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851阅读
  • 21回复

[☆☆【百家讲坛】]华夏神韵系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3-23
共和国百战十大大将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主席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
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 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 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 但如果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出发, 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上将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洪学智、吕正操、宋任穷、肖克、杨成武、张爱萍.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3-23
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

  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鼓雪枫、罗炳辉。还有林彪。




毛泽东妙评十大元帅

纵观中国现代史,毛泽东的识才智慧和驭人之术可谓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这么说并非对他老人家不敬。驭人术并非只是帝王之道,皇家专利,领袖也是需要的,这是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谋略,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没有这种智慧是打不下更坐不稳江山的。

从古到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条,特别是对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驾驭实在是难倒了许多雄主。毛泽东无疑是深谙其道的伟大人物,最会平衡各种矛盾冲突和利益关系,而且看人的眼光非常独到(文革以后的事情不算,因为人到晚年肯定要糊涂,影响判断能力)。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点评一下毛泽东对几位开国元帅的考语,便知所言不虚。

对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自从井岗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了军队的偶像级的人物,长期任总司令,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朱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对这样一位没有野心的忠厚长者当然会赞誉有加。

对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老彭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独行,比较难驾驭,这从几十年和老毛磕磕拌拌的合作历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绝对需要这样的勇夫和猛将,就象刘备少不了张飞、李世民必须依仗尉迟敬德一样。所以在战争年代老毛会如此不吝溢美之词,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朝鲜战争没人愿挂帅,只能惟我彭大将军。至于59年庐山会议后毛说老彭的合作与不合作是三七开(我们可爱而又梗直的彭总非顶着说,不对,应是七三开),那是后话
对林彪——“他一个娃娃懂什么?”这话是在林彪质疑红军四渡赤水的战法、提出究竟是走弓背还是走弓弦更好时说的,与其说是长者对晚辈的训斥,不如说是师长对后生的循循善诱。在长期的战争年代,林多次对毛发难,一句“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引来了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宏文,长征途中,林甚至建议由彭德怀出来接替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受到毛的严厉斥责。但爱之深才会责之切,毛始终对其钟爱有加,识才善用,使林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条件

对刘伯承——“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的情况下,毛泽东风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话。对刘伯承的才干不用多说

对贺龙——“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曾举此例鼓励起义军。到陕北后又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总得来说毛对贺还是器重的,特别是建国前后。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

对陈毅——“陈毅是个好同志”。文革中,一次红卫兵批斗陈毅,陈先发制人,掏出红宝书说,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台下一片哗然都在翻宝书但没有找到,周总理做证说,确有此话。于是陈毅过关。陈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死后,毛亲自参加追悼会,众所周知毛极少参加党内同志的追悼会,在其晚年更是绝无仅有。毛同陈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元帅中很好的,这有些奇怪,因为毛陈在战争时代共患难的时间并不长,瑞金一别,一个长征一个留下打游击,抗日时一个在延安一个在华中游击区,解放战争一个在冀中一个在华东,毛另眼看陈总,并非军事才能(这点陈无法和林彭相比),也不会是后来二人经常诗词唱和被毛引为知己。可能是毛对陈有一种歉疚心理,离开瑞金、开始长征时没能带走这位井岗山会师的老部下(当然这不是毛的原因),陈毅只能留在敌后率领一帮老弱病残浴血奋战,面对层层围剿,出生入死,艰苦备尝,而且当时陈远离中央和老领导、老战友,其孤独寂寞,艰难困苦和对死亡的深刻体验,绝不亚于爬雪山过草地,经过惨淡经营,江南根据地逐步发展,队伍逐步壮大,成为日后推翻蒋家王朝的关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元帅中是数一数二的,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忽视了这一点,但毛心中有数,虽然每逢大的战役来临之前就将陈调开,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任命陈为炙手可热的大上海的党政一把手,其实就是一种补偿和平衡。和平年代毛对华中、华东游击区和新四军的干部是很关照的,多有重用。

对罗荣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份身后哀荣,既是对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政工干部的肯定

对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回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说了上述意味深长而又暖人心腹的话。徐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道扬镳后,与张国焘一同率部南下,最后部队垮了。后来他说:“西路军的失败,长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深有“不堪回首”之悔。但毛记住了他在关键时刻说的“那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因此百般抚慰,这话也是安抚广大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可以说毛对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宽宏的,而且也是重用的,比如对徐向前、李先念等人,表现了一个领袖人物的胸襟

对聂荣臻——“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聂创建晋察根据地,逐渐把晋察冀根据地建设成为模范根据地。因五台山在根据地内,毛泽东曾有此说。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毛都在聂的地盘。聂胆大心细,而且追随毛长征时就任红一军团的政委,毛对聂绝对放心,而且长期如此,即便是后来江青欲借城南庄的旧事整聂,毛也力保聂过关。聂长寿善终

