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120阅读
  • 8回复

胡公滿次子相公皋羊一支終於找到了!----胡永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6-05-04
胡公滿次子相公皋羊一支終於找到了!


本人為了尋找大明開國功臣吳王府參軍胡仲淵的三子胡伯機,(因為胡伯機於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初一日中午,被授於洪武帝第十八子岷王的右長史,永樂九年授南庭觀察使,官籍福建福州。所以只能從朱氏資料中尋找:從朱鎔基的堂兄朱天池提供的《朱姓遷流史》第500頁面至506頁面,找到三千年前胡公滿的第二子相公皋羊後代世系,遷流資料。


相公這一支的發現填補了《世界胡氏通譜》(全國胡姓大族譜)這二冊自稱權威實足的《胡姓譜諜》之空白,以上二冊《胡氏族譜》只有申公、丹公的後代遷流資料。根本沒有提及相公的後代的資料。


從古姓氏古籍中記載:媯滿公生二子,長子申公犀以國為姓陳,次子相公字皋羊以父諡號為胡氏,相公曾代長兄執政十五年,而交回長兄申公之子,孝公執政,而從沒有聽說過胡公滿生有四子一女,更沒有記載三子丹公的記載。找不到次子相公的一支就算了,也不到他姓去尋找?就找個丹公接代吧!


就這樣修成《世界胡氏通譜》胡海老宗親獨自走了一些省份,收集了部分省份的胡氏族譜的資料,也修成《全國胡姓族譜》號稱(大通考)。


相公皋羊這一支的第8代有遷葵陽的。14代有遷江西吉安的。15代有遷洛陽的。18代有遷安徽顱州。19代有遷江蘇姑蘇。20代有遷河南。26代有遷江蘇楊州。29代秦始皇時官中大夫。30代有遷江西樂平。30代有遷池陽。
31代有遷安定。33代有遷浙江處州。33代有遷陝西蘭田。35代有遷漢陽。
36代漢時官義勇將軍,封戶勇候。39代有遷汀州。40代官臨淮別駕。45代官至大都尉。46代有遷福建。46代有遷吉安。60代官至太傅。77代有與南宋王一起跳海的宗親。82代元末明初,貴一、貴二、貴三,從江西波陽逃到安微安慶,懷寧,貴一公遇上朱員外,改胡姓朱,貴二、貴三公不改胡姓,定居懷寧,桐城,潛江等地
從相公執政時算起(公元前1026年至元末朱元璋起義公元1356年計2384年衍82代見代年為29歲。基本符合國家古代生育見代年。




