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788阅读
  • 57回复

全国胡氏宗祠大汇展----胡氏宗亲网开通周年(2007年)庆典专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7-07-26
浙江新昌胡卜村胡大宗祠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6-11 17:16:17 ]
[上一篇] [下一篇]
古村胡卜散记

作者:唐樟荣 王东惠  2007年5月20日
 
转自:http://zjxchu.bokee.com/viewdiary.16447548.html



  胡卜村,位于新昌县东北部新林乡境内,省道江拔线边,距县城东15公里,北与嵊州市金庭镇接壤。村落在山环水抱之中,村前有蟠龙岗为守护,后有七星峰为屏障。东有源于大湖山南坡陈公岭的十里梅溪,自东而南、而西,绕村而过,西有“绿色卫士”古树群,16棵古樟和几棵古松,枝繁叶茂,冠盖亭亭,规模之大,树龄之长,县内罕见,有“浙江省古树群保护碑”予以保护。

  追溯历史,胡卜,原名梅溪,五代时已有人居住,是新昌县内最早形成的村落之一,属新昌乡三十三都。公元908年,从剡县析出东部的13乡组建新昌县,新昌乡是新昌县中的一个乡,县名即以乡名名之,寓有新建之县昌盛昌隆之意。至今该村尚有新昌乡主庙得以保存。

  胡卜村始祖当为五代时的胡璟。据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五代时,有胡璟(887-965)者,曾任吴越王偏将,因取福州有功,升行军司马兼尚书事,后隐居新昌胡卜七星峰下,性爱清旷,喜吟咏,乃于溪边植梅十里,自号“梅溪”。“每岁宴,踏雪咏诗,悠然自适,遂有终焉之志。”自此,梅溪胡氏逐步繁衍为当地大族。

  胡璟十世孙胡铨(1102-1180),又称康一公,号澹淹,居庐陵,为南宋著名忠臣,受到秦桧排挤打压,流寓海南,和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等并称“五公”,神像崇祀在海口市“海南第一楼”五公祠内,被人们敬仰和传颂。他于宦游之余,拜谒先祖遗迹,在梅溪创建了胡大宗祠“垂裕堂”。后虽历经变迁兴废,但胡大宗祠至今尚存,已改为村小学。


胡卜村胡大宗祠

  最早居住在七星峰下的卜氏,有一位卜曾,北宋初宦居京都汴梁兵马司之职。为官廉洁清正,克己奉公,刚正不阿,惩恶扬善,抑邪扶正,爱护黎民,深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归故里时,私囊空空,在乡亲的帮助下,在七星峰南麓,筑起简陋茅屋,与百姓一样过着清贫生活。他看着百姓有的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又看到越轨之事常有发生,就常常告诫民众,盗窃之行不德,抢劫之为不义,不正之道非图谋也,积极引导乡民垦荒生产,向土地谋取吃穿,走勤劳致富之路,做奉公守法百姓。并发动种桑养蚕,发展畜牧,在沿溪两岸遍种梅树等果木,春天繁花似锦,夏季硕果累累。乡民受其教诲,获益颇丰,亲切地称他为“兵马太师”。卜曾公常在梅溪江上纶丝垂钓以娱老,死后葬于七星峰之阳。乡民缅怀卜曾功德,奉为新昌乡主,宋皇为旌表贤臣,谥封为新昌乡主正神,敕建新昌乡主庙。卜曾无子嗣,又无遗产,胡璟公后裔会同新昌乡十二庄百姓解囊购置庙产祭田,供修缮及庙会之需。现存乡主庙建筑为清光绪时重建,前厅有联,曰:梓里千年沾惠泽,梅溪一带忆钓游。另有“百世不忘永祝七星峰下墓,大官归隐广栽十里溪边梅”;“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世知即为大恶”等联。正月十三为卜曾公寿诞,人们纪念卜曾公,逐渐形成乡主庙会。会期时,庙内张灯结彩,香火缭绕,来自各村庄的莲子行、吹鼓亭、高跷、十番、盘龙、舞狮等民间文艺表演队涌至庙前广场集会,旗帜林立,锣鼓喧天,礼炮齐鸣。抬着卜曾公神像游行,让卜曾巡视村庄是庙会的重要内容。队伍中,举回避、肃静、廉明、公正等牌,人们扮成校尉、犯人,犯人背插黄色犯牌,在校尉的押解下游街示众,旨在表示卜曾公生前对人们的谆谆告诫,要遵纪守法,不可作奸犯科,违者必严厉查办。游行队伍绕村一周后,至后门山墓地,举行祭祀仪式,告慰先灵,祈求乡主保佑一方水土平平安安。又演戏酬神庆贺,到正月十八落灯。通过纪念活动,众百姓祝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业腾飞,新昌乡保持着淳厚的民风,安祥的社会环境。

