谈国内外大事。自从有了收音机、电视机以后,经常有人传播国内外“最新消息”。
“看电影”是过去没有的。现在和好坊有了一个“露天剧场”,晚上经常放映电影或演戏,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有些侨胞归来探亲或村民办喜事,租片子请全村的人看电影。(展优)
                                            
下洋地区的温泉
下洋地区是—个多温泉的地方,可供利用的主要有太平寨、新墟、下墟、汤子阁4处,都是位于金丰溪畔,约在3公里范围之内。
这些温泉都是从地层深处冒出来的,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据福建省第一水文工程地质队4分队1 9 7 9年6月8日勘测表明,下洋的温泉水质类型十分优越,流量和水温都优于永定箭滩、城关东门及汤湖的温泉。下墟温泉又优于太平、新墟和汤子阁的温泉,其水温高达7 0℃,流量达7.0升/秒。曾经有人试验,去洗温泉澡时把鸡蛋置于温泉源头中,待洗澡完毕时就可取熟鸡蛋来吃。
洗温泉澡已经成为下洋地区群众不可缺乏的生活内容,从清晨至晚间,去洗温泉澡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去洗温泉澡,不但是卫生所需,而且可解除一天劳动的疲劳,对某些疾病还有治疗作用。特别是关节灸和风湿病患者,疗效尤其显著。常见一些坐骨神经痛的人,进汤池时痛得象虾米一样弯着腰,洗了二、三十分钟温泉澡,再加以按摩,走出汤池时就犹如健康的人,步履变得轻快。
下墟群众利用地热资源来培育菜苗,曾使下墟成为下金地区的菜苗主要供应基地。(尚群)
                                            
中川虎豹别墅
中川虎豹别墅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坐西南朝东北,始建于民国36年(公元1947年)。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胡文虎亲自请承建汕头市永安堂和《星华日报》大楼的建筑师按园林建筑风格规划设计。民国36年(公元1947年),他拨出45万元港币,派专人回乡负责筹建。该别墅原设计依山就势、规模宏大、中西合璧,内有大草坪、雄鹰展翅的雕塑、游泳池、喷水池、白石阶路、围着汉白玉栏杆的六角阁子楼、石拱桥、宝塔、亭台、西式楼房等,但由于当时通货膨胀,港币汇入内地换成国币即迅速贬值等原因,至1949年冬,这个园林式的别墅大部分仍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只建起了占整个工程一小部分的主体楼,即仅建起外壳,内部没有装修。
中川虎豹别墅占地27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前堂高3层,青砖墙,中间部分歇山顶,重檐向前伸出,以两根花岗石大方柱立于大门前平台两边支撑,顶部为重檐阁楼,门厅两侧各有一方形房间;两侧前向呈弧形,各镶一座高3层的房子,一、二层房间面积四五十平方米,三层是八角形重檐阁楼,颤包式圆顶,八角取形于八卦,寓意胡文虎的虎标良药之一“八卦丹”。前向外观方圆巧妙组合,雄伟玲珑,端庄秀丽。
别墅正面、右侧筑有2米高的砖砌围墙。外大门设于东南面,与围墙相连,两开西式铸铁门扇。别墅内大天井两边种植花草。后堂正楼包括阁楼高4层,土木结构(1993年维修时改为砖木结构),比前堂略高;一至三层正中为厅堂,两边各有3个房间,厅堂前两边各竖起一根花岗石圆柱,顶部略高于一层,因此二、三层厅堂地板略高于两边房间和通廊。天井两旁的厢房高两层,与前后堂围合,一、二层后向为3米多宽的阳台,前后两端各设一小门与楼内走廊相通,楼顶为大阳台,与后堂走廊相通。楼内设4道楼梯,分布在4个角。内部建筑形制与方形土楼相仿,而前堂、后堂花岗石圆柱及楼顶阁楼、阳台则显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建筑中川虎豹别墅时所需水泥,均先从香港进口。至于其他建筑材料也颇为讲究,特地请名匠烧制;石门框和石柱则请名匠选择上好花岗石精心打造而成。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1981年以后,永定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土墙和屋面等。1983年4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等省领导参观中川虎豹别墅。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为纪念文虎诞辰110周年,县人民政府再次维修虎豹别墅;虎豹别墅被辟为“虎豹陈列室”,展出胡文虎、胡文豹昆仲的生平事迹。1993年3月,胡仙捐资220万元人民币对中川虎豹别墅进行全面维修,内设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馆名的胡文虎纪念馆,于1994年捐赠给永定县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开放。
2002年,由胡仙任主席的胡文虎基金会捐资285万元人民币,完善虎豹别墅一系列配套设施,对胡文虎纪念馆进行全面改版。2006年,胡文虎基金会捐资348万元人民币,整修中川虎豹别墅及配套第二期工程,包括修建高7层的虎豹纪念塔(白塔)、胡子钦纪念亭及花园等,使中川虎豹别墅景区扩大数倍,成为福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7-31
子春故居荣禄第
子春(生平见本谱《人物传》)故居荣禄第,坐落在下洋镇中川村豪树窠自然村,方形土楼,建于1885年,高2层,两侧为横屋“九如轩”,占地约1000平方米。
主楼前低后高,底层16开间。花岗石门框,雕鹿的石凳。门楣镌刻清光绪帝的御笔“荣禄第”3个大字,两角雕龙形“福禄”2字。门联:“荣叨祖德;禄受皇恩。”楼内门厅与后厅(祖堂)雕梁画栋,地板铺设由国外进口的花砖。
后厅中央挂着光绪帝赐封的“赏戴花翎”镏金牌匾,两侧挂着慈禧太后赏赐的“福”、“寿”2字。厅堂上摆着子春当年用的摇椅与梨木精雕双“喜”字太师椅。厅顶板雕刻有色彩斑斓的“梅花鹿”、“鲤鱼跃龙门”图案,寄意“有福有禄”。顶板悬挂古色古香的宫灯。
楼上地板用红砖铺设,既隔音又防火。房间木板绘制历史人物、山水花鸟中国画,仍隐约依稀。墨写的“舍1”“舍2”朦胧可见,仿佛又飘散出私塾的琅琅书声。右侧楼梯窗口玻璃镶嵌西洋风格的红黄绿三色组合玻璃。
楼内石柱石栏细腻逸雅,门窗柱桁井台梯凳均精雕细刻,描龙画凤,彩塑人物,栩栩如生。天井用花岗石砌成八卦形状,两侧摆设秀雅盆景。全楼设楼梯2道,扶手镂雕有层层叠叠的花瓶,“瓶”谐音“平”,寓意上下出入平平安安。(赛标)

荣昌楼
中川村内有两座土圆楼,一名荣盛楼,在南片,一名荣昌楼,位于虎形山下、中川溪畔,大门面朝增彭岽。这里介绍的是荣昌楼。
民国27年(1 9 3 8),原居住湾角里香山堂、昭德堂居民,因人口增多,住房拥挤,由宏裕、宏固等前辈倡仪,按占有房间数量,居民集资兴建,用一年半时间建成(室内装修除外)。
荣昌楼直径为3 9米,高3层l 2米,共计9 0间。每间长3.5米,前宽2.5米,后宽3.5米,如扇形。3层房间均有阁楼。墙基用花岗岩石砌成,0.6米宽,1米高。承重墙用生土夯成,底层厚0.6米,二楼厚0.55米,三楼厚0.5米。墙内用竹片、树枝做“墙骨”。每夯好一层(约半米高)由监工员验收,如不够坚实即反工重夯。所有柱、梁、门板均用杉木,柱周长0.9米,梁周长0.4米。楼下除楼门厅和正厅外,天井内还有厅堂。
楼底层房间作厨房或饭厅,楼上为卧室或做谷仓。楼下过道约2米宽,可通全楼。
楼内有水井一口,水量大,甚清凉,供全楼使用有余。
住在楼内的居民团结和睦,且订有卫生公约,环境卫生较好。一些人还在天井内栽种花卉,美化环境。
荣昌楼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建筑专家,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砚由)

