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593阅读
  • 19回复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4-08-05
胡适名字的由来──澄衷求学期间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人们最为熟知的胡适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从以下文章可知, 1905至1906年胡适在澄衷蒙学堂期间,做“物竞天演,适者生存,试申其意”的作文。不仅得到老师的“富于思考力,善为演绎文,故能推阐无遗”的评语,二哥建议他以“适之”为字。后来发表文字,偶然用‘胡适’做笔名,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


以下资料来源:《胡适忆中的澄衷蒙学堂》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2-06/02/content_816333.htm
2012年6月2日 解放日报  作者:王坚忍

        1901年,唐山路457号澄衷蒙学堂落成开学。学堂以创建者上海工商巨擘叶澄衷的名字命名,是虹口最早的国人开办的新式学堂。叶澄衷晚年深感幼年失学之苦,1899年捐银10万两 (后其长子叶贻鉴又追加10万两),购地30亩,兴建校舍,蔡元培为第一任校长。1902年改设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后又设中学。胡适、竺可桢等为早期毕业生。

        1905年,15岁的胡适进入澄衷蒙学堂。这一年,距上海开埠已60余年,西风东渐,民智初开,校园里洋溢着一种科学民主、思想自由的清新空气。尽管胡适在这所学堂只呆了一年半,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20多年后,他在《四十抒怀》一书中,深情回忆了母校的学科设置,严格管理和教师的诲人不倦。

        学科:“澄衷的学科比较完全多了,国文、英文、算学之外,还有物理、化学、博物、图画诸科。”

        管理:“澄衷管理很严,每月有月考,每半年有大考,月考大考都出榜公布,考前三名的有奖品。”

        教员:“我在这一年半中,最有进步的是英文、算学,教英文的谢昌熙先生、陈诗豪先生、张镜人先生,教算学的郁耀卿先生,都给了我很多的益处。”

        《四十抒怀》中,胡适还饶有兴致回忆了他改名的详细经过。澄衷的教员中,国文教员杨千里老师对胡适的影响最大。师生们都说他思想新。有一次,他叫胡适班级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学生读后,他出了“物竞天演,适者生存,试申其意”的作文题,当时胡适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胡适的作文,杨千里老师给予了“富于思考力,善为演绎文,故能推阐无遗”的评语,并“赏制钱二百”,以奖励胡适领风气之先的才情,胡适为之欣欣然。“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我在学堂的名字是胡洪骍。有一天的早晨,我请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一面洗脸,一面说:‘就用物竞天演适者生存的适之,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两字(二哥字绍之,三哥字振之)。后来我发表文字,偶然用‘胡适’做笔名,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原来胡适的名字,也是拜澄衷蒙学堂所赐。改名一事,便是他早期民主思想形成的印记。胡适在澄衷就读时,有一本日记,共99则,现珍藏在北大图书馆,至今尚未出版。与公开出版的《四十抒怀》相比,胡适带有私密性质的日记,侧重记课外活动和朋友交往。读这些百余年前的日记,澄衷的课外生活百态宛在眼前:胡适喜欢到棋盘街(今河南中路)购书,回校后边阅读,边思考问题;喜欢参加社团活动和演讲,他是学校多个社团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他也喜欢和同学一起外出,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桥堍陈列所参观七省渔业展览会,坐2小时淞沪小火车至宝山参观春季游艺会。

        到底是新式学堂,胡适笔下澄衷学校生活的课内课外,都是精彩纷呈,一点也不比现在的中学生逊色。正是在澄衷蒙学堂开放的校风抚育下,少年胡适留下了一个文化人成长的足迹。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22 00:5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8-06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关于胡适的《澄衷中学日记》


        上面的资料来源──《胡适忆中的澄衷蒙学堂》一文中有一点偏差。文中写到:“胡适在澄衷就读时,有一本日记,共99则,现珍藏在北大图书馆,至今尚未出版。”

        可是,我在网上查到了一些关于该日记的出版信息,简述于下: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适未刊书信日记》已经于200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内容主要包括澄衷中学日记、胡适抄录徐志摩日记残稿、中文书信116封、英文书信141封。“澄衷中学日记”(1906年农历正月-六月)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胡适日记,比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胡适日记全编》中最早的日记早出三年多。

