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302阅读
  • 18回复

历代帝皇年号及公元对照表、中国古今地名查询及古今地名对照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2-03
— 本帖被 胡秋源 执行置顶操作(2010-03-20) —
各位宗亲:
  我看家谱时,家谱的年代记录全部用历代帝皇年号表示,看到祖先所记录的大事件,包括出生、去世年月也全部用帝皇年号表示。象士奇他们学历史的,一看当然非常明白,但大多数宗亲包括我,看到帝皇年号很难一下子就能背出公元多少多少年。有时为了需要,想看看重大事件的发生到底是当时公元多少年,不得不查文献,很不方便,特别是想知道先祖的平均寿命时用帝皇年号计算更不方便。
  所以我在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资料,再整理了一下,把历代帝皇年号公元对照表列表如下,供各位宗亲参考。因家谱一般用繁体字,所以以下资料也用繁体字,更何况宗亲网还有不少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呢!
  有不对之处请指正,谢谢!
    本人今天仔细搜索了宗亲网站的其它帖子, 原来在《胡氏宗亲网论坛 » 文化资料 » 中国历代纪元——(年号与公元对照表)》也有历代帝皇年号及公元对照表,即:

网址: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58&keyword=%C4%EA%BA%C5

也可以查阅南山收集的资料:历代帝王纪年表-清、明、元........前秦、西周等等。
网址:http://www.hszqw.com.cn/bbs/thread.php?fid=37&search=&page=11


  我国历史悠久,古今地名差别较大,有些古今地名虽名称相同但可能完全不是同一地方。家谱所记载的地名,一般与当今地名差别较大。现摘录收集有关中国古今地名查询及古今地名对照表的相关资料,以便宗亲查询。
  宗亲只须输入地名的第一个汉字,就可查询到相关地名,再点击该地名,就可以跳出该地名的详细信息。具体请查阅本贴有关资料。
  把本网站铁华宗亲收集的有关地名资料汇总,并列出网站链接地址,主要为了宗亲查询方便。

  若有不解之处,请发邮件:rzlhu@mail.hz.zj.cn


胡正良 2008年2月3日

商 (公元前1765?-公元前1122?,計644年)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紂(帝辛)
周 (公元前1121?-公元前249,計873年)
西周 (公元前1121?-公元前771,計351年)
公元    君王
公元前1134?    武王即位
公元前1115?    成王
公元前1078?    康王
公元前1052?    昭王
公元前1001?    穆王
公元前946?    共王
公元前934?    懿王
公元前909?    孝王
公元前894?    夷王
公元前878?    厲王(-公元前828)
公元前841?    [史記]年表自本年起
公元前827?    宣王
公元前781?    幽王
公元前771    西周結束
東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計522年)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公元    君王 備註
公元前770    平王
公元前719    桓王
公元前696    莊王
公元前681    僖王
公元前676    惠王
公元前651    襄王
公元前618    頃王
公元前612    匡王
公元前606    定王
公元前585    簡王
公元前571    靈王
公元前544    景王
公元前520    悼王
公元前519    敬王
公元前476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結束
東周戰國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公元      君王
公元前475    元王即位
公元前468    貞定王
公元前441    哀王
公元前441    思王
公元前440    考王
公元前425    威烈王
公元前401    安王
公元前375    烈王
公元前368    顯王
公元前320    慎靚王
公元前314    赧王

公元前255    惠王
公元前221    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結束,東周結束
秦 (公元前248-公元前207,計42年)
公元    皇帝
公元前246    始皇帝(嬴政, ,公元前259-公元前210)
公元前209    二世(胡亥,-公元前207)
公元前207    三世(子嬰,-公元前206)
公元前207    秦(公元前248-公元前207)亡
漢 (公元前206-220,計426年)
 
