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987阅读
  • 19回复

山东青岛流亭胡氏专帖    更新:胡氏家训被选入小学道德读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9-23
《胡峄阳传说》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胡峄阳传说》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  胡孝华
http://www.huyiyang8.com/nshow.aspx?id=311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在这里向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汇报交流我们社区在《胡峄阳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工作,感到十分高兴。目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从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把文化事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为传承历史文化重要工作来抓,这是历史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洼里社区在《胡峄阳传说》历史渊源挖掘、保护和利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下面向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树立争先创新意识,以文本制作为基础,顺藤摸瓜搜寻佐证资料,确保申报第一手材料。

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和洼里社区座落于城阳区南部,东靠青银高速路,西靠流亭国际机场。村庄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胡峄阳传说”项目已列入区、市级保护名录。“胡峄阳传说”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三百年来,胡峄阳从一个《易经》研究家和一个教书先生,逐渐被神化,成为保佑一方的神仙。在青岛,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名言,出自清初著名理学家流亭人胡峄阳之口。胡峄阳聪明过人,精通“周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分析了青岛地区的自然状况,认为这里近海,降水量丰沛,没有极大的干旱;地形东高西低,排水顺畅,不会造成持续洪涝;崂山石质坚固,地质结构稳定,少有地震波及;地处海角一隅,大的战事很难触及到这里,即使有触及,也是强弩之末,兵燹较少。可是他事有前知,这里就怕倭寇上岸侵犯。1914年,日军果然在这里登陆,黎民倍遭涂炭。胡峄阳的原话是这样形容崂山的:“大歉不歉,大乱不乱,就怕倭寇上岸。”并注重说:“千难万难,不离崂山。”

由于时间久远,胡峄阳的遗书遗物大都散失,要保护好这一项目,首先要找到有关胡峄阳的历史资料,了解清楚这个人物。于是,东流亭村、洼里村分别在2004年、2005年成立起村志办公室,由村志办公室具体负责寻找搜集胡峄阳的历史资料。要寻找这些资料,我们先从胡峄阳的后代人中入手。流亭胡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全国各地形成群体聚居的达五十多个村庄,通过走访和通讯了解,由于时间太久,尤其是“破四旧”和“文革”的洗劫,各地族人对于胡峄阳的事迹都很了解,但都没有发现遗留下来的书籍,只是发现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编修的《胡氏族谱》,该族谱对胡峄阳有简短介绍。根据族谱记载,胡峄阳写的书有十余部,可是人们一本也没见到。于是,我们又把目标转向了胡峄阳活动过的一些地方,终于在即墨蓝氏家族后裔中找到了清末手抄本《柳溪碎语》,在旧书摊找到了清嘉庆六年(1702年)木刻本《易象授蒙》,在即墨文博专家手中找到了修德先生抄本《易经征实解》,在流亭民间找到了清宣统三年手抄本《竹庐家聒》《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在青岛图书馆找到了《胡峄阳先生遗书》一册,在北京图书馆找到了《寒夜集》一书,在山东省博物馆、即墨市博物馆找到了1917年铅印本《易经征实解》。随着寻找工作的推进,一些零散资料和各种古旧志书也相继找到,通过这些图书资料,基本理清了胡峄阳这个人物的事迹、著述和行状。现在可以清楚地知道,胡峄阳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936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是一位理学家,精研《周易》,一生教书,德行高洁,安贫乐道。人们崇仰他的原因,除了他学问高以外,主要是品德和行为十分高洁。人们把他当成神仙来供奉,主要是他精通《周易》,能预知前后,传闻越多,衍生的故事层出不穷,越穿越神,成为一方民众的自发信仰。

找到的这些图书资料,有不少都是独此一份,为了使这些“非遗”资料能够传承下来,东流亭社区、洼里社区和胡氏族人投入大量资金,整理出版了资料本《胡峄阳传说》二册,《柳溪碎语》《易象授蒙》《竹庐家聒》《松轩九图》《胡峄阳诗选》和《友义》等资料书,这些书籍的出版为文本制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料支持。

通过挖掘整理这些历史资料,使我们更加感到胡峄阳文化遗产的珍贵。胡峄阳出生在东流亭,6岁入私塾读书,当时他读书的地方紧靠流亭集市,十分喧闹,不利于安心读书,他父亲把他送到洼里本家学馆就读,并且在学馆西边盖了三间房子,吃、住都在这里。流亭和洼里本来都是胡姓居住的村庄,胡氏的始祖胡仪自明永乐二年到流亭定居,生下两个儿子,儿子长大以后,老大住在村东,这里地势低矮,称为洼里,老二仍然住在老宅。经过600年的繁衍生息,洼里发展成为一个自然村。流亭和洼里向来是同枝连理,本为一家。1961年后,分成了两个大队。应该说,胡峄阳是胡氏二支人,出生在流亭,他读书和生活的许多时间是在洼里。2007年春,在区、街道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东流亭社区、洼里社区共同申办“胡峄阳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申报文本的制作,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要求文字简练,资料翔实,历史渊源明确,传承谱系清楚,保护计划周密,保护措施得力,讲求科学性,要求很高。申报文本包括:(一)项目简介;(二)基本信息;(三)项目说明;(四)项目论证;(五)项目管理;(六)保护计划,其历史渊源和基本内容尤为重要。我们在撰写《胡峄阳传说》项目申报文本时,动了很多心思,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是,要完成这样一个文本,对于一个村庄的工作人员来说,难于胜任。在此情况下,我们拜访专业人员,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作指导,使文本能够依照科学有据原则来制作。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摸清历史渊源,丰富项目内涵这是我们遵循的工作基点。胡峄阳,从一介布衣到儒家先哲,从山林隐士到护佑一方的神仙,这一传说经历了三百多年,要理清三百多年来的发展演化脉络和历史渊源,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对胡氏家族历史传承进行研究
胡氏家族从明永乐二年定居流亭,以耕读世家著称,到了第十世,也就是明末清初,出了胡峄阳这样一位历史人物。1850年成书的《胡氏族谱》是较早记载胡峄阳行状事迹的书籍,1915年又作了续修。谱书中对整个胡氏家族500多年来的所有人物都有记载,支派脉络十分清楚。到2007年,已经有92年没有续修,再不续修,年老的人逐渐减少,势必造成断代,会给胡峄阳的传承谱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此,胡氏家族的代表和胡氏各聚居地进行联系,以东流亭社区、洼里社区和沙子口街道的北龙口社区、北崂社区为先导,对《胡氏族谱》进行全面续修,跑遍了二十多个省、市,历时两年多,完成了十卷本的《流亭胡氏族谱》。使胡峄阳和整个胡氏家族的传承谱系得以完整保存和延续。为了使胡峄阳传说和胡氏家族的历史资料能够全面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又出版了两份期刊《和光同俗》和《胡氏家乘》。所有这些资料,对于制作“非遗”申报文本中“历史渊源”部分起了重要作用。

