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00阅读
  • 16回复

宋--胡宏-《知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4-04-12
胡子知言序

  知言,五峰胡先生之所著也。先生諱宏,字仁仲,文定公之季子也。自幼志於大道,嘗見楊中立先生於京師,又從侯师圣先生於荆门,而卒傅文定公之學。优悠南山之下餘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晝夜,力行所知,親切至到,析太極精微之蘊,窮皇王制作之端,综事理论一原,貫古今於一息,指人欲之偏以見天理之全,即形而下者而發無聲無臭之妙。使學者驗端倪之不远,而造高深之無極。體用該備,可舉而行。晚歲嘗被召旨,不幸寢疾,不克造朝而卒。
  是书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约,其義精,诚道學之樞要,制治之蓍龜也。然先生之意,每自以為未足,逮其疾革,猶時有所更定,蓋未及脱稿而已啟手足矣。
  或問於栻曰:論語一書,未嘗明言性,而子思中庸,獨於首章言之。至於孟子,始道性善。然其為說則已簡矣。今先生是書於論性特詳焉,無乃與聖賢之意異乎?栻應之曰:无以異也。夫子雖未嘗指言性,而子貢盖嘗識之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是豈真不可得而聞哉?蓋夫子之文章無非性與天道之流行也。至孟子之時,如楊朱、墨翟、告子之徒,異說并興。孟子懼學者之惑而莫知所止也,於是指示大本而極言之,蓋有不得已焉耳矣。又况今之異端直自以為識心見性?其說诪張雄誕,又非當時之比,故高明之士往往樂聞而喜趨之。一溺其間,則喪其本心,萬事隳弛。毫厘之差,霄壤之謬。其禍蓋有不可勝言者。先生於此又烏得而忘言哉!故其言有曰:“誠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動。”而必繼之曰“心妙性情之德。”又曰“誠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仁者,心之道乎。”而必繼之曰“惟仁者為能盡性至命。”
  學者誠能因其言而精察於視聽言動之間,卓然如夫心之所以為妙,則性命之理盖可默識。而先生之意所以不異於古人者,亦可得而言矣。若乃不得其意而徒誦其言,不知求仁而坐談性命,則几何其不流於異端之歸乎!
  栻頃獲登門,道義之誨,浃洽於中,自惟不敏,有負夙知,輒序遗书,貽於同志。不韪之罪,所不得而辭焉。  門人广汉张栻

宋吴儆題五峰先生知言卷末

  右五峰先生知言一書,傳于世,實甚久。凡後學之自伊洛者皆知,敬信服行,如洙泗之有孔氏,而吾鄉學者或未見焉。某受此書于南軒先生,謹諉諸同志汪伯虞锓木,以廣其傳。異時吾黨之士有文詞者、有學問者、有才有智而可與立事者,有剛正不撓、恬退有守、温厚而寡過者,皆知以此道見終身根本之地,如萧何之守关中,寇恂之守河内,则庶幾乎知所税駕。不然吾懼其終身之無所歸也。 竹洲文集卷七

宋真德秀跋胡子知言稿

  孟子以知詖淫邪遁為知言,胡子之書以是名者,所以辨異端之言與吾聖人異也。杨墨之害不熄,孔子之道不著,故知言一書於諸子百家之邪說,辭而闢之,極其詳焉。蓋以繼孟子也。學者诚能深味其指,则於吾道之正且大,異端之偏而小,若辨白黑,若数一二矣。 蕭君定夫以其所藏真稿示余,敬拜而書其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4-12
天命

