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6038阅读
  • 122回复

南山看谱   91    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9-05-21
Re:南山看谱   57    广东有通公胡氏支派调查(二)
有感于通谱免费发,这几天我县在催收购买通谱钱200元,我想收工本费也可理解,但赚钱就不应该,因成功人士的捐钱记入通谱流传万世,总不致借此收回吧。不过回想吉安修谱,各县收钱差别却很大,永丰30而别县20,就不得不让人想入非非了,还一点吉安修谱马上就完成,可是世系不知如何衔接,本人是有通公后,他之前咋样网上有争论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9-05-23
南山看谱   58      闲聊改姓话题
转帖如下: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7784

simen :
有识之士皆知:唐德宗(李适)贞元八年(792年),时礼部侍郎陆贽典贡举,试以《明水赋》、《御沟新柳》诗,贵府胡谅先生与贾稜、陈羽、欧阳詹、李观、冯宿、王涯、张季友、齐孝若、刘遵古、许季同、侯继、穆贽、韩愈、李绛、温商、庾承宣、员结、崔群、邢册、裴光辅、万珰、李博等二十三人同登贞元八年壬申科金榜,其间皆天下优秀伟杰之士,时号:“龙虎榜”。当年欧阳詹先生未必会想到:从此榜走出来的人,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而且,当年欧阳詹先生也未必会料到:曾经是同榜进士的胡谅先生,子孙繁衍会是如此兴旺!

南山:
唐贞元年陆贽主试《明水赋》,成就了中国科举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拿现在的话来说是群星璀璨,非龙即虎,十分了得。贵府欧詹公出自福建龙海,亦是藏龙卧虎之地。一千余年来祭祀未曾中断,感人之深。我族胡谅后裔实际只是胡氏中较小一支,目前对先祖官宦行踪仍不甚了解。有资料说乃成都擢锦桥人,宦至福建汀州太守,后代迁江西丰城。又有资料说乃大宋安定胡瑗先生之祖,年湮代远,说法各异,一时也难辨虚实。然历史上确有胡谅其人,登龙虎之榜,也是我胡氏之族荣耀。非常欢迎欧阳先生光临敝网,共叙千年先祖的同榜之谊。

南山:
查得资料:宋代文人欧阳修的六世祖就是这位“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欧阳修的曾祖不姓欧阳,姓黄,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娶的是欧阳詹的曾孙女(入赘欧阳家),生子欧阳偃,即欧阳修的祖父。2001年在江西吉安一村民保存的家谱中发现,欧阳修曾撰写过一篇自述世系文章,道出自身世系源流,据说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的记载是一致的。所以严格说,凡是认欧阳修为先祖的欧阳氏后裔,都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从血缘关系上确认,他们应该是黄姓的后人。欧阳修应该以这位状元郎曾祖为荣耀,当然欧阳修大文学家也可以成为黄姓的骄傲。不独欧阳氏,我们胡氏也和他们一样,因为东汉时的胡广也可能“本姓黄”,我说的是可能,假如真是事实,那我们则比欧阳修的后人更加尴尬,因为有两个因素导致胡姓几乎在东汉时就已不复存在:一是春秋时代的姬姓、归姓胡那时就已经融汇消失,二是几乎所有的胡姓支派都将胡广列为先祖,而欧阳修后裔仅为欧阳氏中的一部分。我今天主要是查明代理学家罗伦所写的《芗城胡氏族谱序》中“狄青不附狄梁公,守道不附文忠公,梦煜不附忠简公”,即在家族世系上反对攀附的观点所举的三个例子,其中“守道不附文忠公”就与欧阳修(文忠公)有关,欧阳守道(宋吉州人,宋淳祐二年(1242)被聘为白鹭洲书院讲学,后任山长执掌院事。宋宝祐元年(1253)受聘任岳麓书院山长)。我很奇怪,既然同姓又同乡,守道为何“不附文忠公”,确实不与欧阳修同祖?还是那时候欧阳守道就已经知道欧阳修“本姓黄”了吗?有些事的确是认真不得,本想查查攀附名人的资料,谁知道引出如此一个吓人的话题来,并非我的初衷。但关于这个“改姓”话题,从古至今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黄改胡”的说法,还有安徽明经“李改胡”,近代的胡风、胡绳、胡润、胡志明,这些人到底算不算胡姓?过去几乎每个家族都有入赘、出继的现象,现今独生子女国家政策,我们这几代人都会面临“香火”问题。以前还可以入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到哪里去招上门女婿?说实话,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因为我就只有一个女儿,城市里也不象农村可以偷着再生一个(是否如愿添丁也难说)。不说能有欧阳修先祖那样好的运气,能招到一个状元金龟婿上门来,我看最好是建议女儿给我定向找个胡姓女婿来,能抚平我一半的忧心也行。越聊越跑题,对不住这位欧阳氏楼主,从你们的光荣先祖欧阳詹,聊到欧阳修的黄姓曾祖,再从胡姓的先祖胡广聊到改姓胡,落实到自身问题,以后再查查资料。说实话天天都在讲修这谱那谱,在现实情况(独生子女政策)下,我看这谱上记录的仅仅是前人,后人是没有办法再登记下去了。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家庭,倒金字塔型的尖部随时都可以出现,这是显而易见的。

南山 2009.05.13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5-23 07:0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9-05-31
Re:南山看谱   58    闲聊改姓话题
你好!我也姓胡,我父亲想同你联系,我的QQ号:382440897,我们家的家谱祖辈依五行相生:即金木水火土之理排的家谱谢谢


胡士奇  驳“玙公、田关以满公谥胡为姓都不对”
――三评胡海老先生的《大通考》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52

我这所驳,是胡海老先生《大通考》的“十大成果”之首。其原文是:“周庶子丹以父满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填补了胡氏族谱缺书始祖空白。华林谱载满公二十二世孙玙公,以满公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新化谱载秦灭齐,齐湣王次子田关,改田姓以满公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都不对。”(见《大通考》第10页)

一、先评作者的“先入为主”、“唯我独尊”:

伟人毛泽东说:“我们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作为世系、族源研究者的胡海先生却不是这样,因为他常常在肯定自己成果的同时,也否定他人、甚至历史的正确!是典型的“先入为主”、“唯我独尊”!

他的“成果”是什么呢?依我看来,无非就是“发现”了什么!如果说胡海的成果,是很能奉献吃苦,能把这些散于民间的世系、族谱资料,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汇编后公之于世,方便族人查阅参考,我倒是非常赞同的。

然而,这些“成果”在胡海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它依旧客观存在于世。比如说胡丹世系、清华世系、泄传世系、甚至于像安徽绩溪胡氏宗祠这一早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的明代建筑物,怎么也都成了他“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这不是令人感到滑稽可笑么!尤其是,他怎么能“先入为主”,在发现这些成果的同时,去全盘否定他人、甚至是历史的正确呢?

