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004阅读
  • 7回复

胡林翼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6-30
胡林翼生卒:1812—1885
时代:清代
别名:字贶生,号润芝,亦作润之、咏芝。
籍贯:湖南益阳人
身份:清代官吏,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在武昌咯血死。有《胡文忠公遗书》等。
备注:胡林翼画像为清人所绘。

以上内容摘自《浙江省图书馆人物数据库》

画像见: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503&fpage=0&toread=1&page=2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7-08-11 08:00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7-01
公姓胡氏,讳林翼,字贶生,一字润芝.元武宗时,有曰汉清者,自江西泰和县迁湖南宁乡之麦田,六传至思敬,徒益阳十九里,泉交河之长罔村,遂为益阳县人.
                                                                              ——摘自《胡林翼年谱卷一》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7-03
胡林翼(1812.7.14—1861.9.30),字贶生,号润之(一作润芝),湖南益阳人,清朝名将。



晚清大臣、湘军首领。字贶生,号润之(一作润芝)。湖南益阳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捐升知府, 1846年分发贵州。在安顺、镇远、黎平等府任内,因举办保甲团练,自练壮勇,镇压各族群众有功,得到云贵、湖广督抚倚重。1854年(咸丰四年)擢贵东道员,奉调带勇赴湖北、湖南抗击太平军。曾国藩以其“才大心细”加以奏保,并令其自领一军,随同作战。

1855年1月,随曾国藩湘军进攻江西九江、湖口,大败。旋任湖北布政使,带所部回援武汉。4月,清廷因武昌失守,巡抚自杀,命其署理湖北巡抚。此后,胡林翼不断整顿、扩充所部湘军,在武汉及其外围州县与太平军反复争战。在强行攻城屡遭失败后,采取围城打援战术,于1856年12月攻陷武昌,又遣军夺武昌县(今湖北鄂城)、黄州(今湖北黄冈)等地。因收复湖北失地,实授湖北巡抚,加头品顶戴。随令李续宾等进围九江,自居武昌调度。于湖北竭蹶经营,多方与督办军务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官文等满族官僚交好,使无掣制。同时大力整饬吏治,广泛引用人才。先后以“贪纵不职”等罪名,参革文武官吏数十人,代以办事干练和操守较好者。并整顿厘金,增设局卡,严防偷漏,力杜中饱。还改革漕粮征收,奏定新章,厘正积弊。对境内群众斗争和武装起义,悉以武力镇压。于是,使湖北统治得以巩固,成为湘军对付太平天国的有力基地。

1857年,在黄州督战,击溃进入鄂东的太平军陈玉成部。进又视师九江,制定围攻方略,次年5月攻占九江。旋分兵合围安庆,但因主力李续宾部11月在三河镇(今安徽桐城东北)之战中全军覆没而受挫。1859年,与曾国藩定议四路进攻安徽,主张“歼敌为上,得城次之”。次年,以道员曾国荃一军围攻安庆,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两军于桐城外围阻遏太平军援军,迭有捷仗。但由于后方空虚,太平军于1861年春夏攻入湖北,威逼武汉,胡林翼遂率部回援。9月,所遣之军攻陷安庆,被推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同月30日,病死武昌。赠总督,谥文忠。时人以与曾国藩并称“曾胡”。著作有《读史兵略》,所遗奏稿、书牍辑为《胡文忠公遗集》。

    胡林翼生于1812年(嘉庆十七年)7月14日生,父胡达源,官至詹事府少詹事。1836年(道光十六年)胡林翼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土,旋授编修,充江南副考官,捐升知府。1846年起,历署贵州安顺,镇远、思南知府,1851(咸丰元年)补黎平知府,以“剿匪”有功,擢贵东道员。

    1853年秋,云贵总督吴文镕调任湖广总督。时太平天国业已定都天京(今南京),遣军西征,威逼武昌,吴文镕奏调胡林翼带勇赴湖北协助他办理军务。

    1854年1月8日,胡林翼率黔勇600名自贵州镇远启行。2月下旬抵湖北金口,闻吴文镕在鄂东堵城被太平军击毙,遂止行。后曾国藩商得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同意,所部遂由湖南支给饷械,回驻岳州,并在曾国藩指挥下与太平军作战。

    1854年夏,湘军水陆师连败西征太平军,攻占武昌后又三路东下。胡林翼授湖北按察使,驻防崇阳,通城。秋,曾国藩率湘军破太平军半壁山防线,兵锋直抵九江城下,因兵力不敷,奏调胡林翼助攻九江。胡林翼带勇2000人自咸宁东出瑞昌,于1855年1月7日进抵九江城外,会同塔齐布、罗泽南,围攻九江,连攻数日不下。曾国藩改取“舍坚而攻瑕”之策,调胡林翼,罗泽南部转攻九江以东、湖口对岸的梅家洲。23日,抵盔山,当即分三路攻扑,遭到太平军守将罗大纲的迎头痛击。次日,击退了太平军的四路反攻。之后,又配合水师连日向梅家洲发动进攻,终未获大的进展。

    1855年1月29日,湘军水师120条轻便战船冒险冲入鄱阳湖,上驶姑塘,被太平军阻截于湖内,从而使长江内的大型战船,失去轻便战船的护卫与配合,战斗力顿减,湘军八里江水师老营当天即遭太平军水师的火攻,船只被焚40余号,余船纷纷逃回九江。2月11日,九江官牌夹水营又遭太平军夜袭,曾国藩的坐船被焚夺,文案全失,险些丧命,余船也纷纷上驶溃逃。太平军乘胜转入全线反攻,2月23日占汉阳、武昌。曾国藩转守南昌。胡林翼也被迫撤离九江外围,回援武昌。他带勇1800人于3月6日驻营沌口。4月3日,武昌失守,巡抚陶恩培被杀,清廷以胡林翼署湖北巡抚,与道员李孟群所部水师共守金口。由此开始了长达年余的围困武昌之战。

    胡林翼受命署理湖北巡抚后,在军事上开始独当一面。这时,他“巡抚号令不出三十里”,手下兵少将疲,一时难以有所作为,怎么办呢?他在向皇上的第一份奏报中提出,“惩前毖后之计,首在练兵,明耻教战之方,贵在选将。”(《胡文忠公全集》卷一第1页。)表明了他将选将练兵、整顿部队的决心和意向。这时他责任封疆,对武昌的太平军,还得摆出进攻的姿态。5月1日,他督部逼武昌城外。17日,督攻武昌的沙洲。27日,出动水陆师合攻武昌,进战均不利。6月10日在水师配合下,派副将王国才率部攻汉阳,他自率所部攻武昌。太平军知其金口大营空虚,绕道袭金口,迫使他退回金口老营。这时进攻武昌,由于兵力单薄,只具有骚扰性质,他自己也明白:“武昌城围二十里,城门凡九,臣之兵力攻其一而遗其八,”(《胡文忠公全集》(上)第12页)根本不可能攻而克之。于是他改变主意,先攻汉阳。7月29日,副将杨载福率水师由岳州到金口,水师的力量得到了加强,胡林翼对他颇为倚重。8月27日,出动水陆师分攻汉口、汉阳,斩断了太平军在襄河(即汉水)上架设的浮桥,铁锁,毁粮船300余号.烧铸炮局5座,火药局6座,缴获炮300尊,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