        上海市图书馆收藏着《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适未刊书信日记》(353页,98.0元),全是胡适手稿的影印件。用读者卡不能把书借回家,只能在综合阅览室里阅读,可以复印。最前面的部分是澄衷中学日记,或许日记是给自己看的,字迹比较潦草。后面的胡适抄录徐志摩日记残稿、中文书信、英文书信,比较端正。尤其徐志摩日记残稿,简直是书法作品了。其中,还有胡适与夫人、儿子、朋友的通信,内容丰富。可惜,限于时间只是翻阅浏览而已。




二、《胡適日記全集(全10冊)》(胡适著/曹伯言整理)已经于2004年5月台湾联经出版社公司(人民币2200.00元)。联经版《胡适日记全集》以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胡适日记全编》(2001)为底本,又增加了一些以前未收的新数据,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新发现胡适1906年在上海澄衷学堂读书时的日记、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新近在馆藏胡适遗稿中发现的部分胡适日记,并且收录了胡适日记里附贴的剪报,是一部最完整的胡适日记。

         在上海市图书馆综合阅览室里,也可以阅读和复印这套《胡適日記全集(全10冊)》。按着时间的顺序,胡适1906年在上海澄衷学堂读书时的日记是在第一册的开始的部分。所有的内容都是键盘上打出来的方块字了,文章是容易看了,可惜就没有原来的风格了。

        正月二十日(陽暦二月十三日)
                記事  澄衷開學。
                各科教習姓名如下:
                    國文  楊千里    英文  丁蓮伯
                    理科  吳蔭階    算術  鬱耀卿
                    圖畫  朱仲璵    唱歌  吳柳甫
                    體操  鄭子通

        二月初十日(陽暦三月四日)
                記事  今日為本齋自治會第一次開會之紀念日。(追記)

        二月廿四日(陽暦三月十八日)晴
               記學  夜間天氣頗暖,輾轉不能寐。一切往事皆來襲余心,益煩悶不可耐,自念當是心不安靜之故,因披衣起          坐, 取節本《明儒學案》讀之。每讀至吳康齋(與弼):「人須整理心下,使教瑩靜常惺惺地,方好。」又,「責        人密,自治疏矣。」 又,「人之病痛不知則已,知而克治不勇,使其勢日甚,可乎哉?」等,竊自念小子心地齷齪,        而又克治不勇。危矣殆甚!

三、《胡适澄衷日记》可能是2014年初由澄衷校友会将这些日记收于“澄衷史料汇编”,印制了《胡适澄衷日记》一书。不知是否正式出版,网上已经有以下拍卖行的照片。木兰是该校校友,待开学后去澄衷校友会问一下后再向各位宗亲介绍情况。





观海卫木兰注:

如果要看清晰一点的胡适日记(影印件),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94b85d0102v1vx.html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08 03:5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8-06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胡适澄衷日记十则


资料来源:澄衷校友会网站2014-03-21
http://www.czxyh.com/news/html/?492.html


        【导读】胡适先生1905年到1906年在澄衷学堂读书。至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了他在这段时间里留下的100篇日记,总计15000字左右。现在,校友会已将这些日记收于“澄衷史料汇编”,印制了《胡适澄衷日记》一书。这100篇日记内容涉及甚广,主要记录了他在澄衷学堂里的学习、生活,也涉及了他的交友和对当时社会独到的见解。这里摘录了他日记里关于自我修身的内容,计十则,从中可以看出15岁的胡适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要求很严,常常反思自己的品性。这不仅是少年胡适成长的足迹,也可供澄衷学生乃至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借鉴。

        二月大廿四日:夜间天气颇暖,辗转不能寐,一切往事皆来袭。余心益烦,闷不可耐,自念当是心不安静之故。因披衣起坐,取节本《明儒学案》读之。每读至吴康斋(与弼)“人须整理心下,使教莹静,常惺惺地,方好”;又“责人密,自治疏矣”;又“人之病痛,不知则已;知而克治不勇,使其势日甚,可乎哉”等,窃自念,小子(注:胡适在日记中常常自称“小子”)心地龌龊,知而又克治不勇。危矣!殆甚。

        二月大廿六日:子舆氏有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耻之于人,大矣”。小子自念,颇具廉耻心,惟名誉心太重。每致矫揉文过之弊端,欲痛革而未逮也。每念孔子“学者为己为人”之戒,胡居仁“为学在声价上做,便自与道离了”之语,辄怵惕危惧不自已。记此所以自警也。

