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6822阅读
  • 122回复

南山看谱   91    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8-11-26
南山看谱  39    当前国内胡氏文化研究综述--机构篇(下)
四、《江西国光教育基金会》
        由于《中华胡姓联谊会》和《中华胡姓中心》等机构不能在国内成功注册民间社团,有关部门采取了曲线注册方式,终于成功将其组织靠挂于这个教育基金会。尽管许许多多的关系即说不清也道不明,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了个合法组织,能让“总会”的首脑们多少放下一份心来。2006年6月,江西国光教育基金会(是由九江国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资申请注册的非公募基金,原始注册资金为200万人民币。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构为江西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系江西省教育厅。实际上这个基金会就是《中华胡姓中心》的化身而已,(此时成立仅一年的《中华胡姓联谊会》已经无疾而终,只是没有公开宣布),其主要负责人都是从《中华胡姓联谊会》领导机构转移过来。因为注册“教育”基金会相对要容易一些,他们采用了这个办法,主要目的也是为全国性的胡姓组织(不管名称叫什么)披上合法的外衣,为编修《中华胡姓通谱》铺平道路。注资方主要是几个胡姓成功企业人士,我没有得到该基金会的年度运作报告,无从得知有多少资金用到资助“江西省贫困家庭学生和中小学教师进修”,但我估计这笔资金的很大一部分将会使用到“投集整理流落民间人文的历史资料”中去(见“基金会业务范围”),换言之就是用来为编修《中华胡姓通谱》而不至于落个“非法集资”的口实。这个基金会实际上就是《中华胡姓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2008年3月份发表的声明也是《江西国光教育基金会》和《中华胡姓通谱编撰委员会》同时署名发出的。不管这怎样变化名称,实际上就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百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要建立一个合法的全国胡姓组织机构,用成功人士的捐资启动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并尽最大的可能发行到全国各地胡姓基层组织去,通过大量订购通谱回收编修成本,当然如果是略有盈余,也可以继续为胡姓文化的发扬光大积累经济基础。真是难为了这些胡姓机构的精英组织者具有足够的智谋,能够将这件大事运筹得如此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五、《江西吉安胡铨文化研究会》和《江西省谱牒研究会胡先骕文史研究室》
        这是两个国内地区性胡姓历史名人研究机构,分别于2008年6月和9月在吉安和南昌成立。相对于上面几个带有某些商业气息的胡姓组织机构,它们更显示出学术研究的特色,而且也吸引了部分国内胡姓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活动。《江西吉安胡铨文化研究会》由当地政府部分出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通过对历史名人的研究,扩大当地人文建设带来的影响,为当地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一些作用。我作为胡姓文化的爱好者应邀入会,很高兴能和众多胡姓本家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我认为国内这样的胡姓名人研究机构还不是很多,江西吉安为此开了一个好头,必将带动其他胡姓名人研究活动的开展。胡先骕文史研究室是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下面的一个分支机构,主要是对江西新建名人,近代著名胡姓人物胡先骕开展研究活动。这个机构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将《江西省胡姓宗亲联谊分会》与之整合在一起。2008年9月在南昌召开的成立大会,其议题之一就是“江西胡姓文化研讨”,这样一来,江西省分会找到了合法的靠山,从而不必担心带上“非法结社”的帽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江西省的胡氏宗亲联谊会与九江的“胡姓总会”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总会的许多政令无法在江西省分会的到贯彻执行,所以,虽然“总会”承认了湖北省“分会”的存在,却不在承认江西省“分会”的的存在,这样的区别对待的态度使得江西省“分会”很恼火,在他们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这种不满来。目前全国范围修通谱工作,进行的最好的就是湖北省和江西两省,大多数县市一级的分谱基本上都快结束,然而就在完成通谱首卷本的时候,很多矛盾变得比较尖锐起来,为“通谱”的最后发行增加了一定的变数。

六、《胡氏宗亲网》和《中华胡姓网》以及其他网站
        “胡氏”与“胡姓”,不仅存在着学术上的不同含义,一字之差的区别也标志着国内胡姓一族从观念到组织令人痛惜的分裂。如果不是胡观文领导的《中华胡氏联谊会》和《中华胡氏通谱》编撰委员会占断了“胡氏”名称的先机,我想另外一个组织也不会委屈地选择了“胡姓”作为自己机构和“通谱”的名称,毕竟“某氏”确实是姓氏学术研究和组织机构通行的名称,而不是“某姓”。假如今后实现了胡族之大同,我估计还是要以“胡氏”来命名所有的机构和通谱名称,不会再用“胡姓”的。我是胡氏宗亲网早期的创建者之一,“胡氏宗亲网”网站名称就是当初我力排众议说服大家决定下来的。事实证明这块“金字招牌”对网站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胡氏宗亲网是在2006年7月份由几个胡姓文化的爱好者自发组建起来的纯民间性质的网站。站长胡苗勇宗亲当时才22岁,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总版主南山在上海工作。网站完全实行自我管理,确立了“网络联系宗亲,共享族谱资料,讨论族源支派,方便寻根问祖”的网站宗旨,以广东同宗胡海老先生奉献胡氏的精神为楷模,不谋任何私利,一心为把网站建成全国一流的胡氏姓氏网站而努力。两年多时间,网站和论坛令人瞩目的发展,注册会员数超过了15000人,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姓氏网站之一。网站采用开放式管理方式,大量收集国内外胡氏源流世系族谱等方面的资料,建立了胡氏宗亲寻根数据库系统、胡氏宗亲网上纪念馆、胡氏宗亲地区QQ群94个等等,尤其具有特色的是网站公开宣布要为全国不同支派,不同观点开放公平公正的信息平台,保证不同的声音都能在这里充分表达。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欢迎各种信息消息通过网站论坛广泛传播。为此,胡氏宗亲网多次展开针对国内胡姓重大事件的论坛讨论,胡海先生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胡观文先生的《中华胡氏通谱》、以及正在筹备发行的《中华胡姓通谱》都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宗亲们可以对其发表充分的个人意见。可以说,不偏不倚的举措受到了宗亲们的一致好评,在胡氏宗亲网这里可以得到最新的消息,看到不同的观点,查到详尽的资料。我们办出这样的网站给全国宗亲,问心无愧,乐在其中。为方便广大宗亲使用网站资料,我们还将胡氏宗亲网及论坛的重要资料汇编成集,通过网络每半年公开发行一集,每集30-40万字。胡氏宗亲网是民间性质网站,目前没有接受任何捐赠和广告创收,每年才300元网站空间费用,但其功能和效果却远远超过国内其他同姓网站,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不管今后国内胡姓组织机构如何演变,胡氏宗亲网将继续保持其民间独立性质,坚持为全国各地区各支派提供理想的信息平台。