    当胡林翼率部进攻汉口、汉阳之际,9月12日,太平军兵分六路进攻金口,清军大败,陆营纷纷溃散,水师退守新堤。由于大营失陷,胡林翼被迫自汉阳损口退往奓山。18日,太平军又分八路来攻,胡林翼所部陆营由于欠饷太多,无心作战,纷纷溃散;他自己也退入江边鲍超船中。自此,他结识了鲍超,发现他勇敢冠军,晓畅兵略,准备重用。在此次溃退中,他的巡抚关防都丢了,其狼狈程度可以想见。

    胡林翼所部接连溃散,促使他下决心裁汰旧勇。他遂从水师挑派都司鲍超前去湖南,另募新勇3000人,与此同时,又奏调遣员罗泽南部湘军自江西来援,以救燃眉之急。

    10月,罗泽南率5000人自江西义宁来援,连占通城、崇阳,胡林翼率部前往迎接,共同攻下蒲折。12月20日夺回金口,水师前出武昌近郊的沌口。25日,陆路前锋直逼武昌西南的纸坊。

    胡林翼回顾一年多来围攻武昌的战事,真可谓苦不堪言。他给妻子写信说,“今年打三四十仗,仗仗皆苦”,又说:“平生自谓才大,自幼即狂,谓世人皆无才。……三十七(岁)以后作守办一方之事,当小乱之时,稍展其才,而今年之才力竭矣。今年之难之苦,则竭力尽心,万难支持矣。心中未尝不愁,却喜性情开展,不甚怕死,故如此磨折,如此艰难,形状如昔,惟须发稍白耳。”(梅英杰:《胡林翼年谱》咸丰五年)

    1856年1月3日,胡林翼进驻武昌城南李家桥,罗泽南进驻洪山。自此之后,与太平军展开了频繁而激烈的争夺战,双方互有胜负。太平军以守为计,伺机出击,给清军以很大杀伤。这种情况,于兵力单薄的胡林翼十分不利,迫使他改变战术。他确定“分派陆师,一扼武昌下三十里之青山,一扼汉阳下三十里之沙口,而以炮船之半驻于武汉下游,则贼粮军火,不禁自绝,贼必内讧,即有奔突,亦可乘其饥疲涣散,痛加剿冼,似较日夜仰攻,徒受炮伤为得计。”(《胡文忠公全集》(上)第52页)但此时翼王石达开部太平军挺进江西占领了50余州县,困曾国藩于南昌。曾国藩连连来信,催调罗泽南率部回援。客观情况又不允许胡林翼对武昌实施“坐困”政策。

    1856年4月6日,武昌太平军因援兵开到,兵力得到加强,遂洞开城门,多路出击,对清军展开强大的反攻。胡林翼、罗泽南被迫进行抵抗。此时,罗泽南求胜心切,企图乘机攻入城内,占领武昌,以便迅速回援江西。结果被太平军炮弹击中头部,于五天之后毙命。

    罗泽南死后,由其老部下知府李续宾接统其军。因曾国藩望援孔急,胡林翼遣曾国华(曾国藩之弟),率4100人往援,李续宾所统罗泽南旧部遂隶胡林翼。胡林翼由此陆师依靠李续宾,水师依靠杨载福,军势随之日益增强。他在一封信中说:“得迪庵(李续宾)而兵乃强,得厚庵(杨载福)而水路以通。”(《胡林翼年谱》咸丰五年)胡林翼自1855年春回援武昌、受署湖北巡抚以来,虽经百般攻战,终未能攻克武昌;然长年的作战,却给胡林翼提供了一个裁汰、整顿和扩编部队的机会,逐步组建起一支精干的陆师和水师,成为他尔后征战的骨干力量。这支部队是以湘军水陆师为基础组建扩编而成,因此也可以说它是湘军的一部分,但它又是胡林翼一手扶植起来的,饷械全由湖北供给,故亦有称之为“楚军”或“鄂军”。

    1856年7月,石达开于参加一破江南大营之后,率部自天京上援武昌,进入湖北后,便兵分四路,对武昌清军取大包围之势。8月18日,石达开部抵达武昌近郊鲁家巷,战事又趋紧张。

    正在这时,太平天国天京爆发了内讧,杨秀清及其僚属数万人被杀。9月上旬,石达开即率部回天京靖难,武昌外围的军事压力解除,胡林翼得以添募兵勇,深浚长濠,严密围困武昌。

    1856年12月,武昌被围日久,外援渐绝,粮食、弹药俱形匮乏,加之洪秀全将韦昌辉处死,武昌太平军主要守将韦俊(亦名韦志俊,韦昌辉之弟)深恐株连,已无心再守。19日夜,乃洞开城门,七道并出,突围他走。汉阳太平军也同日撤出。胡林翼乘机占领武昌、汉阳,并以日行800里的速度向朝廷奏捷。朝廷也以武昌克复,实授胡林翼湖北巡抚、赏戴头品顶戴。

    胡林翼占领武昌之后,立即水陆东下,对太平军实施追击,旬日之间,连克武昌县(今鄂州市)、黄州,大冶,蕲水,兴国(今阳新)、广济、黄梅,湖北境内无太平军踪迹。于是令李续宾率军9500人进围九江,江宁将军都兴阿、杨载福、鲍超率6000人,屯九江对岸要隘小池口,而自居武汉,与湖广总督官文通筹全局,整饬湖北军政吏治,“裁通省浮勇以节糜费,设武汉重兵以固根本,严查保甲以靖奸宄,慎选贤能以资苏息。设清查局,查被寇后州县仓库钱粮交代,设节义局,表章历年殉难官绅士女,设军需局,筹备东征军士器械饷糈。”(《胡林翼年谱》咸丰七年)以此来支持前方的军事。

    李续宾部自抵九江城外后,从1957年1月8日开始,连续6天,昼夜更番攻城,“缘登二十佘次”,均被守军击退。胡林翼见初攻不逞,知不能速胜,乃改取"长堑围囤”之策,李续宾于城外挖掘长壕6道,三面合围。并于长江北岸,驻扎水师10营,切断太平军的外援。