        二月大廿九日:程子“学始于不欺暗室” 一语,正是为小子好名之戒。

        三月大十一日:曾文正“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云云,实具至理。友人郭君虞裳,粹于国文,性极聪颖,惟有懒病。予尝以“精神愈用则愈出”之语相勉,郭君答予以“君崇拜此语诚是,但恐君他日将坐此而促其寿命耳”。予闻之心为之震动不已。徐思之,盖至言也。

        三月大二十三日:予喜规人过,而于己之过失或反不及检点,此为予一生大病。千里师尝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相勖,顾虽深自克制犹不能克除净尽矣。康斋曰:“责人密,自治疏矣。”呜呼!此言吾朝夕置之脑中也。

        三月大二十八日:噫!余过失丛杂,不易尽去。朱子“即此欲去之心,便是能去之药”一语,其予以我自新之道矣。

        四月小初八日:予幼嗜小说。惟家居未得新小说,惟看中国旧小说,故受害滋深。今日脑神经中种种劣根性皆此之由。虽竭力以新知识新学术相挹注,不能泯尽也。且看浅易文言久成习惯,今日看高等之艰深国文,辄不能卒读。缘恶果以溯恶因,吾痛恨,吾切齿而痛恨。因立誓,此后除星期日及假期外,不得看小说,惟此等日亦有限制看小说之时限,不得逾三小时。而所看除新知识之小说亦不看也。

        四月小初九日:余平时行事偶拂意则怫然,怒不可遏,以意气陵人事,后思之辄愧怍无已。盖由于不能克己之故,即程子所谓“为气所胜,习所夺”也,后当深戒之。

        四月小十二日:余经事不多,识力不足,故办事每不能以快刀断乱丝之手段施之,是以常失之过柔,惟自信所办事却不存一丝“利己”之心。虽屡招人怨,顾自念吾行吾心之所安而已,不为屈也。然数年以来,吾以诚待人而人乃以权术待我。非特此也,且以“妒忌”报我以“多事”称我。我自抵沪以来,得友仅二人,一为郑仲诚,一为张美品。亦以此耳,言念及此,能不使人血冷耶!

        四月小二十九日:予一生大病根有三:(一)好名;(二)卤莽;(三)责人厚。未尝不自知之,每清夜扪心,未尝不念及而欲痛改之。阳明云:“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噫!骍(注:胡适在澄衷读书时名胡洪骍)也乃竟欲见呵于子王子欤?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06 14:0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8-06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北京大学所藏胡适中学日记摘录


资料来源:2014年04月04日 解放日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4-04/6029302.shtml




编者按:季羡林先生在《胡适全集》序言中说:“在中国近百年的学术史上、思想史上、文化史上、文学史上,甚至教育史上,胡适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矛盾重重的人物,一个物议沸沸扬扬的人物,一个很值得研究而又非研究不可的人物。

  胡适在澄衷学堂读书时的日记手稿藏于北京大学,从未公开发表,弥足珍贵。因澄衷中学的整理,胡适日记得以面世。资料难得,现本刊摘登部分,以飨读者。

  “学生自治会”
  (1)今日为本斋自治会第一次开会之纪念日。(3月4日。本文引用胡适在澄衷的日记,均只标日期,因为现在看到的日记全是1906年所写,故不标年份)
  (2)本斋自治会开第三次常会,余提议数事,皆得会员赞成。此外,数君提议。三时散会。(3月25日)
  (3)自治会开第四次常会。予宣告会事已。复提议“每人各备一册,半以记己过,半以规人过”一事,蒙会众赞成,遂实行。是日全斋同学相继演说,极一时之盛云。(4月8日)
  (4)自本斋自治会发起后,各斋相继代兴。东二则钱应舆君等,西二则孙颂臣君等,东三则欧阳荣耀君等接踵发起 “东二自治”、“西二砺学”、“东三自治”各会。此外尚有“理化研究会”、“英语研究会”、“球会”、“运动会”等相继勃起。猗欤盛矣!(4月9日)
  (5)下午二时本斋自治会开第五次会。盖本会成立二月于兹矣,予演说三事:“释治字之义”、“论同学宜于学问上、德性上着力竞争”、“论选举时被选者及选人者之权利义务”。演已,公举职员。予以18票被选为会长。此外,余君、朱君、陈君各得一票。由会众议决,会长由余一人独任,不复置副会长。书记则余君,干事则陈君也。是日会员毕至,以杨师昨有言“不到者将扣去品行分数”故也。余每于道德上设辞,谆谆告诫,令其每次到会,终无效。今乃惧法律上之处罚而不敢不来。是程度之浅资格之低欤?抑办理之道未尽善欤?为之三叹!(4月29日)
  (6)自治会开会。予演说“慎独及交际”之要素二事。(6月10日)

