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38阅读
  • 3回复

承德胡氏家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2-10-05
看完《一个承德人在北京的隔离日记》,了解“承德剧场”四个大字背后的胡氏家族
老羊铲史
2022年5月14日08:21河北






前天,老羊铲史发表了一篇胡乐夫先生写的文章《一个承德人在北京的隔离日记》(点击可看),很多朋友问承德胡氏家族的情况。

1.
承德胡氏家族,绝对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自清代中期以来,承德胡氏家族英才辈出,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承德历史和现在影响巨大。


胡氏,原籍浙江上虞。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胡氏先人被延聘为幕友(俗称师爷,由长官私人聘请的官署内佐助人员,分管刑名、钱谷、文案等事物),来到承德,定居在这里。


胡氏家族在承德“名震热河”,主要原因是“文、家、之、宝”等数代人耕耘杏坛,桃李遍及热河,而且多负有文名,按张东伟撰写的《躬耕杏坛的胡氏兄弟》一文所述:最早有影响的是胡文种、胡文檀兄弟二人。


胡文种、胡文檀的父亲尽管经纶满腹,可是郁郁不得志,把满腔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从小培养他们立志、勤学,以便将来能够建功立业。文种、文檀在父亲的教诲下,以立德为本,克己修身,广泛阅读圣贤诗书,他们二人的品德、学识都为时人所称道。


后来,胡文种在承德最早的秀峰书院主持院务并主讲,日夜操劳,积劳成疾,昏倒于书院山长砚斋,临终前,把书院托付给他不到二十岁的弟弟胡文檀。


胡文檀讲究忠厚仁爱,对师生体贴入微,使书院团结友爱,关系融洽,对承德文化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2.
承德胡氏家族辈分排行为“文家之宝,世德维新,锦伦远作,继祖宗留”。


“家”字辈最有名的是胡家钰、胡家鼐。


胡家钰(1871~1936),字式如,胡家行六,自幼聪明好学,光绪十年(1884)他十三岁时考中秀才,十八岁中举。胡家钰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对书法颇有造诣。光绪二十一年(1895)考中进士,(此处存疑。有资料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年)恩科二甲113名。南山注授礼部编修,后晋为礼部员外郎。


辛亥革命后,经同榜进士、热河都统熊希龄推荐他为热河都统教育厅厅长。后又让他筹办热河图书馆。民国十年(1921),调任热河官产处处长,民国十四年,改任热河教育厅厅长。就任期间,胡家钰统一全省部分中学课本,开创课间体操,废除体罚辱骂学生和实行奖学金制度。


民国十八年(1929)4月,承德县政府召集各法团名绅耆老,共同讨论公推胡家钰为承德县修志局纂修,在他主持下,历经一年修成《承德县志》,可惜没有印发,1936年9月9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四岁。


在下一代的“之”字辈中,更是人才济济,胡之硕,胡之昇,胡之颋,胡之荣,胡之颖,胡之颃,胡之灏,胡之焕、胡之权,胡之凯,胡之润(胡泽民),胡之亭,胡之敏,胡之冕。
其中,胡之冕是热河省第一所师范学校校长,其为人孝悌,其父病殁,即以孤寒奉母,友爱兄弟,颇受世人赞誉,家族中长辈幼年皆受业于门下,称其为老师。


胡之润曾于1924年任承德教育局局长、创办承德女子师范学校,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推选参加起草列宁逝世的哀悼电文。


胡之焕1946年任国民党热河省银行副总经理,后被挟持至台湾任财务部次长。


至“宝”字辈,最有名的则有“热河四才子”之一的胡宝琛(字子襄)。


关阔先生曾有《胡索翁小传》,最后说:“其聪颖过人,记问浩博,口若悬河,酒后高睨大谭,令人神往,今广陵散矣,悲夫”。





现在的“承德剧场”四个字,就是胡子襄先生所书,他诗书画俱佳,可惜生不逢时,伪满时“罹日寇缧绁,至两腿蹒跚”,晚年穷困潦倒至极,“在无可奈何之际,以为龌龊的世俗苟安,反不如速死,于是,作《蒿里卜居》十首,描写其死后的情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去世时年仅五十六岁,痛惜!