对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称他“大事不糊涂”。毛借此评价叶,本意是指长征途中在巴西时,当张国焘意欲解决中央红军,叶及时报信,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叶帅睿智和才干往往体现在党、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后来在粉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又发挥了关键作用,就如同汉刘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吕后余党叛乱一样,拿下欲做当代吕后的江青,协助收拾了毛去世后的政治残局,毛的这句话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实际是对部下的深刻认识。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3-23
中国古代的十四位圣人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 “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华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馀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三、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着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着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着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着《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诗圣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十遗。干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五、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武圣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着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七、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 “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着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八、草圣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九、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馀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十、茶圣陆羽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于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陆羽自幼得其教海,必深明佛理。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不过晨钟暮鼓对一个孩子来说毕竟过于枯燥,况且陆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学研究,故在其十一、二岁时终于逃离寺院。此后曾在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

陆羽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陆羽在茶乡生活,所交又多诗人,艺术的薰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构成他后来《茶经》中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

十一、兵圣孙武

孙武(约前551—?),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探求战争制胜之道,以备将来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在战争舞台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着----《孙子兵法》。该书有13 篇,共 5000馀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孙子兵法》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着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着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着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十二、谋圣张良

汉初大臣,字子房,传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时,遇黄石公,后来刘邦、吕后合谋暗使丞相萧何巧设机关,并以密友身份亲自诱捕韩信入长乐宫内,以谋反罪名由吕后急令处死,韩信全家抄斩。一代开国元戎,千古军事奇才的韩信,却遭灭族之祸。从而张良遁隐深山,以仙侣为伴,不食凡间五谷,追随仙踪,与世隔离了。

张良看承谋士的楷模,被后人尊为“谋圣”

十三、木圣(科圣)张衡

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 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这两台着名仪器的发明者就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还制造过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十四、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孙氏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却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着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均展、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孙思邈是因病治医,勤奋成家的。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他的高尚医德,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在学术界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一直熏陶着代代医家。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着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着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3-23
他们都是英雄,却因为错过了历史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死得窝囊!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九个英雄

 
  所谓大英雄,一者最赋正义感,二者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但善始不能善终者,必为千古遗憾!
  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英雄,善始不能善终,他们的死因,内因或刚愎自用或优柔寡断,外因却皆为错过了历史千载难逢的机遇所致!怎一个冤字了得——


一、变法图强却遭五马分尸的商鞅  

死因:

  战国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异军突起,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改革触动了既得者利益,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

点评:

  秦国因改革强大了,统治者一边享用着改革果实,一边为了平息既得利益者的怒气而把改革者五马分尸,中国历代改革者的命运大抵如此。
  如果商鞅学会妥协他就不会“不得好死”,但如果他妥协了也就没有富国强兵的“商鞅变法”了。可叹商鞅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错过了“及时闪身他国”的良机,为老子(秦孝公)效力,却死在了儿子(秦惠王)滚滚车裂下。


二、死在伯乐手中的一代将才韩信

死因:
  西汉初期,有人向刘邦老婆吕后告发大将军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
 
点评:
  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汉马功劳的大将军韩信,对向刘邦推荐自己做大将军的伯乐萧何一直心存感激,所以对萧何的话比较听信,没想到自己就死在貌似忠厚的伯乐手中!
  其实,聪明的韩信未必不知朝中有人加害自己,谋士蒯通劝他:你把项羽灭了以后,刘邦下一个灭的就是你了。最佳选择是三分天下而王之——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了,汉朝的历史就得重写了。
  可是大将军太相信有知遇之恩的、大奸似忠的萧何了,结果死得好不窝囊!
 

三、为君分忧却被“清君侧”的晁错

死因:

  晁错死在自己得意门生汉景帝刘启的腰斩屠刀下。
  从提出削藩策的开始到正式宣布战争,再到七国之乱形势严峻,晁错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家,为国家的主人也就是他的徒弟景帝呕心沥血,付出一个忠心不二的臣子该做的一切。然而,他却想不到,为了平息众怒,稳固自己的地位,他所引以为傲的徒弟,在重重压力之下,决定用他的死妥协藩王。
 
点评:

  晁错的死比商鞅还要悲惨,他是活活被自己倾注一生的君主出卖杀害的。如果晁错学会“讨好上下”、明哲保身,他就可能富贵一生,但文景之治的辉煌历史就得大打折扣!
  晁错之死,向历代改革者再次发出一个另类警戒:君主从来都是为自己着想而不惜把任何生命和感情当棋子的人面兽心者,别相信极端冷血的皇帝的话!


四、错过统一大业、功败垂成的关云长


死因:
  用兵攻魏穷追猛打,不屑交吴两面受敌,用人不当麻痹大意,突遭偷袭败走麦城,一代忠勇化身死在自己最鄙视的“吴狗”刀下。
 
点评:
  在“三国归晋”之前,本来蜀汉刘备是有机会一统华夏的。但致命的败笔就在关羽北伐失利、痛失荆州上。
  当初诸葛亮“隆中对”上说得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是一幅多么好的一统天下画卷,当时机会也出来了,可惜毁在刚愎自用的关羽手中!