  “阅书社”
  (1)与余君及赵君敬承等议,拟发起一阅书社,赞成者颇多。 (3月18日)
  (2)拟阅书社简章程稿。(3月19日)
  (3)阅书社章成立后,已蒙白振民先生赞成,允以故算学三斋地假为社所,并允以本校藏书相助。本社得此助力,大约不十日当可成立矣。(3月20日)
  (4)阅书社发起以来,赞成者颇多,捐助书籍者亦踊跃。(3月24日)
  (5)阅书社第一次借书,计借者二十二人。时本社藏书盖四百余部也。(4月1日)
  (6)抵奇芳,遇祥翰叔,坐移时,予先回校,以阅书社将开社也。(5月6日)

  “集益会”
  (1)今日集益会开第五次常会,特请杨千里师、郁耀卿师演说。郁师演说“演说之道”,中有“不得肆口漫骂”一段,犹为切中当今新党少年之弊。杨师演说“一会之成立与否,在众会员程度之高下,不仅在一二职员”,以譬之一室之成于众,明晰之至。今日为本会成立一月之期,应重举职员。余复被选为书记,一身兼数职不暇兼顾,辞之。以期迫,不及议结,乃定于星期日开特别会提议,遂散会。(3月23日)
  (2)集益会开第一次特别大会。提议余及余君成仁、郭君传治等辞职事。余与之辩论数次,会员终不允,乃与之订约而罢。(3月25日)
  (3)集益会已举余君成仁为代表人,因与之拟定章程十条,缮就,交西四斋发起人唐君世成。(3月30日)
  (4)携集益会及自治会简章与二兄看,二兄谓自治会章太脱空 (盖二兄未见尚有自治会规则十条也),集益会章宗旨一条不能□自治,皆当改正者也。(4月1日)
  (5)集益会开第七次常会。(4月13日)
  (6)集益会开第八次会,选举职员。余仍被选为书记。余本欲辞职,顾思选举之理,被选者无辞职之权利,乃止。(4月27日)
  (7)集益会开第八次常会。各职员欲辞职者极多,辩论不休,似此情形恐不能持久也。(5月4日)
  (8)集益会开会。此次会事更不如前。噫!危矣!(5月11日)

  “理化研究会”
  (1)严君佐清等发起一理化研究会,欲余同为发起人。以筹款不易,仪器无从购办。不成,反贻人笑,辞之。(3月24日)
  (2)本校理化研究会开理化比赛会,以与会外人比较一切。是日,堂董、校长俱诣会给奖鼓励,甚盛也。(6月10日)
  “讲书社”
  (1)西四学生前议发起一讲书社,幼稚学生具社会思想诚不易得。故杨师于集益会曾提议此事,请举一代表人为之厘定章程。继以时迫,不及选举。昨日,自治会开会,余君亦提议此事。继由全员公举余为代表人,余颇喜担任此责任。拟俟集益会代表人举定后,当与之商榷也。(3月26日)
  (2)西四讲书会今日开最初会,招余及余君往观。先由发起人潘宗岳君宣告章程,次公举职员。其幼稚之状态颇有足观者。是日,余本略有所陈说,以时促,不果。(3月31日)
  (3)西四讲书会开第四次会。余与余君遇之,由会员邀入旁听。见会员各存意见,以小,故而喋喋争论不休,乃为之说“友爱之真义”、“讲书之实行”二事而退。(4月28日)

  “算术研究会”
  (1)前朱君成杰等拟发起一算术研究会,拟请张琴舟师代拟章程。此会办法,余闻之朱君曰:(一)由会长按会员之算学程度分别为班次;(二)每星期开一次会,由会长(或教习)出题,交会员携归演算,限期缴卷,由会长择其最佳之法式宣告大众;(三)每会期由会员演说心得或质疑问难。以上办法甚善,又诸发起人若朱君、若严君算术程度皆极高。此会指日当可成立也。(3月28日)
  (2)算术研究会前以小故未及兴办,今承朱君(成杰)以定章程事相委,乃与之厘定简章八条。拟请各算术教员改正后始刊行发布也。(5月3日)

