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61阅读
  • 2回复

[名人荟萃]新安祁门胡氏骨伤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7-01-07
来源:新安医学网(2016年9月18日)

祁门牯牛降

    2000年,黄山市评选出30名“徽州千年杰出人物”,其中新安医学方面仅有两位入选,分别为祁门明代大医家汪机和徐春甫。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明代朱熹曾称赞:新安大好山水!钟灵毓秀的山水,造就了徽州历代人才辈出,名人灿如繁星,如朱熹、陶行知、胡适、戴震、詹天佑、黄宾虹等,能与诸多成就非凡、享誉世界的中国最知名人物比肩,足见祁门古医学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祁门建县于唐,因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名,是中国御医之乡,新安医学重要发祥地。历代名医迭出,医著宏富,特别是明清之际,祁门在太医院供职的御医有21名,同时涌现出一批享誉当代、名播海外,影响深远的名医大家。
    明代四大名医之一,被誉为“王道医师”、“一代宗师”的汪机,行医四十载,活人数万计,创立了“培元固本”流派,奠定了新安医学的理论根基,开新安医学派之先河。人誉“明医神技”的徐春甫,是世界上最早民间自然科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创始人,编著的《今古医统大全》被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医学全书之首,人尊“方书之六经,医宗之孔孟”。此外还有以“之见如神,之胆如斗”而誉满京都的王琠,有徐春甫和“苍生司命”歙县名医余午亭的老师御医汪宦,有为李时珍赞许不已的明代药学家陈嘉谟等。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辉煌,传承方式大多为师徒、家族相传为主,其中家族链传承更多,影响更大。新安医学祁门胡氏伤骨,就是这样一个以家族链方式五代相传的医学世家。
胡氏伤骨世家世居地——雷湖

    欲识祁门胡氏伤骨,还得从大洪古道、雷湖说起……
    祁门地处万山之中,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徽池古道乃“省会通衢”,为古时祁门乃至徽州,通往池州及省会安庆等地的重要通道。大洪岭高789米,位于祁门、黟县、石台、太平4县交界处,古人云:“大洪岭,如巨蟒,上七下八十五里,钻云破雾八十一道弯,南指景德镇,北望扬子江。”大洪古道穿行其间,百步九折,上下绵延十几里。
    很早以前,大洪岭上有庙亭,门外亭柱有副对联:“大地回春众鸟声喧飞巧燕,洪山耸秀万龙翔集似闻雷”。 这是一副嵌字联,大洪岭南有燕窝里,北为雷湖,联语既头尾巧妙地包含大洪岭和燕窝里、雷湖3个地名,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群山耸秀、飞泉鸣瀑的迷人景色。其下联的末尾的“闻雷”,便是指祁门胡氏伤骨传奇发源地——雷湖。
    雷湖,地处大洪岭脚下,四面环山,村庄似湖。相传远古时期,雷湖一带是个大湖泊。有一天,突然晴空一声巨响,彩霞满天,之后雷停水逝湖干,形成一个盆地,当地由此得名雷湖。后来,胡姓迁此定居,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如今的雷湖村,是祁门北乡有名的历史文化古村落。村中的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至今已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历经修缮后仍保留原状。祠堂分为仪门、享堂、寝堂三部分。内部为抬梁式主体结构,两侧廊庑则用穿逗式梁架,面阔五间,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仪门为民间所传的五凤楼式双面歇山屋顶,享堂和寝堂为徽派建筑中通常采用的双坡屋顶做法,上覆以小青瓦,三山式火墙呈跌落状,造型古朴,典雅端庄。内有108根木柱落地,人称“一百单八将”。 堂内以青石板铺地, 梁枋、斜撑、雀替等构件上均雕刻许多精美的戏剧人物、花卉、动物以及福、禄、寿、禧图案。1934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雷湖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胡氏宗祠即为当时根据地的指挥部和办公场所,现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湖古属石埭县,1959年,雷湖和安凌一起被划归祁门县,被称为“祁门粮仓”。