  胡子曰:誠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仁者,心之道乎!惟仁者為能盡性至命。
  静觀萬物之理,得吾心之说也易,動處萬物之分,得吾心之樂也难。是故仁智合一,然後君子之學成。
  觀日月之盈虚,知陰陽之消息。觀陰阳之消息,知聖人之進退。
  士選於庠塾,政令行乎世臣,學校起於鄉行,財出於九賦,兵起於鄉遂,然後政行乎百姓,而仁覆天下矣。
  生刑輕,則易犯,是故教民以無恥也。死刑重,則難悔,是绝民自新之路也。死刑生刑,輕重不相縣,然後民知所避,而風化可興矣。
  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義不明,君诱其臣以富貴,臣干其君以文行。夫君臣相與之際,萬化之原也。既汩其利矣,末流其可禁乎,此三代之治所以不復也。
  堯、舜、禹、湯、文王、仲尼之道,天地中和之至,非有取而後為之者也。是以周乎萬物,通乎無窮,日用而不可離也。释氏乃為厭生、死,苦病、老,然後有取於心以自利耳。本既如是,求欲無弊,其可得乎!
  爵位儀章,德之飾也。有德,則為等威,君子之所欲。無德,則器物而已矣,君子賤焉。
  陰陽之升降,邪正之内外,一也。是故仁者雖切切於世,而亦不求之必行也。
  寒暑之始终,天地之始終也。
  拘於耳目聞見者,众人也,无典章法度者,释氏也,安得其心徧該流通與論性命之理而反之正哉!
  一裘裳也,于冬之時舉之,以為輕,逮夏或舉之,則不勝其重。 一絺绤也,于夏之時舉之,以為重,逮冬或舉之,則不勝其輕。夫衣非随時而有輕重也,情狃於寒暑而亂其心,非輕重之正也。世有缘情立義,自以為由正大之德而不之覺者,亦若是而已矣!孰能不狃於情以正其心,定天下之公乎!
  見善有不明,則守之不固。或懾於威嚴而失之,或没於情恩而失之,或亂於精微而失之,或汨于末流而失之。伟哉,孟氏之子!生世之大弊,承道之至衰,蕴經綸之大業,進退辭受,執极而不變,用極而不亂,屹然獨立於横流。使天下後世晓然知强大威力之不可用,士所以立身,大夫所以立家,諸侯所以立国,天子所以保天下,必本諸仁義也。偉哉,孟氏之子!
  義者,權之行也。仁,其審權者乎。
  道充乎身,塞乎天地,而拘於軀者不見其大,存乎饮食男女之事,而溺於流者不知其精。諸子百家億之以意,飾之以辨,傳聞襲見,蒙心之言。命之理,性之道,置諸茫昧則已矣。悲夫,此邪說暴行所以盛行,而不為其所惑者鲜矣。然則奈何?曰在修吾身。
  釋氏定其心而不理其事,故听其言如该通,徵其行則顛沛。儒者理於事而心有止,故内不失成己,外不失成物,可以贊化育而與天地參也。
  自反則裕,责人則蔽。君子不臨事而恕己,然後有自反之功。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則用無不利。
  有毁人敗物之心者,小人也,操愛人成物之心者,義士也。油然乎物各當其分而無覓者,君子也。
  知人之道,驗之以事而觀其詞氣。從人反躬者,鲜不為君子。任己蓋非者,鲜不為小人。
  釋氏直曰吾見其性,故自處以静,而萬物之動不能裁也。自處以定,而萬物之分不能止也。是亦天地一物之用耳。自道參天地、明並日月、功用配鬼神者觀之,則释氏小之為丈夫矣。其言夸大,豈不猶坎井之蛙歟?
  仁者,天地之心也。心不盡用,君子而不仁者,有矣。
  萬物備而為人,物有未體,非仁也。萬民合而為君,有一民不歸吾仁,非王也。
  天命為性,人性為心。不行己之欲,不用己之智,而循天之理,所以求盡其心也。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4-12
修身

  胡子曰: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己以恭儉為先,自天子至於庶人,一也。
  道不能無物而自道,物不能無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猶風之有動,猶水之有流也,夫孰能間之?故離物求道者,妄而已矣!
  釋氏之學,必欲出死生者,蓋以身為己私也。天道有消息,故人理有始終。不私其身,以公於天下,四大和合,無非至理;六塵緣影,无非妙用,何事非真,何物非我?生生不窮,无断無滅,此道之固然,又豈人之所能為哉?夫欲以人為者,吾知其為邪矣。
  道非仁不立。孝者,仁之基也。仁者,道之生也。義者,仁之質也。
  未能無欲,欲不行焉之謂大勇,未能无惑,惑不苟解之謂大智。物不苟應,務盡其心之謂大仁。人而不仁,則道義息。
  强﹝暴﹞感仁義而服者有矣,未聞以强﹝暴﹞服强﹝暴﹞而能有終者也。
  孝莫大於宁親,寧親莫大於存神。神存天地之間,順其命,勿绝滅之而已矣。死生者,身之常也。存亡者,國之常也。興廢者,天下之常也。绝滅者,非常之變也。聖人制四海之命,法天而不私己,盡制而不曲防,分天下之地以為萬國,而與英才共焉。誠知興廢之無常,不可以私守之也。故農夫受田百畝,諸侯百里,天子千里。農夫食其力,諸侯報其功,天子享其德。此天下之分,然非後世擅天下者以大制小、以强制弱之謀也,誠盡制而已矣。是以虞、夏、商、周傳祀長久,皆千餘歲。論興廢,則均有焉。語绝灭,則至暴秦郡縣天下,然後及也。自秦滅先王之制,海内蕩然无有根本之固。有今世王天下,而继世無置錐之地者。有今年貴為天子,而明年欲為匹夫不可得者。天王尚焉,況其下者乎?是以等威不立,禮義難行,俗化衰薄,雖當世興廢之常,而受绝滅之禍也。其為不孝孰大焉!悲夫!秦、漢、魏、晋、隋、唐之君,真可謂居绝滅之中而不自知者也。是故大易垂訓,必建萬國而親諸侯,春秋立法,興灭國而继绝世。
  義有定體,仁無定用。
  道無不可行之時,時無不可處之事。時無窮,事萬變,惟仁者為能处之,不失其道而有成功。權数智術,用而或中則成,不中則败。其成败係人之能否,而權變縱釋不在我者也。豈不殆哉!
  天命不已,故人生无窮。其耳目、口鼻、手足而成身,合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而成世,非有假於外而强成之也,是性然矣。聖人明於大愉,理於萬物,畅於四肢,達於天地,一以貫之。性外無物,物外无性。是故成己成物,无可無不可焉。释氏绝物遁世,棲身冲寞,窥見天機有不器於物者,遂以此自大。謂萬物皆我心,物不覺悟而我覺悟,謂我獨高乎萬物。於是顛倒所用,莫知所止,反為有適有莫,不得道義之全。名為識心見性,然四達而實不能一貫。展轉淫遁,莫可致詰。世之君子信其幻語而惑之。孰若即吾身世而察之乎?
  先道而後言,故無不信之言。先義而後行,故無不果之行。
  陰陽成象,而天道著矣。剛柔成質,而地道著矣。仁義成德,而人道著矣。
  萬物生於天,萬事宰於心。性,天命也。命,人心也。而氣經纬乎其間,萬變著見而不可掩。莫或使之,非鬼神而何?
  法制者,道德之显爾。道德者,法制之隐爾。天地之心,生生不窮者也。必有春秋冬夏之節、風雨霜露之變,然後生物之功遂。有道德结於民心,而無法制者為無用。無用者亡[刘虞之类]。有法制繫於民身,而無道德者為無體。熱體者滅[暴秦之类]。是故法立制定,苟非其人,亦不可行也。
  学進,則所能日益。德进,則所能日損。不己而天,則所能亡矣。
  事成則極,極則變。物盈則傾,倾則革。聖人裁成其道,輔相其宜,百姓於变而不知。此尧舜所以為聖也。
  造車於室而可通於天下之險易,鑄鑒於冶而可以定天下之妍醜,蓋得其道而握其要也。治天下者何獨不觀乎此而反求諸身乎?是以一正君心而天下定矣。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4-12
陰陽