2、深入挖掘胡峄阳传说资料
2008年夏,山东省文化厅蔡琰处长和市文化局领导前来考察胡峄阳传说项目的保护,对我们的传承保护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也给我们做好传承保护工作增添了信心,指示我们要把胡峄阳传说项目保护好,广泛收集整理,对同一传说的多种版本都要加以整理。我们按照这一精神,把多种版本的传说故事都收集整理了出来,使申报文本更加充实和详细。

胡峄阳传说一直是以口耳相传流传下来,为了做好文本,工作人员走街串巷,远赴海岛,调查采访,已经搜集到的传说资料达226件,编辑成书三册。这些传说内容丰富,包罗面广,大体有九个方面:一是帮穷扶贫,济世救人;二是优化物产,造福百姓;三是扶正驱邪,劝人向善;四是显灵济世,化险为夷;五是扬善惩恶,义感生灵;六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七是生有异禀,吉人天相;八是足智多谋,能谋善断;九是先知先觉,料事如神。其中尤其是“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和即墨城预测洪水等内容,可以说在青岛地域内妇孺皆知。对这些传说资料仔细地整理归拢,成为文本制作的主要内容。2011年,收有206篇传说故事的《胡峄阳传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

3、进一步整理出版胡峄阳遗书资料,正式出版发行
胡峄阳传说作为“非遗”保护项目,其特点是传说主体实有其人,从清乾隆五年(1740年)开始,《莱州府志》《即墨县志》《灵山卫志》《崂山续志》等大量史书都有记载。《续修四库全书·经部·19》和《四库易学丛刊》都收有胡峄阳的《易经征实解》。山东学者撰写的《山东古代易学史概论》一书中,把胡峄阳作为山东汉学家研究易学有著作传世、有较大影响者。为了配合文本制作,在前些年出版资料书的基础上,我们又对胡峄阳留下的书籍重新注解校点,2011年,包含有《柳溪碎语》《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胡峄阳诗选》《竹庐家聒》五本书的《胡峄阳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竖排线装出版,公开发行,在各地引起了较好反响,受到读者欢迎。

2007年10月,我们完成了胡峄阳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12月,通过专家评审和论证,“胡峄阳传说”正式列入城阳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在区文化新闻出版局、流亭街道文化中心领导的指导下,对文本进一步充实修改,12月,胡峄阳传说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建立专门宣讲队伍,扩大传承范围

(一)从胡姓本家做起,深入了解传说故事,走村进社区宣讲。2007年,我们以东流亭村志办公室、洼里村志办公室牵头,组成了35人的胡峄阳传说研究传承队伍,对胡峄阳传说传承人进行指导,在全国32个胡氏族人聚居地建立传承人联系制度,每年进行一次集中传讲交流活动。在本地胡氏族人中开展人人知道胡峄阳传说,人人宣讲胡峄阳传说活动。东流亭社区、洼里社区、北龙口社区、北崂社区形成了不分男女老幼,无论姓甚名谁,人人知道和宣讲胡峄阳传说的氛围。聘请省、市大专院校和社会科学部门、史志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与胡峄阳文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外省市客商和驻青岛的海外客商日益增多,这些人被胡峄阳传说所感动,经常到胡公祠听取宣讲和参加祭拜活动。我们还与这些韩国、日本及港台客商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交流信息,使胡峄阳传说走向全国,走向海外。2008年10月5日,美国华侨、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孙子来流亭胡公祠拜谒,对胡峄阳传说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胡峄阳的文化资料带回美国,嘱咐随行人员只要来中国,都要到流亭拜谒胡公祠。

(二)将胡峄阳传说故事编辑出版,形成文字传承。在出版《胡峄阳传说》和《胡峄阳文集》的同时,自2008年开始,每年参加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赠阅发放“胡峄阳传说”宣传资料2千多份。另外,我们还将一些研究成果在报刊上发表,提高知名度和传播范围。在市主管“非遗”工作领导的指导下,对年岁大的传承人一一进行视频资料收集,制作成光盘,永久保存。将《胡峄阳传说》文字资料在文艺刊物上连载和出版专号,扩大社会影响力。与城阳电视台、即墨电视台、青岛电视台保持密切联系,除了日常报道外,并制作了《先哲胡峄阳》《胡峄阳—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专题片,在各地电视台播出,极大的扩展了传承范围。

(三)将胡峄阳传说故事改编为柳腔戏剧登台演出,深受老百姓欢迎。2011年,我们根据胡峄阳传说编写的柳腔戏剧《胡影寻父》在当地正式上演。柳腔这一地方戏剧形式,在青岛域内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胡影寻父》采用柳腔来表演,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极为喜爱。《胡影寻父》反映的是胡峄阳这一真实人物,是老百姓身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人们的观赏热情十分高涨。在流亭演出的几场,许多即墨、崂山、李沧区的观众慕名前来观看,有李村的退休教师当场赋诗表示赞扬。城阳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和流亭街道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支持,并参加了城阳区第十八届民间艺术节演出。《胡影寻父》现已演出36场,观众累计达四万多人次。同时,我们与当地中小学加强联系,编写校本教育课本,把胡峄阳传说和事迹搬上中小学课堂,以胡峄阳的训蒙读物《竹庐家聒》为主要内容,在“校本”课堂上讲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人物,激发学习向上的热情,既要读好书,又要做好人,树立胡峄阳的高洁形象,使传承形式多种多样。

