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5926阅读
  • 122回复

南山看谱   91    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1-01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2-05-16) —


南 山 看 谱


南山看谱 目录:
-----------------------------------------------------------------------------------
00楼  南山看谱  01    我家的族谱                                           
05楼  南山看谱  02    清朝乾隆年间的谱禁                  
06楼  南山看谱  03    八旬老翁著新书 胡姓源流起争议        
07楼  南山看谱  04    福建汀州胡氏始祖万九郎公            
08楼  南山看谱  05    弥足珍贵的康熙年代华林谱            
09楼  南山看谱  06    胡氏族谱资料目录清单                
10楼  南山看谱  07    浅谈世系划分问题                    
11楼  南山看谱  08    重视史料综合考证                    
12楼  南山看谱  09    三个栋公,两大疑问               
13楼  南山看谱  10    关于胡万九郎公世系的几点看法        
14楼  南山看谱  11    常州胡氏                            
15楼  南山看谱  12    回复老杨树胡宗亲                    
17楼  南山看谱  13    永康来信                            
18楼  南山看谱  14    早期华林胡氏族谱探源      
19楼  南山看谱  15    利用史料证实族谱的记载              
20楼  南山看谱  16    新春感言                            
21楼  南山看谱  17  《浙江东阳前山胡氏源流》录后感       
22楼  南山看谱  18    新昌族谱中有关霸公、胡铨的记载      
25楼  南山看谱  19    我的故乡在远方。。。                
26楼  南山看谱  20    胡安国的第三代                      
28楼  南山看谱  21    给清明宗亲的回信                    
29楼  南山看谱  22    长汀朱紫胡氏族谱探究(一)          
30楼  南山看谱  23    通报胡氏新闻,分享宗亲快乐          
31楼  南山看谱  24    我所认识的零点在线宗亲              
34楼  南山看谱  25    长汀朱紫胡氏族谱探究(二)          
35楼  南山看谱  26    湖北汉川胡氏宗亲的寻根之旅          
37楼  南山看谱  27    浙江永康胡氏北迁初探                
38楼  南山看谱  28    胡安国支系是否属于华林胡氏          
39楼  南山看谱  29    江西上犹胡氏和胡宗南祖籍
40楼  南山看谱  30    龙山胡氏总祠今何在           
41楼  南山看谱 31    关于胡仁朝支系的疑问(一)
42楼 南山看谱 32    洗脚河在哪里
43楼 南山看谱 33    《中 国人名大辞典》胡姓名人条目
44楼 南山看谱 34    无法回避的争议
45楼 南山看谱 35    与正良宗亲的通信
46楼 南山看谱 36    当前国内胡氏文化研究综述--资料篇(上)
47楼 南山看谱 37    当前国内胡氏文化研究综述--资料篇(下)
49楼 南山看谱 38    当前国内胡氏文化研究综述--机构篇(上)
50楼 南山看谱 39    当前国内胡氏文化研究综述--机构篇(下)
52楼 南山看谱 40    令人诧异的一致性
53楼 南山看谱 41    建议《中华胡姓通谱》免费发行
54楼 南山看谱 42    关于胡仁朝支系的疑问(二)
56楼 南山看谱 43    写在《中华胡姓通谱》首卷本奉新征订会之前
59楼 南山看谱 44    辞旧迎新南山感言
60楼 南山看谱 45    悼念上虞丰惠“敕五堂”胡氏李老夫人仙逝
61楼 南山看谱 46    我也有一个梦想 (上)
62楼 南山看谱 47    我也有一个梦想 (下)
63楼 南山看谱 48    重读《告全国胡氏书》回帖
64楼 南山看谱 49    我看“世界胡氏”
65楼 南山看谱 50    试析浙江胡氏资料的来龙去脉(一)
67楼 南山看谱 51    试析浙江胡氏资料的来龙去脉(二)
71楼 南山看谱 52  《世界胡氏通谱》资料来源考辨(一)
73楼 南山看谱 53  《世界胡氏通谱》资料来源考辨(二)
74楼 南山看谱 54    江西霸公支族源辨析资料整理
75楼 南山看谱 55    再谈胡万九郎公的江西渊源
78楼 南山看谱 56    广东有通公胡氏支派调查(一)
79楼 南山看谱 57    广东有通公胡氏支派调查(二)
81楼 南山看谱 58    闲聊改姓话题
84楼 南山看谱 59    谈《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修订版
85楼 南山看谱 60    有感于胡秋源宗亲整理方志资料
86楼 南山看谱 61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88楼 南山看谱 62    《争论的中 国》读后
90楼 南山看谱 63    霸公世系里的敦公(一)
91楼 南山看谱 64    霸公世系里的敦公(二)
92楼 南山看谱 65    湖北汉川胡氏的字辈
93楼 南山看谱 66    有关按大支派修通谱的讨论发言
94楼 南山看谱 67    读江西大余、南康宗亲文章有感
95楼 南山看谱 68    回复:理顺胡氏历史世系的几点想法
96楼 南山看谱 69     浙江德清胡氏(2010年11月)
97楼 南山看谱 70   《土目胡氏志略》读后感
98楼 南山看谱 71    现代修谱观念的成功践行
99楼 南山看谱 72    关于胡安国支系(崇安)族谱的新发现
100楼 南山看谱   73  《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第一集发布说明
101楼 南山看谱   74  《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第二集编后语
102楼 南山看谱   75  《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第三集编后语
103楼 南山看谱   76  《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第四集编后语
104楼 南山看谱   77    对安定胡氏祖源地走访调查的看法
106楼 南山看谱   78    胡安国、胡寅的丝帛画像
107楼 南山看谱   79    关于泄传谱世系
108楼 南山看谱   80    甘肃秦安胡缵宗
109楼 南山看谱   81    明清胡姓进士名录整理说明
110楼 南山看谱   82    对华林胡氏瑜公支“胡令仪”史料的探讨
111楼 南山看谱   83    《宋朝胡姓进士名录》整理说明
112楼 南山看谱   84    有关“备受三恪”的历史文献资料
113楼 南山看谱   85    为什么唐代的胡姓进士这么少?
114楼 南山看谱   86    也谈唐代山东宗城胡珦家族
115楼 南山看谱   87    关于明代礼部尚书胡濙远祖世系的考证
116楼 南山看谱   88    有关华林胡氏(陈留)瑜公世系的探讨
117楼 南山看谱   89    胡安国支系在湖北地区的三个分支
118楼 南山看谱   90    浙江永康龙山胡氏“霅川”时期先祖考证资料
119楼 南山看谱   91    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
  