西漢 (公元前206-8,計215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公元前206        高祖 (劉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即位
公元前195        惠帝 (劉盈,公元前210-公元前188)
公元前188        少帝恭 (劉恭,-公元前184)
公元前184        少帝弘 (劉義,改名劉弘)
公元前180        文帝 (劉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7)
公元前157        景帝 (劉啟,-公元前141)
公元前141        武帝 (劉徹, 公元前156-公元前87/86)
公元前141    年號使用開始
公元前140    建元   
公元前134    元光   
公元前128    元朔   
公元前122    元狩   
公元前116    元鼎   
公元前110    元封   
公元前104    太初   
公元前100    天漢   
公元前96    太始   
公元前92    征和   
公元前88    後元   
公元前86    始元   
公元前80    元鳳   
公元前74      元平    宣帝(劉詢,-公元前49/48)
公元前73    本始   
公元前69    地節   
公元前65    元康   
公元前61    神爵   
公元前57    五鳳   
公元前53    甘露   
公元前49      黃龍    元帝(劉奭,公元前75-公元前33/32)
公元前48    初元   
公元前43    永光   
公元前38    建昭   
公元前33      竟寧    成帝(劉驁,公元前51-公元前7)
公元前32    建始   
公元前28    河平   
公元前24    陽朔   
公元前20    鴻嘉   
公元前16    永始   
公元前12    元延   
公元前8    綏和   
公元前7        哀帝(劉欣,-公元前1)
公元前6    建平   
公元前2    元壽   
公元前1        平帝(劉衍,-公元前5)
公元1    元始   
公元6      居攝    孺子嬰
公元8      初始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結束
新莽 (9-23,計15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公元9      始建國    王莽(, 公元前45-23)即位
公元14    天鳳   
公元20    地皇   
公元23    新莽結束
更始帝 (公元23-25,計3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公元23      更始    更始帝(劉玄,- 公元25)即位
公元25    更始帝結束
東漢 (公元25-220,計196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公元25    建武    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57)即位
公元56    中元   
公元57        明帝(劉莊, 公元29-75/76)
公元58    永平   
公元75        章帝(劉[火且], 公元57-88)
公元76    建初   
公元84    元和   
公元87    章和   
公元88        和帝(劉肇, 公元79-105)
公元89    永元   
公元105      元興    殤帝(劉隆, 公元105-106)
公元106    延平    安帝(劉祜,- 公元125)
公元107    永初   
公元114    元初   
公元120    永寧   
公元121    建光   
公元122    延光   
公元125        少帝(劉懿,- 公元125) 即北鄉侯
公元125        順帝(劉保,- 公元144)
公元126    永建   
公元132    陽嘉   
136    永和   
公元142    漢安   
公元144    建康    沖帝(劉炳, 公元143-145)
公元145    永嘉    質帝(劉纘, 公元138-146)
146    本初    桓帝(劉志,132-167)
公元147    建和   
公元150    和平   
公元151    元嘉   
公元153    永興   
公元155    永壽   
公元158    延熹   
公元167    永康    靈帝(劉宏, 公元156-189)
公元168    建寧   
172    熹平   
公元178    光和   
公元184    中平   
公元189    光熹    少帝(劉辯, 公元175-189) 即弘農王
公元189    昭寧   
公元189    永漢   
公元189    中平    獻帝(劉協)
公元190    初平   
194    興平   
196    建安   
公元220    延康    東漢(公元25-220)結束
三國 (公元220-280,計61年)
     魏 (公元220-265,計46年)    蜀 (公元221-263,計43年)    吳 (公元222-280,計59年)
公元    魏年號    皇帝    蜀年號    皇帝    吳年號    皇帝
220    黃初    魏文帝(曹丕, 公元187-226)即位               