三、建设胡峄阳文化园,形成“非遗”传承基地

历史上,胡峄阳传说的传承基地主要是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的胡氏宗祠,在这个宗祠里,供奉有胡峄阳木主,传承人在这里传讲和祭奠。1908年,随着胡峄阳传说的日益盛传,祭拜瞻仰的人越来越多,胡氏宗祠不堪重负,于是,在光绪三十年(1908年)在胡氏宗祠前侧专门辟建胡公祠,这个祠堂共三间房,堂内挂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儒也为儒,仙也为仙,居之唯崂山最稳”;下联为“歉而不歉,乱而不乱,精神与墨水同长”。文革时期,传讲和祭拜活动一度停止,祭器文物也荡然无存。1984年,祠堂房屋濒于倒危,东流亭大队扩建副业厂房,将祠堂在原址改建,又逐渐恢复了传讲和祭奠活动。胡峄阳的传讲和祭拜活动,集中在每年的春节和正月十五期间。根据2003年正月十五一天的统计,仅从下午3点到次日凌晨2点钟,祭拜人数达到2万6千多人,街上挤满了人,人们挑着各式灯笼,带着香纸前来祭拜,村里的老人聚众宣讲。每到春节和正月十五,村里民兵和街道治安人员前来维持秩序,五人一组依次祭拜,鞭炮烟花彻夜不断,这座祠堂也已经不堪重负。2007年,在洼里胡峄阳故居遗址树立纪念碑,在稍南处柳溪遗址处建立“柳溪亭”,在“神仙路”遗址处树立碑志,形成乡贤文化公园,成为一处露天宣讲基地,分流了一部分祭拜者,但到了节日,胡公祠仍然人满拥挤,许多人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才能祭拜。2008年,借东流亭社区旧村改造之机,社区决定扩大面积重建胡公祠,在村东北角辟出三亩地做为新祠堂用地。规划报告送到街道后,街道党工委和政府仔细研究了胡峄阳的历史资料和传说内容,认为三亩地的面积难以承载如此丰富的项目内容,于是与社区一起重新研究规划方案,最终,取消了原规划中星级酒店的设计,将用地面积扩大到了26亩,并为项目定名为胡峄阳文化园。

在胡峄阳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中,区、街道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参加项目研讨。在设计方案中,有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和北京部分专家的意见,有济南、青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人士及史学、民俗学专家的意见,有湖北黄石、山东潍坊及青岛崂山等古建单位的方案,最终采用了现在的方案,并于2010年10月7日奠基开工。

为了保护好和利用好胡峄阳传说这一“非遗”项目,胡峄阳文化园的规划紧紧围绕项目主题,拟定了3个文化创意选点:

(一)、丰盈一位历史人物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青岛人的爱乡之语,源自胡峄阳之口。峄阳先生故居流亭,主要活动于青岛一带。先贤不是帝王官宦却在民间传祭了三百年;先哲不属史记大家却留华章遗著传播至今。丰盈这样一位乡贤,不仅具有可信的文史资料,更具有坚实的民众基础。其文化效应可把族人的祭祀扩延到公众的了解与崇拜;可把胡峄阳的理学思想和易学成就用于国学传播和文史研讨。解析“一介布衣百年承传”在青岛延续的现象,映印了齐鲁山东“崇尚文礼、恪守乡风、感恩待人、和谐处事”的人文特色,具有实实在在的文化意义。

(二)、建设一个文化地标
  建筑规划设计依据整体文化创意对园区功能的要求,共设有四组建筑单元和一条水系。
  1、瞻仰祭祀场所—峄阳公祠
  峄阳公祠沿袭了原胡氏宗祠的作用。在面积扩大、建筑元素增加的基础上,融入了丰富的理学思想内容,以峄阳先生《竹庐家聒》为主题,选取其中“做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格言训辞,用碑刻形式布置于两侧游廊中。楹联与题记的书写也力求更具传统国学的文化内涵,使整体效果更加贴近胡峄阳先生乡贤文人的本质。
  2、教育承传基地—云屿阁
  云屿阁是三层建筑,其中将汇集峄阳先生的生平简介、传承谱系、文章遗著、理学思想、易学成就、宗族脉络等展示内容。馆内二层设有小型多功能厅,可开办国学讲堂、易学论坛、书画笔会、民间交流等文化活动。
  3、文史研究园地—竹庐书院
  竹庐书院的设立出于对峄阳先生办学兴教、惠及民生的缅怀。其具体功能拟作为“胡峄阳研究会”和其他小型研讨的会所,也是胡峄阳传说的传讲中心,从而使研究和传讲工作常态化和延续化。
  4、漫步故居遗址—柳溪园林
  位于黑龙江路东侧的胡峄阳故居遗址园林,以《柳溪碎语》为立意,以“神仙路”为贯通,已建设有胡峄阳故居遗址纪念碑、柳溪亭、依流溪原址改建的荷池,结合白沙河沿岸规划,建设以乡贤文化为核心的碑碣、园林、古渡口及寺庙景观,让游人在怡情漫步中品味胡峄阳传说。

(三)、打造一条特色街道
  峄阳路全长1050m,四周回环总长4600m,东有峄阳文化园,中有流亭广场,西接流亭航空港;两侧商铺相连,景观完整,是典型的“城池商市”格局。

  在市场调查、解析论证的前提下,峄阳路的业态形式定位在文化产品、特色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营销和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业,使商业模式与地标性峄阳文化园集合成一条特色文化街。同时,充分利用毗邻航空港的优势,打造成游客的“驿站”。让到港的游客在这里游览候接,出港的游客早来这里悠闲小憩。观文化园、知圣贤事、品崂山茶、购纪念品,感悟非遗项目胡峄阳传说深厚的人文历史。

胡峄阳传说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峄阳文化园有厚重的历史人文基奠,峄阳路文化街有独特的运营风貌。借助游客进出更叠的人流增加,其口碑效应必然不断扩延。 
   