  除了胡姓外,全村共有29个姓氏的居民,以胡、俞姓为主,还有冯、杨、吕、潘、袁、张、石、虞、徐、陈、竺、王、赵、盛、曹、陆、任、李、周、何、邱、梁、章、叶、江、宋、姚等姓。共有600多户,1400多人。

  胡卜以前曾有街市,且自古有名,在新昌东区很有影响,万历《新昌县志》“市镇”下记载有“胡卜市”,当时全县只有6个乡村市镇。民国《新昌县志》记载:“胡卜市,县东三十里,今重兴,以二、五、八为期”。旧时就有布店、染店、杂货店、肉店、酒店、豆腐店、茶食店、点心店、药店(景春堂),最兴旺的时期,有三爿肉店,五爿豆腐店,城里有的东西胡卜基本都有。民国时,新嵊一带有名的“大老虎”率盗匪来到胡卜,抢劫商铺,还纵火烧了胡大宗祠,损失惨重,集市逐渐衰落。现街面小店多供应本村居民日常所需。古街东西延伸,长300米,宽3米,两旁的店铺屋有单檐、二层等多。现在走在胡卜村中,蛋石路遍布全村,两边店面虽已冷落,但当年街市景象,依稀可见。

  二

 

  村中最大特色,除了有遍布全村的蛋石路外,就是那一个个栉比鳞次的台门(四合院或三合院),全村有台门二十座,这在新昌古村落中也是一道耀眼的风景。该村旧时有“四个头”为村里大户人家,即上坎头、源昌头、四份头、万兴头。其中乌漆台门为现存最早台门。三合院格局,正楼三间二层,底层前为廊,小瓦屋面,三合土地面,青石阶沿,天井卵石铺地。该村最有名的还数清风堂,以其建筑的精美著称,创建者为胡声昌(1817-1875)。是一幢明代流行的第宅建筑,二层四合院砖木结构,门楼三间,南面底层明间设门,开八字墙,砖雕门饰。北面正楼三间二层,底层明间为厅,次间设槛窗,前设双步廊。小瓦屋面,周圈风火墙。三合土地面,青石阶沿,天井卵石铺地。清风堂不同流俗处,还在于木雕特别精美,砖雕也与众不同。这里凝聚了好几位工匠精湛高超的手艺,耗费了主人许多的财物和无数的心思,他们共同托竖起了一座美宅的梁柱,支撑着象模象样的一个大户人家,柱上有两副砖雕对联:居家第一读书声,处世无双让路法。敏于事而慎于言,持其志无暴其气。因为有这样的胸襟和家庭文化氛围,胡声昌的子孙都学有所成。人们都说,村中留下报单痕迹最多的地方在清风堂。清风堂里有一位十七岁嫁到这里的老奶奶,名潘金花,九十多岁了,亲眼看着堂内一代代孩子的成长,她说,清风堂里的人个个都好,最好的要数胡天斗,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当博士生导师呢。由于它的价值,如果这里被筑成水库,清风堂将会被整体搬迁。另外还有四分头台门、九步踏道台门、胡易尔台门及山脚台门、俞家台门、大台门、上杨家台门、下杨家台门等,村中还有宗祠9座,其中胡氏7座,俞氏2座。这些古建筑,虽然大多已经年久失修,显得破旧冷落,但穿行其间,可以想见楼主昔日富裕安闲的生活景象,也可以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浓郁的古村文化。

  三

 

  在村中心耢耙弄和长街的交叉口,高耸着“飞黄”牌坊,“卉”字形,二柱三楼悬山顶,挑檐斗拱,精雕细琢。旧时的旌表性建筑,县内硕果仅存,成了古村的一个标志。飞黄坊在清嘉庆时曾作维修,1999年,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在胡釴直系后裔胡伯钧等的筹募下,整修门楼顶脊,恢复匾额。


