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45阅读
  • 4回复

对胡海老先生《安定始祖城公碑记》的建议----胡恒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01-06
                                                      对胡海老先生《安定始祖城公碑记》的建议
                                                                               江苏   胡恒俊

      胡海先生倡议在今甘肃镇原县,建立安定胡氏纪念碑,不仅令人感动,而且意义深远。然老先生所拟的《碑文》,虽自己署名,属个人行为,但对安定始祖城公的记载,一旦勒诸碑上,人们便以为字字真实,不可更易,就不再是胡海先生个人的事, 而是涉及整个安定胡氏。由于基本史实一错再错,且已公开发表,为防止以讹传讹,只好公开建议,恭请先生再予考校,核对清楚,改写《碑文》,免留遗憾。

      胡海先生所拟的《碑文》为: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508 

             胡氏安定始祖城公,字允安,正直敢言,慷慨有气节。孝文帝初拜中大夫,吴王濞反,城公统兵克之。累官大中大夫。公元     前    207年,因官迁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安定有胡始城公。城公十二世遵公,才兼文武,位至车骑将军。匈奴胡薄居姿职等叛乱,遵公统兵讨平。遵公子:广、奋、烈、歧,传世著名,子孙三代,为安定十县大郡。大族著姓,即世称:安定郡望。《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及《增订本》编撰者,城公七十二世孙胡海(金胜)敬撰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一、关于城公“公元前207年,因官迁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
    《世界胡氏通谱•首卷》第56页载:城公“秦二世三年甲午生,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卒,寿六十八,葬灵台县岩宝山之原”。
      两相对照,不难发现:
      1,秦二世三年甲午,是公元前207年,城公出生之年。
      2,公元前206年,城公之兄琇公,才随汉高祖入关,显然家在关外。
      3,家在关外,汉高祖尚未入关,城公刚出生,提前一年入关尚且不能,“因官迁临泾”之“官”,又从何而来?
      《通谱》中的“灵台县”,汉代亦无此名。是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鹑觚县改名为“灵台县”的,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而鹑觚县,确为西汉所置,但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北;西魏大统(535~551年)中,才移治今甘肃灵台县(位于镇原县东南之泾川县东南)。
      不如直书:城公生于秦二世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

      二、关于“吴王濞反,城公统兵克之。累官大中大夫”
      此句化自魏征《胡氏世谱序》:“至汉有讳城者,为灵朔孙。景帝时吴王濞反,公统兵拒之,遂擒吴王。景帝初,拜大中大夫,始迁安定之临泾,是为胡氏之始祖也。”

      第一,    统兵者,非城公;擒杀吴王者,也非汉兵。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
      《史记•孝景纪》:吴王濞等反,“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
      《史记•吴王濞传》:“天子乃遣太尉條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
      足见,东击吴楚,无论是城公“统兵拒之”,还是“统兵克之”,都有误。
    汉景帝刘启,前156至前141年在位。汉景帝三年,是公元前154年。城公随太尉周亚夫往击刘濞,败之,有功,无可置疑。
      但吴王刘濞败后,“乃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夜亡去,渡江走丹徒,保东越。东越兵可万余人,乃使人收聚亡卒。汉使人以利啗东越。东越即绐(绐,dai,欺骗、谎言)吴王,吴王出劳军,即使人鏦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史记•吴王濞传》)。

       第二,    城公“始迁”临泾县的时间,在“拜大中大夫”之后。
      《史记•吴王濞传》明言:“初,吴王首反,并将楚兵,连齐、赵,正月起兵,三月皆破,独赵后下”。
      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大封功臣,应在当年,即汉景帝三年(前154年)。
      魏征《序》中所谓“景帝初,拜大中大夫,始迁安定之临泾”,是说城公随太尉周亚夫东击吴楚有功,被拜大中大夫之后,因官迁居临泾。城公应属于太尉周亚夫所帅三十六将之一。从“累官大中大夫”看,“大中大夫”是城公最后的官职。
      建议改为: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濞反,城公随太尉周亚夫往击,败之,有功,拜大中大夫。

      三、关于“迁安定临泾”
      临泾县,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北魏后废。隋大业十年(614年)改湫谷县置,治所即今甘肃镇原县。元至元七年(1270年)废。
      而“安定郡”,则是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才设置的,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在甘肃镇原县西北),东汉移治临泾县(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
      既然城公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二十六年后才有“安定郡”,其生前迁居之临泾县,不应冠以“安定临泾”,宜直书“迁临泾”。迁居的时间,一如魏征所说,是在拜大中大夫之后。官员迁居,尤其是武官,不能自选,而是朝廷用心安排。七王之乱后,“安天下”成为汉皇第一要务,武将不能都居京城长安,必须分守战略要地。城公时年五十四五岁,已是成熟威猛的老将。朝廷命其迁居长安西北的临泾县,一方面为镇守西北,有寇能战而胜之;另一方面,倘无战事,也可让其安居养老。
    因此,建议沿袭魏征所言:拜大中大夫,始迁临泾(汉武帝元年后属安定郡),是为安定胡氏之始祖。

      四、关于“子孙三代,为安定十县大郡”
      此句不通。但意思明白:
      城公十二世孙遵公,才兼文武,位至车骑将军。其子孙亦世代功勋显赫,魏晋南北朝时,已是安定郡中的著姓望族。后世称胡氏的郡望为安定,皆源于此。

      以上建议,不对之处,恭请胡海先生和广大安定胡氏宗亲,批评指正。

                                                                                                                     2015年1月5日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534
[ 此贴被胡恒俊在2015-01-06 11:0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1-06
南山回复恒俊宗亲:


恒俊宗亲:

    现附上胡海先生来信及碑文原稿。关于此碑文,我已和镇原秦铭先生联系过,暂不会正式使用。且胡海先生在信中也提出“请网上宗亲细心、耐心,多做修正”。恒俊宗亲这篇“建议”应该是正符合胡海先生的意见,我认为是可以公开发表的,以引起宗亲读者关注。

    关于为安定胡氏始祖建碑,我个人意见,鉴于目前对安定胡氏的研究尚未全面开展,也存在许多存疑之处(主要是史料与家谱记载无法一一印证),建始祖碑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与秦先生沟通后,将其建议在发表时处理为“建安定胡氏纪念碑”,以后一旦落实,也可以是碑,是祠或是馆、是林。。。,胡海此碑文明确为“始祖碑”,此事今后还需进一步与胡海先生联系沟通。

    目前正在与国内胡氏各组织联系中,已有组织准备在近日回应。

南山 2015.01.05


胡海先生撰写安定胡氏始祖纪念碑文
[ 此贴被南山在2015-01-06 12:5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1-06
碑文有待斟酌
誉满天下时,损满天下,四人帮也要垮台了。多么可怜的老人帮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1-07
建碑完全赞成,我认为考究清晰明了再立也不迟,免得误导后人。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明德公派下宜章县始迁祖光祖公后裔:颂尧(字强刚更名新龙)QQ;2391509943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1-07
积极且谨慎行事,发扬胡氏精神!
QQ:69410278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