  胡子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有一則有三,自三而無窮矣。老氏謂“一生二,二生三”,非知太極之蕴者也。
  小道任術,先其得,後其利,智己而愚民者也。聖人由道而行,其施也博,其報也厚,其散也廣,其聚也多,貪慾不生而天下通焉。
  夫婦之道,人醜之者,以淫慾為事也,聖人安之者,以保合為義也。接而知有禮焉,交而知有道焉,惟敬者為能守而勿失也。語曰:樂而不淫,則得性命之正矣。謂之淫慾者,非陋庸人而何?
  變異見於天者,理極而通,数窮而更,势盡而反,氣滋而息,興者將廢,成者將敗。人君者,天命之主,所宜盡心也。德動於氣,吉者成,凶者敗,人者興,小者廢。天豈有心於彼此哉!謂之谴告者,人君覩是,宜以自省也。仁義服於吾身,是非明於吾政,雖四海沸騰,三光淪没,亦不足畏也已。若以天命为恃,遇災不懼,肆淫心而出暴政,未有不亡者也。
  物之生死,理也。理者,萬物之貞也。生聚而可見,则為有;死散而不可見,則為無。夫可以有無見者,物之形也。物之理,則未嘗有无也。老氏乃以有無焉生物之本,陋哉!天得地而後有萬物,夫得婦而後有男女,君得臣而後有萬化,此一之道也,所以為至也。
  井法行,而後智愚可擇,學无濫士,野无滥農,人才各得其所,而游手鮮矣。君臨卿,卿臨大夫,大夫臨士,士臨農與工商,所受有分制,多寡均而無貧苦者矣。人皆受地,世世守之,無交易之侵謀。無交易之侵謀,則無争奪之獄訟。无争奪之狱訟,则刑罚省而民安。刑罸省而民安,則禮樂修而和氣應矣。
  守身以仁。以守身之道正其君者,大臣也。漢、唐之盛,忠臣烈士攻其君之过,禁其君之欲,糾其政之缪,彈其人之佞而止已。求其大君心,引之志於仁者,則吾未之見也。惟董生其庶幾乎!
  道可述不可作,述之者天也,作之者人也。三王述之,五霸作之,其功德可考矣。
  深於道者,富用物而不盈。衛公子荆善居室,孔子何取焉?以其心不婴於物,可以為法也。夫人生於世,用物以成其生耳,其久能幾何,而世人馳騖不反也。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聖人知天命存於身者,渊源无窮,故施於民者溥博無盡,而事功不同也。知之,則於一事功可以盡聖人之蕴;不知,則一事功而已矣,不足以言聖人也。莊周乃曰“聖人之道,真以治身,其绪馀土苴以治天下”,豈其然乎?
  善為天下者務寝兵。兵,刑之大者耳。雖汉、唐盛主,禮樂廢缺,法令專行,是兵常興而未嘗息也。纪纲如是,而欲有三代之文章,其可得乎!
  有情無情,體同而用分。人以其耳目所學習,而不能超乎見聞之表,故昭體用以示之,则惑矣。惑則茫然無所底止,而為释氏所引,以心為宗,心生萬法,萬法皆心,自滅天命,固為己私。小惑難解,大碍方張,不窮理之過也。彼其夸大言辭,颠倒運用,白謂至極矣,然以聖人視之,可謂欲仁而未至,有智而未及者也。夫生於戎夷,亦间世之英也,学之不正,遂為異端小道。惜哉!
  聖人尚賢,使民知勸,教不能,使民不争,明善惡之歸,如日月之照白黑,然民猶有惑於欲而陷於恶。故孔子觀上世之化,喟然而嘆,曰“甚哉,知之難也。”雖尧舜之民比屋可封,能使之由而已,亦不能使之知也。夫人目於五色,耳於五聲,口於五味,其性固然,非外來也。聖人因其性而導之,由於至善,故民之化之也易。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夫可欲者,天下之公欲也,而可蔽之使不见乎?
  天地之生生萬物,聖人之生生萬民,固其理也。老聃用其道,計其成,而以不争行之,是舞智尚術,求怙天下之權以自私也。其去王事遠矣。
  時之古今,道之古今也。
  道者,體用之总名。仁其体,義其用。合體与用,斯為道矣。大道廢,有仁義。老聃非知道者也。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4-12
好惡