飞黄牌坊

  据宗谱记载,牌坊额中有“己酉科”三字,左“举人”二字,右“胡釴”二字,中层长方额书“飞黄”二大字,左有“钦命进士第中顺大夫国子祭酒前提督浙江全省学政郑纪书”,右有“新昌知县程傅、县丞汪琦同立”等款字。

  胡釴,字朝仪,胡端祯之次子,“天资英敏,克承父训,博学多能,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即名闻郡邑,式燕鹰扬,弘治己酉乡试中魁,选为士林,翘楚厥后,终老名山,不仕朝班,优游梅溪”。嘉靖丁亥(1527)仲秋之吉,己酉科举人友弟梁宠撰写《举人朝仪公传》以记其事。

  胡釴中举未仕而以隐逸终,显然与当时一般人眼里的“飞黄腾达”无关,建了“飞黄”坊,为的是纪念这位为家族增光添彩的梅溪村第一位金榜题名者,也希望后代有更多的人能金榜题名,鹏程万里,为胡氏光大门楣。

  “飞黄”坊下有四只石元宝,老老小小路过这里,都喜欢在石元宝上坐坐,石元宝因此变得光滑温厚,非常可人,冬天,夏天,这里都是最好的坐堂。

  四只石元宝中,有一只粗糙浑朴,相形见绌,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只石元宝在这里“滥竽充数”呢?

  有人说,胡卜人在嵊县的一个石宕定制了两对放在牌坊之下供人小坐石元宝,雇人抬运,约定由胡卜人招待一路上的吃喝点心。挑夫胃口特别大,点心不够吃,就嫌胡卜人不客气,一气之下,就将一只石元宝落在念石村陈公岭路旁。

  又有人说,明朝时有一过路人在牌坊下歇息了好久,羡慕的眼光一直注视着元宝,垂涎欲滴,不忍离去。许是站长了有些碍事,许是让他过多地分享了这份财富有点心疼,有位胡卜人看他眼馋的样子,就说:“有本事你就拿只回去罢。”问当真否,答曰当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过路人立即挟了一只,稳稳当当地走了,留下这个胡卜人目瞪口呆。后来打听得,过路人是在县城筑城墙的健汉,为了争口气,费尽力气,到了念石村口陈公岭路旁,没有再多的力气把元宝带回家,就弃在路旁。

  这些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了,如今该村热心文史和地方公益事业的退休老师胡伯钧听了传说后可有了自己的主意。几年前,他将信将疑间,特地赶到陈公岭。陈公岭人都说这只元宝是胡卜人的,并且答应收点保管费就可以“完壁归胡”。可是后来,胡卜人准备了保管费、叫了人,第二次准备去抬回元宝时,却没有结果。有位陈公岭人说,“我们又不缺少这点保管费”,村里人都随声附和,觉得很有道理。保管费有价,而石元宝无价,钱拿到了会用掉,石元宝抬走了再也抬不回来,它在陈公岭呆了那么长时间,看着也是一种享受。一只石元宝也是陈公岭的一大财富啊!但这给胡伯钧老人留下了些许遗憾!

 





  胡卜村历史悠久,村中有三个县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之多,县内罕见。新昌乡主庙、胡大宗祠、飞黄坊,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古旧事物,传达着历史信息。

  胡卜这个千年古村如今已经青春焕发。旧时,村中多读书人,多秀才,现在出了135名大学生,还有10名留学生。村中还走出了胡柏藩、胡邦城这样在全国全省都有影响的现代企业家。村中多长寿者,看着年轻一代外出创业,日子一代比一代过得好,心满意足,老年活动室办得红红火火,2003年10月,被评为“绍兴市先进老年活动中心(室)”。2002年,被命名为“绍兴市体育特色村”。

  现实的胡卜村,该是历史的梅溪村的延续和发展吧。

  2003年以来,浙东引水工程重要项目之一的钦寸水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昌县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有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钦寸水库会把一些村庄没入水底,胡卜村因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附近的曹州、秀溪、查林等村一起,将要选择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去另一个地方安居乐业。纵有太多的眷恋,胡卜人也必须从容地面对,直至拆迁、移民安置。一些文物建筑要整体搬迁,可以带走的一些“财富”要悉心收藏。