流亭的区域状况,东向有胡峄阳论道处百福庵,游学处慧炬院;西向有千年古渡口女姑山和韩家民俗村;南通青岛市区,北达即墨古城。对胡峄阳传说的深入发掘,对峄阳路文化街的不断丰富,必然对周边景区景点起到递延和带动作用,促进城阳地区旅游业形成自己的链条。

目前,文化园峄阳公祠大殿已经竣工,近日将安放铜铸塑像,今年十月以前开光纳客,其他建筑,正门已经完工,寺庙、办公用房及商业网点正在装修,云屿仙阁将于近日开工,年内完成主题建设。峄阳路与黑龙江路交接口上的彩绘三门牌坊正在施工中,峄阳路商业及纵横五条街网点的外装修,全部采用仿古设计,达到与文化园风格协调一致的效果。峄阳文化园的总投资由初期预算的3600万元,追加到4800万元,商业网点面积4600平方米,网点门面的仿古装修预计投资6500万元。

按照“非遗”保护的五年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整理出版了《胡峄阳传说》和《胡峄阳文集》,对散落于各地的图书资料一部分由持有者捐赠给胡峄阳文化园永久收藏,一部分进行了有偿转让,还有一部分进行了复印、拍照,所有资料由文化园办公室统一建档,妥善保存。保存这些珍贵资料的保险箱,日夜有人看守,必须有三人以上,才能开启保险箱查阅资料。建立了传承人和宣讲人培训制度,在全国各地确立“胡峄阳传说”宣讲人63人,建立了以“胡峄阳传说”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组织,建立了胡峄阳故居遗址文化公园,正在兴建的胡峄阳文化园,大殿工程已经竣工,今年上半年将对外开放,其他工程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文化产业街的外装修将于5月中旬结束,现在已经开始招商。胡峄阳文化研究会由青岛市委党校和青岛大学的专家学者牵头,正在筹备之中。已经搜集到的胡峄阳的其他几部著作,也在进行整理校点,预计在2014年出版。相关的旅游纪念品、文化园介绍资料等等都在设计之中。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文化产业方向:以峄阳文化园为中心,以峄阳路文化产业街为纽带,以附属的四条街区为组团,充分发挥 “非遗”成果的作用,围绕文化作产业,集旅游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休闲娱乐市场、饮食文化市场、茶文化市场于一体,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商市。

领导和朋友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的工作。这些年,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些工作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的体会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只有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按照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抢先争优,扎实工作,才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佳途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适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做出新的贡献。

我的汇报结束了,谢谢大家!
                                                                                              2012年4月26日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9-23
胡峄阳先生传略
胡峄阳先生传略
http://www.huyiyang8.com/about.aspx

胡峄阳,名良桐,后更名翔瀛,峄阳其字,号云屿处士,斋号竹庐。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殁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人。明清时期属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

胡峄阳出生于书香门第,其曾祖父胡文翠,明万历年以庠生任河南汝宁府西平县典史;父亲胡际泰,承继家学,勤于农桑,家贫无力于功名,为清处士。胡峄阳出生后,胡际泰对其寄于厚望,以桐木为凤凰栖居之吉木、峄山之阳盛产桐木,古有“峄阳孤桐”之义蕴,为儿子取名良桐,择字峄阳,期望儿子步先圣后尘,志存高远,成就功业。

胡峄阳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其时,清廷入主中原,对汉人高压施政,汉人则对异族统治痛恨切齿,尤其是清廷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汉人必须效仿满人剃去前额毛发,穿戴满人服饰,违者必斩。一系列强制措施,极大地伤害了汉族人民的感情,胡峄阳少小就受到了这种反抗情绪的浸染。清顺治十年(公元一六五五年),胡峄阳十六岁,在通过了县学的童试之后,赴莱州府复试。当时科举考场,生员入场三日,每日作文一篇,考生须对四书五经强记硬背。为防止考生作弊,生员入场时,须由监场人一一搜身。胡峄阳生性倔强,最厌恶苟且之事,不忍受辱,拂袖而出,愤然道:视士子如盗贼,怎能为国求得贤才?发誓终生不复赴考,其刚风傲骨为时人称道,名扬一时。

胡峄阳从莱州府科场返家后,来到崂山古刹慧炬院就读。明万历二十三年,名僧德清“坐私创寺院罪”,规模宏丽的海印寺(位于崂山太清宫处)被捣毁,寺中大量藏书悉数移于慧炬院。避弃功名,一心向学的胡峄阳,有幸得以置身书海,喜不自胜。胡峄阳在这里结识了昌阳(今莱阳)名士、廪生孙笃先。孙工诗书,善抚琴,为前明臣僚后裔,仇视清朝统治,不愿做官,四次拒绝官府的聘请。而“对普通百姓,虽卖菜佣牧猪童,或书或画或词翰,经岁烦扰,未尝厌而思拒。”孙笃先隐居崂山,与胡峄阳志趣相合,诗书往来,成莫逆之交。后来胡峄阳作《琴隐先生传》,称赏孙笃先的节操和琴艺。慧炬院与白沙河南的华阳书院、镜岩楼隔水相望,这两座书院是即墨望族蓝氏、黄氏子弟读书进学之处。胡峄阳与他们同学同游,切磋经典,点评世事,视野顿开,学业大进,为日后的治学、著述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胡峄阳不到二十岁的时候,父母相继亡故,家境愈加困乏,遂操起了塾师的职业,先后在流亭、洼里、即墨城南关设帐授徒,并开始了对宋、明理学和《易经》的研习。胡峄阳教授学生,重视德行修养,提倡格物致知。认为分析问题作学问,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至公至明,无所偏倚”,最终达到“心明如鉴,理圆如珠,志洁如玉,意清如冰,海阔天空,虚朗明照”的思想境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认知和判断。胡峄阳尤其注重对子弟的培养教育,著《竹庐家聒》一卷,《女闲》一卷,上承朱子精义,以浅显的文字,将持身、处世、孝道、睦族等内容辑为歌谣,通俗易懂,传唱至今。