南山看谱  01    我家的族谱

      偶然在网上查到我家民国初年的族谱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真是令我惊喜不已。因为此谱的主撰正是我的曾祖父昭文公。“[四川郫縣]胡氏増定蜀譜不分卷 胡昭文纂修 K820.96 -”四川省图书馆所藏胡氏族谱仅有四种,其一即是民国四年由我曾祖父昭文公主撰的这套蜀谱。为何称之为“蜀谱”?那是因为要有别于“闽谱”。我们是客家人,祖上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时由福建长汀古城迁到四川郫县的。定居之初还和福建家乡有联系,因而带了一套乾隆年间的“闽谱”到四川来。民国初年“蜀谱”记载的始迁祖以上资料都是来源于“闽谱”,这就为我后来的寻根问祖提供了很多方便。“蜀谱”的后半部分记载了从迁郫始祖到民国初年两百多年间三房后人的繁衍情况,我的祖父、祖母在此谱上都有记载。

      我族自北宋白石公三迁肇基福建汀州城西朱紫坊后,九百余年来无论战争与灾难,族人绵延播迁各地,从来没有造成族史断裂现象。这完全得益于我们的先祖的数次修谱,传之于后人。由七世祖木斋公主纂的一修;由十二世祖实斋公主纂的二修;由十六世祖协矩公主纂的三修;清光绪二十年间的长汀族人合族四修;民国初年由二十一世祖昭文公主纂完成,自乾隆年间入川三祖之后的“西蜀胡氏族谱增修”。所以尽管四川和福建有近两百六十年没有沟通联系,但凭籍族谱上的凿凿事实,在公元2005年很快就重新实现了两地宗亲的亲情再续。见南山:《长汀朱紫胡氏后裔寻根回顾》 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5&id=492

       昭文公是我的曾祖父,族谱记载他“曾作郫邑吏员候选巡政厅,敬宗收族立志多年,今日纂修族谱皆公之力也”。受其影响,我的祖父昌勲公在民国年间也曾主持筹划续修“蜀谱”,终因兵荒马乱未果,今尚存族人调查表一张。解放五十余年后,我郫县光永三叔素卿三婶领衔开展族众调查,先父抱病参与顾问。于公元2005年完成“西蜀郫县胡氏族谱续修稿本”,收录了当年胡氏三兄弟入川到现在近千后裔族众的资料,为正式定稿打下了基础。现在我们家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又承接了上辈的修谱重任。所以说从曾祖父开始四代人修谱不辍,我们家也算是族中的修谱世家了。

      我家的族谱命运坎坷,能够躲过劫难实属万幸。上文所述早年我家还存有一套从福建长汀带来的乾隆年间的“闽谱”,那是由福建十六世祖学成协矩公主撰的三修族谱,先父曾对我说,他小时候亲眼看见其大兄在灯下翻阅,有数十卷之多,后来这套“闽谱”销毁在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中。我在2005年回福建长汀寻根祭祖时也询问过其下落,遗憾的是和四川一样再也难觅其踪迹。幸而福建方面还保留一套光绪年间的四修谱,而由我曾祖昭文公主撰的民国年间这套族谱,和福建光绪谱一样源于三修乾隆族谱,所以在族史记载上几乎完全一致。民国四年“蜀谱”在近百年的风雨岁月中也仅存一套在族人胡先杰家中,成为我族族谱再续的宝贵资料。不想在网上竟然查到四川省图书馆还收藏了同样一套族谱,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啊!曾祖父昭文公作古已近百年,先父仲康公数月前也已辞世,保留在四川省图的这套族谱将和先辈敬宗睦族的精神一样永存于世。

附一:西蜀胡氏源流谱引----胡昭文(子纯) 民国四年(1915年)
人非产于空桑,谁无春露秋霜之感;身非乳夫于菟,孰无木本水源之思。家传谱牃,所以敬宗收族也。本宗自周时妫姓受封汝阴之胡城因地为姓。历秦汉而迁至唐昭宗乾宁年间有裔孙某以进士官江西,遭乱去官隐于宁都,即我世祖讳彭字延年号白石公之曾祖也。公以宋英宗治平三年由宁都迁汀州宁化石壁村,神宗熙宁八年徙居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卜筑城西朱紫坊,三迁而后安宅焉。朱紫有胡氏自兹始。传至十七世祖志深字宏似于清乾隆六年偕二弟志渊字容似,由闽省入蜀至寄居成都府属郫县。越四年,四弟志澐字升似来川与兄合爨。兄弟三人同心协力勤俭起家二十余年后艰苦备尝,后置产百亩,承父命以三股均分,世世相传于今未艾。特以人事递更生齿日众,世愈远则派愈纷。恐宗族过于道途伯叔难知,至亲视为路人。此庐陵欧氏眉山苏氏所由修谱为急务也。文不敏敢与欧苏比较哉?据所查录总辑成书,不过叙其由闽来川之三大房云尔,因作为谱引。民国四年岁在乙卯七月上漧二十一世孙昭文薰沐敬识

附二:十六世祖公敬公配邓氏迁葬墓记----胡光烈(仲康)  (2006年)
公讳士鐏字公敬,白石公之十六世孙,景殷公次子。生清康熙三十四年,配邓氏生康熙三十七年,卒年均未详。生子五。清乾隆六年公嘉勉长子志深次子志渊四子志澐勿守贫困相携入川定居郫邑,后闻诸子成立遂命其所购私田三股均分自求多福。长汀志溢三房后代亦迁闽省邵武县,唯志游五房尚留古城祖居。公殁初葬大罗坑口,后迁牛角塘。公元二零零五年仲春,郫邑二十四世孙先远由上海寻亲来古城,与五子志游后裔师煌炜芝等族人相会,再续闽蜀中断二百六十年血脉亲情。越明年清明二十三世孙光永亦代表郫邑数百裔孙前来扫墓祭祖,并献款由五房族人迁公妣之墓于兹。诸房后嗣齐聚墓前,倘有在天之灵,公亦可欣然矣。赞曰:公妣明大义,后世沐祖恩;古云仁者寿,公之德泽存。长汀朱紫胡氏二十三世孙光烈百拜敬书  公元二零零六丙戌年清明于四川郫县