雷湖胡氏宗祠
胡氏伤骨科一世祖胡显君

    胡家世代居住雷湖,既农且商,勤俭发家,有着颇为雄厚的家底。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胡氏人家的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至今名扬皖赣至160余年的祁门胡氏伤骨科第一代先祖胡显君。
    胡显君自幼聪慧,好学不倦,少读儒家之学,心怀治国之志。但是,胡显君生活的年代,正是鸦片战争前后,清廷腐败无能,国家开始走向衰落的年代。当时江北人口爆炸,日益贫困见窄的土地,养不活膨胀的人口,沉重的税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逼迫着人们不得不外出四处流亡。于是大批的生活无着者,流入到江南这大山里的富庶之地。胡显君家门口的亭廊里,常有从江北落荒而来谋食的人流在此歇息。每见有衣食无着的流浪人员停留在这里,显君总是叹息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之情,屡予施舍。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前后,朝廷派遣一卫军人在安凌雷湖一带屯田,战时打仗,平时种田,亦农亦军。屯田之暇不忘备战,常在村前广场列队操练,刀、枪、棍、棒、拳,无不演练,故而习武之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显君这一代孩儿,慢慢地乡里便形成了习武尚武风气。胡显君读书之余,也经常站在操练士兵队伍后边跟着练习,一招一式学的有模有样。就这样两年下来,显君武技得以大进。后来军队开拔了,显君依然亦儒亦武,四处求学拜师,得武门绝技书籍认真研读,弱冠之年已学技具丰,既明儒学大义,又颇得拳脚棍棒的要领。以文炼神,以拳会友,仁厚为人、乐善好施,名声逐渐在大洪岭南北两麓传开。
    一个寒冬清晨,胡显君象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洗漱后来到屋前庭院练习武术,一阵拳脚、刀枪耍过之后,全身微微有些发汗。当显君收拾武术器械正准备进屋时,就见一个道士步履蹒跚地来到了自家亭廊里的长椅上躺下,看上去已是气息奄奄。胡显君急忙走上前去,俯身询问那老道,从哪儿来,哪儿不舒服?老道一字一顿,艰难地向显君吐露了心声,方知其一路逃荒,贫困饥饿又感风寒,已是危在旦夕。于是,胡显君叫上店铺里的伙计一起将老道抬至家中,让以上厅,请医施药,待如家人;之后每天熬汤煮饭,百般看护,待如贵宾,就这样不知不觉已是年关。年关一过,很快就到了春天,道士身体也已日渐康复。
    雷湖的土壤是酸性土,毎当春耕之时,稻田里必须施撒石灰,才能结实有收。石灰富含钙质,既能抗倒伏,又能杀菌虫,所以,给稻田施撒石灰是这片世外桃源的传统农耕习惯。当地谚语云:“红花开,推矿时。”
    四月的雷湖,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已争相怒放,村民们来到石灰矿山凿山取石,然后用小车运石回村,各村搭伙装窑烧灰。悠长的石板路上,独轮车吱呀吱呀,滚滚而过,那场面好不热闹。这一天,天气晴好,村民们又结队上山去拉灰石。当一辆小车满载灰石,推到了村口离胡显君家门不远处时,推车人一不留神,连车带人翻下了高高的田畔。推车人的大腿被翻滚下来的大块灰石重重地齐根砸断,造成粉碎性骨折。殷殷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田地,推车的农民,当即昏迷过去,脸庞开始缩小,没有一丝血色,整个人身体不停地抽搐。胡显君听到动静,预感到事情不妙,于是赶紧从店铺里跑了出来,奔到田畔下,眼望着推车的村民伤的如此惨重,自言自语道:“每年这个季节,就怕出这样的祸事,没救了,没救了!”
    这时,老道士正坐在胡家的院子里晒太阳,听到响动也走了过来,目睹惨景,闻听胡显君话语后,却不慌不忙地说:“怎么没救了?”
    胡显君一愣,诧异的望着道士,问:“谁救?”
    老道士说:“你救!”
    胡显君越发愣住了:“我怎么救?”
    老道士吩咐道:“你快叫人把他抬到你家里去,我有办法,我教你救。”
    胡显君听道士这么一说,不禁大喜过望,于是立即吩咐家人,把田畔下的伤者抬到自家的厅堂里。老道士教胡显君采来新鲜草药敷住其伤口,让伤口止血消炎,又教显君开方抓药煎汤调其气血。最关键的一环,是教显君用手法拼接已粉碎的股骨,固定部位,使其生长愈合。治疗期间,一切食宿料理全由胡家负责。待其稍有恢复,又每天予以按摩。三个月以后,病人完全康复。胡显君没有想到,天下竟有这样神奇的本事,于是一心想要向老道学习其接骨治伤之医道。
    老道说:“三个月来,我亲手教你,你已学会大概。但要精于此道,必须刻苦练习,熟记方药汤头和药味名称、性能、用量,此非易事。你真要学习治伤,必须虔诚以事,择吉拜祖,斋戒沐浴,焚香盟誓,方可入门。”
    胡显君即时下拜,捣头如蒜,虔诚泣曰:“我每见乡民,受伤无救,心焦如绞。今有恩师在此,我绝不能错过这样的机遇,无论师父有怎样的规矩,弟子必定能守,只要师父肯教弟子,我来世还投师父门下,听从师父教诲。”听了显君一番肺腑之言,道士微笑着捋须频频点头。
    于是,二人择定吉日,在胡家楼厅设下香案,师父端坐于上,胡显君跪拜于下。
    师父教导说:“我今教你救人本事。须知伤骨者,大抵是穷苦子弟。你救人治伤,是为了免除众生痛苦,不可收人钱财。一旦病人治愈,人家为了感情,你只能收受水礼,以免拂了人家的诚意。”胡显君对师父所言,一一依允。从此老道在胡家养老,显君事之如父。

    一日,老道身感风寒,不适眠床。不想年事已高之人,竟然一病不起。将要临终之时,老道从小箱子里取出一本手抄秘籍交付显君道:
    “此是少林祖师,亲手所撰,所有骨伤治要及良方制作之法皆在其上。你就好好学吧。”

