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188阅读
  • 52回复

连载:《追寻之路》----胡平华(江苏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4-10-22
— 本帖被 南山 执行合并操作(2014-10-23) —
经作者同意,从今日开始,在胡氏宗亲网论坛开始连载江苏南京胡平华宗亲《追寻之路》一书的主要章节。胡氏宗亲网建网八周年庆典主题----“我的寻根(寻亲)故事”,一共收到了讲述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的三十一篇来稿。现已汇总成集,编入了“胡氏宗亲网群团”的资料礼品优盘,将被带到新加坡,赠送·给参加“第二届世界胡氏恳亲大会”的海内外宗亲们。在文稿收录截止之前,我收到了江苏南京胡平华宗亲所著的《追寻之路》一书。读完全书,我为平华宗亲的寻根敬祖的精神而感动,也十分钦佩宗亲优美的文笔。这一篇篇带有特殊内容的胡氏游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载了作者寻根寻祖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向宗亲们推荐。因此特在宗亲网论坛开出专栏,将书中的主要章节以连载方式陆续刊登。希望读者能与作者一道,共同分享胡氏宗亲寻根的快乐。南山 2014.11.05

追寻之路----胡平华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420

        去年春节期间,我去老家安徽和县亲戚家拜年时,发现有本胡姓家谱(即2000年编印的安徽怀宁第七修“清介堂”宗谱)。惊喜之余,一边快速阅览一边加以整理,绘制一张宗族网络图,终于知道我的老“老家”在怀宁、岳西,以及江苏如皋等地。于是,怀着对先祖崇敬的心情,我和爱人从此走上了一条寻根之路。

        我们商议:要想寻根,必须首先弄清父辈和祖辈的基本情况。从他们的姓名、出生时间、居住地、安葬地以及兄弟姐妹、亲属、子女情况入手,搞清楚这些情况,才能寻到真正的“根”。而且要依据目前在手的家谱,进行全面核实。为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先后走访和县、怀宁许多地方,拜访许多胡姓人家,基本理清了父亲、爷爷以及他们的先辈情况。重要的收获有三个方面:一是核对准确爷爷那一辈人约于十八世纪末期从怀宁迁入和县的具体情形,以及目前居住在和县的十三房胡姓人家情况。二是寻访和祭拜在怀宁的不少先祖墓园、墓碑,特别是在雨中祭拜了迁怀始祖鼎一公的父亲淑英公在岳西响肠镇故居——胡姓宗祠,那眼中的泪珠如同沥沥小雨,不知是激动还是敬仰。三是找到了淑英公的先祖——宋朝名臣瑗公的故居、墓园等以及纪念处。在不少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们去泰州、如皋、苏州、无锡、湖州等地,不仅点香祭奠先祖,而且开始关注先祖的生平、事迹和其功绩。真的没有想到,这寻根之路太有意义了。而且,我们所到之处,所有接待我们的人士都很热情,为我们寻访提供了方便。

        随着寻根的深入,我逐渐对胡姓文化研究产生了兴趣。通过拜访如皋胡国礼先生,得知还有许多胡姓人士在研究方面很热情,精神很执着,而且卓有成效。于是,我一方面上网查寻,一方面通过书信和电话与广州胡海先生,江西九江胡晏平先生,北京胡耿寰先生,安徽桐城胡志强先生取得联系,请教他们有关研究与探索的经验。同时,我们夫妇还利用节假日开车去河南淮阳、开封、山东泰安、曲阜进行寻访,到北京和广州拜访胡耿寰、胡海二位老先生。在淮阳,我们寻访到了胡姓始祖陈胡公满的墓园;在开封,我们寻找到了瑗公当年来汴京教授的地方。最为可喜的是在泰山脚下找到瑗公当年“投书涧”和在曲阜孔庙里陈列的“胡瑗”先贤牌位(与诸葛亮、韩愈同供一处)。每到一处,我们都感到胡姓的起源深远和功绩巨大,也同时感受着先祖在召唤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为胡姓增添光辉。还有一个收获,对于瑗公祖先的原籍研究也有了初步成果。据史料记载,瑗公祖籍为安定,他也自称为安定先生,那么,这个“安定”是汉唐时期位于甘肃镇原境内的安定郡,还是位于陕西子长县(以前称安定堡)有许多争论。我先后与陕西子长县,甘肃镇原县有关人士取得联系,两个地方都给了支持,特别是陕西子长县寄来了研究成果《安定先生胡瑗》(闫晓斌主编),其中不少考证很有道理,值得研究时参考。通过研究,我还结识了许多热心人士,这比研究成果还有意义,让我更加专注胡姓文化的整理,并且学有榜样。尤其是胡海老先生巳八十多岁,依然关心宗谱研究,亲自回原籍给予帮助指导,还多次给我来信,对我激励很大。对于上海胡南山先生,虽然我们互相之间至今未曾见面,但在近期通话中,我也得到了不少鞭策。

        去年年底,我在研究胡姓文化的同时,还想为家乡胡姓人家做点实事。因为离开家乡四十多年很少回去,为胡姓亲属帮助甚少。按照怀宁清介堂的有关规矩,我积极与家乡胡姓人家商定,在年底冬至期间,召开一次和县清介堂胡姓人家“当宗大会”,每家选派代表集中起来,成立“立宗会”让和县“清介堂”胡姓人家终于有了同宗联络组织。我帮助他们编印一个通讯册,拍摄一张张合影照片,拟写“当宗”活动若干建议,为今后加强胡姓人家联系,再次续编胡姓宗谱提供了方便。果然,在2014年夏天怀宁胡俊等三名宗亲来和县续谱,确实便利不少。看到家乡胡姓亲属们盼望的目光,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寻根的收获成果,这一年太值了。

        为了将这一切寻根过程和成效记录下来,并传播出去,我根据平时喜欢写日记的习惯,在我爱人帮助下,经常打印日记到很晚,终于在年底前完成了一年间寻根笔记的整理,冠名《追寻之路》。之所以加一个“追”字,是特别强调了这一年的心情与过程重在“快捷”,任何耽误寻根的事都是不允许的,正如一位先生所言,现在抓紧时间了解与研究胡姓文化的细节,往往是抢救性的历史责任,否则,一个疏忽,就有可能成为终身遗憾。我将牢记这样的责任,继续寻访各地胡姓人家,拜访有关热心人士,探寻胡姓名人的遗存,参与研究胡姓人家的文化发展,并积极为家乡“当宗会”出谋划策,做到:全身心寻根无后悔,一辈子奉献不停步。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420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10-23

胡平华(右)2013年11月在广州拜访胡海先生



胡平华写给胡海先生的信:

胡老先生:您好!

