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823阅读
  • 118回复

安徽无为县濡湏胡氏专帖----胡志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9-03-09
转载引用:徽派文化历史人物;
http://bbs.fobshanghai.com/thread-1327051-1-1.html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9-03-18
巢湖水师俞氏家族之谜  
2009年02月16日08时49分  
转载来源: 中安在线  


  在巢湖市城北数里,有一俞府大村。600多年前,由此村走出的俞廷玉父子投身巢湖水师并成为中坚,出生入死地相助朱元璋东渡大江,为奠定明王朝基业而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据《明史》及《俞氏宗谱》记,俞廷玉被册封为河间郡公;其长子俞通海先册封为豫国公,后改封为虢国公;仲子俞通源被册封为南安侯,并“赐铁券,给宝钞,于巢县盖宅(即俞府村)”;季子俞廷渊被册封为越巂侯,世守建南(即今四川省凉山攀枝花地区)。如此一家之中,父子四人能册封“两公两侯”者,实属典籍中罕见。

  2005年初,卜居于四川西昌的俞廷渊后裔为寻祖问宗,相继发函至巢湖市政府与地方志办公室咨询。同年6月,又不远千里来到“俞府村”,在对宗谱所记之“誓书铁卷”细加考证。同时,又据新发现的史料,对其先祖的身世、民族、姓氏等等提出了诸多与史籍相悖的疑点。他们认为,先祖当为元朝重臣之后,非汉族而属蒙古族;姓玉里伯牙吾氏,而绝非姓俞(余);以致这尘封已逾600年的一段往事,又平地陡起波澜。

  巢湖水师动勋卓著

  据《元史》载,元朝顺帝取得皇位后,生活上更加挥霍无度,政治上则极度排斥异己。于是,太师伯颜更恃宠而骄,诸王大臣莫不人人自危。兼之此时的国库已基本上耗费殆尽,黄河两岸又水患连年,以致盗贼四起,民不聊生。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聚众揭竿而反,战火四下弥蔓。1354年,已遭黜离京、且由凤阳安丰移居巢县(今巢湖市居巢区)的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他们为保乡里而聚兵巢湖,八方皆闻风而至,投靠者仅战船就达千艘有余。俞、廖以巢湖湖心姥山岛之南塘为水寨日夜操练,并精心研习水战与陆攻之术。元至正乙未(1355年)春,朱元璋率部攻占和州,正为受一江天堑阻挡去路而寝食不安。在此关键时刻,巢湖水师传出“归附相助”的喜讯,朱元璋喜出望外,忙对幕官李善长说:“吾欲渡江,乏舟楫。通海父子以舟楫相附,良应我机!”于是,他亲自率兵至黄墩相迎,却因走漏风声,在途中遭遇元军截杀。俞氏父子并廖氏弟兄等领巢湖水师拼死相救,与元军中丞蛮子海牙激战。敌结集巨型楼船正欲堵死马塘口时,俞、廖则率猛士攻打黄墩所围之敌,并于裕溪口与海牙恶战。敌军自恃船体庞大坚固,却忽略江河行驶进退不便,俞、廖谙熟水战之术,率水师扬长避短,以小舟穿梭于楼船左右频频击之,终致元军大败。继而,又率师猛攻元军中丞水寨,一举俘敌战船15艘,其后,又护驾送朱元璋返回和州。是年六月,朱元璋一鼓作气挥师渡江,巢湖水师倾所俘敌船全力相助,“乃克采石、取太平(今当涂县)、定金陵(今南京市)”,为明朝之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以俞氏父子为中坚的巢湖水师勇往直前,屡建战功,俞通海于吴元年(1367年)三月,在“围姑苏”之战中,不幸“中流矢”身亡,仅享年38岁。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俞廷玉“攻取安庆阵亡”。俞通源戎马倥偬,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卒于京,享年五十七”。俞通渊于建文元年(1399年),在征讨“靖难”中死于白沟河之役,享年64岁。其父子四人,除前述加封为“两公两侯”外,皆赐葬于南京雨花台戚家山,墓碑至今犹存,字迹尚清晰可见。此外,俞通源尚享受钦赐“誓书铁券”之殊荣,凭此足以证明,巢湖水师对明朝之创建,可谓功不可没。

  四川姜坡惊现“铁券”

