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33阅读
  • 0回复

[★★★【胡姓文化】]胡汀鹭与<<贯华阁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0-07

胡汀鹭与《贯华阁图》


    闲暇无事、信手翻书得观柳亚子先生载于1923年《南社丛刻》22集的“汀鹭《画缀》叙”一文。亚子先生在文中谈到:“胡子善画工诗,精于鉴古,书法名翰,什袭藏去,摩挲竟日,于人间世泊如也。性尤风雅逸事,好从畸人佚士游。……胡子诗尔雅可诵,顾不肯行世,友朋敦促之,则举其题画之作曰《画缀》一卷,先布诸枣梨。……”能得到南社诗友的交口称赞可见汀鹭先生诗作的一斑了。只可惜无缘得见《画缀》,是以为憾。去岁辛得胡氏于民国十五年刊印的《贯华阁图集》一册,倒也了却了我一丝的遗憾。
此册为珂罗版印制,全书仅有书画作品五帧,第一帧为汀鹭先生所作贯华阁图,楼台叠翠、草木葱荣,深得元人画此中三昧;第二、三帧为顾梁汾书金缕曲扇,又一为纳兰容若书扇。均于梁溪贯华阁有关系。原为程景溪家旧藏,后归汀鹭。后两帧为大藏家裴伯谦、书画家梁公约的题辞。这册《贯华阁图集》却与梁溪文坛的一段佳话有关。顺治十四年(1657年),有“江左三凤”之称的吴江才子吴兆骞卷入震惊朝野的"南闱科场案",主考官被处死,一大批考生受到牵连。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遭人陷害,含冤下狱。最后查来查去结论竟是"审无情弊",但仍被发配到极边之地宁古塔。吴兆骞到宁古塔后身无分文,囊空如洗,生活极为贫困。即使在这种境遇中,吴兆骞仍然坚持读书、创作诗词。他与同被流放的张缙彦、姚其章、钱威等人还结成了北大荒第一个诗社"七子之会"。吴兆骞被流放前,在京师结交了一些良朋好友,遣戍宁古塔后,朋友们为他的获释而四处奔走,其中最积极的是顾贞观。顾贞观字梁汾,江苏无锡人,顺天举人,擢升秘书院典籍。他与吴兆骞私交甚厚,情同手足。为了吴兆骞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他在京师千佛寺写了一首著名的词《金缕曲》,以词代书寄给远在边疆的吴兆骞。词是这样的: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 湿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知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顾贞观这首读之令人泪下的《金缕曲》,被当时的进士、名词人纳兰性德读到了,他被顾贞观真挚的友情感动了,当即告知其父内阁大学士明珠,要求设法营救吴兆骞南归。在明珠的帮助和影响下,加上吴的旧友倡议,凑足了二千两银子,以求赎归。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吴兆骞终于接到了还乡诏,第二年年底,吴兆骞带着在东北边陲23载的风霜回到了京师。吴兆骞回京师后,立即到纳兰性德寓所拜谢赎归之恩。他在纳兰居室的墙壁上看到一行字:“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不禁大恸,声泪俱下,久久不已。原来顾贞观为了营救老友,不惜给纳兰性德下跪,人间真情莫过如此。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其所著的《随园诗话》中对顾贞观营救吴兆骞一事,说:“呜呼,公子能文,良朋爱友,太傅怜才,真一时佳话。”
而康熙二十三年纳兰性德随驾南巡,与无锡好友顾贞观在贯华阁中秉烛夜谈。因此贯华阁自然也成了文人雅士的吟诗作画的绝好题材,汀鹭先生在民国时曾作“梁溪八景”图册,但未录有贯华阁,于民国十五年集旧藏出单行本分赠亲朋好友。而我手中一册即为赠送当时无锡教育家竟志女中创始人侯病骥的。侯病骥字葆三,南社社员与柳亚子交善,斋号名为百一楼,取义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之意,此人先后执教过厦门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后与乡谊共同创办竟志女中(即现在东林中学),旧居在北禅寺巷中现已拆迁。他在此册后有大短的题跋感慨古人的气节交往,感伤余年来身世老病馀生惆怅,想必老友胡君亦有同感!整帧书法无刻意为之,信笔点染,笔至间风华毕集,可见功力一斑。侯氏法书鲜有成交记录,只2004年崇源的春拍有与钱松岩先生合作的成扇一柄,成交价44000元。(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避免纠纷)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