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775阅读
  • 36回复

浙江新昌梅溪胡氏专帖----白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7-08
南山整理 2008.08.07修改 (请读者注意此帖的修改日期)

按语:

本帖为南山浙江胡氏族谱调查资料汇总之新昌部分初稿,先发上网以征求意见。

初步设想是将浙江胡氏按地区划分,集馆藏该地区族谱提要、国内有关书籍内容、网上查询宗亲发帖、实地考察文字照片于一体,尽量做到让宗亲在一张主帖下获得最大容量的此地区胡氏信息。目前在我们论坛上做得最好的是“浙江镇海柴桥胡氏”主帖。本帖为效仿起见,将浙江新昌胡氏资料集中发布,以期引起更多当地宗亲的重视和跟帖,继续讨论修改完善此地区胡氏信息。最后这些信息将作为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的再版修订资料使用。

本人学识不济,时间有限,欲做此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望网上宗亲多提宝贵意见,共同努力,尽快实现《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的网络再版。南山

建议由白杨宗亲主持本专帖的资料更新补充。南山 2008.03.18

浙江新昌梅溪胡氏

溯源:

晋武帝时(265-290),满之三十八世孙胡奋为大将军。迁长安后转迁徙定居浙江湖州霅(拼音:shà)川,为浙江胡氏之始祖。传至胡奋三十五代孙胡进思(858-955)仕吴越王钱鏐,由偏将迁升兵部尚书。后拥兵废宏倧,扶钱宏俶即吴越王,拜尚书后丞,加尚父。
长子胡璟随父从军,官至行军司马兼尚书事,功成身退,于公元946年前后退隐新昌县东乡七星峰下,沿溪植梅,号称“十里梅溪”,子孙繁衍,是谓“梅溪胡氏”,以胡璟为一世祖。
璟之弟胡庆,奉父母携子侄于公元951年隐居奉化牌溪,为牌溪胡氏一世祖。

宗谱:
梅溪胡氏族谱始修于宋理宗嘉熙四年庚子(1240年)四月,为十四世善缘编修,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前后已十一修。

以上资料为浙江省新昌县胡卜村胡伯均宗亲提供给南山。

胡卜村

http://budianlei.bokewu.com/blog11723.htm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QQ114412749 hxy123@sbc-mcc.com

  这块土地,依山傍水。北边,七星峰苍翠;南边,一道溪水清亮。公元948年,吴越国行军司马胡璟,功成身退,游历了新昌山水,见七星峰下景色幽异,就定居下来。胡璟是位清雅之士,沿溪一溜儿种上梅树,婉婉长长十里,疏影横斜,绿水流香。他常常缘溪而行,用山用水用诗颐养天年,悠闲淡雅似一抹梅香。他欣喜地自号梅溪,村名也以梅溪唤之。

  梅溪,这是个美丽的村名。后来,随着胡卜两姓的繁衍,村名就逐渐演变成了胡卜。

  胡璟的第三个儿子深,幼随父读,十九岁那年科举中第,年纪轻轻就当了指挥使兼婺州刺史,不久转兼节度使。公元960年,又官任吴越礼部尚书,人称十九尚书公。他不恋朝堂,五十余岁就辞官回家,过着隐逸儒雅的晚年生活。他与妻子卜氏生下个儿子原明,后来当了宋初的礼部尚书,娶妻也是卜氏。那时,胡、卜两姓是村里的望族,联姻很是普遍,村名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嬗变,胡卜叫顺了,梅溪淡忘了。

  胡卜村民,走耕读传家之路,过着田家乐、读书乐的生活。虽然同样闻着梅香,但卜氏家族仕途缘浅,而胡氏一门代代有官幡飘摇的荣耀。到了南宋,出了位进士胡铨,他是位耿介文人,有着一身硬骨。1138年,金兵南下诏谕江南,任兵部侍郎兼枢密院编修的胡铨,不苟且秦桧的卖国行径,毅然上书高宗,要求斩杀秦桧,可忠义之士反被奸邪小人所捉弄,惨遭贬谪,直到孝宗即位才诏还起用。理学大师朱熹十分佩服先贤胡铨,盛赞他的《上高宗封事》“可与日月争光,中兴奏议此为第一。”因追慕先贤,朱熹来到新昌,不顾山高路长特意赶往胡卜。当时胡铨的三个孙子,两个在朝当尚书,只有第三个孙子胡栋,从义乌教谕任上辞官在家。朱熹留宿胡卜,与胡栋秉烛长谈,并叩拜胡铨遗像,写了“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个到此谈平生”的诗作。

  溪水悠悠向东,流过宋元,流过明清。科举题名的光环仍辉耀着胡氏家族。当然,还有隐逸不仕的。宋末的胡善缘,勤学好读,就是不肯仕进.他在村东盘山寺的右面,创办了“半天书院”,储书万卷,课教子孙,以培植书香。书院经历风雨,早已坍为遗址,成了人们的精神追忆。而乡主庙仍在。

    乡主庙是纪念卜曾公的。曾公是卜氏家族中最有仕途缘份的一位,北宋初期,他官居汴梁兵马使之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很好的政德。公元960年,告老还乡,私囊空空,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才筑起简陋的茅屋栖身,他以自己的德行教职工化乡里,引导村民垦荒生产,向土地谋取衣食,走勤劳致富之路,做奉公守法庶民。死后,宋皇为其旌表,谥封新昌乡主。村民们也感念他的恩泽,由胡氏出资,建了座乡主庙,纪念卜曾公。乡主庙现改为纪念堂,位于村口长街西端。进门,石柱上有联:梅溪一带忆钓游,梓里千年霑惠泽。乡主庙的正厅、厢房、门厅,虽然经历了七八百年的风雨,依然硬朗朗地撑着个古色古香的木质世界。

  比乡主庙气势更恢弘的是胡大宗祠(也称垂裕堂),这是祭祀始祖胡璟的。古时,盖雕梁画栋的宗祠,是显示荣耀的一种方式。宗祠建于南宋初年,民国二十七年重修,共三进九栋。圆拱的大门上,书有 “虞之后”几个大字。正厅面阔五间,高爽宽敞。厅堂梁柱粗大,古朴雄浑。左右两厢,一扇扇门窗,一根根木柱,一只只梁托,都十分精致古雅,显示出一种大家族的豪华与气派。现在古祠堂已是乡中心完小所在地,高耸的三层新教学楼与古色古香的大厅相映成趣,教师们在这新构旧筑里培育着脉脉书香。

  耢耙弄和长街的交叉口,是胡卜村的中心。这里高耸着一座木牌坊。两柱一跨,“卉”字形的门楼,形制独特,风格古朴,系典型的明代建筑。牌坊是纪念明弘治乙酉举人胡釴的,门楼之上的“飞黄”扁额,也许是希望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能鹏翼高举,一展仕途辉煌。可胡釴志在青山,他乡试拿了个第一之后,就不再应试,而是过起“曲唱沧浪鸥鹭起,得鱼沽酒浑忘机”的隐逸生活。尽管如此.他毕竟给胡氏家族添了荣光,人们珍惜这座象征家族荣耀的标志性建筑,茶余饭后,老人们坐在牌坊下的四只石元宝上谈先贤,话古今,成为一道亘古不变的人文风景。

  五六年前的一个秋目,我与县文管委的赵曦等同志慕名前往胡卜,在寻访卜曾公纪念堂、胡大宗祠和“飞黄”木牌坊,获得了一点点有关胡卜古村的历史碎影之后,又转悠于古村的街弄。卵石铺的长街,龙鳞般地东西蜿蜒,光溜溜的石子犹如一个个标点,仿佛浓缩着一段历史,只感觉到历史的有关书页,却看不到个中细节。房子沿街排过去,一间紧接着一间。留有油漆旧痕的椽梁和门面,散发着久远的气息。街中,有拄杖蹒跚的老者,也有迈着青春步伐的少年,既有沧桑之感,又有时代共鸣。

  小弄也是卵石铺的,凹凸而有韵,曲折而幽深。阳光柔柔的,疏疏的,将小巷喷洒得斑斑驳驳。巷弄的开阔处,有一口口古井,圆圆的井栏底部,锈着绿绿的苍苔。跨过一道道门槛.是一座座庭院深深的古老台门。台门有天井、堂前,有的还有后院,古人们精心构建的艺术之巢,现在苍老了,但村民们眷恋着浸润着古老文化的家园,打理得很是整洁。走出台门,走同弄底,忽又闪出一条小弄,幽幽深深.似误入迷宫。让人谐趣盎然。

新昌胡氏--摘自:黄启昌《胡姓通史》

    新昌之胡有二支,一为五代吴越时迁居而来,始祖胡璟,仕吴越为行军司马,寓居新昌胡卜村,因植梅10里,故有“梅溪”之称。他死后就埋在胡卜村七星峰下。自此,子孙后代世居在这里,成为新昌人。据《新昌县志·氏族志》记载,胡卜村有垂裕堂,祀始祖胡璟;有孝子祠,祀胡刚。胡刚《明史》卷296有记载, 洪武初其父谪役泗上,因逃亡未能得手,罪当死刑,命在旦夕。时胡刚正想去看望父亲,在河边等渡。消息传来,胡刚心急如焚,顾不上等待渡船,即解衣泅水而往,号泣请为代罪。 监刑人马上把这一情况上奏皇帝。皇帝怜其笃孝,大发慈心,下诏宽宥其父并同罪者82人。 由此胡刚便孝闻天下。另有德昌祠、敦裕祠、祥祯堂、德裕堂、庆余堂等,均为奉祀胡氏家族中贤名之士。(注:据胡伯均宗亲提供资料胡刚(胡世刚)为梅溪胡氏第二十世,字惟辅,为乡贤。南山)
   
  另一支是明洪武间由台州迁至新昌南乡白王殿前村,始祖胡原遂。明代新昌有叫胡用实(1541—1617年)的,字其佐,号宾岩,以贤行为世人所称道。他刚进学校读书,就以圣贤自期。长大后行谊愈孚,受到当时人的尊敬与信任。有一次,他在晚上捡到了他人丢失的钱包,不为所动,就原地等待失主,一直到天亮终于归还其人。他不为色动,一次,一美艳少妇风情万般挑逗于他,毅然拒绝,有人笑其愚,答曰:“吾愚于欲,而明于理耳。”学者称松庵先生。