  胡子曰:寡欲之君,然後可與言王道。無欲之臣,然後可以言王佐。
  志仁則可大,依仁則可久。
  仲尼從心所欲不踰矩,可谓盡心矣。天即孔于也,孔手即天也。释氏無障碍,而所欲不能不踰矩,吾知其未見心之全也,猖狂妄行而已。
  有其德,无其位,君子安之。有其位,無其功,君子恥之。君子之遊世也以德,故不患乎無位;小人之遊世也以利势,故患得患失,無所不為。
  一嘘吸,足以察寒暑之變,一語默,足以著行藏之妙,一往來,足以究天地之理。自陋者,不足與有言也,自小者,不足与有為也。
  人雖備天道,必學然後識,習然後能,能然後用,用無不利,唯樂天者能之。
  有之在己,知之在人。有之而人不知、從而與人較者,非能有者也。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水有根,故其生不窮;氟有性,故其運不息。德有本,故其行不窮。孝悌也者,德之本歟!
  有是心則有知,無是心則無知。巧言令色之人,一失其心於浮伪,未有能仁者也。
  等級至嚴也,失禮樂則不威,山河至险也,失禮樂則不固。禮乎樂乎,天下所日用,不可以造次颠沛廢焉者乎!富可以厚恩,貴可以廣德,是君子之所欲。有求之而得者,有不求而得者,有求而不得者,命有定矣。信而不渝,然後能為君子。
  有為之為,出於智巧。血气方刚,則智巧出焉。血气既衰,則智巧窮矣。或知功之可利而锐於立功,或知名之可利而進以求名,或知正直之可利而勉於正直,或知文詞之可利而習於文詞,皆智巧之智也。上好恬退,則為恬退以中其欲;上好刚劲,則為剛勁以中其欲;上好温厚,則為温厚以中其欲;上好勤恪,則為勤恪以中其欲;上好文雅,則為文雅以中其欲,皆智巧之巧也。年方壯則血氣盛,得所欲則血氣盛,壯邁往失則血氣挫折,消懦而所為屈矣,無不可变之操也。無為之為,本於仁義。善不以名而為,功不以利而勸,通於造化,與天地相终始,苟不至德,則至道不凝焉。
  聖人不可得而見矣,其遗言猶龙之蜕,猶虎之皮。用其文章,猶足動觀聽,况能充其蜕,復其皮。得其精神以設施於天下,其撥亂興治如反覆手足。不得其道,與天下之人角智力者,嵲嵲乎殆哉!
  有聚而可見謂之有者,知其有於目,故散而不可見者謂之無。有實而可蹈謂之有者,知其有於心,故妄而不可蹈者謂之無。
  馬牛,人畜也。御之失道,則奮其角踶,雖有猛士,莫之敢撄,得其道,則三尺童子用之,周旋無不如志焉。天下分裂,兆民離散,欲以一之,固有其方,患在人不仁,雖與言而不入也。
  知幾,則物不能累而祸不能侵。不累於物,其知幾乎!
  郡縣天下,可以持承平而不可支变故,封建諸侯,可以持承平,可以支變故。
  自觀我者而言,事至而知起,則我之仁可見矣。事不至而知不起,則我之仁不可見也。自我而言,心與天地同流,夫何間之?
  處已有道,則行艱難險厄之中無所不利;失其道,則有不能堪而忿慾興矣。是以君子貴有德也。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4-12
往來

