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61阅读
  • 2回复

他山之石06----论撰修“联谱”(通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徐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3-03-02
论撰修“联谱”(通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http://www.globexu.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67  

发布者: 徐德让 发表于 2012-12-12 19:01:26

                                                           论撰修“联谱”(通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徐德让)
         近段、连续看了多篇有关编纂“中华徐氏联谱”(亦有曰全谱,通谱者)的文章,其中,尤以山东的徐淑君先生为迫切,他先后用《论全族联谱》和《天下徐氏是一家》两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认为,淑君先生的愿望是纯正的。他所呼吁的,其实也是大多徐氏族人的心声。下面,笔者谨就撰修“联谱”这一议题,谈谈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一、撰修“联谱”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在“联谱”一词见于网上之前,早有《中华徐氏通谱》问世。这是一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共花了八年时间才编纂成的,拥有1060页、合约100万字的巨著。肯定地说,参加编纂这部《通谱》的宗亲们,包括曾予编纂以援手的异姓朋友们,他们所花的心血、流的汗水不知多少。他们对徐氏的贡献是很大的,不可磨灭的,徐氏族人不会忘记他们。
然而,就在我们已有这部《通谱》的前提下,至今依然还有不少宗亲提出“编纂”的议题来,其原因在哪?无须隐讳,也正如“通谱”主编徐鸿章先生在序文中提及的,由于历史条件等方面的不足,“《通谱》有许多舛误和不妥之处”。这说到了实处。在此,我们不妨作一个数字比对:
       据《中国姓氏·三百大姓》载:“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徐姓族谱327部,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徐氏族谱960部”。而当时编纂只“收到200多册谱,300份世系图(见《通谱》序)”;不包括海外,我国已是34个省、市、自治区和地区。而编纂时,只“收到11个省、市的资料数百件”。对一个有着4100年历史,3000万人口的大姓,由于编纂缺少了史料和依据,“舛误”和“遗漏”就在所难免。例如:在《通谱》中,福建浦城徐氏,只有被定名为“徐偃王世系”的一支,即浦城瑞安徐氏(天威公派下第八世和第九世——徐应龙和其子荣叟、清叟)的一支,但此支被删去了徐应龙的另三个儿子“蒙叟、深叟、愚叟”,以及徐应龙的堂兄弟多支。除此而外,浦城尚有莆田迁入的“延寿徐”2支;浙江松阳迁入的“溪东徐”;龙泉迁入的“盖竹徐”;河南固始县迁入的“雁塘徐”;南昌和江西丰城迁入的“江西徐”等等。所有这些,全都被遗漏了。浦城尚且如此,其他徐姓大县自也难免其漏。又如。既已有《中华徐氏通谱》,又在修《荆楚徐氏通谱》。以及山东徐淑君先生的一再具文疾呼,希望编修“全族统一宗谱”……。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据徐淑君先生的《天下徐氏是一家》称:“《孔子世家谱》,归纳了2000多年的孔子后裔,80余世子孙,200余万人……。”按此资料,孔氏家族可谓是全球统谱的了。而徐氏人口约3000万,其中不缺人才。《通谱》既已为编纂徐氏“联谱”(或仍称通谱)当了先行官,而徐氏族人又大多有着要求“联谱”的诉求,那末,无论从大或小的角度说,启动编纂工作,就完全有其必要性。

二、编纂“联谱”的可行性
从现时的条件看,编修“联谱”(或仍称通谱),是可行的,因为:
       1、已经有了可循之而行的“路子”。从徐鸿章先生的《通谱》序中,我们可以悟出:《通谱》是在完成了“四川九县”(区域)谱后,才萌生出编纂《通谱》之念的。尽管因当时的条件(人力、史料、财力、通讯互动等)所局限,但他们还是用行动和汗水,为后人编修理出了思路。如果未急于结稿,先以区域性小通谱垫底,而后综合、汇编,其结果应该会更佳。尤如《荆楚徐氏通谱》这样的区域性基础谱一样,若全国乃至全球都一个接一个地,编纂出“小通谱”来,那末,大的“联谱”或曰“通谱”就指日可待了。
       2、“全球徐氏”的出现,为编纂全族大谱找到了一个“领头人”。应该肯定,尽管网上曾出现对全球徐氏总会的一些议论,但不可否定的是:总会为各省、市的联谊会(含文化研究会)的组建,为全球徐氏族人的联谊、为徐氏企业的联姻、为徐氏族人的互动(包括捐助)等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如果《通谱》编纂时期总会已成立的话,整个状况就会大不一样,至少,总会绝不会置之不理。反之,则可能予以“统筹”。而现在,我们有了总会,而由总会牵头去做一些协编《通谱》的事,光明必在前头。
      3、有不少热心徐氏事业的徐姓企业家作财力的支撑。我们已经看到:无论是救灾或者是救急难的族人,以及赞助公益事业等方面,都能看到徐氏企业家的身影或名字。以浙江为例,浙江省文化研究总会成立,他们捐出的会议经费就达90万;富阳一徐氏宗亲遇困,他们一发动也是几十万;一个宗亲病危(杭州),他们一捐款,几乎承付了病人住院的全部费用……。其他省、市的宗亲,如此的事例也到处可见。徐氏企业家们的这种优秀品德,不但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媒体的重视,而且也给徐氏族人树立了榜样。一旦全球徐氏编纂大“通谱”,我想,徐氏企业家们决不会落后。所以,财力资源是无需太过忧虑的。
      4、一大批在职或退休的徐氏文人,是我们内行的编撰者,这些人中,有的是“地方志”的主编或编辑,有的已经参与过当地的家谱或宗谱的撰修,有的甚至是退休在家的记者,当族人需要他们做些修谱善事时,大多肯定会积极参与。
      5、徐氏自己的网站遍布,加速了信息交流。目前,华东诸省市的徐氏,基本上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两湖、两河和四川等,也都开通或正在开通。一些暂无条件的省、市、自治区的宗亲们,我们也能在全球网上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文章、帖子和身影。互通信息的氛围早就形成。这种条件也是徐鸿章先生等,在编修《通谱》时没有享受到的。