        来信及大通考增订本均巳收到,万分感谢您!同时,我也与先远(南山)先生通了手机,取得了联系,这也要感谢您。希望在夏季,您要多保重身体,如果下半年有机会,我定来广州看望您老人家。

        我个人情况,向您作一汇报:原籍在安徽和县,1954年12月出生,1972年11月入伍,曾在兰州空军、南京空军任职,1997年转业至南京地税局工作至今。目前,爱人、女儿均在南京,一切均好。今年春节回原籍走亲戚,偶尔发现了一本宗谱,于是一路追寻下去,发现先祖在安徽怀宁、岳西。今年四月,即去寻祖,又发现老宗祖胡瑗在江苏如皋有墓园和后裔。六月,又去如皋找到了,后来又去湖州,祭拜了胡瑗墓园。在如皋见到胡国礼先生,他介绍了您的情况,又上网看到了您二十多年追根寻祖不懈的努力,我深深感动。特别是您八十多高龄,还想去甘肃考查,更使我们晚辈崇敬。所以,在这种心情下,才给您去信,目的只有一个,学习您的精神,在您的指导下,尽可能地为弘扬胡姓文化优良传统贡献力量。如果有打扰您的地方,请您老多多谅解。

        关于评议表,我打算阅读增订本后,再填写寄去。

        下一步,我也有打算去甘肃镇原、泾川和陕西子长安定堡等处考查,您如果有需要我做的事情,请来信告知,我一定努力去做。

        最后,祝愿您老人家身体安康!

        此致
                  敬礼!
                                                晚辈:胡平华
                                                2013.7.26
[ 此贴被南山在2014-11-16 20:3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10-23
书讯:胡平华宗亲所著《追寻之路》
书讯:胡平华宗亲所著《追寻之路》



最近,我收到了南京胡平华宗亲寄来他写的一本书《追寻之路》。全书二十余万字,详细记载了平华宗亲2012年底开始寻根之旅的详细过程。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平华宗亲先是沿着自己家族的迁徙线路出发,继而开始追寻探访本支系先祖胡瑗公的历史遗迹,创造了许多胡氏祖居地探访的新纪录。一年多时间里,他北上北京访问族亲,南下广州看望胡海,河南淮阳、江苏如皋,大部分的行程都是自己开车和爱人一道出行。他花大量时间记下当天活动详情,形成了这部书----《追寻之路》中极为重要的考察素材。也可以说他的这本书,是带有相当多的胡氏元素、内容非常丰富的游记散文,即可以作为旅游指南,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专栏里,更适合作为宝贵资料,保存在胡氏宗亲网站论坛里。身为胡氏宗亲一员,能撰写独具胡氏特色的寻根系列游记,胡平华宗亲可谓是第一人了。这也是我为何收到书后,连午休都顾不上,爱不释手地连续阅读几个小时的原因。

和我认识的其他人不一样,胡平华宗亲有他自己独特的寻根意识和技巧。因而他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做到我们常人多年都做不到事情。比如说,他可以利用自己工作单位的便利条件,先联系要访问的胡氏祖居地本系统的同事,请他们代为先行查访。要访问对象的住址、电话号码手到擒拿,不费吹灰之力。写信是最简单而又最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办法,一封信就能和胡海老先生建立联系,并从他那里得到更多宗亲的联系方式。甘肃镇原、陕西子长、江苏如皋等胡氏祖居地,都是这样联系上的。他从胡海那里得到我的手机号,于是马上就和我联系。从我这里,他又能认识到更多的宗亲。另外他可以自己开车外出,这无疑是一大便利条件。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他和爱人每次外出的考察计划,都会有女儿参与制定,周密而详尽。即将退休的胡氏宗亲,那份热诚和悠闲,跃然纸上,着实令我等尚在为生活而劳累奔波者羡慕不已。

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寻访活动,胡平华宗亲逐渐形成了对胡氏寻根文化、宗亲联谊活动等方面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虽然从事胡氏研究,宗亲活动的时间不长,但是通过实地考察,伏案写作,思考的问题有一定深度。同时他即将(明年年初)退休,对于其今后退休生活的规划,也将会对他未来投入到胡氏文化研究的时间精力、参与国内胡氏文化活动热情,有一定的影响。我看过他在为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一书写的“评议表”,可以说这篇文章深刻表达了平华宗亲对当前胡氏文化活动的见解,特别是提出了要对“胡姓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值得推荐(文章附后发表)。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寻根考察是一件非常辛苦事情,如果仅仅是为了看看祖居地的考察,那只是简单的寻根旅游。而追寻先祖的过程重在认识的提高,思想的升华。敬祖睦宗,教化后人,不含任何世俗欲望的文化追寻,也是一种对心灵净化的不断追求。这本书的可读性,我看主要就在追寻与思索之中了。

南山 2014.10.23
[ 此贴被南山在2014-10-24 00:1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10-24
胡平华评议《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增订本)
评议表内容如下:

第一次粗浅地阅读《大通考增订本》,主要有三点体会:

1、此书内容极其广泛、丰富。不仅有历年来胡姓重要文献记载,而且有各地胡姓迁居、族谱、人物等资料;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象;不仅有胡姓人家变化情况,而且有许多重要人物介绍。真可谓是一部胡姓文化研究的大百科全书,也是胡姓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书编辑出版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意义。

2、此书编纂方式极具特色。既有古体关于源流、世系、支派、家训等转载,更有现代重要人物的事迹介绍,而且从整体结构和篇章上看,记述方法独具一格,自成一体,是史学研究领域集百家经典、借古鉴今的又一次新尝试,对于社会学研究有着创新性、启发性的示范作用。这也是值得推崇的务实的好学风。

3、作者胡海老先生为大家树立了可亲可敬的形象。即在二十多年时间里,奔波大江南北,走遍胡姓人家,不怕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凭着坚韧的科研精神和追求毅力,抄写了大量文稿。据江苏如皋胡国礼介绍,胡海老先生曾连续抄写家谱三天三夜,确实做到了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令人感动至极。同时,他还不顾年老体弱,曾想在八十多岁高龄时再次寻访西北故地,其精神令人钦佩。二次编著成功,又无偿赠送,体现出了一位当代胡姓文化传播者的无私奉献的风范,应该是我们现在所有胡姓儿女的学习楷模。

同时,附上几点建议如下:

一、成立全国胡姓文化研究组织。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学者和名人倡导,由各省级单位推选代表,召开全国胡姓文化研究筹备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成立事宜,为适时成立大会做好准备。并在国家民政部注册备案,为全国性学术研究机构。也为各地成立分设机构提供方便,为日益兴起的姓氏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二、汇集全国胡姓研究成果。不论是古代文献,还是当今资料,均属汇总之列。可以聘请专家学者为胡姓文化研究工作出谋划策。研究成果可以用纸质材料印制,也可以用网络电子文稿形式转载。以不断扩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拓展研究的影响力。

三、加强对胡姓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不仅研究三千多年来胡姓的发展,更应该研究胡姓文化的特点、作用和胡姓人物的重要贡献。通过对胡姓家规、家训和重要人物重要论述的研究,进一步梳理、整理出胡姓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当代倡导的意义。

四、培养胡姓年青人。目前从事研究的多为年老者,这不利于胡姓文化研究的发展和未来。应该多鼓励年青人参加研究,为年青人研究活动提供方便条件。特别是各级研究组织中多安排一些年青人(不分男女),让他们尽快熟悉了解研究情况,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方式,为不断繁荣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10-26
感谢南山宗亲,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的人士!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11-06
《追寻之路》----目录
追寻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寻访日记

胡平华
2014年1月编印

此书谨献给——
我的父亲胡斌三先生诞辰100周年!