    显君捧上一看,秘籍题曰:《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这对习武的显君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雨,本就喜好治伤之秘,深山之中又少见书籍,见到《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可谓如获至宝。道士去世之后, 胡家按照当地风俗给予厚葬。从此,显君将店铺生意交于家人打理,自己则专心于研读《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认真揣摩其中要领,日夜研习,遇有不解之处,请教远近名医,终得骨伤治疗之秘传要旨,技艺趋见成熟。于是显君开始为四乡八邻医治跌打损伤,很快医名鹊起,声誉大噪。
    胡显君生有?子,?子胡茂忠承其学。清光绪十八年,即公元1892年,胡显君卒,享年60岁,著有《少林跌打内外伤秘方》传世。

中医典籍之一
胡氏伤骨科第二代传人胡茂忠

    胡茂忠(1873——1947),生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胡显君之子。茂忠从小聪明好学,父亲显君更是对他严厉有加,很小时就受到父亲严格的手法训练。父亲常把一只碗敲成碎片,装入青布袋内,每晚熄灯上床,必须在被窝内徒手将布袋中的碎碗片复原成整碗。如此反复训练,以期手法炉火纯青。茂忠继承父业后,擅长于手法整复四肢骨关节脱位及运用新鲜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徽州、池州各县骨伤病人,慕名纷至沓来。胡茂忠家在雷湖村里有750间住房,往往住满了各县病人。
    此时的胡家,家道更为兴旺,开有磨坊、油坊和糕饼坊。他店中的所有商品,都比其他商家便宜,村民凡有交易,都喜欢上他家店铺。胡茂忠将店中盈利,用于骨伤诊疗,治伤不取分文,村人称之为“死老板”。如若治病开销过大,店中入不敷出,他便贴出告示,说明缘由,将油坊里油价,比平时上涨1分。尽管如此,人们为了支持他义务治病,依然上他家进行交易。
    胡茂忠终生治伤,声名远播皖赣两省。根据自己的长期的临床诊疗经历体验,他编著了《跌打伤科》,书中收入其临证验方(膏、丹、丸、散)五十六方,流传于世。


    胡忠茂娶有一妻一妾,生独子友来。民国36年,即公元1947年,胡茂忠卒,享年74岁。
胡氏伤骨科第三代传人胡友来

    胡友来(1929——1988),字学坤,茂忠之子,生于一九二九年正月十六日,卒于一九八八年元月八日,享年59岁。
    胡友来一生谦逊好学,勤于钻研,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诊疗过程中,无论在雷湖卫生院还是他的家里,整年躺满各处翻山越岭抬来雷湖就诊的危重伤骨病人。是徽州地区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名震皖赣两省。
    胡友来幼入私塾,学习八载,由于出身于医学世家,加之聪颖好学,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就对家传的骨伤医技感兴趣。其父认为要学好岐黄之术,必先打牢理论基础,方能在实践中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如鱼得水。于是,在私塾学习八年后,父亲送其去石埭(今石台),拜名医胡君怀为师,在胡氏开设的中医学堂专修中医两年。之后,年仅十二岁的胡友来,才正式随父学习祖传正骨医术,并执业骨伤科。
    因为是老来得子,家中独苗,其父虽然在学业上,对他要求十分严厉,但生活上却倍加宠爱,致其少时性甚孤傲,颇为任性。
    胡友来从小有个嗜好,喜欢下棋,擅于车马炮仗,曾在安凌业余棋战中夺魁。其视事专心致志,加之生性孤傲,故下棋时不容他人搅扰。一次,胡友来正与棋友酣战,一患者匆匆而至求医,胡友来因过于专注棋盘,未能察觉。心急如焚的患者,十分不悦地说道:“是患者重还是弈棋重?”友来闻言顿悟,涕悔,愤而毁棋,从此便与棋绝缘。
    一九四七年,其父胡忠茂逝世,年仅十八岁的胡友来开始承担起了家庭重担,子承父业,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但此时已今非昔比,家道中落,经济拮据。所以胡友来执业之余,还要从事农业生产,藉此奉养二母与一家妻小数口。