  所谓“铁券”,小说与电视剧常戏称为“生死牌”或“丹书铁券”。许是艺术家们为了凸显视觉效果,遂将其“铸”成瓦状的铁牌。现据四川西昌市姜坡俞氏即俞通渊后裔述,他们从明万历四年(1577年)所编修的《俞氏家谱》中查证悉知,所谓“铁券”者,乃御笔所赐“赦免不赦之罪”的诏书。因此系皇帝用朱笔所书,皇帝所书,自然是其中只字片言均不得更改,缘此,后人遂穿凿而称之为“丹书铁券”。惜此“铁券”在俞氏各宗谱中皆记之甚略,以致后人扑朔迷离,所释亦大相径庭。为弥补正史之阙如与正视听,现将“铁卷”全文录(原文无标点,成稿后另加)之于后:

  大明太祖高皇帝赐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

  阶荣禄大夫勋柱国安南侯俞通源誓书铁券

  朕观历代,有父及子、兄及其弟皆为佐运之良臣者,心甚嘉之,然不多见。朕起自淮右,驻驿和阳,尔兄通海以所部舟师从人来附,东渡大江,如履平地,及克采石,定金陵,继而两平敌国,勋绩著焉。何大功将集,遽然先逝?朕悯其劳,追封为豫国公。尔实其亲弟,因世其官,以平章镇守江淮,从征东原,多见功效。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为报尔用,是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虞,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勤劳以立事功,恭俭以保禄位,尚其日慎一日,则富贵永延于世矣!

  所幸400多年前所撰的《俞氏家谱》有记、有释,让后人走出了知识的盲区。又据姜坡俞氏《世家源流》记述:清朝定鼎之后,第十二代世祖俞惟良,时任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职。值此“改朝换代”之际,遂“具辞申免(所任之职),世祖皇帝钦查我祖铁券,知系明初勋臣之后,仍命授原职。”

  通渊后人寻祖问宗

  “盛世修志,旺族续谱”,此乃历代之惯例。为此,四川姜坡俞氏通渊之后裔曾频频来函,询问巢湖水师并俞氏宗族先祖俞廷玉及通海、通源后裔之今况。

  据《清康熙·巢县志》中“河间郡公俞廷玉”条所记:“其先(当为来巢湖水师之前),凤阳临淮人。(至)元戊寅年(1353年)迁居巢县。壬辰(1352年)天下扰乱,招集义旅。甲午(1354年),同廖氏兄弟及男通海、通源、通渊等于巢湖团扎水寨。次年(于)和州归附,寻于裕溪口鲚鱼洲等处攻战有功,侍驾渡江,取采石、太平,……(1379年)攻取安庆阵亡,赠龙虎上将、上护国同知枢密院事,封河间郡公。”龙凤十二年(1366年),俞通海在与元军交战中两度重伤。次年秋,他思乡心切,曾抱病携独生女由金陵回巢湖探亲。归途于裕溪口受风阻,遂将女嫁给一盐商青年周大山。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号大明,都金陵,称洪武元年。是年,俞通海病入膏肓,朱元璋在亲临探视时,察其“死难瞑目”,知他是为“无后”而悲。遂当即敕封其女为“金花公主”,赐婚给周大三并将周姓改俞而入赘,以续俞氏之宗。“金花公主”后裔一直以“长房”身份,聚居于俞府村之东南20余公里处的烔炀镇大、小俞村,现该处聚有五六十户,二三百人,仍常年供奉俞廷玉父子四人画像,每逢年节均顶礼膜拜。

  俞通源一脉,至今已越600年,均聚居在俞府村,宗谱已相继四续,宗祠今又新建,族众达三四百户,相传26世。“昔日旧俞府,今朝成小康村”,村中房屋道路多统一规划,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此外,含山、和县、肥东等县及南京市城乡亦有其后裔聚居,据初步统计,共2000余人,彼此间常有交往。

  关于巢湖水师遗址,仍存于八百里巢湖湖心姥山岛一侧。1989年,原巢湖市方志部门新编之《巢湖志》(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记曰:“古船塘遗址在(姥)山之南侧,旧称南塘,是天然避风港,元末时,俞通海等率水师结寨姥山时修建,船塘全用石头垒成,历500多年(应为600多年)风推流击,依然可见。”现水师遗址,在旅游部门精心治理下,已成为巢湖姥山风景区中一大旅游亮点。