但是,那些被他否定了族谱、世系的后裔,就不是客观存在于世吗?如华林世系、田关世系、非安定世系、甚至包括他自己祖宗万九郞公的世系!能否把这些世系的先祖,或者客观现存的后裔族人统统枪毙掉,来以示他“发现”的正确性呢?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在“一评”中所说的:“研究世系、族源当以人为本、以族为本、以正史为本,尤其是要尊重天下胡姓现存和祖传的各支族谱。因为任何族谱都有它形成的历史渊源,不可轻易否定。”

而胡海先生在他自诩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十大成果提要”中,每每出现两个极端的修饰词汇:肯定的词语是“世所未有”、“毫无谬误”、“其谁能有”……;否定的词语是“都不对”、“非”、“亦不对”、“全错”等等。而且这些体现“两个极端”的词汇,在他后面谱系、族源的正文里,几乎是随处可见,毫无商槯的余地,是否太蛮横霸道了呢?他为什么不能客观公正的“兼收并蓄”、“各取其长”、“鱼和熊掌兼得尔”!何况他的“考证”并非完全站得住脚,比方说在我的“二评”中,我就指出他犯了一个“先入为主”、“唯我独尊”的错误,不应该在肯定“庶子胡丹”世系正确的同时,而否定“嫡子皋羊”世系的客观存在!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他的“否定”中,没有把我的远祖(也包括很多胡氏宗亲的远祖)也牵扯进去,我会与他论争、“染指”他这毕生辉煌的“成果”吗? 乡里老俗话说:“有人挖你的祖坟,你还坐视不理,算什么孝子贤孙!”当然,这是学术研究,不可意气用事,还是得引经据典、以理服人才是。下面所驳,就是他“先入为主”、“唯我独尊”的又一典型例证。
二、再驳“玙公、田关以满公谥胡为姓都不对”

从本文开头所引用胡海《大通考》第十页的原文可以看出:只有“周庶子丹”,才能“以父满公谥胡为姓”,才能称之为“胡姓的始祖”,而且还“填补了胡姓缺书始祖之空白”!为了确立自己的上述论点,他断然肯定“华林谱载满公二十二世孙玙公”和“齐湣王次子田关”,“以满公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都不对”!我认为,胡海这种“先立后破”、“立此破彼”、“两者择一”的论证方式,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

首先,胡姓“始祖”的定位应该是谁?满公是舜帝的后裔,阏父的儿子,本姓妫名满。妫满为陈国第一代国君,在位15年,活了72岁。在他去世三年后,按照周王朝当时“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体现周天子宽大怀柔,不希望有的氏族亡国灭种,是一种安定、收买人心的政策),和追封“三恪”(舜、禹、殷三帝的嫡系后裔)的规定(这种追封是不让这三王之后断了香火),才在妫满逝后追加谥号为“胡公”。为什么追谥为“胡公” 呢?“胡公”二字各有含意:古代“胡”有“弥年寿考”即年高寿长之意;“公”的含意是,陈国过去是“候国”,这一追谥,陈国便成了“公国”。按周王朝国分五个等级,即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经这一追谥后,陈国的国君从此便由过去的“陈候”晋升成了“陈公”。由于妫满既是舜后,又因“文豪励志,武略垂勋,佐兴周业,年高有德”才被周天子追谥为“胡公”。这一追谥产生于周成王在位九年(即公元前1033年)。自此儿孙追随胡姓至今。《史记》也载:“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由此说来,满公虽然一生没有姓过胡,但胡姓起源是因他“谥胡”为始,所以胡姓始祖的定位应该是谁?除了满公还能是谁!连满公之父阏父也不可算,满公之“庶子胡丹”怎么能“为胡氏始祖”?还“填补了胡氏族谱缺书始祖的空白”哩!那正宗嫡脉的犀侯、皋羊的位置又往哪儿摆?若“兼容并蓄”,把“始祖”分个层次,胡丹为安定、清华派的胡氏始祖,玙公为华林派的胡氏始祖,胡关为九霞派的胡氏始祖,又有何不可呢?既是不可,那你的祖先万九郞公、有通公,为何又能称之为福建汀州“始祖”、广东五华长乐“始祖”呢?这不是“先入为主”、“唯我独尊”又是什么!?

其次,玙公怎么不能以“满公的谥胡为姓”?!请看我“二评”中的“世系表二”越公所处的位置:越公(即陈湣公)是满公的20世孙。本人家谱载:“公(即越公)之子19人,一子名衍,字襄(子三:玙、琏、璋),六子名澄,字次青(子一:贵)”。这就说明,玙公是满公的22世嫡孙,是一脉世代正宗嫡传,他以“满公的谥胡为姓”,怎么就“不对”呢?难道只许庶子姓胡,而让嫡子去姓“赵钱孙李”么?
再次,胡关“满公的谥胡为姓”何以不对?!请看“世系表二”中“完”的位置:完(字敬仲)系满公11代嫡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宣公(即杵臼)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已,完故奔齐”。完何故奔齐呢?本人考证原因有二:一是完之父佗,杀兄鲍及鲍之太子免后,夺位自立为陈厉公,后来鲍的儿子跃、林、杵臼又用计合谋杀了其叔佗,夺回了君位,作为佗子的完,则完全失去登位之望;二是陈宣公(杵臼)在位11年时,为讨爱妃欢心而杀长立幼,杀了正宫所出、已被立为太子的长子御寇,立庶出的次子款为太子(即后来的陈穆公)。时为陈国大夫的完,一向与已杀的太子御寇交情深厚,又因上一代仇怨的阴影犹存,唯恐祸及已身。于是完只身逃往齐国(其时为公元前672年),被齐国所收留,并委以重要的官职“工正”。因完公才识过人,不仅娶了齐国宰相懿仲之女为妻,还得了齐桓公一处形似“田”字的封地,加上当地口音“陈”、“田”不分,完(敬仲)便以此改为田姓,遂成为田姓的始祖。后来田完的子孙在齐国发展,成了能左右齐国的强大家族,至田完的第九世孙田和时,废了姜姓的齐康公(姜太公的后裔)自立为齐王(史称“田氏代齐”)。直至田完16世孙田建时(公元前221年),齐国才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那么,田关与田完是个什么关系呢?请看下表:

世系表三:完(满公11世)―12―稚孟夷―13―孟庄―14―须无―15―元宇―16―开、乞―17―常―18―盘―19―白―20―和(齐太公)―21―午(齐桓公)―22―因(齐威王)―23―辟疆(齐宣王)―24―地(齐湣王)―25―法章(齐襄王)、田关(胡关)―26―建(襄王子,在位44年,齐国末世之君)―27―升、桓、轸……。从此表可以看出,田关系齐湣王次子,田完的15世孙,始祖满公的25世嫡孙。
田关为什么要改姓为胡关呢?历史原因与当初陈国被楚国所灭时完全一样。齐国被秦国所灭,面对强秦和残酷的始皇,为避亡国灭族之祸,其时齐国的田姓贵族,在溃逃中除大部继续田姓外,齐王建的长子田升、次子田桓以爵为姓,姓王;三子田轸以故国名为姓,姓陈;而齐湣王的次子、齐王建的叔父田关呢?则复以始祖满公之谥而改姓胡。

其时田姓在齐国已历18世(含田关之曾孙)、计452年,田关在如此沧桑变故中,遇难思亲,亲率族众认祖归宗,为何就不能以“满公的谥胡为姓”?这本应是胡氏一门可歌可泣的幸事,可胡海却说:“齐湣王次子田关,改田姓以满公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同玙公一样)都不对。”难道真是只有“庶子胡丹”才对?这不是“唯我独尊”吗?