  (龚卓 注:文中口为日记中不能认清之文字)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06 14:0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8-06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转发:澄衷学堂时期胡适所受的公民训练


资料来源:zhangshuke1974的博客2010-12-17
http://zhangshuke1974.blog.163.com/blog/static/45324085201011175394017/




        胡适于1905年(光绪乙巳年)进入上海澄衷学堂求学,第二年夏天离开,在澄衷学堂待的时间不长,大约一年有半。澄衷共有十二个班,课堂分东西两排,最高一班称为东一斋,第二班为西一斋,以下直到西六斋。那时候还没有严格规定的学制,也没有什么中学、小学的分别。用现在的名称来分,前六班可算为中学,其余六班为小学。一开始,胡适进的是东三斋,相当于初中二年级,下半年升入东二斋,相当于高中一年级,第二年又升入西一斋,也就是高中二年级了。
        极为难得的是,在澄衷学堂时期,胡适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也是他存世的最早的日记。日记从光绪丙午年正月二十日(1906年2月13日)开始,至同年六月六日(7月26日)为止,共90余篇。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非常珍贵,它为我们了解胡适的成长过程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我在读胡适《澄衷日记》时发现,胡适多次提到一本名为《国民读本》(Citizen Reader)的书。书是西洋人Arnold  Jorster写的,大概是澄衷学堂直接拿来作为教科书用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胡适自己买来看的。该书大体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民读本》或者《公民》教科书。
        胡适对这本书极为重视,也颇为爱读。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对胡适今后的人格养成和社会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胡适在光绪丙午年三月二十一日(本文以下日期皆用阴历)的日记中这样说道:“《国民读本》(Citizen Reader)一书,其于国家政治(法)律,以及成人之道、自治治人之理,皆推阐无遗,其中哲言法语足为座右铭者,不可胜数。”胡适并且翻译了其中的两条格言:(a)To rule oneself is the first step to being able to rule other.(自治者乃治人之第一着手处也。)(b)We shall do not injustice to others nor suffer injustice ourselves.(毋以不义加[诸]人,亦毋受人不义之加诸我。)胡适还把上述格言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毋加诸人”的思想作了联系。
        在此前三月十七日的日记中,胡适还节译了《国民读本》中论选举(voting)的一段,修正了自己关于选举的误解(以为选举随众人之意向而举之,不必被选者之知之;又以为被选者苟自陈欲被选之意于举人者之前,则将跻于钻营者之列)。胡适翻译的这一段,叙述的是秘密投票(Ballot)的程序。胡适一生重视选举制度、赞扬无记名投票,不能不说和他早年读的《国民读本》有很大关系。
        四月十五日的日记中,胡适摘译了《国民读本》所论法律之公例六条:
        1、Everyone is equal before the law.(凡人对于法律皆平等。)
        2、Every man is held to be innocent until he is proved to be guilty.(凡人未为他人证其有罪之前,皆当以无辜待之。)
        3、No one can be tried twice for the same offence.(同一罪名不能经二次之裁制。)
        4、All courts of justice are open to the public.(公堂皆洞开,恣人观审。)
        5、No one is a judge in his own cause.(凡人不能裁制关切己身之讼事。)
        6、No one has the right to take the law in his own hands.(法律不能以一人私之。)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罪推定”、“一罪不二罚”、“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等法律原则。这些法律原则,是文明社会中每个公民应当知道的常识。