1相公
   2考伯公
33-1亮公  3-2
   43-1亮公之子  4——1信公
   54-1信公之子  5-1法成    5-2
   65-1法成之子 6-1  6-2平公朝 63平公爵  6-4平公位
   76-2平公朝之子  7-1伯齡   6-4平公位之子7-2 伯松
   87-1伯齡之子8-1汾公      8-2清公 汾遷葵陽
   98-1汾公之子9-----1成公申      8-2清公之子9-2戊公丙
  109-1成公申子10-1宙公 10-2 宸公 92成公丙子103安公10-4
  1110-1宙公之子11-1熙公 10-2宸公之子熹公
  1211-1熙公之子12-1正公12-2明公12-3光公
  1312-2明公之子13-1鸞公   12-3光公之子13-2
  1413-1鸞公之子14-1圉公  13-2鳳公之子14-2圓公 圓公遷江西吉安
  1514-1圓公之子15-1孝祥 孝祥遷居洛陽
  1615-1孝祥公之子16-1謨公 16-2訓公
  1716-1謨公之子17-1善公  16-2訓公之子17-2萬公
  1817-1善公之子 18-1員公遷安徽廬州   17-2萬公18-2貴公18-3福公
  1918-2貴公之子19-1壽公  18-3福公之子長公遷姑蘇
  2019-1壽公之子20-1複公20-2傳公20-3俊公
  2120-1複公之子21-1宜公 居北直  20-2傳公之子21-2宣公  20-3俊公之子 21-3安公
2221-2宣公之子22-1瑞公 22-2        璿公遷居河南
   23 22-1瑞公之子23-1詡公
   2423-1詡公之子24-1得正 24-2得泰
   2524-1得正之子25-1忠公  24-2得泰公之子25-2顯公
   2625-1忠公之子26-1增公26-2培公 增公遷居楊州 25-2顯公之子 26-3正公
   2726-2培公之子27-1騎公
2827-1騎公之子 28-1候公28-2仁公28-3伯公
   2928-1候公之子 29-1郡公     28-2仁公之子29-2瞻公字翹秦時任遷中大夫 28-3伯公之子29-3擴公遷居宛陵。(謂胡姓在秦時的第一位高官。
   3029-1郡公之子30-1翰公遷居樂平今江西樂平 29-2瞻公之子30-2翔公30-3韓公 遷池陽
  3130---2翔公之子31-1賢公字賓實遷居安定。
  3231-1賢公之子   32-1寧公 32-2安公 32-3定公
3332-1寧公之子33-1能公遷居浙江處州今麗水地區32-2安公字平叔漢時授經於邛州今四川邛縣東南白鶴山從遊弟子立白鶴臺臺上撰有胡先生記。生二子33-2喬公字宏林,33-3定公字君叔遷居陝西藍田。
  3433-2喬公之子34-1友公  34-2受公
  3534-1友公之子35-1鎮公字君承  34-2受公之子 35-2鑒公鑒公遷居漢陽。
  3635-1鎮公之子36-1郇公字寧夫   35-2 鄯公遷浙江。
  3736-1郇公之子37-1鳴公漢時官至義勇將軍封戶勇候)(謂漢時第一位將軍第一位候公爵。
3837-1鳴公之子38-1林公字永享  38-2森公
  3938-1林公39-1良公字光楚   38-2森公之子 39-2源公遷汀州。
  4039-1良公之子 40-1颙公字翹元,(漢時為昌邑令轉臨淮別駕    (漢時又一位胡姓高官。
 4140-1颙公之子  41-1道公字德明 41-2通公41-3達公字宗明
  4241-1道公之子42-1立興  41-2通公之子42-2元佑   41-3達公之子 42-3元同
  4342-1立興之子43-1春公字立初   42-3元同之子43-2俸公
  4443-1春公之子44-1章公字文元  44-2立公字文成
[ 此贴被南山在2016-05-04 08:5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5-04
 4544-1章公之子 45-1珍公官至大都尉 44-2立公之子45-1寶公45-2玉公  4645-1珍公之子46-1元隆遷福建 46-2元興東晉時任寧波令 45-2玉公之子46-1元享遷吉安  4746-1元興之子47-1鞠字端容  4847-1鞠公之子48-1征公字希聘授饒州通判 4948-1征公之子49-1鋼公徒居湖廣  49-2鋮公  5049-2鋮公之子50-1度公字有道任滎陽令 50-2廣公  5150-1度公之子51-1若蘭字景桂  50-2廣公之子51-2若美  5251-1若蘭之子52-1質公字文德魏正元中254——256官曆四朝質上祖六世已是東晉時人時代上出現了差錯鞏鮮卑族與滿胡拼接而成抑或魏正元系誤。 入贊庶政以清操著稱賜秩二千石 52-2彬公  5352-1質公之子53-1威公字伯虎先任徐州刺史因清廉以奉皇帝敕諭暫任青州刺史經志操高潔清廉著稱於世偶次帝問他你的清操與你父比較那為高潔他直言不違的答我父鞏被人知而我鞏人不知帝贊賞賜了若幹絹緞。53——2鹹公  533烈公 52-2彬公之子53-4武公字伯能,唐初時人官益州刺史(質是魏正元中人,而孫武而是唐朝初人,三代相差三百五十余年,有誤)  54世:53-1威公之子 541相公,53-4武公之子54-2棟公 54-3財公  55世:54-1相公之子  55-1忠一公唐時為翕州縣令子孫遂居新安, 55-2忠二 55-3忠三 54-3財公之子55-4忠四 名德任湖口老子諭(江西湖口縣)55-5忠五 56世:55-4忠四公之子56-1朝一居鄱陽瓦屑壩。  56-2朝二  55-5忠五公之了56-3明一  56-4明二                                                       57世:56-1朝一公之子57-1禦公,56-3明一公之子57-2複公                 58世:57-1禦公字君朝,官至中書(?)生二子58-1元一  58-2元二  ,57-2複公生一子58-3元三,                                                       59世:58-1元一公生二子59-1信一公,59-2信二公,58-2元二公生一子593信三公58-3元三公生一子59-4相一公                                         60世:59-1信一公字存實生一子60-1昌公,擅長騎射,並有兵法陣圖之著作,唐時詔授總兵官,累官至太傅。                                          