221            章武    蜀昭烈帝(劉備, 公元162-223)即位       
222                    黃武    吳大帝(孫權, 公元182-252)即位
226        魏明帝(曹叡, -公元239)               
227      太和                   
229                    黃龍   
232                     嘉禾   
233    青龍                   
237    景初                   
238            延熙        赤烏   
239        魏齊王(曹芳)               
240    正始                   
249    嘉平                   
251                    太元   
252                    神鳳   
252                    建興    吳會稽王(孫亮)
254    正元    魏高貴鄉公(曹髦)            五鳳   
256    甘露                太平   
258            景耀        永安    吳景帝(孫休,-264)
260    景元    魏元帝(曹奐)               
263            炎興    蜀後主退位       
264    咸熙                元興    吳烏程公(孫皓)
265        魏元帝退位            甘露   
266                    寶鼎   
269                    建衡   
272                    鳳凰   
275                    天冊   
276                    天璽   
277                    天紀   
280                        吳烏程公退位
280    三國(公元220-280)結束
晉 (公元265-420,計156年)
西晉 (公元265-316,計52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265    泰始    武帝(司馬炎, 公元236-290)即位
275    咸寧   
280    太康   
290    太熙    惠帝(司馬衷, 公元259-306)
290    永熙    皇后賈氏(-公元300)專政
291    永平   
291    元康   
300    永康   
301    永寧   
302    太安   
304    永安   
306    光熙    懷帝(司馬熾, -公元313)
307    永嘉   
313    建興    愍帝(司馬業)
316    西晉(公元265-316)結束
東晉 (公元317-420,計104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317    建武    元帝(司馬睿, 公元276-321)即位建康(今南京)
318    太興   
322    永昌    明帝(司馬紹, 公元-325)
323    太寧   
325        成帝(司馬衍,- 公元342)
326    咸和   
335    咸康   
342        康帝(司馬岳,- 公元344)
343    建元   
344        穆帝(司馬聃,- 公元361)
345    永和   
357    升平   
361        哀帝(司馬丕,- 公元365)
362    隆和   
363    興寧   
365        廢帝(司馬奕)
366    太和   
371    咸安    簡文帝(司馬昱,- 公元372)
372        孝武帝(司馬曜,- 公元396)
373    寧康   
376    太元   
396        安帝(司馬德宗,- 公元418)
397    隆安   
402    元興   
405    義熙   
418        恭帝(司馬德文)
419    元熙   
420    東晉(公元317-420)結束
五胡十六國 (公元304-439,計136年)
304    劉淵(-公元310)國號漢,劉曜(-公元333)改為趙,即前趙(公元304-329)
304    成(漢)立(公元304-347),即前蜀
319    石勒(公元274-332)立後趙(公元319-350)
324    前涼立(公元324-376)
329    前趙滅
337    慕容皝立前燕(公元337-370)
347    成(漢)滅
348    後趙僧佛圖澄(公元232-348)逝
350    後趙滅
351    苻健立前秦(公元351-394)
364    甲子年
366    沙門樂僔起造敦煌石窟
370    前燕滅
384    後秦立(公元384-417)
384    慕容垂立後燕(公元384-409)
385    西秦立(公元385-431)
386    呂光(公元337-399)立後涼(公元386-403)
394    前秦滅
397    南涼立(公元397-414)
398    南燕立(公元398-410)
400    西涼立(公元400-420)
401    沮渠蒙遜(公元386-433)立北涼(公元401-439)
401    天竺國鳩摩羅什(Kumarajiva, 公元343?-413?)到長安