关于新昌族谱中有关霸公胡铨的记载    南山

最近由浙江省宁海市桥头胡镇胡新奎宗亲考证:江西庐陵胡氏始祖胡公霸祖籍不是金陵而是浙江新昌。见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9&id=764。主要观点是:霸公是浙江新昌梅溪胡氏的后裔,上祖出自安定胡氏,是浙东胡氏的一个分派。霸公的祖父是璟。璟公字汝明,讳子章,行九,是进思的长子。生于唐中和四年甲辰(884)年,年轻时随父征战,屡建奇功,任明州兵马指挥使,娶吴越王钱镠弟钱镖之女,为钱王郡马,后克福州建功,升行军司马兼尚书事。乾佑二年致仕,游新昌七星峰之麓,遂居之。见沿溪植梅,自号梅溪居士,踏雪咏梅,以终天年。即梅溪胡氏之始祖。后子孙与卜氏结秦晋之好,改村名为胡卜村。卒于后汉乾佑二年己酉(949)年,葬于胡卜后山七星峰下武曲之原。璟公生三子,名珩、璇、琛。季子琛即霸公之父。琛公字康平,行十九。琛公生三子,长元武字公霸,次元统字公贞,季元恺字公阳。霸公生于后汉乾佑己酉(949)年,自幼好学熟读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通,少时受越王之命出使南唐,南唐主李煜爱其姿才,封吉州刺史,南唐归宋后,封赠庐陵郡开国侯,擢升通奉大夫,赠江西行省参政。王考其多年为官,清白之节堪嘉,转升大理事评事,客居金陵。在任吉州刺史时,其弟贞与阳随任所客居,后徙泰和南城与禾溪定居。霸公致仕后从金陵回归胡卜故里,与长子道亨字煜,次子口口字灼经营农桑,耕读自乐,命季子胜字炳赴庐陵封地定居,为江西值夏之始祖。霸公卒于宋景德丙午(1006)年,享年五十八岁,葬胡卜马鞍山。
(以上资料均出自胡新奎宗亲,由于我没有看到梅溪胡氏族谱,不能证实上述内容)
(另外胡氏宗亲网会员frankhu 去年就在论坛贴出有关霸公是浙江新昌人的帖子,见: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40&fpage=0&toread=&page=3

最近由胡氏宗亲网会员白杨提供的新昌梅溪胡氏世系,补充说明了另外一个新观点:梅溪胡氏不仅出了公霸公这样著名的江西庐陵胡氏始祖,更重要的是,现在梅溪胡氏还是胡铨之孙胡栋的后代!其世系为:胡铨之子胡泳,赠封户部尚书;泳生三子(注意不是二子),长曰槻,户部尚书;次曰榘,兵部尚书;三曰栋,义乌教谕,回新昌胡卜祭祖扫墓,后定居胡卜。子孙耕读传家,胡栋家保存胡铨遗像,朱熹过梅溪,留宿曾见此像,题诗作念。(以上由浙江省新昌县胡卜村胡伯均宗亲提供的《梅溪胡氏历史名人》)梅溪胡氏世系图如下:

万一公胡进思(858--955)--948年迁入梅溪始祖胡璟(884--950)--胡琛(仕礼部尚书)--江西祖公霸胡原明(迁金陵)--胡灼--胡肇--胡浩--胡椿--胡绍--胡墩--胡铨(1102--1180)--胡泳--胡栋--胡宣--胡善缘(迁回胡卜)......

这是我首次听说胡栋是胡铨的嫡孙。查资料胡铨第三代确为“木”旁字辈,计有:槻、榘、杙、桯、杋、枅、棿、槚、枃、檖、檬......其中胡槻官至尚书,两次在桂林任职,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桂州通判;胡榘任兵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又兼知庆元府。我们却不知他们还有个三弟胡栋。请大家关注这一信息。南山

又:查找胡栋资料,不想在胡氏宗亲网上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3627发现浙江缙云胡村胡氏族谱也有义乌教谕胡栋的记载,这世界真是小啊!只是此胡栋字大桢,又从胡铨的孙子变成了胡安国的孙子!

据《五云胡村胡氏宗谱》所载,本支胡氏可考这始祖为汉初胡害(?),因灭秦破楚有功,胡害封贳齐侯。至晋元康年间(291—299),裔孙胡伯序因逢“五胡之乱”,从北方迁到今江西南昌。至五代,胡珍从南昌迁会稽(今绍兴)。约北宋中叶,胡珏从南昌迁奉化县排溪。胡珏有三子:次子仲章,三子仲隆自排溪分别迁剡县(今嵊州)和新昌;长子仲文,其曾孙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福建建宁崇安人,理学家,《宋史有传》。据胡谱《致堂公传》所载,胡安国长子胡寅(1098—1156),字明仲,实其弟之子,历任校书郎、门外员外郎等职,从建宁迁居丹阳。生五子,“逢时不靖,适金辽之乱,兵 数扰,皆挈眷避难于婺、处、温三州”。其次子胡栋,字大桢,高宗时任义乌教谕。奉调温州,途经缙云南乡,见其地山环水绕,风景甚好,即辞官居此,且以姓名其地为“胡村”。

再查《临海胡氏宗谱》胡寅之子大祯(注意非大桢)生邦祥邦雍,邦雍生康瑞,居处之缙云,生信之、忠之、新之......

浙江省宁海市桥头胡镇胡新奎宗亲在《中国文化之乡--黄墩》一文中,提到了胡栋的另一种身世:

        黄墩(桥头胡镇)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据《赤城志》与《宁海崇祯县志》记载,世悦公次子允中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制科登王振民榜,唐宋以来,宁海学子登科还是第一次。世悦公四世孙胡栋,号柳溪,由明经宾荐除授金华府义乌县县学教谕。他学识渊博,设教华川(今义乌市),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学者把他比作宋代名教授安定先生(胡瑗)再世。

查光绪七年黄墩胡氏族谱记载世系为:一世祖进思万一公,二世璟,三世琛,四世元武,七世允中,十一世栋,字移行,号柳溪,由明经宾荐除授金华府义乌县县学教喻......

附录:新昌梅溪胡氏始祖胡璟公世系:

璟生三子:长曰名珩,随祖父万一公胡进思居奉化牌溪;次曰璇,居花鈿(会稽、上虞之祖);三曰琛,居胡卜,生三子,长子原明。

琛十九中举,授缭佐指挥兵使兼婺州刺史,转兼节度使,宋乾德中授吴越礼部尚书。

原明:南唐时封吉州刺史,南唐归宋后,升礼部尚书,封庐陵郡开国侯,定居金陵。其子灼 (胜)封邑庐陵定居,为江西胡氏之祖。

(以上摘自浙江省新昌县胡卜村胡伯均宗亲提供的《梅溪胡氏历史名人》P5)

看来霸公祖籍在浙江新昌一说主要是来自梅溪胡氏族谱之记载,很可能就是始修于宋理宗嘉熙四年庚子(1240年),为十四世胡善缘编修的族谱上就是这样记载的,当然第十一修(1948年)时也是这样延续下来的。据胡伯均老人对我说,他们村上已经没有这套族谱了,但他们应该到新昌县和浙江图书馆去查一查。南山

关于新昌胡卜村的几张照片    南山拍摄于2007.04.05



新昌胡卜村古树群



新昌胡卜村胡大宗祠



新昌胡卜村飞黄牌坊 (胡卜村老年协会会长胡伯均先生)



新昌胡卜村璟公墓



新昌胡卜村新昌乡主庙


浙东胡氏族源族居调查纪行(片断-)---南山

......

第四站:浙江省新昌县胡卜村

        浙江省新昌县胡卜村也是由于万一公胡进思儿子璟公的墓地所在而被我记在心里。“新昌之胡有二支,一为五代吴越时迁居而来,始祖胡璟,仕吴越为行军司马,寓居新昌胡卜村,因植梅10里,故有“梅溪”之称。他死后就埋在胡卜村七星峰下。自此,子孙后代世居在这里,成为新昌人。据《新昌县志•氏族志》记载,胡卜村有垂裕堂,祀始祖胡璟”。这是黄启昌《胡姓通史》浙江部分里的记载。

        由于是浙东胡氏的发源地,又正值清明节,四面八方来此祭扫的宗亲络绎不绝。经人介绍,我认识了胡卜村老年协会会长胡伯均宗亲,尽管时间短促,他还是带我到他家里,给我详细介绍了胡卜村的胡姓历史渊源,以及目前修谱的准备工作情况。从这里发源出去的胡进思璟公后人大约上十万人左右(没有详细统计),许多地方都完成了新修族谱工作,唯有胡卜村因为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如平原地区。所以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但胡伯均会长告诉我,最近此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资金问题已有着落,估计不久就可展开了。

        伯均宗亲精力充沛,热情过人,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筹措资金,近年来先后修缮了胡璟公的墓地、“飞黄”牌坊、新昌乡土庙,相信修谱大事在他的主持下一定圆满。在新昌大佛参观时,六、七十岁的他健步如飞,令我这后生在他后面紧追不舍,气喘吁吁。此时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在胡氏宗亲网开辟一个专栏,让各地宗亲网友上传所在地区热衷于胡氏敬宗修谱的杰出人物事迹,组织一次“感动胡氏”活动,让我们前面的这些可敬宗亲名扬四方,于是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许多我所了解的人物形象......

第十站:浙江省上虞市长塘镇会胡村

        按计划下午要去上虞了。在这一带调查访问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城际公交车,既方便又便宜。抽空又到离胡界村不远的史前余姚河姆渡文化的遗址参观。只需十几块钱的车费,瞬间就到了上虞市。转车去西南方向的长塘镇,汽车驶出城区,车窗两边的风光越来越秀丽,但是越走越偏僻,渐渐地开始进入山区,有些令人惴惴不安的是听售票员说最后一班回城的公交车下午四点钟就要收班。这将意味我又可能要在乡下过夜,这会给被调查的宗亲带来麻烦的。联系了会胡村的村书记胡新元宗亲,他说已经准备好资料,我来了就可以谈。会胡村现在已经和其他几个村合并为会篁村,原来的村委会已经弃置不用,办公桌上灰尘很厚,光线也不太好。村文书胡炳生拿出了清道光年间旧谱复印件,我们一同来查看讨论这个村子胡姓的来源。

        会胡村的胡氏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南宋建炎三年(1129)从上虞丰惠西南门长者山迁来,一是宋末元初,新昌人登六等六兄弟因避乱分离,后来有三兄弟(一说四兄弟)不期于伧塘(今长塘会胡)相遇,其中两兄弟定居现在的会胡村,并创“会拢庵”,还有一兄弟在旭光村创业定居。这后一种说法更具有故事情节,可接受程度比较高。看他们的谱上对登六公之前世系确实是不清晰的,疑点很多。最后一次修谱是在清道光年间,修谱人对族源情况也不敢定论,“地以姓著,其所由来旧矣,何必妄认远祖哉”。宁可留给后世去研究,也不要“妄认远祖”,其态度是端正的。他们不外出查找,倒有外面人主动找来。据胡炳生宗亲对我说,去年新昌胡卜村的胡伯均先生曾来过会胡村调查。伯均老先生我上月刚刚在新昌与他相识,是个热心人。他来此地调查一定是因为胡进思的长子胡璟公是在胡卜村发源的,他的后人从胡卜发源宁海,奉化等地,在奉化我也曾看到族谱上记载有迁绍兴、上虞分支的。这些情况只有当某一地区的胡氏族谱联修的时候才能弄清楚。目前这样调查局限性很大,只有当大家都把自己的族谱拿出来时,很多结论就会立即浮出水面。
......