南山  2007.11.01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3-12-13 22:1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1-01
新的发现是在偶然中也在必然中,昨天我去梦山(氵厚)屋胡(胡中藻老家)查谱,发现二本康熙十九年的华林胡氏大成谱,非常有价值,到时传给老兄.老谱除了复印,拍照,可能更好的办法是尽快形成电子档,不知总版主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 此贴被胡位柏在2007-11-01 12:4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1-01
过段时间将去一趟永修县,听人说有个地方保存了五届老谱(还有人说有唐朝时的谱,不知真假),已联系好.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1-01
那就辛苦位柏宗亲了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1-04
我个人见解:发现有价值资料,及时收集到胡氏档案中来,请联谊会要有专门管理部门从事建档工作。不要每天纸上谈兵,争认无价值话题,要从县级分会——省级分会------胡氏总会。三级联谊会管理好本职职能,不要口头讲这讲那,要开展实际工作,收集到有价值的资料,才是唯一原则达到“天下胡氏一家亲”美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1-07
南山看谱  02    清朝乾隆年间的谱禁
        我福建长汀朱紫胡氏三修族谱是在第十六世祖学成公的主持下于清乾隆年间完成的。学成公字行千号协矩,曾任汉阳知府,退休回乡后与其兄功成公合力主撰胡氏三修族谱。我在查看这次修谱的相关资料时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从请名人写序言的时间上看,三修谱稿应是在乾隆九年完成的,但真正刊行却在乾隆四十年,为什么谱成以后会延迟三十年,而且是在学成公过世以后才发行?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直不得而知。

        上海同宗在琏兄弟在长汀网上发布的资料帖子,成为解开这一迷团的线索。这篇资料来源于綦彦臣所著《中国古代言论史》第十二章 清代:文字狱的巅峰:“湖北汉阳知府胡学成、广东连平知州胡功成先后罢官回福建故里。兄弟俩于乾隆十九年(应为九年)刊修家谱,内有"太祖"、"昭穆"、"武宫"、"炀宫"、"世室"、"升遐"、"笼罩天下"、"亲贤乐利"等"僭妄"字句。二人卒后,奸人胡作梅因图产不遂,便控告胡氏家谱有上述"悖谬之词"。福建巡抚定长上奏朝廷,认为胡作梅"挟嫌诬蔑",拟发附近充军;胡氏兄弟身为职官,非乡愚可比,竟将"僭妄"字句写进谱内,请旨革去职责,追夺诰命。得旨交刑部议奏。”

        这段资料表明, 长汀朱紫胡氏三修族谱是因为其内容有 “僭妄”字句和“悖谬之词”而被地方当局禁止发行的。

        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曾发生过一次因民间修谱内容不合规范而导致政府出面干预的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江西巡抚辅德上任后,发现江西境内大量出现合族建祠现象。本来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同姓家族,合资修建祠堂,借以收敛钱财导致祠产纠纷不断增多。同时,受当时风气影响.各家族在纂修家谱时大都远攀古代君主作为自己的祖先,行文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僭越之词。于是他给乾隆皇帝上书.希望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他的奏章,乾隆皇帝下令各省督、抚和地方官员留心稽查,也就是说对所属地区家谱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查,并明令禁止不准在省城、府城内合族建洞。辅德深受鼓励,在江西境内全力执行,逐族审查,调验谱书,果然发现问题很严重:江西各族谱中,始祖推到唐、宋,已属近代,而以两汉之前,三皇五帝为始祖者,比比皆是,甚至已远涉到盘古帝皇,据统计,江西境内家谱中载有荒诞不经始祖的共有1016种,足见这种现象的普遍。辅德在清查的基础上,下令所有这些族谱一律删除,并毁其版,而以始迁本地或世系分明者为始祖。家谱修成后,必须经官府审查无误,盖印后方可分发。族谱审查期间,许多家族顾不得家谱不外传的古训,恭恭敬敬地将族谱交送地方官府审查,以求过关。

        这次族谱审查还仅仅是开始,如有违规现象仅仅是删改内容,审查通过后还可以付印刊行,问题严重的也只是将族谱原版毁掉,没有涉及到人身安全。到了乾隆中期愈演愈烈的文字狱对族谱编修则是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清政府出台了有关家谱编修的具体规定更加严厉,违者就要冒掉脑袋的危险了。这些规定是:1.祖先名字如果犯了庙号、御名、亲王名直至孔子名讳的,一律改用同音字以避之。2.不准妄自攀援祖宗,只能以五世祖为始祖,或以带领全家或全族迁至当地的祖先为始祖。3.禁止在族谱中出现“世表”“传赞”名目。4.如果行文中遇到本朝年号必须另起一行,后改为必须空一格。5.取消“艺文录”,这部分内容不好审查,也最容易出问题。6.不准刊载祖宗的画像。7.禁用一些帝王和朝廷专用词汇,如“开基”、“创业”、“中兴”......。

        实际上,对家谱内容的规范化也是全国性的文字“厘正”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地方官员为保自己的官帽,都是积极投身其中,另有心术不正的人正好借此机会来报复他人。我族十六世学成公和功成公就是因族内奸人为图族产不成,被打了小报告。但经审查下来这部族谱确实有问题,那也怪不了别人了。当时两公已不在世,对他们的惩罚处分也是象征性的了。具体结果现在还不清楚,那个告状的奸人也没有得什么好处,定了个"挟嫌诬蔑"的罪名,拟发附近充军。我想当时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也带有典型性的含义,否则也不会被后人作为清朝文字狱的典型事例载入史书了。