  胡子曰:或往或來,天之所以為道也;或語或默,士之所以為仁也;或進或退,臣之所以事君也;或擒或縱,兵之所以為律也;或弛或張,王之所以化成於天下也。
  释氏以盡虚空沙界為吾身,大則大矣,而以父母所生之身為一塵剎幻化之物而不知敬焉,是有间也。有间者,至不仁也,與區區於一物之中沈惑而不知反者何以異?
  性譬諸水乎,則心猶水之下,情猶水之澜,欲猶水之波浪。
  即物而真者,聖人之道也;談真離物者,釋氏之幻也。
  释氏見理而不窮理,見性而不盡性,故於一天之中分別幻華真實,不能合一,與道不相似也。
  當爵禄而不輕,行道德而不舍者,君子人歟?君子人也。天下之臣有三:有好功名而輕爵禄之臣,是人也,名得功成而止矣;有貪爵禄而昧功名之臣,是人也,必忘其性命矣,鲜不及哉;有由道義而行之臣,是人也,爵位功名,得之不以為重,失之不以為輕,顧吾道義如何耳。君天下,臨百官,是三臣者杂然並進,為人君者乌乎知而進退之?孟子曰:君仁,莫不仁。
  有善行而不仁者有矣,未有不仁而能择乎善者也。
  子思子曰“率性之謂道。”萬物萬事,性之質也。因質以致用,人之道也。人也者,天地之全也。而何以知其全乎?萬物有有父子之親者焉,有有君臣之統者焉,有有報本反始之禮者焉,有有兄弟之序者焉,有有救災恤患之義者焉,有有夫婦之別者焉。至于知時御盗如雞犬,猶能有功於人,然謂之禽兽而人不與為類,何也?以其不得其全,不可與為類也。夫人雖備萬物之性,然好惡有邪正,取舍有是非,或中於先,或否於後,或得於上,或失於下,故有不仁而入於夷狄禽兽之性者矣。惟聖人既生而知之,又學以審之,尽人之性,盡物之性,德合天地,心純萬物,故與造化相参而主斯道也。不然,各適其適,雜於夷狄禽兽。是異类而已,豈人之道也哉!是故君子必戒谨恐懼,以無失父母之性,自則於異類,期全而歸之,以成吾孝也。
  中者,道之體;和者,道之用。中和變化,萬物各正性命而纯備者,人也,性之極也。故觀萬物之流形,其性则異;察萬物之本性,其源則一。聖人執天之機,惇敘五典,庸秩五禮。順是者,彰之以五服,逆是者,討之以五刑。調理万物,各得其所。此人之所以為天地也。
  目之所可覩者,禽兽皆能視也。耳之所可聞者,禽獸皆能聽也。視而知其形,听而知其聲,各以其類者,亦禽獸之所能也。視萬形,聽萬聲,而兼辨之者,則人而已。覩形色而知其性,聞聲音而達其義,通乎耳目之表、形器之外,非圣人則不能與於斯矣。斯道不明,則中國冠带之君有時而為夷狄。杨朱、墨翟之賢而有禽兽之累,惟安於耳目形器,不知覺之過也。君子履安佚之地,當安佚之時,戒謹恐懼,不敢須臾怠者以此。
  君子畏天命,順天時,故行驚眾駭俗之事常少。小人不知人命,以利而動,肆情妄作,故行驚众骇俗之事必其无忌憚而然也。
  首萬物,存大地,謂之正情。備萬物,參天地,謂之正道。順秉彝,窮物則,謂之正教。
  道之明也,道之行也,或知之矣。變动不居,進退无常,妙道精義未嘗須臾離也。賢者之行,智者之見,常高於俗而與俗立異。不肖者之行,愚者之見,常溺於俗而與俗同流。此道之所以不明也,此道之所以不行也。我知聖人之行、聖人之見矣。不與俗異,不與俗同,变動不居,進退無常,妙道精義未嘗離也。參於天地,造化萬物,明如日月,行如四時。我知聖人之行、聖人之見矣。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4-12
仲尼