        读书之余,胡适还频繁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根据统计,胡适澄衷时期的90多篇日记中,涉及社团活动的有50篇左右,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胡适平均每两天参加一次重要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有校内本班的,有低年级班的,也有兄弟学校的,甚至还有社会上的。
        胡适参加的社团可谓多矣。有“阅书社”,“讲书会”,“算学研究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自治会”,“集益会”。
        “自治会”即“学生自治会”,是学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学生会”(“学生会”这个简称等于把最重要的两个字给省略掉了)。胡适积极参加“自治会”的活动,在同班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自治会”选举职员时,胡适以18票被选为会长。
        胡适所在的西一斋“自治会”成立后,其他班级也相继成立了“东二自治”、“西二励学”、“东三自治”等各会。因此胡适后来说:“我在澄衷的第二年,发起各斋组织‘自治会’”。
        所谓集益会,顾名思义,大概即集思广益会,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座谈会或者交流会。胡适三月二十日的日记,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一次集益会的情况。会上有讲文字学的,演说“泰丕”二字的意义,有讲时事的,演说南昌教案,还有演说光学和算术的。
        社团活动离不开演讲。四月初六日,“自治会”开会时,胡适演说三事: “释治字之意”、“论同学宜于学问上德性上着力竞争”、“论选举时被选者及选人者之权利义务”。闰四月十九日,“自治会”开会时,胡适演讲“慎独”、“交际之要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还记述了他在“自治会”颇为得意的一次演讲。这次演说的题目是“论性”。他驳孟子性善的主张,也不赞成荀子的性恶说。他承认王阳明的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是对的。他那时正读英文的《格致读本》,懂得了一点点最浅近的科学知识,就搬出来应用。孟子曾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胡适说:孟子不懂得科学(格致),不知道水有保持水平的道理,也不知道地心吸力的道理。“水无有不下”,并非水性向下,只是地心吸力引它向下。吸力可以引它向下,高高的蓄水塔也可以使自来水管里的水向上。水无上无下,只保持它的水平,却又可上可下,正像人性本无善无恶,却又可善可恶。这篇“性论”很受同学的欢迎,他也很得意,以为真用科学证明了告子、王阳明的性论了。
        除了参加学校内的活动外,胡适还把触角伸向了校外,初步显露了他爱管闲事的性格。
        当时,旅沪安徽人士筹划成立安徽旅沪学会。胡适对旅沪学会章程甚不满意,因此作一驳议,寄给方守六及发起诸人。该信长三千言,其要点是:先就学界入手,不掺他界;各校代表人不可废,且必兼纠察之职;学界外,各业各举一代表,每次与会旁听;纠察有名无实,可废去;当注意调查;会计一职当设,不得由书记兼任。
        后来,旅沪学会由方守六提议,每县各举代表一人。胡适也“甚不表同情”,因此又作书与之辩论,力言不必举、不能举的理由,并提议学界、商界二界宜作分别。
        方守六给胡适回信,对胡适的观点表示认同,并约他一晤。
        二人见面后,方守六勉励胡适须学演说,胡适听取了该意见。至于胡适所言代表一事,方守六说“吾侪亦是敷衍”。胡适听后感慨地说:“呜呼,此等人可与办事耶?”
        当时,胡适才14岁;而方守六,则是《大公报》创刊后的第一任主笔。



        胡适最主要的社会身分是学者,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另外,胡适又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喜欢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发表议论,喜欢参加社会活动。这样的人,我们通常称之为社会活动家。
        我更愿意用“公民”来称呼胡适。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胡适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往往是基于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心。正是因为把自己看作一个公民,胡适经常忍不住要对公共问题发表意见;正是因为把自己看作一个公民,胡适才对政治怀有一种“不感兴趣的兴趣”,既不远离政治,患上政治冷漠症,又不离政治太近,以至于“当局者迷”,而是始终保持恰当的距离,不温不火,不急不躁。
        因此,在我看来,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难得的一个合格公民,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公民教员。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想要把自己培养成合格公民,不妨从胡适身上学习一些东西。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想写一个系列,就叫做《公民胡适》,重点关注作为公民的胡适的所作所为,看看他是如何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的,又是如何对待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职责的。
      胡适不是一生下来就成为合格公民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慢慢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本文关注的就是他在澄衷学堂时期所受的公民训练(我们可不要忘了,那可是在大清帝国的时期)。至于他以后所受的公民训练和作为公民的所作所为,我们且待下文分解。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06 14:5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8-06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澄衷学堂日记》在上海展出


资料来源: 金鳌江氏后代的博客《胡适文献图片展参观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e3b3f50101glor.html



        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主办的《胡适文献图片展》2014年5月1日至5月25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

  图片展分早年求学、文学革命、学界领袖、学者大使、北大校长、晚年岁月、亲情友情等七个专题,展出170多张图片和40件实物。展览包括胡适在澄衷学堂时的日记、胡适在中国公学期间主编的《竞业旬报》、胡适在上海出版的《白话文学史》、《新月》杂志等。北京大学致冀贡泉聘书、刘锷的孙子刘厚源致胡适信札、《努力周报》、《词选》、胡适与郭泰祺合影等五件展品,是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最近征集到的,为首次公开展出。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22 19:5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8-06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澄衷学堂日记扉页


资料来源:图书馆视界的博客《胡适最早的日记—澄衷学堂日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18c6390100nkkl.html