关于霸公祖籍为浙江新昌的资料还有下面一则:    南山

据<<绍兴县志>>卷44 第二章  历代进士名录载:

五代(907~960)
历代文科进士名录  ...... 胡公霸    新昌人    吴越吉州刺史

参见:http://www.sx.gov.cn/portal/invest/sxsz_msg_list.jsp?catalog_id=20050411002112

但本人认为县志资料很可能来源于当地族谱资料,如果现在能从另外的途径查到 五代(907~960)时期的进士名录上确实有新昌胡公霸,那就很有价值了.单靠族谱,县志还不能说明问题.

如在绍兴县志上从宋朝开始进士名录都有明确的年代记载,如天禧三年(1019)己未科王整榜 胡仲元    新昌人    著作郎;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沈晦榜 胡尚智    会稽人    (一作余姚人),但在宋朝之前就没有具体年代,那绍兴县志这份名录中关于胡公霸的资料来源于何处呢?很可能就是依据当地族谱的记载.南山

又,最近我到新昌只去了璟公墓地祭扫,但不知道霸公的墓地也在新昌,此事要落实一下.

更多有关胡卜村的文章:

古村胡卜散记

作者:唐樟荣 王东惠     2007年5月20日

http://bbs.zjol.com.cn/Dispbbs.asp?boardid=279&ID=611045&replyID=1274822&skin=1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QQ114412749 hxy123@sbc-mcc.com



    胡卜村,位于新昌县东北部新林乡境内,省道江拔线边,距县城东15公里,北与嵊州市金庭镇接壤。村落在山环水抱之中,村前有蟠龙岗为守护,后有七星峰为屏障。东有源于大湖山南坡陈公岭的十里梅溪,自东而南、而西,绕村而过,西有“绿色卫士”古树群,16棵古樟和几棵古松,枝繁叶茂,冠盖亭亭,规模之大,树龄之长,县内罕见,有“浙江省古树群保护碑”予以保护。

    追溯历史,胡卜,原名梅溪,五代时已有人居住,是新昌县内最早形成的村落之一,属新昌乡三十三都。公元908年,从剡县析出东部的13乡组建新昌县,新昌乡是新昌县中的一个乡,县名即以乡名名之,寓有新建之县昌盛昌隆之意。至今该村尚有新昌乡主庙得以保存。

    胡卜村始祖当为五代时的胡璟。据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五代时,有胡璟(887-965)者,曾任吴越王偏将,因取福州有功,升行军司马兼尚书事,后隐居新昌胡卜七星峰下,性爱清旷,喜吟咏,乃于溪边植梅十里,自号“梅溪”。“每岁宴,踏雪咏诗,悠然自适,遂有终焉之志。”自此,梅溪胡氏逐步繁衍为当地大族。

    胡璟十世孙胡铨(1102-1180),又称康一公,号澹淹,居庐陵,为南宋著名忠臣,受到秦桧排挤打压,流寓海南,和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等并称“五公”,神像崇祀在海口市“海南第一楼”五公祠内,被人们敬仰和传颂。他于宦游之余,拜谒先祖遗迹,在梅溪创建了胡大宗祠“垂裕堂”。后虽历经变迁兴废,但胡大宗祠至今尚存,已改为村小学。

    最早居住在七星峰下的卜氏,有一位卜曾,北宋初宦居京都汴梁兵马司之职。为官廉洁清正,克己奉公,刚正不阿,惩恶扬善,抑邪扶正,爱护黎民,深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归故里时,私囊空空,在乡亲的帮助下,在七星峰南麓,筑起简陋茅屋,与百姓一样过着清贫生活。他看着百姓有的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又看到越轨之事常有发生,就常常告诫民众,盗窃之行不德,抢劫之为不义,不正之道非图谋也,积极引导乡民垦荒生产,向土地谋取吃穿,走勤劳致富之路,做奉公守法百姓。并发动种桑养蚕,发展畜牧,在沿溪两岸遍种梅树等果木,春天繁花似锦,夏季硕果累累。乡民受其教诲,获益颇丰,亲切地称他为“兵马太师”。卜曾公常在梅溪江上纶丝垂钓以娱老,死后葬于七星峰之阳。乡民缅怀卜曾功德,奉为新昌乡主,宋皇为旌表贤臣,谥封为新昌乡主正神,敕建新昌乡主庙。卜曾无子嗣,又无遗产,胡璟公后裔会同新昌乡十二庄百姓解囊购置庙产祭田,供修缮及庙会之需。现存乡主庙建筑为清光绪时重建,前厅有联,曰:梓里千年沾惠泽,梅溪一带忆钓游。另有“百世不忘永祝七星峰下墓,大官归隐广栽十里溪边梅”;“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世知即为大恶”等联。正月十三为卜曾公寿诞,人们纪念卜曾公,逐渐形成乡主庙会。会期时,庙内张灯结彩,香火缭绕,来自各村庄的莲子行、吹鼓亭、高跷、十番、盘龙、舞狮等民间文艺表演队涌至庙前广场集会,旗帜林立,锣鼓喧天,礼炮齐鸣。抬着卜曾公神像游行,让卜曾巡视村庄是庙会的重要内容。队伍中,举回避、肃静、廉明、公正等牌,人们扮成校尉、犯人,犯人背插黄色犯牌,在校尉的押解下游街示众,旨在表示卜曾公生前对人们的谆谆告诫,要遵纪守法,不可作奸犯科,违者必严厉查办。游行队伍绕村一周后,至后门山墓地,举行祭祀仪式,告慰先灵,祈求乡主保佑一方水土平平安安。又演戏酬神庆贺,到正月十八落灯。通过纪念活动,众百姓祝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业腾飞,新昌乡保持着淳厚的民风,安祥的社会环境。

    除了胡姓外,全村共有29个姓氏的居民,以胡、俞姓为主,还有冯、杨、吕、潘、袁、张、石、虞、徐、陈、竺、王、赵、盛、曹、陆、任、李、周、何、邱、梁、章、叶、江、宋、姚等姓。共有600多户,1400多人。

    胡卜以前曾有街市,且自古有名,在新昌东区很有影响,万历《新昌县志》“市镇”下记载有“胡卜市”,当时全县只有6个乡村市镇。民国《新昌县志》记载:“胡卜市,县东三十里,今重兴,以二、五、八为期”。旧时就有布店、染店、杂货店、肉店、酒店、豆腐店、茶食店、点心店、药店(景春堂),最兴旺的时期,有三爿肉店,五爿豆腐店,城里有的东西胡卜基本都有。民国时,新嵊一带有名的“大老虎”率盗匪来到胡卜,抢劫商铺,还纵火烧了胡大宗祠,损失惨重,集市逐渐衰落。现街面小店多供应本村居民日常所需。古街东西延伸,长300米,宽3米,两旁的店铺屋有单檐、二层等多。现在走在胡卜村中,蛋石路遍布全村,两边店面虽已冷落,但当年街市景象,依稀可见。

    二

    村中最大特色,除了有遍布全村的蛋石路外,就是那一个个栉比鳞次的台门(四合院或三合院),全村有台门二十座,这在新昌古村落中也是一道耀眼的风景。该村旧时有“四个头”为村里大户人家,即上坎头、源昌头、四份头、万兴头。其中乌漆台门为现存最早台门。三合院格局,正楼三间二层,底层前为廊,小瓦屋面,三合土地面,青石阶沿,天井卵石铺地。该村最有名的还数清风堂,以其建筑的精美著称,创建者为胡声昌(1817-1875)。是一幢明代流行的第宅建筑,二层四合院砖木结构,门楼三间,南面底层明间设门,开八字墙,砖雕门饰。北面正楼三间二层,底层明间为厅,次间设槛窗,前设双步廊。小瓦屋面,周圈风火墙。三合土地面,青石阶沿,天井卵石铺地。清风堂不同流俗处,还在于木雕特别精美,砖雕也与众不同。这里凝聚了好几位工匠精湛高超的手艺,耗费了主人许多的财物和无数的心思,他们共同托竖起了一座美宅的梁柱,支撑着象模象样的一个大户人家,柱上有两副砖雕对联:居家第一读书声,处世无双让路法。敏于事而慎于言,持其志无暴其气。因为有这样的胸襟和家庭文化氛围,胡声昌的子孙都学有所成。人们都说,村中留下报单痕迹最多的地方在清风堂。清风堂里有一位十七岁嫁到这里的老奶奶,名潘金花,九十多岁了,亲眼看着堂内一代代孩子的成长,她说,清风堂里的人个个都好,最好的要数胡天斗,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当博士生导师呢。由于它的价值,如果这里被筑成水库,清风堂将会被整体搬迁。另外还有四分头台门、九步踏道台门、胡易尔台门及山脚台门、俞家台门、大台门、上杨家台门、下杨家台门等,村中还有宗祠9座,其中胡氏7座,俞氏2座。这些古建筑,虽然大多已经年久失修,显得破旧冷落,但穿行其间,可以想见楼主昔日富裕安闲的生活景象,也可以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浓郁的古村文化。

    三
 
    在村中心耢耙弄和长街的交叉口,高耸着“飞黄”牌坊,“卉”字形,二柱三楼悬山顶,挑檐斗拱,精雕细琢。旧时的旌表性建筑,县内硕果仅存,成了古村的一个标志。飞黄坊在清嘉庆时曾作维修,1999年,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在胡釴直系后裔胡伯钧等的筹募下,整修门楼顶脊,恢复匾额。

    据宗谱记载,牌坊额中有“己酉科”三字,左“举人”二字,右“胡釴”二字,中层长方额书“飞黄”二大字,左有“钦命进士第中顺大夫国子祭酒前提督浙江全省学政郑纪书”,右有“新昌知县程傅、县丞汪琦同立”等款字。

    胡釴,字朝仪,胡端祯之次子,“天资英敏,克承父训,博学多能,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即名闻郡邑,式燕鹰扬,弘治己酉乡试中魁,选为士林,翘楚厥后,终老名山,不仕朝班,优游梅溪”。嘉靖丁亥(1527)仲秋之吉,己酉科举人友弟梁宠撰写《举人朝仪公传》以记其事。

    胡釴中举未仕而以隐逸终,显然与当时一般人眼里的“飞黄腾达”无关,建了“飞黄”坊,为的是纪念这位为家族增光添彩的梅溪村第一位金榜题名者,也希望后代有更多的人能金榜题名,鹏程万里,为胡氏光大门楣。

    “飞黄”坊下有四只石元宝,老老小小路过这里,都喜欢在石元宝上坐坐,石元宝因此变得光滑温厚,非常可人,冬天,夏天,这里都是最好的坐堂。

    四只石元宝中,有一只粗糙浑朴,相形见绌,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只石元宝在这里“滥竽充数”呢?