目录

引言
一、追寻的开始
二、找到宗谱
三、梳理之后
四、多方查找线索
五、专访关口刘
六、和县胡氏人家十三支
七、重大突破与发现
八、寻访怀宁
九、咨询问题
十、岳西之行
十一、返回怀宁老家
十二、继续寻访和县
十三、去合肥
十四、边送资料边寻访
十五、完成胡俊所托之事
十六、意外收获
十七、参观泰州中学遗存
十八、在如皋参访
十九、拜会胡国礼先生
二十、祭拜先祖
二十一、再拟寻访计划
二十二、寻找无锡胡公祠
二十三、在苏州
二十四、湖州之行
二十五、苏湖续记
二十六、目光转向北方
二十七、收到胡海老先生来信
二十八、“大通考”中要点
二十九、子长来信
三十、再次感悟子长人的情怀
三十一、关于胡瑗籍贯的考证
三十二、再去合肥看兄长
三十三、消遥津里找双桥
三十四、去桐城观景
三十五、拜会兄长
三十六、休闲桐城老街巷
三十七、镇原好消息
三十八、筹划北上寻访
三十九、祭拜淮阳始祖
四十、游览淮阳
四十一、观光开封
四十二、自驾游的行程
四十三、拜访孔庙、孔府
四十四、找到“投书涧”
四十五、游泰安岱庙
四十六、再游曲阜
四十七、感受徐州
四十八、又寻访和县
四十九、去北京游览三名校
五十、看望胡耿寰老先生
五十一、夜游前门大栅栏
五十二、去天安门,游故宫
五十三、逛王府井,去天坛
五十四、南下广州看望胡海
五十五、从黄埔军校旧址到西关
五十六、在广州第三天
五十七、寻访的最后时光
五十八、年度寻访的思考
五十九、与九江取得联系
六十、和县当宗大聚会

附件1:父亲的《入党志愿表》
附件2:父亲的若干证件
附件3:父亲与母亲的结婚证
附件4:母亲的若干证件
附件5:胡氏上世系图
附件6:清介堂和县胡姓后裔之先祖简要宗谱
附件7:关于和县清介堂当宗活动的若干规定(建议)
附件8:寻访中部分照片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11-06
2014年12月6日,胡平华与夫人来我家,带来《追寻之路》(节选)版。经作者同意,在胡氏宗亲网论坛上发布这一版本,之前由南山编辑的篇章予以删除。以下章节将在2015年春节前连载完毕,欢迎宗亲读者关注。南山 2014.12.14


胡平华宗亲(右)在上海赠书胡氏宗亲网总版主胡南山


《追寻之路》(节选)版目录
-------------------------------------------------------------
引言
一、追寻的开始
二、



引言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有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需要有人回答。即:我从哪里来?在一个偶然机会,我也遇到了这样问题,引起了多方思考:我的老家在哪里?先祖(先辈)们如何发展至今?我的同宗亲属们又在哪里?在思考之余,我又感到自己有必要、有责任、也有条件去追根寻祖。就这样我开始了追寻之路。

一、追寻的开始

2012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8月,我有幸去延安参加培训,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圣地宝塔山;回程游览黄帝陵,知道了中华民族始祖以及他的功绩;观看壶口瀑布,亲身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气概;看望西安老首长和老战友,那见面的感情无法用语言去描绘;特别是回到阔别36年没有机会回去的当兵所在西安闫良——原兰空航修厂部队旧址,见到了老厂长和同乡,一下子把我的思索带回那40年前的幕幕场景。受到这些影响,我决定好好地回忆那过去的日子、那美好的时光、那动人的情节,那难忘的一切,从此,走上了一条追寻的不归之路……

于是,我回到南京之后,便着手推动和筹办战友联谊活动,并二次参加年内举办的兰州空军部队战友联谊会的组织工作。
第一次,是9月下旬在浙江江山市举办的青海空军十六库战友联谊会,见到了久别的老领导、老战友。按照老领导梁儒明(当年管理股政治协理员,此次活动主要联系人)指示,我拟写了战友联谊会通讯录上的前言,并陪同江宁张吉才(时任管理股长)夫妇前往与返回。前言是这样描述的:

在青海省湟中县境内、西宁市以东、平安县以西,有一个以仓库为家、以艰苦为荣的战斗集体。这就是空军第十六仓库,即后来的空军湟中军械仓库、西宁军械仓库(87408部队)。从六十年代成立至1998年撤消部队番号期间,历任官兵在仓库领导的带领下,不畏自然条件的恶劣,不怕工作任务的繁重与生活条件的艰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与此同时,官兵之间结下了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演绎出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尽管他们后来各奔东西,只要提到青海十六库,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难以忘怀的岁月。

一个偶然的机会,原管理股政治协理员梁儒明与曾水旺等战友会面时商议,应该联系一些战友,适时地召开一次战友联谊会,以方便战友们相聚,重叙友情,增进感情,了却分别之思。他们的想法与提议得到了许多战友和仓库领导的赞许。于是,在他们的精心策划与筹备下,来自20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名战友,以及10多名家属代表,于2012年9月21日齐聚浙江省江山市万隆度假村,召开了自仓库取消后第一届战友联谊会。在梁儒明的主持下,施志庚战友(代表筹备组)首先致辞,严苏芳战友代表承办地江山籍战友致欢迎词,原仓库主任张兴培、原政委程帮定代表仓库领导讲话。之后,各地代表都先后发言,共同回忆那艰苦又难忘的往事,畅谈人生的感悟。下午,联谊会还安排了座谈会,许多战友各自汇报了离开仓库后以及目前的一些情况。联谊会后,大家还参加了自然风光的游览活动。不论是会中还是会后,短短几天的交流,战友们都表示,仓库战友友谊是自然形成的情感,是仓库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基本内涵。这种友谊只能增进,不能削弱。为了做好战友联络工作,根据大家提议,现汇编出联谊会有关资料与战友联系表,一方面是对首届联谊会的记实,一方面是对未来的展望。希望各位战友能够多多联系,互相帮助,衷心祝愿各位战友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切如意,身体健康,家庭和美!