乡贤第
乡贤第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坐西南朝东北,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7年),落成于次年。主楼为长方形土楼,高2层,底层墙厚1.2米,占地约730平方米。两边有副楼,分别是九如楼、储英楼,均坐西朝东,高2层。图为乡贤第外景。

曰皆故居重光楼
曰皆(1907—1961),永定下洋中川村人。曰皆故居重光楼,坐落在中川村南片角,是中川现存2座砖楼之一。该楼高2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别具一格。全楼共有72个房间,每个房间宽3米,深4米多。
中轴线上是三进厅堂,在中下厅两侧又共安设8个南北茶厅。上中下大厅两边廊道各设2个小门,共6个小门。下厅堂两旁各设一道楼梯,上厅堂屏风后设1道楼梯。中厅堂两侧有浴室4个。厚实的花岗石门框两旁是对称的4个房间的大窗,镶嵌石框铁棂。青墙黑瓦前面是骑楼式的廊道,矗立着6根粗壮的砖柱,承托着屋檐。砖柱顶端削成莲花形状,托举着方正的5根横梁,显现出中国式建筑风格。下厅堂两旁走道通向楼梯,楼上是通廊。二楼的栏杆木雕成层叠的花瓶形态,既美观大方,又寄寓 “平平安安”之义。阔大的中厅堂6根大柱高高耸立,前面4根砖柱造型奇特,凹凸有致,雕饰精美:圆柱两边夹砌一溜方砖,做成官帽状;柱顶弹起一大二小圆弧,线条优美。中厅堂设屏风,两角镂雕双层“福”“寿”二字。
穿过小拱门就是天井以及两侧南北茶厅。上厅堂后设一木屏风、木门、供桌,上悬一牌匾,上书“热爱乡邦”。二楼厅棚可达全楼。上厅及厅棚后墙12个大窗,高低错落排列。窗顶上塑弧形雨披,雕饰花鸟器皿,其中一幅题字曰:“花鸟四时春,民国卅一年题”。后墙左上方绘一幅八卦图。
楼侧有一水井,暴雨不溢,天旱不降。此楼砌砖横竖交叠砌,墙中留有空隙,既节省砖料,也流通空气,可以调节楼内温度。全楼檐水均收入屋顶暗槽,从一个出口流出,下再大的雨也看不见屋檐水。(赛标)

桂庚、桂浪故居辉萼楼
该楼坐落在富川村,建于清代,具体时间无可考。方形土楼,坐东向西,高2层,3进。有门联:“辉曜光仁宅;萼梅映德门。”
桂庚、桂浪兄弟以前住的是该楼最下面一座,全用石灰粉刷得雪白。这楼看来并不完整,双坡悬山顶;每层前向7间(底层中间是门厅),西向只一间1梯,东向1间。楼内仅3米宽的狭长的天井。后面壁立着10米左右的石坎,坎下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石阶路通往上头。坎上有方土楼,方土楼后有坎,坎上又有方土楼,建筑物逐级排列而上,层次井然,四周叠嶂相衬,蔚为壮观。

梦洲故居戬穀楼
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建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坐西朝东,方形,砖木结构,高2层,占地面积559平方米,建筑面积387平方米,精巧别致,中西合璧。每层2厅8间2过廊(中轴线两边各4间),内通廊式。主建筑面阔3间,进深4间,全楼含1个大门、1个小门、1道楼梯,中为天井。下过廊左右各设1卫生间,二楼左右各设1谷仓。全楼共设4个厅:一楼前厅作接待、膳厅用;后厅为祖堂,正中上方悬挂祖宗画像,设一屏门,通楼梯;二楼前厅作晾晒衣物用;后厅供奉观音。左右通廊各设3根上接楼顶的方形砖柱。全楼共有大小房间28间(含厅),左侧角间开1小门通碓寮房。
楼大门稍向内嵌,与两根直通楼顶的砖柱构成半个正六边形的楼台。楼台立面写着嵌有楼名的楹联。承受内通廊的6根方柱,每根方柱的4面都有纹路造型,凹凸有致,古朴大方,端庄雅致。内通廊的栏杆,清一色的葫芦形,是由一块块整砖靠手工砍削成葫芦各部位形状,再垒成“葫芦”粉刷而成。一楼窗户石框铁棂,外墙窗户上方均设伞形雨披,雨披下方绘制山水或虫鱼。最突出的是前门左右两边窗户下方除画山水之外,还分别雕塑了一个怡然自得的老者。
防火设施完备。从外墙看,看不到檐头瓦桷。檐头瓦桷都搭在了砖墙上,再盖上砖瓦,即使邻屋起火,火苗不会从檐头瓦桷蔓延过来。
良好的隔热、防潮功能。全楼墙体一律为“十八墙”(即厚18厘米),且墙体内有空隙。里面的缝隙是随着十八墙中的竖砖左右更替而略显“Z”字型,可以适当地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独特的排水设施。内通廊完全靠6根砖柱来承重,巧妙地把屋檐滴水排入水槽中,再由砖墙内的暗渠排到屋外。即使下再大的雨,其楼内屋檐也不见滴水。1984年维修时暗渠已堵,才改用明槽排水。
这座楼体现出主人热爱家园、知恩图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围墙大门楹联:“居高且喜承庭训;处远犹怀报国恩。”勉励自己和告诫后人,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远在他乡,都要继承祖先训导,胸怀祖国,知恩图报,这正是梦洲和蔼谦恭、赤诚爱国的真实写照。

一川故居务滋楼
一川(生平见本谱《人物传》)故居务滋楼,坐落于下洋镇中川村,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占地约800平方米。19世纪初,中川南金堂第12世正平兄弟到马来亚的马六甲开设“国兴号”打铁店,成为永定移民中的首富户。他们带一万块鹰洋回乡,建造了这座方形土楼。一川11岁以前一直住在这里。
该楼依山傍水,高2层,前低后高,逐层递升。楼门上方镶铸“务滋楼”3个蓝色大字,门联:“务本崇功德;滋生进大同。”均为一川亲笔所书。全楼共有24个房间,底层左右两边各有6个房间,前厅左右两边各设有一道楼梯。后厅为祖堂,雕梁画栋,是宗族议事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其前向通廊两侧各设一个小门,与底层两边的内通廊相连;小门的门楣上刻着篆体小字“仁义”、“礼让”。天井两侧各有一个高约2米的砖墙照壁。
后厅顶层为豁口厅,俗称“观音棚”。它明显比前厅高一个台级,庄重尊严。观音棚的神龛里供奉千手观音像。
门坪以鹅卵石铺面。中川溪从门坪前的石桥下淙淙淌过,逶逶迤迤折向汤子角。(赛标)

富紫楼
坐落在下洋镇中川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坐北朝南,长方形, 面阔21.5米,进深47米,占地约1500平方米。
该楼的主楼高2层,土木结构,平面按“富”字图案布局。除正面设一个大门外,南北面分别设2个边门出入。东面隔一条石砌小巷道,有一排土木结构的平房,与主楼周围楼房组合成“富”字的宝盖头。进入大门穿过门厅,楼正中有一条宽2.3米的石砌小巷,南北走向,正面对着大门,俗称为“天街”。
“天街”北端有一个由单层祖堂和左右两边的单层书房围绕里面的小天井组成的四合院,砖木结构,其门面正对“天街”和大门,为“富”字的“口”。“天街”两侧分别设2个门,门与门相对,每个门以内各有一组带天井的单层大厅,共同构成“田”字。
“天街”两侧分别以南北向、砖木结构的平房和主楼(即外围楼)围成若干个狭长的天井,自成院落。之所以按此布局设计该楼,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各家生活区与公共场地分隔开来,有利于保持环境卫生。主楼底层与内侧的回廊相连,两边各有3道楼梯。
主楼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楼内院落与院落之间在主楼底层内通廊的青砖隔墙上设小门,所以它们隔而相通,主楼二层也是如此。
该楼正面临近小溪。楼门石质门框,门楣镌刻楼名,两边镌刻楹联:“富家占大吉,紫气自东来。”大门两边石灰粉刷的墙上书写的固定楹联是:“富贵花开十分锦绣,紫红春色大块文章。”门坪外沿以鹅卵石筑围墙。外大门朝东南方向,与围墙连接。
(赛标)