  胡子曰:仲尼之教,猶天地造化萬物,生生日新,无氣之不應,无息之或已也。我於季路而見焉。或曰何謂也?曰:子路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質美矣。孔子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进之以仁也。季路终身誦之,力行乎仁矣。孔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至哉斯言!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與於此?颜回欲罷不能,未至文王純一不已之地。孔子所以惜之,曰:未見其止也。止則與天為一,无以加矣。
  氣主乎性,性主乎心。心纯,則性定而氣正。氣正,則動而不差。動而有差者,心未純也。告子不知心而以義為外,无主於中而主於言。言有不勝則惑矣,而心有不動乎?北宫黝、孟施舍以氣為本,以果為行。 一身之氣,有時而衰,而心有不動乎?曾子、孟子之勇原於心,在身為道,虛物為義,氣與道義同流,融合於視聽言動之間,可謂盡性者矣。夫性無不體者,心也。孰能參天地而不物,关百聖而不惑,亂九流而不缪,乘富貴而能約,遭贫賤而能亨,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周旋繁缛而不亂乎!
  人皆有良心,故被之以桀、紂之名,雖匹夫不受也。夫桀、紂,萬乘之君,而匹夫羞為之,何也?以身不親其奉,而知其行醜也。王公大人一親其奉,喪其良心,處利勢之際,临死生之節,宜冒苟免,行若大鼠者,皆是也。富貴而奉身者備,斬良心之利劍也。是故禹菲飲食、卑宫室,孔子重贊之,曰:吾無閒然矣!富貴,一時之利;良心,萬世之彝。乘利勢,行彝章,如雷之震,如風之動,聖人性之,君子樂之。不然,乃以一時之利失萬世之彝,自列於禽獸,寧貧賤而為匹夫,不願王公之富貴也。
  以理義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難,理義本诸身,威力假諸人者也。本諸身者有性,假諸人者有命。性可必而命不可必,性存則命立,而權度縱釋在我矣。是故善為國者,尊吾性而已。
  君子有宰天下之心,裁之自親始,君子有善萬世之心,行之自身始。不然,則蕩而无止,不入於釋氏之绝滅,則入於老庄之荒唐。
  有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势以利物,無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势以殘身。富貴,人之所大欲,貧賤,人之所大惡。然因貧賤而修益者多,因富貴而不失於昏淫者寡,則富貴也,有時而不若貧賤矣。
  赤子不私其身,无智巧,无偏係。能守是心而勿失,然後謂之大丈夫。
  惟仁者為能所執無非禮,所行無非義。
  今之儒者移學文藝、干仕進之心,以收其放心而美其身,則又何古人之不可及哉!父兄以學文藝令其子弟,朋友以仕進相招,往而不返,則心始荒而不治萬物之成,咸不逮古先矣。
  學欲博,不欲雜;守欲约,不欲陋。雜似博,陋似约,学者不可不察也。
  修為者必有棄,然後能有所取;必有變,然後能有所成。虽天子之貴,不仁不義,不能以尊其身,雖天下之大,不仁不義,不能以庇其身,況其下者乎?
  魚生於水,死於水,草木生於土,死於土,人生於道,死於道,天經也。饮食、車馬、衣裘、宫室之用,道所以有濟生者,猶龟有蘋藻泥沙,草木有风雷雨露也。如使魚而離水,雖有蘋藻泥沙,則不能生矣;如使草木而離土,雖有風雷雨露,亦不能以生。今人也而離道,饮食雖豐,裘服雖鲜,車馬雖澤,宫室雖丽,其得而享諸?季世淫亂並興,争奪相杀,殄灭人倫。至於善良被禍,姦惡相殘,天下嚣然,皆失其所,則一人棄道崇物之所致也。有國家者戒之,戒之!
  養太子不可以不慎也,望太子不可以不仁也。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4-12
文王

  胡子曰:文王之行王政,至善美也,孟子之言王道,更詳约也。然不越制其田里,導之樹畜,教之以孝悌忠信而已。自五霸之亂以至於今,田里之弊無窮,樹畜之業不修,孝悌之行不著,忠信之風不立,治道日苟,刑罚日烦。非有超百世英才之君臣、与文王、孟氏比肩者,其孰能復之?養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治安也,取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敗亡也。
  江河之流,非舟不濟,人取其濟則已矣,不復留情於舟也。澗壑之險,非梁不渡,人取其渡則已矣,不复留情於梁也。人於奉身濟生之物皆如是也,不亦善乎!澹然天地之間,雖死生之變不能動其心矣。
  生本無可好,人之所以好生者,以欲也,死本無可惡,人之所以惡死者,亦以欲也。生,求稱其欲;死,懼失其欲。衝衝天地之间,莫不以欲為事,而心學不傳矣。
  行源之水,寒冽不凍;有德之人,厄窮不塞。
  以反求諸己為要法,以言人不善為至戒。
  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谨,則能崇其德。
  下之於上德,不待聲色而後化。人之於其類,不待聲色而後從,禍福於善惡,不待聲色而後應。诗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人固有遠迹江湖、念绝於名利者矣,然世或求之而不得免。人固有置身市朝、心屬於富貴者矣,然世或捨之而不得進。命之在人,分定於天,不可變也。是以君子貴知命。知命,然後能信義。惟患积德不足於身,不患取资不足於世。
  執斧斤者聽於施绳墨者,然後大廈成,執干戈者听於明理義者,然後大業定。
  仁心,立政之本也。均田,為政之先也,田里不均,雖有仁心而民不被其澤矣。井田者,聖人均田之要法也。恩意聯属,姦宄不容,少而不散,多而不亂。農賦既定,軍制亦明矣。三王之所以王者,以其能制天下之田里,政立仁施,雖匹夫匹婦,衣一食,如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其於萬物,誠有調燮之法以佐贊乾坤化育之功,非如後世之君不仁於民也。
  桀、纣、秦政,皆窮天下之惡,百姓之所同惡,故商、周、刘汉因天下之心伐而代之,百姓親附,居之安久,所謂仁義之兵也。魏、晉以來,天下莫不假人之柄而有隳三綱之罪。仁義不立,綱纪不張,无以缔固民心,而欲居之安久,可乎?
  或問:周室衰,諸侯更霸数百年,及秦累世窮兵極勢而後定天下。天下已定,其十三岁而亡,何也?曰:秦之亡也久矣。秦自用孝公、商鞅之法,势日張而德日衰,兵日振而俗日弊,地日廣而民心日益散,秦之亡也久矣。然則賈生謂攻守之勢異,非歟?曰:攻守一道也。是故湯、武由仁義以攻,由仁义以守,漢、唐以仁義而攻,以仁義而守,子孫享之各数百年,蓋得其道也。曰:秦失其道,其能定天下,何也?曰:時也。六國之君,其愚又甚於秦,故秦能欺之,以僥倖一時之勝而亡立至矣。曰:然則汉、唐興義師,不五六歲得天下、定中国者数百年,季世一失其道而亡,如此其速,何也?曰:井法不立,諸侯不建,天下荡蕩无纲纪也。後世不改其轍,欲如周獲天年,終難矣哉!
  三代而後,漢、唐之盛,謂愛民而富民之君則有之,謂愛民而教民之君則未之有也。
  漢、唐以來,天下既定,人君非因循自怠,則沈溺聲色。非沈溺聲色,則開拓邊境。非開拓邊境,則崇飾虚文。其下乃有惑於神仙真空之術。曷若講明先王之道,存其心,正其情,大其德,新其政,光其國,為萬世之人君乎!後世必有高漢、唐賢君之聪明者,然後能行之矣。而漢、唐賢君志趣識量亦未易及也,可輕棄哉?又況三代之盛,王行一不義、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者,其仁何可及乎?人君,聯属天下以成其身者也。内選於九族之親,礼其賢者,表而用之,以聯屬其親,外選於五方之人,禮其英傑,引而進之,以聯屬其民。是故賢者,众之表、君之輔也。不進其親之賢者,是自賊其心腹也,不進其人之賢者,是自殘其四肢也。残賊之君,鮮不覆亡哉!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4-12
事物

