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311阅读
  • 8回复

再论越国公胡大海世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2-12-09
  再论越国公胡大海世系                                    
      作者: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QQ1424977836.
    
      由于《明史》的局限性,多以宫廷资料为依据,宫廷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场所,多为见风使舵、为当权者歌功颂德者盛居。再加上迁都变京、皇帝屡换、年号屡更,正史遗失、偏史演义者其充。自越国公胡大海阵亡的1362年至明朝1644年的灭亡,就历时283年(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 南京,成祖移至 北京),只明朝就历经了十六代皇帝,再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明史》定稿,历时374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由大学士张廷玉进呈,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明史》终于完成了。如果从顺治二年(1645年)始修算起,直至乾隆四年正式刊行,《明史》的纂修至刊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悠悠岁月,我们可以想象自胡大海阵亡至乾隆四年《明史》刊行(1362—1739),时隔了378年,而《明史》侧重的是朱氏父子、大众黎民,对开国大臣能知晓全面吗?岂能无误?试问胡大海若为波斯人(伊朗人)岂能与种族观念讲究的汉人朱元璋结拜且被朱氏重用?胡大海若痴傻智残岂能带兵挂帅、担当右翼统军元帅、枢密院判官、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胡大海又何以服众且一呼百应?黎民百姓崇拜拥戴之,及死,闻者无不泪泣••••••
        《明史》是清朝人张廷玉等在乾隆年间修成,错误的东西很多,有的已被修正了,有的尚未修正,或还未被发现。正读《明史》,所以没有详记甚至误记胡大海的家世情况,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胡大海去世早,在明朝建立前六年就已去世,只参加打江山,没有坐江山,其家世资料在宫中留存较少;二是靖难兵起,有关胡大海的资料有所散失,而家族谱册又被不屈于靖难的三个儿子胡德山、胡德水、胡德林带到了胶东,不被人所知。综上原因,致使300余年后,清人(张廷玉等)修明史时,对胡大海的资料采集不全,只能从零碎的或口口相传的宫记资料中记取。
        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今安徽泗县)人。汉族。1354年,朱元璋屯兵安徽滁县时胡大海前来拜见,朱元璋一见胡大海身材魁梧,相貌威严、憨厚,说话十分投机,非常爱慕,于是留于军中,命为前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金华(今属浙江)。胡大海虽目不识书,而能折节下士,曾推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众贤给朱元璋。其军纪严明,胡大海曾说:“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胡大海待人诚恳,对降将也是如此,不料被降将蒋英暗算。胡大海遇害后,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洪武二年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位列明代战死功臣第一,宋濂为其题写墓碑碑文。
        《明史》只知道越国公胡大海的从戎经历及终结经过,而对胡大海的生辰、父母、籍贯、寿龄竟一无所知,只有盲目编撰演义,甚至近似瞎说笑谈,使后人对胡大海产生了许多的误解、疑问、错判。胡大海父子属于保皇派,这个皇就是朱元璋,效忠朱元璋的意旨。胡大海的第一代后人(胡大海的儿子辈)第五子胡德山在靖难兵起(1402年)挟族谱远逃山东黄邑,这一行动就是为了逃离京都这个是非之地,保全子孙免遭劫难,以健康地生存延绵光大。我胡国用是越国公胡大海的第二十一代后人。我们手中传承的《胡氏族谱》填补回答了《明史》的残缺与疑问。据我《胡氏族谱》载:胡大海(公元1306年———1362年) 字通甫,号百川,长子。铁面身长、智勇过人,佐明太祖取天下,急於荐贤,而刘基、宋濂等人皆公所荐也。封越国武庄公,年五十七岁阵亡。配享太庙;妻徐氏、朱氏、朱氏、郭氏。
        胡大海生有七子,按族谱记, 胡德山:行五,字世重,号海滨,原籍凤阳府虹县,以靖难兵起,不乐屈服、挟谱册迁于黄邑(今龙口市),锦衣卫千户,以子贵赠户部员外郎,有传入邑乘寓县志,年80岁;妻刘氏、包氏。 胡德济:行一,字世美,都督指挥使,袭封越国公,年36岁,失序;妻陈氏。胡德源:行二,字世杰,都督指挥使,年34岁,阵亡;妻周氏。 胡德清:行三,字世俸,参知政事,年24岁,阵亡;妻刘氏。胡德淮:行四,字世真,都督佥事;妻定汪氏未娶,16岁,阵亡。胡德水:行六,字世弱,羽林千户,迁文登(今乳山市);妻王氏。胡德林:行七,字世茂,迁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妻周氏。
        《胡氏族谱》记胡大海及其儿子之详,可见历史之实。再论 明虹县令张凤翼之文“•••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同德林徙居山东获存。”显而易见:德山,德水,德林 都有子孙传世。襁褓不仕,说明因年纪幼小就不用参加打仗了,这样就不会未结婚而阵亡去世了。
        试想 胡大海五十七岁阵亡,生前他迎娶的四房妻太能空房无后吗?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做为先锋元帅、行省知政事的胡大海会把自己成年与未成年的全部子孙投军沙场吗?朱元璋登基后,胡大海的子孙享其战功、效忠朱元璋也是情理必然。靖难兵起,胡大海健在的三个儿子(胡德山、胡德水、胡德林)必然密议:“朱棣进京对我等保皇派很不利,或灭九族,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很不太平。我等既不能回归虹县故里,也不能投亲投友,只有不留任何踪迹地远逃隐居他乡,保全性命、保全子孙。这才是上上策,日后再静观世态的变化吧•••”这是正常人的正常思维与正确行动。所以就有了我《胡氏族谱》的序言:
“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嘉言懿行载邑乘,略举一二明肺腑。及今每到古冢前,心痛鼻酸不忍睹。”
        我胡氏自靖难兵起,先祖 德山公(胡大海的第五子)负老谱册,逃于黄邑,生五子:长琛、次璜、三琮、四珦、五璟。嗣后 琛祖生三子:长钧、次钊、三镛。皆居黄县。璜祖殇。琮祖生二子:长铨、次锺,亦居黄县。珦祖生一子镇,迁居莱邑。璟祖其后失叙。•••••• 嗣后以齐鲁大地为乡土,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综合《世界胡氏通谱》(中华胡姓通谱)、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宗谱》、龙口市《胡氏族谱》(我)、可得如下世序:•••胡瑗(胡满公世系第67世)—— 胡志康—— 胡守约—— 胡涤—— 胡尧卿—— 胡龙—— 胡羽—— 胡楠—— 胡沐(满公世系第75世)—— 胡大海—— 胡德山—— 胡琛—— 胡镛—— 胡灏—— 胡植—— 胡熙正—— 胡以堪—— 胡士俶—— 胡怡(满公世系第85世)—— 胡屿生—— 胡自省—— 胡盛—— 胡其温—— 胡洵—— 胡连贵—— 胡毓九—— 胡志善—— 胡维蘋—— 胡本道(满公世系第95世)—— 胡立校••••••据我《胡氏族谱》载,二十一世胡沐(字子熏)生有两子,依次取名胡大海、胡大渊为二十二世。胡大海的第五个儿子二十三世胡德山(字世重、号海滨),因靖难迁于山东黄邑(县)……对此身世我深信不疑,到我胡国用这辈已是胡氏四十三世了。愿我族人慎终追远、勿忘祖先!
                                 中华胡姓 胡满公世系第九十七世胡国用  谨上.
                                                                                    公元2012年12月9日
    