    正当战事胶著于九江城下之际,太平军年青将领陈玉成,统率大军自安徽入湖北出英山,直插蕲水,然后回军广济、黄梅,威胁围困九江、小池口的湘军后方。这时,胡林翼在武昌坐卧不安,不得不亲自赶赴黄州。他到黄州后,“选精锐,授方略”,8月20日,多隆阿、鲍超部败太平军于黄腊山,9月11日,知府李续宜部败太平军于蕲水马家河,将太平军再度赶出湖北境内。10月2日攻占九江对岸要隘小池口,为攻占九江创造了条件。当天,胡林翼到九江城外,与都兴阿、李续宾、杨载福“会商进取之策”,确定再先取湖口,进一步切断九江太平军的外援。18日,胡林翼返回武昌。

    为攻取湖口,李续宾、杨载福等决定以陆师5000人绕出湖口之下,踞城后山岭,进攻湖口侧后,杨载福则密约内湖水师彭玉麟部,合攻湖口之前。10月25日,湘军水陆师相互配合,攻占湖口县城及其对岸的梅家洲。九江太平军由于失去小池口和湖口的支持,完全成了一座孤城。

    11月上旬,湘军乘胜东下,连占彭泽、望江,东流,杨载福水师越过安庆,攻占铜陵,前锋直至泥汉口,与江南大营西上之“红单船”(红单船。系江南大营从广东奏调之外洋帆力船,船型大,装炮多,活动于南京附近长江水域。)取得了联络。11月24日,水师返抵湖口,胡林翼令水师马步专注九江,以期迅速攻克。

    1858年3月30日起,李续宾、杨载福督率围攻九江兵勇,昼夜环攻,地道云梯,多路并举。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荣则督率守城太平军将士,坚决抗击湘军的进攻,城垣随塌随补。胡林翼见湘军伤亡惨重,函嘱李续宾等相机持重,不要操之过急,以免造成更大伤亡。

    5月,湘军日夜攻城,掩护开掘地道,8日,12日,东门及南门外的地雷先后轰塌城墙10余丈,太平军用点燃的火药桶向城下抛掷,湘军损失惨重。

    5月18日,东门外一处地道竣工,李续宾、杨载福等决定于19日晨发火轰城,同时于四门作好登城准备。及火发,顷刻砖石飞腾,声震山岳,城墙被轰塌数十丈,各门湘军乘势抢登,冲入城内,占领全城。林启荣以下万余将士全部壮烈殉难。

    九江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之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湘军于围城16个月之后,终于攻占九江。李续宾赏加巡抚衔,胡林翼赏太子少保衔。

    湘军攻占九江后,便准备进一步东进。胡林翼说:“目前大计,自应以九江得胜之陆师,渡江剿办,先清北岸,而后再及于江南,水师则先清安庆,而以余力分讨金陵,或再以余力,调入苏杭太湖等处。”(《胡文忠公全集》(上)第254、269页。)一个月后,东进的计划进一步明确为:“李续宾统师由中路进攻,都兴阿由宿(松),太(湖)进兵,杨载福水师直攻安庆。”(《胡文忠公全集》(上)第254、269页。)

    正在这时,太平军各路将领也会集于安徽枞阳镇。当时,他们首先商议的还不是如何对付湘军的东进,而是如何破清军的江北大营,以打通天京与江北的交通。会后,太平军便兵分两路,李秀成一路回滁州驻地,陈玉成率一路北上,于8月23日攻占庐州,然后东走店埠,梁园,进向滁州,与李秀成部会师后,于9月27日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江浦,扬州、六合等地,打通了天京北路粮道。

    是年夏,胡林翼因母亲去世,于9月17日回原籍湖南益阳治丧。湖北巡抚由湖广总督官文暂署。

    此时,湘军乘太平军主力二破江北大营之机开始东进。李续宾、都兴阿率部于9月22日攻占安徽太湖,揭开了东进的序幕。之后,遂分兵两路:都兴阿率副都统多隆阿和总兵鲍超于10月5日进围安庆;李续宾则率所部北指庐州。李续宾于连陷潜山,桐城,舒城后,抵达庐州南面的三河镇,遭到守将吴定规的坚决抵抗。不久,陈玉成、李秀成部也闻讯赶来回援,李续宾部被陈、李太平军反包围,三天之间,5000精锐全军覆没,李续宾也被击毙(著,太平军又连克舒城,桐城、潜山。这时围攻安庆的都兴阿部,恐后路被抄袭,也撤安庆之围,由石牌退回宿松。自此,楚军便与陈玉成,李秀成部太平军相持于宿松,太湖间。

    11月下旬的一天,胡林翼正在家里治丧,忽然信差送来一封急件,他拆开一看,大惊失色,突然昏倒在地,口吐鲜血,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这是他得知三河败讯的反应。他得信后提前结束丧期,赶回武昌。12月16日,他在益阳给皇上发了一份启程赴鄂的奏报,其中谈到了三河之败的原因。他说:李续宾“提师入皖,一月之内,攻克四城,血战力取,每次中伤精锐,已逾千人,又复急援庐州,疾行而颠,兵以屡分而单,气以屡败而泄,是固兵家之深忌也。破桐城之后,分营留守,以数千之众,用之贼所必争之地,攻此难拔之城,前无牵制贼援之师,后无应救椅角之势,百战之余,覆于一旦,良可痛也。”(《胡文忠公全集》(上)第282页)

    胡林翼于1859年工月3日回到武昌,接篆任事。11日,即出驻黄州,与李续宾之弟李续宜“搜军实,察夷伤,养生吊死,抚1B募新,”(《胡林翼年谱》咸丰八年)共得马步二万余人。时多隆阿、鲍超率9000余人攻太湖,唐训方、蒋凝学7000多人驻太湖以南之荆桥,均交江宁将军都兴阿调遣,自留6000人防守黄州。为防太平军由安徽霍山,六安进入湖北,胡林翼又于3月16日移驻上巴河。三河之战后,经过一番整顿,他本想再行进兵安徽,然由于“添兵则苦于饷糈之竭,分兵又苦于统将之少”,只得暂取守势,等待时机。此时,钦差大臣胜保曾提出“皖军会捣六合,楚师(指胡林翼部)由四面力攻舒、桐、安庆”,以合围金陵的建议,也被胡林翼所婉拒,他认为“规复金陵,必须先清皖省,欲清皖省,必先清沿江上下,若能以马步辅水师由宿、太、舒、桐攻克安庆,步步为营,次第下击,力扼大江,则金陵之接济可断,势将不攻自克。”(《胡文忠公全集》(上)第314页)胡林翼经过三河之败,在敌我形势的估计上,较前实际多了。