403    後涼滅
407    赫連勃勃(-公元425)立夏(公元407-431)
409    北燕立(公元409-436);後燕滅
410    南燕滅
414    南涼滅
417    後秦滅
420    西涼滅
424    甲子年
431    西秦滅,夏滅
436    北燕滅
439    北涼滅
439    五胡十六國(公元304-439)結束
南北朝 (公元386-589,計204年)
南朝 (公元420-589,計170年)
宋 (公元420-479,計60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420    永初    武帝(劉裕,- 公元422)即位
422        少帝(劉義符,- 公元424)
423    景平   
424    元嘉    文帝(劉義隆,- 公元453)
425        孝武帝(劉駿,- 公元464)
454    孝建   
457    大明   
464        廢帝(劉子業, 公元449-465)
465    永光   
465    景和    明帝(劉彧,- 公元472)
465    泰始   
472    泰豫    後廢帝(劉昱,- 公元477)
473    元徽   
477    昇明    順帝(劉準)
479    宋(公元420-479)亡
齊 (公元479-502,計24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479       
482    永明    高帝(蕭道成,- 公元482)即位
483    建元    武帝(蕭賾,- 公元493)
493        廢帝(蕭昭業)
494    隆昌   
494    延興    後廢帝(蕭昭文)
494    建武    明帝(蕭鸞,- 公元498)
498    永泰    東昏侯(蕭寶卷)
499    永元   
501      中興    和帝(蕭寶融)
502    齊(公元479-502)亡
梁 (公元502-557,計56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502    天監    武帝(蕭衍,- 公元549)即位
520      普通   
527    大通   
529    中大通   
535    大同   
546    中大同   
547    太清   
549        簡文帝(蕭綱,- 公元551)
550    大寶   
551    天正    豫章王(蕭東)
552    承聖    元帝(蕭繹,- 公元554)
554        貞陽侯(蕭淵明)
555    天成   
555    紹泰    敬帝(蕭萬智)
556    太平   
557    梁(公元502-557)亡
陳 (公元557-589,計33年)
西元    年號    皇帝
557    永定    武帝(陳霸先,- 公元559)即位
559        文帝(陳蒨,- 公元566)
560    天嘉   
566      天康    臨海王(陳伯宗)
567    光大   
568        宣帝(陳頊)
569    太建   
582        後主(陳叔寶)
583    至德   
587    禎明   
589    陳(公元557-589)亡,南朝(公元420-589)結束
北朝 (公元386-581,計196年)
(北)魏 (公元386-534,計149年) 亦稱後魏,元魏
公元    年號    皇帝
386    登國    道武帝(拓跋珪, 公元371-409)即位
396    皇始   
398    天興   
404    天賜   
409      永興    明元帝
414    神瑞   
416    泰常   
424      始光    太武帝
428    神鵸   
432    延和   
435    太延   
451    正平   
452      承平    南安王
452    興安    文成帝(公元440-465)
454    興光   
455    太安   
460    和平   
465        獻文帝(拓跋弘, 公元454-476)
466    天安   
471      延興    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67-499)
476    承明   
477    太和   
499        宣武帝(-公元515)
500    景明   
504    正始   
508    永平   
512    延昌   
515        孝明帝(元詡,- 公元528)
516    熙平   
518    神龜   
520    正光   
525    孝昌   
528      武泰    孝莊帝(元攸,- 公元530)
528    建義   
528    永安   
530      建明    敬帝
531    普泰    節閔帝
531    中興    出帝
532    太昌   
532    永興    孝武帝(元修, 公元510-534)
532    永熙   
534    北魏(公元386-534)結束
東魏 (公元534-550,計17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534    天平    孝靜帝(元善見)即位
538    元象   
539    興和   
543    武定   
550    東魏(公元534-550)結束
西魏 (公元535-556,計22年)
 