胡海先生在《大通考》220页中说:“上述姓胡、姓陈查无根据,陈国的二十代只满载赐姓妫(毫无此说!满公乃舜后,本就姓妫,何需于“赐”!--士奇注),《史记》无载姓于陈国二十代。”同此一页中的上文,胡海却出现与之相矛盾的话:“三十五世申公(自舜以下):讳犀侯,妣苏氏,生孝公,以满公之谥为姓胡。相公,讳皋羊,又名林,以满公之国而姓陈。”既然“《史记》无载姓于陈国二十代”,你这“犀侯以满公之谥为姓胡”、“皋羊以满公之国而姓陈”,以及“庶子丹以父满公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的根据,又是从哪儿来的呢?你民间“田野调查”的野史,就真的那么宝贵,能取代正史吗?

2000多年前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二十四史之首,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史传体的先河,填补了中华民族名人传记、祖谱溯源的空白。是司马迁甘愿杀头、坐牢、阉割而捍卫真理的不朽之作!自古以来,还没有谁敢对《史记》说不的。满公是陈、胡、田姓的共同始祖,除了这三姓之谱的“溯源考”,均有详细记载外,在《史记》的《陈杞世家》、《田敬仲完世家》篇中,也记载得非常清楚明白。而胡海却唯我独尊地以野史予以否定,所以我曾说过“胡海的最大要害在于胡氏渊源这部分有悖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我们岂能否定《史记》(或中国历代史),只看重他的民间搜集资料乎?不然,我们都会进入‘找不到正宗嫡脉祖先’的误区”。

(未完待续)

湖北孝感澴东胡氏 胡士奇
2007年6月12日



胡光宇:说话不离谱 01 满公庶子丹是否真有?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842

关于新版《世界胡氏通谱》跟原版一样,没什么变化。俱载江苏如皋谱有胡公满之庶子丹一派,十八世至琇、城二公(P51历代世系简图)。我想有必要与广大的宗亲和《世界胡氏通谱》的编委探讨一下,因为这关系到改写胡氏的重要历史,所以下面要与大家共析之。

《世界胡氏通谱》总谱首卷是在广东胡海老先生的“胡氏族谱大通考”的基础上而成的,不知大家是否认同?一、世系的支派脉络是胡海先生的十四年结晶与发现。二、谱的其它内容无非是大家所熟悉的胡氏家族古代精英的名人传记,再加上现代的胡氏两位总书记的高峰内容。三、没有排辈的各支派语。大致这三项内容暂且放下,因为在唐朝时,这么大的国度,姓胡的人绝对不止这几个人能繁衍下来。所以先谈谈胡氏始祖胡公满的出处,众所周知,满公原妫姓,周武王灭殷纣王后,找他来管理纣王先国的,封于陈,死后谥为“胡公”。距离今天已有三千多年了,因为我国古代历史在周共和行政元年之前不太确切,又因大家所用的年表不太一致,导致了各种不同的分析结果。经过1996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及2000年11月我国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后,使中华历史向前推进了1229年,更使我们对中国远古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比如谱载: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生,这在其它年表上查不出来是哪一年,(如《世界胡氏通谱》P51页,历代世系简图中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约公元前900年生)。那么现在可以从纲鉴甲子合纂版年表就知道公元前1157年是商帝乙36年甲辰,而不是其《世界胡氏通谱》所说的年份。

话回正题,三千多年的历史,胡公满生育了几个儿子谁都不知道。在满公千年之后的汉朝太史公司马迁都不知道满公有个庶子丹(因为《史记》没有记载),难道离满公两千年后的唐朝的胡氏子孙知道么?更在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能知道?因为满公庶子丹的记载毕竟是胡海先生在江苏如皋的一本谱上见到,能代表全中国的胡氏吗(湖南衡山谱根据如皋谱续纂的)?再说古代造谱,最早是在汉代,只是官方罢了,百姓修谱很少。因为汉朝下,唐朝之上是刚发明造纸术的时代,印刷术更不发达,真正印刷术是在北宋后才兴旺的,试想我们科技发达的今天修谱都这么难,可想那时的老百姓如修谱之难度。唐朝魏征见到的是什么谱?是纸质的,还是竹筒的?根据魏征序文:“宅相胡学颜抱世谱一帙……”,可想是纸质谱,因为竹筒可能是一卷,所以应该是官方纸质谱。但为什么没有详细的北魏的胡氏世系?而是胡学颜的单支?魏征还说:“秦以上不可得,汉以下颇可著”。这么说就是庶子丹这一支世系不可得、不可靠、不要信,根本没有。既然不可得,不要信,《世界胡氏通谱》还要执着的写上世界胡氏的总谱头上呢?既然不可信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硬拼乱来呢?

请看《世界胡氏通谱》总序文P2和胡氏源流中P105,把满公庶子丹世系的十八世琇和城一下降下来满公27世,如此说来,是否你们心中真是有点眉目了?我想大家不要我说就知晓了吧!关于其它等方面再商榷。

胡光宇
2010.12.17


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十大成果提要作者:胡海(金胜)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876

一、周庶子丹以父满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填补了胡氏族谱缺书始祖空白。华林谱所载满公二十二世孙玙公,以满公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新化谱所载秦灭齐,齐湣王次子田关,改田姓以满公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都不对,玙、关二者非安定派。

二、胡丹后裔胡诚(左上高、下早、右成,以下同),汉景帝初,因官迁安定临泾(今固原) 为安定始迁祖。唐林宝奉命纂《元和姓纂》;“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泾川谱以建公为安定始迁祖,朝阳谱以《晋书》:“胡质、胡威因官卒于安定,”威子奕守墓居安定,以奕公为安定始迁祖,亦不对,建为诚之孙,奕为诚之十五世孙。

三、晚唐后裔胡曾,在湖南邵阳秋田,首建大型安定堂,著《安定集十卷》 被尊为安定建堂太祖。

四、初唐安定后裔胡学颜,因官世居古都咸阳,续修承汉保持《安定世谱》,魏徵撰序:“宅相胡学颜抱世谱一帙,”“承汉保持下来世谱,秦以上不可知,汉以下颇可著,”书安定始迁祖诚至学颜二十六代,书旁系历官迁徙居址,此乃正统安定世谱,后裔讷,因官带谱落籍苏南如皋,文天详撰续修谱序,书学颜子卿至如皋逸又二十四代,安定世谱传焉。

五、华容谱承汉祖传数卷《墨谱》其详:书讳字、号、历官、生卒、年号、干支、月日甚至书时,葬不仅书详址,又书座向分金字号,其全不仅祖考、而祖妣、继妣、妾氏同样一一详书。其保持之久远翔实:自一世刚生汉宣帝甘露四年(前50)而下,至十世孙,皆葬县署后,太尉祠前,柏枝园,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近二千年,谱与墓双保持,厅秘书贺冕进行核对结果,全部一一相符,毫无差谬,有感而撰太尉祠前碑记,尚有汉中郎将蔡邕所撰九篇碑铭和华容志,湖北志可考,普天之下,族姓万千,其谁能有耶?

