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94阅读
  • 4回复

二胡敢问谁先骕:胡先骕与胡适的“和而不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01-20
二胡敢问谁先骕:胡先骕与胡适的“和而不同”
2014年12月31日14:52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我有话说(12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history.sina.com.cn/bk/lszh/2014-12-31/1452114048.shtml


1928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成立时人员合影(前排右二为胡先骕)
  
胡先骕(左)与胡适合影

  
  在胡先骕看来,实践卢梭思想比较彻底的莫过于法国的罗伯斯庇尔时期,但这一时期恰恰是法国最恐怖的时期。

1928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成立时人员合影(前排右二为胡先骕)1928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成立时人员合影(前排右二为胡先骕)
胡先骕(左)与胡适合影胡先骕(左)与胡适合影
本文作者:林建刚

  说起胡先骕,我们很容易想到两方面:其一,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曾与以胡适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打了不少笔仗;其二,他是有名的生物学家,用毛泽东的话说,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因反对新文化运动,在很多方面,人们总习惯用“保守”、“落伍”等词汇来形容胡先骕。与此同时,他作为生物学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似乎无形之中忽略了他思想深刻的一面。这样,胡先骕作为思想家的一面似乎被遮蔽了,他在政局变迁中的独立人格也就更为人所忽视了。

  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与批判

  关于法国大革命,以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为代表的思想界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与反思。建立在“平等高于自由”的理念以及直接民主的激进实践都给人类带来了极为惨烈的教训。在反思激进主义的时候,思想家王元化也将这一矛头指向了法国大革命,并从民国政治学家张奚若关于对卢梭的评价中找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源头。即:卢梭建立在“公意”基础上的人民民主学说不仅不会带来真正的民主,还极有可能带来多数人的暴政。

  其实,民国时期的学者中,对法国大革命认识得最清楚的,并不是张奚若,而是胡先骕。在1924年所写的《文学之标准》中,胡先骕通过简洁的文字对比了英美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他写道:

  浪漫主义之政治理想,见诸实施者,厥为法国大革命。然法国之大革命与英国克林威尔之革命、美国之独立战争,相配大异。其所以岐异之处,基于拉丁与盎格鲁撒克逊两民族性之异点。(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编《胡先骕文存(上卷)》,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259页)

  在胡先骕看来,拉丁民族更青睐平等,主张人与人的一致性。而盎格鲁撒克逊则不同,这个民族更青睐自由,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英人之革命、美人之独立盖以争自由为动机者也。至于平等,则所注重者在与他人为比较,故虽不得绝对精神上物质上之自由,然苟与他人受平等之待遇,则亦未尝不可少量之干涉,法国之革命则以争平等为动机者也。以此两动机相较则前者为胜。盖争自由之动机为求诸己,争平等之动机为求诸人。前者尚不失精神独立之美德,后者常含有嫉妒之恶德。故英美革命,极少暴行。法国大革命。则杀人盈城也。(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编《胡先骕文存(上卷)》,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259页)

  胡先骕认为,一个民族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应该先求诸自己的私权,然后再追求诸人的公权,而对个人私权的追求也就是追求自由的过程。没有对个人私权的保障,就没有自由。与之相反的则是将平等的价值置于自由的价值之上,如果革命的目标不是自由而是平等,就很容易产生暴政。

  在胡先骕看来,实践卢梭思想比较彻底的莫过于法国的罗伯斯庇尔时期,但这一时期恰恰是法国最恐怖的时期。胡先骕写道:

  罗拔士比(R obespierre,即罗伯斯庇尔),恐怖时代之魔王。以杀人为乐,诛其党魁,终亦身受刑戮者也。然其言论主张,乃在与卢梭相合。故法国大革命,实为卢梭学派放大之写真。以其动机之不良,法国革命乃为大失败。

  革命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革命目的不纯洁。而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最重要的奠基与其说是民主毋宁说是法治与私有制。胡先骕写道:

  在民本主义政治,于共同遵守之法律之下,各人有绝对之思想行动言论信仰之自由。而个人自由之大者,莫过于财产。盖财产者资生之具,一切物质生活之基础。苟遵法律而取得之,则国家社会皆无干涉个人之权。

  这里,胡先骕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似已超越了胡适。当胡适在1920年代还对土地私有制的态度暧昧不清的时候,胡先骕则明确指出: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私有财产才是个人自由最大的保障。

  如果我们从这一意义来理解胡先骕与胡适的白话文之争,胡先骕的意义就会显现无遗。如果说胡适主张白话文意味着他对建立在个体理性基础上的民主的信心,那么胡先骕反对白话文的背后,则更多意味着他对民主可能导致多数人暴政的警惕与忧虑。胡适更多地代表着平民意识,而胡先骕则更多地代表着人类的贵族意识与精英意识。

  胡适与胡先骕关于白话文论争的背后,其实潜藏着托克维尔笔下民主与自由的价值冲突。二胡都是留美学生,胡适代表的其实是美国的托马斯·杰斐逊(民主党)传统,而胡先骕代表的则是美国的约翰·亚当斯(共和党)传统。而他们彼此的老师约翰·杜威与欧文·白璧德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美国的这一传统。从这一意义来讲,胡先骕的思想不仅没有落伍,而且非常具有现代性。