3.
关于胡家钰,还有一个传说。


胡家钰自幼聪敏,喜读善书,考秀才这天,胡家钰身穿蓝布衫,匆匆赶到西大街头道牌楼外的考棚(科举考试之所),正巧碰到主考官。考官看着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竟口称前来应试,觉得好奇,随口吟出一句“小童生蓝衫拖地”,以试其才,胡家钰抬眼望见主考官大红顶戴,立刻对出“大主考红顶朝天”。主考官不禁暗暗称奇,略加思索又出一联,“南牌楼,北牌楼,南北牌楼排南北”。不料话音刚落,胡家钰就紧接着对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考官见胡家钰才思敏捷,遂问清姓名,当即录取胡家钰为秀才。此时胡家钰年仅13岁。可见他不愧为一神童。
——冬伟 汉民《胡家钰事略》


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胡家钰排行老六,为去考试,在药铺当学徒的五哥胡家鼐特地向东家支了一吊钱,为弟弟买了两支笔和一块墨,胡家钰这才去参加了考试。


胡家鼐则是胡金一的曾祖父。


胡家鼐工画山水,其精细者近王翚。王翚是清初画家,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格齐名,被称为“四王吴恽”,又称“清六家”,可见其水平之高。


4.
一个家族,应该有一种家族传承和家族精神。不用豪言壮语,只需踏踏实实地教育后代积极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对这个社会有益的事。


《承德县志》修成,计四十八卷,省秘书处进行审阅,以“侵犯省志”“口吻尤多激烈员气”“立言似不得体”为由,不予签发,印刷受阻。


总纂胡家钰字字泣血致热河省民政厅:


至关家钰期年以来,半尽义务,论服务乡邦之义,自应尔尔。洎乎辑成书。局事告竣,则是职责己尽,以后付印与否,尽可不问。顾念凡作一事,必底于成,为山九仞,勿亏一箦,且为承德土著之人,办承德应办之事,恝然舍弃,尤所不忍,故不惮烦言,屡渎清厅。否则既非籍此沽名,更非籍此射利,尤游暇豫,讵不甚善。而顾耗精神,糜笔墨,晓哓辩正,或且致人不满,宁非大愚而至拙。然自甘冒愚,且拙而为之者,则愿区区苦衷,各地方长官有以曲谅之而促成之,无使半途中輟也。


文人风骨、家族精神跃然纸上。


《承德古今人物》
《承德文史》:冬伟 汉民《胡家钰事略》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
《热河金融志》
《承德县大事记(初稿)》
胡乐夫《胡子襄与匾额》
关阔《胡索翁小传》《胡子襄遗诗琐记》
张东伟《《躬耕杏坛的胡氏兄弟》》等。
老羊铲史发表过胡乐夫先生的文章: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10-05
胡家钰
播报
编辑
上传视频
胡家鼐之弟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胡家钰】(1871~1936),字式如,胡家行六,胡家鼐之弟,其先祖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从浙江上虞县到承德未能知府庆章处做幕僚,协眷定居承德。胡家钰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古典诗文史籍。光绪十年(1884)他十三岁时考中秀才,十八岁中举。胡家钰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对书法颇有造诣。光绪二十一年(1895)考中进士,授礼部编修,后晋为礼部员外郎。中日甲午战争后,胡在一篇文章中表露出对日本扩张主义的戒心。