  转帖未征求作者本人意见,特此说明

转载于:http://bbs.zjol.com.cn/Dispbbs.asp?boardid=279&ID=611045&replyID=1274822&skin=1

    http://xcnews.zjol.com.cn/gb/node2/node5/node158/userobject1ai23480.html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zjxchu.bokee.com/tb.b?diaryId=16447548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7-26 20:5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7-08-01
江西会昌西江胡氏宗祠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585&fpage=0&toread=&page=3

西江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北部,东临瑞金市云石山乡,南靠文武坝镇,西连小密乡,北毗瑞金市万田乡。全镇土地面积263347亩,其中耕地面积22450亩,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83个村小组,总户数11879户,总人口51289人。(资料来源网上)

二零零五年五月间,我曾访问过西江胡氏,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当时我看到的是一九九四年《赣粤闽湘胡氏联修族谱》上下两册十几公分厚。所谓四省联修也不尽然,不过是将若干县市的族谱汇集在一起,以于都、会昌(西江)、庄埠、瑞金等地的分局为主。其中序言部分在霸公以上始祖方面说法不一。有采华林说,有采金陵说。当时由于并不了解霸公起源问题,也没有详细询问。后来在胡海家里仔细看过94年谱。没想到现在又从网上得到这套乾隆年间的谱,不知胡位柏宗亲还能不能继续提供这套谱的其他卷,如霸公世系卷也很重要。

下面是我那年写的有关西江胡氏的文字片断:

........与此相比,这次回长汀寻根祭祖遇到的另一件事使我感触颇深。我回去之前曾和四都乡上胡村的宗亲胡享雄联系,此人是促成我寻亲问祖成行的关键人物。他对我说要请江西的胡姓宗亲过来和我对对家谱。后来我也知道,江西那边胡氏与我们同宗不同支,所以我当时也并没在意。可是等我到达以后,才知对方一行四人已从江西的西江镇专程赶来古城与我见面。他们对我此行的意义深为感叹,并对我们两地子孙后裔分离260年后再次相聚表示祝贺。随后盛情邀请我们古城的宗亲第二天到西江去参观他们的宗祠。同宗不同支的两地宗亲联谊活动就此开始。

    我们到达宗祠时受到热烈的鞭炮欢迎,看来在宗祠或祖堂燃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他们的宗祠保护之好令人感动。先人牌位密布其中,宽敞的大堂内可以容纳上百人祭拜。据说当年此宗祠是作为人民公社大食堂和后来的大队部才免遭拆毁的命运。由此足见胡氏后人的智慧。这一支修族谱的规模更是令人吃惊,100多人参加分集编写,10多人全日制工作,历时三年完成的续修族谱共两册,每册足有8公分厚,装在一个木匣子里供我们查阅。宗祠所在地是西江镇的见潭村。和该村情况一样,另一个村子牛睡村也正在大兴土木,对该村的胡氏宗祠进行翻修。据村支书介绍,所修费用都是村民自发捐出,劳力也是用胡姓自己的人,该村解放前夕国民党抓挑夫80多人去了台湾,如今还有60多人在台湾,对村里维修祠堂在经济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该镇的胡氏宗亲理事会机构完整,理事成员均属村镇实力派人物。会长儒雅有风度,谈吐得体,副会长热情有余是个实干家。尤其令人赞叹的是该支族众活动的领导决非七老八十的长者,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经加入其中。席间,我曾询问一位从二十来岁就开始参加修谱的年轻人为何甘愿放弃自己的生意收入来做这件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他的回答使我大受感动。他说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能加入到整理族谱是有功德的事情,钱少挣点没有关系,以后还有机会挣,能为宗族修谱做点事情,这种机会是难得的。一个文化不高的农村青年具有这种思想和实践,在目前这种功利社会里真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这件事对我的触动真得很大。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好像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我们对“根和本”认知还远不如这些偏僻地区的村民。我对寻根一事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形式主义的,以为找到了老祖宗就算完成任务。只是在和这些宗亲接触后,才看到他们从内心里对自己先人的尊敬和认同,从而实现了思想意义上的寻根和回归。我感到这就是我这次长汀寻亲和祭祖之行的最大收获。
......