在此次联谊会组织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待、会务、食宿、游览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浙江省江山市运输公司董事长曾水旺、战友严苏芳和杭州市战友苏松泉等的全力支持与赞助。在此,联谊会全体战友表示衷心地感谢!更要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十六库工作与官兵成长的各级领导与同志们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江山时间不长,而且我与张吉才准备提前回来,所以会前利用半天时间我们便游览了几处景点。据导游介绍,江山市有几处景点很值得一游:

第一要数江郎山。是江山境内的一座奇山,似三根石柱直插云霄。让你不得不相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辛弃疾在游览了江郎山后留下这样的诗句: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它位于江山城南25公里之江郎乡。古名金纯山、须郎山、玉郎山(据《方舆胜略》)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文思博要》云:“有江氏三兄弟登巅化为石,故又名江郎山”。江郎山主峰海拔824米,主景区由三石峰、十八曲、塔山、牛鼻峰和仙居寺等五部分组成,是遐尔闻名的旅游胜地,以雄伟奇特著称。山巅有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状若刀砍斧劈。三峰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俗称“三爿石”。堪称“神州丹霞第一峰”。三峰之间有大弄小弄出入,建有百步云梯,迂回盘旋。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崖题刻“壁立万仞”四字。亚峰、灵峰间壁立如削,曰小弄峡。置身其间,仰观天开一线,俯视地裂一隙,俗称“一线天”。山上另有蛤蟆石、兀鹰石、姐妹石、鸡埘弄、会仙岩等景观,多以形取名。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常凝天、山于一色,融云峰于一体。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

第二是清漾村。江山的清漾村是个贵而不富的进士村,据详尽的史料考证,毛泽东韶山家谱中所记“毛氏祖居三衢”中的“三衢”,便是指这个历史上共出过6个尚书,80个进士的清漾村。北宋龙图阁待制,清漾廿七世孙毛渐,于宋元丰六年( 1083 )始纂《清漾毛氏族谱》,记录了毛氏的繁衍、迁徙情况。后经历代后裔的不断修续,形成拥有天、春、夏、秋、冬、地、内、外集,共计 67 卷。清同治 8 年续修的《清漾毛氏族谱》,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据介绍,韶山毛氏来自江西吉安,江西吉安毛氏来自江山。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前几年曾来这里祭拜先祖。可以证实,江郎山下的清漾村就是韶山毛氏祖先的发祥地,据考证毛泽东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孙。

第三是廿八都。廿八都为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主要特色:公共建筑——民间工艺——文艺活动——格扇窗——门与门拱——木雕——石雕——彩绘壁画。

总之,浙江省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江山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中国木门之都”、“江南毛氏发祥地”、首个“中国村歌之乡”。正因为江山地杰人灵,文化厚重,至今保存着许多名人的老家呢,分别是: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即一戴三毛。因此也有一说江山是“特务之乡”。

回到南京后不久,我与张吉才还接待了老领导梁儒明夫妇。我们一致感叹战友相见一次实属不易。老梁还说,人老了就会怀旧,怀旧的人一定有感情。是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第二次,是12月10日在安徽巢湖市半汤电力疗养院举办的兰空航修厂皖籍同乡入伍40周年联谊会,也见到当时新兵连的连长、排长、班长,以及一半多的和县、太湖县战友。至于为何组织联谊会,我与战友们多次研究,主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年初战友的提议。2012年年初,我们几位南京战友回和县在聚餐时曾提议到入伍40周年应该进行一次大聚会。二是重回故地的感悟。即在8月去闫良一次,见到了阔别36年的程积熙厂长,也见到了方仁学等三位同乡,大家一致感到有必要组织一次集中的联谊活动,以增进战友友谊。三是兄弟部队的启发。即青海空军十六库已在9月浙江省江山市举办了战友联谊会,有内容有形式。正是以上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南京战友在聚会时正式提出并发出倡议,拟组织一次以纪念入伍40周年为主要内容的联谊活动。这一提议在2012年10月4日和县、巢湖、天水和南京4个地方战友代表聚会时得到一致响应。大家感到,举办战友联谊会既有必要,也有一定条件,而且确定在巢湖这个当兵集中出发的地方组织活动更有意义。特别是在八、九月份联络各地战友时,大家都表示应该组织一次纪念聚会,同时许多老领导、老战友对我们组织聚会活动也给予了积极支持,为此次联谊会提供了精神动力。

为了此次联谊活动更有意义,我在8-9月尽全力收集资料,于国庆节前编印出《追忆》小册子,分发给所有战友,以期留念。其中,所写“编者的话”如下:

1972年12月13日,安徽省和县44名、太湖县22名,计66名青年在安徽巢湖火车站集中,踏上入伍征程。12月16日到达西安西站,接着坐汽车到西安市北部约70公里的闫良区兰空航修厂进行新兵训练,至此正式参军入伍。1973年2月,66名新战士分配下连队,其中分配空军22厂7名,分配航修厂59名(特设车间、四站车间在西安市玉祥门)。

在各级领导和许多老同志的关心、帮助下,这批皖籍战士勤奋学习,很快适应各种岗位,其中不少同志逐步成为各类技术岗位的业务骨干,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若干年后,他们各奔东西,有的入党、提干,有的退伍、回乡,有的调离、转业,有的随航修厂新厂址的确定而转战甘肃天水。不论在哪里,大家始终忘不了航修厂这步入人生的第一站,始终忘不了许多领导与战友。是部队大熔炉的培养教育与严格管理,是各级领导与老战友的关心帮助,这些战士才有了日后成才与建功立业。

时至今日,当年青春焕发的小伙子已变成花甲之人,有的有了第三代,有的则永远告别了大家。正可谓:追忆四十载,友情难忘怀。是安徽乡音和战友之情,伴随着大家度过了四十周年。为了追忆在兰空航修厂的日日夜夜,为了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也为了方便战友们的日常联系,这里编印出最新的战友联系名单,并附上航修厂简介、若干领导名单,以及和县、太湖两县简介,并以此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支持这批皖籍战士成长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