    859年夏,翼王石达开率部自闽南、赣南进入湘南,围攻宝庆(今邵阳)。胡林翼恐石达开部取道湖南,威胁湖北后方,只好“挖肉补疮,移缓就急”,先后从湖北调派马队200名,水师7营、船200余号,陆师7000余人赴援湖南,并委道员李续宜为统领。这支部队到达宝庆之后,在湖南原有部队的配合下,打败了囤攻宝庆的石达开部,于同年11月撤回湖北。在此期间,胡林翼身边只留2000人。而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也因忙于天京周围的战事而无暇西顾,故1859年全年,鄂、皖前线无重大战事。

    1859年夏秋之交,石达开部攻入湖南、行将入川之际,朝廷曾有调曾国藩入川防堵之议,并命曾国藩赴湖北,与湖广总督官文妥商入川途径。后因石达开败退广西,朝廷乃命曾国藩暂缓入川,改援安徽。 9月30日,胡林翼在黄州会晤曾国藩,二人共同商定了四路援皖之策:胡林翼拨派10营归曾国藩指挥,循宿松、石牌攻安庆,为第一路,以多隆阿、鲍超循太湖、潜山,以取桐城,为第二路,胡林翼自率所部出英山、霍山以取舒城,为第三路,李续宜出河南商城,固始以规庐州,为第四路。对这四路的险夷,胡林翼在一封信中说:“运道分四层,涤帅(曾国藩)一军循石牌最易,多(隆阿)鲍(超)居第二层较难,林翼居第三层,已是万山之中,用夫多而用力劳,是为更难;希庵(李续宜)之军火,由麻城、英?山)、罗(山)运去,其米粮从商(城)、固(始)采办转运,尤难之难者也。”(《胡文忠公全集》(下)第759页)曾国藩在一封给胡林翼的信中也说:胡林翼“自占英,霍山险之路,而以沿江平易之路让鄙人,此公之盛德,而鄙人所最难安者。”(《曾文正公书札》卷九)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四路的分工主要是胡林翼的意见,从中还可看到,曾,胡二人关系之密切。

    胡林翼四路东进,取大范围战略包抄之势,以避免孤军深入,重蹈三河之败的复辙。太平军则坚守太湖,顶住湘军的攻势,等待后援。故双方相持于太湖一线。

    面对这种形势,胡林翼“与曾公一日一书,相谋议,终莫决,绕帐旁皇,呻吟昼夜。一夕,忽蹶起曰:兵事喜一而恶二三,屈我而伸人,今日是也。天堂拊潜太背,而壏其吭,地利既得,破寇必矣。”(《胡林翼年谱》咸丰九年)乃于8月20日派副将余际昌率9营进驻军事要地天堂,占据地利上的优势。接著,对担任进攻任务的多隆阿、鲍超、唐训方、蒋凝学四支部队,决心指定多隆阿实施统一指挥。原来多隆阿,鲍超,一为副都统,一为总兵,职级相当,又都是战将,互不服气。胡林翼经多方征询意见后,不顾曾国藩的反对,最后作出决断,由多隆阿统率太湖周围的湘军。

    这时,陈玉成、张乐行、龚得树正率大队来援,多隆阿受命之后,他根据胡林翼的意图,调鲍超部驻小池驿当前敌,以蒋凝学部驻龙家凉亭,为鲍部后援,自率所部屯新仓,仅留唐训方部继续围太湖。12月29日,胡林翼前移英山,就近指挥太湖战事。

    1860年1月14日,英王陈玉成部在捻军配合下,败多隆阿、蒋凝学部于地灵港,接著进围鲍超部于小池驿。多隆阿,蒋凝学,唐训方部先后率队赴援小池驿,曾国藩也抽派部队,加强围困太湖的兵力。

    在此形势下,胡林翼感到非出奇兵难以破敌,遂调知府金国琛率领11营,会合原在天堂的余际昌9营,组成“山内之军”,由山间出击,配合鲍超部,夹击陈玉成部太平军。

    2月16日,两军于小池驿周围展开大战,太平军稍挫。17日,两军正麈战间,金国琛、余际昌率队由山内杀出,与山外多隆阿等部形成夹击之势,陈玉成太平军前后受敌,抵挡不住,纷纷败溃。太湖城内太平军见外援无望,也于当夜弃城突围。湘军遂于17日占太湖,19日占潜山。安庆、桐城就暴露在湘军的兵锋之下。

    攻占太湖之后,胡林翼组织部队休整,调整部署,并裁汰老弱,添募新勇。将其所统各营分别拨归多隆阿、李续宜统带。由于长年思虑过度,愁病交侵,他手足酸痛,夜不能寐,遂向皇上请假一个月,离营调养。

    关于下一步进兵问题,经与曾国藩商定,确定由道员曾国荃率13营进札集贤关内,围困安庆,由多隆阿率万人,进围桐城,由李续宜率万人扎青草塥,为两路援兵。

    正当湘军筹备东进时,太平军虚攻杭州,吸引清军,然后回师天京,胜利地进行了二破江南大营之役,然后挥师东下,攻占常州、苏州,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和春自杀身死,两江总督何桂清被革职,朝廷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要其统带各军,兼程前进,救援江南。

    1860年6月8日,曾国荃率13营进入集贤关,多隆阿部进逼桐城。曾国藩受命两江总督之后,即将围攻安庆的任务交给了曾国荃,自己则带领万人于7月3日自宿松起程,赴皖南祁门,“以固吴会之人心,而壮徽宁之声援。”这样一来,长江北岸围攻安庆的重任,就落到了胡林翼的肩上。胡林翼分析形势,由于陈玉成等的家属,财产尽在安庆,太平军“来援必速”。要多隆阿、李续宜早作打援准备。后来只是由于太平军贪攻上海,援军迟迟未来,从而赢得了充裕时间进行准备,于秋后完成了兵力部署:以1.45万人围安庆,以2万余人打援,另以万余人堵北路。

    胡林翼要求围困安庆的曾国荃部全力围城,他强调说“此事是全皖根本,即是谋吴根本,安庆不得,全局不振,惟丈(曾国荃)毅然行之。至援贼之多寡,他处之安危,责在多(隆阿),李(续宜),断不至掣动安庆围师也。”(《胡文忠公全集》(下)第906页)他并要求杨载福水—师,扼守江面,断太平军接挤。

    胡林翼要求驻扎桐城外围的多隆阿部全力打援,他在给多隆轲的信中强调说:“用兵之道,全军为上策,得土地次之,杀贼为上策,破援贼为大功,得城池次之。……鄙意目今之局,不徒以得城为喜,而以破援贼为功。”(《胡文忠公全集》(下)第884页)