  胡子曰:事物之情,以成則難,以毁则易。足之行也亦然,升高難,就卑易。舟之行也亦然,泝流難,順流易。是故雅言難入而淫言易聽,正道難從而小道易用。伊尹之訓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蓋本天下事物之情而戒之耳,非謂太甲質凡而故告之以如是也。英明之君以是自戒,则德業日新,可以配天矣。
  聖人理天下,以萬物各得其所為至極。井田封建,其大法也。暴君汙吏既已廢之,明君良臣歷千五百餘歲未有能復之者,智不及邪,才不逮邪,聖道不傳,所謂明君良巨也,未免以天下自利,无意於裁成輔相,使萬物各得其所邪。
  探視聽言动無息之本,可以知性,察視聽言動不怠之際,可以會情。視聽言動,道義明著,孰知其为此心?視聽言動,物欲引取,孰知其為人欲?是故誠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動,心妙性情之德。性情之德,庸人與聖人同,聖人妙而庸人所以不妙者,拘滯於有形而不能通爾。今欲通之,非致知,何适哉?
  至親至切者,其仁之義也歟,至通至達者,其義之理也歟!人備萬物,賢者能體萬物,故萬物為我用。物不備我,故物不能體我。應不為萬物役而反為萬物役者,其不智孰甚焉!
  行吾仁,謂之恕。操吾心,謂之敬。敬以餐吾仁。
  非性無物,非氣无形。性,其氣之本乎!
  释氏窥見心體,故言為無不周徧。然未知止於其所,故外倫理而妄行,不足與言孔、盂之道也。明乾坤變化、萬物受命之理,然後信六道輪迴之說,具詖淫邪遁之辭,始可與為善矣。
  氣之流行,性為之主。性之流行,心為之主。
  釋氏有适而可,有適而不可,吾儒無可無不可。人能自强於行履之地,則必不假释氏淫遁之詞以自殆矣。釋氏惟明一心,亦可謂要矣,然真孔子所謂好仁不好學者也。不如是,豈其愚至於无父无君,而不自知其非也哉?
  物无非我,事無非真。彼遗棄人間萬務,惟以了死生為大者,其蔽孰甚焉!
  氣感於物,發如奔霆,狂不可制。惟明者能自反,惟勇者能自断。
  行之失於前者,可以改之於後,事之失於今昔,可以修之於来。雖然,使行而可以逆制,則人皆有善行矣,使事而可以预立,则人皆有善事矣。惟造次不可以少待也,惟顛沛不可以少安也,則行失於身,事失於物,有不可勝窮者矣。雖强力之人,改過不憚,其如過之不窮何?是以大学之方在致其知。知至,然後意誠,意誠,則過不期寡而自寡矣。
  事之誤,非過也,或未得馭事之道焉耳。心之惑,乃過也。心過難改,能改心過,则無過矣。
  能攻人之實病至難也,能受人賁攻者為尤難。人能攻我實病,我能受人實攻,朋友之義其庶几乎!不然,其不相陷而為小人者,幾希矣。
  忌克之人,其可事乎?其急也,我諫我聽,我才我用。禍既息矣,我諫,謗也,我才,姦也,殺我必矣。有天下国家而如是,能傳之子孫者,未之有也。是故不忌不克,可以為君矣。諫不妄發,才不妄試,可以保身矣。
  喪之三年,盡生者之孝心也,於死者何加損焉?是故汉文雖有命短丧,我謂之天下之慈君,而汉景不服三年之喪,其為孝也薄矣。行而有悖於天,有累於身,雖有父令,不可從也。從之,则成父之小欲而隳父之大仁,君子不謂之孝。况三年之喪,仁人孝子所以事天成身之本,非父之所得令者乎?後世不罪漠景之薄於親,而罪漢文之慈於臣子,是未察乎丧服之志者也。
  欲大變後世之法度,必先大變人主之心術。心術不正,則不能用真儒為大臣。大臣非真儒,則百官不可總已以聽,而嗣君不可以三年不言,母后雖欲顺承天意,不撓外權,不可得矣。此不可不大变其本也。本正,則自身措之百官萬民而天下皆正矣。
  荀子曰:有治人,無治法。窃譬之欲撥亂反之正者如越江湖,法則舟也,人则操舟者也。若舟破楫壤,雖有若神之技,人人知其弗能济矣。故乘大亂之時必變法。法不變而能成治功者,未之有也。
  欲撥亂興治者,當正大綱。知大綱,然後本可正而末可定。大綱不知,雖或善於條目,有一時之功,終必於大網不正之處而生大亂。然大纲無定体,各随其時,故魯莊公之大纲在於復仇也,衛國之大綱在於正名也。仇不復,名不正,雖有仲尼之德,亦不能聽魯、衛之政矣。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4-12
紛華