兆祥故居永盛楼
兆祥(1906—1981),又名陶皆。20世纪20年代任下洋公学顾问,曾任侨育中学名誉校长和副董事长,40年代任民国政府中央参政员,也是文虎驻重庆永安堂药行的总经理。
兆祥的故居永盛楼,长方形土楼,三堂二落式。它有5个厅,36间房。大门为石框木门,门楣左右刻篆书“福”“寿”吉字。两旁书有杏黄色对联“永言思史命,盛世乐春耕”。进入门厅后,见二天井间设有一个小巧的中厅,也是坚固厚实的石门,门楣左右刻有双“喜喜”字,其两旁对联曰:“乡贤世第,仕振家声”。门楣上书有蓝色楷书“大夫第”。“乡贤”表明建楼主是中川村乡贤公的后裔,因此楼史最早不会超过清雍正九年(1731)。其两侧彩绘有仙鹤、梅花鹿及花草,寓意“福禄寿”。对联下方有某文人题词彩画,曰:“月光如水水如天,生日云来自看天”;画面是“公鸡相戏”、“鸾凤和鸣”。迈过天井,望见上厅堂正中书一大红“寿”字,上方挂一牌匾“柏桂堂”,红底黑字,笔力遒劲,款识为“许昌吴梁赠,岁在癸未春月书”。原来是宗人府(专管皇族事务的衙门,与内务府平级)府丞(三品文官)吴梁(曾任永定知县)所赠。上厅左右设砖砌拱门,上书“竹苞”、“松茂”蓝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寓意新屋落成,家门兴盛。该楼前低后高,饰以彩画雕刻题联,小巧玲珑又文雅洁致,洋溢着浓郁的书香之气。(赛标)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8-01
永康楼
坐落在下洋镇霞村,圆中有方,华美精致,由该楼旅居新加坡华侨胡来兴捐资建于民国27年(1938),坐东南朝西北,胡氏民居,占地约1300平方米。
该楼单环,3进,由土木结构的主楼和楼内方形、砖木结构的中堂等建筑组合而成。主楼高3层,直径36米,每层33开间(含梯间)。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层为卧室。二、三层前向中轴线上各有一个豁口厅。靠近楼门厅处两边各有一道楼梯,两梯对称。楼内左侧有一口水井。
全楼只设一个大门出入,楼门与楼内的中厅、后厅同在中轴线上,但它的朝向偏向东北,与朝西北的祖堂中厅和楼门前的台阶不一致。这是楼主讲究风水对楼门的巧妙处理。楼门双层青石条门框,内拱外方,门扇外向封铁板。楼门两边镌刻楹联:“永日和风一门吉庆,康衢乐土百代蒙庥。”门厅两侧各有一个砖砌拱门与底层内通廊相连。拱门上方的横额分别书“敦诗”、“说礼”。
底层后厅为祖堂,屋檐比楼顶屋檐伸出更多,以厅前两根石柱支撑,从而增大了祖堂的深度及厅前的阔度。厅口上方悬挂镌刻“美伦美奐”的名人赠匾。厅口两边柱子上悬挂木刻楹联:“永好萃籍咸乔木植基堂记锦衣欢大庇,康居扩安定竹林润屋门容车驷发嘉祥。”厅两侧的厢房为旧时停放棂柩的地方,即待葬的棺材暂时停放处。厢房门扇上半部分镂刻镏金花乌,厅口两侧分别设一青砖拱门,与底层的内通廊相连。
楼内中间的方形大厅,即中厅,与楼门厅、祖堂同在中轴线上,比主楼的后厅(祖堂)低一个台阶,砖木结构,单层,布局巧妙,以前厅、后厅和左右两个侧厅围合成一个院落,互相贯通,中间为花岗石铺面的天井,比后天井要小。天井中摆设花木盆景,四周为4个厅前面的回廊。中厅楹联:“永开异域飘移亦福,康守家园耕读为根。”
方形大厅是楼主举行重大活动以及会客、宴请的主要场所。其4向4个厅雕粱画栋,装饰精美,富丽堂皇;前厅和侧厅的后向分别有一大门,与主楼相通,活页门扇的上半部分双面镂刻镏金人物古事、双龙戏珠、双狮戏球、八仙过海和花乌,惟妙惟肖,金碧辉煌,堪称雕刻艺术中精品。前厅屋檐下的彩绘国画,以当时的洋房、宝塔、长江大桥、火车、飞机、轮船等为内容,洋气十足,充满时代气息,体现了楼主的文化素养和情趣。
方形大厅左、右两边侧厅的后向,各有一排砖木结构、单层的浴室、卫生间等。厅侧天井中有一口水井。
2005年5月,该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新)
                                            
德辉楼
德辉楼,方形土楼,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下洋村,系中川胡氏开基祖铁缘公传下第15世裔孙占辉于民国26年(公元1937年)所建,坐东南朝西北,保存完好。
该楼占地约1100平方米,面阔7间,进深9间,高3层。前向宽度比后向窄40厘米,其平面似收谷子用的撮箕,寓意能够聚财。
该楼3进,以天井相隔,以天井两边的廊道贯通。第二进为中厅,设祖堂,第三进为后厅,观音厅。后厅伸长2层腰檐的出檐长度,因此特别宽敞。全楼4个角分别设一道楼梯上下。正面开一大门,门联为:“德邻环四境,辉耀映三台。”楼两侧的后楼梯间各开一个侧门。一至三层均开窗,条石窗框,铁条窗棂。后向地基比其他3向高一个台阶,意在后代比前代更有出息。
中轴线上的建筑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内院中间设精致的围墙和厅廊,在中轴线上形成大小两个小天井,空间既分隔又贯通。天井廊沿铺设石板。院中置盆栽花木,显得优雅舒适。

弼山楼
中川村南片角有一座土木结构方形大土楼,名为弼山楼,距今有560余年的历史,是胡余广所建。楼高3层,楼墙四周共长l 2 6米,建筑面积1 6 0 0多平方米。楼的地基全用溪石砌成,墙用黄土和田底粘泥分层夯实,底层墙宽1.7米,十分坚固。间与间之间,全用杉木穿凿架造.主楼有13间6过井,大小共有126间,其中包括楼梯4间,大门厅、后堂大厅各一间。中间是天井。现在,这幢楼基本上毁了。(铭长)
                                            
新兴楼
坐落于于坪坑村虎山头上的新兴楼,康熙年间所建,距今约有300余年。坪坑地处偏僻山区,地势高低不平,为防御盗匪窜扰抢劫.必须让村民聚居在一起的需要,精心设计了这座颇为独特的土楼。
这座楼3层:下堂圆,上堂方 左右纵连一排房舍;中间横建两排房舍。上堂为2层,设有东大门和西小门,还有上厅堂和中央厅堂;下堂为3层,设有西大门和东小门及北大门。底层为牛栏,北大门专供牲口进出。楼内东西两边都有石级,供上下来往。东西两大门都安装双重双扇门板,外重门扇开对往外推,关时往内拉,内重门扇开时往内拉,关时往外推。楼房是土木结构。整座楼房共有111间,4个厅堂,3个门厅,9个天井,占地建筑面积8 4 0平方米。墙垣以杉木片和竹片做筋骨,以黄沙土拌以适量石灰夯筑而成,对工程质量非常重视,黄土松得细,石灰拌得匀,夯得非常坚实。所以,虽经300余年风化侵蚀,墙垣依然如旧。(胡琴)
                                            