12月9日报到的晚上,即在会餐之后,还举办了一场卡拉OK演唱会.上海许德林的弟弟高歌一曲,把大家的情绪带回到了部队。歌声、交谈声此起彼伏,大家仿佛都年轻了几十岁。12月10日上午联谊会由孙兴林主持,杜为国致欢迎词,我作筹备工作说明,高培珍老连长代表老领导讲话。会上几乎人人发言,大家都很激动。下午,组织游览。虽然和县与巢湖原来都是一个地区,但对于巢湖情况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它位于安徽省中部,临近长江,环抱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底撤市改称居巢区,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8月22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为合肥市代管。巢湖也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巢湖英才辈出。古有大谋略家范增,在楚汉相争之时运筹帷幄,赢得“亚父”美名。近有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将军”,名传九州。巢湖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气候宜人,雨量、日照皆佳,盛产粮、油、棉、麻蔬菜及水果等,是全国粮、棉、油生产基地县之一。水面560平方公里,水产品年产量3万多吨,巢湖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享誉中外。巢湖风光秀美,景色怡人。湖光、奇花、温泉、溶洞被称之为“四绝”,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开放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优秀旅游县(区)。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临湖蜿蜒,坐拥800里巢湖烟波浩淼;姥山岛三山错落、九峰起伏,如入画境;银屏仙人洞幽深宜人,悬崖上的千年牡丹独特奇异,每年谷雨时节含芳怒放;半汤温泉是安徽休闲疗养的主要区域,富含30多种活性元素;北郊的王乔洞,是江淮大地上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紫微洞长达千米,被誉为江淮第一自然溶洞。为此,联谊会还组织大家前往游览了一下午,晚上组织大家泡温泉,享受一下巢湖的风光和大自然的恩赐。

以上两场联谊会都很成功,给所有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们没有忘记过去,没有忘记情谊。

也就是在巢湖联谊会上,意外地收获了一个令我特别兴奋的信息,12月10日晚上,我与堂侄胡善华(也是当年一起入伍战友)没有去泡温泉,互相之间坐在一起,在难得的一次深谈中得知两个重要信息:在和县夹山关胡以信(我的堂兄、他的叔叔)家有一本胡氏宗谱;爷爷、奶奶的坟墓仍在夹山关与小山尾之间。这对于我一个常年在外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个爆炸性新闻。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寻思:我们的祖辈有谁?有哪些亲属?他们原在何处?又如何来到和县?以及他们何时出生、何时去世?一生中有什么重要事件?他们的子孙现在何处?如何与其联系?等等,始终不得其解。特别是父亲去世过早,而且在1983年去世前从未说起这些事情,因此多年来在我的脑海里这些问题就是空白。如果不搞清楚,确实是人生中最大撼事。幸运的是,胡善华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追寻线索。
回到南京与爱人陈志一讲,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决定一定要去追寻,将先祖们的重要情况梳理清楚。没过多久,我与姐姐陈维华、妹妹胡爱华商量,要在冬至前到和县岚龙山公墓给父母亲祭奠。12月15日上午,我与陈志开车到和县,接上姐姐、姐夫、妹妹一同去扫墓。次日,我开车与陈志、妹妹三人去了香泉镇,接上胡善华、刘策晓(堂侄女胡善琴的爱人)以及胡善华的孙子,一同经过戎桥水库沿山公路去七里童,终于找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园。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里,大约10岁之前的时候,父亲曾带我来过这里上过一次坟,之后再也没来。这一晃五十年,我早以为坟墓没有了,谁知竟在眼前的就是。在杂树丛中,坟墓堆的很大,一看就是合葬的墓穴。墓碑上刻着2000年清明时所立的文字。胡善华介绍说,这是叔侄俩家合葬墓。但我们看不象,原因有二:一是不同辈的人不可能并列,二是从下面的子孙的辈份上看,应该是同辈人在一排。因此,称“先父先母”不可能是叔侄辈。不论如何,这里必是先祖,我们一起鞠躬致意。妹妹胡爱华与胡善华还放了一些鞭炮,烧了一些纸钱,告知老人有孙子来看望他们了。此时此刻,我还在犹豫不解:并列的可能是兄弟俩,其中一位是爷爷、一位是奶奶?另二位便是大爷爷、大奶奶。




             母     父
            葛张   胡胡      公
              明光      元
            氏氏   贵运      二
子                       0
…          之           0
          墓           一
孙                       年
…                       清
                       明
                       立

(墓碑上文字示意图)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与胡善华一直在讨论着这个问题。胡爱华说,下次春节来,我们一定要看看宗谱,弄个明白,不然的话,以后祭奠谁都不知道,怎么叫祭祖呢?
由于时间关系,2012年底前,此事也只能查到这里。尽管疑问多,迷团重重,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毕竟是年度内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 此贴被南山在2014-12-14 12:2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1-09
二、找到宗谱

从和县祭奠回到南京后,我一直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墓碑的人互相之间关系是什么?有无错误?二是胡氏宗谱有无记载我们祖先情况,特别是如何来到和县的?尽管以前有人说,我们老家在安庆怀宁,那么和县与怀宁有无联系?能否印证两地胡氏的关系?等等。尽管年底工作忙,但这种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

春节前,妹妹爱华来电话说,她前几天己去过夹山关,参加同学女儿婚宴时见到了三哥胡以兴的儿子胡好才,并说起春节期间要来看宗谱,好才答应春节在家等待。这一消息传来,更增添了查找宗谱的急迫感。终于,我们等到了春节。我与陈志商议,春节前一天回和县,初二下午去夹山关,初三回南京。为此,我还准备了小照相机去拍照宗谱上有关内容。

正月初二下午,我开车,与姐夫朱恩明、妹妹爱华、妹夫陈平,以及陈志一同先去香泉给以斌二哥家的二嫂拜年,后去夹山关给以信三哥、以海四哥和以江堂兄拜年。在三哥家,好才取出了“胡氏宗谱”原件。第一次看到宗谱,我十分激动,这是寻祖过程中里程碑性的一件大事。我一边翻阅,好才一边介绍。他讲:这是2000年怀宁胡来清、胡俊二人来修谱后整理编印的,这位胡来清是怀宁秀山乡兽医站站长,但多年来没有联系,己不知胡来清的联系方式。他还讲,墓碑上的“胡光运”中的“运”是刻错了,应该是“兆”,也就是说,我爷爷的本名是胡光兆,另一位是爷爷的哥哥;葛氏是我的奶奶,张氏是大奶奶。他们过世后,原来并非安葬在一起。2000年清明前,是胡祥林四爷爷提出,由以斌伯伯与以海叔叔两人具体安排重新印碑并合葬的。这样一说,原来的一些疑团解开了不少。

我将宗谱放在门口有亮光的地方,一边拍照,一边与好才交流。在拍摄中,由于页数过多,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好。见此情景,好才说不如带回去复印,之后再带来。我认为这样也好,将宗谱带回南京复印。