    9月上旬,多隆阿亲自带领部队于桐城外围连续攻城,造成了800多人的伤亡,并正挖掘地道,准备攻占桐城。胡林翼得知后一再去信加以制止。他要多隆阿“审察兵机,蓄养士力,准备大战,并请贵部专作战兵、援兵及备剿之兵,是为主要。……若误信营哨官言,以攻坚及地道等事为可侥幸,则异日必贻大祸。”(《胡文忠公全集》(下)第924页)多隆阿接信之后,马上停止挖掘地道,并离城扎营,休养生息,准备迎战太平军援师。

    1860年秋,洪秀全调集大军,分作南北两路,夹江西上。陈玉成率军于9月30日自天京渡江出发,11月下旬进抵桐城外围,于挂车河、香铺街等处筑垒数十座,图解安庆之围。多隆阿根据胡林翼的意见,静观虚实,不仓促出战。12月10日,多隆阿、李续宜各率马步万人对陈玉成部太平军实行前后夹击,大败太平军。陈玉成退扎庐江。

    这时,胡林翼卧病行营,起坐已不能自主。他自称年未五十,衰老已如八九十岁老人。他给妻子写信说,想离营归家阔养,然军务在身,病势日笃而不可言病,悲感交集,苦不堪言。

    1861年1月23日,胡林翼冒著风寒,拖著病弱之躯,自英山移大营至太湖,以靠近安庆、桐城前线。3月,陈玉成率部自庐江趋霍山,并连占霍山、英山,蕲水;胡林翼先从前线抽调李续宜部后援,继而又调杨载福水师西上,以保卫武汉。这时,胡林翼连日呕血,面如白纸,军报亦废置不阅。

    4月,陈玉成部太平军因在黄州受英国参赞巴夏礼的恐吓,停止了对武汉的进军,转攻德安、随州。中旬,陈玉成率部挥师东下,连下广济、黄梅。22日路过太湖, 以以骑贼二百到太湖五里外一觇虚实,即遁去。”(《胡文忠公全集》(下)第983页)此时胡林翼正在太湖,城内守军仅2000人。当胡林翼得知太平军大队往援安庆,恐安庆、桐城围军不支,请曾国藩调鲍超自江南北援,自调总兵成大吉部自湖北增援安庆。陈玉成过太湖后,取道石牌,直抵集贤关。这时天京方面又派出洪仁玕,林绍璋率军来援,驻扎桐城外围,企图与陈玉成部共解安庆之围。但当进至新安渡、练潭一带时,为多隆阿部所败,退回桐城。不久,陈玉成以主力留守集贤关内外各垒,自率马步五六千人赴桐城,会合洪仁玕、林绍璋等部,再援安庆,结果又为多隆阿部所阻截。集贤关内外各垒孤立无援,遂被前来增援的鲍超、成大吉部各个击破。陈玉成主力被歼,元气大伤。太平军救援安庆的计划,遭受严重挫折。

    1861年6月,忠王李秀成所部经皖南、江西义宁入湖北,连占通山、兴国、大冶,武昌岌岌可危。胡林翼决定亲带成大吉10营回驻武昌。6月19日离太湖,病情加剧,每日吐血200余口之多。22日与曾国藩相会于香口镇,二人畅谈四日。25日,曾国藩以“忧惧”的心情送胡林翼离香口镇西上。7月10日抵武昌,因病日重,向朝廷请假两月,日常政务由藩司代行,军务仍亲自办理。不久,李秀成部主动退出湖北,武昌周围各州县相继收复,形势缓解。

    8月,湘军击退再度来援的陈玉成,杨辅清部,于9月5日占领安庆城。

    安庆克复,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他说:“楚军围攻安庆已逾两年,其谋始于胡林翼一人。画图决策,商之官文与臣,并偏告各统领。前后布置规模,谋剿援贼,皆胡林翼所定。”(《曾文正公全集》卷十四)朝廷以其谋划攻克安庆有功,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朝廷的谕旨发出第二天,即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病死于武昌衙署,为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尽忠到最后一息。

    胡林翼治军行间,练兵筹饷,日不暇给,而读书不懈。在指挥进攻安庆期间,组织汪土铎、胡兆春,张裕钊,莫友芝、丁取忠,张华理等人,从《春秋左氏传》以及《资治通鉴》等史书中,“条取其言兵者汇编之”,于1861年工月22日,辑成《读史兵略》,共28卷。后人又将其奏稿、书牍,批札及《读史兵略》辑为《胡林翼全集》,共135卷。
[ 此贴被hawkins001在2007-07-03 00:08重新编辑 ]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7-03
毛泽东曾因胡林翼而改名



发布时间:2007-1-30 11:25:00 阅读:12次 转载:天涯社区
  据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读过《胡文忠公遗集》后,十分敬佩他这位老乡、前辈胡林翼的人品才华,遂将字改为润芝,后又改为润之,天下先有胡润芝,遂有毛润芝。
  
  胡林翼是个什么人呢?有人如是说:“胡林翼——几乎被忽略的牛人”。这话无疑有二层意思:一是他被“忽略”了,被历史一时“忘记”了。二是,他很“牛”,历史不应该“忽略”他、“忘记”他的。西方一位诗人说过:“一些人被冤枉地忘记了,没有哪 个人被冤枉地记住了。”历史能够记住的,总是那些值得住的;但应该记住,而没有记住,那就是历史冤枉他了。
  
  胡林翼,就是这样一个被冤枉过的人。他是湖南益阳人,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称为“中兴三名臣”。然而,许多人知道曾国藩,知道左宗棠,不知道胡林翼,可曾国蕃说:“胡公功在天下”、“润芝(胡林翼)才力过国藩十倍”。
  
  那么,胡林翼之功何在?曾国藩说他“变风气为第一,而荡平疆土二千里次之”。这个评价十分准确。
  
  曾国藩胡林翼等一班书生,身处晚清乱世,腐败成风,民变不断,书生们搏斗了十几年,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也对吏制有所冲击,以他们的榜样力量、词辞归化作用和必要的制度,稍稍改善了一下腐败世风,终于造成了“同治中兴”。
  
  倘要论功行赏的话,也许应该这样区分:
  
  其一,铲平太平军第一“功勋”是曾国藩,而第二“功勋”应该是胡林翼了。胡林翼除了自己也沙场厮杀、“荡平疆土二千里”,实授湖北巡抚外,还一直在为曾国藩招兵筹饷,做后勤保障,援赣、谋皖、图江南,全力支持曾国藩。可以说,没有胡林翼的全力配合,没有胡林翼的甘做绿叶,就没有曾国藩的“辉煌如花开放”。
  