五、鸠占鹊巢、被密友暗杀的瓦岗军创始人翟让


死因:

  翟让是隋末农民起事中瓦岗寨首任寨主。魏公李密加入瓦岗军,翟让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视李密为密友。但心理阴暗的李密以怨报德,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

点评:

  作为第一个带领人马杀下山去反抗朝廷的瓦岗军首领,翟让无疑是个让统治者惊心动魄的英雄。可是过多的匹夫之勇、意气用事使翟让失去了成为一代开国之主的良机,更致命的是他所托非人,看错朋友害了性命!


六、光复国家功亏一篑、被其主秘密处死的岳飞


死因:

  正在北伐有望成功之时,南宋小朝廷皇帝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回朝覆命。遂未加正常审判,将民族英雄秘密处死于临安风波亭。“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这位民族英雄最后的遗言。



点评:

  千古一叹,忠勇品质固然可嘉,但愚忠害人,已是泪洒千年。
  岳飞之死,每每令我悲叹这些遗恨千古的“圈养英雄”!也每每令我沉思,当背叛成为一种品行固然可耻,但具体开来也要看背叛一个什么样的人和物,尤其你的背叛是针对昏庸嗜血的牧人拒绝“圈养”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觉醒!


七、死在本国人千刀万剐下的卫国英雄袁崇焕


死因:

  明代卫国英雄袁崇焕,文武全才。宁远之役,名震天下。国以“长城”誉之。但外虏反奸,明帝崇祯自毁长城,以凌迟处置。愚民食肉,拍手称快。


点评:

  遥想卫国英雄袁崇焕将军,如果不是对昏庸无道之君过于迷信,如果对加害有所察觉而拥兵自重按兵不动,岂会白白断送了性命?又岂会让后金铁蹄肆意屠城?
  倘袁公不死,“甲申三百年”历史或可重写!


八、对犬儒官僚抱有幻想而被出卖的谭嗣同

死因:

  “戊戌六君子”之首谭嗣同,为协助清帝光绪推行新政游说军机大臣袁世凯“勤王”,其时袁世凯慷慨表示誓死效忠皇上,却旋即出卖谭嗣同,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谭嗣同被捕入狱,北京菜市口遇害,就义时年仅33岁。

点评:

  “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应该盛赞谭嗣同“死得其所”,但是他的直接死因却是因为被出卖。不可否认他书生意气、对犬儒官僚袁世凯抱有幻想。他视袁世凯“最为莫逆”,却被这个“莫逆”踏鲜血以求官!


九、又一个被假象迷惑而被害的宋教仁


死因:

  执意“议会”文制总统的先驱。正当国会选举中获多数、着手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之际,遭当时已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所忌、在上海火车站被袁贼派人刺死。死时年仅32岁。
 
点评:
  作为一个官僚而不是政治家的袁世凯劣迹斑斑,却总是有些仁人志士对他一厢情愿地寄予希望。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景仰的一位“文人英雄”。如果他早早看清袁世凯、与孙中山并肩讨袁,袁世凯未必敢要他的命。他的死告诫同仁:与袁世凯谈民主无异与虎谋皮、与这样的大盗过招不能仅仅醉心于“文”。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3-24
秦淮八艳--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是支持钱谦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这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是年其女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




秦淮八艳--风流女侠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
  《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是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佣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礼,温柔亲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时便一口同意。是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这是当时的风俗。朱国弼为了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5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是一时的需要,数月后他那儇薄寡情便渐暴露,遂将寇氏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
  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尽室入京师,又被清廷软禁。朱氏欲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思忖后遂答允,寇白门短衣匹马带着婢女斗儿归返金陵。寇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
  这时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寇氏归金陵一,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当时文坛祭酒的东林领袖钱谦益作《寇白门》诗追悼曰:“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秦淮八艳--侠肝义胆李香君
  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此扇之图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可为何李香君视为至宝呢?原来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这媚香楼建得精巧别致,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媚香楼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轻时也是秦淮河边的红妓女,年长后用自己的积蓄建了这座媚香楼,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以诗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最给媚香楼撑脸面的就是李香君了。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逗人喜爱。要说李香君的长相,别有她的特点,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还真合她的那种韵味呢。
  媚香楼在秦淮河畔属于那种比较高级的妓楼,这种妓楼里的姑娘多是卖艺陪笑不卖身,李香君便是这种典型。因为李大娘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受干妈的影响,李香君小小年纪便颇善于辨识好坏忠奸,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李香君才十六虚岁。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邱人,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亲侯恂做过户部尚书,都是刚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随家乡名士倪元路学习诗书,敏慧多才,长进极快,崇祯十六年,二十二岁的侯方域前来南京参加礼都会试。自恃才学俊秀,年少气盛的侯方域并不把应试当成一回事儿,来到灯红酒绿、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不免要涉足一番风月场所。这天。经友人杨龙友的介绍,他慕名来到媚香楼,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间,只见室内书画古玩陈设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与一般青楼迥异。李香君娇笑盈盈地请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诗婢送来清茶果品,此时侯方域又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型横幅吸引住了,这是一幅“寒江晓泛图”,寒雪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天苍苍,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画上还题有一首诗: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涸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画上没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问道:“此画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见他对画如此关注,略带羞涩地说:“是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姣小稚嫩的青楼女子,竟然作出这般神韵的诗画,真令人刮目相看。从这幅画开始,两人越谈越投机,彼此直引以为知已。临走前,侯方域索要了诗笔,作诗一首,送给李香君作为初次相见的礼物,诗云: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一种欣赏倾慕的情怀已在诗中表露出来,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缠绵难分。