        中华胡姓网是《中华胡姓中心》和《中华胡姓通谱编撰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官方”网站,成立于2006年10月。因为要和“胡姓”组织系统保持一致性,所以连域名都是“中华胡姓中心”的汉语拼音。这个网站早期的运作是失败的,因为它的主管单位和负责人一直没有重视发挥网站在宣传“总会”,宣传“通谱”方面的作用,任凭个别管理员把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带入姓氏网站,甚至在网站公开搞虚拟赌 博活动,引起宗亲们的不满,很少有宗亲参与其网站及论坛活动。后来网站进行了多次改革,撤换了管理人员,保证了网站必须沿着严谨严肃的方针路线前行。在配合修通谱方面,也逐渐开始发挥网路宣传作用。但效果并不佳,主要原因仍然是上级主管领导不重视。很少看到有“总会”的领导上网来,据说他们都不会使用电脑,必须要配“秘书”才能和网上宗亲交流。中华胡姓网由于是“官方”网站,一般来说是不允许不同声音出现在论坛上,大部分情况下最多半天就会被删帖,绝大多数的版主发帖都是唱赞歌式的发言,文章缺乏可读性。从参与性上看,目前其注册人数大约只有胡氏宗亲网的十分之一,而每天在论坛上总是几个“版主”颠来倒去在自说自话,宗亲参与性很差。还有的版主使用了化名再次担任版主。更有热心肠的人居然会搞虚假注册的小把戏,以造成网站人气上升的假象。毋庸讳言,是中华胡姓网的少数人出于对胡氏宗亲网民间网站快速发展的不健康嫉妒心态,多次发表公开言论,挑衅攻击胡氏宗亲网,而它的上级主管单位及负责人则听之任之,主张“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从客观上默认了这些人的行为,这样才导致了“胡氏宗亲网”的不满和强烈反弹,至今与“中华胡姓网”仍处于“冷战”状态。“胡氏”与“胡姓”之争从现实的组织机构发展到虚拟的网站空间,虽然我们网站不愿参与,但在客观上也被他们拖进了这场“胡氏”与“胡姓”纷争中来。而中华胡姓网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在目前缤纷杂乱的组织观点争执中,更显得彷徨无可适从。

        除了上面两个主要胡姓姓氏网站外,国内还有以下几个小型网站:
        《世界胡氏宗亲网》是《世界胡氏宗亲联谊会》下属网站,由于其侧重面在海外胡姓华人华侨商业界人士,故在国内影响不大,成立两年来,注册人数没有超过300人。
        《中华胡氏家谱网》站长是一个纯技术派的胡姓宗亲,网名零点在线。早期曾为《胡氏宗亲网》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设计建造了“胡氏宗亲网上纪念馆”。后又担任《中华胡姓网》的管理员,由于和主管领导发生意见分歧离开《中华胡姓网》,自己设计开发了一个侧重点是胡氏“在线修谱”、“名人数据库”等方面的网站,其人有鲜明的个性和高超的网络技术,在胡氏网站中受到宗亲们的尊敬。
        《庐陵胡氏宗亲网》是《江西吉安胡铨文化研究会》和《中华胡姓通谱?江西庐陵分卷》编纂委员会下属的地区性胡氏网站。
        《建潮胡氏网》是广东、福建地区建潮胡氏同祖同宗的别派(支系)为主的网站。
        《古沛胡氏网》介绍江苏徐州地区胡氏的地区性网站。
        《汉川胡氏网》介绍湖北汉川胡氏的地区性网站
        《湖北胡姓网》中华胡姓宗亲联谊会湖北分会网站,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过网站内容了。

南山 2008.11.26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1-26 20:4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8-11-27
复制引用南山看谱:

婺源清华胡氏
新安胡氏
绩溪遵义胡氏
绩溪金紫胡氏
无为需须胡氏
祁门翠园胡氏
龙口胡氏
南垣水西胡氏
潜北胡氏
衡湘胡氏


望请总版主更正一下其中无为县需须胡氏应更正为:安徽无为县濡湏胡氏  【湏hui】
注:无为县不管是什么姓氏修谱前面都是加【濡湏】二字的哦。


                           无为濡湏胡氏:胡志忠敬上

好的。这个目录是从书上转抄下来的。估计原书上用的就是这两个字。南山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1-27 08:14重新编辑 ]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8-12-10
南山看谱  40   令人诧异的一致性
        浙江瑞安一位宗亲用快递给我发来一份族谱资料,让我协助他核实一下族源来历。吃过晚饭,打开邮件仔细阅读几遍,看来这一支族的族源并不复杂。从几个不同房谱看都无一例外引用了一份明朝洪武年间的谱序,其中涉及源流部分描述为:迄宋熙宁间讳永字仲宽公,始自泰州徙婺之东乡固城,迄今汤溪青阳居者是也,三传讳谦仕宋知钦州,绍兴中以南渡乱自婺徙温之平阳,生(上雷下两田)公,为瑞州知州。自平阳徙居瑞安东丰湖,生二子,长尚贤,次尚义,当宋乱迁居淮上,生二子,长济字圣慧仕宋。自淮归省平阳祖墓,道经瑞安悦丰湖山水之胜,遂家焉。次沔字圣清徙居五十都发族。这篇序文为明朝洪武戊寅(1398)年湖广永州同知第十(有作七)世孙胡光所作。