    有人说,胡卜人在嵊县的一个石宕定制了两对放在牌坊之下供人小坐石元宝,雇人抬运,约定由胡卜人招待一路上的吃喝点心。挑夫胃口特别大,点心不够吃,就嫌胡卜人不客气,一气之下,就将一只石元宝落在念石村陈公岭路旁。

    又有人说,明朝时有一过路人在牌坊下歇息了好久,羡慕的眼光一直注视着元宝,垂涎欲滴,不忍离去。许是站长了有些碍事,许是让他过多地分享了这份财富有点心疼,有位胡卜人看他眼馋的样子,就说:“有本事你就拿只回去罢。”问当真否,答曰当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过路人立即挟了一只,稳稳当当地走了,留下这个胡卜人目瞪口呆。后来打听得,过路人是在县城筑城墙的健汉,为了争口气,费尽力气,到了念石村口陈公岭路旁,没有再多的力气把元宝带回家,就弃在路旁。

    这些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了,如今该村热心文史和地方公益事业的退休老师胡伯钧听了传说后可有了自己的主意。几年前,他将信将疑间,特地赶到陈公岭。陈公岭人都说这只元宝是胡卜人的,并且答应收点保管费就可以“完壁归胡”。可是后来,胡卜人准备了保管费、叫了人,第二次准备去抬回元宝时,却没有结果。有位陈公岭人说,“我们又不缺少这点保管费”,村里人都随声附和,觉得很有道理。保管费有价,而石元宝无价,钱拿到了会用掉,石元宝抬走了再也抬不回来,它在陈公岭呆了那么长时间,看着也是一种享受。一只石元宝也是陈公岭的一大财富啊!但这给胡伯钧老人留下了些许遗憾!



     胡卜村历史悠久,村中有三个县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之多,县内罕见。新昌乡主庙、胡大宗祠、飞黄坊,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古旧事物,传达着历史信息。

    胡卜这个千年古村如今已经青春焕发。旧时,村中多读书人,多秀才,现在出了135名大学生,还有10名留学生。村中还走出了胡柏藩、胡邦城这样在全国全省都有影响的现代企业家。村中多长寿者,看着年轻一代外出创业,日子一代比一代过得好,心满意足,老年活动室办得红红火火,2003年10月,被评为“绍兴市先进老年活动中心(室)”。2002年,被命名为“绍兴市体育特色村”。

    现实的胡卜村,该是历史的梅溪村的延续和发展吧。

    2003年以来,浙东引水工程重要项目之一的钦寸水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昌县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有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钦寸水库会把一些村庄没入水底,胡卜村因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附近的曹州、秀溪、查林等村一起,将要选择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去另一个地方安居乐业。纵有太多的眷恋,胡卜人也必须从容地面对,直至拆迁、移民安置。一些文物建筑要整体搬迁,可以带走的一些“财富”要悉心收藏。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8-07 15:4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1-12-15
梅溪胡氏第十三次修谱结束,现已发谱。明天起浙江绍剧团将有100多人的队伍前来胡卜村做大戏。时间是星期五、六、日。星期六5到7点敬祖先,9到11点发谱。

【博士】浙江新昌梅溪(478725570) 2014-6-5 19:18:12
   古人云:“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忠臣和孝子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胡氏家族中,有一位忠臣胡铨,一位孝子胡刚,闻名朝野,共为世人敬仰。

        忠臣胡铨是胡璟的第十世孙,金兵南下诏谕江南,他请求将秦桧及其党羽斩首并“竿之藁街”。胡铨自己有诗云“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胆怯寒”。遗憾的是,忠君爱国之心没有使秦桧等奸臣胆怯寒,而让自己由此遭贬,谪居海南。直到孝宗即位,胡铨才回到朝廷,任为国史馆编修、兵部侍郎等职,谥号“忠简”。在海南,胡铨和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等并称“五公”,神像崇祀在五公祠内。忠臣之心终于被君主赏识,被百姓崇拜和敬仰。

        胡铨在胡氏康字辈中排行第一,后世称其为“康一公”。他的孙子胡栋,任义乌教谕,自庐陵来祭祖扫墓后,就居于先祖旧址。

   “忠孝江南望族,理学天下名家”,这副对联镌刻在胡大宗祠的门楣之上,这不是族人的自诩,而是民国时期浙江省省长张载阳对胡氏大家族的钦慕和赞赏。
【博士】浙江新昌胡晓松(315944724) 2014-6-5 19:19:16
梅溪胡氏宗祠在新昌共有15座,其中胡卜村7座,其他胡氏聚居地8座。胡卜7座分别为:垂裕堂(大宗祠,祀始祖璟),敦裕祠(祀十七世祖士良),祥裕祠(祀二十九世祖金柱),孝子祠(即崇裕堂,祀二十世祖刚),庆裕堂(祀十九世祖福寅),德裕堂(祀二十一世祖端睦,一说祀二十世祖子仲),德昌祠(祀二十一世祖端任);其他地方有:光裕堂(竹岸),承裕堂(大坪头),盛朝祠(大坪头),绍裕祠(燕窠),光中祠(蔡岙,原称光裕祠),树德堂(柘树湾),垂裕祠(镜岭溪西),元瑞祠(回山殿前)。

【博士】浙江新昌胡晓松(315944724)  19:20:40
胡卜村始祖当为五代时的胡璟。据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五代时,有胡璟(887-965)者,曾任吴越王偏将,因取福州有功,升行军司马兼尚书事,后隐居新昌胡卜七星峰下,性爱清旷,喜吟咏,乃于溪边植梅十里,自号“梅溪”。“每岁宴,踏雪咏诗,悠然自适,遂有终焉之志。”自此,梅溪胡氏逐步繁衍为当地大族。
[ 此贴被南山在2014-06-05 19:31重新编辑 ]
怀念家乡,美丽的十里梅溪,将不久消失.取而代之,将是雄伟的钦寸水库.胡氏弟兄要各分东西.
      怀念呀!美丽的十里梅溪
          怀念呀!美丽的胡卜村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0-05-22
梅溪胡氏第十三次修谱将结束,现已在征订中(全10本12卷)。精装版5000元/套,非精装版600元/套。将于5月28日停止征订。联系057586222444。
怀念家乡,美丽的十里梅溪,将不久消失.取而代之,将是雄伟的钦寸水库.胡氏弟兄要各分东西.
      怀念呀!美丽的十里梅溪
          怀念呀!美丽的胡卜村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9-08-20
朱熹《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写作时间为1167年11月,作诗地点亦很明确,乃槠州附近的梅溪胡氏客馆,即湘潭胡氏园,不是新昌梅溪。

详见: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310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9-07-23
以科学发展观处理历史遗留之事
----与梅溪宗亲(新昌胡卜)谈谱事之四

    族(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繁衍、生息、兴衰的历史,有她的时代性与局限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历史的变迁、交通的闭塞、信息的难通,多凭人们的传说与回忆而录成的宗谱,难免会出现错载误录的情况。一旦记入了宗谱,便成了一个家族的共识,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典章,谁想改动一下,就会遭到众人的责难,甚至以“大不敬”之罪,遭族人非议。

    胡卜是璟公后裔朝拜的殿堂,《梅溪胡氏宗谱》为此而有崇高的威望。各分派视为宗族的正典,相继而引录与转载。但因“屡遭兵火,几致湮没”,致使谱牒不明。明季,开之公旁搜边访录成草本,故而谱牒传世,其功不可没。故后人为其而赞扬。但因历史条件的限制,难免亦有误录之处,留下了争议的根源。

    现今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历史的遗留问题,可借助便利的交通、准确的信息,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与判断,从而去伪存真、纠错较正,还历史一个真面目。上祖对宗谱的修纂亦有“误则正之、错则改之、漏则补之”的训导,我们可大胆地遵循。

    采百派之长,富本源之流;去伪误之章,成真正典范。这是后裔们对重修《梅溪胡氏宗谱》的衷心期望,是梅溪胡氏继续发扬光大的新篇章,这也是邦城宗亲重修《宗谱》的愿望。谱牒落成邦城宗亲将与开之公一样,将受胡氏后裔的赞扬,世代流芳。

    二OO九年三月二十八日,璟公后裔将联合祭祖,邦城宗亲相约届时商谈谱事。因祭祖仪程安排尚需去奉化排溪祭奠万一公,交谈时间不够宽裕,故草写几点建议供宗亲参供,聊以弥补。

    一、派员与江西采访,弄清“铨、泳、栋”三代祖系的含接。
    霸公是江(西)浙(江)胡氏重量级人物,我们视霸公出使南唐刺史吉州,胜公随宦于芗城,是真正的浙东胡氏分派;然江西许多分派认为是华林胡氏,祖是赟。故有必要弄清“铨、泳、栋”三世。如果能对上号,说明梅溪谱是正确的,原谱只需加上铨的上祖“载、恺、琏”,那么必须抛弃原谱“肇、浩、椿、绍、墩”的祖系,弄不好会“弃祖”,两者不能兼得。栋公如果挂不上号,就说明原谱是牵强附会,“铨、泳、栋”三世是误录的,如果梅溪胡氏视“炳公”为“胜”,那么“煜、灼、炳”三分派的世系图就完美了,也不担“弃祖”、“误录”之罪名,更利于与江西华林胡氏争霸公祖。