  俞氏家乘初露端倪

  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的史籍。大凡研究姓氏族谱时,常借此而弥补谱谍之遗漏或考证所记之真伪。而对四川姜坡提出的种种疑点,我们借西昌姜坡俞氏“家乘”中的相关资料作“逆向发掘”,并从中寻出众多蛛丝马迹。

  该“家乘”称,四川姜坡俞氏宗祠之内有楹联在柱,柱上赫然而书“元朝宰相家声远,明代公侯世泽长”。联语中所称“宰相”,据俞氏所存之《玉里伯牙吾氏家乘》中“世家源流”节记述:“溯我姜坡俞氏宗源,实为武安城(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黄羊川第七渡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姓玉里伯牙吾氏,大元诏封武平王貤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嫡派子孙。其先世飘华缨、鸣佩玉,累食无封。厥后子孙居官为相者,有燕铁木耳、撒敦、唐其势,元季世臣之家鲜有比其盛者。吾祖秀一公(按:即俞廷玉)系世始祖考武平王铁木耳之嫡长子,大元太师、太平王、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将录军国重事中书大丞相世袭答喇罕大都督监修国史奎章阁大学士燕铁木耳之昆弟。至顺元年三月,吾祖以廷试得赐进士……”

  又四川姜坡俞氏《大宗世系谱》尚有如下记述:

  始祖——大元诏封武平王,貤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

  二世祖——明河间郡公俞廷玉,妣姜氏。墓南京雨花台区戚家山(《宗谱》及《明史》又称“聚宝山”,实乃一地异名),谥武烈。

  三世祖——明越巂侯俞通渊,字镜湖,谥襄烈,墓南京雨花台区戚家山。妣计氏,法名妙贞,墓西昌城南帽盒山。

  ……

  姜坡俞氏自俞通渊至今,已想传24世,族众逾千,多聚居于西昌市东门外姜坡村。

  四川西昌姜坡俞氏宗祠楹联中的“宰相”以及《大宗世系谱》所记“始祖——大元诏封武平王,貤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仅此,已为后人考证巢湖水师俞氏宗族之渊源,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线索,无疑,这一线索对解开这一谜团是大有裨益的。

  古叙事诗再解疑团

  又据姜坡俞氏历代故老相传,并见诸姜坡《家乘》并俞氏族谱者,几乎均辑录叙事诗一首。全诗为:

  吾本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走天涯。

  庐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折柳桠。

  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今散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

  俞字本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细读《元史》,公元1328年,泰定帝在血雨腥风中,仅执政掌皇权五载,最后死于酒色。当年天顺帝登基,皇帝梦也未能做满一个月。继而是文宗当政,燕铁木耳因为此立下汗马功劳而独专相权。随后,便是明宗在宴席上死于“不明”,而宁宗接了皇位,仅坐了43天“龙椅”就撒手而去。到顺帝践祚后,太师伯颜恃宠而骄,宫廷内的权力之争日趋激化,遂引发了揭竿而起的所谓“红巾之乱”。到(后)至元元年(1335年),又大兴燕铁木耳宗党之狱,致使诸多无辜者惨遭杀戮,身为皇族至亲的燕铁木耳,遭诽谤并被黜免离京,客居凤阳府安丰(按:今寿县境内,属元代安丰路领县,明初洪武二年废。非史与县志所称的“临淮”或“濠州”)。俞廷玉则于“至元戊寅(1353年)迁居巢县”。而“岸上分手”、“桥头折柳”与“十人”之说,是俞廷玉有九弟一妹,均系同父异母所生,名秀一、秀二、秀三、秀四、庚五、庚六、庚七、庚八、庚九,另有一妹之婿入赘,称庚十,皆进士及第,宗谱遂记“九子十进士”。姜坡俞氏宗祠中存联曰:“光前须显十进士,裕后还期五尚书。”“五尚书”者,显然是指俞廷玉祖辈在元朝朝廷之“显赫”。至正十二年(1352年),红巾义军袭击安丰,俞廷玉等深思家族屡遭朝中的迫害,社稷腐败更难以为继,遂与众兄弟相约,聚于庐州(今合肥市)以南的凤锦桥,并深感若是兄弟常聚,其风险太大,难逃被追杀之厄运,且姓氏不改,又最易暴露身份,便取“玉里伯牙吾氏”之“玉”与“余”、“俞”谐音而隐姓,并折柳为记,以喻“同族同心,永相留(柳)念,繁衍世族,落地生根”。