与西江胡氏宗亲合影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01 22:3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7-08-11
浙江慈溪伍梅胡氏宗祠
《浙东胡氏族源族居调查纪行(续)》

二零零七年五月,南山专程前往这里采访烛溪伍梅胡氏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38&fpage=2




烛溪胡氏宗祠


“......柏山胡氏分布于周边地区乌山、烛溪、埋马、童家桥、东山等地,形成了当地相当庞大的胡氏一支。伍梅村胡姓分支最初是从附近的竹山迁过来的。伍梅历史上曾称湖塘下,意即地处烛溪湖塘堤之下。1958年烛溪湖废垦,湖塘废弃,因村在伍梅山麓,故改名伍梅村。过去的埋马现改为天香桥村,都是胡姓占绝大多数的村庄。另有一支辅成公兄弟的后代同时也辗转迁来烛溪,所以烛溪一地有两支同祖不同支派的胡氏家族千余年来和睦相处。伍梅村私营经济发达,以模具,塑料加工为主。村委会就设在村中心的胡氏宗祠内。所有村民都对我报以友善的微笑,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他们村里任何一个人。我是通过电话打到村委会里说明了调查来意,五一期间值班的村妇女主任胡利平大姐马上帮我找到伍梅村负责族务的胡绍基宗亲。又联系了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王孙荣,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家在伍梅村,他虽不姓胡,但是他“奶奶姓胡,外婆的妈妈也姓胡”。谈起柏山胡氏的历史变迁和当地风土人情,如数家珍,令人惊叹不已。村干部胡国康宗亲向我介绍了本支胡氏目前的现状。柏山烛溪胡氏最后一次修谱是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续修。其他分支的情况与伍梅村差不多,由于地处平原地区,祖坟早已不复存在,但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祠堂现还保存完好。和我原来的想象不一样,整个柏山胡氏(估计有数万宗亲)并没有成立一个类似宗亲联谊会这样的组织机构,各分支自己的族谱续修都没有做,更无从谈起整个柏山胡氏的联谱工作了。而且,作为华林胡氏五宗之一常州胡琼的后代,有数万之众的浙江柏山胡氏,竟然不知道去年在九江召开的全国胡姓大通谱修撰工作会议,也没有任何华林胡氏组织前来调查了解他们的存在。当天晚上我就在电脑上联系了华林方面的有关宗亲人士,请他们注意我调查到的这个情况。柏山烛溪胡氏是我目前所见族源最为清晰的一支,他们的族谱世系记载看不出任何断代和含糊的地方。这一支系在第三世时开始与胡宗伋胡沂那一支分流,自成一派独立成谱,一直延续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据说在横河镇天香桥村还有另外一支。类似这样的柏山胡氏支系,在余姚、慈溪比比皆是......”。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11 19:1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7-11-10
胡氏宗祠及崇兴庙

www.zjol.com.cn  2006年05月1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http://edu.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06/08/03/007786153.shtml


胡氏宗祠及崇兴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清、民国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胡氏宗祠西北朝向。由前后两进及厢楼组成。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檩;门厅与正厅之间用穿廊三间,每间设天花藻井,形成穿廊中三个藻井相毗连的装饰形式。其中靠近门厅一间为戏台。正厅五间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用四柱。

  崇兴庙坐西朝东,由工字两厅及两侧二层厢房组成。门厅三间五檩,北向出戏台,其戏台两坡顶与正厅屋面相连,形成三间穿廊,穿廊的每间设藻井,层层内收,非常繁复。正厅五间九檩。