        该族明朝之后修谱情况不明,但在1991年和2003年分别重修过房谱,对于族源没有异议。新谱认为该族始迁祖为六世济公,其弟沔公徙居五十都发族即为浙江文成玉壶祖。本来已无异议,但是前几天这位宗亲来电话,说他在胡观文主编的《中华胡氏通谱》上找到了他们这一支的来源:他们是华林胡氏仲先一支的苗裔。我们知道江西华林胡氏主要族居地在江西和湖北,尤其是元凤的八个儿子仲尧、仲容、仲雅等都是在华林祖地析居,并没有听说有后代迁居浙江东南部。为证实这件事,我打开了胡位伯宗亲发给我的华林康熙十九年谱(是谱为目前所存世最早的华林谱之一,包含了众多各地华林分支)。找到仲先支,是这样记载的:元凤之七子,仲先字惟肇,居三峰水口。生子二,用文,居三峰水口,用廉,居高安东港。这里的仲先很清楚,并不是仲宽。两个儿子用文用廉和瑞安仲宽三子(贞、谅、匡)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在康熙十九年(1680)时的华林谱上,找不到瑞安丰湖始祖仲宽的记录。然而今天上班后翻开胡观文主编的《中华胡氏通谱》却令我大吃一惊。第500页“胡氏历代华林世家”一章中,91世 元凤公七子仲先公:一名仲宽,字惟肇,又字永堂,娶萧氏,生子二:用文、用廉。又娶陈氏,生子三:贞、谅、匡。奇怪的是,用文和用廉的世系却只字未提,贞、谅后裔也再未见,单单挑选了一个“匡”开始平铺直叙,谦--元(估计是那个复杂的“雷田田”打不出来)--尚义--济,这完全是瑞安丰湖胡氏的直系记载。而后再分支又到了湖北武穴。胡观文的所谓“华林世家”记载到第107世,后面世系仲绝大部分是属于湖北武穴的这一分支。我想从91世到107世,如果详细无遗漏的话,应该至少几十页甚至上百页都有可能,不要说面面俱到,但从91世起,为何只青睐瑞安丰湖和湖北武穴这两支,其他如仲尧、仲容、仲雅的后代无论从知名度还是从支系规模上都要比仲先支要大得多,在胡观文先生的“胡氏历代华林世家”中却毫无反映?

        为寻求答案,我又翻开了奉新县樊明芳主编的《华林史话》一书。这本书完全不同于胡观文的写法,对华林胡氏的分支给予了较全面的介绍。在仲先一节,我发现所记载的内容和胡观文文章中的记载完全一样,摘录如下:
        北宋 元凤七子仲先,一名仲宽,字惟肇,又字永堂,号亮斋,徙居宁州带溪三峰水口,为三峰水口始祖,配肖氏,生用文、用廉;又娶陈氏,生贞、谅、匡,父子同居宁州带溪三峰水口,匡娶钱氏,生谦;谦官温州府,娶周氏,生元(也估计是那个复杂的“雷田田”打不出来);元娶何氏,生尚贤、尚义;尚义字万二,娶王氏,生济、沔;济字大六,娶陈氏,生岳;岳字千四,娶林氏,生茂;茂字敬四,娶魏氏,生景、隆、组;组字端三,娶钱氏,生彬、安、杰;安字忠四,娶谢氏,生晏堂;晏堂字诚十,庠生,娶聂氏,生海、深,系湖北武穴奇瑞户始祖。

        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困惑了。是樊明芳抄胡观文的,还是胡观文抄樊明芳的?不管谁抄谁,上面的世系和远在浙江瑞安丰湖胡氏族谱上的记载,完全一致,并无半点差错!但凡资料必有来源,观文文与樊文,如果文字相同,必然源于一处,只是需讨论谁在先而已。我关心的问题并不在这里,我看来倒是有一种可能性存在:就是人为地将瑞安丰湖的仲宽接到华林的仲先那里,并且通过了胡观文或樊明芳的“户籍”审核!否则不可能如此的准确一致。类似的移花接木我见过好几起了,有一起是将胡融改为胡舜臣,字融,把本族的胡仲容解释为华林的胡仲容,从而进入华林胡氏隧道,还有一起是变更“用”字辈名,也接进去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移花接木都是发生在新修族谱的年代里,对这种改变族源的做法我是不以为然的。我不明白有的人为何热衷于要改变老祖宗留下来的记载。如瑞安这一例,从明洪武戊寅(1398)年到2003年的600多年族谱都没有说是华林族的,到了现在,一下子全变了,主持人欢欣鼓舞好像发现了天大的秘密。殊不知,记载越是准确越是令人生疑,尤其是现代的记载。明朝洪武年间的谱序记载仲宽公是宋熙宁年间(1068-1077)人,而华林谱上的仲尧(元凤长子,生于946年)可能会比仲宽大100岁。而且老谱序明确是从江苏泰州迁来浙江,并不是从江西迁来。无论是自家谱还是华林谱,老谱上都没有记载过仲宽这个人是华林的仲先。仅因为祖先的名讳里有一“仲”字,就想当然接到华林的“仲”字辈去,操作手法各处皆然,不足为奇。当然我也不能肯定我的质疑是否有道理,但起码目前还没有查清楚,究竟是胡观文还是樊明芳把瑞安这一支“主动”接进华林去的,还是华林某年某月的老谱(注意一定是“老谱”)上确实清楚记载了有瑞安这一支,二位专家学者照抄照录而来。否则,绝不可能有如此的巧合,出现如此令人诧异的一致性。

南山 2008.12.10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11 08:3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8-12-18
南山看谱  41   建议《中华胡姓通谱》免费发送
         时逢岁末,从江西九江传来好消息,耗时两年的《中华胡姓通谱》首卷本即将出版发行。这是继广州胡海先生《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后第三部胡氏谱书出版发行。(第二部是去年九江胡观文先生主编的《中华胡氏通谱》),与胡海先生免费赠书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两部“国谱”均不是免费午餐,《中华胡氏通谱》一套上下两册标价500元,《中华胡姓通谱》首卷本公开标价是299元,据说还有回扣价是199元(未经证实)。现就这几部谱书的出版发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胡海先生如果不是我心目中的胡氏英雄,也是一位可敬的胡姓老人。胡海精神的精华提炼出来,我看就在两点,一是不辞劳苦走遍全国各地,收集第一手资料考证族源,成绩斐然;二是自掏腰包著书立说,印刷1000册全部免费赠送给全国宗亲,包括邮寄费用。这也就构成了胡海传奇故事的精华,使得胡海先生名扬四海。不管你对胡海老人学术上有何不同意见分歧,恐怕还没有哪一个人站出来质疑上面两点。我曾经和胡海先生一起前往江西宁都实地考察,也到广州他家里住过几天,以我的阅人经历判断,他是一个正直无私的长者,他的行为给我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那就是不要去计较人家说了你什么,走自己的路是最快乐的。2006年10月,我在胡海家里和他签订了一份“议定书”: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溯祖寻根相会(江西宁都)黄陂。议定:先远(南山)宗亲利用电脑联系网络宗亲,做好《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族居表的充实工作,协助胡海宗亲在五年内完成《大通考》再版。胡海宗亲愿意将十六年收集积累的族谱、族居资料提供给先远宗亲,用来充实电脑数据库,为第三版打好基础,义务把胡氏文化向前推进。有人怀疑南山是个跑江湖收集胡姓资料,准备出书发财的骗子,但我想我这几年的所作所为证明了我是一个履行承诺的成年人,而不是那些出尔反尔朝三暮四的人。同时众所周知,我为之服务的胡氏宗亲网也从来没有违背自己无偿服务宗亲的宗旨。为什么?人是要为精神而活着,在我们的前面就站着这样一个精神高尚的老人,我们穷其毕生精力是否能达到他那样的高度,就看你自己的精神境界有多宽广了。