        学成公是长汀朱紫胡氏第十六世祖,前任江南苏州府嘉定县知县,升湖北黄州府同知,调武昌府同知,升安陆府知府,又调汉阳府知府,护理湖北粮储道按察使司。功成公诰封奉直大夫,前任浙江宁波府定海县知县,后升广东惠州府连平州知州。他们退休后“即以敬宗收族为务”,开展续谱工作。三修族谱本较之以前诸本,更具立法严谨和规模宏大之特点,“即以先考本作主,参合介石龙山实斋诸公所为谱,更仿诸欧苏氏之法,博采旁证以足其所未备。”学成公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秋抱疾而归退休,修谱六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谱成,请序于乾隆七年李圻广,乾隆九年周梦锦,伊牧,张宗纯等人。这些序言均收于三修谱内。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导致发生了上述不愉快的告状事件,乾隆九年基本修成的族谱到乾隆四十年才在学成公的夫人张太恭人主持下,采用合族作序方式重新刊印发行。遗憾的是,现在长汀已经无处可觅这部三修谱的原本,我们只能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四修谱上看到当年学成公为三修稿亲写的序文,这篇序文想必已经通过了后来的文字审查,是否有所删节就不得而知了。

        清朝嘉庆、道光之后,政权统治力下降,统治者对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也逐渐放松,再加上全国新修家谱数量激增,无论是哪方面,都已没有精力也不可能再一部一部地审查所有家谱了,清代的谱禁也就逐步淡化了。于是在我族光绪二十一年的四修谱上又出现了传赞、世系、艺文录这些内容,完好保存至今。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南山 2007.11.07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1-28 10:2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1-14
南山看谱  03  八旬老翁著新书 胡姓源流起争议
        胡海先生,今年八十岁。从中科院广州分院微生物所退休后,即对中国胡姓姓氏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他用了十四年时间,走访了全国十八个省市地区,调查各地胡姓情况,并将调查结果汇编成150余万字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一书,自费印刷出版一千册,全部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胡姓宗亲,成为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的著名民间胡姓姓氏研究专家,胡海的传奇故事一时成为佳话。然而著书精神固然可贵,立说观点却受质疑。最近,在全国最大的胡姓姓氏网站--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上,对于胡海先生著作中有关胡姓源流的观点看法引起了各地胡姓网民的热烈争论。湖北的一位网民一口气发表了六篇评《大通考》的讨论文章,洋洋数万言。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姓氏研究方面是否可以怀疑自己家族历史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阶段应该如何去对待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家族历史文献?

        族谱也称家谱、谱牒,是记录本姓家族历史的文献资料。族谱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族源的记载和叙述。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远,就是要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这是中华文化祖先崇拜的精神依托。过去对于族谱上记载的家族历史和先人名讳是不容怀疑和争论的。近年来,随着政府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纷纷掀起重修家族族谱的热潮。面对着支离破碎字迹不清的陈旧族谱,怎样用现代人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对待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族源世系,必然会在修谱过程中引起争议和讨论。所以在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网站上的讨论,实际上就是这样两种不同观点的反映。

        胡姓起源渊远流长,目前公认的始祖要算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于陈地的胡公满。由胡公满以后的几十世由于缺乏历史记载,现在使用比较通行的世系有“安定系”,国内大多数胡姓支系都采用这个世系,并称自己属于“安定堂”。国内最大的胡姓支系--华林胡氏也是基本按照这个世系叙述自己先祖由来的,如东汉年代六蹈相位的名臣胡广、魏晋年代以清廉著名的的胡质、胡威等都是国内胡姓各支派公认的先祖。而胡海先生在自己的著作里考证的结果是:“...胡勤修于宋政和2年(1112)创谱,编篡自《陈杞世家》20世,下至华林诚(左上高下早右成)78世,广为胡氏族谱载用,经考证(见《大通考》238页)是史书名人联接,非脉传世系”。自己的先祖是否为史书上的“名人联接”,湖北的这位网民宗亲回答说:“我也没有白花12年的历史考证之功,总算能把我族世系中的上下3114年、131代,说个清楚明白。”他依据史书记载考证了华林胡氏每一位先祖和历史名人的生卒年岁,以证明本支族谱记载的正确性,并据此撰写了一篇“百家姓氏繁衍究竟多少年为一代”的论文发表在胡氏宗亲网上,用数学方式证明23.8岁为一代。然而对这个问题又引发了更多的讨论,认为使用帝王世家的世系来证明百姓世家的世系缺乏普遍性,不够科学。有网友认为宋代以前的胡姓世系犹如光突突的树干没有分支,宋代以后的世系呈爆炸性的发展,说明宋代之前的胡姓世系缺乏广泛史料的记载,可疑的地方很多。也有网友认为:华林世系东汉魏晋时代的先祖排列过于密集,平均算下来不到十二岁为一代,明显不合乎生育繁衍规律。更多的网友则是希望谨慎地看待这个问题,从多方面的史料查证来解决这个撰修全国胡姓通谱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世系问题。

        我从哪里来,我的先祖是谁?现在关心这个问题的胡姓宗亲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国共有1800多万胡姓人口,2006年7月建立的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为满足各地宗亲的需要,不仅开通了寻根问祖的信息数据库功能,让大家在网站发布寻根求助消息,查询共享资料,而且开辟了“争鸣栏目”,专门研讨胡姓起源、世系发展、分迁问题。网站设立了“胡海专栏”,公布了《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内容。上述讨论通过论坛发言整理后发布在“争鸣栏目”,多方(包括胡海先生的答复)观点引起全国胡氏宗亲的关注,至今已经有6400多位宗亲朋友注册成网站会员参与论坛各项讨论,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门研究姓氏文化的网站之一。网站论坛类似有关胡姓源流的研讨话题还有:关于安定胡氏,华林胡氏,清华胡氏...合谱的讨论、江西胡氏历代迁徙概况、关于史书古籍记载的胡姓历史名人传记、关于胡安国、胡瑗、胡则、胡公霸...等名人世系的讨论、关于华林胡氏祖居地的讨论、以及有关胡耀邦祖籍的讨论等等。由胡海先生著新书《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中有关源流问题的讨论,引发促进了胡氏姓氏文化的大讨论,得到如此众多胡姓宗亲的关注和参与,这在胡姓研究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南山 2007.11.14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1-28 10:2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1-21
南山看谱  04  福建汀州胡氏始祖万九郎公
        关于福建汀州胡氏始祖万九郎公的介绍,广泛见诸于国内胡姓书籍,现在胡氏宗亲网上也有不少相关新的资料出现。南山特将以前的发帖加以修改补充,汇总如下,以方便感兴趣的宗亲阅读。此公之所以被后人重视,是因为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的许多胡氏支派都是认他为始祖的。而有的族谱资料上溯其源,认为万九郎公是江西霸公一系,宋朝名臣胡铨忠简公之后。这一支派再往上去则属于华林胡氏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系为:胡藩......忠献公......霸公......忠简公......万九郎公......以下略。但对于万九郎公的生平记载,各处资料有所不同,南山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量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并不断加以更新补充,让我们这些后人尽可能了解万九郎公其人以及他这一支系的来龙去脉。