在夹山关期间,见到了三哥、四哥、以江哥三位堂兄,不禁想起了许多往事。记得在1970年夏季,我当时16岁,父亲曾让我来这里割柴一个月,就住在三哥家。临走时,三哥送我一把大刀,让我插在柴堆中带回了香泉。后来我经常拿出来玩。可惜1972年底入伍前,我将此刀连同以前在和县观音阁的阁楼上搞到的宝剑、刺刀各一把,统统扔进了香泉小学南边的池塘中。大家说,若干年后,这三把兵器可能就是文物。好才说,这把大刀是祖传下来的,刀刃上有一个缺口,原来给你带走了。

在三哥家时间不长,但意义非同寻常。以前的三哥曾是生产队长,据说曾过继给我父亲。如果按此推断,三哥应是我的哥哥。如今三哥虽然能走动,但头脑不清楚,有时候记不清来人是谁。我对好才讲,一定要照应好你父亲。后来,我们又去四哥家看了看。在回来路上,见到以江哥哥。他们都出来,送我们回到水泥厂四哥开的小店门口,一边希望我们经常回来看看,一边目送我们上车离开。

终于在春节找到了宗谱,确实是新年第一件大事、喜事。回到和县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有关章节,寻找其中的关系与奥秘。好在爱华的女婿张弦在翻看中找到了一些规律,即从晚辈逆向往上辈找起,方可理清互相关系。我也翻看了一下,确实如此,不然的话很难看懂这本宗谱。我打算初三回南京后全面、仔细地研读,寻找宗谱中众多胡氏的关系。

年初三回到南京后,没有安排任何事情,开始运用倒排的方法,梳理胡氏各支人家之间的关系。一边看,一边记录,一边思索。有时晚上看的很迟才休息,渐渐地理出了一些头绪。这一段时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即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复印宗谱。先将宗谱每页复印后,再剪裁齐,后去复印。数了一下,共计160页。于是复制并装订好5套,其中封面与封底是另外由胶水粘贴上去,十分整齐。

二是摘录现在和县胡氏人员名单。根据宗谱记载,不论己故长辈,还是现在仍在和县的胡氏,都一一记下来,再追溯上去,看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数下来,大约有十多支胡氏人员曾经或现在和县生活过。不仅如此,还将能标明地方的各地人员也一一记录在一个专门记录本上,留待日后有空再去联络,或厘清他们的过去与现状。

第三是将宗谱各种关系作出简表。陈志提议,可将各种关系图拼接成一个总图表,既可卷在一起,也可打开来看。我感到这个建议好,便用了几天时间,将整理出各类人员关系图表拼装成一个总图表,并用彩笔注明图表走向(即先祖们如何传后世子孙),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原来,和县胡氏来源于怀宁,其怀宁始祖是胡鼎一,至今己廿多世。而胡鼎一是胡淑英的次子(长子鼎元居潜山,三子鼎三迁桐城)。这位胡淑英是宋端平二年乙未科进士,官潜山,没有再回原籍江苏如皋县。据宗谱记载,胡淑英是江苏如皋县胡缓的六世孙。这样一理,和县与怀宁的胡氏宗谱线索十分明了:

和县——怀宁——潜山——如皋。
至于如皋,或再往上,那只能去如皋寻根了。
这本宗谱主要记录迁怀始祖胡鼎一的后代——第十五世胡宏纲的子孙线索,同时也包括第十四世胡见章的另二个儿子宏绪、宏统的部分子孙情况。

同时,宗谱还明确,从十五世起用“宏”字起辈份,一直至今,二十个字一组:

宏文从一起,光祖以善来;显荣昭前烈,广大自先开。

这样排下来,我与妹妹是“以”字辈,女儿胡倩文是“善”字辈份。如此说来,爷爷胡光兆是十分正确的,父亲当是“祖”字辈,所以宗谱中记载父亲是胡祖德,字祥功,斌三,也是自然的。
关于以后的子孙辈,还有另行规定,续编如下:

盛德延基绪,英贤本植培;传家贻后泽,华国有良才。
南岳钟豪杰,秀峰生彩云;兴邦须教子,江山万世同。

总之,通过梳理,基本理清了胡氏祖先的来龙去脉。我为初步完成研读梳理任务而倍感兴奋。

然而,我并没有为此而停步,继续在思考,初步打算做三件事:一是与怀宁老家(胡来清等人)取得联系,争取上半年去祭祖一次,如有必要或有时间,去潜山一次;二是走访和县现有胡氏人家,了解他们的前辈以及现状,争取编一本“和县胡氏人家”小册子或编印和县胡姓人家简要宗谱,为地方史志、为家乡胡姓人家作一点贡献;三是继续了解有关情况,弄清楚一些迷团,如:爷爷墓碑上的人员情况,祖辈们是何时何因来到和县的?他们的后代如何?他们互相之间可有联系?等等,打算再作一些了解。这些想法得到了陈志支持。

2月23日,我们回和县,将宗谱复印件分别送给姐姐、妹妹,同时,嘱咐妹妹,在好才来取原件时可再问一些情况。
后来,妹妹来电话说,好才来取回宗谱原件时对不少问题也弄不清,如墓碑上的疑团、和县胡氏人家的联系方式、怀宁胡来清的联系方式,以及先祖们何时来和县等情况。好才说,只能问他人。我与陈志商议可以再找以海四哥、以江哥,尽可能弄清上述问题,同时,联系怀宁胡来清,争取上半年去拜访。
[ 此贴被南山在2014-12-14 12:2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11-16
三、多方查找线索

2月23日去和县时,妹夫陈平送给我一幅棉布质地的马鞍山地图,其中有最新的和县行政区划与交通旅游地图,这为下步寻找和县胡氏家人提供了方便。特别是看到地图上星罗棋布的河流、山川、村庄地名,顿时有一种梦回故乡的亲切感。

我的故乡和县地处皖东,向来都是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十朝古都南京,濒九州米市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可谓区位优势独特。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路构成金三角框架。乘车自县城至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不到120分钟。“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65公里,有三处1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引桥即落脚在和县南端,南京长江大桥至和县北端也只有4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至和县北端只有20公里。马鞍山长江大桥即将于2013年底建成,其引桥在和县东端。和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江淮丘陵尾部,海拔200~300米,东南大部为沿江平原,海拔50米以下。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并行注入长江。滁河为本县与全椒县界河。这里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7℃,年降水量1000毫米,是一个非常适宜人居的地方。

和县古老而又神奇。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了这片土地,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王政二十四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11月,和、含分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政府,后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归巢湖地区。1952年,改属芜湖地区。1958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又划归芜湖地区,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2011年划给马鞍山市。可见和县的行政归属变动不小。