胡峄阳隐居于乡野,足不出里闬,名不登国史,述不刊当世。但他的超卓器识,既承古代圣贤精髓,又深植于黎民百姓,不为腐迂,经世致用,于一乡一邑,声名鹊起,不啻雷鸣。可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对《易经》的研究中,独辟蹊径,近于痴迷。所著《易经征实》,发前人之未发,并以《易经》理论推测天道人事,慕名请教者众,在即墨乃至胶东有着广泛的影响,后人称其“生有异禀,于濂洛关闽之学别有微契。”胡峄阳以《易经》理论为指导,探索自然规律,对天文变化、海洋气象、风雨旱涝的预测多有灵验。胡峄阳遍游崂山,对崂山地区的地域特点的研究有独到之处。认为崂山地区偏于一隅,少有战事;地质结构稳定,少地震;沿海气候湿润,少干旱;地势中高周边低且近海泄洪顺畅等诸多因素,得出“大歉不歉,大乱不乱,就怕恶狗(倭寇)上岸”,后来引伸为“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喻世名言。这一推断,吻合了三百年来崂山地区的自然社会发展变化规律,为世人所推崇。

胡峄阳胸怀坦荡,才艺超卓,松筠竹节,不入流俗。居蓬茅之室,赋浩然诗章。其《山中》诗云:“远诸归来十里沙,鹤闲松老一峰遮。浮云日日向谁去,春色年年到我家。兰友久来那待速,藜花新熟不容赊。共言造物非轻予,雪藕冰桃度岁华。”“生来倦谢人间事,还似一家万户侯。”其咏杖诗“山之巅兮水之滨,赖君持兮几度春。瑞焰灿兮忌鬼神,化为龙兮拨白云”,展现了山岩出水,踏波蹈海的高卓器识。《读苏武传》诗,则昭示了胡峄阳冰清玉洁的慷慨情怀。胡峄阳六十四岁时,体衰多病,仍孜孜于学问,披览诸子百家,悉心体认古人文章的精髓,有诗云:“读书当见古人心,真诀不在纸上寻。毫厘千里须有别,千载今日是知音。”

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零年),即墨县令高上达主持修筑城外淮涉河(今墨水河)坝堤,在城西南隅河水直冲城墙堤段,由胡峄阳考察水文,并设计一洞龛,龛内坐镇水铁兽一尊。此兽是龙王九子之一,威武如狮,专司镇水降妖。后又在沿河大坝遍砌条石,加固坝堤,水患永除,两岸百姓再无水淹之忧。后来流传出胡峄阳预测洪水、为民消灾的故事,盖源于此。为了纪念胡峄阳治理洪水的功德,人们雕凿胡峄阳半身石像,立于淮涉河南岸胡家村头。石雕像高约六尺米,坐于石台之上,惜于一九一五年前后损毁。

胡峄阳五十多岁后,不再专于塾馆授学,经常应邀就《易经》和程、朱理学作专题授课。即墨黄氏书院玉蕊楼,位于铁骑山东(今书院水库东),这里汇聚了即墨、莱阳许多旧僚宿儒,有韩良辅、范士骥、蓝念贻、蓝重榖、魏子宏、宋继澄、宋连等学人。胡峄阳在这里授课,研讨学问,游历山水,“怀山携杖,片霞乍浸襟”。时人称他们为“崂山七十二君子”。与玉蕊楼一山之隔的百福庵,其道长是前明祥符(今开封)县令蒋清山,此人博学多才,藏书极为丰富,每当闲暇,胡峄阳便来庵中小住,与其谈古论今,研讨道玄之学,交谊至深。百福庵正殿曾悬挂有胡峄阳画像,收存有胡峄阳用过的手杖、镇纸等遗物,深藏不露,但游人只要说是流亭或洼里胡氏后人,道长便破例取出瞻赏。流亭、洼里现六十岁以上许多老年人,有幸瞻仰过胡峄阳的遗像、遗物。后来这些遗物毁于动乱年代。

胡峄阳一生清贫,德行高洁,喜梅与竹。居蓬茅之室,治圣贤之学,树礼义楷模,垂百世懿范。恪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取,一介不与”的处世之道,身体力行,谆谆诲人。曾自赋诗云:“我能耕,田何有,我能读,书在手,有书可读堪白首,笑语山妻解此否?君无负,柳溪柳。”教育后人恪守孝道,以父母早亡不得尽孝,作《歌老莱子》以伤怀,风木自悲。要求后人“事奉时,要孝顺,心常敬,貌常温,太和象,如阳春;言常谨,行常慎,用常俭,力常勤,气常下,莫轻嗔。”

胡峄阳学识渊博,通达“六经”,尤精于《易》。对宋儒濂、洛、关、闽诸学说均有精研,于书无所不读,“雅工制艺,”勤于诗文。几十年间笔耕不辍,著述丰盈。主要著作有《易经征实》《易象授蒙》《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庐家聒文》等十余部。《易象授蒙》为解《易经》之作,以君子正视的角度阐发六十四卦之义蕴,胶州文坛领军人物、进士赵泰临和即墨进士黄鸿中及即墨理学大家均为此书作序。《易经征实》是胡峄阳研究《易经》的倾心之作,该书取全易卦辞之为吉、为凶、为诲、为吝,就《易经》六十四卦之三百八十四爻征以历代史实,溯其成败,一一罗列,条理比照,微言大义,发前人未尽之旨。《柳溪碎语》为论文集,于《易经》义理、阴阳、五行及为人、为学诸方面均有独到阐发。同代人韩良辅及乾隆年间即墨文坛领袖冯文炌读此书后均称道不已。康熙朝进士、胡峄阳的学生胶州人王经千,返乡期间屡拜恩师,胡峄阳辞世后,王经千再访恩师旧踪,拜读手泽,悲思如泉涌,泪洒慧炬院。

胡峄阳去世后,葬于洼里村后北大莹。墓碑镌刻“清处士胡公峄阳之墓”。一九六六年坟墓遭毁掘,墓中空无一物,引起人们的许多猜测。由于胡峄阳对《易经》的研究和运用十分精妙,在他生前死后,逐渐被神化。传说他死于即墨东南海上千里岛(今千里岩)。清乾隆版《即墨县志》论及此事,只“年七十预示死期,无疾而逝”十余字。胡峄阳死于何处,葬于何地,尚不可断知。胡峄阳辞世百余年后,胡氏族人在东流亭村建有“胡公祠”,供奉胡峄阳及二位夫人江氏、战氏和儿子胡映藜木主。祠中一联,颇能昭示胡峄阳一生的神韵风采:“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居之唯崂山最稳;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