  对苏俄的认知与批判

  胡先骕对土地私有制的坚守,使他对苏俄的认识明显高人一筹。许多学者认为:在当时对苏俄的看法上,徐志摩远胜胡适。与1926年底胡适游历苏俄时对苏俄充满迷恋相比,徐志摩在游历苏俄时对列宁的判断以及对苏俄思想不自由的揭示,确实证明了徐志摩锐利的思想眼光。但倘使拿徐志摩与胡先骕相比,似乎胡先骕对苏俄的判断更要胜过徐志摩。

  徐志摩至少还曾对苏俄有过迷恋,他对苏俄的警惕源于他受罗素的影响以及自己亲自游历得来。胡先骕终其一生都没有去过苏俄,但他对苏俄的本质却洞若观火。在1924年的《文学之标准》中,胡先骕在痛斥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紧接着写道:

  今日共产制已实施于苏俄矣。吾国近年来急进少年之艳羡苏俄,可谓与法国革命初年英国文士之艳羡法国相若,吾知其失望将亦必有同然者。

  胡先骕认为,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其实类似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多数人暴政。他在《学阀之罪恶》一文中写道:

  甚如俄国专政之无产阶级,以众暴寡,暗无天日,亦可称为无产阀。(胡宗刚《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116页)

  胡先骕坚决反对暴力革命。在他看来,暴力革命发生之后,在很大程度将会重演黄巢、李自成、张献忠等游民起义式的人间惨剧。所以他说:

  今日之谈政治者,幸有鉴于此,勿徒为任何大举革命之鼓吹,惟求实事求是,为枝枝节节之改革,则吾国政治前途,庶乎有豸。否则徒引骚乱,黄巢闯献流寇之祸,殆将不免矣。(《胡先骕文存(上卷)》,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8月版)

  当胡适还沉浸在“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评苏俄”的情绪的时候,胡先骕对苏俄的认知与判断让人刮目相看。而到了1940年代,胡先骕在《政治之改造》中写道:

  苏俄十月革命则又以无产阶级专政,知识阶级被杀者逾百万人。而在无产阶级中,复抑农而重工,至引起农民之反抗而酿成残酷之饥馑,至元气久而不复。(胡宗刚《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

  由此可以看出,胡先骕对苏俄统治下知识分子的命运非常悲观。抗战胜利之后,为了抵抗苏俄极权主义,胡先骕在1947年前后还有意组建中国社会党,并希望胡适来组党。不过,此时做了北大校长的胡适并没有公然出来组党。

  对胡先骕的人生而言,颇有意味的一个问题是:既然胡先骕对苏俄极权主义有如此睿智的判断,那么,为什么胡先骕在1949前后却选择留在了大陆呢?

  这一时期在写给任鸿隽的书信中,胡先骕曾多次提出要走,但最终却没有走成。一来胡先骕不愿意抛弃自己的亲属独自远走高飞,二来他也割舍不了他终身的事业基地———北平静生生物研究所,再加上中共地下党对他的统战……胡先骕最终留了下来。

  与胡适划不清界限

  胡先骕既然选择了留下,按照那个时代的生存法则,他就应该赶紧与国民政府划清界限,与胡适划清界限。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新时代,就应该有新时代的样子。陈垣通过给胡适写公开信的方式,和胡适划清了界限,赢得了新政权的认同,依然做他的辅仁大学校长。

  在批判胡适方面,胡先骕应该具有天然优势。因为从五四时期开始,胡先骕就是坚定的胡适反对派。但此时的胡先骕,却完全逆潮流而动,依然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胡适。

  1950年,胡先骕在《北京的科学化运动与科学家》一文中写道:

  北京大学诸教授中最知名者,当推胡适。……胡适以家传训故考据之学之根底,加以欧美治学方法,且喜作新奇可喜之论,故时人易为所眩。……我常与陈衡哲女士谈胡适不朽之著作为何?答曰或者是其小说考证。果如此,未免名实不符,将来历史上之评论,恐怕只是新文化运动之倡导人,而学术上之成就,则殊有限。至于其政治经济思想,则甚落后,与其新文化运动殊不相称。(胡宗刚《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

  应该说,这段文字并没有多少捧胡适的味道。这是胡先骕内心深处的胡适形象。但就是这一形象,也让积极进步的革命青年感到不满。很快,《人民日报》刊登了读者来信,批评胡先骕的胡适观,其中写道:

  对于胡适的妥协与反动的本质,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至于其政治经济思想,则甚落后”。空言胡适“倡导”了什么新文化运动呢?从“五四”开始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革命的一部分。代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实验主义者胡适,凭什么说他领导了这个新文化运动呢?对这个问题历史早已有了定论。(胡宗刚《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545-546页)

  这篇读者来信给胡先骕的打击是致命的,这意味着他需要跟自己曾经的学术论敌胡适划清界限,而刊登胡先骕此文的编辑黄萍荪也因为犯了政治错误而遭遇牢狱之灾。要命的是,旧道德意识强烈的胡先骕,偏偏不能接受思想改造运动,不能与胡适划清界限。

