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73阅读
  • 5回复

老沔阳系列-----趣说沔阳话----胡铁树.付长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11-01



                             序言    沔阳方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沔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正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沔阳方言还可细分,大致为四片。
        一是仙彭沙片:以三伏潭镇的夏市为界,往东囊括胡场、城区三办、彭场、沙湖、杨林尾等镇;北抵汉江;南接郭河、张沟、东荆河;东北与长埫口、西流河相交。面积约720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可以说是沔阳话的代表片。
        二是陈毛郑片:三伏潭往西,北抵汉江与天门为邻;西接潜江;南依东荆河与监利相望;东至通海口、胡场。包括郑场、毛嘴、剅河以及陈场、三伏潭的部分地区。面积约69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特点是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更切近西南官话主流。
        三是沔通郭张片:东、北与仙彭沙片相邻;西接陈场;南抵东荆河与监利、洪湖对峙。面积约57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以沔城话为代表,明显有京腔的痕迹。
        四是西长片:长埫口以东,南接王场一带;北抵汉江;东望汉川、汉阳的扇形地带。即西流河、长埫口的部分地区。面积约416平方公里,人口过20万。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句俗话,叫“十里不同音”,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方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出门在外的人,通过方言就能确认谁是自己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化不开的乡情是与众不同的乡音所激发的。当浓重的乡音回响在耳边时,我们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方言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戏剧、曲艺等艺术领域,被记载,被流传。沔阳戏剧主要有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两种。曲艺主要有沔阳小曲、沔阳渔鼓、三棒鼓和沔阳民歌等。品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幽默风趣的地方语音给观众带来不少乐趣。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戏曲戏剧,娱乐意思,因地不同,各有差异。不管是本地原创,还是移植的文学剧本,只有用本地话来表演,才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例如,沔阳小曲《秋江赶潘》中的艄翁有这样一段韵白数板:
秋江河,一小舟,咿么子游,咿么子游,两边挂的金丝网,当中挂的钓鱼钩。钓鱼钩,钓鱼钩,钓不到虾子钓泥鳅,钓一条鳝鱼这么子粗,钓一条鲢鱼打鼓泅,打鼓泅。
韵白中的“这么子粗”,“打鼓泅”,形象生动,幽默有趣。
        又如,沔阳民歌《小女婿》是一首全国著名的搞笑歌曲,有鲜明的沔阳特色。
鸦雀子戛几戛,老鸹子哇几哇,人家的女婿多么大,我的妈妈子哟,我的女婿一嘀卡。
说起他一嘀卡,他人小鬼又大,我与那旁人说闲话,我的妈妈子哟,他鼓眼翻绿花。
隔壁的王大妈,跑过来劝奴家,一年小来两年大,我的妈妈子哟,好拐都不管他。
站在那踏板上,还冒得两尺长,我把他拖去喂豺狼,我的妈妈子哟,他吓得像鬼嚷。
睡到那鸡子叫,他扯起来一泡尿,把我的花被窝屙湿了,我的妈妈子哟,他真是个急着宝,他真是个急着宝!
         还有沔阳花鼓戏《王瞎子算命》中的道白:
客们首不说话,不要打岔,今天听我说一段笑话。白天讲黑话,到了夜晚说白话。铁斧头,斗木把,句句说的是大实话。昔日有个算命王,他算八字不得比我强。他算天上有月亮,我算水里有鱼秧。他算庙里有和尚,我算绣房里有姑娘。我王先生不是此地人氏,我是沙湖沔阳州的人,自从来到这个码头上,住了好久就下了好久的连阴雨,真是吃的是冰块块,喝的西北风。今天好像没有下雨,待我掐指一算,今天逢丙,丙不藏日,今天是不会下雨的,不免将我的胡琴整顿整顿,上街去做几笔生意,赚几个钱来好吃饭啦!
        王先生的一席道白,一语道破天机,算命是假的,骗钱是真的。搞笑吧?得承认,我们在品味中获得了充分的精神愉悦。这一切,都来自于沔阳方言的魅力。
        沔阳建制至今,已历1500余年,而沔阳的文化史至少要推演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就是说,沔阳方言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经受了重重考验。一方面,它继承了土著原民的语言精华,淘汰了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外来的语言因子,使之更加大众化。总之,沔阳方言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而且不排除它曾经一度消亡,然后浴火重生。通过流浪,我们输出了三棒鼓文化,也带回了五湖四海的文化;通过迁徙,江西文化大量渗透,原生态文化受到重创,我们甚至无法得知属于先辈的东西究竟还剩下多少;通过交流,回民文化、土家族文化也融入其间,我们发现,沔阳人的语言习惯和风俗习惯明显类似于邻近的土家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呼应的襄河、东荆河,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了沔阳人,培育了沔阳方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方言的追根溯源,其实是对心灵的呼唤,也是一种思想的回归。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11-01
《老沔阳系列丛书》再现沔阳风貌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08月30日10:14   田累