    解放伊始,续开家诊。独挡一面,在布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上攀登医道的高峰。世事艰辛,增长了他的见识,刻苦磨练,改造了他的傲性。一九五零年土改时,胡友来被划为地主,文革十年,更加是备尝苦辣。但他始终不忘的,就是精进他祖传的伤骨医术。
    在父亲及严师胡君怀的督教下,胡友来刻苦学习,为了学习掌握人体骨骼结构及骨伤知识,曾先后五次随父检骨,进行人体骨骼解剖。他擅长伤骨科,也精于妇科和肿瘤科,在中草药治疗肿瘤的探索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常为探究病例中的奥秘,久久沉浸于凝神思索中,以致遇人前来而全无觉察。
    胡友来注重医德,以礼待人,结友以诚,仁爱济人,谦恭处世。行医不计前嫌,不计私怨。 就是文革中对其摧残迫害的人前来求医,他也照样专心致志,全力为之解除病痛,故备受患者、友人与群众的喜爱和敬服。
    1956年7月,安凌成立联合诊所,经横渡区医院院长林复初荐举、动员(时安凌乡辖属石埭县横渡区雷凌乡),并经区委书记席玉桂批准,胡友来加入了安凌乡联合诊所,即横渡区医院雷凌乡分院,任骨伤科医师。
    1959年,石埭、祁门、太平行政区划调整,安凌划入祁门,成立安凌乡,原横渡区医院雷凌分院改为祁门县安凌乡人民医院,胡友来继续任骨伤科医师。
    1961年春季,又是一年采石烧灰的季节,琅田采石场上发生的一次惊人事故,成为了胡友来一生救治骨伤病人最为脍炙人口的病例。
    那天,天气晴好,乡民们象往常一样,推着车,带着铁锤、钢钎、炸药等,齐奔采石场而去。随着一声炮响,人们争相涌上山坡,都想抢到最理想的石块。这时,谁也没有想到,一块约300来斤的大石头,随着惯性,飞快地翻滚了下来。身手矫健的小伙子们,眼见着大石块腾空滚来,纷纷一边喊着:“快躲开”, 一边赶快朝两边闪躲,可是石块剎那间就落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身前,躲让已经来不及,石块重重地砸在下身,小伙子骨盆粉碎性骨折。小伙子立时昏迷过去,大量的出血已使他滑进了鬼门关的门槛。工地上顿时乱作一团,响起了一片尖叫声:“快找友来,抬,抬,快抬!”
    当时我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在安凌这样四面环山的大山沟里,一般的医疗条件尚不俱全,更不必说然后才有的拍x光片、输液、验血、输血等诊疗条件设施。如此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这般伤情危重的病人,按照当时人们的观点,只有死路一条。然而,胡友来就是凭借着他的一把草药,祖传的胡氏骨伤医技手法,攻克了休克关,拿下了感染关,冲破了粉碎性骨折的复原关,将现代条件下也是十分棘手的病人神奇地治愈。
    当年秋天,这位小伙子居然就下田割谷,挑着200斤稻子到晒场,完全和受伤前一样健壮。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人间奇迹!这是祖国骨伤医疗历史积淀在生活实践中的书写的医学传奇!解放前后的石筱山、王子平、佟仲义等名医扬名上海,号称中国伤骨国医的传奇。而胡氏伤骨虽蜗居于深山,同样凭借传统中医技术,书写着中国伤骨科的传奇。
    从此,胡友来医技神奇的名声迅速传扬,闻名遐迩,临近数百里内,危重病人纷纷前来求医。而当时,因为家庭地主成份,胡友来还被划为“四类分子”,一边工作一边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改造。      
    一九六三年雷湖公社成立医院,由于家在雷湖,胡友来被调回雷湖医院,成为该院的创始人之一。。雷湖医院成立后,即以其骨伤科为主科,病床达40张,先后收治石埭、祁门、黟县、太平等地患者达一万多人,期间主要以祖传手法,采用杉木皮小夹板固定法,并兼用推拿(双拇指推拿疗法)医治骨伤,疗效甚显。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动荡岁月里,胡友来还是因地主家庭出身,在劫难逃,又被扣上“资产阶级权威”帽子,受尽迫害和摧残,屡遭造反派捆绑吊打致使左手中段骨折。期间白天挨斗,夜晚行医。许多群众甚为同情,暗中给予保护。有一次,在胡友来被关在区委后院遭受折磨,群众得知情况自发串联,分头行动,竟爆发了震惊一时的“劫狱”事件。上百名群众硬是顶着造反派淫威,把胡友来从非法监禁中解救出来。在那特殊非常年月里,真可谓是奇事一桩!
    一九七零年,胡友来不幸身染重疴,上海第三人民医院、虹口医院、杭州肿瘤医院均诊断为肝癌。这一诊断结论,无疑给已是遍体鳞伤的胡友来身心雪上加霜。在其一再蒙受打击、食难下咽、寝寐不安的情况下,雷湖群众为其送来育儿的乳汁,使其倍受感动,树立了战胜癌症的勇气。
    突如其来的一连串打击,没能让胡友来屈服于命运,他选择抗争,与病魔作斗争,大胆探索治癌之道,以自己对肿瘤的理解,采取以毒攻毒,用中草药治疗自已的肝癌,其中以五步蛇(蕲蛇)与蟾蜍作为治疗方剂的主药。四乡群众闻之,纷纷上山逮抓,送至胡家备用。奇方出奇效,胡友来的病情渐趋缓解,至一九七二年症状大为好转。四年之后(1976),到上海一复查,各种症状明显消失,这引起了上海专家的极大震惊与不解。胡友来自创的中药配方,成功地延续了自己10年生命。这又是胡友来书写又一个神话传奇!