        胡观文先生的精神境界同样也是不能贬低的。毋庸讳言,胡观文先生是一个文化商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那就是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外人无可非议。胡观文先生是国内最早从事胡氏文化研究的民间学者。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先生有关胡氏源流的考证文章时,就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肤浅。从最早的《胡氏家谱》到《中华胡氏人物大典》再到《中华胡氏通谱》,一本本胡姓书籍从他的《九江书社》发行到全国各地,从而也让胡观文的大名远近传扬。胡观文先生对国内胡氏文化研究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看看每次发出成千上万封邮件而反馈得到的胡姓资料,我们知道,这是一位患有严重哮喘肺心疾病,需要不断吸氧才能维持生命的老人特有的方式,他虽然无法像胡海先生那样身体力行外出调查,但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编辑、出版发行同样是胡观文先生的劳动所得。我们没有理由去非议一位文化商人的商业行为,如果你认为他所编的书籍质量不高,文不对题,你尽可以捂住自己的钱袋不买就是。胡观文主编的《中华胡氏通谱》在很多人看来也确实是属于名不副实,白白占用了“胡氏”这个好名词。但现在的胡观文先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就重修《中华胡氏通谱》提出了六点建议,他辩解说是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在编修《胡氏通谱》,他提出要和有关组织摈弃前嫌,合作重修《胡氏通谱》,他提出自己可以不当主编,并等待新的胡姓组织成立后无偿提供自己多年收集的资料。这些信息表明,年近古稀的胡观文老人精神境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以是否赢利看待真正“国谱”的编撰和发行。说实话,我最初认识胡海先生,从他那里受到的教育是让我鄙视借着编书修谱名义,为个人大赚其钱的行径,当我真正认识到胡观文为重修《中华胡氏通谱》表露的心声(那天下午他打给我的电话),不当主编,无偿提供资料也就意味着和金钱彻底分手,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人精神境界产生的飞跃。

        我们可以赞赏胡海先生的高贵精神,也可以赞同胡观文先生“曲线修谱”的方案策略,但我们很难理解最近的《中华胡姓通谱》标价出版发行的决定。胡观文是个人行为,《中华胡姓通谱》编修是组织机构行为。据有关方面的宣传资料说,《中华胡姓通谱》的发行,是三千年来的伟大创举,但这个创举却带着一个不太光明的尾巴,那就是,《中华胡姓通谱》的发行仍然是和商业行为密切挂钩的,甚至可以说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卖谱行为。先看捐资方在修谱之初捐赠了204万启动资金(胡观文说),后来的江西国光教育基金会又筹集了1000万资金,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胡姓成功人士对我胡族千年修谱事业的慷慨解囊,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这绝对不会是商业行为中的投资性质。再看主持方使用了这笔资金包宾馆、请(打字)小姐(胡观文说),建网站,出差调查,往来应酬,人员工资,专家会议开支等等,目的就是为我胡族编撰出一套三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国谱”,现在钱也花了,事也办了,主持人办事辛苦拿工资,也无可非议。不好理解的就是这套谱书为什么最后还要走商业发行的路子,标价来出售。300元一册印数是10000册,这300万简直就是纯利润啊!恕我直言,这多少有些亵渎了崇高的宗教式情怀。我们知道,《圣经》从来是不会在书店里出售的。谱书如果和利润沾边挂钩,就失去了它圣洁崇高的本意。如果在发行过程中再搞什么“回扣”变相折价,截留利润什么的,更是走了调变了味,搞成了彻头彻尾的商业促销行为,为基层胡姓组织机构今后的工作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所以我建议,《中华胡姓通谱》要学习胡海先生,走免费发行赠送的道路,胡海一个退休老人能自费10万元送了1000本书,那些捐资者和主持者为何不可以效仿一下,区区一万册成本才几何?如是,让捐资者高兴,捐赞的钱用到了实处;让操办者坦然,此心此意苍天可鉴;让宗亲们高兴,先免费拿一册来看看,提提意见。在这一赠书壮举影响下,说不定胡观文先生也会把存在仓库里的《中华胡氏通谱》来个一送了之。如果愿意,胡氏宗亲网还可以将电子版的“两谱”,放在网上让宗亲免费下载。不要以为我这是在蓄意起哄瞎“捣乱”,我也姓胡,是胡族一分子,我想我应该有提出建议的权利,至于是否愿意采纳那就看主持方的重大决策了。我想如果是襟怀坦白的话就没有理由拒绝,所谓襟怀坦白就是我们为中华胡氏修通谱尽心尽力了,我们确实没有在这件事上想为自己捞得好处。任何的质疑在这个决定面前都会烟消云散,任何人身攻击都将会被证明是不实之词。依我说,这才是三千年来胡氏一族伟大的创举,也是扬名中华姓氏的一大壮举。机会难得,主持方可要把握住了。

南山 2008.12.18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3-12 11:0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9-01-03
南山看谱  42   关于胡仁朝支系的疑问(二)
        不久前,我就胡仁朝支系的某些疑问在“南山看谱”里初步谈了个人的几点看法,主要集中在胡仁朝支系先祖“胡融并不是华林胡氏的舜臣”,“胡仲容是不是华林胡氏的胡仲容”,湖南辰州五修谱把族源接到华林胡氏存在疑问等等几个方面。后来我仔细看过有关讨论资料,并为此事询问过胡仁朝支系的后裔宗亲。在湖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的确是存在着一个以胡仁朝为先祖的胡氏支派,即存在着多个德字辈的不同后裔支派,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加以否认。但目前所开展的讨论重点,并没有放在现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即九个德字辈后裔支派的彼此关系的现状调查)上,而是过多地讨论了胡仁朝其人和他上面的世系。有人用荒诞不羁的民间传说取代严谨的历史考证,轻率地下结论并写入谱书中去,还要其他的宗系按照这个结论修改先祖世系。我认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让人信服地接受这一结论的情况下,应该给族人充分的时间加以调查、考证。另外还有的讨论离题太远,胡仁朝是明朝时期人,居然花大量篇幅讨论到汉朝时期去了,真是浪费时间。