        中央台《话说胡姓〉原稿,作者汤锦程:“福建永定人胡文虎,其祖亦由江西庐陵迁此定居者......泰和、奉新、庐陵共祖胡藩,为一脉相传。”(永定胡氏即由万九郎系分支),这种观点和下面《中华姓氏谱胡姓卷》内容相互印照,源于福建广东等地胡氏族谱记载。

        《中华姓氏谱胡姓卷》P174,作者王廷洽:“胡铨谥号忠简,江西吉安芗城人(今值夏)。传说他的第四代孙胡万九于南宋末年,由赣州宁都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塘背,后来他的第三子胡七郎迁居永定下洋,成为永定下洋的开基祖。”这份资料我估计来源于下面福建永定下洋胡氏族谱:

        《下洋胡氏源流综述》作者胡居焕:“为了纪念弘扬铨公精神,下洋胡氏尊称忠简公为宋始祖。传至95世万九郎公,名垶,宋末由赣(宁都上山乡苦竹凹)入闽,经由宁化石壁村至汀,住汀州府第三街大塘背,生三子:五郎、六郎、七郎,为福建长汀始祖。”同样,胡海先生考证与之基本相同:

        《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P512,作者胡海:“汀州府(今长汀县)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任职泉州巡务,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今宁都县黄陂镇鹅公村苦竹坳,与兴国县边区,无族人居住)迁入胡家坊,卒葬大塘背。配龚氏(一载潘氏)子三,长五郎迁长汀童坊胡岭肇基,次六郎,三迁而后肇基汀城西朱紫坊,三子七郎迁上杭再迁永定下洋(金丰里)塘下墩肇基。”胡海先生并未考证万九郎公何时何地迁汀,但从其引用的广东揭阳谱记载来看,是在北宋年间(106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与下洋胡氏以及福建长汀童坊胡岭五郎支系族谱记载不一致的地方:后者都认为万九郎公迁汀州是在南宋年间:

        《长汀童坊胡岭五郎支系谱》对万九郎公的记载很详细,其上祖接华林谱系,转江西霸公派,传八代到日月争光胡铨忠简公,再经四代(铨、三点水+荐、木+勺、火+可)到万九郎。“104世垶公,号万九郎(一作绵玖)。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厦镇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唐背开基(今长汀城南门街肖屋塘),配龚氏,生子三:长五郎胡岭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迁居永定下洋”,在这里不仅年代出现分歧,迁入地点也与下洋和揭阳谱也不一样:是从吉安值厦镇直接迁来的,不是经宁都、宁化迁汀州的。被认为是万九郎“居汀城”的次子六郎后裔(目前仍居福建长汀称“城西朱紫坊”胡氏)族谱记载则只字不提胡铨、万九郎。他们认为自己的先祖是一位曾在江西作官的胡氏“裔孙某”,跟万九郎、六郎毫无关系:

        《汀西(朱紫)胡氏光绪谱》1895年重修,谱载:“唐昭宗乾宁间有裔孙某以进士官江西,遭乱去官隐于宁都,即我世祖讳彭字延年号白石公之曾祖也。公以宋英宗治平三年由宁都迁汀州宁化石壁村,神宗熙宁八年徙居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卜筑城西朱紫坊,三迁而后安宅焉。朱紫有胡氏自兹始。”白石公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从宁化石壁村迁来长汀,这一点年代上是和广东揭阳七郎谱的记载相吻合的。我的疑问是,难道长汀还有一支真正的六郎公后裔吗?似乎不大可能,目前这一支朱紫胡氏有成千上万之众遍及长汀,犹以汀州城中为多。但他们为何视周围的同宗族谱而不顾,坚持自己的先祖是“裔孙某”,而不是万九郎、胡六郎?而且他们也没有参加过五、七郎后人在清朝道光丁末(1847)年间的汀州合修宗祠,似乎万九郎公、五、七郎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为查清万九郎公的迁徙过程,胡海先生数次到江西宁都考察,去年南山也曾陪同他再去一次,写出以下调查报告:

        《宁都三日--胡海江西族源调查侧记》作者南山:“胡海先生和我走进大山,来到七郎系族谱上记载的万九郎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宁都县黄陂镇鹅公村苦竹坳,这个地名是如此的拗口难记,正象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样偏僻难寻......茂密翠绿的竹林遍布山中,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一些自然村落,简陋的山村小学校,身穿上世纪卡玑布中山装的山里人...”。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里仍然是手机没有信号,进出全靠拖拉机。我当时就在想,是什么原因使得名宦之家后代,胡铨忠简公的曾孙万九郎,独自从吉安庐陵迁到这样一个偏僻的山窝窝里来。那些族谱记载的可信程度有多大?查遍江西宁都黄陂镇几支胡氏族谱,未见万九郎公的只言片语:

        《江西兴国大彦族白石谱》上记载:始祖大彦名栾字方甫,宋开宝中,自宁都山堂花楼下徙居兴国白石,子三,令璋宁都苦竹祖......这个令璋会是下洋、揭阳谱载的万九郎吗?
        《江西宁都黄陂旸霁谱》上又见:少八郎令璋名九郎,有两子三十三郎,三十九郎,而三十三郎的儿子少九郎在族谱上没有记载下去。万九郎究竟是令璋少八郎还是少九郎?