    胡友来一生精勤不倦,在家传伤骨技艺的基础上,不囿家学,融会贯通,全身心的钻研伤骨医学。一九七二年,胡友来又独创了下颌关节拖箱单手口腔外复位手术,施术简易方便,并将手术经验撰写出《下颌骨单手口腔外复位手术简介》一文。
    一九七四年四月,雷湖公社党委支持胡友来进行尸骨检测查验,写出专题报告上呈,经县有关部门批准,于同年五月间,对一些五、六十年代骨折手术复杂死亡后的遗骨进行多次开棺验骨分析,作出判断,以加深对伤骨病例的研究。
    一九七八年,县公安局为胡友来摘去地主分子帽子,恢复名誉,政治上获得重生,胡友来更加热诚致力于骨伤医疗事业。也正是内乱结束后的一九七八年,雷湖公社第一次选举人民代表,胡友来光荣当选。一九七九年三月,又当选为祁门县人民代表。一九七九年九月,祁门县政协成立,胡友来被选为首届祁门县政协常委。一九八四年,被评为祁门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并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了25年以上工龄医务工作者光荣称号。一九八六年,胡友来以先进代表身份出席了安徽省政协委员先进经验表彰大会,其事迹先后刊载在《健康报》、《解放军报》、《徽州报》、《安徽日报》。
    一九七八年,胡友来参加了徽州地区中草药治疗癌症经验交流会;次年又参加徽州地区中医学会举办的中医讲座,应邀讲授祖传中医骨伤正骨术,作了《中医伤科六大关节复位手法》的讲演;其后,将其中医内外科验方编入《徽州地区验方选编》。胡友来的《运用中药治愈剥脱性皮炎一例的体会》一文,刊载在《石山医苑》杂志上。一九八零年十二月,经组织安排,胡友来由雷湖医院调至城安医院,参与创建安凌区医院伤骨科,并在该院工作至一九八七年。在此期间,胡友来的祖传伤骨科诊术的核心技术——正骨术日臻完善。

    一九八二年省推拿协会成立,胡友来出席并表演了“双拇指推拿疗法”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并发骨神经病,深受同道及专家推崇。一九八六年赴合肥参加安徽省第三届推拿协会学术报告会,发表论文《近关节骨折的后期运用推拿疗法的一点体会》、《中医伤科推拿手法治疗腰椎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一点体会》,博得好评。同年加入安徽省骨伤学会,并推举为省科协会员。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祁门县中医院成立,为发挥中医伤骨科特色,并使之成为拳头科室,同时亦为方便更多患者,经县委县政府领导动员,一九八七年,胡友来调入县中医院,主持骨伤科。
    曲折坎坷人生际遇,长期遭受迫害折磨,使胡友来染上了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肝癌多种恶疾。但他把“快乐留给病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晚年仍不顾疾病伤累,兢兢业业为患者疗伤解痛,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他一生行医数十载,治愈病患者数万,解除众多患有疑难杂症病人的痛苦,使其重返工作岗位。
    一九八八年,胡友来因上呼吸道感染不治离世,享年60岁。胡友来逝世后,县政协在县医院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祁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出席,县委副书记金书林主持追悼大会,县政协副主席李恒秀致追悼词,充分肯定了胡友来一生济世救人功绩,对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骨伤科医疗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做出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自发参加追悼大会的群众数百人,这在我县学者名流中实属少见。
    胡友来一生为医,仁者爱人,始终奉行“病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之信条,坚持“大医精诚、救死扶伤”之宗旨,不计名利,不论患者身份,穷其一生,真正诠译了新安医家“医者当自念,云: 人身疾苦与我无异, 凡来请召, 急去无迟或止, 求药宜即发付, 勿问贵贱, 勿择贫富, 专以救人为心。”其治学主张“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精在明理,知在所行”。超拔的医德医术和卓越的医疗成就,胡友来先后当选为祁门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安徽省骨伤推拿学会理事,祁门县一、二、三届政协常委。
    胡友来一生授徒众多,成就斐然、名气较大者有沈其权(曾任祁门县中医院院长、县蛇伤所所长)、姚善刚(在休宁县开设骨伤科诊所)、李栓厚(8041部队卫生员)、长子胡永久(曾任祁门县中医院副院长、县人民医院院长)。
    胡友来育有三男二女,对子女要求甚严。其行医四十余年,常叹自己读书太少,勉励子女勤奋学习,事业有成。其长子胡永久、三子胡永胜承其学,尤以长子胡永久学验具丰,颇得真传。
    注:2016年12月9日发布的《关于黄山市首届社会科学奖获奖成果的公示》中胡永久编著的《祁门胡氏骨伤科》获得“黄山市首届社会科学奖著作类”三等奖。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1-07
专访安徽省非遗文化传承人:胡氏骨伤科胡永久
作者:祁门人