        首先来看胡仁朝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过哪些记载。很遗憾,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任何史书上有过胡仁朝的记载。这就可以让我们有理由认为,胡仁朝,并不是像各种谱书上所记载那样是个具有“总兵”军衔职务,有着显赫战功的先祖,有可能也就是一个胡氏支族的普通先祖,过去族谱上凡先祖皆为“府君”,凡祖婆皆为“孺人”的记载也是很常见的。传说并不是历史,历史也不是戏说。胡仁朝上面的世系传说,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存在,我已表示了我的看法。由胡德谦著、胡植诚编、胡耀斌校的《仲容公后裔辰州胡氏史略(校正稿)》把历史事实与当地传说合二为一,用历史来印证传说,用传说来补充历史,下结论说胡仁朝支系为华林仲容公之后,我认为是非常滑稽可笑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的观点,对于这些“史略”之类的文章不要太过认真,只当是在闲暇之时读读武侠小说而已。如果太过荒唐,一笑置之,干别的事去。胡德谦老人阅谱无数,相信他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其他的人添油加醋,有编有校忙的不亦乐乎,算不上学者,其水平和我也差不了多少。只是令人感到,如果要在大庭广众面前,用这种荒唐方式来考证国内重大胡氏支派的源流,未免太过草率,对自己来说也是自毁名声,虽然不是学者,这种杀伤力也是够强大的。

        请看《史略》简介:宗礼公淳佑四年登进士第,仕枢密院参政知事(有无史料记载?),元兵分三路南侵,积愤成疾,瘁于宋咸淳六年(1270年),其子汝类兄弟二人戴孝组织义兵随文天祥抗元(历史),失败迁吉水县柳树乡五堡村大栗树,汝类之孙梅公,不满元蒙高压统治,辞去湖南总兵之职,返回吉水县柳林乡。红巾军起,梅公任军师参军长,捐躯瑞州,以上一段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基本上就是自说自话。以下一段就可看出编者高超的编造水平了。梅公死仁朝出,朱元璋发兵攻打陈友谅,会战鄱阳湖,仁朝夫人耿氏,讳琼花,湖北黄州蕲春县人,父耿轩龙,母徐氏,系徐寿辉堂妹。(有历史有传说),守陵尽孝墓前婚礼,云峰垱为胡梅修墓守陵三载,并给仁朝、琼花传授武功。(这一段文字,时间隧道前后错乱,有历史有传说)。明立国后,仁朝荣转为武陵总兵。琼花生九子一女,并收养了胡三丐孤儿,取名德蛟。仁朝偶恶风寒而病逝。其后,琼花携儿女们迁回吉水故里,安居乐业。(加入一段琼花资助晋陵胡氏族弟胡滢(濙)高中进士,殿试榜列第三名探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之职虚构故事,为后来的情节发展做铺垫。胡滢的先祖达官簪缨并非寒族,何须远在江西的琼花来资助)。最精彩的场景出现在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夺权,兵伐金陵,建文帝自知不敌皇叔势力,只好微服私逃。胡滢为人忠厚,建文帝坦诚相告,胡滢令德蛟保驾,日夜兼程到嫂娘琼花处,建文帝封琼花为一品护国夫人。(有历史也有传说)。关于这一段历史,在学术界基本上没有定论,却被编者活灵活现地编造出来,总之也是戏说而已,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就如同乾隆皇帝的身份一样,要允许人家去想象。然而大胆假设的前提是要小心考证,别的故事我没有办法考证,我能考证只有一条,就是上面故事中屡屡出现所谓“总兵”的描述是不正确的。说仁朝之父梅公,不满元蒙高压统治,辞去湖南总兵之职是假的,因为“总兵”一职始于明朝,延于清朝,但绝不会早于元朝;说胡仁朝是明朝“武陵总兵”也是假的,因为我查过,总兵是明清两朝所特有的武官官职军衔,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军分区)司令员,清朝为正二品衔,明朝无品制。明朝时期全国共有总兵设置39处,我只看到有湖广总兵、两广总兵、福建总兵设置,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武陵总兵”的设置。(后来胡千为武烈将军,威镇南楚,任辰州府总兵的说法更是无史可稽)。要么是记载有错,要么是子虚乌有。百度大家都是会用的,查查即可知道明清时期的“总兵”设置。我在上海问过胡迎建这件事,他说他写的《华林胡氏源流考》中关于“仲容第16世孙胡仁朝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任武陵总兵”一段资料是XXX提供的,他并未作认真考证。现在有论坛发起的“胡仁朝(武陵总兵)支系世系探讨交流园地!”我认为还是先把这个标题里的“武陵总兵”真伪探讨一下,再接着去探讨他的世系和其他。

        《史略》后面的故事就更是富有喜剧性了。建文帝削发为僧、靖州苗王作乱、龙虎大王勾结乱杆子、花豹子、一只虎、疤脖子攻打辰州、知府大人请耿夫人率兵平匪等等故事,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足可以编出一部电视连续剧。然而最后的结论是最重要的:知府将耿夫人平苗及救驾建文帝之功表奏朝廷,赐封:耿琼花为靖忠侯、一品护国夫人;胡德龙为威虎将军;胡德凤为武节将军;胡德春为威烈将军;(注:胡千,即德春子俊千)胡金莲为振武将军;胡千为武烈将军;威镇南楚,任辰州府总兵。先不说耿夫人救驾建文帝,后来朝廷是否给予了赐封表彰,根据《史略》中的描述,经过我的仔细考证,耿琼花生于洪武皇帝朱元璋建国之前,她居然历经八朝活到明成化皇帝年间。靖州苗王作乱时期的耿夫人,还有上面那些将军们都已是百岁左右的佘太君式的人物,足足有120岁的老太太还能披挂上阵实属不易。电视剧不需要仔细去核对年龄,只要大家关注情节就可以了。可是胡氏宗亲网的南山先生偏偏爱去钻这些牛角尖。花上一段时间写出这些文字,也是想告诉那些《史略》的著者、编者和校者们,要正确对待族谱中记载的民间传说内容,考证族源的依据还是应放在历史记载上。如果确实找不到历史记载,那就最好还是维持现状,不要自做主张,擅接族源,在原来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因为这不是考证而是乱上添乱。就胡仁朝支系来说,既然有那么多的德字辈分支都以胡仁朝为先祖,那就不妨确认一下,如果确实是“武陵总兵”就坦然直书,如果不是,族谱里改正过来也算是尊重历史,敬重祖先。族人修墓建碑,清明冬至祭祀,至于那些前人或后人对先祖的描述,有不同的意见,完全可以附在以胡仁朝为先祖的族谱里,留给后人去辨析,当然也可以包括下面这篇《仲容公后裔辰州胡氏史略(校正稿)》。

南山  2009.01.03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1-04 14:1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9-01-04
Re:南山看谱  42  关于胡仁朝支系的疑问(二)
附:

仲容公后裔辰州胡氏史略(校正稿)
胡德谦同志2002年10月增编《仲容公后裔辰州胡氏史略》查证:宗礼公属仲容后裔
(2002年10月)
http://bbs.zhhxzx.com/showbbs.asp?bd=102&id=6461&totable=1

胡德谦著、胡植诚编、胡耀斌校

        辰州胡氏系华林仲容公之子国思后裔(大成谱载为三子;辰州谱载为五子)。由于远居湘西(原叫武陵),历届均未参加江西华林胡氏合修大成宗谱。因此,不得甚解其详。
        辰州胡氏本届合修族谱,距上届修谱历经160多年,个别支有270多年未修谱。因此,资料不全。赖得樊兄向他们提供了我支第十二届续修族谱一套,兹收到慈利县胡德华族侄回赠辰州胡氏第五届合修族谱一套,始知其始末。
        从国思公(91世)到宗礼公(101)世,均系宋代重臣。宗礼公于宋理宗淳佑四年登进士第,仕枢密院参政知事(付宰相),封开国侯,宋淳佑六年(1246年),元兵分三路南侵,忽必烈攻下鄂州,元良召(?)攻潭州(长沙),加之奸臣当道,贾似道于开庆元年(1259年)升任宰相(理宗宠妃的叔伯兄弟)更加专横跋扈,眼见南宋半壁江山即将断送在奸臣之手,宗礼公积愤成疾,瘁于宋咸淳六年(1270年),其子汝类、汝往挟柩回外婆家临安安葬。时元兵逼近临安,汝类兄弟二人戴孝组织义兵随文天祥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十月,文天祥在同元将张宏范作战失败,被俘于五嶺坡,陆秀夫抱少爷赵(注:日下丙)跳海身亡。公元1279年南宋逐灭国,元军攻陷杭州。汝类兄弟二人解甲归田,迁吉水县柳树乡五堡村大栗树,或垦或商。后汝类迁丰城,汝径迁杭州。汝类之孙梅公,不满元蒙高压统治,辞去湖南总兵之职,返回吉水县柳林乡。与宜春慈化寺彭莹玉和尚情投意合,创建《先春书堂》,以教为名,培养有志青年,唤醒百姓抗元。又与刘福道、徐寿辉、耿轩龙等在吉水一带传授《白莲教》,扩大反元势力。元至正十一年,徐寿辉在湖北蕲春县组织农民武装起义,一举攻下汉阳,首战告捷,建国号为天完。彭莹玉与梅公也在吉水组建江西第一支《红巾军》,梅公任军师参军长,攻打杭州失败,至正十三年(1276年)梅公捐躯瑞州(今江西高安县)。
    梅公之子仁朝,少时得父友耿轩龙传授武功,成年后时值反元武装起义遍起全国。元至正十九年,仁朝起义汉阳,任徐寿辉亲身兵尉,后徐寿辉被部将陈友凉杀害,仁朝弃陈投明,后朱元璋发兵攻打陈友谅,会战鄱阳湖。友谅大败,中箭身亡。仁朝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明立国后,仁朝荣转为武陵总兵。仁朝夫人耿氏,讳琼花,湖北黄州蕲春县人,父耿轩龙,母徐氏,系徐寿辉堂妹。耿轩龙与仁朝父梅公、徐寿辉莫逆之交,同属红巾军首领。琼花三岁时母去世,其父无奈只得托付吉水契兄胡梅夫人姚氏抚养。元至正二十年徐寿辉遇害后,耿轩龙率女儿琼花返回吉水。其时,胡梅及姚夫人先后阵亡及病逝。仁朝、仁斌、琼花均已长大成人。耿轩龙令仁斌赴吉水为母守陵尽孝,并在墓前为仁朝、琼花支主持婚礼,以保养育之恩。自带仁朝、琼花赴安福县 云峰垱为胡梅修墓守陵三载,并给仁朝、琼花传授武功。耿轩龙不久暴病而逝。又过十多年,琼花生九子一女,并收养了胡三丐孤儿,取名德蛟。请儒士给儿女们教义以诗礼,习之以武艺。一家人生活较幸福。仁朝却偶恶风寒而病逝。其后,琼花携儿女们迁回吉水故里,安居乐业。其时,有江苏武进毗邻支族弟胡滢,聪颖过人,家境贫寒,在琼花的关爱和支持下,刻苦攻读,于明惠帝二年(1400年)胡滢在金陵京试,高中进士,殿试榜列第三名探花,明成祖即位,胡滢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之职。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夺权,兵伐金陵,势不可挡。建文帝自知不敌皇叔势力,只好微服私逃。胡滢为人忠厚,建文帝坦诚相告,胡滢令德蛟保驾,日夜兼程到嫂娘琼花处,建文帝封琼花为一品护国夫人。次日,琼花率全家儿女们分前后二路,保护建文帝向岳州进发。建文帝化名陈秀梅。到达岳州后,建文帝认为岳州距金陵较近,仍感不安全。琼花为慰圣心,只好再沿资水而上,抄羊肠小道到达黔东南镇远县。该处有寺庙一所。坐落在悬崖之巅下临漯河,十分险要幽静。建文帝决定进庙稍住数日。突然想起父皇临终赋予锦囊,拆看时并无片语,只是画了一把剃头刀,乃削发为僧。
后来建文帝在墙壁上题诗二首:
第一首:
夙星一各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闯返丹山红汉远,龙归沧海碧波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心无声阪佛沉。
遥知禁城云夜月,六宫难望翠华临。
第二首
阅文颂经钟楼敲,呈看贡词奕因飘。
南朝嶂岭千层田,北望玉门万里途。
款殿文至飞凤蝶,袈娑龙袍为辛民。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舍早晚朝。
 