  按当时的风尚,如果哪位客人中情于一个妓女,只要出资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再给妓院一笔重金,这个妓女就可以专门为这一位客人服务了,这套手续称为“梳拢”。梳拢所需资金,因梳拢对象名位高低而不同,象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宴会的级别自然要高,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才不至于失面子。如今侯方域是出来赶考的,身边当然没带太多的银子,有心想梳拢李香君,却又无能为力。
  正在他犯难之时,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当时他一心急着办事,并没仔细考虑杨龙友为何送钱给他,只说日后一定还他。有了资本,梳拢仪式很顺利地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肩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挚意,从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楼中。
  一日,侯方域偶然想起杨龙友家中并不富裕,哪里来得那一笔重金资助自己呢?他与李香君说起此事,香君也觉得事出蹊跷,便让侯方域会问个明白。经过一番追问,终于弄清了原由,原来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拿出来的,而是阮大钺通过杨龙友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阮大钺是何等人物?他为什么要送钱给侯方域呢?事出自然有因。阮大钺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土,多年在朝中为官,此人阴险诡诈,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搅得朝中乌烟瘴气,明思宗崇祯元年诛杀了宦官魏忠贤,阮大钺作为逆贼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南京闲居。失位的阮大钺并不甘心就此埋没,他在南京广交江湖人士,暗中谋划,准备伺机东山再起。江南义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察觉了阮大钺的不轨之心,作了“留都防乱揭”对他的阴谋进行了揭露;阮大钺既恼怒又害怕,无奈此时手中无权,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只与马士英暗中往来。
  侯方域与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因志同道合而结下了莫逆之交,阮大钺得知侯方域在南京城正缺钱用,马上打通关节,设法让杨龙友把钱送给了侯方域,为防止他拒绝,开始还让杨龙友暂瞒实情。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拉拢侯方域而缓和与陈贞慧等人的关系,使他们不与自己作对,自己则好为所欲为。
  侯方域了解真象后十分气愤,他素来痛恨阮大钺的人品和奸行,曾为陈贞慧等人的口诛笔伐拍手称快,如今不知不觉中竟用了阮大钺的钱,怎不让他恶心难忍呢!他决意立即把钱退还阮大钺,以断绝奸人的不良用心,可一时间到哪里去筹这笔钱呢?李香君很快察觉了他的心事。当然极力支持他的想法,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李香君变卖了几件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们那里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数,交给侯郎。侯方域被香君的知情明理深深打动了,他紧拥着她娇小的身躯,感激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些钱又经杨龙友之手退给了阮大钺,阮大钺见状,大感脸面丢尽,咬牙切齿地自语道:[老夫有意与他们攀交,这些小子们竟如此气傲,看老夫将来有朝一日,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时局果然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侦皇帝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在—帮旧臣拥护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马士英成了执政大臣,随即启用阮大钺为兵部侍郎,继而又升为兵部尚书。
  大权重握,阮大钺得意之极,马上着手清除异己,陈贞慧、吴应箕等转眼被捕下狱。侯方域得知消息后,知道黑手很快就会伸向自己,只有远走高飞,才可能逃脱此难。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夜晚,媚香楼中昏暗的烛光映照着两个难舍难分的人儿,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侯方域几次想挪动脚步可都又停下来,怀里紧紧抱着李香君,眼中满是凄切。他叹了一口气,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天下伤心是别离,为何我们不能不分离!”
  李香君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
  李香君的一番话给了侯方域一份坚毅、一份力量,他终于挥泪离开了南京城,渡江北上,投奔到正督师扬州的史可法麾下。史可法是侯方域父亲的门生,为人忠贞耿直,在扬州加紧操练兵马,准备抵挡清军的南下。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边做文书工作,为抗清报国而效力,使侯方域壮志得酬。他与南京的李香君频频书信往来,倾诉相思,畅谈报负,彼此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自侯郎去后,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天天凝视着那把订情的绢扇。明确表示要一心等侯公子归来,有许多猎奇好艳的达官显贵偏偏不肯死心,纷纷上门打她的主意,无奈此女吃了秤砣铁了心,以坚决的态度予以回绝,客人们只好望楼兴叹。
  可是,不久又出了个难以对付的人,此人就是佥都御史田仰,他督运漕粮由扬州来到南京,为弘光皇朝帮了一个大忙,成了弘光帝器重的红人。马士英与阮大钺为弘光臣子举行盛大的酒筵为田仰接风洗尘。席间,田仰表示久闻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艳名,此行想顺便把她收为侍妾。这一下可让阮大钺逮住了机会,他早就想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了,可惜侯方域闻风远走,害得他无从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给田仰为妾,一方面讨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撕散了他们那对鸳鸯,聊泄心中积愤,岂不是一箭双雕!
  第二天,阮大钺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媚香楼行聘,李香君毫无商量余地地一口拒绝,她说:“侯公子虽然飘泊在外,但总有回来的一天,以前我就拒绝了很多人的盛情,今天当然也不可能接受田大人的聘礼。”