越国胡公世系考———(明) 虹令张凤翼 撰文:
        越国公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汝)、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七人,长德济,大海既下信州,上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之,破陈友谅、李明,遂又破张士诚、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克杭州迁浙江左丞,移镇于杭。次德源、德清、德淮,俱都督,殁于镇。又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为功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同德林徙居山东获存。••••••

附  《明史》简介: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史。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1644年3月,农民军攻克北京,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而死,明朝灭亡。次年5月,即顺治二年五月(1645年),清朝政府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奏请下,即下令设立总裁官、副总裁官,开始纂修《明史》。但是因为当时南方各地的抗清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而清朝政府反动的“剃发令”又引起了江南老百姓的坚决反抗和抵制。在这种战火纷飞、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当然是无暇顾及修史的。

        朝廷的意图也主要是想借此宣布明朝已经不复存在,以及笼络明朝遗老及降清明臣。加上当时明朝的大量档案、邸报等材料也没来得及整理,史料非常缺乏,因此纂修工作并未实际展开。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随着三藩之乱的基本平定,政治局面完全稳定,经济、文化各方面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力、物力得到充实,明朝史料也大量发掘整理,修《明史》的条件已经成熟了,才正式开始《明史》的纂修工作。这一年,康熙试博学鸿儒143人于体仁阁,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命他们组成班子,纂修《明史》。但康熙也带有强烈的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治目的,对修《明史》并不特别热心,因而纂修工作也就时紧时松,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直至康熙去世、雍正继位之后才完成四部《明史》稿本,一种是313卷本,一种是416卷本。这是所谓万氏《明史稿》,即由民间史学家万斯同审定的两种明史稿本;另外两种是王鸿绪分别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进呈的205卷本(列传部分)及雍正元年(1723年)进呈的310卷本,但王鸿绪这两种稿本完全是在万氏稿本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

        经过近50年的努力(1878—1723年),《明史》纂修的主要工作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重开史局,以隆科多、王顼龄为监修,张廷玉为总裁,在王氏《明史稿》(310卷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增损、考订、修改,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由大学士张廷玉进呈,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明史》终于完成了。如果从顺治二年(1645年)始修算起,直至乾隆四年正式刊行,《明史》的纂修至刊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