胡峄阳父亲名际泰,字瑞芝,清处士。清《莱州府志》《即墨县志》《即墨县乡土志》《灵山卫志》《崂山艺文志》《潭略》,今《崂山县志》《青岛市志•崂山志》《崂山志》《即墨古今》《城阳古今》《城阳区志》等对胡峄阳的生平行状或传说均有记载。

一九一六年,洼里人胡海云整理出版《胡峄阳先生遗书》四册,国家图书馆尚有收藏。二零零六年,胡峄阳后世族人印行《易象授蒙》《峄阳先生诗选》。二零零七年,东流亭、洼里的胡氏族人重订《柳溪碎语》,并搜集整理胡峄阳的传说故事,辑为《胡峄阳传说》刊印。即墨电视台录制《先哲胡峄阳》专题片播出。二零零八年,青岛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话说青岛—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介绍胡峄阳的学识和行状。

有关胡峄阳的传说故事很多,多反映他先知先觉、助人济贫、禳灾避祸、劝人向善等内容,以神话故事居多。清代即墨人杜延訚(字骞若、号怡亭)所著《谭略》所载胡峄阳预言祸患的故事影响颇广。二零零七年“胡峄阳传说”列入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零零八年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弘扬优良文化传统,纪念胡峄阳先生,二零一零年十月七日,胡峄阳文化园在东流亭社区开工兴建。胡峄阳文化园的主体建筑是峄阳公祠,建成后将成为集祭奠、展览、国学教育和旅游商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林。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12-05
胡峄阳文化园“云屿仙阁”封顶
2012-11-19 23:27:00 来源: 鲁网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鲁网青岛讯(通讯员 柳涛)流亭街道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指示精神。在胡峄阳文化园建设中,注重打造文化历史人文,建设美丽家乡。日前,胡峄阳文化园举行了“云屿仙阁”封顶仪式,标志着该园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云屿仙阁”是胡峄阳文化园三大工程之一,沿用胡峄阳先生的雅号“云屿处士”而设立,位于峄阳公祠大殿后侧,高26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内四层外三层,为混凝土浇筑框架仿古结构,设计借鉴中国四大名楼格局,是集展示胡峄阳文化和生平事迹、开展国学交流、普及《周易》文化的综合性殿堂,也是从城阳区进出青岛市区的一所古香古色的标志性建筑。

  峄阳文化园还包括峄阳大殿和千手观音殿,共占地17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包括这所综合产业园区下一步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整个工程已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预计2013年年底全面建成开园纳客,建成后将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游客和老百姓讲述更多的峄阳一生的传奇故事,弘扬峄阳文化,让周边的老百姓更加了解和传承身边的历史知识。“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也是游览观赏、美化环境、靓丽市容的点睛之笔。

  以胡峄阳文化园为引领的峄阳文化产业街两侧的古玩饰品市场、青闽茶叶市场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青闽茶叶市场共有网点280处,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全部招商完毕,目前有160户完成装修并进行试营业。青闽茶叶市场集茶叶加工、批发零售、茶艺展示、茶具展销、茶业博览为一体,结合社区“一村一策”富民强村,每年可为社区实现集体增收300万元以上,成为东流亭社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新亮点。文化街两侧古玩饰品和青闽茶叶市场商家店铺林立相连,仿古设计,格调高雅,景观靓丽完整,与胡峄阳文化园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形成典型的“城池商市”格局。

  结合峄阳文化产业发展,成立峄阳柳腔剧团演出了根据胡峄阳传说改编的柳腔戏曲《胡影寻父》,目前,剧团又在排演根据峄阳文化渊源改编新的戏曲曲目,让广大戏迷们在美美过足戏曲瘾的同时,了解知晓身边的历史文化。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6-22
胡峄阳文化园今秋纳客
胡峄阳文化园今秋纳客字号


胡峄阳文化园整体规划图。


  近日,“胡峄阳传说”入选山东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消息在东流亭社区不胫而走,胡峄阳文化园的项目也再次受到市民关注。据了解,胡峄阳文化园工程于2010年10月7日奠基、动工以来,目前三大建筑的主体部分已经完工,预计今年秋天开园纳客。胡峄阳文化园的未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对经济带动会有多少?6月3日,记者走进文化园,探访园区发展。

  文化园将成当地文化地标

  胡峄阳文化园,规划位置于民航路延长线东段,峄阳路文化街与308国道交会处。占地约80余亩,总投资约1.2亿元。6月3日下午,记者在文化园看到,胡公祠大殿、观音殿和云屿阁三大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明清时期灰瓦砖墙的殿阁建筑风格看起来非常漂亮。

  东流亭社区村志办公室主任刘世洁告诉记者 ,胡峄阳文化园工程于2010年10月7日奠基动工。2011年冬,胡公祠大殿竣工,胡峄阳神像就位。观音殿于2012年夏季竣工,千手观音铜像落座。云屿阁于2012年11月14日主体封顶,标志着胡峄阳文化园三大建筑主体完工,预计2013年秋开园纳客,届时将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根据整体文化创意对园区功能的要求,文化园共设有五组建筑单元和一条水系。其中峄阳公祠将沿袭原胡氏宗祠的作用成为瞻仰祭祀场所;云屿阁是三层建筑,将汇集峄阳先生的生平简介、文章遗著、理学思想、易学成就、宗族脉络和流亭历史变迁等展示内容,使之成为“爱国爱乡”基地;竹庐书院是文史研究园地,具体功能拟作为“胡峄阳研究会”和其他小型研讨的会所;千手观音殿用于追忆古即墨流亭历史,祈愿和谐盛世源远流长。园区还以峄阳先生《柳溪碎语》为立意,规划了以“柳溪泉”为源头的配景水系,让游人在怡情漫步中品味文化氛围。

  形成以茶文化为代表的特色街道

  记者了解到,胡峄阳文化园门口的峄阳路全长1050米,四周回环总长4600米,商业网点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这里密集分布了百余家茶店,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茶叶市场。