    “祁门胡氏骨伤研究与发扬”获市优秀项目称号,市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洪亦辉为胡永久授牌
专访安徽省非遗文化传承人:胡氏骨伤科胡永久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南端,东北与黟县接壤,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鄱阳二县地,唐永泰二年(766),设置祁门县。唐属歙州,宋、元属徽州,明、清时属徽州府,今属黄山市。
    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地多雨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山峦起伏,清溪纵横,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呈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交织的特征。介于祁门与石台之间的牯牛降,最高峰海拔1728米,为境内第一高山。主要河流有阊江、大北河向南流入江西鄱阳湖;凫溪河汇入新安江;赤岭河、梅溪河合秋浦河北注长江。
分布区域
    胡氏骨伤科自清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分在祁门县安凌镇(原雷湖乡)一带,1986年8月祁门县中医院成立,创建骨伤科,以胡氏骨伤疗法为主。医术影响福及皖赣二省邻近区域。
历史渊源

    祁门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该县历史上名医辈出,著名医学家汪机是明代四大医家之一,其提出的固本培元理论奠定了新安医学的基石。御医徐春甫是世界上最早民间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创始人,其所著的《今古医统大全》被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医学全书之首。据考证在历朝太医院供职的御医有19人,被誉为中国御医第一县。县境内天然中药材达895种,堪称“安徽省天然药库”。
    祁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明清时期,徽商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徽商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教育、医学、刻书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新安医学人才济济,名医辈出。其中专门从事正骨伤科的医家也越来越多,一些以内科、妇科、针灸科为主的医家也重视了伤科的治疗,新安伤科逐渐从内、妇、针灸诸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伤科学。其标志就是许多伤科医家,边行医,边写作,一批伤科医籍相继问世。江考卿的《江氏伤科方书》、江昱的《跌打秘方》、朱君尚的《秘传跌打方》、胡显君的《跌打内外伤秘方》等就是他们的代表作。
    祁门胡氏骨伤科从胡显君之子胡茂忠开始,有了传承和发展,胡茂忠擅长于手法整复四肢骨关节脱位及运用新鲜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著有《跌打伤科》。胡茂忠之子胡友来擅长骨伤科,也精于妇科和肿瘤科。先后任省骨伤推拿学会理事,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县一、二、三届政协常委。
    胡永久——胡友来长子,自幼随父学习中医骨伤诊疗技术,先后毕业于黄山高专和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擅长中医正骨,在黄山市乃至全省独具特色,对骨科各级各类手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8项,著有《骨伤治验》,与人合篡《少林伤科》、《伤科集成》、《新安骨伤科名家治法》。现任祁门县人民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曾任祁门县中医院副院长,为省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颈椎病防治委员会首届委员、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市中医学会和新安医学研究会理事。
基本内容

    一、医术特点:
    1、按穴施药,用药须早
    2、筋骨并重,辨证施治
    3、动静结合,就地取材
    4、补益肝肾,促进康复
    5、手法正骨,独具特色
    二、祖传验方:
    胡氏用药以十三味煎药方为主,辨穴加减。祖传药方甚多,现例代表性药方:
    1、万灵膏
    2、散血定痛丹
    3、和伤活血汤
    4、复原通气散
    5、消肿膏
    6、接骨紫金丹
    7、急救散
    8、仙方活命饮
    9、百合散
    10、补损续筋丸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传世药方及胡氏著作:《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胡显君的《少林跌打内外伤秘方》、胡茂忠的《跌打伤科》、胡永久的《骨伤治验》、《实用骨科病人康复指导》,与人合篡《少林伤科》、《伤科集成》、《新安骨伤科名家治法》。
个人成就
    获省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4项,市级科研成果2项,县级科研成果6项。著有《骨伤治验》、《少林伤科》《伤科集成》、《实用骨科病人康复指导》、《新安骨伤科名家治法》。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祁门县第2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被评为黄山市优秀医师、黄山市科技先进个人。
    传承谱系
    第一代:胡显君(1833—1892年)
    第二代:胡茂忠(1873—1947年)
    第三代:胡友来(1928—1988年),先后任省骨伤推拿学会理事,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县一、二、三届政协常委。
    第四代:胡永久,1962年出生,现任祁门县人民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曾任祁门县中医院副院长,为省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颈椎病防治委员会首届委员、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市中医学会和新安医学研究会理事。
代表性传承人

    胡永久,1962年10月出生,现任祁门县人民医院院长、副主任中医师,曾任祁门县中医院副院长,为省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颈椎病防治委员会首届委员、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市中医学会和新安医学研究会理事。现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安医学(中医骨伤科)代表性传承人。
    工作学习实践经历:1975—1977年随父胡友来中医院学徒三年;1984.7—1987.7安徽省中医管理局中医学徒三年;1987.9—1991.7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科学习四年(在职);1998.9—2002.7安徽中医学院学习,获大学本科学士学位;1984.7—1987.6任祁门县中医院骨伤科医师;1987—1996.12任祁门县中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1997.1—2001.4任祁门县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2001.4—2009.12先后任祁门县人民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
主要特征