        《明史》经三次纂修,延时近百年,经手之人众多。第一次纂修时诏谕中提到的总裁官有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第二次纂修时,监修都总裁官有徐元文及李霨、王熙、熊赐履、张玉书,总裁官有叶方霭、张玉书及徐乾学、汤斌、陈廷敬、王鸿绪,另有编修、检讨50余人。此外还包括一些未入史馆或不署衔的人,如“布衣”万斯同等;第三次再修《明史》时也有总裁张廷玉、朱轼、徐元梦以及纂修官23人,最后由张廷玉进呈于皇帝。可见,《明史》经过三代学者精心撰写、勤奋钩考,历时近百年始告完成,因而它成为二十四史中的佳作之一也就不奇怪了。    
                                         ——————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QQ1424977836.
[ 此贴被胡人言之在2012-12-11 21:07重新编辑 ]
慎终追远,勿忘祖先。——— H.G.Y
QQ1424977836.(古月清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12-09
好资料,值得研究。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12-12
宋初著名教育家胡瑗先生世系《胡氏宗谱》 汇聚如皋档案馆

      由如皋市如城镇安定村村民胡国礼先生捐赠的八种版本的同属宋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先生世系的《胡氏家(宗)谱》计51卷(册),正式入驻如皋市档案馆,这是近年来该馆收集到的由同一捐赠人一次性捐赠版本最多、数量最多的家谱,也是该馆所收集的最具影响力的名人世系的家谱之一。至此,该馆收藏的家谱类已达21个姓氏223卷册。
   胡瑗(993—1059),字翼之。祖籍陕西安定堡,出生于江苏如皋,世称安定先生。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胡瑗毕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三十年左右,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很有特色和首创精神,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胡国礼先生系胡瑗三十一世孙。为纪念安定先生,如皋市相继建有安定小学、安定初中、安定广场等,市成立了胡瑗研究会。胡国礼先生所在村即为安定村,经他与同族人共同努力,建立了安定纪念馆,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建成了安定墓园,为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胡国礼克服年老多病、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等困难,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动本族宗亲,多方调查了解核对,编修完成了如皋版《胡氏家谱》,该谱对本省及外省胡氏后人修谱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因胡瑗曾于湖州、泰州、苏州和京师等地执教,其世系分布范围较广,胡国礼想方设法,历经艰难,辗转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无锡、常州、泰州、江阴等省、市、县,用他的热心、诚心,得到很多宗亲的支持,先后收集到无锡村前版《胡氏宗谱》一册、无锡胡家渡版《胡氏宗谱》一箱19册、常州山东桥版《胡氏宗谱》一包8册、安徽安庆潜阳版《胡氏宗谱》19册、如皋(如东)《胡氏世谱》一套、江阴《安定胡氏宗谱》一册、《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一册,共8个版本50册。因胡先生家居农村,保管条件不是太好,加之如皋市政府下发了向社会、个人征集珍贵档案、资料的通告,他即与经常与他有联系的如皋市胡瑗研究会原《如皋日报》社章晓林社长联系,表明了要将他家这些宝贝捐赠给档案馆的决心,表示要将他所珍藏的所有版本的《胡氏家谱》及安定先生中堂画一幅、泰州中学安定书院邮票纪念册一套及如皋电视台胡瑗专题片光盘一张一并赠送给档案馆收藏。

    12月22日,如皋市档案局(馆)有关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与市胡瑗研究会、电视台有关人员一行8人,在如城镇安定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陪同下,接收了胡老先生的捐赠,同时颁发了荣誉证书。此次捐赠,不仅大大丰富了馆藏,也为胡瑗研究会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史料,同时也为更好地保管、保护档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度。
胡文武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12-19
应该鼓励登州府黄县(龙口)一带的宗亲来测试。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905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799

光玉乃克昌,从那个谱来看,目前少个玉。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1-02
越国武庄公第五子胡德山的(部分)后裔命名字辈字式是:“毓善为家训,光裕乃克昌。同心延作述,千载绍书香。”或曰:“毓善维本,立国守贞。作承有道,庭振家声。”
慎终追远,勿忘祖先。——— H.G.Y
QQ1424977836.(古月清风)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1-03
好资料,值得研究。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2-25
你把如皋谱都上交了,我们以后该怎么去查老谱呀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9-14
胡大海一族的资料不详实,多是后人主观臆断为主,可信度有待商讨。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5-28
引用第7楼胡灵于2013-09-14 17:51发表的  :
胡大海一族的资料不详实,多是后人主观臆断为主,可信度有待商讨。


宗亲好,

您可有越国公一族世系之详细资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