  1952年,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批评胡先骕政治立场不稳,其中重要的证据就是不称蒋介石为“蒋匪”,不称胡适为“战犯”。当时,只要胡先骕将胡适称作是战犯,其思想改造可能也就过关了,但胡先骕硬是咬着牙不承认胡适是战犯。这样,胡先骕总是很难过关。


  胡先骕的一生,似乎都受累于胡适。当胡适因为提倡新文化运动爆得大名时,胡先骕作为反对者成为许多激进青年眼中的落伍守旧者,此时的胡先骕,处处跟胡适针锋相对,而他越跟胡适过不去,也就越不受激进青年的青睐。而当时代轰隆隆的列车需要他跟胡适割袍断义时,胡先骕却下不了手了。他是不是想起了当年胡适在他们两人的照片上写下的那句“两个反对的朋友”的题词?想起了1948年当他和胡适同时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时,胡适在他们两人照片上的那句“皆兄弟也”的题词?

  在政治的高压之下,胡先骕坚决不说胡适一句坏话,并为此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但在历史的天平上,总需要有这样的人的存在。而这样的人的存在,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风云如何变幻,朋友永远是朋友,兄弟终究是兄弟。

  走笔至此,禁不住让人想起苏轼写给他弟弟苏辙的那几句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1-20
以下载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lNEVSjuaaoEo0qAsSYDx2Of-uN27JoekNPhneF2IQ5YgCALRrNakSMKpB2Q0jRwcefEwizVfCj3WRWdcw9S5a

胡先骕编辑
胡先骕,植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与秉志联合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还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发起筹建中国植物学会。继钟观光之后,在我国开展大规模野外采集和调查我国植物资源的工作。在教育上,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与钱崇澍、邹秉文合编我国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学》。首次鉴定并与郑万钧联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提出并发表中国植物分类学家首次创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和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

中文名胡先骕
别    名字步曾,号忏盦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894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1968年7月16日
职    业植物学家
主要成就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植物分类学简编》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年表
▪ 早年时期
▪ 学成归来
3早年事迹
▪ 家庭背景
▪ 调查采集
4主要成绩
▪ 所编著作
▪ 科学预见
▪ 创办机构
▪ 建立学会
▪ 不畏强 暴
5突出成绩
▪ 突出发现
▪ 创立分类系统
▪ 人格魅力
▪ 学术发表
▪ 人生目标
6重要论著
1人物简介
编辑

胡先骕,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晚年胡先骕
12岁已通读《史记》、《汉书》。后入省立一中学习,毕业后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
1912年参加东西洋留学考试,名列第一,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农业和植物学,1916年学成回国。
1923年,再次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
从1918年起,胡先骕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正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先骕对我国植物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和经济植物学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先后发现一个新科、十个新属、数百个新种。
1951年,他根据对近代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的研究,创建多元植物分类系统,提出著名的被子植物出自多元的分类学系统理论,对近代植物学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从1928年起,他先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我国植物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基地,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胡先骕一生发表了论文百余篇,其中许多是有关新种、新属、新科和植物分类系统方面的论述。

《不该遗忘的胡先骕》封面
1923年,他与邹秉文、钱崇树一起合编我国第一部《高等植物学》。
1933年翻译出版了哈第所著《世界植物地理》。
解放后,先后编写《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中国植物分类学》、《经济植物学》等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残酷迫害致死,1979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为他平反昭雪。
2人物年表
编辑

早年时期

1894年 农历四月二十日生于江西南昌。

青年胡先骕
1897年 在家中后园培英书屋从师受业,习《三字经》、《千字文》等。
1898年 读《论语》、《诗经》等,习对对子,五岁就有神童之誉。
1902年 父亲病逝于南昌旧居,享年四十八岁。
1904年 奉母命赴南昌府应童子试。
1906年 科举制度废除,得沈曾植关顾,入南昌府洪都中学为插班生。
1909年 春,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入学未久,被学校选派朝见慈禧太后;冬,参加慈禧与光绪帝的出殡。
1912年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停办,返回江西。秋,考取江西省赴美留学资格,启程前与王蓉芳结婚。
1913年 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农学院,先学农艺,后改学植物学。在《留美学生季报》、《南社丛刻》发表诗词。
1914年 母亲病逝于南昌,享年四十八岁。
1915年 加入中国科学社,开始在《科学》发表论文。
1916年 获学士学位回国。往北京大学谋职未果,在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授英文。
1917年 回江西,由省实业厅派往庐山任森林局副局长。在庐山大作宋体诗。
1918年 调往江西省实业厅任技术员,9月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聘请,任该校农科教授。
1919年 在《东方杂志》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一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对北京大学陈独秀、胡适等所倡导的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提出批评。当选中国科学社书记。
1920年 7月,往浙江东部大举采集植物标本。
1921年 又往江西采集植物标本。与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发表《评〈尝试集〉》。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于南京成立(1928年改称为中央大学,为现南京大学的前身),特聘胡先骕为该校农科教授。为了发展我国的近代生物学事业。[1]
1922年 翻译《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及撰写评论清代诗词论文多篇刊于《学衡》。
1923年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胡先骕任农科的植物学教授兼生物学系主任。[1]
1923年9月 再度赴美,入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留学。
1924年 获硕士学位。继续为《学衡》写稿。
1925年 完成《中国有花植物属志》,首次对中国植物进行全面整理,获博士学位,随即回国,仍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在《东南论衡》发表《东南大学与政党》等时论文章。
学成归来