六、泄传谱,创于西汉民间胡志刚,思念族属世系恐后人迷失,承旧记录溯自可知七世祖,生周赦王五十年(前265)泄传公为一世,书讳、字、简历、生、卒、葬、配,生子、迁徙、居址、东汉殿游公续至十三世,唐徵五公续至三十四世,而后代有续至今,其早其实出自民间而非官宦世家之谱,世所未有。

七、宋政和二年(1112)毗邻(今常州)华林诚公三子琼后裔迪功郎勤修创谱世系一世满二世嫡子申陈国二十代而下,至华林诚八十七代,广为全国族谱录载,包括2002年2月和10月出版《中华胡氏宝典》、《中华胡氏人物大典》所载世系,经考证,非安定历代世系,实乃史书人名之连接。

八、安徽绩溪大坑口,大型胡氏宗祠,以明代木雕而著称,被国家和省同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并辟为旅游胜地,国家主席胡锦涛是其后裔,1992年门前所立大型碑记叙事、人物、时间、地址与族谱不同,全错。

九、收集了全国各地族人聚居概况,肇基祖讳号,肇基详细地址,何时何地迁来,传今代数、人数字派,基地建设,文化教育,后裔外迁世辈、名字时间、地址周而复始,一处处、一幕幕,呈显迁徙创业壮丽图景。

十、收集自汉蔡邕、唐宋魏徵、李白、朱熹、文天祥等人而下,历朝宰臣学者,为全国各地胡氏族谱撰写谱序、碑铭、传记、杂文、谱论等,七蹈相位胡广、安定郡望三百年,建堂太祖胡曾、百世师表胡瑗,华林书院胡仲尧,春秋三传胡国安,日月争光胡铨等人而下,至当代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现任总书记兼国家主席胡锦涛,有专题集,读之感人振奋兴起。

以上成果显示中华姓谱中具有七个第一:

1、西汉(神爵元年至元始四年)民间胡志刚承旧记载,自七世祖泄传生周赦王五十年而下,书名、字、简历、生卒、葬、配、生子、迁徙、居址、代有续书至1997年南康上犹联修谱,世称望族,为民间创谱之早第一。

2、华容谱自一世胡刚生汉宣帝甘露四年(前50)至十世皆葬县属后柏枝园,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续谱,厅秘书贺冕进行谱与墓核对,经二千年仍一一相符,谱墓双保持久远第一。

3、汉胡广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又七任宰相,事帝相位之多第一。

4、宋胡仲尧用800石租田大办华林书院,占断了皇宋文脉,为当时全国第一.

5、南宋高宗帝主和而贬谪抗金胡铨,二十年后复出胡铨,赐律诗胡铨表示敬佩,胡铨为爱国折服皇帝第一(详见日月争光胡铨)。

6、国家元首胡耀邦甘愿下油锅,仅在78年至81年这三年就平反三百多万件冤假错案,平反右派五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七人及全国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摘帽,享有公民权,为平反之多胡耀邦第一.

7、中国元首应邀参加世界发达国家七国首脑会议胡锦涛第一。

原载:《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2004年版   著者:胡海


胡海先生的十大成果有‘盖棺定论’之嫌,这种没有丝毫商榷余地的言论是不可取的。----makou


胡正山:《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序(二) 》


胡海老先生是从事真菌分类研究的科学家,成果显著,蜚声中外,入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二十一种辞书。1989年离休后,自费十余年对本家族谱作了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其编著《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堪称旷世之作,是胡氏门第三千余年族史上,首部承前启后光彩绚丽的全国性谱典,是谱学界乃至史学界之喜事。

《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犹如一座新建的大厦,如果只观其外表,感叹其无比雄伟、壮观,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到“大厦”里面,仔细察看,你才会感到“大厦”的设计者、建筑者为胡氏门第、为谱学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集全国各地本家族谱资料之大成。自汉蔡邕而下,唐宋魏征、李白、程颐、朱熹、欧阳修、郑清之、周必大、文天祥等历代名臣学者为各地本家族谱所撰的大量谱序、碑铭;本家名贤胡广、胡曾、胡瑗、胡铨、胡安国、胡居仁、胡耀邦、胡锦涛及安定郡望、华林书院等专题资料,都做了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校订厘正,分段断句。把胡氏门第散在各地的颗颗珍珠,收集起来,分类“装箱”收藏,这是胡氏门第乃至族史、国史的极为宝贵的财富。胡老为此立了大功。

发现苏南、浙西、皖南《胡氏宗谱》是源出咸阳官宦世家、承汉魏保持下来的本家独一无二的《世谱》,幸之至矣。唐初御史中丞胡学颜续《世谱》,名臣魏征撰胡氏源流序,承《世谱》书安定始迁祖(左上高下早右成)至学颜廿六代。学彦后裔讷,因官带谱落籍苏南如皋续谱,文天祥撰序,书学颜之子卿以下廿四代。非安定派、中唐翰林学士胡珲续家谱,李白撰序,书满公庶子丹至珲祖颉三十七代。无论安定派,非安定派,所续之谱,其远祖世系均以《世谱》为准。《世谱》载:“满公庶子丹,以父满谥胡为姓,为胡姓始祖。胡丹后裔(左上高下早右成), 汉景帝初因官迁安定临泾,为安定始迁祖。”此二处重大发现,过去鲜为人知。各地本家族谱,有的依《姓纂》书胡建、有的依《晋书》书胡奕为安定始迁祖,而建为(左上高下早右成)之孙,奕为(左上高下早右成)之十五世孙。因此书建或书奕为安定始迁祖,实则谬矣。后贤续谱,可根据胡老的发现纠正之。胡老为此又立了大功。

发现湖北古华客(今监利)南郡堂《胡氏族谱》,承汉祖传《墨谱》数卷创谱,乃本家独一无二的实录《世谱》。其谱法有惊人之详,全、实,不仅祖考记述详细,祖妣、继妣的生、卒、葬,同样一一祥书。生,不仅书年月日,有些还书时;葬,不仅书详址,又书坐向分金字号。历二千年后,谱与墓,双保持,贺冕进行核对谱墓,双双相符,毫无差错,尚有祠堂碑记,汉中郎将蔡邕文集和地方志,都有相同记载,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耶?此举世无双《胡氏汉谱实录》,璞玉深理,今始为胡老发现。胡老为此三立大功。