  近日,湖北仙桃市作协推出了《老沔阳系列丛书》的第一二辑。这套丛书共四辑,展现了仙桃的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丛书的第一二辑分别是仙桃作者胡铁树和傅长春创作的《趣说沔阳话》以及网络作者猫郎创作的《大话沔阳人》。
  老沔阳县是今仙桃市的前身。在原沔阳县近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独特语言文化。这套丛书再现了沔阳风貌,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11-01
我市三作家――“大话沔阳人 趣说沔阳话”
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0-08-15 09:46来源: 荆楚新闻网 网友评论 (0)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 “李绂藻很会做人情”,“王劲哉像一条龙”,“胡贤木是个工作狂”,这种用非主流语言写历史人物的写法,诙谐别致,“串烧”起来像是“另类的沔阳简史”。而加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沔阳方言,犹如一部厚重的沔阳文化史书。昨日,记者获悉,我市作家猫郎(本名张书成)所著的《大话沔阳人》、胡铁树和傅长春编著的《趣说沔阳话》出版。

  《大话沔阳人》作者猫郎告诉记者,2006年,他对沔阳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多方收集沔阳历史人物素材,陆续在网络上发表,结果引来网友追捧。2008年3月,定居美国的卢木斋嫡亲孙女卢鼎椽在其博客上留言,“君寥寥幽默数笔,涵盖祖父及叔祖一生功绩,令人拍案叫绝。”

  于是,他收录了52篇写“沔阳人”的文章,今年8月结集出版。作者用别致的眼光来观照历史上的沔阳名人或与沔阳有瓜葛的人,人物生动,叙述精当,文风朴实。这些人物分布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组合成沔阳人的风云史。据悉,作者查阅典籍七十多本,采访上百人,增删批阅,数易其稿。

  《趣说沔阳话》则收录了23万字的沔阳方言,分为口语、熟语、俚语、谚语、俏语、谜语等多个篇章,生动风趣。作者胡铁树介绍说,他们历时三年收录整理,他认为,“对方言的追根溯源,其实是对心灵的呼唤,也是一种思想的回归。”(记者许立菊实习生陈婷邵克三报道)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11-01
哭泣的骆驼 2011-04-04 21:15
[原创]沔阳人要知道沔阳事——专访《老沔阳系列》丛书作者猫郎、胡铁树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时代,在经济上,我们取消许多关税保护措施,开放外国产品进口,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产品外销到世界各国;在信息上,随着因特网的逐渐普及,我们可以随时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动态;在生活上,我们可以轻易地买到外国的产品;在文化上,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小孩们不厌其烦吃着汉堡包、看着哈利波特、玩着米老鼠时,却不知哪些是家乡特产,也不会玩有益健身的传统游戏……
  这种状况的出现,不由得引起学界的注意,纷纷提出应对措施,近日,仙桃作家猫郎、胡铁树、傅长春一起出了《大话沔阳人》、《趣说沔阳话》两本书,做了一次乡土教育的尝试。8月16日,记者采访了猫郎、胡铁树。