  俞廷玉在与诸兄弟分手时,来巢湖组建水师时,始名“余德元”,即原本源于元朝,世代承受朝廷恩德。后因在他人盘诘其身世经历时,为避免发生意外,又改称是“河间大族俞氏之后”,名“俞廷玉”。如今,分散于四川、安徽、江苏、湖南、云南、贵州等省的同族后裔中,尚有“俞余一家”、“俞余同宗”之说。

  成都晚报又添新证

  2004年秋,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曾在央视及地方台相继热播,《成都晚报》于当年11月2日以《成吉思汗后裔隐居双流》(双流县隶属于成都市,在其东郊)为题,报道了双流县煎茶镇尖山村71岁村民余朝元在观看电视时惊呼:“成吉思汗铁木真是尖山村余姓族人的先祖。”记者余宰贵、钟辉为此而专程去余朝元老人处探秘,并在一卷绢面装帧、但已破损不堪的《余氏族谱》上,清晰看到存有“乾隆五十年”的字样。这“乾隆五十年”即1785年,表明此谱所续之年。谱内页卷首处,介绍了先祖渊源为“元之先,本胡地蒙古部下人也,与女贞国为邻……孙世袭爵,至十世孙,其势愈大,名曰铁木真……”谱中还记有“九子十进士”与“铁木鉴(‘鉴’、‘见’谐音,‘见’又与繁体字‘儿’字形近,疑为续谱传抄时,误将‘儿‘、‘见’相混)是铁木真后代”等。《成都晚报》又记,“村上老一辈的余朝仙、余朝清、余朝兴几兄弟也表示,小时家里也藏有这样的族谱”,“祠堂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画像”。该报还称,此族谱已送到成都市文化局文物处,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对族谱所记载内容考证,结论是“内容与史实基本吻合”,并确认,居住在双流的余氏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神州华夏,原本是多民族聚居的大国,几千年来,在彼此和睦相处的同时,又因婚姻、商务或灾害而频频流动,可谓司空见惯。而巢湖水师俞氏家族之身世、民族、姓氏等等之谜,尤其是其“源头”,即俞廷玉父子的祖辈,史籍中无片言只语,这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中央民族事务部门也正在对此“寻根问源”。连曾任国民政府西南边政设计委员会简任专员、自称是“蒙族亲人”的张伯伦老人,于2004年12月8日,即年已91岁高龄之际,还亲笔为西昌姜坡俞氏宗祠题写了“邑之名族,蒙古世家”八个大字。

  笔者深信,尽管此事已越600多春秋,倘能得到省内外知情者和史学界名家学者援手,这初现端倪的谜底,不用太久,定会拂去岁月的尘封而柳暗花明。

  
欢迎进入文学情感社区讨论>>> 编辑: 黄娜娜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9-04-18
引用:保存资料之用;
引用第16楼jsbhdxw于2008-10-30 08:50发表的  :
两个问题:
1、11楼你用的是什么软件排的?
2、本人手中家谱为其三子延臻公之后,即公(生文昊、文晟二子)有十孙,是以谱牒分为天干十派,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是谱其他九派不载,唯存己派,显然为其后人也。其中,文晟生六子,即为戊、己、庚、辛、壬、癸派祖。现已知西递的明经胡是壬派,我手中的谱是己派(祖令宝)生子二:士才、士练。11楼的是戊派(祖令恭)。与己派、壬派是亲兄弟。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9-04-19
资料保存备用:
华东新闻 13:57:29
你是明经胡吗  
胡志忠 13:57:54
家谱记载有胡方平 胡一桂 云峰的相片。
胡志忠 13:58:08
我们是安定郡 积善堂 无为县濡湏胡氏。
胡志忠 13:58:19
家谱记载的。
华东新闻 13:58:24
在看你的贴  
胡志忠 13:58:31