对各地本家族谱,如华林谱、芗城谱、于会谱、赣州谱、泄传谱、徽州谱、清华谱、歙县谱、绩溪谱、湖南兰田谱、隐山谱、新化赟裔谱、福建贤裔谱、万九郎裔谱等存在的问题,均一一作了勘校,或评或证,或补苴罅漏,使之臻于准确、完善。胡老为此四立大功。

对各地宗亲聚居概况,广泛调查,自始迁祖来源至裔孙播迁,可溯上祖,下至字派,是全国各地大宗小宗来龙去脉,互联脉络图。胡老为此五立大功。

非艰无以立业,艰者,苦、疲、劳、险之谓也。胡老为了《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遍访全国有族谱十八省,行程达四万余公里,其间历尽千辛万苦。胡老有四十年工龄,竟有二十七年是为国家义务奉献,错案平反后有工资领,又逐月存入银行,仍旧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离休后,见族谱体显孝悌忠信,是爱国爱家,文明友善,团结互助,勤俭奉献丰富多彩教科书。即毫不犹豫把自己艰苦积蓄,尽为之投入到这项浩大工程,收集,整理,编纂,出版,免费赠送全国各地宗亲。如此独力独资作奉献,当今社会能有几人?其一生奉献之大能不令人钦敬?

看胡老科研成果卓著,知他学问渊博,为全国胡氏族谱献出其一切,事属非常,非常族谱面世,其意义价值影响之深远,可能一时难为族人所认同,随着岁月推移,愈是久远必将愈为人们认识。

                                  胡正山二00二年元月


胡海:珠玑古巷建起全国性胡氏大宗祠感言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840

余离休后14年独力自费,对有族谱18个省作了反复调查研究。其两大世系:一、华林派胡勤修于宋政和2年(1112)创谱,编篡自《陈杞世家》20世,下至华林诚(左上高下早右成,下同)78世,广为胡氏族谱载用,经考证(见“大通考”238页)是史书人名联接,非脉传世系。二、咸阳派胡学颜,于唐贞观16年(642),续修承汉祖传安定世谱载:一世阏父,二世妫满,三世胡丹,至胡学颜44世。李白撰《胡氏家谱序》曰:“阏父生满封国于陈,以奉舜祀,弥年寿考,谥曰胡公,其庶子丹,以谥为氏,遂姓胡氏”。早在116年前魏徵撰《胡氏世谱序》曰:“宅相胡学颜,抱世谱千帙,以告余曰:“予胡氏之先,出自帝舜有虞氏之裔”。“迨武王克殷,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于陈、以奉舜祀,子孙以谥为氏”。文天祥撰《安定胡氏世源》曰:“按氏族志及封建考所载: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都宛丘,卒赐谥曰:胡公,其后以谥为氏”。(见“大通考”220-225页)。汉太史司马迁赞阏父曰:“煌煌阏父,神明之裔。职居陶正,器用是利。周武龙兴,胡公赐爵,封国宛丘,用备三恪”。(见“大通考”正文5页)。都表明满公在生姓妫,死后谥号胡公,其庶子丹,以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今珠玑古巷建起全国性胡氏大宗祠,应有胡氏始祖胡丹座像,不仅始祖胡丹父亲妫满有座像,妫满父亲煌煌阏父,亦应有其座像,方能名副其实。现在只放一个姓妫名满坐像,会被识者耻笑。

胡丹后裔胡诚,魏徵序曰:“至汉有讳诚者,为灵朔孙,景帝初,拜大中大夫,始迁安定临泾是为胡氏始迁祖也”。文天祥序曰:“至汉景帝时有讳诚者,仕为大中大夫,始徙安定之临泾,是为胡氏之始祖。” 胡诚,为安定始祖明矣,胡诚后裔车骑将军胡遵,遵子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定郡望兴起,遵公后裔胡国珍封安定郡公,持节、都督、开府、迁司徒公,国珍女生孝明帝,尊为皇太后,论者称:“胜于满清慈禧太后。”国珍兄真,真长子宁,宁之女是孝静帝元善见生母,宁受赠太师,太尉公,宁子虔司徒公,虔子长烂尚书左丞。真次子盛,历幽、瀛、冀三州刺史,进封平阳郡公,女为孝明皇后,安定郡望昌盛,真曾孙延之,生六子一女,女生后高纬,被尊为皇太后,太后六个兄弟皆封王,长孙君壁袭全封陇东王,安定郡望更昌盛,可见安定世谱确实谱出有源。

自安定迁淮海有名垂青史,清畏人知,父子清贞胡质、胡威。迁邵阳秋田,有安定堂建堂太祖胡曾、迁衡山有春秋三传胡安国,迁庐陵芗城,有日月争光胡铨、迁珠玑古巷,有广南路廉访使胡鲲,派衍白藤、古蚕、甘竹、长沙、迁湖南华容,有汉逸士胡刚,胡刚六传胡广,历事六帝,七蹈相位,朝称天下中庸、中庸派衍华林,胡仲尧大办华林书院占断皇宋文脉。派衍浏阳中和,有中共党总书记胡耀邦、派衍安徽绩溪,有国家主席胡锦涛。广东都督胡汉民、徐州会战兵团司令胡琏、爱国侨领万金油大王胡文虎,都是安定后裔,作为全国性胡氏大宗祠对全国各地胡氏始迁祖,包括以谥胡为姓之外的其他胡姓,都应考虑如何包容?

胡氏文化博大精深,安徽绩溪大坑口(古龙川),胡氏宗祠,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主体结构与艺术雕刻,仍保留明代风格,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廊坊、享堂、厕房、寝楼、祭祠九部分组成,集木、砖、石,雕刻与绘彩一体,而以木雕精致著称,有木雕博物馆之美誉。又古华容县署后太尉祠,祠前柏枝园,葬二世宽夫妇至十世龙夫妇,一世刚夫妇葬文庙后莆团园,自公元前50年至1937年贺冕进行谱、墓、祠核对一一相符,毫无差错,欤乎!两千年,谱、墓、祠三保持,其谁能有?再江西奉新华林书院,宋真宗帝赞诗:“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宋孝宗帝赞诗:“朕笔亲题烂锦霞,满封官职遍天涯。名垂万古应难朽,庆衍千秋宰相家”,大宗祠都可以考虑造型或刻图。

我读了不少书,科研三十余年,不是通过调查研究也和大家一样,不知胡氏始祖是胡丹,安定始祖是胡城,也不知建堂太祖是胡曾,安定就是今天镇原,更不知胡氏文化博大精深。部分宗亲看了《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知道全国各地族谱诸多错误都作出了辩误考证,不再是以讹传讹,同声称好。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编篡者 胡海(金胜)2006年1月书于春节



胡居焕:《下洋胡氏源流综述》(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707

胡姓为中国第十三大姓,得姓四千年,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如今人丁兴旺,枝繁叶茂,遍布神州,蕃衍海外。