        《中华姓氏谱胡姓卷》上说得很客观:“传说胡铨的第四代孙胡万九于南宋末年,由赣州宁都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塘背。”在宁都也有关于万九郎的“传说”流传至今:“据他们说在公元1000年前后,上三乡苦竹坳发生过一次严重水灾。在此之前,六郎公就带着家人离开了这里(去哪里不知道),水灾后万九郎公也和他的两个儿子离开了苦竹坳前往福建汀州府。见《宁都三日--胡海江西族源调查侧记》”,父亲万九郎,三个儿子五郎、六郎和七郎,一千多年前的普通家庭,流传下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扑朔迷离。胡海先生的考证:

        《给江西宁都宗亲的一封信》中胡海先生说:“宁都胡氏的后代都带了一个“郎”如杏一郎、庆三郎、陈郎、大瑯、二郎、万九郎、七郎......。而其他地区的胡氏支派就没有这个姓名特征。如南宋从值夏道院迁出的始祖一鹗、季安、细安等等(见《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P275)。从这个“郎”名可以推测万九郎从宁都迁来汀州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长汀童坊胡岭五郎支系谱》则认为万九郎是在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厦镇移居福建汀州的。那么在吉安的谱上有没有记载呢?最近有一位宗亲在宗亲网发布了以下世系表: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478&keyword=

        《江西吉安芗城胡氏通谱宗支总图》胡氏宗亲网胡琼芬宗亲发布:公霸。。。载--铨--(三点水+荐)--(木+勺)--(火+可)--仁老。。。据童坊胡岭谱上记载,(火+可)有两个儿子,长坪,号仁老,举人,授迪功郎。次垶,号万九,又曰绵玖。但不幸的是,在这份江西吉安芗城谱图上并没有(火+可)的次子垶的记载。是忽略不记了吗?不是,(火+可)的兄弟四人,他们都是子孙满堂,世系表看上去人丁兴旺。为何偏偏就没有记载“次垶,号万九,又曰绵玖”?

        《芗城胡氏宗谱》1995年重修版P27记载了这个“绵玖”:上面只注明“都溪基祖”四字,但未见其他记载,都溪在何处未详。童坊胡岭谱上的万九郎可能就是这个“绵玖”。这里即是汀州始祖万九郎公在吉安族谱上的出口处。我的疑问是,如果说是因为宋末天下大乱,万九郎逃难去了宁都或汀州,那其他兄弟为何不逃,唯独他一家逃掉了?还有,万九郎这一代字辈都是土旁不错,可从这个大家族的名录记载上看,他这一辈堂兄弟包括他哥哥,还有一个带“老”的号,如号“寿老、定老、尧老、舜老、商老、周老、仁老”,唯独万九郎却是“名垶,号万九”,完全没有按照吉安方面的命名规则立号。“绵玖”会是“万九”的谐音吗?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份族谱,看看会不会出现有关万九郎的另一个新版本:

        《中川胡氏世系表》,这是1988年由中川史志编委会出版的。这份世系表与《长汀童坊胡岭五郎谱》是一模一样的:铨、三点水+荐、木+勺、火+可、坪和垶。不过万九郎在童坊五郎谱上是第104世,在中川七郎谱上是第94世。

        《安定胡氏有通公族谱》,这是1994年由胡克明先生主撰的。也许他们把重点是放在有通公之后资料的收集上,对万九郎前后世系可能是延老谱而续之。果然是另外一个版本:91世胡铨--92世胡泳--93世胡(木规)--94世胡(火享)--95世胡(林土)(上下结构)--96世胡(木匆)--97世良佐公--98世春年公--99世国贤公--100世昌郎公--101世万九郎公。按道理,有通公世系与中川下洋,童坊胡岭脉祖相同,万九郎世系竟有如此差别。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主要是从胡铨第二代就记载不同了,这份有通公谱记载是泳公之后,而中川童坊谱则记载是三点水+荐公之后。

        《宁都胡氏大瑯、僕射属系族谱考略》是宁都黄陂胡志明老人主编的当地十几种宗谱内容汇编,里面有一些地方涉及到可能与万九郎有关的资料。第38页:宁都黄陂开宗祖胡大瑯公的长子胡二郎迁湖溪后成为湖溪基祖,他的长子二十九郎“迁居兴国复徙汀州”,这是第一处出现的宁都胡氏迁长汀的记载。但遗憾的是年代与汀州六郎、七郎谱所载万九郎是在北宋年代不相符合。因为据推算胡大瑯年代是在唐末(858年),他的孙子二十九郎应该是在后梁(907年),与北宋就相差相差一百多年,更别说南宋末年了。但有一个线索也值得提出来讨论,那就是大写的二十为“廿”读音为“念nian”,与“万”读音“wan”有点相似,万九郎会不会是“廿九郎”--“念九郎”、“绵玖”郎?这里的“湖溪基祖”会不会是《芗城胡氏宗谱》中的“都溪基祖”之误记?宁都胡氏从霸公开始的早期世系在当地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再将万九郎公参与其中,势必更加复杂,这里不作深入研究。

        《宁都胡氏大瑯、僕射属系族谱考略》第2O7页“钓州唯中房繁衍世传谱”载:“原派德中即五郎公也,随父官漳州漳浦县属于任,转迁闽汀岭南以居。族开有三房,衍十四考分派之图记,星罗棋布,分徙于不一矣。其注胡岭渡头桥傅地上方东街,林田画楼下连城县享子堡等处,皆公裔也......我宁钓州之族,系出闽汀......"。这里的五郎公是宁都山堂派的第十世祖,其父仕明曾在漳浦县为官,后迁长汀岭南。族开三房分派属地记载则与长汀童坊五郎谱相同,但也没有提到其父是万九郎。不知童坊族人看到这则资料会做何感想?五郎公并非万九郎之子,也不是来自吉安值厦的胡铨忠简公裔孙,而是宁都胡氏的一个分支?