        在民国著名学人当中,胡适日记的篇幅罕有匹敌,估计能跟他PK的只有顾颉刚了。翻翻《胡适日记全集》厚厚九册,真让人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要知道,胡适年纪轻轻即暴得大名,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一生忙得不得了。忙碌的胡适留下如此巨大篇幅的日记,的确让人佩服,更何况那时候的胡适之先生无法拿着ipad更新他的日志。话又说回来,如果当时有电脑,我们现在视为宝贝的现存最早的胡适的日记—澄衷学堂日记,也就没啥可以炫耀的了。

        言归正传,胡适1905年到1906在上海澄衷学堂读书,这本日记记于1906年,对于胡适在此期间的读书修身都有一些珍贵的记载。所附图片是日记的内封和扉页(图片来源:李伶伶,王一心著  《日记的胡适—他和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他们》) ,从中可以看出,胡适当时非常重视读书与做人。我们知道,“胡适之”这个鼎鼎大名就是在澄衷期间由胡适二哥帮他起的。因此,这里的“适之”二字,极有可能是胡适最早的“适之”签名。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22 20: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8-13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转载:《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适未刊书信日记》序言


序言——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戴龙基
资料来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549970/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胡适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学者,他在白话文、白话诗、红楼梦研究、整理国故等很多方面都有首倡之功,在很多学术思想领域开风气之先。胡适曾自称"但开风气不为师",以"开风气"自许,但"不为师"却是胡适的谦辞。且不说《新青年》、《胡适文存》对当时青年人的影响,仅就受到胡适直接教诲扶持的现代学者、名流而论,已经是难计其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适藏书和日记、书信等资料不仅是研究胡适学术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胡适周围的学者名人,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由于胡适一生注重图书的收藏,接受赠书丰富,同时又非常注意保存个人日记、手稿和往来书信等资料,因此他留给后人的文献和研究资料是非常宏富的。但是,由于胡适一生生活于大陆、台湾、美国等地,他的这些资料也往往被分散于各处,而且时有发现,因此,真正意义的胡适全集的出版还有待时日。但我们相信,每一次新发现资料的整理出版,都是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了一步。

        在胡适的众多手稿、书信和藏书中,他当年留在大陆的部分最为丰富,其辗转流传也最为引人注目。事情还得从1948年底北平解放前夕说起,当时胡适仓促飞离,丰富的藏书和手稿、日记、书信等珍贵资料都没有来得及带走,全部封存在他在北京的寓所东厂胡同一号的五大间书库内,这些资料不久被寄存于松公府的北京大学图书馆。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纽约立下遗嘱,将留存大陆的102箱藏书信件全部捐赠北大。

        由于当时胡适属于批判的对象,为了编辑胡适批判资料,他的大部分书信、手稿早在此遗嘱前已经被提走,辗转到了社科院近代史所,1962年,文化部决定将胡适寄存北大的105种善本古籍交给北图(现国家图书馆),北大剩存的1924件胡适书信文件交给近代史所,其余藏书留北大图书馆。至此,胡适留在大陆的藏书资料就被"一分为三",胡适当年的遗嘱未能如愿,实在是一件憾事。

        2000年夏季,随着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启用,馆舍条件的改善,北大图书馆开始有计划地整理在红三楼楼顶与世隔绝了近四十年的部分胡适藏书。在其中我们"重新发现"了部分胡适日记、手稿和往来书信。为方便学者研究,同时为关注胡适的普通读者提供新的资料,北京大学图书馆决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将这批珍贵资料影印出版。

        这些资料的内容包括:1.澄衷中学日记;2.胡适抄录徐志摩日记残稿;3.中文书信116封;4.英文书信141封;在这些资料中,《澄衷中学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胡适日记,起始年为1906年,比2001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胡适日记全编》中最早的《藏晖室日记》第五册早出三年多。

        虽然胡适在澄衷中学的时间只有一年,但这是他接受新式教育和现代思想的开始,严复、梁启超等人对他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他后来思想、志向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价值不可低估。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15 16:1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8-13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我所知的澄衷蒙学堂


        友人电话里问我,胡适写日记的地方是在什么地点,现在的校名是什么。

        我是1951年进澄衷读小学,1963年高中毕业。从父母家的门到校门的直线距离约两百米。我毕业离开母校后,即使浪迹中原、东瀛,也是常回家看看。不仅只是看看父母,也常去看看我的母校的老师。对于母校情况,知道不少。