魏年號    皇帝
大統    西魏文帝即位
   
    西魏廢帝
    西魏恭帝
西魏(公元535-556)結束
北齊 (公元550-577,計28年)
公元    齊年號    皇帝
550    天保    北齊文宣帝即位
560    乾明    廢帝高殷
560    皇建    孝昭帝高演
561    太寧    武成帝
562    河清   
565    天統    溫公高緯
570    武平   
576    隆化   
576    德昌    安德王高延宗
577    承光    幼主高恒
577    北齊(公元550-577)結束
(北)周 (公元557-581,計25年)
西元    周年號    皇帝
557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558        (北)周孝明帝(宇文毓)
559    武成   
560        (北)周武帝(宇文邕, 公元543-578)
561    保定   
566    天和   
572    建德   
578      宣政    (北)周宣帝(宇文[斌貝], 公元559-580)
579    大成   
579    大象   
579        (北)周靜帝
581    北周(公元557-581)結束
Sui 隋 (公元581-618,計38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581    開皇    文帝(楊堅, 公元541-604)即位
601    仁壽   
604        煬帝(楊廣, 公元569-618)
605    大業   
617      義寧    恭帝
618    隋(公元581-618)亡
唐 (公元618-907,計290年)
西元    年號    皇帝
618    武德    高祖(李淵, 公元565-635)即位
626        太宗(李世民, 公元600-649)
627      貞觀   
649        高宗(李治, 公元628-683)
650    永徽   
656    顯慶   
661    龍朔   
664    麟德   
666    乾封   
668    總章   
670    咸亨   
674    上元   
676      鳳儀   
679    調露   
680    永隆   
681    開耀   
682    永淳   
683    弘道    中宗(李顯, 公元656-710)
684    嗣聖    睿宗(李旦, 公元662-716)
684    文明    (周)武后(武則天,Wu Tse-t'ien, 公元625-705)
684    光宅   
685    垂拱   
689    永昌   
690    載初   
690    天授   
692    如意   
692    長壽   
694    延載   
695    證聖   
695    天歲   
696    萬歲登封   
696    萬歲通天   
697    神功   
698    聖曆   
700    久視   
701    大足   
701    長安   
705      神龍    中宗(李顯, 公元656-710)
707    景龍   
710      唐隆    睿宗(李旦, 公元662-716)
710    景雲   
712      太極    玄宗(李隆基, 公元685-762) 俗稱唐明皇,唐武皇
712    延和   
712    先天   
713    開元   
742    天寶   
756      至德    肅宗(李亨)
758    乾元   
760    上元   
762    寶應    代宗
763    廣德   
765    永泰   
766    大曆   
779        德宗(李适建, 公元742-805)
780    建中   
784    興元   
785    貞元   
805      永貞    順宗(李誦,- 公元806)
805        憲宗(李純,- 公元820)
806    元和   
820        穆宗(李恆,- 公元824)
821    長慶   
824        敬宗(李堪,- 公元826)
825    寶曆   
826        文帝(李昂, 公元809-840)
827    太和   
836    開成   
840        武帝(李瀍,- 公元846)
841    會昌   
846        宣帝(李忱,- 公元859)
847    大中   
859        懿宗(李璀,- 公元873)
860    咸通   
873        僖宗(李儼,- 公元888)
874    乾符   
880    廣明   
881    中和   
885    光檽   
888      文德    昭宗(李敏,- 公元904)
889    龍紀   
890    大順   
892    景福   
894    乾寧   
898    光化   
901    天復   
904    天祐    哀帝(李祝, 公元892-908)
907    唐(公元618-907)結束
五代 (公元907-960,計54年)
後梁 (公元907-923,計17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907      開平    太祖(朱全忠, 公元852-912)
911    乾化   
913        末帝(朱友貞,- 公元923)
915    貞明   
921    龍德   
923    後梁(907-923)亡
後唐 (公元923-936,計613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923      同光    莊宗(李存勗,- 公元926)
925        明宗(李嗣源,- 公元933)
926    天成   
930    長興   
933        閔帝(李從厚,- 公元934)
934    應順   
934      清泰    廢帝(李從珂,- 公元936)
936    後唐(公元923-936)亡