61世:60-1昌公之子61-1廉公字元用,登進士第,任國子博士, 62世:61-1廉公之子62-1鼎公 行二十一,62-2景公,行二十二,62-3章公行二十三,                                                          63世:62-2景公之子63-1文成,字希孔,行太六,62-3章公之子63-2容公 行封六                                                                  64世:63-1文成公生二子64-1榮一,64-2榮二,                         65世:64-1榮一公之子 65-1禹,64-2一公之子65-2受,                66世:65-1禹公之子66-1福一,66-2福二,66-3福三, 65-2受公之子66-4福四,                                                                 67世:66-1福一公之子67-1俊卿,字三公, 66-3福三公生二子 67-2壽一,67-3壽二,                                                           68世:67-1俊卿公之子68-1康,字君參                               69世:68-1康公生二子 ,69-1系公字正卿宋時任潛江令,69-2肇公,授豫章刺史。                         70世: 69-1系公之子70-1 子惠,69-2肇公之子 70-2子志                         71世:70-1子惠公生二子71-1蘭一,71-2蘭二,70-2子志公生二子71-3慶六,71-4慶七,遷居涇川。                                               72世:71-1蘭一公生二子 72-1遷,72-2仲,71-3慶六公之子72-3光祖,遷居春穀格裏。                                                         73世:72-1遷公之子73-1京一,72-2仲公之子73-3京二,              74世:73-1京一公生二子,74-1志明,74-2志高,                        75世:74-1志明公之子75-1秀一, 74-2志高公生三子,75-2秀三,75-3秀四,75-4秀五,                                                               76世: 75-1秀一公之子76-1因,                                          77世:76-1因公生二子,77-1建字力夫,77-2勇,宋末時為校尉,在元兵追擊下,他與張世傑逃到涯山,與宋末代王趙鼂一起跳海身亡。 78世:77-1建公生二子,78-1衡,78-2量,                                79世:78-1衡公之子79-1模,模公在元大德年間從軍征討贛州劉六十的反元起義,平定後授衛千總,                                                80世:79-1模公生二子:80-1槐一名柏佑,80-2槐二                           81世:80=1槐一公生三子,82-1華一,82-2華二,82-3華四,80-2槐二公之子華三,到了這一代,大約是元末明初了,天下已大亂,他們的兒子輩只能各自逃命,能保存下來就是大幸了!                                       82世:82-1華一公字西三,生三子,83-1鼎一公,遷居懷寧,83-2鼎二公,遷居潛山,83-3鼎三公遷居桐城,82-2華二公生二子,83-4貴一公,83-5貴二公,82-3華四公生一子,83-6貴三公,兄弟三人離開居住約六百年的故土(江西陽)向北逃奔到懷寧受泉鄉虞山時,已身無分文了,走投無路了!但貴一生“狀貌岐嶷,且富知略”虞山地處偏僻。且兄弟三人囊中空空,只得借宿到富戶朱隆亨家,一交談,非常投機,二人竟談了一天,朱隆亨收中大喜,以客禮相待,留三兄弟住了下來,朱家有一女,已到婚齡,史因兵荒馬亂,死的死,逃的逃,要挑選一個英俊的人才為婿實不容易。朱老有意招貴一為兒子,貴一以為自己是個落難之人,一無所有,門不當戶不配,有辱朱家的門楣。朱隆亨說:我年已老,沒有子嗣可繼承家業,你若同意,不是把你當為女婿,而是當我的兒子,我的家就是你的家,貴一這才允許了下來,改為朱姓,侍養老人極盡兒子之孝,朱隆亨死後朱貴一守孝三年,朱貴一仍娶朱隆亨之女為妻,妻卒葬蜈蚣山下虎形山之地。所留下的田地財產盡歸朱貴一所有。 洪武辛酉年(1372)年重新丈量土地時,朱貴一編入受泉鄉,生一子妙容娶黃氏,卒葬父瑩左首,生八子:慶海、應祥、慶銘、應通、應春、應江、辛壽、蠻子, 朱妙容繼承父業,勤儉持家。明朝天下初定,人口死亡極其嚴重 ,數十裏之內不聞雞鳴之聲,大片土地荒蕪,明初的農業稅收繳很低,一畝田地納稅只要五六貫銅鈿。朱妙容用家中積攢的銀兩,購進大量的土地,所購的田地東至嶺,西至弟子嶺的東面,共有田地十餘傾。當時信國公奉昭巡視各處要地,加回城牆,增加防守博士兵,以防元兵反撲各少數民族的反抗,規定民間四丁抽一,照例朱妙容八子應抽二丁,皇命難違,以七子辛壽,八子蠻子應徵入伍,他二人戰死在喜峰口衛所。不久慶祥、應通、應春、應江相繼病死,只留應海、應銘有後。朱應海,行一,娶陳氏,生二子:志敏、志貴。又娶林氏,生三子:志澄、志清、志春。朱妙容雖購賣了許多田地,但若幹被毀的廢墟未曾開墾,他召募了許多人,進行大規模的開闢平整,所收的 糧食堆積如山,幼子志春夭折,他對四個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老實稍笨的要求他們勤勞耕種,資質較聰慧的要求他們用功讀書,農閑時集中子女進行道德教育。虞山舊宅是朱隆享的居住地,他無後,父親生八子:只留二人,他認為不是子孫繁衍之地,於是決定重選居住地。虞山趙畈有一半田地是姓清的,相互交錯。雙方商定互相調換,他命長子志敏、二子志貴遷居至東度嶺的陰面居住,三子志澄、四子志清遷移到弟子嶺的陽面居住,以示陰陽調和之意。卒後與陳氏合葬大栗樹木林,林氏葬小伏林。朱應銘,字湯盤,行三,娶趙氏,卒後合葬西灣,生一子:志曆。朱志敏,行一,娶胡氏生子:良、正、奇。朱志貴,行二娶何氏,生三子:榮、耀、源。朱志澄,行三,娶汪氏,生一子,義。朱志清,行四,娶劉氏,生三子:先、文、勝。朱志功,字守業,娶王氏,生一子:茂。這一支朱氏此後子孫綿綿,成為懷寧虞山一帶的名門望族。因追思朱公恩惠,故取名惠迪堂。0015,河北蔚縣暖泉鄉西廠莊胡建義收藏。貴一,明代人,吻合82世:82-1華一公字西三,生三子,83-1鼎一公,遷居懷寧,83-2鼎二公,遷居潛山,83-3鼎三公遷居桐城,82-2華二公生二子,83-4貴一公,83-5貴二公,82-3華四公生一子,83-6貴三公,兄弟三人離開居住約六百年的故土(江西陽)向北逃奔到懷寧受泉鄉虞山時,由此說明:82世:82-1華一公字西三,生三子,83-1鼎一公,遷居懷寧,83-2鼎二公,遷居潛山,83-3鼎三公遷居桐城,其三地全是相公一支,是從江西豫章,鄱陽遷來。關於:貴一公改胡姓朱,其貴二公、貴三公還是繼續姓胡,既然貴一公找到富實人家,二兄弟也不會走的很遠。也在懷寧、桐城、潛山一帶定居。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5-04
2016年4月25日收到上文,作者是浙江宗亲胡永秀。

