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96阅读
  • 0回复

碧泉潭与碧泉书院 [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7-16
    碧泉潭位于湘潭市西南35公里处的湘潭县射埠镇碧泉管区境内。潭中绿漪荡漾,涌砂如珠。泉自石出,色如拖兰,投物水中,皆成碧泉色。自唐以来,这里人文炳蔚,风景夙饶,闻名遐迩,为湘中名胜所在。
碧泉潭有三奇,即泉貌奇,水质奇,潭中鱼类习性奇。
潭边,凉气袭人,泉水清悠。前人曾作过如此描述:“泉自石出,搏沙旋波,上潆螺髻。”由于泉水向上的冲力,带动泉底砂砾,形成弧形的螺髻状,不断向上旋转;接近水面时,因冲力减小,四散落下,而后面的砂砾又形成新的螺髻,徐徐而来,周而复始,成为潭中奇观之一。
潭中泉水,一年四季川流不息,叮咚之声清脆悦耳;且无论雨旱,均有0.3个流量从岩层流出,令人不禁想起张埴“澜翻一窟明珠颗,鉴彻千秋碧石盘”的佳句。若是晴空万里,阳光辉映,潭底的水草、石块、砂砾及杂物,均会染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瑰丽无比。掬水而饮,只觉泉水清凉,令人神清气爽。若是隆冬来此,泉边则热气蒸腾,时可濯足。据说每当春节前几日,周围五里外的乡民便肩挑桶盆,在潭下的沟渠边一字儿排开,洗涤被帐,以迎新年。
碧泉潭水温一年四季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泉水长年以每秒0.7立方米的流量,向外送水,润泽农田,自古有“上荫八百,下荫三千”之说。用碧泉水打出的豆腐不馊;用碧泉水养鸭,生下蛋盐蛋无隙。据化验,该泉水来自紫色页岩层,呈碱性,PH值为8.5,所以用它打豆腐质量稳定。又因泉水中含大量矿物质,钙质和微量元素十分丰富,鸭子吃了泉中的鱼虾,下的蛋自然圆实。水稻因此也谷粒饱满,附近的稻田,因为用碧泉潭水浇灌,大米珠圆玉润,晶莹光洁,米饭香软可口。潭边有一“跑马长丘”,产量颇高,颗粒丰满,米粒晶莹圆润,形似“桂花蕊”,曾被当作贡粮送进皇宫享用。碧泉潭大米因此远近闻名。
潭中生长着一些鱼类。据说,每当黎明之前,泉水中忽然涌来大量螃蟹;但当太阳一出,这些螃蟹便顷刻逃遁得无影无踪,似乎潭中从未有过蟹类。在风清月朗的午夜时分,泉底石穴中会突然窜出一群柴鱼来,每条重一至二公斤,在潭中迅游如梭,但一闻响声,便很快潜入潭底石缝,须至次日午夜方再出来。尽管如此,这些机警的柴鱼也时常被当地村民用鱼叉击中,成为席中的佳肴。
为了利用这一天然的水资源,人们在潭边建起了电排站,将泉水送上山岭,其灌溉面积已达5000余亩。早些年,我国从欧洲引进了被称为“天然有机肥料厂”的细绿萍,这种繁殖快、肥效高的绿肥,需要在摄氏20度左右水温中生活,碧泉水温便成了理想的萍种繁殖场所。碧泉潭附近因此设置了养萍设施,向全省各地提供了大量的萍种。上个世纪90年代,有福建农民曾在此投资兴建鳗鱼养殖场,大量繁殖鳗鱼出口创汇。
碧泉潭乃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文人学士曾云游到此,留下了许多清词丽句。南宋时期,大理学家胡安国、胡宏父子,由福建武夷迁来,在碧泉潭畔建碧泉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张、朱熹等著名学者均来此求学,成为胡氏父子的高足。胡安国治《春秋》之学,倡经世致用之风,开湖湘学派之先河,成湖湘学派的始祖,其卒后均葬于湘潭隐山。胡安国墓诗云:“闽江生出到湖南,学问渊源不等闲。秉笔大书千载史,《春秋》留给后人看。”学术界人认为,碧泉潭、隐山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或者源头,并非虚之说。
南宋著名学者胡安国弟子张,曾多次由岳麓书院来此访问,或拜望老师胡安国、胡宏父子,或讲学于碧泉书院,曾写下《胡文定公碧泉堂》诗云:“入门认溪碧,循流认深源。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喧。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袖霖雨手,琴书贲邱园。当此经行地,尚想笑语温。爱此亭下水,炯若玻璃盆。睛看浪花涌,静见潜藓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幽感,依槛更忘言。”张又名张南轩,曾任岳麓书院山长,《过胡文定碧泉堂》一诗系他重游故地所作。潭水清澈,溪碧源深,莹光耀洁,宛若玻璃盆,令人眷眷于怀,留连忘返。“睛看浪花涌,静见潜藓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诗人满怀激情,抒发出对碧泉潭的赞美之情,“因之发幽思,依槛更忘言”。可谓字字珠玑,切情切景。

转自:http://www.v8xt.com/x9.htm作者:韦泓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