  其二、改善世风第一功勋为胡林翼,而第二功勋是曾国藩。
  
  如果说要我们记住胡林翼,不要忽略胡林翼的话。当然不是他镇压太平军的“赫赫战功”,而是他独特的“兵略”,胡林翼领军打战时,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胡林翼出任贵州安顺知府时,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这“兵法”不只谈兵,更多是谈怎样培养人的精神品格,怎样进行道德修养,怎样对待民众,培本养民。可以说,他是把才情,把学问,把德行都一古脑而倾注在这上面了。所以,那既是兵略,也是人格,读之印象深刻,读之感动不已。
  
  有一度,太平军攻下武汉,清庭被打得焦头烂额。清王朝就把胡林翼调至湖北任巡抚,他带领湘军连续作战,连连获胜,扭转了当时的被动局面,他的名声,在江南大震。应该说,他的所有胜利都与他的“用民”兵略有关。胡林翼的用兵之道,其实是他为官之道的必然产物与合理延伸。他“做官”主张要“安民”、“便民”、“教民”。他是领兵的,算是个军人,但他该“汹汹如军伐”时,果断而不手软;该儒雅谦恭时,“文雅而细致”,温良实干而被当时人称为“当代萧何”。一位政治家有此两手,你又如何奈何他呢?你看他所到之处,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奖廉惩贪,崇实黜华,抑奢竞,尚廉耻,于是吏治整饬,风气一变。同时,在理财筹饷上,提倡培本养民,开源取利,“民扰轻,军饷已足”。正是由于胡林翼这“体民”政策、“抚恤”政策,使得对手——太平军“虽从民间来,却很快失去了亲民优势”,一时民心走向逆转,竟有不少人为清军“支前”和当向导,胜败趋势其实也就不战而判明了。
  
  后来人蔡锷特别欣赏胡林翼的这一军事才能和用兵思想,就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治兵语录》,用于指导和武装他的部队。后来,此书被增订为《曾胡兵法十三篇》,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校长签名题词赠给学生。国共两党出身的黄埔军官,人人带着这本书走向北伐战场,一连串的胜利里,能不能说有这一位已经做古的人的一份功劳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亲民者,多是“廉洁”、“德高”者。胡林翼辞家赴任时,谒墓发誓:“不取官中一钱,立志作一清官,绝不丢祖宗的脸。”此后又在给夫人的家书中,这样说:“人生在世,只有一安心法,安心作一忠义人,则亦无他念矣。”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一辈子的行为都在践行自己的诺言。所以,他被称为“当代萧何”,甚至有人赞叹他“进德之猛”,“虽‘汉初三杰’之萧何无过之”。他,处处为公,没有丝毫私念,讲廉洁、讲合作、讲信守,这是一种至今仍需不断倡导的道德行为,这种行为使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多了一些明朗与温馨,令后世多少口是心非的从政者汗颜。
  
   胡林翼在湖北时,还以一省的行政长官,告诫僚属:
  
  “吾辈作官,如仆之看家,若视主人之家如秦越,则不忠莫大焉。”
  
  我们现时所说的“公仆”大道理,却原来是百多年前这一位胡林翼明明白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胡林翼所成就的事业算是画龙,那他这“公仆”思想,该就是那点睛的一笔了。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7-03
略论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


作者:董蔡时 文献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07-1-20 9:29:00
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讧后,人心离散,士气不振,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楚军乘机猛攻武昌。武昌太平天国佐将韦俊心怀携贰,于12月19日擅自放弃武昌。胡林翼攻陷武昌后,命令署湖北提督杨载福(后改名杨岳斌)、道员李续宾分别统率湘军水、陆师,顺江东下。1857年1月中旬,湘军水、陆师猛攻九江。九江太平天国佐将贞天候林启荣毫不畏惧,婴城固守,虽一再重创敌军,但九江从此被围。

  当杨载福、李续宾率师东下进犯九江时,胡林翼另以江宁将军都兴阿督率副都统多隆阿、参将鲍超等部沿长江北岸东犯,1856年12月下旬,连陷黄州、蕲州、蕲水。1857年1月上旬,续陷湖北、安徽交界地区的黄梅,陈兵鄂、皖边界,矛头指向安徽。胡林翼认为皖、鄂“交壤,条条是路,防不胜防”,“守于省内,莫如谋皖,战于境外。”“不谋皖,固难以保楚,不保楚,又奚以谋皖?(胡林翼:《致都直夫将军论攻皖城》;阎敬铭编:《胡文忠公遗集·书牍》,卷四,第8—11页。同治五年版。胡林翼:《复李香雪》;郑敦谨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六十二,第3页。戊子版。(以下引用上两书籍,简称阎编或郑编、胡遗集。))”1857年4月上旬,胡林翼在保鄂图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命令都兴阿督率所部进犯安徽宿松。这时,九江重围不解,战事日趋紧张。

  太平天国内讧后,朝政紊乱。1857年6月,翼王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经安徽无为前往安庆,决心分裂出走,置皖、鄂交界地区严重军事形势于不顾。太平天国青年将领成天豫陈玉成不愧为中流砥柱,独力担当抗击胡林翼“图皖保鄂”的军事攻势,救援九江,固守安徽。兵家认为,欲守九江“非并守北岸不可”(胡林翼:《咨江楚各督抚》,郑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八十六,第1页。)。因此,他采取了“攻鄂救浔保皖”战略方针,与胡林翼的战略方针针锋相对。于是出现了陈玉成三打鄂东战役和胡林翼碉卡战术(有书上写成鵰卡或雕卡,按鵰雕相通。惟在胡林翼的奏疏、书牍与批牍中,大多写作碉卡,故本标题写作碉卡战术。)。

  

陈玉成三打鄂东



  一打鄂东。1857年春,鄂皖边界的军事形势是:胡林翼将都兴阿、多隆阿、鲍超等重兵集结于黄梅,建立了黄梅大营,湘、楚军的矛头已经伸入安徽宿松县境;陈玉成则分兵固守安庆的前沿阵地太湖、潜山。陈玉成认为,湘、楚军随时可能全面扑犯太湖、潜山,为进犯安庆开辟通道。与其坐等敌军来攻,不如先发制人,进攻湖北,以达到“攻鄂救浔保皖”的目的。于是于4月27日,陈玉成避开黄梅大营敌方主力,绕道袭取皖西山区的英山(今属湖北)。5月1日,陈玉成大军兵分五路,由山曲小径闯进湖北,绕至黄梅之后,猛攻广济、蕲州、蕲水、罗田等州县,威逼黄州,震动武汉。胡林翼迫于陈玉成出奇制胜的军事攻势“不能不移缓就急”。但正如胡林翼所说:“路歧贼众,防不胜防,非厚集兵力,难以抵御。(胡林翼:《皖贼上犯官军援剿获胜疏》;郑编:《胡遗集·奏疏》,卷十七,第1页。光绪戊子普易堂版。)”而太平军则“东击西窜,攻我必救,使我疐后跋前。我军冒大暑苦战,贼使饥民当锋镝,我已日夜疲殆,马队屡冲锋刃,亦多伤毙,且诸军如九节度无统帅,禀命易失事机。(胡林翼:《奏陈皖贼倾巢上窜扰及蕲水疏》;郑编:《胡遗集·奏疏》卷十九,第4—5页。)”上面这些话,活现了陈玉成一打鄂东,把长江北岸的湘、楚军打得焦头烂额、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的形象。在军事上,陈玉成初步打破了胡林翼“保鄂图皖”的企图,达到了缓解九江重围的目的。