  建文皇帝出家,思前想后,彻夜难眠,忧忧而瘁。琼花对建文帝进行隆重安葬,留德佐奠墓守坟,自带德龙、德春、金莲离开镇远,道经沅州县太常村棕树湾时,见其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便落业定居于其后。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酋长率七十万大军(校注:南)侵雁门关大同一带,明英宗皇帝听信阄人王振谗言,率兵五十万御驾亲征,结果全军覆灭。英宗被俘,朝廷无主,狼烟四起。湖南杨子伯作乱;六月间靖州苗王作乱,劫掠武岗,攻入靖州、会同等地;麻阳龙虎作乱,自称“龙虎大王”,勾结乱杆子、花豹子、一只虎、疤脖子等土匪数百人,沿资水而下,企图攻打辰州,在棕树湾河口上岸,朝胡家院而来。逢值德龙、金莲、胡千三人上山打猎,商由金莲、胡千回家报信,火速转移乡亲,而由德龙只身奋勇抗敌,然后乘竹筏到溪子口靠岸。耿夫人对德龙说,从即日起改姓竹头符、昭穆依旧,不得与古月胡开亲。迄今慈利南山坪卿、保靖、桑植、永定、鹤峰等地符姓皆德龙之后裔。
  数日后,龙虎大王调兵攻打辰州府,耿夫人率儿女进城拜见知府大人,并呈上胡滢书信,知府大人便请耿夫人率兵平匪,一举告成。知府便将耿夫人平苗及救驾建文帝之功表奏朝廷,赐封:
    耿琼花为靖忠侯、一品护国夫人;
    胡德龙为威虎将军;
    胡德凤为武节将军;
    胡德春为威烈将军;(注:胡千,即德春子俊千)
    胡金莲为振武将军;
       胡千为武烈将军;威镇南楚,任辰州府总兵。其后抗清助明,转战沙场。辰州马擢清廷屠族,辰州胡氏族人纷纷外逃,遍布大西南各地。迄今贵州石阡、思南、玉屏、印江、镇远和四川天子岭、葫芦坝、秀山、重庆、成都、湖北、湘西广居着仲容公及耿夫人后裔。

对胡仁朝1344年出生时间的质疑----胡植诚
http://hi.baidu.com/%BA%FA%D6%B2%B3%CF/blog/item/7222224ed1cf9901b2de0572.html

    目前,胡仁朝后裔多支族谱记载:胡仁朝,生于元末甲申年(公元1344年),糸吉水县柳林乡五堡村大栗树土地人,武陵府总兵;妻耿琼花、蕲春人,建文帝封她一品护国夫人。有九子,后裔主要分布在湘西和鄂西、贵州等地。
        近几天,依据手中的族谱资料,我对胡仁朝出生时间进行了初步的核查与推算,得出的结论是:胡仁朝出生于1344年的谱载明显存在失实。
       首先,从胡德汉族谱记载的“胡德春四子胡千,胡千长子胡有明生于1370年”的谱载来推算,按25年为一代,胡仁朝应该是1320年左右出生的人。
       其次,胡德汉族谱中有“胡德汉次子胡斌于洪武22年由湖广屯居贵州石阡府龙泉县”的记载,由此可以推算胡仁朝为1320左右出生的人。
        再次,我们可以根据湖北长阳胡耀斌宗亲提供的《湖北长阳晓溪安定堂、文家坪胡氏支谱》中关于“胡德武出生于1363年(胡天星宗亲手中的常德老谱记载胡德汉出生时间为1363年)”、“胡明出生于公元1368年;胡寿出生于1370年;胡贵出生于1372年(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甲午重修碑记),夫人黄氏出生于1371年。”以25年为一代,胡德武为1343年出生,胡仁朝为1318年出生的人。按胡仁朝出生1344年、胡德武出生1364年、胡明出生1368年,祖孙三代出生矛盾凸现,胡德武只比长子胡明大四岁了,岂不荒唐之极。这个矛盾首先是胡耀斌宗亲质疑,但是考虑到多谱记载胡仁朝都是1344年出生,且记载相对比较具体,导致大家对此打消了疑问。但出生矛盾并不是只在一家谱和一个人身上推理得出,由不得我们不信啊!
        最后,依据上述考证,我认为:胡仁朝出生时间(1344年)不够准确。这个问题有待于感兴趣的宗亲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6-04 09:0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9-01-07
南山看谱  43   写在《中华胡姓通谱》首卷本奉新征订会之前
        本来已是不准备再说什么了,吃过晚饭看天气预报,明天(2009年元月8号)江南大部分地区仍将是滴水成冰、天寒地冻的天气。看胡姓网在最后一刻才提醒老人们多带寒衣,我不免要为前去参加征订会的宗亲老人们担心起来,希望不要有什么意外之事发生。作为局外之人南山我本不该再写些什么,今年五月份我就托人带信给主持人,建议在当前胡氏存在巨大分歧意见的情况下,暂停编撰工作,留出时间给大家充分讨论。九月份当网上讨论正酣时我又提出“讨论暂不定稿,定稿暂不印刷”的缓兵之策。前有九江胡观文先生《中华胡氏通谱》发行受阻之鉴,后来的《中华胡姓通谱》仍按照既定方针定稿样本,全然不顾众多的反对意见,出版发行。中华胡氏源远流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又何必一定要赶在这两年内推出这部很难令人接受的“国谱”呢?纵然是讨论过程中存在许多个人得失恩怨,有些批评意见难免有失偏颇,但反过来想想,既然这末多人不满意此事的运作,包括我昨天电话采访的通谱主编胡海先生,主持方为何还要固执己见,好像是不如此就有大祸要降临一般。有人质疑主持方走商业发行道路是利益驱动,利用宗亲的善良情感牟利,但愿事实不是这个情况。可是随着发行日期的日益迫近,伴随着揭老底式的帖子发出,主持人的历史污点问题也开始在网上流传,直接质疑《中华胡姓通谱》从组织机构到个人品质方面的道义合法性,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仓促改名,更引哗然,胡姓网上“一国尚不清,何以为世?”,淡淡闲言一句,表达了“多数人”的疑虑。我非常赞同胡海先生昨天电话上的感叹,我们胡氏历史上第一次修全国通谱就搞成了这个样子,真是在其他姓氏面前丢了脸,现在考虑的不是通谱的发不发行问题,而是怎样来收拾这个局面了。

        毋庸讳言,中华胡氏的分裂已成定局。如果我是主持人的话,我将毫不犹豫解散所有机构组织,停止所有所谓“国谱”编修,退掉宾馆各回各家,听任各省各地自己去修自己的本地谱,任凭宗亲网上去讨论辩论所有问题。过它二十年再来。既然不存在合法性,千方百计来维持这种权威又有何必要。现在应该是沉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究竟何在?胡姓网上有人说谱书征订会是“三千年来胡姓文化历史上无前例的重大事件”, “赶上了千载一逢的好机遇!”都是喊口号而已。主持人自己心里也很明白,这个征订会既不是华林祭祖会(通常在清明节),也不是正式发行会,只不过是任务已完成的表态,是对那些捐资人的一个交代,盛大的形式背后是不愿意承认的失败。连主编胡海先生自己都不认可的“国谱”,网上宗亲一致公认只是胡姓资料的汇集,顾问胡德先生说的谱名“帽子带的太大”。相信征订会上宗亲拿到手里还会继续发表看法,假如传说中的回扣一旦被最终买单的宗亲们知道,还不知会闹出什么风波来。