华东新闻 14:16:43
明经胡氏戊派的资料为感  
胡志忠 14:17:09
真的吗?
华东新闻 14:17:31
戊派和我发的己派是兄弟  
胡志忠 14:17:45
谱牒说我们是胡大海这一支系的胡?
华东新闻 14:17:55
我手上的谱是己派  
华东新闻 14:18:05
胡大海可能无后  
华东新闻 14:18:19
明史上如此说  
华东新闻 14:18:41
宗亲网上有专贴  
胡志忠 14:18:55
我们始迁祖尊称叫【宗一公】字【开泰】的父亲都是不知道的哦。
胡志忠 14:19:16
口传是积善堂。
胡志忠 14:19:38
戊派资料难找哦。
华东新闻 14:19:43
本人手中家谱为其三子延臻公之后,即公(生文昊、文晟二子)有十孙,是以谱牒分为天干十派,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是谱其他九派不载,唯存己派,显然为其后人也。  
华东新闻 14:20:17
延臻和你的延政估计是一个人  
胡志忠 14:20:40
应该是的
华东新闻 14:20:42
一世
始祖明经公(讳昌翼,字宏远)
生子三:延进、延宾、延臻

二世
延进(字以礼)、延宾(字以敬)、延臻(字以福)
延臻生子二:文昊、文晟

三世
文昊生子四:令福(甲派)、令勤(乙派)、令诜(丙派)、令左君右页(丁派);
文晟生子六:令恭(戊派)、令宝(己派)、令询(庚派)、令绪(辛派)、令极(壬派)、令敏(癸派)  
胡志忠 14:21:50
胡方平 胡一桂以下的有没有资料宗亲!
华东新闻 14:22:28
后裔分迁:胡昌翼隐居考水后,人口逐渐繁衍。清道光七年(1827年),大理寺正卿杨怿曾说:“新安考川胡氏,皆宗明经。自明经迄今凡九百余年,其为派有十,其世居考川者不下千人,其散居新安六邑及占籍他省者不下数万人。”文林郎胡晖吉亦说:“吾族自始祖明经公从义祖姓, 卜居婺源之考水,九百有余岁矣。族姓日繁,迁徙日广,自大江左右,远至滇南、黔中,莫不有明经胡氏。”《考川明经胡氏志清公支谱 道光壬午述言》云:胡昌翼“笃生三子。长延进公、次延宾公皆宦于外,而遂家焉。三延臻公,公(生文昊、文晟二子)有十孙,是以谱牒分为天干十派。”即“乃即天干始甲终癸之十字,以名其行派。”根据上述,可知胡昌翼的长子延进(后改“延政”)、次子延宾已于早年外迁。按《绩溪县志》记载,胡延进系因“北宋开宝年间知绩溪县事,赐居胡里(今湖里)。”因之,胡延进是为考水“明经胡”最早迁居绩溪的胡氏。  
胡志忠 14:22:40
关键是胡开泰始迁祖的父亲名字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华东新闻 14:22:54
根据上述,可知胡昌翼的长子延进(后改“延政”)、  
华东新闻 14:23:23
因之,胡延进是为考水“明经胡”最早迁居绩溪的胡氏。  
华东新闻 14:23:38
胡延进即是胡适的祖先  
胡志忠 14:24:34
家谱记载我们是从徽州婺源迁到江北无为州皇图寺卜居的。
华东新闻 14:25:05
如此,可能延臻和你的延政估计不是一个人  
胡志忠 14:25:07
到江北无为州是五代开始修家谱的。
华东新闻 14:25:19
那很早了  
华东新闻 14:25:31
如果有谱,比较可靠  
胡志忠 14:25:37
胡方平是什么派?
华东新闻 14:26:29
如果你是延政之后就不可能是估计不是戊派了  
胡志忠 14:26:44
550年以上没有记载,只有胡满公 胡方平 胡一桂 云峰
华东新闻 14:27:00
我手里只有这一册手抄谱  
胡志忠 14:27:06

华东新闻 14:27:13
是己派的  
胡志忠 14:27:21
胡方平是戊派对吧
华东新闻 14:27:38
这个我不太清楚  
华东新闻 14:28:44
我给你看看  
华东新闻 14:28:54
有没有到无为的  
胡志忠 14:29:00
谢谢您!
华东新闻 14:29:35
有  
胡志忠 14:29:52
真的吗?
胡志忠 14:30:04
是不是呀?
华东新闻 14:30:23
明惠  
胡志忠 14:30:24
衷心感谢您!
胡志忠 14:30:33

胡志忠 14:30:50
是什么年代的明惠?
华东新闻 14:30:50
己伯三派  
胡志忠 14:31:13
我始迁祖是1452年出生的。
华东新闻 14:31:20
是从塘郎迁到无为的  
胡志忠 14:31:54
哪里塘郎?
华东新闻 14:31:58
明惠生于乙亥年  
胡志忠 14:32:02
婺源的
华东新闻 14:32:19
估计不是一个人  
胡志忠 14:32:21
我现在好激动!
华东新闻 14:33:02
明惠生于乙亥年卒于弘治10年  
华东新闻 14:33:13
我查一下  
华东新闻 14:33:51
弘治10年1497  
胡志忠 14:34:14