  二打鄂东。1857年7月15日,胡林翼从武昌前往黄州视师,翌日至下巴河犒劳湘、楚军。他满以为陈玉成一打鄂东,酣战3月,又逢盛夏,势必停兵休整,不料陈玉成乘敌军疲罢休整之际,发动连续攻势,给胡林翼一个当头棒喝。陈玉成这次用兵的特点是:第一,利用地势,攻敌所短。这次进攻,太平军专门选择道路纷歧杂出的山间小道,利用敌方骑兵不能协同作战,步兵也不习惯于“山回岭复,歧中有歧”的山谷小路的弱点,把湘、楚军打得“日日拔营,日日出队,奔驰暑雨,力倦精疲,马匹亦日有倒毙。”第二,一打鄂东时,蕲州、罗田等州县的团练为敌作向导、耳目,甚至助敌作战,太平军颇受其累。所以,陈玉成二打鄂东时,在打击湘、楚军的同时,狠狠打击团练,致使敌“营垒尽失”,“诸营全溃”,黄州告危,武汉风鹤传警。第三,出奇制胜,乘胜追击。一打鄂东战役结束没几天,陈即出敌意表猛攻黄梅以南的翟港,矛头直指小池口外围敌军,打得都兴阿一筹莫展,只得咨请李续宾助战。8月中旬李续宾立即从九江围军中抽调三四千名渡江应援。战至9月中旬,陈玉成忽从鄂东撤兵,回师安庆。

  三打鄂东。陈玉成两次打鄂东,胡林翼深感疲于奔命,“备一路,虚一路”,防不胜防?怎么办?胡林翼决定采用碉卡战术,以限制陈玉成的马足。他命令部将及各府州县协助湘、楚军在湖北蕲州的张家塝、罗田、麻城、安徽的潜山、太湖、宿松、天堂、霍山、英山等州县在万山丛中的皖、鄂要道,利用山势,凭险建筑山墙(胡林翼称作城墙)、碉堡,平时由团练守御,以弥补兵力之不足,临战则军队与团练齐上。陈玉成无所畏惧,为了“攻鄂救浔保皖”,1857年12月发动三打鄂东,直至1858年5月,先后击伤鲍超,阵毙都司谢国俊、千总熊世定。后因李续宾攻陷九江,陈玉成才被迫收缩攻势。

  陈玉成三次攻打鄂东,战绩辉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影响巨大:第一,陈玉成大军出敌意表,先发制人,攻人鄂东,攻敌必救,威迫武汉,打得湘、楚军丢盔弃甲,穷于应付,保守鄂东犹且不暇,遑论“图皖”?所以,在陈玉成一打鄂东后,多隆阿等部迅即从宿松退守黄梅,在1857年4月到7月的期间始终未能跨入安徽一步。在整个三打鄂东的期间,总的说来,瓦解了胡林翼“保鄂图皖”的攻势。后来,胡林翼也承认:“鄂军谋皖已历二年,而未能得势。”第二,陈玉成一打鄂东之前,鲍超指挥所部霆军,在湘军水师的配合下,屡次猛扑小池口,其目的在于攻陷小池口,削除九江的羽翼,孤立九江。在陈玉成一打、二打鄂东的期间,湘、楚军被陈玉成牵着鼻子走,多隆阿、鲍超、唐训方等部湘、楚军多次受到重创,无力攻击小池口。陈玉成三次攻打鄂东,沉重地打击了敌军,严重地削弱了湘、楚军。第三,陈玉成三打鄂东,攻势凌厉,长江北岸多隆阿、鲍超等部挡不住陈玉成的攻势,所以李续宾一再从九江围城湘军中抽兵前来增援,相对减轻了九江太平军的压力。三打鄂东,显然推迟了九江陷落的日程。陈玉成三打鄂东,在太平天后期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应该对此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胡林翼的碉卡战术



  陈玉成从安徽潜山、太湖一带出发,屡次跨越丛山峻岭,乘间抵隙,闯入鄂东,使鄂东的湘、楚军防不胜防。如胡林翼所说:从豫鄂皖三省交界地段起,南迄黄梅、小池口一带,袤斜千里;从安徽霍山、六安以迄江边,群山绵延500余里。豫鄂皖交界地区,高山起伏,连绵不断,太平军处处可从山间蹊径打入湖北。为了对抗陈的进攻,胡林翼制订了碉卡战术。

  早在1856年冬,胡林翼命令营务处及兴国州知州说:兴国西连九江、瑞昌两府,本省则与崇阳、通山毗连,“外滨大江,内多崇山,自古为用武者所必争。今江西逆匪未靖,伏莽尚多,亟宜择要设防,以固边鄙,而壮声援。”该守宜于“险要设碉建堡,派民夫团练防守。”惟于碉堡式样、大小等无具体记载。随着事战争形势的发展,胡林翼把碉堡改为碉楼。

  1857年上半年,麻城县禀在辖境山地修建碉楼。胡林翼批复说:麻城县在山地设险守御,深合用兵之道。惟单碉总嫌单薄,一二处工成,“再相地补足三、五、七、十碉,则防范乃密。又近日以纸为碉式,其下层须实地三尺,三尺以上,乃开门,门须小梯而上。其由下而上之第二层约九尺,其由下而上之第三层亦约九尺,其第四层在顶上,须周安女墙。一切须详悉审思,设身处地乃妙。(胡林翼:《麻城县禀复修建碉楼批》,阎编:《胡林翼遗集·批札》卷八十四,第9页。)”

  1.由碉堡战术发展为碉卡战术

  胡在实战中发现,单凭碉楼,不足以限制太平军的活动,遂发展为碉卡战术。1857年秋,唐训方率军防守蕲州以东150里的张家塝时,奉胡林翼檄,“凡界英山、太湖、宿松等邑诸险隘,亲按其地,详审形势,设卡八、编镇、定、绥、安、和、亲、康、乐诸名,均以长字冠之,其总关则设于张家塝,以将山居其前,颜日将军第一关,余建鵰四,炮垒五,炮台七,固藩篱也。”1858年4月,碉卡修竣,“图说存之”(唐训方:“蕲东设险”,《从征图记》。)。兹将“蕲东设险”总图附此(唐训方:“蕲东设险”,《从征图记》。)。