後晉 (公元936-946,計11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936    天福    高祖(石敬瑭, 公元892-942)
942        出帝(石重貴)
944    開運   
946    後晉(公元936-946)亡
後漢 (公元947-950,計4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947    天福    高祖(劉知遠,- 公元948)
948    乾祐    隱帝(劉承祐,- 公元950)
950    後漢(公元947-950)亡
後周 (公元951-960,計10年)
公元元    年號    皇帝
951    廣順    太祖(郭威,- 公元954)
954      顯德    世宗(柴榮,- 公元959)
959        恭帝(柴宗訓)
960    後周(公元951-960)亡,五代(公元907-960)結束
十國 (公元902-979,計78年)
902    吳立(公元902-937)
904    甲子年
907    王建(公元847-918)立前蜀(公元907-925)
907    吳越立(公元907-978)
907    楚立(公元907-951)
907    南漢立(公元907-971)
909    閩立(公元909-945)
924    南平(荊南)立(公元924-960
925    前蜀亡
934    孟知祥立後蜀(公元934-965)
937    李璟立南唐(公元937-975),都金陵
937    吳亡
945    閩亡
951    北漢立(公元951-979)
951    楚亡
958    後周行均田法
960    南平(荊南)亡
961    南唐(公元937-975)後主(李煜, 公元937-978)即位
964    甲子年
965    後蜀亡
971    南漢亡
975    南唐亡
978    吳越王錢俶獻地降宋,吳越亡
979    北漢亡
979    十國(公元902-979)結束
宋 (公元960-1279,計320年)
Northern Song/Sung 北宋 (公元960-1127,計168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960    建隆    太祖(趙匡胤, 公元927-976)即位
963    乾德   
968    開寶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9)丙子976
雍熙(4)甲申984
端拱(2)戊子988
淳化(5)庚寅990
至道(3)乙未995997        真宗(趙恆, 公元986-1022)
998    咸平   
1008    大中祥符   
1017    元禧   
1022    乾興    仁宗(趙禎)
1023    天聖   
1032    明道   
1034    景祐   
1038    寶元   
1040    康定   
1049    皇祐   
1054    至和   
1056    嘉祐   
1063        英宗
1064    治平   
1067        神宗(趙頊, 公元1048-1085)
1068    熙寧   
1078    元豐   
1085        哲宗(趙煦, 公元1076-1100)
1085    攝政    太皇太后高氏(-公元1093)
1086    元祐   
1094    紹聖   
1098    元符   
1100        徽宗(趙佶, 公元1082-1135)
1100        皇太后向氏(-公元1101)攝政
1101    建中靖國   
1102    崇寧   
1107    大觀   
1111    政和   
1118    重和   
1119    宣和   
1125        欽宗(趙桓, 公元1100-1160)
1126    靖康   
1127    北宋(公元960-1127)結束
南宋 (公元1127-1279,計152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1127    建炎    高宗(趙構, 公元1107-1187)即位
1131    紹興   
1162        孝宗(趙)
1163    隆興   
1165    乾道   
1174    淳熙   
1189        光宗(趙惇)
1190    紹熙   
1194        寧宗(趙擴公元1195-1224)
1195    慶元   
1201    嘉泰   
1205    開禧   
1208    嘉定   
1224        理宗(趙昀)
1225    寶慶   
1228    紹定   
1234    端平   
1237    嘉熙   
1241    淳祐   
1253    寶祐   
1259    開慶   
1260    景定   
1264        度宗(趙)
1265    咸淳   
1274        恭宗(趙[顯-頁])
1275    德祐   
1276    景炎    端宗(趙[日正])
1278    祥興    衛王(帝昺)
1279    南宋(公元1127-1279)結束
元 (公元1206-1367,計162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1206        太祖(成吉思汗, 公元1162-1227)即位
1229        太宗(窩闊台汗, 公元1186-1241)
1246        定宗(貴由汗, 公元1208-1248)
1251        憲宗(蒙哥汗, 公元1208-1259)
1260    中統    世祖(忽必烈, 公元1215-1294)
1264    至元   
1271    即中國帝位,定國號元
1294        成宗(公元1267-1307)
1295    元貞   
1297    大德   
1307    武宗   
1308    至大   
1311    仁宗   
1312    皇慶   
1314    延祐   
1320    英宗   
1321    至治   
1323    晉宗   
1324    泰定   
1328    致和    天順帝
1328    天曆    文宗
1329        明宗
1329        文宗
