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64阅读
  • 2回复

600年时光雕刻:中医世家胡懿森的家族传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3-10-05
600年时光雕刻:中医世家胡懿森的家族传奇600年,时光雕刻

——一个中医世家的家族传奇

http://hi.baidu.com/wuyanghe2012/item/58f3da5a438580ccd3e10cbe

                    前言:

  8月4日,央视网华人会客厅播出了对话胡氏周天24小时接骨术第十八代传人、我市中医医师胡懿森的专访节目。

  胡懿森也成为我市第一个走入华人会客厅的嘉宾。

  胡懿森何许人也?为何会得到央视网的青睐,被推荐给全国网友和观众?

  8月30日,得知这一消息的记者,对已回到大庆的胡懿森医师进行采访,意外发现了一些胡氏家族600年尘封的往事。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是清朝顺治皇帝解不开的心结。芸芸众生,谁又能读懂生命的来龙?

  而对正值花甲之年的胡懿森来说,他却从不曾有“我是谁”的这个困惑。因为,在他的老家,江苏省赣榆县,族人一直保存着胡氏家族的族谱,里面赫然记载:胡氏始祖怀葛公,讳伴哥,元末起义附明,授“明威将军”。一世胡海,明开国名将,封东川侯,授“武德将军”,《明史》有传。

  600多年来,胡氏族人一直保持着记录家谱的习惯,并保留着全部家谱。

  这些家谱记载了600多年时光,如何将胡氏族人从名将之后“雕刻”成中医世家的点点滴滴。



                                                          此去经年,将魂依在

  胡氏一世胡海,明史留名。

  明史记载,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封东川侯,以作战勇猛不怕死著称。由于每次征战,都视死如归,身先士卒,明太祖朱元璋曾授其“花枪上千户”以资表彰。

  对此,明史胡海列传云:“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在一次围攻永州、靖江的战役中,胡海勇冠三军,一举生擒敌军将领数人。“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

  在随沐英征讨云南期间,胡海多次出奇制胜,为平定云南立下大功。“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旂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洪武17年,胡海因功勋卓被封为东川侯。洪武22年,年逾六旬的胡海,再次领兵出征,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以征讨澧州九溪蛮寇,凯旋而归。

  出征归来后,年事已高戎马一生的胡海,请求朝廷准许其告老还乡,太祖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予厚重的赏赐,准其回归故乡定远颐养天年。

  洪武24年7月,胡海去世,享年63岁。

  这些是有关胡海的“正史”,明史上没有记载的,还是胡海在带兵打仗中“潜心研制发明”的“周天接骨术”。关于这段故事,胡懿森笑称,是“家族传说”。

  传说,冷兵器时代,胡海长年征战,自然少不了外伤和骨折,这两项也是部队减员和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胡海的部队在这方面却没有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是因当时胡海独创的接骨术在军中的使用,让伤员在最短的时间里重新投入战斗,从而保证了部队战斗力的长盛不衰。


                                            迎娶公主,家门生辉

  明太祖朱元璋,为保江山稳固,力使皇室与功臣联姻,如郭英之妹为朱元璋宁妃,冯胜、蓝玉、徐达之女皆为王妃。李善长、傅友德、张龙等勋贵之子皆尚公主。

  而十分受太祖赏识的勇将胡海,自然也在宠幸之列。太祖第11女,南康公主于洪武21年,也就是1388年,下嫁胡家三公子,胡观。

  明史记载,南康公主洪武6年出生,洪武21年封南康公主,永乐初进封南康长公主,洪熙初进封南康大长公主。

  有意思的是,太祖朱元璋,一方面怪罪胡海,一方面又下嫁公主。

  胡家迎娶公主之时,胡海正因罪被夺消禄田。因胡观娶公主为妻,太祖下诏给田如故。

  史载,胡观初在选中,皇帝命黄岩,徐宗实教导他。等到成婚,督课益严,又为书数千言,引古义相戒劝。胡观执弟子礼甚恭。太祖大喜。

  建文三年,胡观跟从李景隆北征燕王朱棣,为燕王兵所执。永乐初年,奉使晋府还,科道官弹劾胡观僣乘晋王所赐棕舆。明成祖下诏姑宥之。都御史陈瑛等弹劾胡观强取民间子女,又娶娼为妾,且言:“预知李景隆逆谋,陛下曲加宽宥,绝无悛心,宜正其罪。”遂罢胡观朝请,后来胡观自杀。