胡永秀曾在胡氏宗亲网发表过多篇论文,以研究明代越国公胡大海支系为人所知。宗亲网论坛相关链接如下:

明朝越国公胡大海支系讨论专帖----胡永秀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098

明朝越國公胡大海祖宗墓前授職----胡永秀原稿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142

明朝越国公胡大海支系后裔祭祖、联宗、会亲邀请函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620

周代宗法嫡长传位制使多少弟弟  (原标题如此)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146

湖南张家界永定区胡氏到龙泉寻宗祭祖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757&fpage=0&toread=&page=2
[ 此贴被南山在2016-05-04 09:0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5-04
《史记》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於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当周厉王时。慎公卒,子幽公宁立。

......

译文:

陈胡公满,是虞帝舜的后代。当初舜还是一个平民时,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住在妫汭,他的后代就借此地名当姓氏,姓了妫氏。舜死后,把天下传给禹,舜的儿子商均是一个诸侯。夏代时,舜后人的侯位时断时续。周武王战胜殷纣以后,又寻找舜的后人,找到妫满,把他封在陈国,来供奉帝舜的岁时祭祀,就是胡公。

胡公死,其子申公犀侯继位。申公死,其弟相公皋羊继位。相公死,又立起申公之子突为君,就是孝公。孝公死,其子慎公圉戎继位。慎公时正当周厉王之朝。慎公死,其子幽公宁继位。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5-04
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增订本: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5-04


以上图片为胡永秀发来,他说就是从这本书里找到胡公满次子相公后代的。2016年5月3日收到。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5-04
百度百科:朱氏起源始祖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_Q-2Dq2j_v-8jQN9DPDERBwNFCjlKFIPCRqGjQGYyBHX82JsOuGRkDLbcDzUU3HMTdolZQUCVXRXQC3ZTxrH5yX3mKhfxUVTe9lnO4qeHcXTcwegdOvl0w1wGPmSPasrf3DCAQB-Cc6mgW-cHKARa