1330    至順   
1332        寧宗
1333    元統    順帝(公元1320-1370)
1335    至元   
1341    至正   
1367    元(公元1206-1367)結束
明 (公元1368-1644,計277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1368    洪武    太祖(朱元璋, 公元1328-1398)即位
1398        惠帝(朱允炆, 公元1377-1402?)
1399    建文   
1402        成祖(朱棣, 公元1360-1424)
1403    永樂   
1424        仁宗(朱高熾, 公元1378-1425)
1425    洪熙   
1425        宣宗(朱贍基, 公元1399-1435)
1426    宣德   
1435        英宗(朱祁鎮, 公元1427-1464
1436    正統   
1449        景帝(朱祁鈺, 公元1428-1457)
1450    景泰   
1457    天順    英宗(朱祁鎮, 公元1427-1464)
1464        憲宗(朱見深, 公元1447-1487)
1465    成化   
1487        孝宗(朱祐樘, 公元1470-1505)
1488    弘治   
1505        武宗(朱厚照, 公元1491-1521)
1506    正德   
1521        世宗(朱厚熜, 公元1507-1566)
1522    嘉靖   
1566        穆宗(朱載[后工], 公元1537-1572)
1567    隆慶   
1572        神宗(朱翊鈞, 公元1563-1620)
1573    萬曆   
1620        光宗(朱常洛, 公元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 公元1605-1627)
1621    天啟   
1627        思宗(朱由檢, 公元1611-1644)
1628    崇禎    1629
1644    明(公元1368-1644)結束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崧,- 公元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紹宗(朱聿鍵, 公元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5    紹武    唐王(朱聿[金粵],- 公元1647)
1646    永曆    桂王(朱由榔, 公元1623-1662) 即位肇慶
清 (公元1616-1911,計296年)
公元    年號    皇帝
1616    天命    太祖(努爾哈赤, 公元1559-1626)即位,國號大金(後金),國都興京
1626    太宗    (皇太極,- 公元1643)
1627    天聰   
1636    崇德   
1636    改國號大清
1643    世祖    (福臨, 公元1638-1661)
1644    順治   
1661    聖祖    (玄燁, 公元1654-1722)
1662      康熙   
1722    世宗    (胤禛, 公元1678-1735)
1723      雍正   
1735    高宗    (弘曆, 公元1711-1799)
1736    乾隆   
1796    嘉慶仁宗    (顒琰, 公元1760-1820)
1820    宣宗    (旻寧, 公元1782-1850)
1821    道光   
1850    文宗    (奕[言宁], 公元1831-1861)
1851    咸豐   
1861    穆宗    (載淳, 公元1856-1875)
1861    慈禧(公元1835-1908)垂廉聽政開始
1862    同治   
1874    德宗    (載湉, 公元1871-1908)
1875    光緒   
1908    宣統帝    (溥儀, Henry P'u-i, 公元1906-1967)
1909    宣統   
1911    清(公元1616-1911)結束
[ 此贴被胡正良在2008-03-21 18:0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9-29
用心了,可敬!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8-03
辛苦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7-03
增长见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09-05
胡正良宗亲真是煞费苦心、功不可没啊!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3-22
        建炎元年是在公元1127年6月开始的,与靖康二年是重复的,胡宏在《有本亭记》中所说“绍兴庚戍岁”应以干支为准,这中间不否定“绍兴庚戍”与“建炎庚戍”之两种记载为笔误吧,宋朝的书籍中笔误(包括印刷错误)是不少的,这方面现代史学家曾有过不少微词。
      谢谢正良兄的解释。
                                                            胡铁华 2008/03/22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3-21
引用第12楼胡铁华于2008-03-19 00:09发表的  :
询正良兄:
下面这两个年号不没有是在年中改年号的,因为我先祖胡宏在他的文章《有本亭记》中有“绍兴庚戍岁(应为建炎庚戍,胡铁华注),先君子自荆、郢趋吴越,遇心腹之疾,不至而返。徜徉游行,遂至湖南,横涉清流,顾而叹曰:‘此非沧浪之水乎?何其清之甚也!源可寻而濯我缨乎?’则命门弟子问津于居人。于是傍西山之阴,逶迤而入。不及百步,苍然群木之下,翠绿澄净,藻荇交映,俗以其色故号为‘碧泉’”。
我的推测,绍兴应是在年中变更的年号,这样才有“绍兴庚戍”和“建炎庚戍”之说。但我在史记中好象没有这方面资料。
1127    建炎    高宗(趙構, 公元1107-1187)即位
.......