  两组建筑的柱梁及藻井上遍施彩绘。胡氏宗祠建于清咸丰年间,戏台、穿廊民国时改建。崇兴庙建于清道光年间。两组建筑现均保存完整。


来源: 浙江文物网 作者: 编辑: 童丽莉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1-10 13:0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8-04-06
福建永泰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首建于1925年,位于永泰大洋镇尤墘村,坐巽兼已。几十年来经数次续修,仍显年久破旧。2000年族中长辈倡议整修,敬城、敬煌两兄弟,宗宝、宗西两兄弟各喜捐一万元,宗亲积极响应,捐款出力,共筹款八万多元,并于2001年初成立修祠理事会,二月中旬动工,现己基本竣工。正座一厅二房,梁上屋架纵横交错,全部刷上粉红色油漆,正厅后面是“神主龛”,上方悬“安定堂”金字匾额,两侧屏柱楹联用脱胎油漆黑底金字联曰:“启虞绍尧弼忠宪章诏锡玉凤裕昆延长(名派),允敦仁孝茂德克光尊祖敬宗永世兆昌(字派)”。梁上高悬有“中华魂”、“博士”两面金字匾额。正座与下座之间,是敞亮的天井,天井两旁是回廊墙。天井与墙之间左右两边建有谯楼,楼栏杆相对挂瓷砖二十四孝彩画,谯楼壁墙相对各挂三国名人油画五十幅,下座设立一个方型舞台(可供传统节日演出),空地可供千余人观看,下座前面墙用粉红色瓷砖贴制,中间大门上方石刻“胡氏宗祠”,大门两侧、底面用花岗岩贴制,上方用大理石贴制,两旁刻有“安定家声远,永阳世泽长”金字楹联,楹联左右两旁山水瓷画,面墙左右两旁小门上是双凤朝阳瓷画,屋顶盖琉璃瓦,屋子顶下方有五个框格,分别贴有瓷砖彩画,有“八仙过海”、“迎客松”、“仙鹤”、“麒麟”、“狮戏球”等。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02 14:2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8-05-04
浙江萧山紫东胡氏宗祠

http://www.xswh.gov.cn/Subject/Article/2006-07-27/2006072709561048.shtml

在河上镇紫东村,为胡氏宗祠,清代建筑,2002年作了修缮,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前厅后堂,四合院式,正堂3楹,两侧厢房各4间,卵石天井有伸出庭院万年台一个,大门口立“道光戊子科”旗杆石1对。

相传紫东胡氏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从水康方岩迁入萧山竹桥庄(今紫东),尊隐圃公为始祖,至今已传24世,650多人。7世时其中一支又从紫东析居临浦镇上倪村。紫东胡氏尊永康方岩胡氏为宗,所以宗祠供奉胡则胡公大帝像,额“孝思维则”匾。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05 15:1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8-10-03
综合的很好,希望有更多关于胡氏宗祠方面的介绍,让我们对胡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8-12-10
歙南高山村明经胡祠

歙南高山村明经胡祠
[ 此贴被南山在2009-12-13 11:2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8-12-15
宗亲寻根谒祖 宗祠维系乡情[转帖]

———日前几百位胡氏后人回容桂祭祖,表示将不遗余力继续支持家乡发展

www.sc168.com珠江商报作者:邓荣军,杨莹莹,陈炳辉
  核心提示
  在今年佛山两会期间,一些政协委员曾提案希望通过组织访乡观光、寻根谒祖、回乡参加各类庆典活动,让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听乡音、维系乡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很多专家学者也表示:修建宗祠、整理族谱对于联系亲情、社会和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商报记者邓荣军 杨莹莹 陈炳辉摄影报道
  10月24日,来自港澳、珠三角的胡氏族人齐聚顺德容桂,与当地乡亲一起,举行胡氏大宗祠重修开光揭牌仪式暨秋祭典礼。容桂旅港乡亲胡锦超先生的儿子胡庆东、胡庆强兄弟亦参加了这一活动。一直以来,容桂胡氏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胡氏兄弟表示,他们将继续发扬父亲爱国爱乡、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精神,为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并决定从明年起,每年都以胡锦超置业有限公司的名义捐资10万元给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该校奖教奖学基金,这一计划将至少持续10年。