      所以,如果我们真想为后人做一件流芳千古的善事,凭籍现在的条件已经可以策划启动了。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3-02
再论撰修“联谱”(通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http://www.globexu.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44&from=portal

发布者: 徐德让 发布时间: 2013-3-1 14:48
                                                            再论撰修“联谱”(通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徐德让)

       承蒙全球徐氏网高级管理的推荐,笔者于2012年6月始发于网的一篇拙作—《论撰修“联谱(通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近段,又成了本网站的热议话题之一。筑巢引凤,由此还获知:徐学彬先生曾于2011年4月发起呼吁(见15楼)。从呼吁文章内容看,我与他的思路竟是十分相同;又从国立宗亲的跟帖(见35楼)中获知:”2011年4月的山东郯城会议上,湖南徐颂庭先生就曾提出来了,当时台湾的徐初发和上海的徐建华两位先生,也都在促成这件事”。为撰修联谱(通谱),颂庭先生还出版了《集力著宏篇》和《急切言修谱》这两本小册子”;从“跟帖”看,此次赞同或支持的帖子有16个(截至2月11日止);感到撰修联谱(通谱)有较大难度,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贴有:徐反保、徐成义、徐学彬、徐永生等先生。对于上述的支持者,和早于我的提议者,笔者谨表示由衷谢意和敬意!
    通过与上述先生们以及在QQ群里与一些宗亲的交流,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为进一步地论证撰修全国(乃至全球)联谱(通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今谨以同题目提出下列拙见,愿与有意共商的宗亲们,先生们共同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从而力促这一艰巨而浩大工程的启动:

(一)编修“联谱”(通谱)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值得深思的一点是:为什么从联谊会成立前至今,一直会有徐氏文化人再三提出要编纂“联谱”(通谱)的议题来呢?粗略一想,除上文说的原因外,还有:
    (1)世系关系模糊,争执较多。以目前网上较为难以理清的“中山王徐达”为例;江苏、江西、四川、广东、福建五省的有关谱牒,都说自己的族谱中有徐达的“详细记载”,有的已经明确宣示,说自己是“徐达后裔”。前段,网上还出现“徐达宗支祠堂”的照片,以及记载徐达出处的“谱文照片”。为徐达一人,国内还出现了江苏南京和福建的福州的“徐达研究所”;又如;某地竟把一位时隔百年的宋代名臣“合并”为“本支广辉公别子(三子)”;……。如此造成的争议不仅多,而且不知何时能了。而通过“联谱”,能逐渐理清请各支系的脉络。理顺宗支关系。
    (2)非全国系统性汇编的《通谱》,容易出错。实际上,编纂《通谱》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即使是在当今有大平台,大网络、大环境条件的阶段,也是相当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有着3000万之众,遍及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家族太大了。所以,要想编纂一部完整的联谱(通谱),就必须有系统性的组织和领导,有专门并热心的编修人员,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以及充足的基本资料,否则,所编纂的联谱(通谱),只能是遗误百出,甚至误导后人!
    仅靠几个人之力,要想编纂这一大家族的“联谱“(通谱)或“通鉴”,都不是很现实的。我国《二十四史》的重印,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的。共动用了全国各地专门人才870人,其中:主编1人,付编13人,编委49人,标点798人。从1958年启动,到1996年出版,历时数十年,至今《清史》尚在编(目前仅见《清史稿》)。如此一部巨著,其中也只能记载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凭一人或几人的能量,编纂《通谱》或《通鉴》又谈何容易?所以,看出问题的实质和困难之后,才会不断地有人呼吁。期望,通过精心组织,来完成这一使命。
    (3)文化人要做的是文化事,应给他们以平台。大家应该会记得:围绕“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方向”问题,“全球徐氏网”上曾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热议。其中有好几位就坦率提出了“文化会没有工作方向”,“没有定向的研究目标”等问题。有的甚至尖锐指出:“不能局限于聚聚会会,要有研究主题……”。实际上,“文化研究会”早就连“收集一些稿件,编辑《全球徐氏》会刊”的事都没得做了,以至于把大部精力集中于无谓的纷争中……。面对“形同虚设”,我们的联谊会就应该选定项目,早日扭转文化人”没有定向研究目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局面!