友义祖居承启楼
    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的著名钢琴家胡友义是中川村人,其祖居承启楼毗邻胡文虎故居。
承启楼是一座外土墙内砖木结构的二层建筑。全楼面宽约14米,纵深约18米,建筑面积约250多平方米,是客家地区典型的三堂二落式土楼。全楼有28间房,每间宽约2.5米,深约3.5米;3个厅堂2个厅棚,有一大门一小门。在上厅堂两侧各安设一个楼梯。
进入承启楼外大门,见一东西方向的长方形楼门坪,石框木门上书红底黑字“承启楼”,两边嵌名联曰:“承天父丰富楼阁创五福,启圣恩美德家园展宏图”。寄寓建楼主人是信奉基督教的胡五宏。两扇木门上贴有“圣恩天赐”四字。门槛两边石磴雕刻梅花鹿图案。楼门上方开一下方上圆窗棂,具有典型的基督教建筑特征。门厅两侧安设弧形廊门,上书红底蓝字“博爱”“和平”。廊道边砌大理石,显得清爽雅致。前面砖砌高低错落的中厅,中厅两侧巧妙安设二间小浴室。中厅前是一大天井,泛出微青色。两旁砖砌屏墙,屏墙中间拼出绿色琉璃镂空图案,翻过屏墙又是二个长形天井,颇有蕴藉之趣。黛瓦青墙层次律动,雕饰精致。天井边沿开设一个下水道。过天井,迈上三级石台阶,可见上厅堂正面墙上画有鲜红的大“十”字,“仁德博爱”四字呈弧形排列,下面悬挂着建楼主胡五宏及其祖先的遗像。上厅两边墙上贴着许多纪念文章与亲友照片,其中一幅是胡友义的相片。整个上厅弥漫出浓郁的宗教气氛。
上厅两边柱梁斗拱都雕刻古代人物与动物,神情毕肖,栩栩如生。两边安设二个楼梯,一个小门。上二楼去,回廊过道、房间都是木构,与楼下的砖石建筑氛围迥异,可以说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更有西方宗教的弥漫。在中川村信奉基督教的唯此一家,所以其建筑也有奇特的西方文化的流痕。但是,从外部看,它是一座古朴厚实的土楼,与中川大多数的土楼一样朴实无华。(赛标)

慎德楼
慎德楼在觉坑村东片,坐东向西,由胡瑟航兄弟建造。1922年动工至1923年建成,耗资大洋一万元,出水后装修花去大洋近6000元。坐东向西,寅山申向。楼名“慎德楼”由民国时期县长谢豪朝书写,两边对联内“慎修思永德大有容”。大门楣有凤凰,麒麟泥塑,于文革期间被毁,在厅堂棚上书写有“家训”。
该楼为2层土木结构,有南北两厅,全楼有房间计共24间。中厅内外对联分别由清末秀才吴耀辰和胡晓芸书写。
该楼共住3户人(其中一户在香港定居),但已培育了26位大学生;6位高级工程师;1位高级农艺师;1位注册地质师;3位会计师;2位大学教授;1位经济学硕士;1位主管护师;1位助理经济师;1位商业硕士;1位审计师;人们都称它是“出大学生的土楼”。(南垣)
                                            
【附】        
中川好地方
中川乡,好地方:东片马山岗,西片祖公堂,南片狮象把水口,北片大横塘;水流东甲村中过,中心有个和好坊。
中川乡,好地方:屋角相连烟压烟,村前村后好风光,沿溪搭"谷架",夏天好乘凉,桥栏头上闲人多,最爱评论短与长;凡是村里好坏事,自有人传扬。
中川乡,好地方:村中和好坊,热闹赛圩场。咸淡都有卖,还有中药房;拌面老鼠粄,肉丸和兜汤;五日为一圩,相招赴下洋;上圩凑热闹,回来还洗汤;中坑好,中坑真是好地方。
注:这首顺口溜,在中川流传了100多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念。

忆江南
乡忆
(一) 深深忆,最忆是家乡。三代祖坟蛟窠里,午夜梦里见爹娘。满脸显慈祥。
(二) 深深忆,最忆是家乡。童时玩伴赛爬树,花灯锣鼓鞭炮长。春节家家忙。
(三) 深深忆,最忆是家乡。处处温泉处处景,蛟潭游泳鱼伴郎,嬉水捉迷藏。
(四) 深深忆,最忆是家乡。当元红柿糖梨子,特产水果齿留香。滋味永难忘。
(五) 深深忆,最忆是家乡。田螺泥鳅石贴鮕,石花凉粉绿豆汤。农村好风光。
(六) 深深忆,最忆是家乡。五日一圩软糕粄,寒冬狗肉赛参汤。何物比得上?
(七) 深深忆,最忆是家乡。那只鸟儿不栖树,那个游子不思乡?故乡啊故乡!
注:此词为炎贤所作,虽平仄不合词谱,但意境甚佳。

中川古村落组诗
                 胡氏家庙
铁寮原址立根基,坐北向南雄虎骑。
地据蛟潭腾紫气,家传麟史跃金狮。
门前石柱功名刻,杆上龙蟠奕世期。
六百年来贤辈出,香火鼎新胡氏祠。
虎豹塔
仙姑孝德感恩功,修建七层高塔雄。
飞梦乡关亲缅念,留题匾额众推崇。
一生爱国尊文虎,千古留芳赞岱嵩。
拾级心仪山仰止,敬瞻身像礼意隆。
花学堂
小巧玲珑花学堂,旧时私塾毓儿郎。
画家重笔描油彩,溪水轻歌绕女墙。
幼辈琼林蒙教导,虎公国粹得精详。
经年久远苍颜老,记忆犹新出相良。
富紫楼
匠心独运占鳌头,举世无双富紫楼。
富字图形呈个性,天街中轴媲庭幽。
单元结构超前智,封火砖檐防患谋。
分合自如真巧妙,屋宁人杰醉乡侯。
荣昌楼
典型园寨数荣昌,呼应南边荣盛堂。
抗震防风光且爽,夏凉冬暖寿而康。
中川元素看分晓,桑梓情怀引兴长。
博览华侨风物展,镇楼之宝海龟王。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8-01
(五)祠庙、寺宫、学校、楼堂楹联

(一)永定胡氏宗祠楹联
下洋胡氏大宗祠联(见“永定胡氏概况”)
中川胡氏家庙(见“永定胡氏概况”)
霞村胡祖祠(见“永定胡氏概况”)
槟城永定下洋胡氏安定堂
同本同源同安衔派
永传永远永定肇基(堂联)
百代瞻依(横匾)

安镇槟城长忆同安鼎里
定思木本常怀永定下洋(门联)
台湾双溪安定堂
安处德门双水秀
定居仁里一家春

(二)永定胡氏庵堂寺庙楹联

下洋汤子阁天后宫
门迎洪涯千尺浪
恩覃淮海一家春(大门)

有女娲氏补天之功海可晏河可清屡代褒封崇旷典
继夏禹王治水而起波复平浪复尽千秋颂祝庆安澜(厅堂柱联)

毓秀自湄州灵贶常昭河海已符清晏颂
化身原大士慈航共济梓桑犹起敬恭心(厅堂柱联)

水德配天海国慈帆并济
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厅堂柱联)

满耳松涛风护征航通四海
漫山竹影雁传归讯抵千金(厅堂柱联•浪曼题)

足踞鳌头探尽海湖经赋
笔冲南斗转移天地文章(宫内魁星阁联)

万丈红光腾紫气
一枝文笔点青云(魁星阁柱联)
汤子阁西觉寺
西天无上咒
觉世有真经(大门)

革鼓叩空空空古空今空皆从空里去
木鱼敲觉觉觉世觉人觉都是觉中来(大雄宝殿)
下洋西霖寺
西方祥云绕古刹
霖中光彩照禅堂(大门)

乐意念弥陀不徒在口
真心朝南海何须远求(大雄宝殿)

下洋福德阁
福日显灵光,国泰民安花盛发
德星呈瑞气,风调雨顺谷丰登

福至人间,春风送暖花千树
德临大地,旭日生辉果满园(旺进题)
下墟永丰庵
永虔诚顶礼膜拜
丰衣食谢神感恩(育超题)
    
永日清风,吹熄心中烦恼火
丰田甘雨,润开眼底吉祥花

神灵赫赫,永年呵护降贞吉
香火昭昭,丰法弘扬享太平

永保平安,为奸作歹摇摇手
丰成富贵,从善行仁点点头
霞村水口廻龙庵
廻环峰十二
龙跃浪三千(门联)