        说到征订会我再评说几句就打住收场。这个会说真的还是不要开的好,假如我是主持人能做主的话。现在已是信息社会,电话传真、电脑网络,一应俱全,何必让那末多人千里迢迢跑到江西来开这半天会。本来修谱出书已是落后于时代,还让人家亲临现场买书捐款更是失策之举,没说看你们辛辛苦苦远道而来,样书就人手一册免费带回去。这几天江南冰天雪地,气温降到冰点以下,路上又与春运高峰碰头,买票出行何其难哉,前来参会的各地宗亲大都年老体弱,他们抱着一腔热情要来参加“三千年,千载难逢”的盛会,说的严重点是在造势误导宗亲,征订会完全可以通过电话传真、邮局汇款、银行转账等形式完成,却在网上号召人家“抗严寒,去华林 !”,去干什么?我又是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除了现场买书,通知上还明明白白地写着一条:捐款一千元,可以如何如何。这末冷的天我真是在为各地年老宗亲担心不已,担心他们由于天寒地冻、舟车劳顿,万一有个什么意外,谁来负责,如何对家人交代?担心他们(这些老人绝大多数不会上网,并不了解讨论情况)感情一时冲动,把握不了自己理智的头脑,被人左右了钱袋。

        有些事本不想说,但从心里讲,看到明明不妥的办事方式,不说出口,实在与南山性格不相符。所以,打定主意,既得骂名也要说。就说在这个征订会之前,也是为留下一个记录,今后那“国谱”之事是划上句号结束,受到普天下胡氏的热情赞颂;还是继续受到批评,束之高阁,另起炉灶重来,现在都还是两可之间。不管那些了,该说的我全都说了,要骂也随你们去。如果今后历史证明我南山今天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将会真诚地向受到我言语伤害的所有人道歉,甚至谢罪。但起码在这个中华胡氏千年“重大事件”发生的前夜,我坦率地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今天晚上我就不会带着遗憾入眠。

南山 2009.01.07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1-08 09:2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9-01-07
《姓谱》“首卷本奉新征订会”,将在不满意、不高兴、甚至一肚子火中落下帐幕。
南山先生:
  “《中华胡姓通谱》首卷本奉新征订会”,将以失败告终,您的预见绝对不会错!因为是在大量历史依据、舆论氛围、现实族心人心的基础上判断出来的,所以绝对不会错!
  列宁说过:“那些在市场上,叫喊得最凶、最响的人,往往是要把手中最坏的贷物,用最好的价格推销出去的人”。我也认为,“《中华胡姓通谱》首卷本奉新征订会”,将会在主办者不满意、不高兴的结局,甚至于一肚子火中,慌慌张张落下帐幕。
  南山先生,今天晚上不要“带着遗憾入眠”。您就睡个好觉吧!我也是,我们的希望在未来。而不是“明天”!
                        澴东大侠写于元月8日前夜
  人生价值的大小,不在地位的高低,而在于社会的认可!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9-01-08
  每次看看南山仕奇的谱学文章,增加了不学的牒学知识,有时间的话真想见见二位,做一片白云,晒晒胡族太阳的阳光,扎根族亲温暖的土壤。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9-01-25
南山看谱  44   辞旧迎新南山感言
        金鼠辞旧岁,红牛迎新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南山代表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谨向全国1800万胡氏宗亲表达我们网站的衷心祝愿,祝全球胡氏宗亲牛年快乐,幸福安康!

        过去的一年,在中华胡氏历史上,真是可谓实在不平常。胡氏宗亲网作为全国最大的胡姓姓氏网站,忠实地记录了2008这一年发生的风风雨雨,喜庆和悲伤。作为胡姓整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困惑和彷徨。从年初胡观文先生的《中华胡氏通谱》问世发行,到岁末《中华胡姓通谱》(现已改名为《世界胡氏通谱》)的粉墨登场,伴随着这一字之差的所谓《通谱》发行,中华胡氏在纷争中分裂,同宗族人在吵闹中反目,剑拔弩张。究其原因,正是不得广大胡姓人心的所谓《通谱》商业发行,才导致胡氏分裂,祸起萧墙。泱泱胡氏一族,三千年历史,硬要在两、三年间,编撰所谓《通谱》,走商业发行道路,卖谱于宗亲身上。诸多有识之士疾书于宗亲网,愤起发声抵抗,也有积极跟随者,帮忙卖谱收钱,把良心已放到了一旁。举不纯正的动机,于不成熟的时期,用不合适的手段,以不严肃的态度,在2008年强修《通谱》,是造成国内胡氏分裂的根源,我认为这种评价应最为恰当!

        真相要让宗亲知晓,谎言必须揭露曝光,所幸在宽松的政 治环境下,还有一个民间的胡氏宗亲网。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宗亲网愿在客观与公正的原则下,提供所有宗亲畅所欲言的课堂。我们并不是反对编修胡氏通谱,而是认为各地宗亲还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目前时机不是很适当。我们也不是完全反对商业发行,必要的成本回收可以理解,但利用捐钱修谱又卖谱赚钱的模式,就连主编胡海也说不正常。专家学者的意见固然重要,但不要忘记争鸣讨论要充分,尤其必须要听取各大支派广大宗亲的意见,绝不能搞成一言堂。很多问题都没能好好解决就仓促定稿付印,下面分支机构四分五裂失去控制,已经铸错还要再错,不听人劝实在太鲁莽。宗亲网不属于任何组织机构,但愿意为国谱重修出力再铸辉煌。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吸取2008年修“国谱”的经验教训,痛定思痛,重建全国胡氏一族宗亲机构,把法律上的合法性和道义上的合法姓放在心上,把资料的收集和学术的研讨结合起来,不要去定什么时间表,朝着正确方向就不要怕十年二十年时光。要学胡海老先生一生奉献胡氏不讲报酬,靠修国谱赚钱的念头千万不要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国宗亲的信任,完成胡氏一族修谱大业历史上流芳!

        今天是旧年的除夕,过去的已经过去,宗亲网还将继续前行;明天就是正月初一,让我们一起迎接新春的太阳。我们要千百倍的呵护宗亲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守住这个宗亲的家园,就意味着我的晚年有了依傍。我更要好好地珍惜生命,与知识与正义作伴,与宗亲网同行,走完自己余生的岁月时光。最后再次祝愿宗亲朋友在宗亲网度过愉快的每一天,牛年快乐,身体健康!

南山
2009年除夕夜   于上海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2-04 20:1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