  几百位胡氏族人容桂祭祖
  “祖宗的宗祠重修开光典礼,这是盛事啊,我们全家今天都过来了”。10月24日,中山港头胡氏房裔子孙60多人一大早便赶到外村庆贺。随后,从香港、江西等地的胡氏家族子孙纷纷赶来参加胡氏大宗祠开光典礼。
  10月24日一大早,通往外村胡氏大祠堂的道路就围得水泄不通。记者在现场看到,广东智拓外村舞狮团也赶来助兴,伴随着喧闹的锣鼓声、鞭炮声,醒狮虎虎生威,吸引了众多街坊邻居观看。
  几百位来自中山、香港等地的胡氏宗亲,手持印有“桂洲外村胡氏大宗祠开光纪庆”字样的刀旗,拉着“中山港头联谊会”的横幅,排着长队,前来参加开光纪庆仪式。整头的烧猪、大捆的鞭炮……前来祭祖的胡氏族人敬献上自己带来的礼物。
  他们来到胡氏大祠堂门前,仔细地观望着扩建后,如今已是一派巍峨景象的大祠堂,门前两只威武的石狮守护着祠堂。
  穿过大门,恢宏的殿宇顿入眼帘。据了解,10年前,祠堂的重建工程是胡锦超倡议的,他建议重修祠堂以传承历史文化风貌,并慷慨襄助。扩建后的祠堂面积,比原来多出一倍。
  在胡氏大祠堂前,拥挤的人群让人寸步难行,眼前刚装饰一新的祠堂还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墙壁、格局、砖雕,其中祠堂后面一块布满灰尘的石碑上刻着“奉天赦命”4个大字,据胡氏的长者介绍,该石碑是清朝皇帝赦封桂洲胡氏的见证,当时胡大猷考取武进士,位列重一品官职。该石碑一直安置在马冈对面的白石村,前几年,胡氏族人将石碑搬运到现在的胡氏祠堂。
  据胡均培介绍,胡氏老祠堂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祠堂曾作为办公、学校等用途,十几年前,祠堂重新修建。
  “现在很多地方都重修宗祠,我们也想对胡氏祠堂进行重新装修,建议由族兄胡锦超提出来以后,大家都很支持,”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胡伟洪说:“大家都纷纷建议要求恢复每年的春、秋祭,以加强胡氏子孙的沟通、联系。”
  今年4月份,桂洲胡氏举行了宗祠秋祭典礼,并且决定此后每年都将举行春、秋祭。同时,胡氏宗亲联谊会和“胡氏宗祠基金会”也筹备成立。胡氏宗祠基金将作为祠堂保养、香火、福利(包括不同姓的人),此外,胡氏宗祠基金还将对有困难的人进行帮助。



  宗祠是联系和谐社会的纽带
  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胡伟洪是土生土长容桂人,1979年,胡伟洪到外地发展。他说容桂这些年的变化很大,每次回到家乡,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亲情。这些年来,胡氏在海外、香港商场打拼,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大家很团结。胡氏也对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在外工作的胡氏宗亲纷纷捐钱帮助村里人、帮助家乡的发展,这也是一种不忘前人、对祖先孝敬的表现。“现在,在外面工作的容桂胡氏族人发展都还不错,我们也一直热心社会的公益事业,今后,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继续支持家乡的发展。”

  相关链接

  胡氏名人层出不穷
  据胡氏族谱记载:桂洲胡氏始祖胡桂堂从南雄珠玑巷避难来到珠三角地区,最后来到桂洲。胡桂堂终于元顺帝,并留下了三个儿子。
  桂洲外村胡氏历代以来人才辈出,明末到清代,共有文武举人95人,进士15人,其中进士有1名是武探花。清乾隆时期曾有“五子六登科”的说法,“五子”即为当时胡氏五兄弟:胡大猷、胡大忠、胡大成、胡大经、胡大器,再加上胡氏的女婿。
  在胡氏家族的老者当中还流传着胡鸣鸾抗击海盗张保仔的事迹。1809年(嘉庆14年),张保仔率领贼船十余艘,闯入顺德境内,杀气腾腾,拟到容奇抢掠。面对海盗的入侵,胡鸣鸾等人组织群众在容奇海边修筑碉楼迎战。当张保仔的船队到达北潮海,进入容奇海岸时,正值雨云密布,天昏地暗,隐隐望见大风山侧的金鱼冈,观音堂前,许多妇女伫立呼喝,沿岸草丛,风吹草动如有千军万马埋伏,只听得风声传来:“相公守海口,烈女在山头,贼仔来侵犯,送羊入虎口”。张保仔正踌躇间,突然炮声隆隆,蚌岗炮台的大炮轰鸣(蚌岗在现容奇大桥脚)。一颗炮弹正好打在张保仔的座驾大船尾栅,吓得众匪手足无措,张保仔立即下令全部撤走,掉头逃窜。容桂乡民,大事庆祝破贼成功,遂把“北潮海”改为“得胜海”,现称“德胜海”。时有民谣:“蚌岗炮枕蚌岗西,打向北边贼喘嘶,今上雁山无伏莽,铸造大炮作锄犁。”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5-08 22:0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8-12-16
湖南嘉禾石燕大宗祠
胡日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