廻环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越
龙跃浪里天光水影四时春(门联)

月照四洲廻向西方参佛界
流传五祖龙游南海绕真空(厅联)

音如向观明聪无二理
佛亦称士儒释同本源(大雄宝殿)
霞村水口凉亭
厅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赤子书

亭宽迎宾颂赤子
月明照客伴君眠

(三)永定胡氏所在学校
及老年活动中心楹联

下洋汤子阁原犹兴学校(嵌字对联)
犹是湖山肆习及时临圣地
兴怀风雨腾蛟有日驾云霄

犹是心思,黄种何曾让白种;
兴吾学业,亚人直可胜欧人。
科坪里培红小学
培养浩然气
红开正义花
霞村小学
有以致用
斐然文章(浪曼题)

永定侨育中学(嵌名联)
侨校风光好
育才气象新

侨情盈校暖
育秀满园春

侨校情浓新雨露
育才任重乐栽培

侨心博爱怀,客属精神传万代
育慧英才出,良师风范继千秋

侨校沐春晖,一派生机腾笑语
育才添秀色,万枝桃李吐幽香

侨恩似海,喜迎来春色满园,桃红李白
育秀如林,欣展望风光耀眼,凤翥龙腾

侨校风光美,亦文亦武,策马书山攀月桂
育人气象新,宜德宜才,泛舟学海摘骊珠
霞村文化活动中心
不大地方可国可家可天下
平常人物为将为相为君臣(胡浪曼题)
下洋老年活动中心(嵌名联)
老景无忧情自好
年尊有福岁常新

老树著花沾雨露
年歌唱晚乐桑榆

年祚春风人敬老
老区佳气寿延年

老树逢春花艳丽
年禾沾雨谷飘香

老龄余热斑斓景
年邵舒眉亮丽图

社会和谐,全民敬老老来乐
人生灿烂,盛世延年年倍珍

老添福寿,书画琴棋各有所乐
年续才干,工商农教退而不休

(四)永定胡氏村居楼堂联

中川庆福堂(文虎故居)
庆云呈瑞彩
福善降祯祥
中川虎豹别墅
虎跃龙腾才济世
豹姿凤彩地钟灵
中川庆余楼
庆云献瑞
余地生辉(外门)

庆云留护先儒宅
余韵堪追铁汉楼(大门)

庆云辉五色
余晖映三台(大门)
中川乡贤第(储英堂)
乡贤承世德
仕举庆储英
中川马山楼
马负河图开景润
山环锦绣耀文明
中川拱辰楼
拱起扶摇冲霄汉
辰辉璟琦映神州
中川谷诒楼
谷旦详开新远金
诒谋丕旧振家声
中川庆华居
庆有余长在
华兼实永存
中川荣盛楼
荣褒唯一字
盛世足千秋
中川永盛楼(兆祥故居)
永言思史命
盛世乐春耕
中川弼山楼
弼佐弘祖德
山水拱福门
中川重光楼
重开千载业
光宅万年春
中川荣辉楼
荣宗重厚道
辉德庆长春
中川长兴楼
长发其详光祖德
兴隆有象焕人文

长愿太平歌盛世
兴余仁让启家风
中川务滋楼
务本崇功德
滋生进大同
注:该联由著名书法家罗丹书
中川南金堂
南离多旺气
金管绍前徽
中川九如楼
九畴推五福
如愿祝三多
中川善福楼
善心行善事
福地承福天

善赐华堂盛
福临富第昌

善敦臻百就
福厚集千成
中川湾角里香山堂
香气满堂中香在兰香在桂桂子兰孙同五代;
山情环户外山有麟山有凤凤毛麟趾衍千秋。
中川树本楼
树木逢春发
本根遇沃长
中川继善堂
继传祖训
善行人间
(横批:行仁履义)
中川荣封第
荣膺五福
封祝三多

荣业固宜传祖德
封居更应耀家声
中川慈慧居
慈颜久别留机杼
慧眼高瞻颂太平
中川复兴楼
复旦光华开泰运
兴仁讲让振家声
中川拱徽楼
拱承北阙
徽耀东山
中川荣昌楼
荣显光前烈
昌明裕后谟
中川和昌楼
和气呈祥地
昌言积德家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8-02
中川庆成楼
庆余由善积
成德本达材
中川富紫楼
富家占大吉
紫气自东来

富贵花开十分锦绣
紫红春色大块文章
中川大壮楼
大启文明气象
壮观富有鸿图
中川汤子阁文德楼
文章千载美
德厚万年兴
中川陂下翰英楼
翰林显甲第
英伦造世家
中川双桂堂楼
双辉映金屋
桂馥润玉堂
中川昌诒楼
昌大鸿图绳祖武
诒谋燕翼启人文
中川儒林第
儒家沾大吉
林仕振家声
中川大光楼
大地山河锦
光华日月长
中川永昌楼
永怀祖德
昌展鸿图
中川三和楼
三星在户集祥瑞
和气满门昭盛昌
下洋德辉楼
德粼环四境
辉曜映三台(大门)

德蕙流馨昌百世
辉光缀景耀千秋(厅堂)
下洋凤廷楼
凤毛麟趾
廷宪家声
下洋协昌号
协作有方财通四海
昌期无限利达三江
下洋培丰居
培居喜培德
丰宅庆丰年
下洋广有居
广业家声振
有成福泽长
下洋义和兴
义道千秋德
和乐百业兴
金德温泉度假村
金门缘会五洲客
德业勤修四季春
豪仕科东成楼(子春祖居)
东南呈瑞气
成就绍良谟
豪仕科荣禄第
荣叨祖德
禄受皇恩
豪仕科永源楼
永远宗陶正
渊源治洞圆
豪士科荣禄第
荣叨祖德
禄受皇恩
(注:此楼为子春所建)
豪士科九如楼
九畹兰香迎日月
如缘笔润写春秋
富石下庆丰楼
庆云呈瑞气
丰水昭祯祥
富石下岐丰堂
岐山观凤舞
丰水庆龙飞
富石下东源楼
东山棲风起
源水养蛟腾
科名里大源楼
大好河山新气象
源流淮海旧家风
科名里明德楼
明伦光孝悌
德业著家邦
科名里永源楼
永兴光祖德
源溯振家声
科名里辉萼楼
辉曜光仁宅
萼梅映德门
科名里水源楼
水绕山环栖凤起
源深流远见龙飞
下赤坑永华楼
永年家鼎盛
华彩福绵长
下赤坑五福楼
五谷丰登衣食足
福星高照寿年长
下赤坑五丰居
五福花开富贵
丰年竹报平安
下赤坑坑仔尾东升楼
东土同春开景运
升平有象啟鸿图
下赤坑鸿庆楼
鸿开燕翼
庆衍椿斯
下赤坑鸿鑫楼
鸿图开百世
兴业立千秋
下赤坑三堂尾华兴楼
华国传先训
兴家裕后贤
下赤坑溪背荣生居
荣享千秋福
生乐万年长
下赤坑乾仔头南昌楼
南雕永尚文明治
昌盛咸沾富贵春
下赤坑南熏楼
南国河山成景秀
熏期盛世际文明
下赤坑溪头岗马眼楼
马鞍向南仕学庆家声
眼门朝北阙大啟人文
下赤坑溪头岗培兰居
培风看凤舞
兰宛即芝田
下赤坑溪头岗德兴楼
德泽乾坤大
兴隆岁月长
下赤坑继成楼
继志承麟史
成材绍虎门
下赤坑溪背永建楼
永成麒笔
建树鸿模
下赤坑三堂尾远锦楼
远承先祖德
锦绣裕后贤
下赤坑伟成楼
伟业华夏千载福
成家立志万年昌
下赤坑上坝长裕楼
长春逢盛世
裕后本麒经
下赤坑上坝永安楼
永和家旺
安定发祥
下赤坑玉成楼
玉烛昭先德
成人伟国光
下赤坑星成楼
星光拱照明四海
成功发达腾三江
下赤坑伯公下光华楼
光辉呈瑞气
华堂纳千详
下赤坑三堂尾下永兴堂
永承先祖德
兴旺裕后人
下赤坑华成楼
华廷映祖德
成材立世林
下赤坑群笃楼
勤劳精业绩
笃实正家风
青潭开尚居
开芳海贾陶朱志
尚达庠耕仲尼风
青潭德华楼
德宗淮海
华夏萼楼
青坑福兴楼(肇基祖屋)
福海福田绵祖泽
兴仁兴让振家声(大门)