   二、编制宗支总图统率各分派,提高梅溪胡氏的声望。
    编制宗支总图可采用二种方式:一是绘制世系图到各分派始迁之祖,这项工程较大,从璟公依次要写上各世祖的名字直到分派始迁之祖,有一定难度,但便于观览,一目了然。方法可发一份调查表,由各分派自己填写,然后汇总编制。二是用文字叙述各分派的始迁地。如“黄墩胡氏,璟公派下六世孙,世悦公分派”,“江西值夏胡氏,璟公派下四世孙,胜公分派”。

   三、召开一次璟公派下各分派宗亲代表会议,这次会议可解决以下问题。
    1、告知重修“梅溪胡氏宗谱”的大事;敬请各分派支持,提供自己分派宗谱中收录的胡氏资料,把这些流失的资料收集回来,整理汇编后收入《梅溪胡氏宗谱》,那么她必将成为浙东胡氏的宝典,成为珍贵的历史遗产。
    2、请各分派提供上祖世系图,便于编制“宗支总图”。
    3、共商璟公陵墓搬迁选址及集资办法。
    4、便于《梅溪胡氏宗谱》落成庆典时,邀请对象心中有数。凡有意参加宗亲代表会的分派,有意于“认祖归宗”,当然会乐于参加庆典;反之无意“认祖归宗”的分派,我们可以不邀请,免得吃“闭门羹”。
    四、筹建胡氏陵园。胡卜修水库后,古村要迁移,祖墓亦要搬迁,势在必行。我们趁这次东风,重建一座胡氏陵园,陵园内正中建造璟公、衍公、琛公、霸公陵墓,东西两侧可建胡卜列祖列宗的陵寝,中有广场便于公祭。资金除国家补偿的搬迁费以外,可发动广泛的集资解决。为了使祖墓能得到相应的赔偿,故此对衍公、琛公、霸公及胡卜派的祖墓要找到墓地,有据可依。
    五、筹建胡氏纪念馆。“胡大宗祠”是祀璟公的殿堂,搬迁后国家一定要给予赔偿。用这笔钱为基础,再集资一点,改建“胡氏纪念馆”正厅塑璟公、珩公、琛公、霸公神像,东西二厢楼上建胡氏资料库(收集各分派胡氏宗谱)及胡氏资料展览馆,前厅造戏台,便于节庆活动。
    浙江有众多的“胡公庙”、“胡公祠”,祭拜人不绝,我们把“胡大宗祠”改建成“胡公祠”,尽量与胡公陵园配套,结合水库的优美山水,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给胡卜村发展第三产业带来商机,胡卜的前景更美好!

    璟公派下三十世孙
    胡新奎写于黄墩
    2009年3月27日

收稿日期:2009.07.12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9-07-23
“识故乡”与“拜汾阳”
----与梅溪(新昌胡卜)宗亲谈谱事之三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五言绝句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恩故乡”的名句,千余年来传诵不绝。写尽了游子对于家乡故里的质朴怀念。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村落,那里的亲人在脑海中翻腾,激起了思乡之情。

    成化《新昌县志》揖录了澹庵孙栋自庐陵来祭璟公墓诗一首,以此诗来证明胡铨之孙栋回乡祭祖而留居,成为梅溪胡氏的传承人。诗云:
    宦游湖海世更张,今日归来识故乡;
    先陇寒烟苍桧老,残碑莫(暮)雨碧台荒。
    尚遗簪笏传家好,更有芝兰奕叶芳。
    忍向西风陈一奠,肯同郭氏拜汾阳(:)

    无独有偶,黄墩胡氏栋公的儿子居端公(1167—1243)比成化年间(1465—1487)早二百余年,亦有“归排溪展墓”一诗,留存在宁海《长亭胡氏宗谱》内,反映始迁祖居端公与排溪的渊源。诗曰:
    赘居东海几星霜,今日归来识故乡。
    先陇寒烟苍桂老,残碑暮雨碧台荒。
    尚遗簪笏传家好,更有芝兰奕叶芳。
    认向东方陈一奠,肯同郭氏拜汾阳。

    二首诗的首句各道自己的经历,我们不去深究,只研究其相同处与不同点;
    二首诗的共同处,首先是:“今日归来识故乡”。栋公视胡卜为故乡,居端公视排溪为故乡。

    按《梅溪胡氏宗谱》记载:景公四世孙灼公(胜)徙居庐陵,至十二世孙栋公回乡祭祖留居,成为梅溪(胡卜)胡氏的传承人。这期间已历八世,至少有二百余年时间,对栋公来说是到了一个陌生地,何来“故乡”的概念。作为南宋初期的文学大师,连“故乡”一词都不清楚岂非是文章的一处败笔,有损大师的声誉。

    据《长亭胡氏宗谱》记载:居端公自幼生活在奉化排溪,因赘长亭盐务司主管谢姓之女,由母亲石氏及兄长居乐陪同至东海之滨完婚而留居,排溪是他的故乡,言真意实。

  两首诗的共同处之二是“肯同郭氏拜汾阳”,栋公视璟公似汾阳王,居端公视万一公(胡进思)似汾阳王。为了便于比较,特制图表如下:
┌───┬──────┬─────────┬───────────────┬──────┬───┐
│人名  │    寿      │    职位          │    事王                      │  王族关系  │盛誉  │
├───┼──────┼─────────┼───────────────┼──────┼───┤
│胡璟  │66(884-949) │行军司马兼尚书事  │钱谬、元罐、宏佐、宏棕、宏淑  │  钱王郡马  │      │
├───┼──────┼─────────┼───────────────┼──────┼───┤
│      │            │                  │                              │            │汾阳王│
│郭于仪│88(697-781) │  元帅、中书会    │  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    │子郭暧为附马│      │
│      │            │                  │                              │            │尚父  │
├───┼──────┼─────────┼───────────────┼──────┼───┤
│胡进思│98(858-955)│统军使、主吴越政事│钱穋、元灌、宏佐、宏棕、宏淑  │子璟为郡马  │尚父  │
└───┴──────┴─────────┴───────────────┴──────┴───┘

  上表不难看出璟公与郭子仪比要逊色多,万一公(胡进思)与郭子仪比正相当。故此说栋公把璟公誉为汾阳王,比喻不当,影响了全诗的丰彩。居端公用汾阳王比喻万一公,言简意合,用此句追悼祖宗的丰功伟绩是十分恰当的。

    两诗的不同处是:“认向东方陈一奠”与“忍向西风陈一奠”。居端公来自东海之滨,他“认向东方”表达了他代表长亭的后裔,郑重地敬上一杯酒表示悼念,是合情合理的用词。栋公的诗用上了“忍向西凤”一词令人难以理解.祭祖是虔诚的事,不高兴祭祖就不祭吧,何必要“忍”呢?清明季节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为什么要用“西风”萧瑟的词儿来制造一个悲凉的情景呢?这又是一处败笔。

    综上所述,居端公“归排溪展墓”一诗的真实性最高。写作时间比成化县志早200余年。成化《新昌县志》收录的“栋公回乡”诗,一定是后人的造作,企图用此诗证明“栋公归拜祖墓,就居故址,迄今三世”的事实。造作者本想移花接木,借以愚弄后人,可惜造假水平不高,反而弄巧成拙。栋公与居端是父子关系,不管谁抄袭了谁的作品,只能说明他俩都是浙东胡氏的后裔,绝非来自庐陵。故此栋公发出了“忍向西风陈一奠”的呼声。他“忍”着自己人错了谱籍的痛苦,“忍”着要做仅比自己大18岁之人的孙子,“忍”着要认比自己少35岁之人为父的痛苦。他视造假者,强拉硬扯,颠倒历史的人为“西风”,发出了怒吼,这“陈一奠”是多么违心呀!

璟公派下三十世孙
胡新奎写于黄墩
2009年3月25日

收稿日期:2009.07.12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9-07-23
浙江新昌梅溪胡氏的几次大迁徙
 ——再与梅溪(新昌胡卜)宗亲谈谱事

    我祖万一公,讳进思,“灵川毓秀,浙水开祥”。唐乾符六年(879)谒钱谬王参赞军事,因屡立战功而重用。后唐长兴三年(932)吴越王钱元罐立,拜公为大将军,后晋天福六年(941)吴越王钱佐立,公又因平福建李景反有功,授都指内衙统军使,升大司马光禄大夫。天福十二年(947)吴越王钱棕立,公有所谋议弘棕都视为干预政事而面斥之,欲授以一州之职而逐之,后又题钟馗击鬼图而辱之。公知祸将及之,一夕,弘棕夜宴将吏,公疑图己:即率亲兵百人囚弘棕于义和院,迎其弟弘椒立之;“废棕立椒”之举使公惶惶不安,怕祸及子孙,敦促了胡氏避地而居的大迁徙。

    乾佑元年(948)钱椒王加封公为尚父,主吴越政事,公叹曰:“位至将相非不荣也,但区困偏方不得伸志为歉尔,今老矣不即去吾宗危矣”。常思“废棕立椒”之事恐危及子孙,于是命璟庆子孙辈悉赀赤城黄岩避居庆祖负母渡钱塘江,泛四明步排溪:视石楼翠峰,蓬岛东蔓,举山胜会,田地平波,苍陌开阔,遂定蓬岛麓地为家。公耽心“少妻幼子”安家创业的事大,命长孙珩讳芝荪(芝荪比叔祖庆年长17岁)去协助按排。芝荪往返之间,“因步越山岭之地,途经七星峰下,审视其山水秀丽、田野开辟,自会稽言璇,率季弟琛定居于卜氏后山之麓。”璟公亦于当年致仕回归,与儿子们同居。第二年(949)病逝,葬七星峰之麓。

    宋建隆三年(963)璟公大房孙彪(原和)娶卜氏为婚生二子,胡卜两姓结秦晋之好,始改山背瓜藤为胡卜村。彪之长子彤(三六府君)令儿子大一府君于宋咸平二年(999)迁黄岩南塘居住,实现了万一公“子孙辈悉赀赤城黄岩避居”的遗愿。这是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