  据了解,该茶叶市场东有胡峄阳文化园,中有流亭广场,西接流亭空港;两侧商铺相连,景观完整,是典型的“城池商市”格局。集茶叶加批发零售、茶艺展示、茶具展销、茶业工、博览为一体,结合社区“一村一策”富民强村,每年可为社区实现集体增收300万元以上,成为东流亭社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刘世洁说,峄阳路的业态形式定位在文化产品、特色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营销和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业上。同时,园区会充分利用毗邻空港的优势,打造成游客的“驿站”。让游客观文化园、品崂山茶、购纪念品,感悟青岛流亭深厚的人文历史,使来者觉得不虚一行。

  文化园有望带动区域经济

  随着近些年对峄阳文化的研究发扬,使峄阳的精神矿藏也比较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还将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据了解,文化园前除了茶叶市场外,还规划建有文化产业一条街,现在已经开始招商。一些商家为峄阳文化和胡峄阳文化园所吸引,纷纷打起文化牌。古董、字画、图书、艺术品、音像制品、装饰挂件、旅游纪念品等方面商家纷纷前来洽谈项目。

  刘世洁表示,胡峄阳文化园建成后的旅游项目开发,也已纳入规划之中。“在区域旅游资源方面,此处东有毛公山、童真宫、百福庵、法海寺及崂山旅游风景区;西有大通宫、女姑山、青云宫诸胜,涉及韩家民俗村及胶州市旅游资源;南通青岛市区,北接即墨古县城。胡峄阳文化园无论从地域或交通网络考量,其游览方位均占有中心位置,以此处为半径展开旅游线路设置和旅游资源整合,或为一策。”刘世洁说,胡峄阳文化园距青岛民航站不到2公里,在文化园设置休憩地,打造旅客登机的驿站,旅客在这里休闲、购物、候机,诸利皆合。 文/记者 张涛图/刘世洁 提供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3-17
胡氏家训被选入小学道德读本
编成顺口溜写成书 胡氏家训被选入小学道德读本
评论 邮件 纠错2014年03月07日05:55 来源:半岛都市报  
http://news.hexun.com/2014-03-07/162801353.html


胡峄阳后人胡维君向记者展示胡峄阳的著作《竹庐家聒》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布衣先哲”,胡峄阳的传说在城阳可谓是妇孺皆知,几乎都能讲出几个关于他的故事:一句话救即墨城、神仙路的故事等。胡峄阳的著作《竹庐家聒》,更是被看成是一本教育后人的家训,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汇编成册。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胡氏家族的家训不仅被族人遵守 ,还被城阳当地的中小学编为教材,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胡峄阳把家训写成书

  胡峄阳到底是谁呢?胡峄阳是我国历史上鲜有的“民间理学家”和“布衣先哲”。生于明末,长于清初。故居流亭,活动于青岛一带。胡峄阳精研《周易》,以《易经》理论推演天道人事,预示吉凶,推知前后 ,料事如神。胡峄阳在世时被时人称为“峄阳先生”、“活神仙 ”,死后被神化,成为一方的神祗,流传下来预测洪水、神仙路、劝虎向善等传说。胡峄阳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小到帮农民播种、给渔民指点风浪,大到预知洪水,保人性命,这些传说无不被人称颂,他被广泛地认同为中华民族善良、智慧、正直、坚强的人格化身。

  东流亭史志办公室主任刘世洁,潜心研究胡峄阳文化十余年。他说,其实胡氏家风、家训在胡峄阳的众多著作中有所体现。在《竹庐家聒》中,更是把严肃的家训变成浅显易懂的话语,以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书中所“絮聒”的都是子弟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小事,如“示子弟戒斗便口辞”“示子弟远赌便口辞”“ 示子弟读书便口辞”等,刘世洁解释说,“便口辞”就是顺口溜。在“ 示子弟远赌便口辞”中,这样说道:“见了赌的休睁眼,一睁眼,吃了亏儿便不浅。赌钱人,实可怜,赢了时,满肚子是钱;输了时,鏊子底上煎。”

  一个烧饼让他记住“孝顺”

  如今在城阳、即墨仍有胡家后人。70岁的胡维村是胡峄阳的后人之一,对于胡氏家训,他总结为四个字:孝、忠、义、睦。胡维村拿出家谱,从中找出一个个例子:“胡象令一开始没有子嗣,后来便将兄弟的儿子胡煖世过继过来,而胡煖世后来娶了袁氏为妻,但是在袁氏28岁时,胡煖世去世。”胡维村说,根据家谱记载,丈夫去世后,袁氏非但没有改嫁,反而更加尽心尽力地对公公尽忠尽孝。在婆婆去世后,劝公公再纳小妾,后来胡象令又有了两个儿子。而此时的袁氏不仅从小照顾,还供其上学、完婚。“这不仅体现了孝道,还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之风。”胡维村说。

  百善孝为先,“孝”在胡氏家族里也尤为重要。发生在6岁时的一段往事,让70岁的胡维村仍记忆犹新。胡维村说,小时候,每当临近过年,祖父都会将手写的对联拿到集市上卖。“一次,临近中午,祖父用卖对联赚来的钱给我买了一个烧饼、一把花生米。拿到这些东西时,我就狼吞虎咽,一转眼都吃没了。”胡维村说,祖父发现后非常生气,“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独吞?有没有想到奶奶还没有吃饭?”自此之后 ,胡维村便记住了,“每次有好吃的东西,我都会先想着家里人。”胡维村说,这种家风也影响到了下一代,现在孙子6岁了,在饭桌上,只要大人不动菜,孩子从来不抢着先吃。

  胡氏家训被写入小学教材

  直到现在,胡家还保留着一个传统:每年除夕夜都会把家谱拿出来,由老人给年轻人“上课 ”。75岁的胡维君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只有家庭教育搞好了,社会大环境才会更好,这种特别仪式一直传承至今。