东鲁雅言诗书执礼
西京明诏孝悌力田(大厅)

福至禄增一堂吉庆
兴仁广让满室荣华(大厅)
霞村永康楼
輪奂增辉(牌匾)(永定县知事胡道南题)

永日和风一门吉庆
康衢乐土百代蒙庥(门联)

永好萃藉咸,乔木植基,堂记锦衣欢大庇;
康基扩安定,竹林润屋,门容车驷发嘉祥。     (厅堂)  
永日见团圆,夏凉冬暖真乃神仙第
康门框正直,凤翥龙翔乐为耕读家
霞村永盛楼
永怀俭德遵祖训
盛大门阁裕后昆(注:平仄不合)
霞村永景楼
永日平安地
景云富贵天(外大门)

永宅开新局
景行仰大贤(内大门)
霞村光復楼
光昭日月
復见天心
霞村吉康楼
吉祥如意
康乐安居
霞村永隆寨
永敦孝友承先德
隆重诗书啟后贤
吉里进化居
进修惟德业
化育赞乾坤
吉里永成楼
永怀扬祖德
成就启家风
吉里新华楼
新庐千载业
华夏万家春
朱公村樂成楼
东叙天伦事
成为道德人
朱公村志成居
志气门庭旺
成才事业兴
觉坑育秀楼
育贤济美
秀气钟灵
注:该联由民国县长谢豪朝书
觉坑云峰楼
云呈五色
峰耸重霄
注:该联由民国县长谢豪朝书
觉坑慎德楼
慎修思永
德大有容
注:该联由民国县长谢豪朝书
慎言敏行
德修道立(注:平仄不合)
觉坑復昌楼
復元震始
昌大乾元
注:该联由清末秀才吴耀辰书
敦吉楼
敦伦乐事
吉相天人
和兴楼
和风春气象
兴旺景峥嵘
长盛楼
长春开景运
盛世啟文明
宗盛居
宗正兴仁义
盛世乐丰年(注:平仄不合)
双成楼
双和千秋咏
成业沐祖恩(注:平仄不合)
回东居
回环山色秀
东上日光华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8-02
(六)民俗活动(含祭文)


民俗活动(含祭文)

春节  农历的十二月廿五为入“年界”。那天,人们都在洗涤家具迎接春节的到来。各楼的锣鼓都搬在大厅里,让孩子们去敲锣打鼓迎新年。
过年  年三十日上午,大家都去拜祖宗,晚上吃年夜饭。到子夜十二时,大家都燃放鞭炮,名为“开门”,也即是说开门已到了新年。初一早上,要给小孩分发红包,子女为父母分红包。要向长辈或族中各人送去礼物,叫做“拜年”。初一到初二不能扫地板,以示扫财,要等初三才可以扫地。
初三为“送穷日”,各家各户要把楼中扫干净,把垃圾用香纸送到溪中倒去,名叫“送穷”。
初五为开“小正”,各户要放鞭炮、烧香纸。俗话讲“火烧门前纸,各各寻生意”。意思是过了初五,各人要去找各人的活去干,不要再在家等闲视之了。
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中川迎灯是有名气的,相传始于清代,从苏杭一带学回,按杭州花灯加以改造,最漂亮、最讲究的是“莲灯”。迎灯在客家话中是谐音,是吉祥、添丁之意。
莲灯制作工艺极高,做一架莲灯,堪称是一件精致的工艺美术品。同时,还有艾菜灯、竹篙灯、花篮灯、鼓了灯等等,花样繁多。所有花灯都要进入祠堂,然后登上祖祠后山,再回祠堂转一圈,没有进祠堂的灯,送给人家也是不要的。在当夜,在胡氏家庙,锣鼓喧天,烟花怒放,鞭炮不绝于耳,人涌如潮。到了深夜,迎完灯之后,要向赞助人家去送灯,也意味着“送丁”,每到一楼一家,都用鞭炮接灯,有些人还办酒席,叫做吃“灯酒”。这样,一年一度的迎灯活动就算结束。
迎妈祖娘  以往每隔三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圣诞日,都要恭迎妈祖娘娘。那日一大早,全都集中在汤子阁天后宫前,各队锣鼓在宫里迎接妈祖娘娘起驾,坐上神轿出宫,几队人马按顺序排列,先是大锣开道,接着是“廻避、肃静”牌匾,还有神具,后来是各队的花轿,花轿有扮杨宗保和穆桂英的,有孙猴子大闹天宫的,还有扬门女将的等等,花轿布置得十分靓丽,以前由4人抬着走,现在改用小车来载,高达5-6米,十分好看,接着是锣鼓队、腰鼓队、花环队和上百名香客,整个队伍有千人之众。
出宫后,先到下赤坑供坛(即行宫),然后按路线顺进到下高桥、新街、上高桥、老街、安定路、田洋岗(科名里的供坛),再回中川大门进去,绕村一周到胡氏家庙广场(现改为在虎豹别墅广场),同时演大戏3天(即汉剧),上下三乡及广东茶阳等地都有人来观看,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每个供坛都有猪羊五牲、斋盘水果敬奉。恭迎妈祖娘娘这一盛大民俗活动,其它乡村是无法比及的。
清明  每年清明节,家家都做艾粄、粗叶粄,叫做食青,清明当日扫了墓以后就不可扫墓,俗话讲“关墓门”,要农历八月十五到了才可以扫墓。
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也叫“五月节”。当日,大家也做粽子。那天下午,小孩要到溪中去游泳,据说那天的水是白蛇精的雄苤水,洗了可以不会生病,而现在,因河水严重污染,就不会有人去游泳了。
立秋  也叫过秋,家家户户要做糍粑。现在市场上有糍粑卖,大家也不去做了,但糍粑还是要买来吃。
中秋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叫“八月半”。大家都有扫墓,因为八月十五是开了墓门,当夜还用水果在大门拜上香烛来拜月光,有的人还会伏三姑等迷信活动。
重阳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是客家人一年到来的最后一个节,家家户户做米粄,宰杀鸡、鸭来度重阳节。
冬至  一般人没有过,但客家人认为冬至蒸的米酒最好,那天,家家户户要蒸酒,准备过年饮用,也是有名的客家糯米酒,甜而不醉。
迎春牛  每年立春又叫“交春”。客家人有“接春”的风俗。立春时辰一到,家家户户要焚香、放鞭炮,门楣上贴上“迎春接福”红纸条。
迎春牛是一本农民春耕的话板剧。由一人扮春官捧签筒、印斗,一女人擎凉伞和几个执事人员组成。春牛是纸做的,也有用真牛来迎,牛头上披红挂彩,前呼后拥,一齐来到祖祠草坪上做一些农事表演动作,解放后,这一习俗已没有再传承下来。
度孤节  每年的七月半,有人叫“度孤节”,以往各村有“孤田”轮流耕,一半的收入用作“度孤”费用,一半归耕田人收入。当日,做车的备好三牲果品,排放在村中比较大的草坪上,然后做车的人要到各个山下或窠头窠尾去叫喊,意思是叫:没有人祭祀的鬼跟我来去在××地方过节,所以叫“鬼节”(觉坑有过)。
舞狮  舞狮以前是武术来用的,现在用来庆贺、欢乐,每年春节,狮队都到各楼各户去参拜,以示吉利,主人都要包些红包。现在,每逢节日活动,都有瑞狮参加表演。
舞龙  这也是一项民俗活动,该活动阵容大、人员多,组织难度大,现在只有下赤坑的龙队还继续存在,每年迎灯及迎妈祖或重大活动才有参加表演。
大锣鼓吹  这是中川村的传统节日,整个队伍有十五、六人之多,除锣鼓外,还有哨呐(即喇叭)、铜钟、钳、小当锣、二胡、箫等配合,用汉乐合奏来配打锣鼓,中川大锣鼓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到福州表演获奖,现有锣鼓吹队伍五支,还有妇女参加。
佛教  客家人信仰佛教,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神庙膜拜、烧香。如正月廿日、五月廿日、八月廿日称为“龙华日”,善男信女都集中到各寺庙拜神、吃午餐。人们常讲:“人们能赴三龙华,出门不要擎伞戴笠妈”。意思一年四季行好运。
结婚  以前男婚女嫁由媒人介绍,现在都是自由恋爱。但是几个俗规仍然存用。如先看妹子(即相亲),看完双方无意见,即要到男方“查家”,意思看看男方的楼房及生活状况等。再下来就是“送日子”,把结婚的日子告诉女方。
出阁  就是女方要出嫁了,在前一天下午女方要拜祖公、敬天神,告诉神明,明天要出嫁了,保护一生幸福。还要请亲朋戚友和送嫁妹吃晚餐。
第二天,即结婚当日,新娘由父母牵着出门,再坐上轿子(如今用车辆)一直到男家。到了男家,入门时辰一到,新郎出来牵新娘入门,放鞭炮,新娘把预先准备好的花生、枣子撒在门口,供小孩子去捡来吃。牵新娘入间以后,邻舍都要去新娘间分“早生贵子”,即是花生、糖果、枣子之类的食品。中午要请客,客家人结婚十分讲究,一般要请一、二十桌客人。晚上,主家要备好鸡蛋、红糖及鸡腿,煮好给新郎、新娘吃,叫吃“团圆鸡臂”,意思一生夫妻美满幸福。第二日早上,叫做“庙见”,新娘起来后,在新郎带引下去拜见家中所有成员,但每人被新娘拜见的人要一个红包给新娘,这样,整个婚算是结束。
做满月  小孩出生一个月时,要做满月,也即是弥月。现在男女平等,男女都要做满月,当日,女方外家办许多东西,如小孩的衣服、银环等,在敬了神后,由长辈给孩子穿新衣、带手镯、脚环。男的还要到天井中去抛鹞婆,意思是大了比较有胆量,不会随便受惊。也要请酒,喝喜酒的客人都要一红包放在孩子襁褓中。
做寿  客家人做寿是“男做齐头女出一”,也就是讲:男人逢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做寿,女人逢六十一、七十一、八十一、九十一、一O一岁做寿,现在每逢父母寿期,子孙们就是买些较好的衣服给他们,办酒席的较为少见。也有随便买一个鸡来燉给父母吃也就简单多了。
丧葬  家史家人丧葬有一套比较严格的丧礼。如人一旦断气,即移到大厅上,分男左女右,先穿寿衣,然后到溪中去买水(随便盛一小盆水),回来在死者身上擦一下,表示洗干净去见阎罗王。这场事办完,亲房叔伯、长辈等都会来商量后事。
首先是写“讣告”,用男青纸,女黄纸,写明死者几代、何时出生、何时病逝、终年几岁、什么时候告天地、成服、堂奠、延僧超使、出殡等,落款为其子孙。父死为孤子,母死为哀子,父母均不在为孤哀子,如长子先去世,父母没去世,子孙非名则用长子之子带头叫“承重孙”先落款,人们一看就知道长子没有了。现在是实行火化,不要入棺大殓了。但个别地方没有火化,还是要入棺大殓。如是女子死,则要等其娘家来人看了才可大殓,谥法也由其外家来书写。如男人死,谥法则由梓叔较上辈人来书写。
客家人的灵堂布置也较考究,大厅中放灵屋,左边金童、金山,右边玉女银山,还有猪羊五牲、企鸡企鸭等摆在桌上为供品,晚上还要行礼等十分繁锁的礼节。如今比较简单,也有行三鞠躬礼的,简化手续。
出殡  按地理先生所拣的时辰出殡,在门口坪上烧灵屋,然后送上山,回来即到祠堂升龛(又叫上座)意思让死人到祠堂报到一样,以后祖祠他才有份。回来要送灯,把祠堂点的灯拿回来放在厨房里,叫做接灯(意为接丁),现在还有乐队在晚上表演,十分热闹,但用费也较多。
基督教  这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在下洋医院对面新建一座教堂,每逢星期日都有四五十人去学经等,但人数不多,也有一些活动。(大新/南垣)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8-03
祭先达斐才先生文
清岁贡生  益(谦斋)