铁华:你好!
      你的判断非常在理,一般的历史记载公元1130年应该叫建炎庚戌四年,公元1131年辛亥应为绍兴元年。
      例:有关李清照的部分文献资料刚好涉及这个年份:
      北宋靖康之乱后,李清照流落江南。她到过杭州,到过金华,也到过衢州,并且寓居衢州达四五个月之久,不过,这段史料很少有人言及。关于寓居衢州的经历,李清照在她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有文字自述:“庚戍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衢(州),绍兴辛亥春三月,遂赴越(今绍兴)。” “庚戍”年就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辛亥”年是次年绍兴元年(1131年)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建炎三年,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随后金兵大举南下。李清照突然从名门闺秀沦为流离失所的无依寡妇,兵荒马乱中,她只好投靠在逃难的赵宋府中任职的弟弟李迒,追随皇帝的队伍奔忙于浙东山海间。建炎四年十一月,宋高宗考虑到人员庞大,战乱中行动不便,目标显眼,而且物质食品供应也困难,决定临时遣散百官。李清照的弟弟任职属于“从便寄居”之列,他与姐姐便挑了偏于浙西的衢州。从绍兴翻山越岭到达衢州,时间已入冬十二月。他们一住便住到第二年三月春暖花开,才告别三衢。

      但也有文献记载的例外情况:
      如: 《晋安林氏族谱序》
      大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从政郎潭州录事参军、林氏后裔林必先在其撰写的“晋安林氏族谱序”中也写道:“自贞元丁丑年(编者注:即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旌表门闾,近唐一百一十年,历五代五十三年,至宋绍兴庚戍年,又一百七十年矣。此后又一百四十六年,丙子归大元。余既考论其详,又欲后日便于省观,遂约为一本,其旁枝别派,则未暇悉录。若夫推究世胄之由始详序,德爵之崇卑。远则端继神明之胄,袭爵位之隆,近则在父子称十德之门,兄弟称九牧之任。在孝子林赞之先,与伯叔群从者,盖有清源人物志。与夫刺史蕴公所著,名曰《续庆图》存焉。续庆之作又出于贞观六年中书令温彦博。支所之定名字爵,世传藏秘阁上。刺史蕴公得其副本,而更自铨述之也。此本犹传于世,凡我同氏族者,皆可自次其世系远近,免得以略之。”

      就我个人的观点,宋绍兴年号应在公元1130年即建炎庚戌四年已确定,虽后来公认的年号公元1131年为绍兴辛亥元年,但民间或部分历史资料有宋绍兴庚戍年的记载并不奇怪。本人列举李清照的有关史料,也为说明当时刚好是北宋南迁逃避战乱的年代,所以民间家谱或部分史料对年号的记载有些出入也就不奇怪了。
     
      但公认的年号如下: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1127 丁未 宋高宗赵构 建炎 元年
  1128 戊申 二年
  1129 己酉 三年
  1130 庚戌 四年
  1131 辛亥 绍兴 元年
  1132 壬子 二年
  1133 癸丑 三年 
  1134 甲寅 四年

      铁华,不知你的观点是否有不同,请指教。

胡正良  2008年3月21日
[ 此贴被胡正良在2008-03-21 20:2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3-19
询正良兄:
下面这两个年号不没有是在年中改年号的,因为我先祖胡宏在他的文章《有本亭记》中有“绍兴庚戍岁(应为建炎庚戍,胡铁华注),先君子自荆、郢趋吴越,遇心腹之疾,不至而返。徜徉游行,遂至湖南,横涉清流,顾而叹曰:‘此非沧浪之水乎?何其清之甚也!源可寻而濯我缨乎?’则命门弟子问津于居人。于是傍西山之阴,逶迤而入。不及百步,苍然群木之下,翠绿澄净,藻荇交映,俗以其色故号为‘碧泉’”。
我的推测,绍兴应是在年中变更的年号,这样才有“绍兴庚戍”和“建炎庚戍”之说。但我在史记中好象没有这方面资料。

1127    建炎    高宗(趙構, 公元1107-1187)即位
1131    紹興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3-18
引用第10楼胡德鑫于2008-03-13 19:19发表的  :
宋朝的太宗皇帝那里去了。只有年号。

德鑫宗亲:你好!
谢谢指正,工作失误,抱歉抱歉。已更正。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
太平兴国(9)丙子976
雍熙(4)甲申984
端拱(2)戊子988
淳化(5)庚寅990
至道(3)乙未995

      此错误罪过,怎么能把宋朝的太宗皇帝忘了!太宗皇帝的亲孙女下嫁我们浙江东阳东南湖一世祖胡神才有了我们啊,不应该出此错误啊!宋太宗匡义六子鎮恭懿王元偓字希道,他的女儿下嫁给本族浙江东阳东南湖一世祖胡神郡马公,时为仙居县令。因恭懿王家庭变故,恭懿王其中的一个儿子避祸于浙江东阳东南湖附近的觉明寺庙,胡神郡马公和郡主一起去觉明寺看望姻弟,看到东阳东南湖依山傍水风景不错,于是在仙居县令退位后就定居于东阳东南湖,就是浙江东阳东南湖的一世先祖。时胡神郡马公弟胡远也暂时随兄一起住在东阳东南湖,后迁居永康龙山,胡远遂为永康龙山胡氏始祖。

胡正良
[ 此贴被胡正良在2008-03-21 20:3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3-13
宋朝的太宗皇帝那里去了。只有年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