    族人虽迁徙各地,万一公亦辞世,但琛公还任职于朝,虽受钱椒王的眷顾,于乾德三年(965)升任礼部尚书,但公心里还怕“废棕立椒”之事的余波会祸及子孙,俗语说“伴君如伴虎”,天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因此“避地而层”的余念挥之不去。宋开宝三年(970)钱椒王欲派使者修好南唐,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琛公千方百计为原明(公霸) 公争得了“出使南唐”的诏命,筹划了我族的第二次大迁徙。琛公觉得上次迁徙仅仅是离开京城,而新昌、奉化仍在吴越国管辖之内,一时事发受害难免;这次有机会迁徙于异国他乡,就是旧事重发,吴越也鞭长莫及了。琛公思及长子原明已有煜(969)、灼(970)二子,胡卜有后;次子原谅(公真)、季子原恺(公阳)尚未成年,趁此机会随长兄一起去南唐。《大通考》一书载“霸是南唐时偕真阳二弟来刺吉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书又载“南唐霸公刺使吉州,长子胜随宦家于芗城,说明霸公刺史吉州时,随行人员除了二弟外还有胜与其母(注:在当时吉州人认胜为长子,他们根本不知胡卜有其二个兄长;与我们不识江西还有胜的几个弟弟一样。)胜的母亲是谁呢?胡卜谱载:霸公“配卜氏续娶梁氏生三子”在封建社会,使臣—般不带妻子,为使使臣如期而归,妻子多留为人质,再说卜氏育有二个儿子,小的还在哺乳,按常理只能留于胡卜抚养二子,不可能随夫去南唐。南唐都城在金陵。霸公去金棱首先要完成出使的使命,再慢慢取得南唐主的好感与信任,才能授以刺史重任,这不是短时间的事,推想而知,霸公在金陵一定住了较长一段时间,故此推测梁氏夫人娶自金陵,胜(炳)也生子金陵,后才有“霸公剌使吉州,长子胜随宦家于芗城”之说。由此推之说明“灼”不是“胜”。贵谱记载的“灼即胜”肯定是一个误录,有损于《宗谱》的真实性。

    胡卜谱有璟公“沿溪植梅,自号梅溪,踏雪尝梅,以终天年”之说。从上述材料可知璟公致仕至病逝不到二年时间,短短的二年内,从“植梅”到“尝梅”觉得不可思议,如把琛公视为“植梅尝梅”者更为实际。因为他自宋开宝六年(973)陪同钱椒王朝京师后致仕(当时年仅47岁)于宋咸平二年(999)辞世,在胡卜居住了整整二十七年。吴越纳土归宋后他无官一身轻,心里上又解除了因“废棕立椒”事件带来的阴影,活得自由自在,膝下有二个孙子<煜、灼),还有二个曾孙(时清、肇):他享受了天伦之乐。故“沿溪植梅、自号梅溪、踏雪尝梅,以终天年”视为琛公较合情理。

    五代结束宋朝建立,“废棕立椒”事件己成了历史,我族的一块心病已经去除。在北宋初始的太平盛世年间,我胡氏繁沂生息己成大族。为了生存后裔们不断地迁徙谋求发展,特别是江(西)浙(江)两省人才辈出 出名闻遐迩:为我族谱写了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十年来我走访了较多的胡氏村落:收集了一些胡氏资料,对梅溪胡氏迁徙情况综述如下,供梅溪宗亲修谱中“联宗收族”时参考。

    (一)璟公长大房衍(芝荪)后裔迁徒情况:
    奉化排溪沙栋村:先是衍公之孙彬(三九府君)迁居于此,后裔留居,是个大族。
    黄岩南塘。彤公之子大一府君于宋咸平二年(999)迁去,现在情况不明。
    宁海许家山。彬公之孙小三提举泛海至象山丹邱传四世至承敬公(芝念二)定居。    
    宁海古渡:承敬公传四世至利八府君迁至古渡居住,已成大族。
    宁海中胡村:彬公三子罐迁宁晦硖石与长子小绅在此发祥。是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故里。    ·
    宁海岩头里村:中胡八世孙友义分派。
    宁海大佳何镇胡家村,中胡十四世孙义制分派。
    宁海榧坑村:瑾公之子小纺先在上胡定居,传十三世至启良公在此发祥,已成大族。
    宁海唐家坑村:罐公派下十四世孙辉良公在此发祥。
    宁海岙胡村:灌公派下十八世孙文奉公在此发祥。“宗祠古戏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王家染村:璀公派下二十四世孙廷语公在此发祥。
    宁海应家山村:珑公派下二十世孙昌海公在此发祥。
    宁海屠岙胡村:彬公第五子珏公九世孙庆之公在此发祥。
    (二)璟公二房璇公迁居上虞花畛会稽二所,曾去上虞、嵊州调查无果,情况不明。
    (三)璟公三房琛公后裔迁徙情况:
    新昌县胡卜村:璟公发祥地,为我族之根,为各分派之源:四世孙灼公后裔世代开发这块宝地,发扬光大,成了各分派朝拜之圣地。
    江西芗城:璟公三世孙公霸公第三子胜(炳)公始迁发祥地,是宋时历史名臣胡铨的故里,后裔遍及国内外。

收稿日期:2009.07.12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7-23 15:0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9-07-17
与梅溪(新昌胡卜)宗亲谈谱事----胡新奎
应胡新奎宗亲的要求,代发此文。南山 2009.07.17

   很小的时候,祖辈常说“祖自胡卜来”。我既不懂此话的含意也不知胡卜在何方!

    退休后,村里邀我参加黄墩胡氏宗谱的修编,有幸与亲友一起走访了十几个县二十余胡氏分派,阅读了大量谱牒,深深领悟到谱牒里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知识。她与“国史”、“方志”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从此我重视对胡氏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对浙东胡氏家族增进了感情。

    我是一九九九年春第一次来胡卜村的。清凌的梅溪、葱翠的七星峰、绿郁的香樟树、美丽的古村落、秀丽的山川,交结成了一幅华丽的画卷,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敬佩我祖在此择地肇基的慧眼,子孙后代福泽绵长。乡情、亲情、族情,引起了我对胡卜村的爱恋。阅宗谱、祭祖墓、访宗亲、建祖墓,更增进了我对胡卜村的感情,我几乎年年去胡卜村,已历十余次。

    十余年来,一直萦回在我的脑海之中的是希望璟公发祥地《宗谱》的重修,因为她是统率各分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梅溪(胡卜)是水之源、木之本,是我族繁荣的根基。

    梅溪宗亲胡邦城同志,十余年来致力于胡氏资料的收集,亲自参加“中华胡氏人物大典”的编辑,寄多年的心愿重修梅溪胡氏宗谱。他自己出资出力,修谱工程已经启动,得到了胡氏宗亲的大力支持,这种敬宗爱祖之举,深为胡氏后裔们的感动,在此我向他表示敬意。

    《梅溪胡氏宗谱》的续修,不仅仅关系到梅溪分派的延续,而且关系到各分派的认祖归宗,意义深远。“修葺宗谱,盖人道之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核心在于真实与准确。“对祖宗不能慕荣面妄攀,不能因低贱而轻弃。非族攀援而妄录是轻薄子孙,其不孝之罪,比之数典忘祖者更为甚也。”

    一般人认为修谱仅仅是查谱丁记延续,至于老谱中的误记错载动不得。“动”即是“大不敬”。其实修谱的关键在于“修”。“订其讹,较其误”是修谱工作的重要内容。“错则改之,误则正之,讹则考之,漏则补之,是对祖宗的尊重表现。”

    我曾多次阅读了《梅溪胡氏宗谱》,觉得主要矛盾是“铨、泳、栋”三代的误录,影响了《宗谱》的真实性,降低了《宗谱》的质量,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为了攀援胡铨,把“灼公”替代“炳公”,导致胡卜是无胡姓居住的村落,背离了史实。

    2、张冠李戴,胡铨顶了十世祖康一公而建了“胡大宗祠”,使真正的康一公含恨九泉,这是“弃祖”。

    3、在“屡遭兵火,几致湮没,谱牒不明”的情况下,善缘公的谱序会保存得这么完整,“归拜祖墓,就居故址,迄今三世,因录谱图”,把错修《宗谱》的责任都推给了他,这是“诬祖”。

    4、把“灼”(胡卜派)改“炳”,“铨、泳(值夏派)、栋(黄墩派)”写成祖孙三代,搞“三派合一”,混淆了宗系。

    出于对共同始祖璟公的敬爱和《梅溪胡氏宗谱》重修的关爱,特提出上述问题供考证。

    一、谱牒忌断语,分派盼归宗
      “水虽异派而源同,木虽分枝而本同,族姓虽蔓衍而祖同。”五代时,吴越国行军司马兼尚书事胡璟公,是新昌胡卜梅溪胡氏的始祖,后裔遍及神州,派分四海,是各派的共同祖宗。

    民国戊寅年黄墩胡氏重修宗谱,本着“祖自胡卜来”的祖训,派员去胡卜认宗。见贵谱对煜公的叙述是“无出”的断语,对不上号,挂不上钩,扫兴而归。胡越先生在谱序中感叹:“吾黄墩一派,源出新昌胡卜璟公之后,迁于宁年代已邈,前谱失书,无力稽考。” 我分派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在半空中飘摇,旧谱记述的“祖自胡卜来”、“以胡卜谱为准”之言,成了无稽之谈,多伤人心呵!