  谁知这里还在劝来推去,那边迎娶的花轿已经吹吹打打地来到了媚香楼下,这便是阮大钺订下的强娶之计。娶亲的队伍人多势众,李大娘阻拦不住,已直冲进楼里,大有不抬走人决不罢休的劲头。李香君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佯装答应下来。声言先回屋打扮,妆成立即上轿。娶亲的人在楼下客厅中坐等了好一阵子,猛听得楼外“呯”地一声闷响,接着传来侍婢的惊呼:“不好了,小姐跳楼了!”屋里的人猛吃一惊,连忙跳起来跑到外面查看,只见盛妆华服的李香君横卧在院子里,一动也不动,一股鲜血从头上流出,染红了她的面颊和衣襟。怀里还抱着那把侯方域赠送的白绢扇,上面也溅上了斑斑血迹。
  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吓得不敢再纠缠,一声不吭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
  李大娘与媚香楼的姐妹将李香君抬回屋中,又急忙打发人找医生。住在附近的杨龙友闻讯赶过来,院中已空寂无人,只有那把带血的绢扇孤零零地落在地上。杨龙友拾起绢扇,端视良久,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嘘啼,一个奇妙的构思在他脑海中形成。进屋探视过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后,杨龙友带着绢扇离开媚香楼,回到自己家里,立刻在书房中坐下,取出一枝不曾用过的羊毫笔,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血迹便成了一朵朵鲜艳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衬枝叶,一副灼灼动人的桃花图便完成了。杨龙友对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题下三个小字——桃花扇,准备等李香君伤愈后还给。
  幸亏媚香楼不高,摔伤后的李香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治,伤势总算痊愈了,这时田仰已离开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阴险恶毒的阮大钺并不想就此放过她,弘光皇帝完全是昏庸无能之人,国难当头,不思治军理国,反而日夜沉醉在声色享乐之中。他嫌宫中歌姬所唱的歌内容单调乏味,阮大钺便大献殷勤,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再到秦淮河畔的歌楼妓院里挑选出色的歌妓,送入宫中给弘光帝取乐。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钺立即打着皇上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
  这一招李香君着实无法抵挡,她一个青楼女子,哪里敢违抗圣上呢!宫门一入深似海,何时能再见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托鱼雁捎封信给远方的情郎,让他回来见上自己一面,可此时战事正紧,交通全部断绝,书信根本无法送去。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李香君进了皇宫,怀里紧紧抱着那把鲜血写成的桃花扇。
  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
  南京城破之时,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笼”,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乱,清兵烧杀抢掠,难民四处逃窜。李香君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见到处火光冲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红。好不容易来到长板桥上,站在桥头,向媚香楼方向望去却发现媚香楼也已隐入一片火海之中。李香君心里一沉,脚下发软,一下子跌坐在桥面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正巧,这时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路过长板桥,无意中发现了坐在地上发傻的李香君,连忙将她扶起,才知她已无处可去,便带着她随逃难的人流,奔往苏州。
  其实,这天夜里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里,他是在扬州兵败后脱身返回南京的。到达时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里焦急地挂牵着李香君的安危,火烧火燎地赶到秦淮河边,却看到媚香楼燃成一团烈焰,熟悉的人一个也没见着。他在媚香楼附近徘徊寻找了整整一夜,却没能见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实那时李香君就坐在离媚香楼仅有一箭之遥的长板桥上,无奈老天戏弄人,偏偏没让他俩相遇。
  李香君在苏昆生的照顾下来到苏州,由于一路颠波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她已身染重病。苏州情况还比较平静,几经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日好友卞玉京。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妓,与李香君交情甚好,两年前她迁居苏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一座清雅的小院。见到好友逃难至此,卞玉京热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并请来名医为她诊治。几经诊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痨,这种病在当时是无药根治的,只能滋养调理,勉强延续着生命。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着侯郎,她日夜捧着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忆着侯郎的音容笑貌,泪水浸透了衣襟。
  苏昆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见李香君痛不欲生,他等局势稍微平静一些,就返回南京打听侯方域的消息。经多方探问,证实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之后,失望地回老家商邱去了。
  苏昆生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苏州告诉了李香君,李香君倦卧病榻,一副憔悴虚弱的可怜模样。见此情景,苏昆生心中痛惜之极,自愿提出要北上商邱,为一对有情人传递消息。
  在苏昆生北上不久,李香君开始咯血,病情一日重于一日,终于气息难继。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侯方域得到苏昆生送来的消息,立刻启程,赶往苏州。可惜,当他来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给他留下一片挚情,令他心伤欲绝.