一、胡氏得姓 源自满公
胡氏源流远溯圣祖舜帝重华公,上至黄帝轩辕氏(舜帝为黄帝第九世孙)。我胡氏始祖满公系舜帝三十三世孙,虞阏父之子,为周武王的乘龙快婿(配以元女太姬)。周武王封妫满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国号陈,谥胡公。“胡”何义也?《逸周书•谥法解》云:“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满公不随商纣淫乱,有“保民耆艾”之德,又因年高寿长,堪称“弥年寿考”,故谥曰“胡公”,乃为尊贵之谥号。长子申公(一说庶子丹)以谥为姓胡,次子日公(一说相公)以国为姓陈,故胡陈一家(姚、虞、陈、胡、田五姓同源)。子孙以谥为荣,以谥为姓,是为胡族始。
胡族以满公为始祖,下洋胡氏又称满公为周始祖。现按《永同胡氏家谱》的世系(各地族谱,互有出入,有待统一)寻根探源。
自满公封于陈,胡公封侯二十代,凡六百二十五年,至春秋定十五年为楚所灭(左氏:楚灭胡),怀公之子澄公(一说澄公为怀公之孙)始为庶人。

二、两汉胡族  声名远播
两汉时期,一批胡姓人物以其文治武功载入史册。
27世安公,布衣教育家,由宛丘移居临邛(今四川邛县),聚徒授经于白鹿山,司马相如是其弟子,为四川始祖。
31世昭公,布衣书法家,从临邛迁河东(今山西黄河流域以东一带之地),为山西始祖。
32世建公,西汉孝武帝时,为守安定郡军正丞,斩伪奸监军而显名,后为渭城(今陕西咸阳)令,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民怀其德,立祠祀之。
36世刚公,由河东徙居南郡华容(今湖北省监利县),为湖北始祖。汉平帝时为河南节度使,清高有志节,王莽篡汉,刚解其衣冠,悬挂府门而去,以示不与新莽为伍,莽败乃归,途经华容,慕山水之胜,遂籍于此,不复仕焉。
39世善公,汉和帝时平西域有功,封武城侯。
42世广公,声名最是显赫。广公,南郡华容人,字伯始,在东汉安帝时举孝廉,策试名列榜首(进士第一),历仕安、顺、冲、质、桓、灵六朝,“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五作卿士,七蹈相位”,居朝五十余年,谥文恭侯,蔡邕为其作碑铭,赋画像颂(现国家主席胡锦涛祖籍安徽绩溪龙川胡氏为其后裔,尊广公为远祖。)
45世辛公,由华容迁居寿春(今安徽寿县),荫父爵,赠封大都督,为安徽始祖。

三、安定显赫 堂号辉煌
安定作为郡,始建于西汉,辖境十个县,面积接近今宁夏省。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固原),后徙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安定又称泾州。
唐《元和姓纂》记载说:“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后汉有太尉胡广。魏胡质,荆州刺史,生威,清州刺史平春侯。”至胡奕、胡遵、胡奋祖孙三代为安定胡氏的兴盛阶段。
47世质公,三国魏文帝时官至征东将军,忧国忘私,死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追赠阳陵亭侯,食邑七百户,谥贞侯。
48世威公,西晋时历官徐州刺史,累迁大将军,以功封平春侯。父子清廉,朝野称羡。卒于官,安定名郡,由此始也。追赠镇东将军,谥烈侯。
49世奕公,由寿春卜居安定郡(今甘肃平凉,泾州及宁夏固原一带),西晋时为平东将军,袭父职为平春侯,追封安定侯。故又为安定始祖。
50世遵公,安定临泾人,才兼文武,世居藩镇,位至车骑将军,进封阴密侯。生六子,皆有出息,知名于世,以奋最杰出。
51世奋公,晋武帝时功授刺史,官至左仆射,镇南大将军。其女胡芳选为贵人,生武安公主。
从魏明帝青龙元年(233)遵公讨平匈奴之叛,至北周灭北齐(577),344年间,安定本家封王者有八,封公爵者有五,刺史有六,将军有七,出了二个皇太后,二个皇后。安定三百年之显赫荣盛,朝野同钦,咸称“安定胡氏”,“安定”也成为胡姓最主要的堂号。
唐僖宗旌表安定公族云:“……绵绵安定公族,世世长发其祥。”大唐翰林李白,唐丞相魏徵,宋右丞相文天祥均曾为安定胡氏族谱作序。
建公、广公、质公、威公、奕公、遵公、奋公皆为下洋胡氏一脉的祖先,故下洋胡氏为安定派,堂号“安定”正源于此。
[ 此贴被南山在2013-06-07 11:5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9-05-31
Re:南山看谱   58    闲聊改姓话题
上面宗亲好,你说祖籍是河南新乡,请到胡氏宗亲网的“寻根系统”----查询----输入关键字“河南”,查看一下新乡及附近地区的胡姓寻根资料。

http://www.hszqw.com.cn/pulist.php

胡氏宗亲网的“寻根系统”目前收录有1300多条寻根资料。欢迎宗亲录入,查询。
南山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9-07-28
南山看谱   59    谈《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修订版
胡明亮宗亲问:
南山宗亲好!胡海老先生的《大通考》是赠送的?等《大通考》修订版出来了,我有获得被赠送的机会吗?如果我没有被赠送的机会,我又买不到《大通考》,咋办呢?建议:热切希望《大通考》是可以购买的,有邮寄的方式最好。

南山的答复:
这位宗亲好。您问的这个问题我曾经考虑过,同时也为之困惑过。胡海先生今年82岁,为人行事特立独行,有他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很难改变。就其《大通考》的编修以及今后修订版的发行方式,他还是希望增补内容后,自费印书,免费赠书给全国各地宗亲。但是对其具体的操作似乎并不明确。2004年的时候,1000本《大通考》从印刷厂里运回家,堆满了一间屋子,全家人发动起来,包装、邮寄,只要你来电话或到他家索取,基本上都能满足要求。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很快就赠送的差不多了。这时他开始考虑到要照顾到不同地区的需要,不再是有求必应了。我到浙江调查访问了九次,前两次他还给我寄书来让我送给当地宗亲,后来就没有书寄给我了。到现在,将近5年过去,《大通考》即使是还有,那也是非常稀少了。所以,他赞成我们胡氏宗亲网将他的《大通考》电子版放到网上去,让大家方便下载。

纸质的书籍对我们搞网站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是希望胡海先生的《大通考》修订版能在网上公开发布,不要再去劳神费力的印刷出书。但胡海先生还很难接受这种新思维,我这次到广州征求他对《大通考》PDF清晰版上网的意见时,在他家里亲自做了演示。告诉他在电脑上看和拿在手上看是一样的,虽然是各有优点,但电子版的优势更加明显(便于修改,便于普及,成本低)。对于有人想利用《大通考》的资料谋取私利,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只要你给人家看到文字,就避免不了抄袭。《世界胡氏通谱》中大量使用胡海老先生的《大通考》内容,《中华胡氏通谱》更是将《大通考》内容一网打尽,这都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不在于是否电子版。而我们这次将《大通考》清晰版上网,对图像是做了处理的,只能看,文字识别很困难。