<二>撰修“联谱”(通谱)是可行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从前一篇《论联谱(通谱)…….》的跟帖看,依然有几位说“条件尚未具备”。我们说,那只是相对的!撰修大“联谱”工程浩大,前进的路上当然困难不少。但要“只欠东风”,就什么事也不敢去做了。对此,除在前篇文中提到的五个可行条件外,今谨补述如下;
    (1)老一辈的宗长们已走在前面了,我们更要有“跟上去”的勇气!徐鸿章等老先生编纂《通谱》的时期,可谓是困难重重,什么条件也不具备。他们凭籍的是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自身的才华。以致于徐学彬先生会发出:“老爷子拖着病体,用了十余年之功,走遍了半个中国,耗尽钱财(现在还外欠三万余元)”的叹息!而现在,还用得着个人如此受罪、负债吗?完全不必!一是国家的强盛和对文化研究的重视,构成了“盛世修家谱”的大环境,各姓氏已相继启动了修谱工作;二是先进的通讯网络,替代了“四外奔波”和“车船住宿费用”;三是全球联谊,解决了“家谱保密,史料匮乏,信息闭塞”的窘境;四是一些徐氏企业家富起来了,对修谱这种善事,他们大多愿意慷慨捐助;五是诸如山东已有一支系实现了“四省、30多万人的世系连接。湖北“荆楚徐氏通谱”的编修已在进行中。“四川九县联谱”,已在《通谱》编修前就已完成。福建、浙江的“偃王世系”,巳在寻求链接。还有未上网但工作已在进行的一些支系:如福建“延寿徐福清一大支”已经新谱修成。等等、等等。由基层开始,而后逐级上延的“联谱”工作,已经在不动声色地铺开。这种条件如果给予鸿章先生们,他们的《通谱》将又是什么样的呢?面对现实,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徐氏家族谱写新篇章吗?
    (2)全球徐氏联谊会,应该成为撰修“联谱”(通谱)的当然领头人!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姓氏,哪个宗支的族长(族班子),除了执行族规外,还有一个无法推卸的重任——续修本宗支的宗谱或族谱。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族谱论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民的良好传统观念……”。如今是“联谊”了,而且已着手小、中、大的联谊会建设。这就意味着县、省、乃至全球的“徐氏大联”局面的逐步形成。这一前所未有的举措,当然得感谢为联谊而辛苦操劳的宗长们!是他们,为徐氏族人创建了这个大平台。徐氏族史上应给他们写上浓重的一笔!
    然而,被推选为首届“徐氏领导班子”成员的宗长们,面对徐氏历史赋予的重任,他们是否能适时的“振臂一呼”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诚望总会领导抽出宝贵时间,来评估这一项目的可行性。若能通过,则请适时地召开一次有各省、市、县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从而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成立专门机构,以着手筹备有关工作。继之,有效的启动这一流芳百世,造福子孙的工程,为中国的大文化添砖加瓦!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3-0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其他姓氏修谱联谊好经验,开扩胡氏文化活动新视野。胡氏宗亲网将陆续转载此类文章,为国内胡氏组织提供参考。也希望热心宗亲开展讨论,为国内胡氏宗亲文化活动提出好的建议来。

南山 2013.03.02


 他山之石01----《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弘伟的文化工程 谱牒世系南山
2012-10-29
35452012-10-30 20:37
by: 南山
 他山之石05----《中华陈氏族谱》编辑说明 谱牒世系南山
2012-10-30
14642012-10-30 20:19
by: 南山
 他山之石04----《四川刘氏通志》目录 谱牒世系南山
2012-10-30
15402012-10-30 20:13
by: 南山
 他山之石03----《华夏张氏统谱·总谱》框架初步构想 谱牒世系南山
2012-10-30
14512012-10-30 19:49
by: 南山
 他山之石02----《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大纲简介 谱牒世系南山
2012-10-30
14692012-10-30 19:38
by: 南山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