  宣德年间,南康公主为儿子胡忠乞求承嗣,皇帝下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进同知。

  正统三年十月己卯(1438年11月15日),公主去世,享年66岁。


                                             问诊乾隆,御封“野大夫”

  胡海以武功授万户侯,镇安东卫,传俊、鉴、瑾、世宗四世,皆以嫡袭。世镇安东卫,久而久之,“他乡”成“故乡”。

  至第五代,胡家弃武从文。至八代,移民江苏赣榆县,以行医为生。

  胡氏家族传说中另一个“主角”是第十一代祖宗胡宦臣,他问诊乾隆的故事,至今还令族人津津乐道。

  传说,胡宦臣和乾隆的宠臣刘墉是表兄弟。一次,乾隆久病不愈,御用名医叶天士等均束手无策。刘墉就向乾隆推荐自己的表弟胡宦臣来治病,并说胡宦臣“医术很好,但是草民”。当时,老百姓是不能进皇宫大殿的,乾隆闻听此言,为了治病,马上下旨封胡宦臣为四品,宣他立时进殿。

  胡宦臣进殿后,仅作一长揖,未跪。乾隆面有不悦,刘墉赶忙上前解释:“山野之人,不懂礼节,请皇上恕罪。”乾隆命“看凳”。胡宦臣坐下一搭脉,急忙站起禀明乾隆:“病不好说。”乾隆不解,胡宦臣又言:“说出不好看。请皇上恕罪。”

  直到乾隆恕他无罪后,胡宦臣才言:“色痨。”看乾隆不解,便直言:“皇上还不明白吗?你的老婆太多了。”乾隆才解其意,尴尬地说道:“大夫是个好大夫,就是太野了。”胡宦臣赶忙下跪,“谢皇上御封。”

  “御封野大夫”,从此流传至今。传说,胡氏家族曾经收藏一幅乾隆时宫廷画师画的一幅画,画里乾隆半躺,胡宦臣侧坐,刘墉、叶天世后面站立。可惜,这幅画现今已不知去处。

  据说,胡宦臣被留在宫中住了几日,为乾隆治好了病,乾隆很高兴,问他想要点啥赏赐,他只要了一个金牌,上刻“遇府支钱,过县吃饭”,这是因为胡宦臣喜欢游玩,长年游历各方,曾经偷着到未开放的东北抓过百灵鸟。



                                                    随父会战,留名油城

  1959年底,胡懿森的父亲胡为仁,从兰炼随石油部专家组来大庆油田,选择兴建炼油厂的地址。

  胡懿森回忆,因为当时对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炼油厂的事情都是严格保密的,爷爷与母亲只知道父亲是到东北工作,具体干什么却是浑然不知。每当兄妹几个或是邻居问起,爷爷或母亲只能是尴尬地回答:到东北去了;再问下去,根本就不知怎样说才好。尤其是每次接到父亲的来信,那信封上的寄信地址:黑龙江省安达市农垦八场的农垦八场,更让外人怀疑连连。因为在当时,农垦是劳改的代名词。

  父亲一去就将近两年。1961年春夏之交,父亲才回兰州探亲,一家人十分高兴,可时间不长,父亲又返回了大庆。

  1963年的元旦过后,父亲第二次回家,要带着全家搬到大庆,时间定在大年初五,年仅13岁的胡懿森,随着爷爷、父亲、母亲,带着5个弟妹,一家9口,和另外两家,登上开往大庆的火车。