惟先生之生也,距今百余年;而先生之没也,距今亦百余岁。近先生之居,若此其甚也;去先生之世,若此其未远也。无论先生生平学问品行,早为邻里乡党所称誉。即著书立说,阐发圣经,如四子撮言一书,已足以嘉惠士林,启迪后学,为吾道之羽翼。奈何后嗣式微,血食难保,凡在士类,所为长言太息,痛哭流涕者也。嵯乎!以先生之敦品立行,苦心孤诣,而食报竟如此。所谓天意不可测,而人事诚难知也。迄今秋霜春露,望故墓而伤心;蔓草荒烟,读残碑而洒泪。人非木石,其谁能漠然于此乎!然先生之精诚,自在天壤。何者?盍先生一生著述,上接紫阳,得圣贤精一之真传,明经学渊微之粤义。后之人读先生之书,被先生之泽者,莫不景仰瞻依,如孝子之思其慈父,是天下之因文见道,探本寻源者,皆足为先生后嗣也。今虽时代迁流,文衰俗弊,而尊圣卫道,尚有同心。先生有知,亦当谅后起之苦哀,冀天心之默转,挽斯文于将丧,留日月以经天。莫言絮酒只鸡,徒申祝嘏 ,剩有深情隐痛,悉付毫端,请停鹤驾,试听虫吟:
一生心血付群经,尽性元来贵践形。
世固似痴还似梦,我今非醉亦非醒。
佳城郁郁灯犹漆,芳草萋萋塚独青。
也合瓣香同顶祝,从兹翰墨渐流馨。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祭母文   锡元

呜呼!人生所最难忘者,惟此顾我复我百身莫赎之深恩耳。溯不孝自束发受书,童门幸获雅,不愿以一衿自限,亟欲博显扬于将来。乃未几而椿树凋残,兰芽未茁,家庭细务悉赖慈母之躬亲。而不孝又以一介书生,频年糊口素安粗粝,难为口体之供,虽冬温夏清,稍可告无罪于慈亲,而揆诸古大贤,鸡豚逮存之义,抱憾良深。故于去年秋月,值黄花初放之时,行白头介寿之礼,猥蒙戚族赐以祝词,方谓借宾客之光荣,邀上天之眷顾,谅可以筹增鹤算,寿跻期颐。岂料入春以来,饮食渐减,日复一日,无疾而终。呜呼!痛哉!念不孝生未能隆孝养于当时,没未能报深恩于后日。形骸空具衿影,怀惭人生,至此良足慨已。呜呼!夜雨连宵,添不尽思亲之泪;春风几阵,悉吹来断肠之声。呜呼!已矣,向所为对于慈亲而缠绵不已者,今则溘然长辞,无从觌面矣。一别千秋,九泉相见,望风空奠,临颖神伤,哀哉!尚享!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永定胡氏祭墓说神书
(一)请神