就我的个人观点,我是希望今后的《大通考》主要是以电子网络版为主,少量印刷成书,按照地区胡氏分布的人数预留,然后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免费赠送。全靠胡海老先生自费印刷,免费邮寄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能交给某些可信赖的组织机构或个人来操作此事,也不是不可以,但绝不能有任何从宗亲那里收费的打算。让宗亲免费得到《大通考》是胡海制定的原则,违背这个原则,就是违背胡海先生的意愿。

如果胡海先生同意的话,胡氏宗亲网愿意继续承担《大通考》修订版的网络宣传和发布工作。但我们不是胡氏组织机构,不会参与任何涉及到钱财费用方面的运作。今后对胡海先生《大通考》可能的捐助支持,请直接联系胡海先生本人。南山表示愿意将胡氏宗亲网上的资料,汇总成集,提供给胡海先生编写《大通考》修订版。昨天胡海先生来电话,说已经将《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一、二集从网上下载了。

上面的宗亲,如果您想得到《大通考》的话,现在已经可以办到了,今后也可能办的到。既然会用电脑,能上网,现在你就可以无障碍地得到《大通考》。我不明白为何一定要由胡海来赠送或一定要邮寄购买纸质的书籍。如果你想送给不会上网的宗亲,那就打印出来好了。胡海打印《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近800页,他说也没有花多少钱。具体你的想法我不太清楚,我只能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网络出书,把资料公开在网上,对胡氏宗亲网来说,到此为止,这就够了,我也不想继续劝说胡海先生接受我的建议。

南山 2009.07.25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9-06 09: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9-09-15
南山看谱   60     有感于胡秋源宗亲整理方志资料
        江西赣州胡秋源宗亲致力于方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胡氏寻根相结合,身体力行,为丰富我们宗亲网各方面的资料作出有益的尝试。现存历史资料浩如烟海,电子版资料层出不穷。关键问题一是无从着手寻觅,二是从中摘录胡氏相关资料极费时间。宗亲网有几位热衷于此的宗亲,都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如咕咚冰鱼宗亲收集的有关胡铨家世史料,很多都是首次发表;胡学谦宗亲整理的华林五宗世系资料,堪称江西奉新凡夫第二;还有江西胡琼芬宗亲,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最近安徽绩溪胡维平宗亲也在陆续将自己的著作内容整理后,发到宗亲网上来。铁华宗亲将其收集的有关安国文定公有关论文摘要,发表在宗亲网上,方便宗亲按图索骥。现在胡秋源宗亲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际行动,从本地乡土方志入手,摘录“涉胡”内容,发布在胡氏宗亲网上(他还花费了自己宝贵时间,一页页复制同治年间四川郫县县志,发给我使用,真是令人感激不尽)。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的深入人心。借助于胡氏宗亲网的平台,有众多热衷于此的宗亲辛勤劳动,相信这些资料将会越来越丰富。到胡氏宗亲网来寻觅祖籍世系资料的宗亲,一定会感到不虚此行。

        有感于秋源宗亲的做法,我认为凡是有空余时间可以做资料整理工作的宗亲,都可以积极行动起来。像秋源宗亲这样,先从本乡本土入手,整理本宗的资料,发到网上来共享。韩愈《进学解》说,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我们论坛本来就是广泛收集各地资料的最好场所,几天不看,寻根数据库系统里就增加了不少各地宗亲发上来的本地本宗资料记录。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如何整理这些记录,我一直为此发愁。现在能想到的,首先还是在论坛里使用“搜索”功能,或者在系统里使用组合查询。我现在感到我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我也急切等待着尽快离职退休,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宗族文化资料收集。有好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看到秋源宗亲现在能投入这末多精力到这里来,实在是很羡慕。其他宗亲也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同样爱好,对彼此无偿投入的时间精力都是一清二楚,没有耕耘哪来收获。同时我也建议各位宗亲,最好选定一两个自己喜爱的研究课题,系统地收集资料,发帖时一定要注意连贯性。如果能事先能设计好文章结构,可以在发帖后面“预留”帖位,以保持其连贯性不被跟帖打断。这次安徽绩溪胡氏专栏就是这样设计的,预留了20张帖位。每修改一次,都可以发一次尾帖,将其主贴顶到最前面来。如果哪位宗亲有发帖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胡氏宗亲网有两个特点,一是胡氏文化的研究场所,二是胡氏寻根的资料中心。我们不仅要踊跃发表自己对于胡氏文化研究的不同观点,也要努力丰富胡氏宗亲网的信息资料。两者也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我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胡氏宗亲都知道有胡氏宗亲网的网站,他们上得网来,不是在浏览各位宗亲发表的有关见解文章,就是在查找自己感兴趣宗族文化资料。尽管不说话不发帖,但流连忘返,经常是在线几个小时,各取所需,这些我都是知道的。最近我们网站还取消了必须注册才能浏览帖子的规定,更加方便了这部分宗亲朋友。拿什么来满足前来网站的宗亲朋友呢,秋源宗亲和上面提到的几位宗亲,他们的尝试是积极有益的。所以我支持秋源宗亲的作法,赞同他提出的观点,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有计划地、系统地整理与胡有关的资料,才能极大地丰富宗亲网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宗亲朋友参与资料的发布,就像滚雪球一样,胡氏宗亲网必将成为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胡氏资料集散地。

南山 2009.09.14

原载: 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9-15 11:3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9-09-16
南山看谱   61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翻看旧博客,往往感觉物是人非,有时深感可笑,但下面一篇却引我沉思良久。对于红楼梦研究,胡适首开考证派之先河,其学术观点至今难以驳倒。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提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强调“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就象胡适受其老师杜威“实验主义”影响一样。而俞平伯也很看重材料对考证的作用,这些都是受胡适观点影响很深的。联想我们搞族谱研究,我一直是倾向于族谱记载“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之说,最近网上有帖说胡适1919年就反对族谱“源远流长”的记载,提出“各族来源应以始迁祖为断”。怎样体会这些文化先哲的论点方法,对古旧族谱研究方面是否有启迪指导作用,我觉得很值得大家讨论一番。  南山 2009.09.16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70b7101000bgn.html

    在我家的书柜里有这本已经泛黄的旧书,繁体,竖排字。我小时候就曾翻看过。这书的历史可以说是很悠久了,其命运也令人感叹。1952年俞平伯将其在二十年代所写的《红楼梦辨》加以修改补正,又添加了一些新内容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发行,即这本《红楼梦研究》。家父早年对红学研究颇有兴趣,故家中有此书收藏。此后即随家父游走天涯,有幸保存到现在。家父说文革初期,为防因书致祸,他将封面封底全撕去,代之以无字牛皮纸掩人耳目。家父后来在封皮上写道。"现在要找这书已不容易,注意保存",今年距此书问世五十三年矣。