  胡懿森还记得,上车的第二天,他的刚刚3岁的双胞胎弟弟中的四弟,就发起了高烧,病情越来越严重,车到陇西车站,列车长给母亲办理了车票签转手续,母亲抱着四弟下了车,并马上被救护车拉到了医院,但因病情过于严重,耽搁时间过长,四弟没有被抢救过来,最后的归宿,就是陇西郊外一片无名的黄土地下。

  几天后,胡家终抵大庆,开始了新的生活。

  1994年,自幼随父习医的胡懿森开始传承祖业,开办了中医骨伤诊所,扬名油城。



                                                      央视探询,实至名归

  2006年5月,央视十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制片主任柯中华,给胡懿森打来电话,派记者王铮、摄像何磊,来大庆采访。

  《走近科学》是央视第一档科普节目,影响力极大。此次采访,名为探访,实为揭露,目的之一就是看胡氏接骨术,是否实至名归。

  对此,胡懿森三兄弟十分清楚,他们也把这次采访当成一次考验自家医术的难得的机会。

  8月10日,两名记者来到大庆。24小时,完全在央视摄像头的监控之下,胡懿森带着两个弟弟,为来自泰康的76岁老人马桂珍进行了接骨。

  24小时之后,当马老太自己颤颤微微地下地缓慢行走时,两位央视记者也非常激动,连说:“我们拍了200多个片子,只有3个是真的,一个是陕西一个村子喝尿治病,一个是山东一个人活吃蜈蚣蝎子,第三个就是你。”

  然而,因种种原因,此片并没有在央视播出,但在大庆政府网上播出,大庆晚报等市内媒体对接骨过程进行了整版的实录。

  而今年8月,这次央视网华人会客厅的访谈,更是对胡氏接骨术的一次认可。

  今日大庆人出神入化的祖传医术,再次得到世人瞩目。

  记者 路迅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10-05
胡懿森属于下面这支胡氏家族: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胡家林村、安东卫、江苏省赣榆县小王坊:
行辈:15龄16献17章(为)18懿19训20燕21翔(展)22宏23绪24昌 25安 26全 27经28济29本30源31同32茂33文34武35发36扬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10-05
胡懿森,胡氏宗亲网注册会员。

曾在2009年5月1日,为胡氏宗亲网注册会员达到18000人,写过一篇祝贺帖:

贺胡氏宗亲网18000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值此胡氏宗亲网注册18000人之际,特向广大宗亲问好。祝广大宗亲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对建立胡氏宗亲网的宗亲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问候。是你们的辛勤努力,细心呵护,耐心工作,全心投入,使宗亲网一步步的发展、壮大。联络了亲情,交流了心得,让广大宗亲共享了一个可溯源探根,连枝同生的网络平台。这里,是家的安逸,是心的交流,是漂泊在外的船温暖的岸。

      煌煌中华史,泱泱大国风,上下几千年,纵观我胡氏,指点江山,代代才人出,卫国安民,辈辈有英豪。胡氏历代贤良,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泯灭的丰功伟绩。秦时明月汉时关,几度春秋数千载,文治武功,彪炳史册。

      我在偶然中得知胡氏宗亲网,进来就感到亲人的气氛扑面而来。众多宗亲在这里以亲情为纽带,畅谈自己家族的历史,交流各自的寻根经历,述说那虽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娓娓的述说,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漫漫的回忆,遥遥的祝福,都是对自己根的牵挂,通过这个平台,给了多少游子踏实的安慰。

      宗亲网能够在短短时间里,吸引众多的宗亲纷纷加入,是与版主们的辛劳分不开的。每个栏目的帖子,众多的文章与评论,都要浏览、归类、编辑、回复、发表,工作量是惊人的,每天大部时间都在网上,自己空闲的时间几乎没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你们的无私的奉献,心血的付出,辛勤的耕耘,默默的承受,才终于有了今天丰硕的回报。精卫填海,网站的建设会更好,铁杵磨针,网站的明天更壮大,星星之火,已然燎原,溪聚成河,涌通大海。

                                                         胡懿森    2009年5月1日  
[ 此贴被南山在2013-10-05 21:2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