    胡氏骨伤科随着不断传承和发展,其医疗技术日趋精良成熟,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胡氏骨伤科医术特点:
    1、凡治损伤,首重推拿、认穴,其次用药。按照人身体强弱、男女、老少之不同,以用药加减分量。
    2、正骨实施中,强调要用活力,达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的境界。
    3、强调筋骨并重,辨证施治,从全身着眼,在照顾整体的前提下,重视局部的治疗。
    4、骨折后期强调肝肾的调补,结合食疗用补益肝肾之药,促进患者康复。
    二、胡氏骨伤科祖传验方
    在长期临证基础上,经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一批祖传验方,包括治疗伤损百病的万灵膏、治伤损肿痛的散血定痛丹、治损伤瘀血的和伤活血汤、治损伤气滞作痛的复原通气散、治损伤骨折的接骨紫金丹等方药。
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胡氏骨伤科根植于传统徽州文化的沃土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基础和实践经验,是新安医学代表性临床医学家族链。其家族优良传统和学术精神是中医学发展与传承的“范例”,同时也是新安医学传统技术的“标志”。蕴藏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应用价值
    1、胡氏骨伤科在治疗骨伤科方面具有独特的思路与经验,并且世代相传,每有创新,学验俱丰,在疾病诊疗上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
    2、胡氏骨伤科祖传药方体现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思想,是临床研究与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
    3. 胡氏骨伤科也是新安医学的标志性品牌和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展现新安地域的文化魅力,具有重要的展示、宣传、旅游等价值。
    三、学术价值
    1.胡氏骨伤科的祖传药方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值得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挖掘,从而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果。
    2. 研究胡氏骨伤科技术及其家族从医经验,对于揭示我国传统医学的源流与传承,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胡永久简介

    1974-1978 祁门县安凌中心卫生院随父学徒
    1984.7-2001.4祁门县中医院骨科(1992.3-1993.3解放军301医院骨科进修)
    1998.9-1999.3 马鞍山马钢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进修)
    2001.4-至今祁门县人民医院骨科
    1、科研教学情况:
    安徽中医学院骨伤临床指导教师
    2、学术技术地位:
    (1)、省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颈椎病防治委员会首届委员
    (2)、《中国卫生》杂志社、《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医院报》报社编委。
    (3)、黄山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黄山市中医及新安医学研究学会副会长
    (4)、祁门县科协副主席、祁门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祁门县医学会会长
骨伤科在中医药研究方面的进展