  胡子曰:行紛華波動之中,慢易之心不生。居幽獨得肆之處,非僻之情不起,上也。起而以禮制焉,次也。制之而不止者,昏而无勇也。理不素窮,勇不自任,必為小人之歸,可恥之甚也。
  堯、舜以天下與人,而无人德我之望,汤、武有人之天下,而无我取人之嫌。是故天下无大事,我不能大,則以事為大,而處之也難。
  人欲盛,則於天理昏。理素明,則無欲矣。處富貴乎?與天地向其通。处貧賤乎?與天地同其否。安死顺生,與灭地同其變,又何宫室、妻妾、衣服、飲食、存亡、得丧而以介意乎?
  一身之利,无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時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存斯志,行斯道,躬耕于野,上以奉祀事長,下以慈幼延交遊,於身足矣。易曰:不家食,吉。是命焉,乌能舍我靈龜而逐人之昏昏也?
  仁者,人所以肖天地之機要也。
  人之於天地,有感必應,猶心之於身,疾痛必知焉。
  物不獨立必有對,對不分治必交焉,而文生矣。物盈於天地之间,仁者無不爱也,故以斯文為己任,理萬物而與天地參矣。
  或問王通曰:子有憂疑乎?曰: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雖然,天下皆忧,吾独得不憂?天下皆疑,吾獨得不疑?又曰:心迹之判久矣,吾獨得不二言乎!或問曰:通有二言,何也?曰:仁則知通之言一,不仁則以通言為二。若心與迹判,则是天地萬物不相管也,而將何以一天下之動乎?
  天下莫大於心,患在不能推之爾。莫久於性,患在不能順之爾。莫成於命,患在不能信之爾。不能推,故人物内外不能一也。不能順,故死生晝夜不能通也。不能信,故富貴貧賤不能安也。
  事物屬於性,君子不謂之性也,必有心焉,而後能治。裁制屬諸心,君子不謂之心也,必有性焉,然后能存。
  不仁見天下之事大,而執天下之物固,故物激而怒,怒而不能消矣。感物而欲,欲而不能止矣。窮理盡性以成吾仁,則知天下无大事,而見天下无固物。雖有怒,怒而不遷矣。雖有欲,欲而不淫矣。
  莊周曰:伯夷死名於首阳之下。非知伯夷者也。若伯夷,可謂全其性命之情者矣。謂之“死名”可乎?周不為一世用,以保其身可矣,而未知天下之大本也。
  智不相近,雖聽言而不入。信不相及,雖纳忠而不愛。是故君子必謹其所以言,则不招謗誹,取怨辱矣。
  士學於文而知道,則關键節目之言未嘗不三復也,君學於政而知道,則幾會本原之事未嘗不三令五申也。知之,則因非而知是,不知,則指是以為非。
  人君盡下,則聰明開,而萬里之远親於袵席。偏信,則昏亂,而父子夫婦之間有遠於萬里者矣。人君欲救偏信之禍,莫先於窮理,莫要於寡欲。窮理寡欲,交相發者矣。去聖既遠,天下无人師,學者必因書記語言以知理義之精微。知之、則適理義之周道也。不然,則為溺心志之大穽矣。
  人盡其心,则可與言仁矣,心窮其理,则可與言性矣,性存其誠,则可與言命矣。
  敬則人親之,仁则民愛之,誠則鬼神享之。
  窮則獨善其身,達则兼善天下者,大賢之分也。達则兼善天下,窮則兼善萬世者,聖人之分也。
  或問人可勝天乎?曰人而天,则天勝。人而不天,則天不勝。
  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参於天地之謂也。小用者,謀利計功之謂也。
  人者,天地之精也,故行乎其中而莫禦。五行,萬物之秀氣也,故物為之用而莫違。
  三王,正名與利者也,故其利大而流長。五霸,假名争利者也,故其利小而流近。
  形形之謂物,不形形之謂道。物拘於数而有終,道通於化而无盡。
  古之學者求天知,今之學者求人知。古之仕者行己,今之仕者求利焉。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