起源始祖
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3]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1]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4]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1]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5-6]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7]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5-04
友情、友谊,心心相连
1217952036@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5-04
胡永秀七年前就在胡氏宗亲网论坛发过相似帖子,可惜我们当时都没留意。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fpage=6&tid=9178

又有一支胡公满次子的后裔资料

元末明初时期的一支胡公满后裔改胡为朱姓:但是只有一人改姓其他胡氏子孙还在捍卫古月这面大旗。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农民起义波及全国,有胡公满之裔:贵一,贵二,贵三兄弟三人离开六百年的波阳故土,向北逃难,途经安徽安庆怀宁受泉乡虞山时己身无分文,只好借宿到富户:朱隆享家,胡贵一,像貌很好,且善谈,与朱员外一交谈,非常投机,逐以客礼上待,二人交谈夜己至深南昌歇,是夜朱隆享梦见门堂睡着一只黑狗,他叫人前来将它撵走,它不肯去,而且向朱隆享示意,梦醒急走门堂观看,果真有条黑狗,见人它就向胡姓客人房间走去
早上朱员外问及胡姓兄弟,有否带狗?回答未带。
朱员外心中一亮,我有女当嫁,如今世乱年间那有英俊少年能为我婿?昨夜一梦,莫非祖宗示意,他逐生此心,欲留胡姓三兄弟,逐言于他们,
胡贵一说:我本落难之人,一无所有,门户不配,有辱朱家门楣。朱隆享说:我己年迈无子嗣继承家业,你若同意不要作女婿,而当我儿子,胡姓三兄弟商量了一下,我们本身是无目得游走,这种按排才是最好的,就是将要改姓,愧对胡氏族,决定以贵一,一个人改姓,贵二,贵三二人暂定定居,等时局安定下来再徒他处。贵一留下来,侍奉老人,亲如己出,极尽儿子之孝道。
朱隆享过世,朱贵一守孝三年,洪武辛酉年(1372)重新丈量土地,朱贵一,正式编入受泉乡,卒葬蜈蚣山下虎形山之地。
朱贵一生:一子朱妙容娶黄氏生八子:庆海,应祥,庆铭,应通。应春,应江,辛寿,蛮子,
朱元璋统一了中国,虽然将落在外族手中不到百年,就再度回到汉族,但灭元战争残酷的,从8700万人口,一下子降到6000万,伤亡2700万。因此大片土地无人耕种,且明初农业税甚低,一亩地只要五六贯铜钱,朱妙容倾积蓄购进大量土地,东至岭西面,西至岭东面,共有十多倾,当时信国公汤和,以防元兵残留部队扰动,抽丁补充兵员,
朱妙容七子辛寿,八子蛮子,应征入伍,二人战殁,在家的庆祥,应通,应春,应江相继病死。只留应铭,应海二人,
朱应海娶陈氏生地子,志敏,志贵,二房林氏生三子,志澄,志清,志春,招募许多人,把大片土地进行开荒平整,所收粮食堆积如山,幼子志春夭折,他对四个儿子以严格的教育,资质聪慧的培养读书,他认为虞山旧宅不是子孙繁衍之地,(朱隆享无后,父母生八子只留二人),一是决定另选居住之地,且好与邻近村的姓清的一家,有土地交错耕种,提出相互调换,命长子志敏,次子志贵辟东度岭的阴面居住,命三子志澄,四子志清辟东度岭阳贡居住,以示阴阳调和这意,朱应海与陈氏合葬大栗树林,林氏葬小伏林。                                                                                                                                                
朱应铭生一子:志历
志敏生一子:良,
志贵生三子:荣,耀,源,
志澄生子:义,
朱志清生二子:先,文,
这支由胡改朱的子孙万代,成为安徽怀宁受泉乡虞山一带,名门望族,因追恩朱隆享,取其堂名曰:(惠迪堂),
下面是这支胡改朱的上祖世系表:
黄帝,唐尧,虞舜,陈胡公满衍生八十九姓,传四千年,舜源流传,脉系深植,后裔广布,子孙繁衍,名人辈出,陈胡公满生二子:长子犀(谥申公)。次子皋羊(谥相公)为天下胡姓之始祖:
陈申公犀,长子系世袭陈国郡位传至二十二代,陈闵公亡陈国,衍公名襄字法章,自陈州逃难至阳武,卒公元前435年,配朱氏生二子,长子琏顶陈候爵姓,次子与公隐陈明胡姓,为胡姓之继祖。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