如今的和县,“三棚加一塘,致富奔小康”──大棚蔬菜、大棚养鸭、大棚养鸡和精养鱼塘,是和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是农民致富的源泉。从1985年开始示范种植大棚蔬菜以来,因其经济效益显著,蔬菜种植面积得到迅速发展。到1990年前后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菜园子”,到2002年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26.7万亩,年产量50.9万吨,成为仅次于山东寿光之后的全国第二大蔬菜生产基地。“五个能人带全乡,万吨蔬菜过大江”曾传为佳话,是和县蔬菜发展的缩影。

说到家乡的特产,那也是很多的。如香酥麻雀、炸牛肉、卤鸭、甜叶菊、乌江霸王酥、白桥茶干、姥桥花生酥、绰庙酥等。

和县的名人更是很多。有唐代诗人张籍(约767~约830),北宋著名歌豪杜默(1019-约1085),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1132~1169),清朝文学家陈廷桂(1768—1842)。近现代有: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建国初,林散之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许海峰是我国著名的射击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成龙是大中华区影坛巨星和国际功夫电影巨星,祖籍安徽芜湖鸠江区沈巷镇(原属于和县的沈巷镇于2011年8月22日正式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 )。成龙以功夫片著称,曾多次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其主演的电影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200亿元,为华人演员之首。说到这里,凡是和县籍的同乡都有一种自豪感。

为了早日实现回原籍地祭祖,我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胡来清。从2月24日起,先通过怀宁县政府网站,查找秀山乡、高河镇、县农委的电话,都没有成功。又通过怀宁114查号台查找,也是查找不到或联系不上、或电话无人接。最后,通过安庆市地税局办公室,打听到怀宁县地税局办公室号码,找到县局潘主任,请他帮助打听。潘主任真的很负责,第二天便回话,说找到了胡来清女儿胡荷芳,并告知了联系方式。当晚(26日)我就与胡荷芳通了电话,知道其父胡来清原是秀山乡兽医站站长,确实曾来过和县修家谱,但她伤心地告诉其父去年刚过世,享年68岁。尽管如此,她仍表示欢迎同宗来老家,如提前一周告知,她将安排其弟弟陪同去老家秀山乡。挂了电话,我将联系情况告知了妹妹爱华,她也表示有机会可以一同去怀宁。晚上我在想,胡来清曾来和县续家谱,一定是家族中热心之人,为家族的发展和胡姓人家的联系作出了应有贡献。在胡氏宗谱一书中,多次可见他的记录注释。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崇敬他,向他学习,做一个有益于家族的人。

陈志提醒,要弄清祖辈一些情况,必须尽早找当事人,向知情人了解,免得时有不及,我觉得有道理。3月1日即与胡好才通电话,约定下周末再来夹山关,向几位兄长了解有关情况,为进一步走访和县胡氏人家,进而去怀宁祭祖作好充分准备。

3月1日、2日是周末休息日,我在家查找过去的资料,想通过父母亲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进一步了解家族情况。两天下来,父亲遗物没有找到,但通过查阅1972年11月30日我填写《入团志愿书》摘抄的留存资料,知道了父辈一些情况,如伯父、叔父、表叔、姑父等情况,与宗谱核对,基本上是吻合的。

后来,在整理查阅母亲遗物时,偶尔发现了父亲遗留下来的简历资料,如他的《入党志愿表》(见附件1),为查证父亲过去简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还有父亲当年的工作证和委任状等(见附件2),更难得的是发现了父亲与母亲的结婚证等资料(见附件3),是十分珍贵的,同时,还查询到母亲的一些早年资料(见附件4),如在南京时的信件、过去工作证件、大舅陈洪涛的几封来信等,这对于下一步进一步了解父亲和母亲的历史将有很大帮助。

这些情况告知姐姐后,姐姐很兴奋。她说,你可以抓紧收集,搞清楚后,还可以理清母亲陈家的宗谱。陈志说这个任务可难了,只能追寻到镇江,还有,去找谁核对?我在想:是啊!这只有在理清胡氏宗谱后才有可能去查询。

本想在3月继续去夹山关寻访的,但遇到另一件事情,即我的母校香泉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班四十周年纪念联谊活动,这时又进入了最后全面筹备阶段。其中,需要我协助孙兴林编印纪念册《难忘母校香中情》。于是,追寻宗谱一事只能暂时放下一段时间。
[ 此贴被南山在2014-12-14 12:2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12-14
四、专访关口刘

3月23日周六,我们姐弟三家去岚龙山公墓祭奠父母亲,并告知父母亲在天之灵,我们找到了爷爷、奶奶的墓,还找到了宗谱。回县城后,又与好才通电话,商议如何去关口刘,确定明日上午去,希望他早点通告几位哥哥,约他们坐在一起叙述回忆。

次日上午,我们与姐夫共三人直接去关口刘以信三哥家,见到三位兄长。以信三哥和以江哥对多数情况己记不清楚,只有以海四哥能够回忆起不少往事。其间,大家交谈十分热烈,渐渐地将不少疑团逐个解开,主要收获有几个方面:

1、弄清了爷爷奶奶墓碑上人员。墓碑上有4位先祖,分别是:爷爷胡光兆、奶奶葛氏,爷爷的哥哥胡光应及夫人张氏。以前他们墓碑并不在一起,是2000年清明前合葬时并在了一起。至于姓名中为什么与宗谱上记载不一致(即为什么称胡明贵?),大家都不知情。不论管什么原因,4位先祖真实情况已经清楚。为什么合葬,也很清楚:早年,我爷爷胡光兆与胡光应是亲兄弟,后来爷爷在13岁时过继给他的五叔胡起椐(胡起椐1882年去世,无子)。爷爷的长子、大伯胡祖庚(即胡祥义)出生后,又过继给胡光应爷爷。自然两家关系密切来往甚多。立碑人是两位爷爷的儿子、我的叔伯们,即为父亲的兄弟和胡光应的儿子胡祖来(祥来),以及两位爷爷的孙子、即与我同辈的兄长们。这样一理,全部清楚了。谈到这里,有的认为需要重新立碑,有的认为老坟不宜多动,可以在坟前再立一新碑,一方面更正姓名,一方面可将后面辈份的人员加上去。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现在不动,等待以后拆迁或地方政府需要迁坟时一并更正,重新立碑。