伏以日吉时良,天地开张,立地焚香,香烟绕起,神通万里,香烟程程,神必降临,依位就座。恭维人之于世,有死有生,生则侍奉之以礼,死则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日和风凛凛,春日迟迟(正月祭)、秋霜有感(八月)、岸上黄莺啼啘啭,梁间紫燕语喃呢,乃孝裔孙思亲之礼,敬当拜扫坟堂,虽然葬在野草之中,为化乃作锦然之地。维公元 △ 年△ 月△ 日大吉良日、吉日良时,裔孙△△ 等诚心虔备福香禄茶、光明照烛、壶中清酒、三(五)牲物仪、黄禾米粄、时鲜果品、散财白纸,列在坟堂。焚香拜请,拜请东方甲乙木墓龙神君,西方庚辛金墓龙神君,南方丙丁火墓龙神君,北方壬癸水墓龙神君,中央戊已土墓龙神君;拜请墓左青龙,墓右白虎,墓前朱雀,墓后玄武;拜请山家二十八将,墓中十二正地龙神,拜请杨九平、曾先贝、驷马头驼、白鹤仙人、九天玄女、各朴廖武、众位仙师;拜请墓上三官、墓下小娘、守墓童子、掌墓童郎、手把金钩银锁匙、打开墓门引出墓主。安定堂上△世祖显考△公(妣△婆)△位真魂请出坟堂,推车出阁降赴祭筵,受领祭礼,洋洋如在赫赫来临,礼应香献,香烟直透上天堂,今日裔孙虔神祭扫后,荫佑裔孙富贵福绵绵。香献既週,礼当茶献,奉献尊神一杯茶,深山满酌雪飞花,伏望墓主龙神来鉴纳,风吹二叶到仙家。茶献既週,礼当初奠,初奠酒滴杯中,饮尽桃花上点红,伏望龙神墓主来领受,荫佑裔孙家门日日霭春风;初奠既週,礼当二奠,二奠酒味更醇,神民同醉杏花村,今日裔孙虔诚祭扫后,荫佑裔孙家门日日富贵保新春;二奠既週,礼当三奠,三奠酒在墓堂,春来美味百花香,今日裔孙祭扫后,荫佑裔孙代代置田庄。三奠既毕,礼不再陈,恭望圣神千神同盏,万圣同杯,大发慈悲,俯垂鉴纳。自今祭扫后,山环水秀,地脉兴隆,作千年之吉地,为万代之佳城,二十四山,山山拱照,三十八将,将将朝迎,文笔峰高,生贤出贵,堆钱山现,积谷丰盈,更祈保佑后,人人清吉,宅舍安康,生男则习习读书,能文能武,生女则温良智慧,罗衣生香,匹配才郎,怪梦不生,时灾不惹是非口舌,日日清除,出入求谋,般般亨泰,凡诸未露释赖蒙庇。一来冒读神慈,不敢久留神驾,左边散财白纸,奉上本境山家后土龙神,收执享用,右边白纸奉上安定堂上△世祖显考△公(妣△婆)收执享用,用伸火化,奉烧各领。
(二)送神
银钱白纸已交烧,答谢龙神众圣贤。今日裔孙虔诚祭扫后,荫佑裔孙富贵福绵绵,交钱已讫,礼当奉送,奉送东方甲乙木墓龙神君,西方庚辛金墓龙神君,南方丙丁火墓龙神君,北方壬癸水墓龙神君,中央戊己土墓龙神君;奉送墓左青龙,墓右白虎,墓前朱雀,墓后玄武;奉送山家二十八将,墓中十二福德龙神,奉送杨九平、曾仙贝、驷马头驼、白鹤仙人、九天玄女,各朴廖武,众位仙师;奉送墓上三官,墓下小娘,守墓童子,掌墓童郎。手把金钩银锁匙,打开墓门,引入墓主。安定堂上△世祖显考△公(妣△婆)△位真魂,推车入阁,葬在吉龙山下,逍遥自在,快乐无穷,春夏秋冬,福荫裔孙。倘有时师经过,擅自登坟,喝山骂水,变凶为吉,改祸为祥。频听金鸡来报晓,时闻玉犬吠苍苍。一拜一双,神归本宫,二拜二双,神归本位。来则留恩,去当降福,善报云程,伏维珍重。
            ——录自下洋《德辉楼祭祖册》

旅台胡氏清明祭祖填墓告神文
请神
伏以癸酉春光欲青期,花红柳绿子规啼。山南山北皆嫩草,正是儿孙祭祖时。祭主虔诚,顿首上香,初上香,二上香,三上香。今公元△年△月△日,岁次癸酉,乃是春祭之期,对景伤怀,因时感念,思我祖百年之累积,岂子孙辈一日之敢忘!用申祭拜之仪,是竭孝诚之义。今有阳上报恩,凡嗣孙等合家眷属,谨备牲醴一筵,列在坟前,特申祭醮。伏以清香敬当拜请,打开墓门,引出墓主显考△公太妣△婆太二位尊魂,暂离仙宫之胜景,遥闻飘渺之清香,降赴墓堂,安身就位。拜请墓左青龙、墓右白虎、墓前朱雀、墓后玄武,内外远近,四围八表,诸位龙神,是日今时降临就座。拜请  伏望墓主△世祖考△公太、妣△婆太,德均秉如聪明,威仪加予广大,既蒙降赴,足荷恩光。伏乞留座。酒呈初奠。诗曰:乍晴乍雨养花天,正是良辰淑景烟。男女哀思行祭礼,殷勤扫墓到坟前。伏以:日映山花,开筵间之锦绣,风吹野草,铺膝下之青毡。我祖我宗之如在,乃神乃圣以来临,祭主虔诚,酒呈二奠。诗曰:再斟美酒满金杯,难舍难忘实可哀,自愧衷情无礼报,感恩不昧纳珍财。伏以:香烟馥馥细斟竹叶满杯中。祭主虔诚,酒呈三奠。诗曰:三月时和气晴天,花如锦绣草如烟。渔歌樵唱多欢庆,敢羡儿孙世代贤。伏望墓主显祖考△公太、妣△婆太二位尊魂,并五方山家土地诸龙神位,自今拜祖以后,祯祥吉兆于家门。建业则人人慈顺,畜养则物物繁昌。福遂云臻,灾随电扫。伏望  神明悉从俯恳。内有左片财仪银子一大份,一心奉上本墓五方山家土地诸位龙神,开封享用。今有右片财帛一大份,银子不论贯文,一心奉上。△世祖考△公太、妣△婆太共同领纳,开封享用。以凭火化,风吹切文,邓通大造,钱钱相贯,贯贯相连,虽无贯满之形,必有方圆之象,阳间火化,阴境淘溶,庶庶神神有分,位位无亏。
送神
今则仙仗,既齐云并驾,再劝上马三盅,以尽攀辕之乐。劝醌席工之尊神,万里之鹏翔。再劝上空中之圣贤,奉送九天玄女,白鹤仙人,寻龙点穴仙师,杨九贫,曾仙辈,驷马头驼,合部仙师,奉送墓左青龙,墓右白虎,墓前朱雀,墓后玄武,内外远近,四围八表,等等九官九神,奉送二十四山、二十四水、一百二十形、一百二十局,并五方仙家,土地诸位龙神。奉送东方甲乙木墓龙神君,西方庚辛金墓龙神君,北方壬癸水墓龙神君,南方丙丁火墓龙神君,中央戊已土墓龙神君,敬请守墓童子、掌墓童郎,打开墓门,引入墓主,△世祖考△公妣△婆太二位尊魂,回转墓堂,安身就座,安葬吉龙山下,逍遥自在,快乐神仙。或有地师过往,身带罗经来到坟前,唱山山转,唱水水潮,莫惊莫恐,莫生祸患,变难作吉,变祸呈祥。今则阴阳虽一礼,幽显实殊途。神之来当降以人求,神之去当保后人福。祭仪已毕。车马难留,伏望墓主回宫,龙神复位,一拜一送,伏维珍重,万事请吉,添丁添财。
祭后土神祝文
其一
恭维尊神,权司后土,职掌中央,位三才而立极,含万物而化先,我先人下葬于斯,深藉扶持之力,予小子托庇守下,亦叨默相之功,兹当奉祀之日,用备丕微之仪,伏祈来格,更祈降康,房房富贵,代代隆昌。一拜。
其二
恭维土府,职守山冈,保障斯土,可禁不祥,我祖葬此,实赖劻勷,兹当春祭,报答难忘,寅具牲醴,昭告坟堂,洋洋来格,匆匆来赏,俾益祭主世代书香。一拜。
            ——摘自台湾《草湖春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