    本院骨科擅长创伤、脊柱、关节疾病的诊断治疗,骨关节损伤的手法和手术治疗, 以及关节、脊柱疾病、显微外科断指再植和皮瓣修复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四肢多发骨折,腰腿痛等多发病常见病均取得良好效果。前臂及上臂骨折运用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并早期配合中药外敷中药汤剂口服,中后期中草药外熏洗关节功能锻炼。对于关节处骨折及四肢骨折术后综合运用CDM机功能锻炼,并配合中草药外熏洗关节功能锻炼
    在四肢创伤(关节内骨折修复和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以及骨病(包良性肿瘤和类肿瘤样改变切、刮除修复)的诊断、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脊柱外科;开展脊柱腰椎、胸腰段后路各种滑脱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成形,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过进修,能开展颈椎前路复位减压固定,颈椎后路椎弓根固定。
    手外:开展断指,断肢再植,及常见带蒂皮瓣转位修复。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有初步认识。
    关节外科:能从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半月板成形、修整,简单修补前交叉韧带,半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学习,能进一步开展后交叉韧带重建及全髋关节置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我县山区常见病,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治疗如:牵引推拿按摩针灸理疗拔火罐骶管注射射频及手术等综合治疗。我科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病情程度均有治疗手段,均取得满意疗效。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1-07
新安祁门胡氏(骨伤科)医学探源
    新安故里,历史上名医辈出,延绵至今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涌现出了近千名新安名医,以家族传承为特征,以创新发展学术链为纽带,形成了在中华医学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光辉灿烂的医学文化。
    近期,我们再度探访了有着新安御医之乡的祁门县,探源祁门胡氏骨伤医学正宗,解析胡氏后人胡永久承继祖业,不仅从事中医骨伤临床,业务精湛,享誉皖、浙、赣数省,而且任职县人民医院院长,牢记“以人为本”的观念,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硬是以其牢固的骨中医特色,引领一所综合性医院走在了全市卫生战线的前列,连续多年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祁门胡氏骨伤医学,源于清·道光年间(1853年),距今已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其先祖胡显君(1833~1892年),祁门北乡雷湖人。胡显君自幼喜爱拳术,弱冠年便已拳术娴熟,并常以拳会友。显君为人仁厚,平素乐善好施,深得乡邻们敬重。一天清晨,显君来到村头晒谷场,正蹲步习武练拳,一个逃荒的老道人经过雷湖村,因贫病交加,已是步履蹒跚,气息奄奄。显君见此情况,不由分说将老道人背回家中,且百般服侍,待如家人。道士深受感动,知道自己已将不久于人世。一天老道人将显君叫到床前,取出所珍藏的《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授予显君,并口授良方制作之法。习武之人本就喜好治伤之秘,深山之中少见书籍,见到《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显君如获至宝,于是乎日夜研习,请教远近名医,终得骨伤治疗之秘传要旨,技艺趋渐成熟。于是,显君为乡邻八方医治跌打损伤,且医名渐播,著有《少林跌倒内外伤秘方》传世。
    源于清·同治年间,胡显君之子胡茂忠继承父业。胡茂忠(1873-1947年),茂忠自幼随父学习治疗骨伤技艺,继承胡氏伤科疗法,擅长于手法整复四肢骨关节脱位以及运用新鲜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当时家中还开有磨坊、油坊和糕饼坊,生活较为富硕。但茂忠却承其祖传家风,怜贫惜老,亦乐善好施,故每每为百姓治伤常常是分文不取,因而广受乡民们的敬重,被四方百姓嬉称为“老死板”。茂忠著有《跌打伤科》一书,收入其临证验方(膏、丹、丸、散)五十六方,流传于世。
    新安祁门胡氏骨伤医学的第三代传人,是胡茂忠之子胡友来先生。胡友来(1928~1988年)。为黄山市(原徽州地区)德高望重的骨伤名家,在皖、赣两省享有较高的声望。
    友来幼年入私塾学习儒学,很小的时候就对家传的骨伤医技颇感兴趣,耳濡目染,渐渐在父亲的指导下一边学习儒学,一边随父亲及严师胡君怀先生学习骨伤治技。他曾先后五次随父一同检骨,进行人体骨骼解剖,学习掌握人体骨骼结构及骨伤知识,由于友来先生“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精在明理,知在所行”,弱冠之年便已成为名噪祁门的骨伤名家。友来还同时精于中医妇科及肿瘤科,尤其在中草药治疗肿瘤方面尤为独到之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行医四十余载,治愈骨伤患者数以万计,多次在省、市中医药学会大学上举办中医骨伤与推拿学术讲座及演示。先后曾担任安徽省骨伤推拿学会理事、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及祁门县一、二、三届政协常委。
    胡友来长子胡永久(出生于1962年),为新安祁门胡氏骨伤医学的第四代传人,副主任中医师、祁门县人民医院院长,黄山市人大常委。为省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颈椎病防治委会委员、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黄山市中医学会暨新安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胡永久自幼聪慧,酷爱中医骨伤诊疗,12岁就随父学习中医骨伤诊疗技术,掌握了用传统手法复位各种关节脱位及用小夹板固定一般骨折,初显了他在医学领域所拥有的过人天赋。
    1984年,22岁的胡永久大学毕业,被分配在县教学研究室担任中学化学教研工作,可为了自己挚爱的医学事业,实现自己弘扬祖传中医骨伤治疗的鸿鹄之愿,胡永久毅然放弃了县教研部门优越的工作条件,随父亲一同来到刚成立不久的祁门县中医医院工作。
    为了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祖传中医骨伤医学,胡永久两次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习及深造,并先后七次到解放军301、304医院及省内外三甲医院学习进修显微骨外科、脊柱与髋关节外科、关节镜等先进技术,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和不断改进,从而摸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祖传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安医学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断肢(指)再植、手指再造及多种皮瓣移植术在全市、乃至全省也是效如桴鼓,声名远播。
    胡永久还出版了《少林伤科》、《伤科集成》、《新安骨伤科名家治法》、《实用骨科病人康复指导》等骨伤科专著,其《经皮撬拔复位合跟骨骨牵引治疗胫骨平台的骨折》等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胡友来三子胡永胜,副主任医师; 自幼随父学医,一九九四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伤疾病,特别对“骨髓炎” 等病诊治有手富的临床经验,曾先后发表了专业论文六篇。
    受明代汪机医学思想的影响,新安祁门胡氏骨伤医学十分重视“培元固本”学术思想在骨伤医学中的应用,强调筋骨并重,全身着眼,辨证施治。认为一脉不和则周身不遂,某处骨折必然损伤筋脉,累及气血,影响全身。胡氏推崇“肾实则骨有生气”之思想,认为肝主筋,肝藏血,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固对骨折病人十分注意肝肾的调补,用药以十二、三味为主,辨证加减,常以杜仲、骨碎补、大活血、续断、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疗伤续折,续伤止痛;用丹参、川穹、桃仁、赤芍、红花活血祛瘀,散瘀止痛;灸(炙)黄芪以补气固表、温经通脉;当归、桂枝补血、活血,调节血液循环,多管齐下,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新安祁门胡氏骨伤医学还十分重视“按穴施药,辨穴加减”。认为“一身之穴道关生命之存亡,或经络,或脏腑,一身之节,俱是穴道”,故曰:“按穴施药,如穿杨之箭,百发百中,应若神仙耳”。在正骨手法上常采用触摸、拔伸、捺正以及独门传统的双拇指推拿手法等,依据不用患者不同的骨折整复需要选用,且主张正骨与按摩并用。实施手法时,胡氏尤其注重实用“活力”,避免“暴力”(死力),使之达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的境界。
    如今,新安祁门胡氏骨伤医学的第四代传人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医骨科的传统技艺,更能娴熟地把西医骨科技术运用于临床,承载着新安名医先辈们的儒雅大智,续写着祁门胡氏伤科一百多年不朽的传奇。
    (张贵才 张芸 胡永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