    贵谱以“炳无传”而标旁“灼即胜”示自己为值夏胡氏之真宗,歪曲了史实,搞乱了宗系。在此重修《梅溪胡氏宗谱》之时,我建议胡卜宗亲,绘制一幅《梅溪胡氏宗支总图》,依次收录到各分派始迁之祖,使璟公分派分布情况能一目了然,达到广收吾族之效。

    二、铨泳栋三公非直系,牵强附会大杂烩
    胡卜谱记载铨、泳、栋三公为祖孙关系,铨、泳为江西值夏派,栋为台宁黄墩派,把这两派拉到胡卜派,牵强附会三派合一成了一锅大杂烩,失去了《梅溪胡氏宗谱》的真实性,影响了她的信誉。

    按胡卜谱载铨生1078年,栋生1102年,相隔30年,不可能传三代;按《辞海》载铨生1102年,则与栋同年出生,应是兄弟同代人,不可能有祖孙关系。按《胡姓通书》载:“泳6岁时随父谪调新洲”  (1142年),按此推算泳生于1137年,比栋少了35岁,反成了栋公之父,真是贻笑大方。

    三、著名义乌教学喻,各派纷争当祖宗
    义乌县学教喻栋公,执教华川时享有“安定先生”之美喻,是有一定著名度的人物,胡氏许多分派都自认为祖宗。不仅是胡卜派、黄墩派,还有缙云盘溪派、三门上胡、下胡、梅坑、胡田山等派。现摘录有代表性分派宗谱对栋公的记载,供大家考证。

┌───┬─────┬──┬──┬───┬─────┬─────────────────┐
│派名  │  生年    │享年│娶氏│生子  │  传世之子│    认祖理由                      │
├───┼─────┼──┼──┼───┼─────┼─────────────────┤
│      │          │    │    │      │          │归拜祖墓就居故址                  │
│胡  卜│1102~1173│72  │沈  │  1   │   宣     │                                  │
├───┼─────┼──┼──┼───┼─────┼─────────────────┤
│      │          │    │    │      │          │主修宗谱,留有世德序与祖宗万一、  │
│黄  墩│1120一1191│72  │石  │  3   │乐、懽、端│璟公世传,有好友为他写的传记,有  │
│      │          │    │    │      │          │石氏墓葬地。                      │
├───┼─────┼──┼──┼───┼─────┼─────────────────┤
│      │          │    │    │      │          │与父栋公赴任途经胡田山,遇难留居,│
│胡田山│1130—1198│69  │    │  1   │元选      │                                  │
│      │          │    │    │      │          │后人赘徐家。                      │
├───┼─────┼──┼──┼───┼─────┼─────────────────┤
│      │          │    │    │      │          │栋公赴任转水嘉,见山水秀丽而居,  │
│盘  溪│1120—1183│72  │周  │  5   │墦、开    │                                  │
│      │          │    │    │      │          │有栋公墓葬地。                    │
└───┴─────┴──┴──┴───┴─────┴─────────────────┘

    1999年春,大湖、黄墩胡氏重修并祭奠了栋公元配夫人石氏太妣之墓后,激起我们寻找栋公墓葬地的欲望,走访了数十个分派,发现多处有栋公世事的记载,综合起来栋公有三妻十子,且始终找不到他的墓葬地。后闻听缙云盘溪有栋公之墓,即附宗亲数人赴该处祭奠,并即兴写了“觅宗”诗一首:“阳春三月卜虎峰,盘溪河边觅故宗,寻问栋公今安在?喜看后裔五千众。”盘溪宗亲视我们认了祖宗。过后送来了“武绳丹阳”的巨匾来黄墩胡氏认宗,并要求我们在重修宗谱时,在栋公名下加上墦、开二公的名讳,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我们查阅资料,认为是同名不同人。其理由是祖系籍贯不同,盘溪栋公自丹阳迁来龙泉,世为龙泉人,上祖是安国公、寅公属崇安胡氏;我祖栋公祖籍新昌,世居台宁,上祖是万一公璟公属浙东胡氏;其次是传世时间有差,盘溪栋公生子墦是1130年按盘溪谱载,栋公年仅18岁,我祖栋公生于1120年,届时仅10岁正在求学之中,尚未出仕,不可能“赴任转永嘉留居盘溪,再次盘溪胡氏栋公是龙泉始祖传至十三世至琛公,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有功,才追封他为缙云郡伯,历时十三世后将始祖墓移迁至盘溪安葬,令人难以置信。

    盘溪胡氏被我族拒绝入谱后,怨气怒发,发表了“缙云盘溪胡氏大宗关于始祖胡栋宗支无误之举证”一文,文中称“近岁发现新昌胡卜胡氏宗谱纂修吾之始祖胡栋以‘铨——泳——栋,庐陵人,回归祭祖,复居胡卜’之说,乱我宗系,且有食古不化之人,沽名钓誉,慕世趋古,明知栋公浙东无“正宗”,前谱系重修,却不作三思,一意孤行,强按始祖胡栋,俯地叩首,认人作父,怀抱列祖灵牌,登门求人收留,于心何忍?我们耳闻目睹,迫不得己,故从正反两面举证伸明,吾之始祖胡栋,宗支无误,其人不假。”此文虽偏激,但反映了栋公是胡卜祖的反响是强烈的。此文我是2003年春收到的,我虽不同意他们的专横措词,但也不愿伤及胡卜宗亲之情感,故五年来一直压在书库未曾转告,现今贵宗重修宗谱,是应摆到桌上来,共同进行考证了。

    我直言胡卜谱以“回乡祭祖定居故地”为由,视栋公是胡卜之祖,我也难以苟同。栋公是璟公之后,祖籍是新昌,从奉化排溪回乡祭祖,是情理中之事,年年回乡祭祖次数多得数不清。如果我们承认胡卜“栋公”,在此次修谱时,你们是否会在栋公名下,再加上“乐、懽、端”三公的名讳呢?

    四、胡大宗祠主建人易名,只有康一公心知肚明
    胡大宗祠祀梅溪胡氏一世祖璟公,谱载为十世祖康一公主持建造,为了妄攀胡铨这位名人,摇身一变,胡铨竟成了“康一公”。

    胡铨被秦桧陷害,苦度了二十二年流谪生涯,年满六十始成自由人。以他所言“新州席未暖,琼崖早穷羁”,届时他人已衰老、身无财物,不可能去主持或倡议建造胡大宗祠,按胡卜谱记载,从四世祖灼徙居庐陵,至十三世栋公回乡定居,此地已无胡姓居住,还建什么“宗祠”,他也未必知道孙子会回乡定居而“裕后谋”。这种不顾史实的胡编乱造,是对祖宗的大不敬。真正的康一公心知肚明,只能在九泉之下流泪叹息,埋怨自己属下的不肖子孙。

    梅溪胡氏传至十世,分派尚不明显!是一个大家族,璇公派在花钿、珩公派徙居排溪、琛公派留守胡卜有灼的子子孙孙(不过为了妄攀胡铨,把灼改成胜,才造成了胡卜无胡姓居住的记载),有煜公子孙去奉化经营“尚书田”,去宁海黄墩经营商业,七世祖允中又科举及第,形成了“族入庶富、颇习诗礼”的大好局面。在财富人旺的大好时机建造胡大宗祠是情理中之事,胡大宗祠的建造是汇集了合族子孙的力量,如果删去“铨、泳、栋”这虚构的三世,十世祖应是宣公(我加上金字旁为(金宣)),(金宣)公才是真正的康一公,只可怜他当了几百年胡铨的曾孙。

    《胡氏大通考》载:“始迁祖霸,字长善,讳杲又名炳。”又载“南唐霸公刺史吉州,长子胜随宦家于芗城”。上述“炳”系胜公字“炳”之误,胜公随宦家于芗城,说明去吉州者应是炳,而不是灼,填补了胡卜无胡姓居住的空白。

    五、对《梅溪胡氏宗谱》修谱的探讨
    建造“胡大宗祠”是汇集了合族子孙的力量,那么梅溪胡氏第一次修谱仍是这样。传至十世分派尚不明显,梅溪仍是外出经营仕农商后裔的故土,“族人庶富,颇习诗礼”就证明了这一点,“迄今三世”只是一家三代,要修《宗谱》不可思议。善缘公在父亲建成胡大宗祠后主持修辑胡氏宗谱顺理成章。善缘公与栋公虽不同代,但年龄相差不大,从《黄墩胡氏宗谱》里保留着栋公书写的《世德序》,万一公、璟公、堔公三尚书的世传来看,他亦参与了这次修谱。故序言中的“铨、泳、栋”三代及“归拜祖墓、回居故里”的话是后人胡编的,致使善缘公背了“慕势攀援而妄录”的黑锅越几百年。如此分析,第一次修谱应在淳熙年间,绝非嘉熙年间。

    胡卜历次修谱情况介绍,遗漏了元至正十六年(1356)这次修谱。她对台宁各派胡氏影响最大,许多文章视为正典,摘录最多,传播很广。各分派谱籍中多有转载。故“以胡卜谱为准”的用词,也由此而生。此次修谱由十四世孙浚写序,十四世孙浚写“古竹胡氏始迁记”,十四世孙两浙总管元帅矿写“胡卜转迁排溪记”。建议上述资料能入选这次重修的《宗谱》之中。

    第四次谱修于明弘治癸亥年(1503),序是吕原所写,标明时间是弘治甲子年(1504),吕原生年记录是1418—1462年,为什么死了40余年后又会来写序言呢?

    六、关于梅溪胡氏祖系的探讨
    璟公是浙江、江西两省胡姓的共同祖宗,梅溪祖系关系到广大胡氏后裔。以上已论述了“灼公”、“铨、泳、栋”三公之误,已经引起了各派的争议。如果硬是攀援“铨公”,也可能引发江西派的争议,反会影响“霸公”是他们祖宗的确认,他们会向华林胡氏倾斜而排斥浙东胡氏。为此是否可在这次修谱中重新理顺祖系。下面的祖系图请参考修正。

新编宗支图说明
    1、该祖系图参考了《胡姓通书》、《胡氏大通考》编制,与全国胡姓资料接轨。 炳公下面增“雄”、“茂”二公至泳公,组成了值夏世系,避免了妄攀之嫌。“大通考”称“霸是南唐时,偕真阳二弟来刺吉州,泰和三都‘霸、真、阳三公祠,直至‘文革’才被改建为三都中学”。我祖万一公自“废棕立淑”事件后,怕受殊连,就遣子孙渡钱塘江南迁,避地而居。原明公出使南唐,携弟同往,是避地而居的延续。
    2、煜、灼、炳三公世系分明,免去了妄录之嫌,“诬祖”与“大不敬(孝)”之罪清矣。
    3、(金宣)公成了真正的“康一公”,善缘公免去了误编之嫌,祖宗相安矣。
    4、胡卜辈行因此而提高三辈。查阅各分派辈行传世次数相当,最多的传37世,最小的仅传35世。
    5、栋公、泳公各归本宗,避免了“栋公”之争,纠正了派系混淆、世次颠倒的现象。
    6、各分派十世祖年龄相当,纠正了生卒年误录,提高了宗谱质量。

    七、关于祖宗生卒年的考证
    胡卜谱载祖宗生卒年          1    建议修正意见
    一世祖    璟    884—949    1    
    二世祖    堔    927--999    1    生卒年向上推一世
    三世祖   原明   924--993    1    948--1009
    四世祖    灼    948—1009   1    970—1041
    五世祖    肇    970—1041   1    995—1063
    六世祖    浩    995—1063   1    1020—1079
    七世祖    椿    1020—1079  1
    八世祖    绍                1    1060—1119
    九世祖    墩    1060—1119  1    1078—1164
    十世祖 (金宣) 1078—1164  1    1102—1173

    以上七点意见,仅是个人看法,因资料缺乏,难以周全,供宗亲选择,对的取之,错的弃之。

    寄希望这次修谱能博采众长,使《梅溪胡氏宗谱》真正成为胡姓谱牒的典范,使各分派有据可依,子孙幸矣!