中文名胡家钰出生日期1871年逝世日期1936年职    业礼部员外郎


光绪三十二年任礼部主事,三十四年记衔礼部左侍郎。辛亥革命后,经同榜进士熊希龄(热河都统)推荐为热河都统教育厅厅长。后又让他筹办热河图书馆,备书5.7万册,并精心整理经乾隆编纂的《四库全书》手稿完整地存放于文津阁。民国十年(1921),调任热河官产处处长,民国十四年,改任热河教育厅厅长。就任期间,胡家钰对统一全省部分中学课本,开创课间体操,废除体罚辱骂学生和实行奖学金制度。民国十八年(1929)4月,承德县政府召集各法团名绅耆老,共同讨论公推胡家钰为承德县修志局纂修,在他主持下,历经一年修成《承德县志》,计48卷391560言,抄写装订八套,其中正本四套,报省呈审,副本四套留县府保存。省秘书处审阅后,以《承德县志》(稿本):“侵犯省志”,“口吻尤多激烈员气”,“立言似不得体”为由,不予签发。民国十九年(1930)11月,胡家钰曾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恳切言辞致函省民政厅,反而招致借故扣押学校教员,压缩教育经费等被压。于是,愤然辞退教育厅厅长职务,并迁居北京。1933年3月,胡家钰在压抑中患脑中风,1936年9月9日与世长辞,终年64岁。


陵寝安放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碑文简介由熊希龄撰写,墓碑铭文由教育总长江安题字,墓地有汉白玉栏杆,有双龙戏珠汉白玉墓碑,在辰区,近年每逢清明有承德胡家鼐后人祭扫。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10-06
胡子襄先生,名宝琛,字子襄,号索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人狷介,擅长书法。正像关阔先生在《胡索翁小传》中说的那样:“翁善书,宗颜、何而略参己意,兼工汉分。偶为小诗亦雅洁可喜。处世犷悍无赖而内中多蕴藉,生平慕蒲松龄、郑板桥之为人,行益放,愤世嫉俗,谈锋尖利,故为人所忌。家贫,好饮酒,苦不可多得,每为人庸笔扎,辄先浮白而后挥洒,酒气沸沸,似从指尖涌出。晚岁,愈落寞,为糊口计,遂效柳敬亭讲稗官于市上,酒酣以往,袒胸,挥白纸扇,说拳打镇关西故事,描写刻画,曲尽其妙,至筋节处,叱咤高吭,声如巨钟,四座哑然。”


关阔先生是说胡子襄书法学颜真卿、何绍基,并有自己风格,兼擅汉隶八分书,喜欢饮酒,话语辛辣。晚年家贫,效仿《桃花扇》中柳敬亭说书,赖以糊口!常说书目《水浒传》、《西游记》等。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3-04-10
承德文史专家邓一民:胡家钰总纂的《承德县志》今何在?
邓一民 老羊铲史 2023-03-27 06:21 发表于河北





胡家钰总纂的《承德县志》今何在?


微信公众号老羊铲史在八日刋登的胡乐夫:胡乐夫:热河街的王家花园二三事(点击可阅读)


文中说:“文革前曾将仅有的两套《承德县志》手抄本捐献河北档案馆,文革免遭一炬。”我和老羊在微信中说:这个消息太重要了!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任热河革命史编委会(原热河省老领导李运昌、王国权、段苏权牵头,由原承德地市和赤峰、朝阳、锦州五地市联合组成)办公室主任时就想找到这套书。当时有人说辽宁档案馆有,去查了没有。又说台湾有,当时很难去台湾,只好作罢。如知道省馆有就方便多了。