1926年 4月王夫人病逝于南京。6月辞去国立东南大学教职,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专职从事植物学研究。10月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三届太平洋科学会议。
1927年 与陈焕镛合著《中国植物图谱》第一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共出版五卷。续娶张景珩。
1928年 参与创建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任植物部主任。
1929年 出席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举行的第四届太平洋科学会议。
1930年 当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委员。
1931年 派遣蔡希陶赴云南进行大规模的动植物标本采集,此项工作持续十余年。
1932年 任静生所所长。在《国风》半月刊发表《今日救亡所需新文化运动》等文章。
1933年 发起成立中国植物学会。帮助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组织成立农业院。
1934年 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当选中国植物学会会长,建议编著《中国植物志》。

胡先骕
1935年 中央研究院成立评议会,当选评议员。
1936年 与蒋介石谈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项事业的改革。
1937年 与加州大学古生物学家钱耐合作研究山东山旺系新生代古植物。
1938年 创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于昆明。
1939年 抗战爆发后,在敌占区北平潜心科学研究。
1940年 在北平难以生存,往昆明亲自主持农林植物研究所工作。10月抵江西泰和,出任在此新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出席在重庆召开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第五次年会。
1941年 北平静生所被日军强行占领,在中正大学设立静生所工作站。
1944年 被迫辞去中正大学校长,仍任教于该校。
1945年 主持北平静生所的复原工作。
1946年 在《观察》发表《中国之改造》系列文章。
1947年 与郑万钧一起发现活化石水杉新种。
1948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参与“独立时论社”,撰写大量政论文章,刊于全国各大报纸。
积极组建“社会党”。
与郑万钧合著《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发表于《研究汇报》,震动当时国际植物学界。
编辑出版《中国森林植物图志》第二卷。
1949年 静生所被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接收,改组为植物分类研究所。任该所三级研究员。
1950年 发表论文《被子植物的一个多元分类系统》,出版《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一书。
1952年 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受到批判,作三次检讨,方才通过。
1953年 著《经济植物学》一书出版。
1954年 著多卷本《经济植物学手册》开始出版。
1955年 著《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出版,因书中批评李森科伪科学而遭到批判,该书被禁毁。
1956年 受邀参加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升为一级研究员。
1959年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成立,当选为委员,承担编写任务。
1960年 请钱钟书代为编订平生诗作《忏庵诗稿》。
1961年 作《水杉歌》长韵。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多次遭到批斗、抄家之辱。
1968年 7月16日突发心肌梗塞逝世于寓所,终年74岁。
3早年事迹
编辑

家庭背景

胡先骕3岁时随家庭教师学《三字经》、《千字文》,1年后,已能识字数千。5岁时,学完《论语》,不仅能识字达万余,而且晓反切、通训诂。他的才智引起亲朋的惊诧,大家都视他为“神童”,深受双亲的喜爱。
1902年春,父亲突因病逝世于南昌旧居,从此家道中落。1905年春,胡先骕11岁时,便遵母命赴南昌府学考试,被录取为府学庠生。1906年,中国废止了科举制度,胡先骕至南昌府办的洪都中学堂学习,开始接受现代自然科学教育。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学习。1912年秋,参加江西省留学考试,被录取为西洋留学生。
调查采集

1916年11月,胡先骕在美国学习期满,以优秀成绩获农学士学位。归国后于1917年受聘为江西省庐山森林局副局长。在此期间,对庐山植物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奠定了他日后在庐山建立植物科研基地的想法。1918年7月,受聘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植物学教授。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国的丰富植物资源,1919年秋,胡先骕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采集标本和调查植物资源的活动。在征得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的同意后,就共同发起组织,很快便得到国内7所高等学校,24所中学的赞同,商务印书馆也愿予以赞助。此次调查,他在浙江省的天台、雁荡、松阳、遂安、西东天目山一带采得大量植物标本。转年春季,又去江西省的吉安、赣州、宁都、建昌、广信和福建省的武夷山区,在历时半年多、行程万余里的考察与采集中,获得多以万计的宝贵腊叶标本。
胡先骕是继钟观光之后进行大规模野外采集和调查的第二位学者。全部腊叶标本经整理鉴定后,于1921—1922年相继写出《浙江植物名录》、《江西植物名录》(附福建崇安县植物)和《江西、浙江植物标本鉴定名表》,并陆续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于南京成立(1928年改称为中央大学,为南京大学的前身),特聘胡先骕为该校农科教授。
为了发展中国的近代生物学事业,1922年他与秉志、钱崇澍等在南京共同筹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主要领导并参加华东和长江流域各省的植物采集和调查研究工作。
1923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胡先骕任农科的植物学教授兼生物学系主任。
4主要成绩
编辑