我们这个时代缺乏乡土教育
  谈到为什么要在物质繁华的时节,回顾历史,出这样的书。猫郎(本名张书成)和胡铁树(网名老糊涂仙)均表示,我们这个时代缺乏乡土教育,我们身边的人,大多对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毫无了解,对于城市历史几乎没有正确、完整的记忆。
  “我40岁时都不了解我们的家乡,41岁时在老糊涂仙的带领下,才开始看《沔阳文史资料》。”猫郎说,也是从那时候,他开始查阅各类典籍和文献,才渐渐看清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触摸到这个城市的生命。
  老糊涂仙也举例道,“1971年春天,县文化管派我到通海口小河口管理区李高大队驻队。我走进住户时,看见一位慈祥的老婆婆正在打扫清洁,于是就用尊重的语气问道,‘婆婆,你好。’谁知道老婆婆朝我一瞪眼,说,‘谁是你婆婆?’后来,当地人告诉我,我才明白。原来,婆婆在这个地方是老婆的意思,这里的祖母叫姥妈。当地人还告诉我,在当地,蚊帐不能说帐子,帐子是死了人用的做账。”
  之后,老糊涂仙到郑场红光大队驻队,更加感觉到方言的奇特之处。比如形容庄稼地非常板结或者松软,彭场人说“好结”或者“好泡”,郑场人则把两个字叠起来,说成“结结起”或者“泡泡起”。
  “沔阳话其实比普通话有意思多了。比如‘打老豆腐’、‘上桌四把刀’、‘掉不尽的底子玩不尽的味’。可这些词在百度里都搜不到,这就是我们没有推广的原因了。如果能将他们推广起来,绝对能丰富我们中华民族的词库,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些旧有的习俗,慢慢淡化了,知道的人很少了;而一些习俗,经过时间的洗礼后,新的习俗代替了旧有的习俗。比如现在的公公背媳妇,在以前其实是为了防止妖怪抢新娘,是很优美的习俗。但是传承下来后却变了味,变得庸俗了。”猫郎说,“事实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诺贝尔文学的得奖者都是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存在的。经典的东西要传承下来。”

做一次乡土教育的尝试
  2006年11月,荆楚网东湖社区新开辟地方版,猫郎和老糊涂仙先后当上了东湖社区仙桃论坛的版主。为了拉拢版面的人气,他们开始慢慢地在网上贴一些沔阳的风土人情。
  “我记得我第一篇写的是陈友谅,我觉得他和项羽是一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历史遗忘,当时的标题就是《渔民皇帝陈友谅》。我当时写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期待,谁知道点击率却很高,回帖也不少。一些网友还建议我写成一个系列,为宣传沔阳尽尽义务。既然这么有意义,那我就坚定不移地坚持下来了。”
  一路写来,褒贬不一。一些人质疑他用非主流语言写历史人物,觉得不真实。“但什么是真实的呢?所谓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非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难道那种‘某某某,几几年生’之类的就真实了吗?也未见得。我反对僵死、刻板的文风,但也不能完全丢掉历史。”猫郎说。
  “所以,我广泛征求文友们的意见,十易其稿才得小成。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向文祥刀下留人》,涉及到张执一同志。张执一早年在江汉平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沔阳的老同志都知道他,写一写完全必要,问题是我仅仅根据一则误传贸然动笔,以讹传讹,受到张执一夫人和子女的批评。他们给我寄来一套《张执一文集》,嘱咐我认真研读,我一方面深受教育,一方面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沔阳革命史的脉络。”最后,猫郎将自己网络上写的52篇“沔阳人”的文章搜录起来,于今年8月结集出版,为《大话沔阳人》。“为了写好《沔阳人》,政协的文史资料让我借全了,旧书店的门槛让我踏缺了。我搜集的资料复印件就有两尺高。但在沔阳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故事的人特别多,我只能择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来写,不是没有遗憾的。”
  而《趣说沔阳话》则收录了23万字的沔阳方言,分为口语、熟语、俚语、谚语、俏语、谜语等多个篇章,生动风趣。作者胡铁树介绍说,他们历时三年收录整理,另两本书《闲侃沔阳史》、《静赏沔阳风》也即将脱稿,计划于明年付梓。他认为,“老沔阳县是今仙桃市的前身。在原沔阳县近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独特语言文化。对方言的追根溯源,其实是对心灵的呼唤,也是一种思想的回归。”
  “此次出书对乡土教育的一次尝试,希望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从事乡土文化的搜集、整理和传承工作。”猫郎和老糊涂仙一致表示。