        目前网上流传的一个万九郎世系版本:清咸丰年间修订,庐陵芗城胡氏宗谱世系:...胡珰(80)、令赟(81)、胡公霸(82)、勝公(83)、琏公(87)、胡铨(90)溢忠简公江西庐陵人、胡泳(91)、胡槻(92)、火享公(93)、?公(林下加一工字)(94)、楤公(95)、良佐公(96)、春年公(97)、国贤公(98)、昌郎公(99)居南京、胡万九郎(100)福建、有通公(101)广东梅州五华县?、玉粹公(109)、全龙公(111)迁江西兴国、崇元公(114)字元相、宗礼公(115)、上庭公(116)、锡任公(117)、昌浸公(118)迁江西永丰。这个版本和《安定胡氏有通公族谱》相同,但与我上面所列《芗城胡氏宗谱》95年版世系不一样。而且把有通公直接接到万九郎之后恐怕就有问题了,这中间起码还要有个七郎吧。

        有关万九郎公的始迁地目前有三种说法,童坊五郎谱认为万九郎系胡诠忠简公后,必然来自吉安值厦老家;下洋七郎谱则明载来自江西宁都上三乡(怀德乡),而汀西六郎(假设)的谱上表明始祖白石公是从宁都三迁经宁化石壁而定居汀城。看童坊五郎谱感觉从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任何破绽。而六郎(假设)、七郎揭阳谱在万九郎公迁汀州的时间地点上有许多相同点,都是在北宋年间从宁都迁来,历史事实承认只有一种情况是真实的,承认甲正确就宣告乙错误,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同时生活在两个时空和多个地域之间的。所以如果认为童坊五郎谱是正确的,那所谓六郎七郎揭阳谱载北宋年间宁都迁来长汀则都成謬误。甚至五、六、七郎三兄弟之说都要被否定,原因只有一个,北宋的六、七郎不可能与南宋末年的五郎成为兄弟。

        研读许多族谱,发现谱记年代在明朝以后世系都比较清晰,而宋元以前的问题一般都很多。最突出的是始迁祖的年代,迁居地以及后代世系的问题。而始祖的确定更是一个大难题,年代久远很难考证,加上过去多是设谱局请谱师并延请外人做序,往往是张冠李戴,乱攀祖先,给后代正本清流带来许多困难。所以本人认为:在调查族源过程中,要把握几项原则,即以年代为坐标,以历史做参照,不轻信谱,不全信谱,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对证据不足的族史要保持原状,加注留给后人去考证。我认为,要核实胡万九郎公的世系源流,主要精力还应从江西吉安方面寻找证据。首先要证明他是否为胡铨的曾孙;然后再证明他是什么年代从那里迁汀州的,在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之前,还是让我们暂时相信这一切都是历史的“传说”吧!

南山 2007.11.21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1-28 10:3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1-28
南山看谱  05  弥足珍贵的康熙年代华林谱
        昨天,位柏兄给了我一个惊喜。早上醒来看到QQ上的文件传输已经停止,又一份族谱照片压缩包存入了我的电脑。这份1.2G的文件是头一天晚上开始传输的,当时我在想,这样多的族谱照片我还是头一次接收,不知道里面包含了怎样的内容?吃过晚饭坐到电脑桌前,将位柏兄这次传来的压缩包一一解开。位柏兄是江西新建人,华林胡氏族裔,宗亲网版主。自从认识他以后,已经传给我许多他收集到的江西华林族谱,这些族谱都是他利用休息时间四处寻找得来的。他打字虽慢,但我们在网上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挚友。我对他说,我有个心愿,很想见识一下早期的华林谱是何庐山面貌。我现在了解的情况绝大多数是从网上资料得来,我去过浙江很多地方也收集了不少族谱资料,但由于不是华林胡氏的密集族居地,几乎看不到与华林有关的族谱。樊明芳、胡喜全、胡学谦等人在网上发布的华林渊源资料引人入胜,胡海先生《大通考》里面也收录了大量华林谱资料,但这些都是经过他人的二手资料,能亲眼目睹年代尽可能早的华林谱一直是我的愿望。

        现在我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位柏兄给我传来的是清康熙年间的华林谱,比他上次传给我的乾隆谱又提早了好几十年,但距离真正的明朝大成谱又拉近了许多年。我用了一晚上时间预览这套大部头族谱,现在迫不及待地把看谱体会发表于此(此文将作修改,请读者暂时不要复制引用)。

        1.年代早。此谱谱名为:江西新建县华林胡氏大成谱。成谱年代:清康熙庚申、辛酉、壬戌年(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680-1682),同郡各邑合修。主撰:新建孙坑胡世勲等人。由新建(氵厚)屋族人收藏至今已三百二十五年。参加这次合修的是以南昌、新建为中心的附近地区如进贤、建昌等地华林胡氏十几个分支。由此南山不禁又提出一个问题,目前各地存世的华林谱还有比这更早年代的吗?我想在撰修全国中华胡姓通谱的机构里可能会有吧。还有,类似新建这样的大成谱,在奉新、九江和其他地区还有存世吗?从宋明开始的各地华林大成谱共有多少个版本,存世的有多少,各分布在何处?不知全国中华胡姓通谱的撰修机构里有无统计。研究中华胡氏渊源历史,不可不重视华林胡氏,研究华林胡氏,不可不重视其早期大成谱。华林胡氏早期族谱版本研究,应该成为胡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收录全。新建康熙年间这套谱,木刻本共计有九百多张照片,一千八百多页。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来源于宋、元、明年代的江西华林大成谱。这就可以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了解早期华林谱的面貌。全卷分上中下三集,上集为历次华林大成谱的撰修年代和主撰者;序文;便录(胡姓人物典故);敕封;条例;传赞;坟图等,中集为城(左上高下早右成)公系、严公系、赟公系的世系,包括参与合修的各个分支世系图;下集为华林景诗、艺文、行状、墓志铭、后序、跋等。全卷尤以历次华林大成谱的序文最为珍贵。胡海先生《大通考》的内容大概也是来源于此,康熙年以后的华林合修谱也一定是以它为蓝本,今后这卷谱我肯定是要重点关注的。