所编著作

为了使中国的大学生能够读到由自己国家的科学家编写的大学教材,胡先骕与邹秉文、钱崇澍于1922年共同编著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供大学生物系学生使用的中文《高等植物学》。该书于1923年由商务印务馆出版,全书462页,插图306幅,书末附有英汉名词对照表。书中的内容比较新颖,还改正了以前从国外植物学版本中转译过来的欠妥名称和名词。当时,中国还没有中文本的《植物学》教科书,该书即成为国内各大学的主要教材,在教育界的影响很大。
1923年秋,胡先骕再次赴美入哈佛大学深造。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仅用1年即获得硕士学位。他还在哈佛大学阿诺德森林植物园(Arnoldarboretum)内,用2年多的时间(1923—1925)把该园自1899年起从中国西部和中部采集并运走的植物标本,以及国外各期刊杂志中登载有关中国植物的科属记录一一检查、收集,整理编写成一部《中国种子植物属志》(英文打字稿上下两册),作为博士学位论文,于1925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任国立东南大学植物学教授和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主任。当时,因国内急需资料鉴定标本,该书稿被相互辗转传抄达十次之多,为中国植物学者开始学习研究植物分类提供了必要的文献。
1926年,当胡先骕正忙于准备7月去广州参加中国科学社召开的年会和10月应约去日本东京参加泛太平洋科学会议工作时,他的妻子王蓉芬突然于4月不幸逝世。这对胡先骕的精神刺激很大,曾数次休克。但为了不影响科学事业,身负重任的胡先骕仍克服了重重困难,依然如期赴会。
科学预见


胡先骕(右二)与胡适(中)的合影
在太平洋学术会议上,胡先骕听到日本学者首次发现举世稀有的川苔草科植物(Podostemonaceae)的报告时,当时就预见中国肯定也有川苔草科植物的分布。1930年参加在爪哇召开的第四次泛太平洋科学会议后,他在《岭南科学杂志》第9卷第3期(1930年)上,再一次表明并推测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多山省县以及长江上游肯定会有川苔草科植物。果不出胡先骕所料,1944年2月,厦门大学生物系赵修谦终于在福建省长汀县东北隅龙门的岩石上采到该科植物1种。1年之后,又在汀江流域、晋江和闽江流域发现2种。经鉴定,这3种均为中国特有,即:川藻(TerniopsissessilisChao)、中国川苔草〔Clado-pus(Lawiella)chinensisChao〕、福建川苔草〔Cladopus(Lawiella)fukienensisChao〕胡先骕的预见被事实证实,正说明他的治学精密,对科学问题的分析、研究非常深入。
创办机构


胡先骕
1928年,胡先骕与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建所初期,秉志任所长兼动物部主任,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并受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植物学。在教学过程中,他善于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
平时,胡先骕对青年蔡希陶和助教俞德浚不止一次谈到:“自17世纪以来,中国的植物不断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国的传教士、探险家、专业采集队、商贩和园艺家大摇大摆地采走,上万号的植物标本,成千种的花卉、果木种苗,都被他们带回各自的标本馆、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和大学标本室收藏,或在植物园内加以驯化。仅英国E.H.威尔逊(Wilson)一个人,本世纪初在中国湖北、四川、贵州‘旅行’11年,共收集6500号植物标本,约有5000种,并把1500种植物果木运回到美国和英国。在他的《一个带着标本箱、照相机和火枪在中国西部旅行的自然学家》一书中,承认中国的植物最丰富。中国的花卉是世界上最富丽的,特别赞赏中国杜鹃花的品种之多。在160多个品种中,他就采集80多个品种,其中60多个品种被他送往美国、英国去了。这怎不叫痛心!所以决心要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以抵制他们,尽快发展中国的植物学。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植物最丰富,中国的植物又以云南省最丰富。此人没有到过云南,还不知道中国云南的情况呢,应当到云南省去。”由于胡先骕的鼓励与支持,奠定了蔡希陶一生在云南把植物学的科研事业担当起来的基础。胡先骕称赞他们二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30年,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在英国剑桥召开。会上,胡先骕、陈焕镛、史德尉被选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的委员。为了加速中国植物学科研工作,并进一步了解国外到底掌握中国多少资料。1930—1931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胡先骕仍支持秦仁昌到收藏有世界各地500多万号植物标本的英国邱园(皇家植物园)去。后来,秦仁昌从该园精选出18300余号中国植物的模式标本,并将其拍成照片带回,以应国内研究者的需要。这是胡先骕、秦仁昌对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与发展所作出的一项极为卓越的贡献。
1932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改由胡先骕担任,秉志仍为动物部主任。所址迁至西城文津街3号的新建楼房,内设有动物标本室、植物标本室(委派秦仁昌兼任标本室主任)、陈列室、图书室和动植物实验室,并定期出版《中国植物图谱》(胡先骕、陈焕镛)、《中国蕨类植物图谱》(胡先骕、秦仁昌)、《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周汉藩)和《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这时,科学研究人员已由10余人发展到50余人。胡先骕历年均派员到河北、山西、吉林、四川、云南和海南等省去调查和采集标本,并进行分析研究。此时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在国内外已成为较有声誉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为了扩展中国的科研机构,1938年,胡先骕派俞德浚会同蔡希陶在云南昆明创建了“云南省农林植物研究所”,由静生生物调查所与云南省政府教育厅合办。胡先骕兼任所长,并办有较大规模的植物园,即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
为了创建中国自己的植物园和发展中国的经济植物,1932年,在胡先骕的倡议和亲自指导下,并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赞同和支持,静生生物调查所经与江西省立农学院协议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1934年,园址最后决定建在含鄱口北麓。植物园原占地面积近万亩,为亚热带山地最理想的园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植物园。不仅有天然林、人工经济林,也有风景林和生态区,既可用作开展林木的利用和研究,又是研究植物学的一个良好基地。胡先骕委聘秦仁昌为第一任庐山森林植物园主任,并及时派陈封怀赴英国进修2年,回国担任园艺技师。经秦仁昌和陈封怀的辛苦经营,数年后,庐山森林植物园便形成为中国研究园林植物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植物园科技人员。
建立学会