发表于《仙桃周刊》乡土人情版面   记者杨会 采写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11-02
沔阳方言属西南官话,其声韵调(以县治仙桃镇为标准)为:声母共18个:p、p′、m、f、t、t′、n、k、k′、x、(?)、ts、ts′、s、(?);韵母共35个:a、o、(?)ai、ei、au、(?)u、an、(?)n、a(?)、i、ia、io、ie、iau、i(?)u、iεn、in、ia(?)、iu(?)、u、ua、uo、uai、uei、uan、u(?)n、ua(?)、u(?)、y、yε、yεn、yn;声调5个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11-02
词汇举例:  

通龙湖踏哪湖:(一塌糊涂)

挑土: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  
来源于麻将。因为打麻将又称 "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的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擂肥:"肥",是指身上有几个钱的人;"擂",更确切说应该是累,是积累的意思;这里指打的意思,以打  
为威胁。"擂肥集团"意思就是说流氓集团同时向很多的身上有钱的人收刮,一次不多,对一人也不多。但积累起来就很多了。"擂肥"就是指这样的一种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抢劫。您明白了吧?但愿你不要成为"  
肥"。擂肥现常指外面的一些不良少年抢中小学生身上的钱,也叫洗钱。  

现将常用仙桃方言归类如下:  

  

一、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 (=厉害)  

2.酣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 (=身材)  

4.胯子 (=腿,胯读3声)  

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赤巴 (半裸)  

8.打挑瓜 (全裸)  

9.条举 (扫帚)  

10.浮子(毛巾抹布等)  

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三、聊天常用语  

1.么事(什么)  

2.妹得(=没有。)

3.是说地(=表示赞同)  
4.铆起/铆倒 (=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5.喔涩 (意思同上,"喔"读2声)  

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  

9.晕 (=慢性子)  

10.豆(2声)里 (=里面)  

四、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或你不要跟我横。)  

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3声)  

3.你要"枪哪搞,枪哪方"?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5.酣头日脑 (=很笨)  

6.板马养的 (仙桃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意思说出来也不好听,也算是口头禅了)  

7.贴户 (=故意地)  

8.心里冒得数(名堂)(=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  
杰; ②跟老子等倒起...)  



9.搞么事啊 (=搞么名堂;你想干什么)  

10.搞不清白 (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11.敲死 (=(广州话)衰人)  

12.鬼款/瞎款  (=胡说八道、乱讲)  

13.翻翘 (=不服气,"翘"读1声)  

14.德罗屁股(喻坐不住)  

15.掉地大 (=出丑、吃亏)  

16.掉底子,须眼字。 (=丢人)  

17.应字莫字。(=真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

18.凹做(=脏)
19.冷那(=您)
20.苕/苕气(=傻)
21.半转(=250)
22.闪放了(=完了)
23.可的(=好/可以)
24.肉奶(=柔软)
25.岔地(=没有问题)
26.照叶(=受罪)
27.咻(=吸)
28.汁巴(=可能)
29.你算个掉(=你算个屁)
30.掉都不掉你(=没把你放在眼里)
31.拐打(=完了)
32.错了拐(=出了事)
33.拐子(=老大)
34.拐家伙(=坏东西)
35.厌气(=讨厌)
36.讨死人闲(=非常讨厌)
37.冒名堂(=形容不真实的)
38.流打鬼(=流氓)
39.耍进(=漂亮)
40.瓢根(=勺子)
41.刨皮(=不塌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