2、初步弄清了祖辈们何时何因从怀宁迁至和县。对这一问题,以海四哥记得清楚,他是经常听我四叔(祥林)经常讲到的事:最早来的是六房。爷爷的堂兄弟叫胡光杏(星灿、康美),他父亲胡起椐为老六,我爷爷胡光兆过继给胡起柽(为老五),即称六房、五房。早年,胡光杏(或其父亲胡起椐)会蔑匠手艺,与和县很熟,经常来卖竹器,或来加工竹器。一次在打麻将(或推牌九)中将资金都赌光了,于是就“请赌”(即安排、保障别人来赌,自己做服务),每圈牌下来从中抽头得利。结果几个晚上下来,又得了不少钱回来。之后,他不再赌,而是回去睡觉。后来,他将“请赌”得来的钱通过与当地一个地主交换,买了不少土地,同时还在附近开垦出不少土地。回到怀宁后,即告知大家在和县有地了,地名叫小山尾(即在一处小山的尾处)。他动员堂兄和侄子们过来种田。于是,同房的堂兄弟和侄子过来了不少。从宗谱上看,长房起模、四房起根两家没有人过来,其他的二房起松(即胡光应兄弟)、三房起柏(即胡祥忠父亲)、五房胡起柽(即爷爷胡光兆)与六房起椐共四房父子等,陆陆续续从怀宁迁至和县开荒种田,经营山林。后来又陆陆续续在和县娶妻生子,便留下来。因此说迁和第一人应该说是胡起椐、胡光杏父子俩。胡好才补充说:据老人讲,最早的地方在老山代,后来扩大到小山尾、关口刘等地方。由于六房家有了土地,胡光杏的后代胡祥森到解放时便评定家庭成份比较高。陈志讲这与父亲档案中记载非常吻合,并非是爷爷来和县赌输后当了姓葛人家的倒插门女婿一说。大家估计,当时和县山区荒地多,比怀宁条件好,所以不少堂兄弟才过来发展生存。据此推算,爷爷胡光兆来和县时间大概在1890年以后,因为爷爷1870年出生,二十多岁左右过来,后娶妻生子(奶奶葛氏1875年出生,大伯胡祥义1899年出生),这样推算在1898年之前结婚,从此留在了和县。从爷爷的二位父亲去世(胡起椐1882年去世、胡起松1894年去世)时间上看,极有可能在1894年至1898年期间,即亲生父亲与过继父亲都去世后,才迁居和县的。具体时间和其他原因,只有等以后到怀宁或用其它方式去论证。

3、逐步核实其他现在和县胡氏亲属情况。除了爷爷同房的堂兄弟来和县发展外,在宗谱上还记载了不少从怀宁过来的胡姓人家,计十三支。他们与我们祖辈也是同宗。他们后代现大多在石杨、高关、善后一带山区,与关口村几户亲属都有联系、来往。从爷爷这辈第二十世开始,到现在己有“显”字辈第二十五世,共六世子孙,在和县生存发展,至今己100多年历史,可以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和县大地。胡好才说,以前和县胡氏人家聚在一起,为谁“当宗”一事还有过争执,以后如果需要了解这些人家情况,可以陪同去走访。谈到这里,好才还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载了2000年怀宁胡俊、胡来清来和县时留下的电话号码,表示也愿意陪同去怀宁。

以上三个问题基本弄清后,还就爷爷、奶奶及其子女情况逐一核实,主要有:

奶奶葛氏,具体名字不详,在场无人知晓(以后可找葛姓子孙查寻)。奶奶去世时间大约在1942年左右,与二婶周氏(周大英或周大兰)、即以海哥母亲同一年去世。以海哥说,他的小妹妹胡以兰出生没几个月,其母就病故了。下半年奶奶也去世了。奶奶去世原因与日本飞机扔下炸弹有关,是被炸死的。奶奶家的二个侄儿,即我的表叔葛邦金、葛邦银,均会理发,住香泉镇、或区联大李村。在我的印象里,香泉温泉浴室门口有个理发店,父亲常带我去理发,并告知是表叔开的店。

大伯胡祥义(胡祖庚),曾承祧胡光应(胡以成爷爷),1899年出生,1961年终。后代中有一子二女,子胡以江,一直住关口刘,二女:一个嫁程朝银,现在香泉晓山领道班,一个叫胡以英,嫁马世发(二姑父的儿子),现住和县孙堡。

二伯胡祥高(胡祖遗),1902年出生,1960年终。家里子女多,有四子三女:长子胡以双,即东升,解放前后随我父亲从事革命工作,但早逝;次子胡以斌,三子胡以信,四子胡以海,其中胡以斌承祧四叔胡祥林。三女:长女嫁巢湖;二女程家英,幼时送人抚养,现住城北北果小吴村;三女胡以兰,1942年生,嫁胡以兴,1977年被雷击而死。二婶死后,因以兰姐很小,就由四叔家抚养,四婶对其如亲生女儿一般。在我的印象中,以兰姐与我姐姐关系非常好,两人年龄差不多,很可惜的是去世过早。

我的父亲胡斌三,又名胡祥功(胡祖德),1914年正月十五出生,1983年正月初九终。在爷爷的几个子女中,父亲读书最多,并唯一参加革命,解放后进城工作。据老资料记载,他19岁结婚(约1933年),20岁有女(即1934年),名胡以英,幼名慧子,现住高关花园村,己近80岁。四哥和好才说,她每年都来关口刘拜年,今年没有来。以后如有时间,可去看望这位同父异母的大姐。父亲前妻姓韩,后来是离婚,还是病故去世,不可而知。

四叔胡祥林(胡祖木)是位典型的农民,一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他1917年出生,2003年去世。记得2002年春节,我与陈志、小妹爱华、姐夫朱恩明、妹夫陈平等一起去小山尾给他老人家拜年,第二年他就离开人世。在我入伍前的几年间,我经常去小山尾,每次都住在四叔家。四婶(我称四娘)董氏给我印象很深,对我十分关爱,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长辈。其侄女董金兰嫁二哥以斌,由于四叔无子,以斌二哥和以兰姐都如同他们亲子女一般。小山尾村被拆迁后,二嫂全家与全村人员都安置在香泉社区居住。胡善华因父亲胡东升过世早,也过继给以斌二哥,一直与我四叔、二哥一同生活,由他们抚养。这些都说明,胡氏人家都重视亲情,家里若有事,尽可能生活在一起,互相关照,相依为命。

爷爷还有二个女儿。长女嫁王四海(大姑父),住西山脚,其子王自申,与关口刘都有来往;次女嫁马继富(即二姑父),住孙堡李小一村,其子马世发,即胡以英丈夫。两个姑姑具体名字不详。这从一个侧面看,过去女子不上谱,连名字都没有,男尊女卑确实很封建。

以上便是专访关口刘的成果,弄清了不少疑问,理清了主要亲属的关系。但由于时间关系,我离开家乡己四十年,不少老人己去世,许多情况已经埋没在黄土之中。姐夫讲的好,现在核查情况是抢救性核实,一旦老人去世,就永远无法弥补。是啊!下步追寻计划还得抓紧时间进行。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