为了发展祖国现代植物科学事业和使各地广大植物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互通声气,促进学术交流,并在社会上普及植物学知识。经胡先骕和李继侗、张景钺、钱崇澍、陈焕镛、陈嵘等19名植物学家发起及筹备,于1933年8月20日在四川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召开了“中国植物学会”成立大会。会上选举钱崇澍为第一任会长、陈焕镛为副会长,胡先骕被选为《中国植物学杂志》(季刊)总编辑。1934年3月,胡先骕为该杂志创刊号写了“发刊辞”,并首次向国内外较全面介绍了“中国近年植物学进步之概况”。同年8月21—27日,第一届中国植物学会年会在庐山莲花谷召开。会上改选胡先骕为第二任会长。在年会上,胡先骕提议用自己的力量着手编纂《中国植物志》。1935—1948年,胡先骕受聘为南京中央研究院第一、二届评议员。
胡先骕除精研现代植物分类与分布外,对古植物学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1938年,他同美国古植物学家R.W.钱耐(Chaney)在山东共同研究中国山旺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古植物化石时,证明距今1200万年前山东的植物同现代长江流域的植物有相似性。1940年,他们两人在《中国古生物志》中联名发表“中国山东中新世植物群”的长文和较多的精确图版,这不仅为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而且也开拓了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新领域。
不畏强 暴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年底,北平便成立了临时政府。这时,有人邀胡先骕出任伪职,遭他拒绝,仍坚持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同仁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大楼被日军看中,恐难以保存。胡先骕于1938年急派蔡希陶等人,赶赴云南找到俞德浚共同组织后方基地,获云南省政府教育厅的资助,在昆明黑龙潭创建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抗日战争时期,该所成为静生生物调查所部分员工的聚集点,甚至庐山植物园的大部分员工后来也疏散到云南。由于胡先骕的远见卓识,保留住了一支造诣很深的科研队伍及一大批珍贵的图书、标本和科研资料。  抗日战争初期,胡先骕虽与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小部分职工滞居北平,坚持科研工作。但他对北平的汉奸卖国求荣,仰人鼻息深感痛恨,说他们是“衣冠徒济楚,手足赖丝牵”的傀儡。因此,杜门谢客,从不与外人往来。1939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在重庆召开,由于他在会上发表的抗日演说引起北平日伪注意,日军派宪兵至他家中盘问。后来,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大楼被日军借机改为后方医院。所内仪器、图书、标本、家具等物,大部分被日军窃去。他的再婚夫人张景珩急告胡先骕暂留云南工作,免遭日军迫害。  1940年,原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在江西省兴办“中正大学”。熊式辉希望由本省的才高资深的学者担任校长。经吴有训与程孝刚等再三劝荐,胡先骕于同年10月赴江西泰和就任该校首任校长职务。全校设有11个学系和行政管理、师范、税务三个专修科。  由于1942年1月西南联合大学学生掀起倒孔(祥熙)学潮,事件波及到中正大学,多次引起国民政府当局对中正大学的不满,要求严惩肇事学生。胡先骕始终坚持以教育为主,双方反省,而不作处理。因此遭到教育部、江西省新主席曹浩森和陈立夫的指责。他3次提出辞职,终于在1944年4月18日,在全校师生举行了热烈的欢送会后,愤然离去。  1946年,中正大学农学院生物系特聘胡先骕为研究教授。同年7月,胡先骕赴庐山参加江西暑期学术讲习会。蒋介石闻听胡先骕已上庐山并来讲学,亲笔手谕接见,共商高等教育之事。由于胡先骕不想再空谈高等教育之事,便于次日提前下山,由九江返回南昌。接见时间到了,仍不见胡先骕到来,省主席王陵基派人沿山寻找也未得见。自此以后,胡先骕“倔强”的名声便传播开来。  同年10月,胡先骕带领部分静生生物调查所的职员迁回北平。几经交涉,才收回被日军窃去的部分仪器、图书、标本和家具等物,经过重新整顿后,胡先骕继续主持和开展所内的科研工作。
5突出成绩
编辑