    这本书是俞平伯红学研究的一本重要著作。俞平伯没有想到,此书出版后不到两年,自己就被做为胡适唯心主义思想在新中国知识份子中的代表人物受到批判。当然平心而论,矛头主要是对着胡适来的,老先生本人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1958年政治上平反,又配了助手校勘点评《红楼梦》。能够安然度过文革,全靠毛泽东那封信尾附加的一段话:“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的态度。”其实我看俞平伯对《红楼梦》研究成就主要还是在艺术性方面,硬把他往政治层面上挂怎么说也不合适。

    《红楼梦研究》自序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清楚:"我常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便越觉糊涂。"张爱玲写的《红楼梦魇》大概也表现出这种意思。可就是由于这种梦魇情结使得研究者入迷,爱好者痴迷。俞平伯对高鹗所续后四十回很不满意,他的观点至今影响着现代红学评论家。有人甚至说,如果让俞先生来续后四十回可能比高鹗还要好些。可见其对曹雪芹前八十回研究之透彻。《红楼梦研究》里有一篇《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说,专门考证当时参加夜宴的群芳所坐的座位。根据行酒令每人所掷骰子的点数排定了坐次,以前看书到这段觉得他们这些考证派的认真态度真是有趣。这本书里还有一篇《论秦可卿之死》使人马上联想到最近刘心武《红楼望月》里的同名探佚小说。

     我家的这本书虽没了封面封底但肯定是1952年初版的了。如家父言,现在要找这本书已经是不容易的了。文革期间为了大批判需要,又把这本书再版过一次,文革后有没有再出版就不知道了。1900年1月8日,俞平伯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世家,1990年10月15日,俞平伯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晚年,他在《旧时月色》中写道:“《红楼梦》可从历史、政治、社会各个角度来看,但它本身属于文艺的范畴,毕竟是小说......”。

南山 2005年11月12日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9-09-17
Re:南山看谱   61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从红楼梦等明清小说中,也能了解到修谱的一些事,如红书中刘姥姥家与王夫人家联宗一事,就值得玩味。

何为联宗?书中人物只说是两家联过宗,并未说是共祖,这些细节很值得推敲。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9-10-10
南山看谱   62    《争论的中 国》读后
冒着一定的风险,转载这篇文章(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445)。原本是在此期间,尽量减少发帖的次数。但这篇文章读后,令我产生一些想法,尤其是在我们胡氏一族为编修“国谱”而发生事实上的认识分歧之时。

首先我们还是要感谢互联网,感谢胡氏宗亲网这个信息平台,没有它,我们真得是连个争论的地方都没有。一篇《令人失望的九江胡姓总会》以及后续帖“《世界胡氏通谱》大家谈”,能够经久不衰地吸引读者关注,我认为是件好事。胡氏宗亲网提供了讨论、争论的场所,对所有愿意参与的宗亲来说是公平的。即使你不屑于来此,你也无法阻止别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些都在法 律和道 德能够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于国内有关组织机构所进行的编修胡氏“国谱”活动,当前存在几种不同的意见看法。发生在两个胡姓网站上的争论,不管其方式如何,表达的措辞是否激烈,都是宗亲个人意见的真实表达。我们看到,但凡在网上发言者,无不表示出鲜明的立场观点和个性特点,让我们闻其声如见其人。是赞同还是反对其观点,都是大家自己的自我决定。论坛本来就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讨论和争论,还来论坛何益?那些因为有不同意见、有争论就认为是不利胡氏团结的观点,我认为不妥。

目前国内编修通谱引发争论,其事实认定的主要问题,就是编修国谱究竟是“融合数千人心血,填补三千年胡氏修谱之空白”的胡氏公益活动,还是少数人为借全国通谱,以达到历史上留名,经济上获利的功利性行为。争论的焦点就在这个问题上,由此引发的讨论基本围绕这个本质性的问题在进行。当然对这个事件的事实认定也有相当难度。就前者来说,即使是对某件客观发生的事件,如通谱首发仪式的报道,其真实性都难以保证,更何况还有更多的过程,如工作会纪要提出的若干条举措是否落实,我们都没有得到公开的信息,从而也就无从加以评价。就后者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公开性,单纯凭某些表面现象就断定主持机构具有功利性质,似乎也缺乏客观性。所以关于这场争论,一开始就处于缺乏事实认定的基础,从而也无法根据客观的事实做出尊重事实的客观评价来。

我并不认可“真理越辩越糊涂”的观点。过去我们无法得到事实真像,是因为不可能有辩论的场合。真理只掌握在强 权者的手里,“朕即真理”。而真正的真理还在老百姓的心里,这是因为,不管拥有什么样的强 权,也是无法取代社 会公认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管打什么样的旗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非对错还是有人评论的,不管在当时还是在后世。更何况时代在发展,社 会的文明程度在深化,老百姓可以开口讲话了,对于公认的普世道德价值,我想不管辩与不辩,是非公理自然是在老百姓的心里。网络表达只是人们的一种表达方式,不管对其是赞同还是反对,就像一阵风,它总是要吹进你的耳朵里。相信不管是谁,只要你关心这个事件,胡氏宗亲网上发表的这些观点和看法,必将成为你自己做出判断的参考。要说它“没有用,等于零”那是片面在强调了自己意见的正确程度,过于自信了。

今年国庆节期间,南山将改走江西、湖北、安徽一些地方,前去拜访国内某些著名的胡氏组织机构和人物,就当前国内胡氏重要事件的发展现状,再做一些客观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今天转发的这篇有关“争论”的文章,其目的也是想端正自己的姿态,不要带着个人的成见和观点,去找寻有利于论证自己观点的事例。而是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倾听为主,以记录为实,把真实事实反映在胡氏宗亲网上,把各方意见如实表达出来。不管过去南山都说了些什么,那都是个人的看法。这次为了如实反映出这些机构和个人的真实意见,南山既不带观点出行,也无意充当中间调停人。相信经过几天紧张的穿梭访问,国庆节后,全国广大宗亲对目前国内的编修国谱事件,将会了解到最新的进展情况。

南山 2009.09.26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9-10-10 22:2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9-12-02
Re:南山看谱   62  《争论的中 国》读后
对《南山看谱  47    我也有一个梦想 (下)》的一点看法:
南山总版关于建立“虚拟活页支族户口簿”的想法,很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假若这项工程完成了,当代胡氏宗亲寻根问祖十分方便。未来,再有有志于谱牒事业的胡氏后人陆续予以添加、充实,将会成为长期、甚至是永远为宗亲服务的工具书。可要完成这部大型“工具书”,仅靠一、两个人前往各地收集整理资料,恐怕二十年的时间都不宽裕。何况随着岁月的流逝,年纪的增长,行动必然不便。这就要靠各地宗亲参与,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早日完成并不是梦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