        学校有114年历史,建筑、校名等等有过一些变化。网上是可以查到一些,我这里就相关的部分作些介绍。

        我找出母校的《澄衷[1900-2005]》校庆纪念册,2005年是胡适到澄衷就读的100周年。为此,在纪念册里有胡适专页。那时,澄衷校友会还不知道在北大有胡适的的澄衷日记。所以,所刊载的内容该是从胡氏的大作《四十自述》来的。文字的底部图案和下面的那个照片中就是胡适就读时的澄衷蒙学堂。从他的文字中,我已经可以推测出胡适就读过的教室是哪里两间了。



《澄衷[1900-2005]》校庆纪念册记载中,[百年记事]的部分内容:

1900年       澄衷蒙学堂”落成
1928年       更名为“私立澄衷中小学”
1956年       学校改为市立,更名为“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
1985年       校名恢复为“上海市澄衷中学”
1895年       拆除澄衷蒙学堂,李达山楼破土动工
2003年       更名为“上海市高级澄衷中学”

木兰补充说明:
       上海话里,学堂就是学校。“澄衷学堂”,是1900年建时的校名。 “澄衷蒙学堂”(建筑物)的落成就是标志这澄衷学堂(学校)的开始。所以,“澄衷蒙学堂”是该校的标志性的建筑,是我们校友们心中的丰碑。

        学校很大,前门在唐山路上,后门在东余杭路上。一百多年,校门改过位置,所以门牌号会有改动。我读书时,从唐山路417号的上面有四个石刻“澄衷学堂”大字的校门进入,走过一百多米的石子铺的路就到了蒙学堂。可能是改革开放后破墙开店,校门东移改为457号。所以,建校后的80年多年的地址是唐山路417号。现在写为:上海市唐山路457号(东余杭路800号)。

        胡适就读时,校名为“澄衷学堂”。1951年我就读时,校名为“私立澄衷中小学”。可是,我们和附近的居民都是仍然称之为“澄衷学堂”。后来,更名为“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简称“五十八”。小学部分被割出去,成立了唐山路第一小学。后来学校的结构的变化很多,有几个学校并入,他们门口也挂澄衷(分部)牌子,老师调来换去。在我看来,是在大锅里“捣糨糊”。最后2003年,是把澄衷中学的牌子里加高级两个字,原来的别的学校改名为澄衷初级中学和其它。胡适就读的“ 澄衷学堂”,现在的校名为: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

        103年校名改来改去,屹立95年的澄衷蒙学堂没改名。可惜,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城区,要建造新的教学大楼,1995年蒙学堂被拆除了。如果不是为了要盖新房子,澄衷蒙学堂或许还是可以保留下去的吧。
        木兰就读母校十二年,十一年都在蒙学堂。对蒙学堂无限依恋,特别喜欢那个“蒙”字。为此,以“胡适在澄衷蒙学堂”为题写了一些文字。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15 15:5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8-15
胡适在澄衷蒙学堂
我所知的澄衷蒙学堂 附图



        下图是观海卫木兰回忆的蒙学堂遗址和原校门的位置。


        下图是从网上的街景地图截下的上海市唐山路457号----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南校门。1985年-2003年期间校名为“上海市澄衷中学”,“澄衷中学”是当时钱君匋先生书写的。据1950年毕业的老校友的回忆,钱君匋老师曾教过小学的音乐和中学的绘画。我是1951年进小学的,我的记忆里没有见到钱君匋先生的。



        蒙学堂,是一座中西结合风格的建筑,总体是中式,但又有欧洲巴洛克的特点,匾额上的“澄衷蒙学堂”由清末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手书。二层楼、正立面有外廊,有三个内天井带回廊的砖木结构建筑。据1950年毕业的老校友的回忆,那时候学习教室在前二个天井四侧,住宿在后面天井的端侧,课间活动在天井四周的回廊。据胡适日记的记载,当年胡适也是住在蒙学堂里的。1951年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楼上楼下都是教室。没有学生住校,只有一些小的房间里住着老师。小时候,我们下课后会跳到回廊外的天井里去顽皮的。1963年我高中毕业前,后面的一些天井也被填平,成了老师的办公室了。





        澄衷有过许许多多名人,不止胡适一人。现在想起来,当年我在教室里上课时,和哪位大人物真的是“先后同窗”了。我天井里跳猴皮筋时,不知踩着哪位尊者的脚印了。....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8-22 13:44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