        3.保存好。位柏兄这次拍照的效果非常好,从照片上看,除了前面几页残缺外,绝大部分内容保持完好,中间有的页面比较模糊,但经放大以后还是可以辨认。我真是钦佩新建的族人,能把三百多年前的族谱保存至今,中间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和运动。先父曾出示我54年前的出生证明,大家看了都啧啧道罕。所以当这份族谱打开之时,不禁使我产生对新建族人的由衷敬意,我感谢位柏兄收集整理了这些弥足珍贵的族谱,为华林胡氏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我也感谢帮兴兄和其他宗亲朋友,通过网络传给我的其他珍贵的族谱资料。我将很快提供一份我所了解的胡氏族谱目录清单,如有需要查询内容的宗亲可以与我联系。

南山 2007.11.28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2-08 19:1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2-05
南山看谱  06  胡氏族谱资料目录清单
联系方式:QQ114412749   E-mail:114412749@qq.com
(请不要在此专栏跟帖询问)

20051222浙江缙云五云胡氏
20060507福建长汀朱紫胡氏光绪年族谱
20060613四川郫县胡氏三房民国年族谱
20060627族谱有关资料照片
20060929四川繁南胡氏
20061009胡海大通考
20061108福建长汀童坊五郎谱
20061115江西上犹宗亲
20061116广东连平元善镇
20061116胡海通讯录
20061117湖北策湖浠水胡氏
20061117江苏丹徒资料
20061117调查简报
20061117甘肃迳川
20061117赣粤闽湘四省联修
20061117贵州安顺
20061117河北曲阳
20061117湖南衡山观底
20061117湖南衡湘桑林
20061117胡海信件
20061117胡氏入闽
20061117湖南篮山

......


以下胡氏资料取自:王廷洽著《中华姓氏谱-胡姓卷》2000年9月第一版
没有此书的宗亲可以与我联系查询书中内容:

浙江余姚胡氏
余姚南门清风里胡氏
江苏如皋胡氏
山阴省元公胡氏
山阴张川胡氏
常州东安胡氏
东阳南岑胡氏
江阴澄江胡氏
丹阳斗门胡氏
丹阳邵巷胡氏
浙江凤林胡氏
浙江淳安新定胡氏
上虞长者山胡氏
慈溪田胡胡氏
永康峰川胡氏

婺源清华胡氏
新安胡氏
绩溪遵义胡氏
绩溪金紫胡氏
无为濡湏胡氏
祁门翠园胡氏
龙口胡氏
南垣水西胡氏
潜北胡氏
衡湘胡氏

常汉胡氏
中湘涌田胡氏
中湘大荷塘胡氏
湘乡平地胡氏
湘阴胡氏
邵阳双泉胡氏
邵阳安平梅堂胡氏
邵阳胡氏
杨梅台胡氏
黄门桥胡氏
宁乡广济塘胡氏

贵州黔阳石修胡氏
四川井研胡氏
广东新会龙涌胡氏

延庆胡氏


新安考川明经胡氏
上川明经胡氏
西递明经胡氏
皋北胡氏

永定中川胡氏

胡氏谱举要


以下胡氏资料取自:黄启昌著《中华姓氏通史-胡姓》东方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没有此书的宗亲可以与我联系查询书中内容:

华林胡氏
晋陵胡氏
崇安胡氏
庐陵胡氏
泰和胡氏
海陵如皋胡氏
台州宁海胡氏
抚州大塘胡氏
江西余干胡氏
湖南醴陵胡氏

邵阳秋田胡氏
湖南汝城胡氏
湖南中桂胡氏
湖南宜章胡氏
湖南武岗胡氏
湘潭朱亭胡氏
麦田胡氏

浙江新昌胡氏
浙江汤溪胡氏
浙江鄞县胡氏
浙江龙泉胡氏
浙江永康胡氏
浙江永嘉胡氏

绩溪金紫胡氏
绩溪明经胡氏
绩溪尚书胡氏
安徽泾县胡氏

湖北大冶胡氏
湖北江夏胡氏

以下胡氏资料取自:黄启昌著《胡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没有此书的宗亲可以与我联系查询书中内容:


第一章 寻根溯源
以白头翁鸟为图腾的胡部落
以谥为姓:从胡公满说起
以国为氏:胡子国觅踪
少数民族胡氏——胡姓的又一来源
第二章 胡姓流布
战国以降胡氏鸟瞰
最早的胡姓著族——安定胡氏
胡姓大宗——华林胡氏
胡耀邦的家世
“富贵胡家”——晋陵胡氏
以胡安国为代表的崇安胡氏
华林胡氏世系
南郡华容胡氏
江西庐陵胡氏·江西胡姓
胡瑗家族及浙江胡姓
“绩溪三胡”·安徽胡姓
胡林翼家族·湖南胡姓
河北磁州武安胡祗适家族·其他胡氏
胡姓子孙对台湾的开拓
胡姓在海外
第三章 明经胡氏
由“李”改“胡”
胡炳文家族与明经胡氏
胡次焱与明经胡氏
易学世家胡方平家族
由考水至铜川
“胡”改“王”姓而后复
胡适及其家族
“胡开文”徽墨享誉海内外
第四章 胡姓文化
堂号与郡望——宗族的徽标
宗祠——维系宗法社会家族精神的一根支柱
宗祠祭祀——寻根意识与家族精神
族训家训——儒家忠孝精神的集中体现
族训家训中的家族文化
胡姓家谱家族文化
第五章 胡姓名人
第六章 胡姓逸事与胜迹
后记

以下胡氏资料取自:王大良著《程陈胡韩-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气象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没有此没有此书的宗亲可以与我联系查询书中内容:

第三编:胡姓寻根与取名
悠长的姓氏源流
(一)得姓传说
(二)历史演变
(三)主要分布
辉煌的姓族文化
(一)部望堂号
(二)家乘谱碟
(三)文化遗迹
(四)轶闻趣事
(五)取名技巧
杰出的历史名人
(一)政治家篇
(二)后纪篇
(三)名臣篇
(四)名士篇
(五)港台篇
(八)海外篇

南山 2007.12.05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13-11-06 21:2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