秦淮八艳--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 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3-24
秦淮八艳---灵秀多才马湘兰

  马湘兰(1548—1604)可以称为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
她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马氏在绘画上造诣很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2句,记载在曹寅的《棟亭集》里。《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发着独异的光彩,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在文学上马氏亦颇具才华,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马氏多才多艺,还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编自导戏剧。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戏班,能演出“西厢记全本”,随其学技者,备得真传。

  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马氏死后葬在其宅第,今白鹭州洲公园的碧峰寺附近。





秦淮八艳--艳艳风尘董小宛

  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金陵八艳”之一,
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但这个流落风尘的女子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富于才气、风流倜傥,两人一见钟情。此文再现了金陵一个传奇女子的情趣。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一位富于才气、风流倜傥的才子。

  醉心书画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得非常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服侍她们比婢女还要用心。

  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小宛初进冒家,仿钟繇帖,学曹娥碑,每天写几千字,既不错字,也不漏字。

  小宛还曾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从前在苏州的时候,小宛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绘画,能够画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她15岁时画的《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小宛的画传世绝少,该图是一幅难得见到的佳作。到如皋后,她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后来逃难途中,小宛宁肯丢弃化妆用品,也要把书画藏品捆载起来,随身带走。

  巧于美食

  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茶煮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饭量喜欢吃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深知辟疆的口味,她为辟疆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如酿饴为露,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有共同的嗜好。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这个菜名虽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东坡肉”倒是相映成趣。另外,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我们看《影梅庵忆语》中对董小宛厨艺的描写,从那种精致、那种巧妙中仿佛能感觉到旖旎的江南风光,体味到江南文化的诗意对日常生活的渗融。现在还有人把董小宛和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厨,恐不为过。

  闻香赏月

  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这清福也包括静坐香阁,细品名香。辟疆最欣赏“横隔沉”,这是一种内质坚致而纹理呈横向的沉香。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他们还蓄有不少“蓬莱香”。辟疆曾从江南觅得一种味如芳兰的“生黄香”,他拿了一两块给广东朋友黎遂球鉴赏,黎遂球叹为观止。小宛还用从内府获得的西洋香方子制作过百枚香丸。他们讲究品香时的情调。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静参鼻观,就好像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


秦淮八艳--长斋绣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不由想到江南盛传的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席间吴又对卞赛的文才进行了探试,令吴不由倾倒,以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

  后来吴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3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家里看到了吴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忆,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秦淮八艳--侠骨芳心顾眉生

  顾眉生即顾媚,是南京上元人,据《板桥杂记》载:“顾媚字眉生,又名眉,号横波,晚号善持君,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须,弓变纤小,腰肢轻亚。通文史,善画兰,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可见她不但有着仕女的娉婷娇姿,更具文才艺技。

  著名文人余怀与顾眉情谊甚笃;后顾与刘芳约为夫妇,不久她背约嫁给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定山作妾,刘因此而以身殉情。龚得顾媚甚宠爱,号曰“善特”,后以顾为亚妻,受为一品封典。龚时为清廷礼部尚书,在京师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镒利用龚的政治地位,对抗清志士慷慨解囊。

  1657年龚携顾媚重游金陵,寓秦淮河畔大油坊巷市隐园。有一天她向正在写诗的龚说,她在文德桥遇到了身著和尚衣服的阎尔梅,龚暗吃一惊,原来净本是沛县举人,清兵南下时他在徐州劝史可法率军北上山东阻击;这几年他到处鼓吹反清复明,为清廷追缉。正在讲着,阎尔梅逃进了市隐园中村堂,此时四周已被清军乌黑在顾媚机智的庇护下,终掩阎脱险。所以大才子袁枚赞之曰 :“礼贤爱士,侠内峻嶒”。

  1664年深秋,顾媚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龚府内病逝,吊丧的车辆有数百乘;连远在江南的阎尔梅、柳敬亭、余杯亦在安徽庐州为她开吊设祭。龚还在北京长棒寺为其建了妙光阁,并为之著有《白门柳传奇》流传于世.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3-24
华夏有红尘

世间多奇媚

朝朝烟雨幕

难消美人眷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3-24
中国历代名将谱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本文罗列的是从漫漫长河中萃取了从春秋战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史上历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小部分名将。因为水平和学识的关系,文中难免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和泛泛之辈充斥期间的现象,请各位高人指正。本文名将评选的依据是必须合符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条:

① 入选者必须在军事领域有为人称道的战绩,并且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同行或之对垒的对手,对于社会的发展起过推动或者影响的将军或指挥官。
② 入选者不能只是匹夫之勇,要有能统领三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 入选者在军事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或独创,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谱单如下:


孙武:吴国名将,成名经典:《孙子兵法》
伍子胥:吴国名将,经典之战:伐楚灭越,掘墓鞭尸
吴起:魏(楚)国名将,经典之战:灭亡陈、蔡国
孙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
乐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
廉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
赵奢 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
李牧: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大破匈奴
白起:秦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长平之战
王翦: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昆吾剑,经典之战:横扫六合
蒙恬: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万里长城
章邯:大秦名将,座驾:五花骢,兵器:龙雀大环刀,经典之战:定陶之战
项羽:西楚霸王,座驾:踏雪乌骓马,兵器:天龙破城戟,经典之战:巨鹿之战
张良:大汉军师,座驾:四驱战车,兵器:羽扇,经典之战:十面埋伏
韩信:座驾:五明骥,兵器:鱼肠剑,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径之战,垓下之战
冒顿:匈奴单于,座驾:大宛,兵器:圆月弯刀,经典之战:鸣钲指射,白登之围
周勃:西汉名将,座驾:乌骓马,兵器:鬼头刀,经典之战:铲除诸吕
周亚夫:西汉名将,座驾:踢云乌骓,兵器:七星剑,经典之战:平定七国之乱
李广:西汉名将,座驾:千里雪,兵器:梨花枪,飞将军,经典之战:马邑大捷
卫青:西汉名将,座驾:菊花青,经典之战:攻占“河南地”,漠南大捷,
霍去病:西汉名将,座驾:踏雪无痕,兵器:梅花枪,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赵充国:西汉名将,座驾:银鬃马,兵器:雁翎刀,经典之战:平定西羌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座驾:白龙马,兵器:龙泉剑,成名之战:昆阳之战
马援:东汉名将,“马革裹尸”创始人,座驾:大宛马,兵器:象鼻古月刀
班超: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虞翊:东汉名将,座驾:银鬃马,兵器:虎头枪,经典之战:添灶进兵
诸葛亮:蜀汉丞相,座驾:四轮车,兵器:鹅毛扇,经典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曹操:东汉丞相,座驾:绝影,兵器:倚天剑,经典之战:官渡之战
关羽:汉寿亭侯, 座驾:赤兔马,兵器:青龙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
周瑜:江东大都督,座驾:汗血马,兵器:干将剑,经典之战:赤壁之战
吕布:东汉诸侯,座驾:赤兔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徐州争夺战
司马懿:曹魏大都督,经典之战:祁山攻防战
陆逊:江东大都督,经典之战:彝陵之战
姜维:蜀国名将,座驾:紫电喷云兽,兵器:绿沉枪,经典之战:九伐中原
杜预:西晋名将,经典之战:灭亡吴国
祖逖:东晋名将,经典之战:祖逖北伐
谢玄:东晋名将,兵器:三才剑,经典之战:淝水之战
韦孝宽:大隋名将,座驾:赤炭火龙驹,兵器:三停刀,经典之战:平定三叛
长孙晟:大隋名将,座驾:千里追风驹,兵器:五神飞钩枪,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高颍:大隋名将,座驾:虎类豹,兵器:崩童户撒刀,经典之战:东征高丽
杨素:大隋“铁帽子王”,座驾:拳毛骢,兵器:虬龙棍,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李靖:大唐名将,座驾:浑红马,兵器:方天画杆戟,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秦叔宝:大唐名将, 座驾:黄膘马,兵器:八宝驼龙枪,经典之战:取瓦岗
尉迟敬德:大唐名将,座驾:乌骓马,兵器:水磨竹节鞭,经典之战:玄武门
薛仁贵:大唐名将, 座驾:白玉驹,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东征朝鲜
安禄山:胡人,座驾:黄瓜马,兵器:独脚铜人,经典之战:安史之乱
李光弼:大唐名将,座驾:青腚马,兵器:透甲枪,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郭子仪:大唐名将,座驾:九花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李朔:大唐名将,座驾:追风驹,兵器:九齿迎风镗,经典之战:雪夜入菜州
李绩:大唐名将,座驾:狮子花,兵器:缠丝枪,经典之战:战平高丽
刘仁轨:大唐名将,座驾:青鬃马,兵器:豹环柄刀,经典之战:孤军镇百济
裴行俭:大唐名将,座驾:狮子骢,兵器:抽屉枪,经典之战:大破突厥
高仙芝:大唐名将,座驾:大宛马,兵器:锯齿飞镰刀,经典之战:大破吐蕃
朱温:后梁建立者,座驾:浑红马,兵器:三尖两刃八环刀,经典之战:破黄巢
李克用:五代十国名将,座驾:胭脂马,兵器:虎威戟,经典之战:破黄巢
李存孝:五代十国名将,座驾:火焰驹,兵器:溜金槊,经典之战:十八骑取长安
王彦章:五代十国名将,座驾:干草黄,兵器:浑铁枪,经典之战:战五王
赵匡胤:北宋皇帝,座驾:赤炭火龙驹,兵器:盘龙棍,经典之战:建立北宋
曹彬:北宋名将,座驾:银合马,兵器:齐凤朝阳刀,经典之战:战幽洲
杨延昭:北宋名将,座驾:万里云,兵器:芦叶枪,经典之战:镇三关
赵元昊:西夏国王,座驾:雪花马,兵器:朴刀,
耶律休哥:辽国大将,座驾:花斑豹,兵器:丹凤朝阳偃祥三停刀
穆桂英:北宋名将,座驾:桃花马,兵器:梨花枪,经典之战:大破天门阵
狄青:北宋名将,座驾:青鬃兽,兵器:神机万胜水龙刀,经典之战:破大辽