对于胡家钰老先生,承德人向来甚为推崇备致,由他总纂的《承德县志》早已闻名中外,但对其身世和编纂情况却知之甚少。现根据胡乐夫先生提供的资料,整理如下。


胡家钰(1871--1936),字式如。原籍浙江上虞,六世居承德。


幼敏特早识,十三岁中秀才,光绪甲辰进士,礼部主亊,旋擢员外郎。在热河期间,曾荣任热河省政府教育厅长兼总务处处长,也曾简任热河官产清理处处长等职。


胡家钰是位“神童”,著述很多。我曾撰写《一份珍贵的热河史资料》的文章(原载《承德文史》第三辑),介绍胡先生撰写的《热河内属中国及行宫驻防始末记》序文,称其“直抒胸臆,不啻为一篇爱国主义的檄文。”因为胡先生作序的时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阴谋侵占热河之前,大造热河不属于中国本士的舆论的时候。先生大声疾呼:“且望邦人君子,人手一编,俾知热河全省早隶神州,宜谋捍卫,或可保邦于未危欤!”这确实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据我所知《承德县志》总纂胡家钰,共抄写正本四函,副本四函。上交热河省政府民政厅审核正本四函,四十八卷,三十九万一千五百六十言,还有副本一份。省政府秘书处以“语意亦有侵犯省志之处,其中口吻尤多激烈负气,立言似不甚得体”为名不准付印,此事也就搁置下来。


附承德县呈文:
承德县呈送县志正本
1930年6月19日


呈为呈送承德县志正本仰乞鉴核转呈审定以便付刊事:
案奉钧厅第二二六号训令,饬即督饬纂修县志在事各员,迅速编纂完竣,仍将预计修竣日期及纂修人员衔名呈报,等因。奉此,查属县设局修志,曾于去岁呈报有案,奉令前因,当经督饬在事各员,迅速编辑,以期早观厥成。


兹准修志局总纂胡家钰函开,案查十八年五月间接准函开,承德县志业经函聘贵纂修专任其事,希即设局编纂,等因。准此,当即择地设局,并派员分门采访,一面随时编辑。期年以来,幸已告竣,计成书四十八卷,都三十九万一千五百六十言。兹装订正本四函,送陈贵县政府查核,并希转呈省政府审定以后,妥速付刊。又副本四函,系为预防散佚及补行校勘起见,佚呈送正本之时,其副本一份,希由贵县妥善存储,无使遗失,实纫公谊。  


再,原订纂修、参校各名称未能赅括,调查员名称微形宽泛。兹参照他省志例及承德府志旧法,纂修改为总纂,参校改为分纂、分校,调查员改为采辑采访,并添列测绘、会计两项,庶名实既属相符,职称亦较妥切。此次缮具正副各本,即一并改列今名,统希查照,等因。准此,除将副本妥为存储外,理合检同正本,备文呈送钧厅鉴核转呈审定以便付刊,实为公便。


谨呈   热河省政府民政厅




胡乐夫先生还对我说:我是胡家鼐之孙,胡家钰是我六爷爷,关于《承德县志》还是"热河志″?我家文革捐献的那部书籍,据父亲说世上只有两部,胡家钰六爷爷上报民国政府热河省文化厅时,为防不测丟失,又抄写了一份副本,当时因省厅梁姓官僚有亲日倾向,所以审批未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后,胡家钰在一篇文章中表露出对日本扩张主义的戒心,梁xx以“侵犯省志”,“口吻尤多激烈冗员负气”,“立言似不得体”为由,不予签发。民国十九年(1930)11月,胡家钰曾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恳切言辞致函省民政厅,反而招致借故扣押学校教员,压缩教育经费等。于是,愤然辞退教育厅厅长职务,并迁居北京。

他还附有河北省档案管理局公章的公函复印件一件。内写明收到献出一部“热河志”。那么献出的究竟是《承德县志》还是《热河志》?胡乐夫先生告我说:据父亲讲与批文有出入,我家捐献的可能是《承德县志》,出了口误也是可能的。


我则回复说: 我想也有这种可能,除你家传这个因素外,还有以下两点,一是没听说也没文字记载民国时期有人编过《热河志》。二是既使有人编也不会是胡老先生,更不会在你家存放。你家捐出的应是承德县志。但只有专业人员亲去鉴定,才能定案。
胡家钰总纂的《承德县志》今何在?就在河北省档案馆应该是不错的,但谁又能去察鉴呢?


邓一民  2023年3月25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