  “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临近过年,年轻人会挨家挨户拜访,看看谁家还缺年货。”胡维君说,这种助人为乐体现的是“义”和“睦”,作为一种家风、一种习惯曾经传承过很多年。如今,只要周围人需要帮助,胡氏家族的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记者了解到,胡氏家训也受到当地中小学校的欢迎。其中,流亭小学、空港小学和城阳五中都设有相关课程。2011年开始,流亭小学就尝试着将胡峄阳传说及其著作编成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教材,包括胡氏家训在内的峄阳文化,成了该小学的道德读本 。

  在流亭小学,记者看到了这本名为《峄阳文晖》的教材。流亭小学副校长王永欣说,这本教材完全是根据胡峄阳的著作编写的,其中包括号称胡氏家训的《竹庐家聒》。下一步流亭小学还将从胡峄阳文化精神中提炼出更多的精髓,将峄阳文化和各相关学科进行衔接。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5-10
我们是【青岛村】的胡氏族人,不知道和流亭胡氏是不是一支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5-21
Re:山东青岛流亭胡氏专帖    更新:胡氏家训被选入小学道德读本
引用第15楼胡延宁于2015-05-10 20:31发表的  :
我们是【青岛村】的胡氏族人,不知道和流亭胡氏是不是一支的

宗亲,把你的上下字辈说一下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9-06
乡愁微记录第5期 走近国家非遗胡峄阳传说
 乡愁微记录第5期 走近国家非遗胡峄阳传说(图)
来源: 作者: 2015-09-01 14:56:04 字号:A- A+
    神仙路的来历、白鳝鱼成龙王、胡影探父……在青岛城阳区,不少当地人都能讲出几个关于胡峄阳的故事。作为我国历史上鲜有的“民间理学家”、“布衣先哲”,他终生不仕,开馆授徒,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与柳腔戏结合到编辑教材进校园,胡峄阳传说在青岛人的手中传承不息,并于去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青岛市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联合晚报全媒体、掌控传媒共同摄制的《美丽青岛,乡愁记忆》第五期,探寻的便是那三百多年来口口相传的乡愁故事。

    他因科举搜身终生不仕

    百世令名称师表,三家玄奥继圣宗。这是青岛胡峄阳文化园胡公祠门外的对联。1639年,胡峄阳生于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的一个书香世家。幼年时期,由于他就读的流亭家塾靠近大集,其父如孟母三迁那般,将他转至僻静的洼里塾馆。

    胡峄阳生性倔强、叛逆,他对清初的剃发留辫、易装政策极为抵触。16岁时,他赴莱州府参加科举考试复试,那时为防夹带材料作弊,考生要经过监场人员搜身后才能进入考场。由于无法忍受此行为,胡峄阳便拂袖而去,并发誓终身不仕,专心从事教育和文化事业。



    胡公祠内的胡峄阳塑像

    “我能耕,田何有;我能读,书在手,有书可读堪白首。”胡峄阳自赋诗云。自双亲去世后,他开馆授徒,博览群书,并著有《易象授蒙》、《柳溪碎语》、《寒夜集》等书作。

    如今在城阳、即墨仍有胡家后人。72岁的胡维村是胡氏家族第19代后人,对于胡氏家训,他总结为四个字:孝、忠、义、睦。“胡峄阳一生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就是读书、著书和教育后代。”胡维村说。

    从“狐仙”到“胡仙”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青岛人常挂在嘴边的爱乡之语,就是300多年前由胡峄阳推断得出的。“他痴迷于研究《易经》,并以此为理论指导,实地探索天文变化、海洋气象等自然规律。”胡维村介绍,乾隆二十八年的《即墨县志》还有“胡峄阳生有异禀”的记载。

    胡三老爷、胡仙人、胡神仙……胶东地区居民对胡峄阳的称谓更是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胡峄阳传说也逐渐演化成一种民间信仰。“民国以后,我们这边几乎所有的 ‘狐仙’牌位都改成了‘胡仙’。”胡维村说,每逢正月十五,当地居民就会排队拜谒胡公祠,“一直到晚上才能结束,一天就有上万人来祭拜。”



    胡峄阳文化园每周举行的胡峄阳传说故事会

    柳腔唱起胡峄阳传说

    当两项青岛籍的国家级“非遗”相碰撞,会迸发出何样火花?2011年,根据胡峄阳赶考和晚年修行的故事,胡峄阳文化园将其改编成柳腔戏《胡影寻父》和《胡峄阳求学》。“柳腔戏的乡音俚语易于传唱,把它与峄阳文化相结合,是对非遗传承保护的一次新尝试。”胡峄阳文化园主任胡维毅说。

    在人行道铺上一块毯子,大家席地而坐,举着镜子勾画脸谱。8月14日下午,城阳区峄阳剧团演员们正在为惠民工程演出做准备。晚上6时许,周边居民纷纷带着马扎前来听戏,不少四五岁的孩子干脆坐在草地上,听得聚精会神。

    据胡维毅介绍,截至今年5月,这两出柳腔戏已在城阳、崂山、即墨等地演出452场,观众达28万人次。“峄阳故事说不完,连台大戏唱三天……乡音乡语凝乡情,峄阳文化谱新篇。”这是一位家住李村的退休教师观看演出后的即兴诗作。



    由胡峄阳故事改编柳腔戏《胡影寻父》

    除了登上柳腔戏舞台,峄阳文化还走进了校园课堂。“自2009年起,流亭小学的‘校本’课堂上就率先开讲胡峄阳传说,2010年还编辑、刊印了课程教材《峄阳文晖》。”胡维毅告诉记者,如今,已有13所中小学将峄阳文化引入课程,累计460课时。

    在青岛城阳人眼中,乡愁是萦绕在耳边的峄阳柳腔戏,是浮现在眼前的峄阳传说课本,是铭记在心中的峄阳民间信仰,更是需一代代人接力传承的文化遗产。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6-02-23
回15楼宗亲:据谱书资料考证---青岛村“延”字辈属于青岛胡氏17世孙。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02-23
Re:山东青岛流亭胡氏专帖    更新:胡氏家训被选入小学道德读本
15楼青岛村宗亲好:据流亭胡氏宗谱资料考证----青岛村“延”字辈属青岛胡氏17世孙。敬请联系流亭洼里长支21世孙保森:1378988780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