    璟公派下三十—世孙
    黄墩胡氏分派  胡新奎  撰
    农历己丑年元宵节(2009.2.9)

收稿日期:2009.07.12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7-17 17:1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9-02-15
梅溪胡氏先祖胡璟公画像
怀念家乡,美丽的十里梅溪,将不久消失.取而代之,将是雄伟的钦寸水库.胡氏弟兄要各分东西.
      怀念呀!美丽的十里梅溪
          怀念呀!美丽的胡卜村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8-08-06
寄意古村胡卜

来源: 新昌新闻网  作者: 马洁身 赵 曦   2008年07月30日18:27:18  

http://xcnews.zjol.com.cn/xcnews/system/2008/07/30/010578956.shtml

    懒洋洋地伸展在晒得几乎要冒烟的原野上的公路,在黄泽江的上游曹洲大桥一侧,如梦方醒般猛一拐弯,就把小车带进了夹在满目青葱的山峦间的一派生机盎然的田野里,从盛夏的烈日烤炙下,出乎意料地闯进了一片古樟成林、浓荫蔽日的清凉世界,其乐何如!一个环山而建、规制不小的村落,就这样伴着山谷里的习习清风,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我们这是慕名而来,要寻访的就是这溪山环绕、古风犹存,在本地区颇有些知名度的古村落——胡卜。

    果真是个好去处!神态各异、巍峨高耸的七星峰,大小七个山头重重迭迭,雄踞村后,似乎始终亲切地俯瞰傍山的民居;而逶迤伸展开去的起伏冈峦,就像有力地伸展开去的臂膀,环抱着错落的村舍。村头,一脉清溪明快地流淌在田垅和竹林间,水声淙淙,伴着风过处竹梢的呜咽,似乎在不停地向这里的人们倾诉着些什么,带给常年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一些也许只有他们才能心领神会的慰藉。溪对岸,则是叫作“蟠龙岗”的连绵山岭,那应该被看作这山村的拱卫和屏障了。

    这气势,这天然的布局,不由得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猜度:这名谓“胡卜”的古村落,最早的祖先在择址时,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同子孙后代的生息繁衍的关系,肯定作过一番审慎、周密的思考——或恐他本人就深谙在今天看来有些诡秘的堪舆学,至少也是敦请了多位高明的风水先生认认真真作过多次勘踏、斟酌的。姑且不论堪舆、风水有多少科学依据,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他能不为子孙后代的兴盛、血脉的延伸,作一番缜密的考虑吗?

    条条卵石铺就的曲巷,在上了些年岁的屋宇间挨挨挤挤伸向古村落的深处;又从那里曲屈盘绕、七弯八拐折向村外的田野、山峦。铺满路面的卵石,棱角全无,表面溜光,泛着油亮,那是千百年来无数双穿鞋的、或是不穿鞋的大脚一次又一次踩出来的……我们正是循着这样的"蛋石路",去寻访这古村的宗祠和胡姓始祖胡璟的坟墓的。

    据明代成化《新昌县志》载,早在五代时,胡姓的先祖胡璟,任吴越国偏将,因取福州有功,升任行军司马兼尚书事,暮年归隐七星峰下,于溪边植梅十里,这里就成了胡卜村的前身“梅溪”。至宋,胡璟的十世孙胡铨,以刚直、骨鲠称,尝因弹劾奸相秦桧,流放海南;归后,寻根问祖,拜谒先人遗踪,遂在梅溪建“垂裕堂”,俗称“胡大宗祠”。宗祠至今犹存前厅、两厢及中厅,其梁架和前后廊上所雕刻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虽显得有些陈旧,仍能看出当年工艺上的精雕细刻。至于胡氏先祖胡璟的墓葬,则在七星山麓竹树环绕处,现已由胡氏后裔出资修葺一新,背负郁郁苍山,俯视聚居膝下的后代儿孙,倘老人家泉下有知,长眠于此,可以瞑目矣。看来,后人也并没有忘却先祖创业的艰辛,坟墓虽算不得规制宏伟,却也整齐洁净,当是经常有人负责清扫的。道家“遵天法祖”的基本宗旨,确实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民族精魂的深处。

    现今全村居民仍多为胡姓,其余分属28个姓氏,其中没有一户为“卜”姓,何以村名偏谓“胡卜”?翻检那些已经泛黄的梅溪《胡氏宗谱》得知,胡卜村先前的居民中确有卜姓,北宋初,卜氏家族的卜曾,任职于当时京都汴梁兵马司,告老还乡时,两袖清风,囊空如洗,还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才在七星峰南麓支起两间茅屋赖以栖身。看来,此老的清贫,也真个算是到家了。难能可贵的是,他安贫乐道,怡然自得,谆谆教诲乡民勤事垦殖,耕读传家,勿生怠慢之心;自身则丝纶慢整,垂钓梅溪。死后,既无子嗣,又无遗产,真可谓“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但乡民们却缅怀他的功德,奉他为一乡之主。胡卜村旧时属嵊县新昌乡,于是卜曾也就成了新昌乡的乡主,村名也就成了“胡卜”。乡主庙至今犹存,前厅建筑石柱木架,古朴雅致;后殿用料粗壮,显得有些陈旧,后厝塑有卜曾公像,殿内几副楹联,亦颇耐读。“梓里千秋霑惠泽,梅溪一带忆旧游”,当是对这位卜曾公的称颂和对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至于另一副对联“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世知即为大恶”,则颇令人深思了。作为一名无财无势的退隐官员,且又是绝嗣之人,身后竟赢得如此殊荣,无疑体现了道家所遵奉的“道德崇拜”。

    胡卜村里,颇多而今看来分明显得蔽败的“台门”——那是先前曾显赫一时的望族物的遗存!作为诗礼传家的古村,先前确实出过不少人才,有过它辉煌的往昔;并且,胡卜村也曾一度成为昌盛的集市,据民国《新昌县志》载,当时新昌县城流通的货物,这里也多有售。诸如布店、染店、杂货店、肉店、酒店、豆腐店、茶食店、点心店、药店一应俱全,在新昌县境也颇具声名,自民国年间一次匪患过后,遂一蹶不振,县里三次试图在这里重新设市,却始终不见起色。看来,这古村可与儒学相共,与“市场经济”偏欠缺一点缘份。       

那么,它与道家呢?“道缘”又如何?漫步胡卜的寻常巷陌,我们细心地寻觅着本土宗教道教,多少年来在乡民的日常起居中,有意无意留下的点滴痕迹。总觉得像这样的古村落不能不受道教的影响。这不,耸立于古村中心,长街与耢耙巷交会处,旧时为胡氏族人胡釴中举而立的“飞黄”木牌坊,坊额上分明刻画着象征道教的阴阳太极图!而牌坊正脊上的“鸱吻”(鸱:鸱尾,水鸟,正脊上的一种饰物,象征以水克火)不也有着浓郁的道教色彩?仔细想来,在胡大宗祠和乡主庙的梁枋上精心雕刻的花鸟虫鱼、山川走兽、人物形象,不也正体现着人与万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妨再作进一步的深入,从最早建村的选址、营造,直至后来的发展、繁衍,不也同胡卜人所处的环境,同胡卜人所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息息相关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千多年了,胡卜人在这片热土上生生息息,繁衍发展,无疑是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积极成果,此中当也包含着“可以为天下母”的“道”所体现的精神内涵,“道”的意蕴就这样不露形迹地渗入了这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的外形和内质;推而广之,对我们整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据悉,自2003年起,浙东引水工程的重大项目之一的钦寸水库建设的前期工程,已在这一带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对于浙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当然也有利于促进新昌地区的发展;但包括胡卜在内的一些山间地势相对低洼的村落没入水底的命运,却也是注定了——迟早的事。到那时,来这里游览、观赏这环绕着不尽苍山的浩渺湖面的游客中间,是否还会有人想起在深深的湖底,曾有过这么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叫作“胡卜”的古村落?那里有着沉甸甸的历史积淀的胡大宗祠、为纪念乡贤卜曾公的乡主庙?

    社会,总是在不断地朝前进,正如孔夫子所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历史的坛坛罐罐、残砖碎瓦全都保存下来,事实上既不可能,也确无必要。即使不建钦寸水库,难道就能把所有的一切全部完好无缺地留给后人?毋庸讳言,踯躅胡卜的古老街巷,心头不免有点沉重。昔日颇具气势的“台门”,早已衰败不堪;宗祠和乡主庙也显得有些老态龙钟;而村头、道旁于遮阴处闲坐的,尽是些守着“空巢”的老头老太太。年轻人自有他们的前程,他们的事业;可我们不知道,当他们行色匆匆,离家远去时,对被他们抛在身后的老宅、古村,可曾投以眷恋的一瞥?……一个凝重的话题,骤然在我们的头脑里冒了出来:在迅猛朝前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对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的遗存究竟应持怎样的正确态度?在“弃”与“存”之间,究竟应把握怎样的尺度?让我们倍感沉重的是,究竟应该怎样引导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同现代生活有些格格不入,但却有着沉沉的历史积淀的遗物,持正确的态度去珍惜它、爱护它——那可是我们民族的文脉所在啊!

    又该是踏上归途的时候了,在村头那十几棵受到相关部门保护的高大、繁茂的古樟树亭亭如盖的浓荫下,我们踟蹰、彷徨,久久不忍离去,总觉得心头有着些难以放下、又摸不着头绪的留恋、怅惘,水库建成后,还能见得着像这样的古树伟岸、亲切的身影吗?又上哪里去找这么一片古村边的古树绿荫?

    离村头不远处的山溪,仍在汩汩流淌,时而仓促,时而迂缓;从山谷吹来的风,摇曳着古樟树的繁枝密叶,似乎是在切切私语;一切,仿佛依旧。但我们不知道,这夏日的风从遥远的山的那头捎来的,究竟是怎样的或企盼已久、或撩人心弦的信息?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8-07 14:3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