突出发现

在胡先骕刚继续主持所内工作不久,年底便收到郑万钧从中央大学寄来薛纪如从四川万县磨刀溪采到尚不知其为“水杉”的枝叶和球花、幼球果的标本,请予以复查鉴定。胡先骕根据标本反复研究,并核查文献,确定该标本与日本大阪大学古植物学家S.三木茂(Miki)博士于1941年根据日本的2种植物化石,在日本植物学杂志11卷第261页所发表的水杉属(Metasequoia)的形态相同,应同为一属植物。经由胡先骕和郑万钧共同深入研究后,最后命名为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由于水杉在分类系统上介于杉科和柏科之间,为两科联系之桥梁,故另新立水杉科(MetasequoiaceaeHuetCheng)以区别。首次正式把在四川万县所采集的标本命名为“水杉”。这一珍奇活化石植物的发现与正式命名,引起全世界植物学家的震惊,特别是引起古植物学家的重视。这是胡先骕融会古今植物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美国的古植物学家钱耐还专程来中国对水杉进行实地考察。此后,各国出版的高等植物学和古植物学专著,也都相继有了这一记叙。为了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这一珍奇树种的重大发现,1946年,他在《地质调查所汇报》中发表《记古新世期之一种水杉》论文,将水杉的化石种与最新发现之水杉进行了比较。1947年,在美国的《观察》杂志发表《美国西部世界爷与中国四川万县之水杉》(Se-quoidofwesternAmericaandmetasequoiaofWanhsien,Szech-wan)。1948年,又在《美国纽约植物园》园刊中发表《中国是怎样发现‘活化石’水杉的》(Howmetasequoia,the“livingfossil”,wasdiscoveredinchina)。同年,与郑万钧联合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
自胡先骕的论文发表后,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各国植物园纷纷来函索要水杉种子,或派人来中国考察。直至中国解放,已有50余国家、近200处植物园先后从中国引去这个古老的孑遗植物,经各国试种均获成功。由于水杉的适应性很强,它的踪迹现已遍及世界各地。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1961年胡先骕写成一首500余字的科学诗——《水杉歌》。他曾将《水杉歌》诗稿寄请陈毅副总理校正。陈毅读后很有感慨,并在稿后写下读后记:“胡老此诗,介绍中国科学上的新发现,证明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诗末结以东风伫看压西风,正足以大张吾军。此诗富典实,美歌咏,乃其余事,值得讽诵。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
为此,陈毅特邀胡先骕赴中南海面叙。后将此诗稿转交《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于1962年2月17日将《水杉歌》和陈毅副总理的“读后记”全文发表。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1-20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1-20
胡位柏:2008-10-23 22:33

胡先骕,江西省新建县联圩乡人(治平洲),是清朝时的探花胡家珏的后裔。九零年治平洲胡(三个自然村)有二个自然村重修时把自已划归华林胡,另一村多次修谱一会是华林胡一会说是明经胡,二派至今争论不休。但都承认同宗同源,都承认是从鄱阳县迁来的。

胡先骕是胡家钰的曾孙。

治平洲胡也叫琵琶洲胡(又称避排洲胡)为文墨之乡,清康熙年间胡氏先人从鄱阳桐子地岱路胡牧鸭至治平洲(中胡),后分中胡、上胡、下胡三个自然村,清道光御笔点胡家玉为探花郎。蒋介石的秘书胡克勤、日本留学生胡陶箱、胡李相、现有世界闻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等人均出于中胡村。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1-20
揭开南昌籍科学家胡启明家族的神秘面纱  新建县胡家走出五十多位博士  
新建县胡家走出五十多位博士  胡启明堂叔也曾获国家科技奖
                        本报揭开南昌籍科学家胡启明家族的神秘面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2c0fe40100hlty.html

导读:
这段时间,南昌市新建籍科学家胡启明成了家乡人关注的焦点。因为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他参与完成了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唯一的一等奖。
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就在一年前,同样是出生于南昌市新建县联圩乡的科学家胡德焜,就曾获得过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联圩乡,为何能走出这么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新建县胡家是否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辉煌?今天,《走读南昌》为你揭开这个家族的神秘面纱。

古代
胡家玉曾提出建北洋水师
“说起我们联圩乡胡家,在历史上可比汪山土库的程家更有名望。”谈到家族史,胡启明堂弟、新建县长堎镇政府工作人员胡启鹏说,汪山土库有“一门三督抚”的传奇,但胡家三代却出了一位军机大臣、一位护理两广总督和一位翰林院侍讲。
据新建县志记载,联圩乡治平洲胡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胡家玉是清道光二十一年的探花,咸丰七年任军机处章京;胡家玉的儿子胡湘林是光绪三年的进士,宣统元年任护理两广总督;胡家玉族孙胡藻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后钦点翰林,授翰林院待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家玉还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少见。”胡启鹏告诉记者,胡家玉对北洋水师的建立也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1879年,胡家玉向光绪皇帝疏陈海防三策,提出增设南洋和北洋水师的建议,得到过光绪皇帝的赞许和重视。
“尽管胡家出了这么多大官,但由于这三代人都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并没有在家乡大兴土木置办豪宅,因此在当时的十里八乡中,胡家的名望是非常高的。”胡启鹏说。