斡离不:金国二太子,座驾:火龙驹,兵器:金顶狼牙棒,经典之战:攻陷东京
岳飞:南宋名将,座驾:白龙马,兵器:沥泉枪,经典之战:朱仙镇大捷
韩世忠:南宋名将,座驾:雪花驹,兵器:金背砍山刀,经典之战:黄天荡
完颜宗弼:金国四太子,座驾:干草黄,兵器:宣花斧,经典之战:靖康之变
成吉思汗:座驾:蒙古马,兵器:蒙古钝刀,经典之战:横扫欧亚
拖雷:忽必烈之父,座驾:蒙古马,兵器:烂银万胜锤,经典之战:横扫欧亚
拔都:术赤之子,座驾:蒙古马,兵器:蒙古钝刀,经典之战:建立钦察汗国
脱脱:大元太师,座驾:蒙古马,兵器:囚龙棍,经典之战:镇压红巾军
扩廓帖木儿:大元名将,座驾:蒙古马,兵器:虎天钩,经典之战:镇压红巾军
徐达:大明名将,座驾:狮子骢,兵器:錾金枪,经典之战:北伐大元
常遇春:大明名将,座驾:追风乌骓马,兵器:虎头湛金枪,经典之战:克大都
于谦 :大明名臣,座驾:汗血马,兵器:莫邪剑,经典之战:保卫北京
戚继光:大明名将,座驾:赭白马,兵器:神威烈水枪,经典之战:平定倭寇
俞大猷:大明名将,座驾:黄瓜马,兵器:青虹剑,经典之战:平定倭寇
袁崇焕:大明名将,座驾:银色拳花马,兵器:虎眼竹节鞭,经典之战:宁远大捷
洪承畈:大明名将,座驾:菊花青,兵器:泼风刀,经典之战:潼关大伏击
郑成功:大明名将,座驾:闪电追风马,兵器:龙泉剑,经典之战:收复台湾
李自成:农军首领,座驾:乌骓马,兵器:花马剑 经典之战:潼关大战,三战开封
多尔衮:大清名将,座驾:蒙古马,兵器:鬼头朴刀,经典之战:山海关战役
吴三桂:平西王,座驾:万里云,兵器:三停刀,经典之战:山海关战役
康熙帝:皇帝,座驾:汗血御马,兵器:龙泉剑,经典之战:雅克萨之战
左宗棠:大清名将,经典之战:消灭捻军,收复新疆
曾国藩:大清名臣,经典之战:安庆攻防战,攻克天京
陈玉成:太平天国英王,经典之战:三河大捷,打破江南、江北大营,援救安庆
李秀成:太平天国忠王,经典之战:大战杭州,战上海,打破江南江北大营,保卫天京
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经典之战:攻取南京,蕃阳湖战役
刘永福:清朝名将,经典之战:中法战争
袁世凯:窃国大盗,兵器:勃郎宁,成名经典:镇压义和团
黄兴:民国名将,兵器:德国“盒子炮”,经典之战:广州起义,武汉保卫战
毛泽东:伟人,兵器:笔,创立了毛泽东军事理论,经典之战:四次反围剿和四渡赤水
彭德怀:八路军副总指挥,经典之战: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和抗美援朝
林彪:第四野司令员,经典之战:平型关大捷、四战四平,辽沈战役、攻克天津
刘伯承:第二野司令员,经典之战: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粟裕:第三野副司令员,经典之战:苏中七捷,孟良崮战役,打济南,渡江战役
杜聿明:国军名将,经典之战:血战昆仑关,辽沈、淮海战役
薛岳:国军名将,经典之战:三次长沙会战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3-24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3-24
中国历史上十句最经典的豪言壮语
1.陈汤。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是他给汉帝的汇报中的,随同汇报一起递向长安的是北匈奴直至单于的首级。"911"后小布什在国会上啰嗦半天哪比的上这几个字有力,虽有古今中外之别,情形却是如此相似,拉登授首之日不远矣!今昔对比,何日华人方能重吐此豪言壮语?

  2.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 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nb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nb的区别。

  3.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声呐喊鼓舞了千百年来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向权利颠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最有资格对这个问题做否定回答。

  4.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的迸出了这几个字,爱慕英雄和白马王子的美女们失望之馀难免尖叫:"帅呆了,酷毕了!"

  5.冉闵。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然为异姓夷狄将兼假子二十馀年,期间所杀汉人非少,其后弑君篡位,尽屠羯族,反称夷狄为禽兽,若云卧薪尝胆,敌营二十年未免太长。与吴三桂到是绝配,其言不配其行。

  6.王安石"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深渊地雷阵之语表明今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愿今人有王总之志之能,无王总之果。

  7.完颜亮"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虽是胡儿,偏爱风骚,联想到他爷爷爸爸还是文盲, 和后来的满族同化之快,女真对汉文化吸收之快是有遗传的。评价是典型志大才疏

  8.成吉思汗"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侵略者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他的确做到了

  9.彭德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0.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震撼了世界。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