  从上图得到的印象是:第一,如图<&938059、100mm、142mm&>,将军第一关设在蕲州东150里的张家塝。从安徽进攻蕲州,张家塝是必经之地,是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在张家塝周围方园百里左右范围内,设立了长镇卡、长定卡、长绥卡、长安卡、长和卡、长亲卡、长康卡、长乐卡。将军第一关在诸卡中央,建筑规模最大、城墙最长最厚(胡林翼把两山之间筑起的山墙,称作城墙,因墙上有女墙,其建筑式悉同城墙。),碉堡分布亦密。第二,城墙与碉楼相结合。碉楼是火力点,是瞭望台。到1860年时,城墙前分布的碉楼大为增加,三座、五座或十座不等。碉楼分布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或如之玄曲折”。胡林翼说:“务使我力足以击贼,贼势不能及我。东碉与西碉、彼碉与此碉犄角萦拂,贼岂能从碉中穿过,甘受枪炮子哉!(胡林翼:《霍山县禀办各处碉卡批》,郑编:《胡遗集·批札》,卷八十六,第9页。)”他批复孝感县禀办碉卡时说:“阅禀并图,共计炮台8座,碉楼5座,卡房1座,城墙10余丈。每处平时以10人守御、巡查,临警以30人添备防守。平时每日养乡兵150人,临警养乡兵450人。(胡林翼:《委员禀办孝感县碉卡批》,郑编:《胡遗集·批札》,卷八十六,第8页。)”从碉卡的坚固险要,以及守御人数之少,可见碉卡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概。第三,碉卡基本上分布在英山、宿松、太湖与蕲州之间。长镇卡在打虎厂,卡内至张家塝55里,卡外至安徽英山县40里。长定卡在枫树坳,卡内至张家塝63里,卡外至英山县城30里。长绥卡在牛头冲,卡内至张家塝60里,卡外至太湖县城120里。长安卡在陈德园,卡内至张家塝30里,卡外至太湖县城105里。长和卡在小隘岭,卡内至张家塝27里,卡外至宿松县城113里。长亲卡在宋家岭,卡内至张家塝60里,卡外至宿松县城98里。长康卡在棠梨岭,卡内至张家塝65里,卡外至宿松县城90里。长乐卡在唐家山,卡内至张家塝55里,卡外至黄梅县城50里。长镇卡在打虎厂,至长定卡20里。长定卡至长绥卡17里。长绥卡至长安卡35里。长绥卡至长安卡35里。长安卡至长和卡47里。长和卡至长亲卡10里。长亲卡至长康卡20里。长康卡至长乐卡25里。

  各卡城墙最长的140丈。最短的10余丈。城墙最高的2丈开外,低的亦1丈有余。城墙厚度有的3尺,最厚的1丈有余。城墙顶部有女墙,城墙上有炮孔、抬枪孔,有的炮孔多达20多个,另有大炮孔1个或3个。兹将枫树坳的长定卡图附在下面<&938060、125mm、140mm&>(唐训方:《从征图记》。),以见碉卡扼险而守与碉卡的建筑式样。

  将军第一关驻扎军队防守,其余各卡平时由地方团练防守、巡查,临战团练凭险扼守,各卡互相支援,必要时调兵增援。胡林翼曾致书罗田知县说:“碉卡之设,所以节省兵力,予地方官民以据险慎守之方。有守土而无守人,虽天堑不能恃其险,有守人而无守具,虽贲育无所施其长。”并告诫州县:“境内一碉一卡,仍不容稍有疏虞,救援不力,责在将士;巡防不确,探报不实,责在官民,惟足下为未雨之绸缪,赶紧制备军装火器,与民守之,平时10人,临警30人,取用有备,恃以无恐。(胡林翼:《致罗田县潘尧臣》,郑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七十八,第7页。)”就《胡文忠文遗集》中关于陈玉成三打鄂东期间与湘、楚军及地方团练激战情况看,将军第一关所在地的张家塝、长定卡所在地的枫树坳、长镇卡所在地的打虎厂、长绥卡所在地的牛头冲、长安卡所在地的陈德园、长乐卡所在地的唐家山,都是四战之地。毋庸讳言,胡林翼的碉卡战术,的确起到了节省兵力、阻滞陈玉成军事行动的作用的。

  2.关于碉卡的经费来源与守御条例

  据唐训方说:“自长镇卡至长乐卡,卡内横过共一百七十四里。善斗者必搤其亢,善守者必扼其要,碉卡之所由作也。”1858年4月,蕲东碉卡建成。有人认为:“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不废之难,所以保不废之为难。”故唐训方集张家塝附近各乡地主集议。唐训方说:“碉卡建筑经费,出自军需,惟碉卡系保卫地方,常年修理经费应由地方负责。遂由各个乡田主捐田,每岁课租1100余石,由地方士绅管理并立有管理条例4条:一曰杜隐占。严防盗典、盗卖。一曰专责成。“一切事宜毋庸假手胥吏”,由本地绅耆经营管理。一曰战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7-03
益阳发现一品夫人墓志铭 墓主可能系胡林翼祖母

http://www.hnedu.cn  2006-5-15 10:07  来源:潇湘晨报

    益阳市近日出土了刻有一品夫人墓志铭的碑文,这个高贵的封号让人对墓主人的身份充满了好奇。记者昨日请专家对碑文与史料进行核对后,发现这位一品夫人很可能是晚清时期与曾国藩、左宗棠等齐名的湘军名将胡林翼的祖母。

  专家在看过记者摘录的碑文后表示,碑文“黄清一分工人(音)晋封一品夫人”很明确地指出一品夫人封号是皇帝所赐,“胡母陈太夫人”指的是墓主人夫家姓胡,其人本姓陈,太夫人则是对祖母以上长辈的尊称。专家表示,此碑文是晚清曾国藩幕僚平江县人李元度所撰,荣禄大夫、布政史就是李元度当时的官衔。碑文记载一品夫人死于清嘉庆年间,但那时李元度还未出生,拥有裙带关系的湘军主要将领在后来对家族前辈敬献墓志铭是十分可能的。另外,一品夫人墓旁边已经确认一座子孙从墓为胡宝翼所有,历史记载胡宝翼与胡林翼是堂兄弟,因此,一品夫人陈太夫人很可能就是胡林翼的祖母。

责任编辑:王轩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7-03
清胡林翼 七言楷書對聯「韓子」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9-25
经典

甘肃庄浪县万泉镇胡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