近代
“中国生物学老祖宗”从这里走出
作为胡氏后人,胡启鹏近年来一直在研究胡家的历史,并编著完成了《胡先骕传》书稿,即将付梓。他告诉记者,被毛主席誉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中国植物学奠基人胡先骕,就是从新建县联圩乡走去的。
“近年来,江西教育界人士经常提到胡先骕,因为他是江西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为江西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胡先骕的贡献远不止于此。”胡启鹏告诉记者,胡先骕在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两大领域也有着突出贡献:
  在自然科学上,毛泽东称他为“中国生物学科的老祖宗”。他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物系、第一个生物研究所,推动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创建。他是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和中国植物学会第一任会长,1948年与郑万钧联合发布“活化石”水杉新种,轰动了国际学术界。
在文学艺术上,他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与提倡白话文运动的胡适、陈独秀大开笔战,“二胡”之争成为20世纪文化史上一场重要论战。他的《水杉诗》大气磅礴,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科普文艺作品,陈毅给予极高评价。钱钟书以“后学”身份为他编订《忏庵诗稿》,并在跋语中称赞他“挽弓力大,琢玉功深”,钱仲联对他的诗作也有高度赞扬。
“20世纪的江西产生了两位顶级学术大师,一位是一代文宗陈寅恪,另一位就是独步于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之间的胡先骕。”胡启鹏说。

现代
胡启明参与编写《中国植物志》
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连续空缺了两年、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被授予“《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在该著作的主要完成人中,出生于新建县联圩乡的植物学家胡启明就是其中之一。
胡启鹏告诉记者,胡启明生于1935年,是胡先骕的侄孙。1950年,年仅15岁的胡启明刚读完初中二年级便辍学回家了。“后来在胡先骕的推荐下,胡启明来到庐山植物园当练习生,他当时是跟着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学习,非常努力,三年内就掌握了庐山栽培的植物知识。”
“应该说,胡启明是自学成才的典范。”胡启鹏告诉记者,在庐山植物园期间,胡启明主要完成一部40万字、全面记载庐山植物园二十余年引种试种成功的各类植物的专著《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以及《江西(经济)植物志》的编写。1957年2月,在中科院植物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胡先骕对胡启明大加赞赏。
“胡启明不仅是《中国植物志》的编委,还编纂了《泰国植物志》(英文卷)和《越南、老挝、柬埔寨植物志》(法文)卷等,是我国独立主持编纂外国植物志的第一位科学家。”胡启鹏告诉记者,胡启明精通拉丁文和英语,研究的范围除中国外还覆盖了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区。“他一共发表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植物新类群97个,居我国植物学家的首位。”

胡德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然而,胡家的骄傲远不止这些。”据胡启鹏透露,胡先骕的小儿子、出生于新建县联圩乡胡德焜也是一位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他参与完成的《社会林业工程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还曾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胡启鹏告诉记者,胡德焜生于1938年10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留校任教。1969年秋,因为家庭出身,胡德焜被下放到南昌市鲤鱼洲五七农干校,在南昌呆了三年。1994年,胡德焜任北大数学科学院信息科学院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本科及研究生班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
“胡德焜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科学家”,胡启鹏告诉记者,胡德焜曾参加过多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教育部、林业部所属等多项课题科研,发表专业性论文二十余篇,作为主要研究者,他曾获得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现状
新建县胡家走出五十多位博士
“我们胡家除了走出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外,从民国至今短短一百年,还先后出了五十多位博士,大学生更是不计其数。”胡启鹏说。
在胡启鹏所编著的《胡先骕传》书稿中,上面记录着从这个家族走出去的所有大学以上文化人的简介。
胡启鹏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仍居住在联圩乡治平洲附近从事农业生产的胡姓后人已不足千人。大多数胡氏后人如今早已迁居国内外,在各个领域书写辉煌。这些人中,博士生就有五十多人,很多人更成了学术泰斗和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编著有《中国历史插图册》、为中苏边境划定提供谈判依据的著名历史学家胡德煌,著名遗传学家胡楷,都是从我们家乡走出。”
尽管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但联圩乡胡家还是鲜为南昌人所知。“究其原因,恐怕还是缺少宣传和对自身的挖掘。”胡启鹏说,近几年,前来认祖归宗和瞻仰的后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却因为找不到先祖宗祠和旧居而遗憾不已。
“如今,南昌在打造文化大市,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新建县胡家打造成为南昌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呢?”胡启鹏期待地说。

新建县联圩乡治胡氏博士榜(部分)

胡先骕,男,1894年生,美国哈佛大学博士
胡德焜,男,1938年生,北大博士生导师
胡清如,男,1960年生,美国匹茨堡大学博士
胡晓江,女,1969年生,美国哈佛大学博士
胡启晓,男,1972年生,东北大学博士
胡启杰,男,1974年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
胡启翔,男,1976年生,江西财经大学博士
胡启强,男,1976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胡瑾,女,1980年生,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
胡启敏,男,1980年生,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
胡启方,男,1983年,北京大学博士
胡天一,男,1983年生,上海统计大学博士


实习生 魏明成 记者 陈文秀 文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