华东新闻 14:34:35
乙亥年1455?  
华东新闻 14:35:09
乙亥年1455或1395?  
胡志忠 14:35:31
差不多的哦,当时是不是记错了。
华东新闻 14:35:32
1395洪武28年  
华东新闻 14:35:52
1455景泰6年  
胡志忠 14:36:32

华东新闻 14:36:46
1455景泰6年比较可靠  
胡志忠 14:37:22

胡志忠 14:37:53
对上吗?
华东新闻 14:38:53
有问题  
胡志忠 14:39:11
咕咚一下哦。
胡志忠 14:39:55
明经胡氏基本上就我们无为县一家吧。
胡志忠 14:40:16
主要还有安定郡,
胡志忠 14:40:28
明经胡氏基本上就我们无为县一家吧
胡志忠 14:41:23
明经胡氏基本上就我们无为县一家吧

胡志忠 14:41:42
主要还有安定郡 积善堂
华东新闻 14:39:22
天顺只有元年1328  
华东新闻 14:40:06
是戊辰年  
华东新闻 14:41:00
如你的戊寅则是1338年  
华东新闻 14:42:36
他的夫人景泰丙子是1456年  
华东新闻 14:42:47
相差100多年  
华东新闻 14:43:46
反而到是我这个1455景泰6年比较接近,大一岁  
胡志忠 14:48:02

华东新闻 14:48:20
无为有没有湘安这个地名  
胡志忠 14:48:36

胡志忠 14:48:59
襄安
华东新闻 14:49:00
离你远吗  
胡志忠 14:49:06
不远的
胡志忠 14:49:26
襄安镇是无为县的发源地。
华东新闻 14:49:27
我这谱上写有人迁到此地  
胡志忠 14:49:51
和我们对不上了。
华东新闻 14:49:58
我这谱看来比较可靠  
华东新闻 14:50:15
和你们不一定是一支的  
胡志忠 14:50:27
应该不是的
华东新闻 14:52:46
塘郎应该在歙县  
胡志忠 14:53:18

华东新闻 14:54:25
你那谱的年代可能有点问题  
华东新闻 14:54:30
要计算一下  
胡志忠 14:54:47
我不懂啊。
华东新闻 14:55:10
比如天顺只有元年1328  
华东新闻 14:55:16
没有二年  
华东新闻 14:57:51
这本家谱我以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个人认为是一本年代较早的抄本。我想解决的是几个问题:首先,这本家谱是什么年代的抄本?它是由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抄自什么什么版本的家谱?其次,如果有该抄本母本的出现,自然最好,我以上的几个问题几乎马上可以推理,从而得到答案。如果找不到母本,那这部家谱应该更有史料价值。至少,我目前来看,他对明经胡氏已派的迁徙路线记载的比较清晰。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小的可能是,这本家谱中的一部分(应该是近前部分),也有可能是记载者家族的稿本。倘如此,更应该好好保存。我希望坤沙的后人有人帮助印证,坤沙者,我已经查过。原属歙县,现属于黄山区。  
胡志忠 14:58:51

华东新闻 14:59:28
在我的帖子上  
胡志忠 14:59:36
请问1452年是什么年代?
华东新闻 14:59:43
有戍派的  
华东新闻 14:59:53
没有你说的名字啊  
胡志忠 14:59:57
我看到了。
华东新闻 15:00:01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7802&fpage=0&toread=&page=2  
胡志忠 15:00:24
我跟帖了。
华东新闻 15:00:42
1452年是景泰三年  
胡志忠 15:01:24

华东新闻 15:01:25
他的夫人景泰丙子是1456年  
华东新闻 15:01:43
前面的肯定有问题  
华东新闻 15:01:55
如果是1452年则可能  
华东新闻 15:02:10
比他夫人大4岁  
胡志忠 15:02:11
是昌氏生
华东新闻 15:02:49
是最近修的家谱把  
华东新闻 15:03:00
你参加了吗  
胡志忠 15:03:09
2001年六修。
胡志忠 15:03:14
没有
华东新闻 15:03:27
你问一下修谱的人  
胡志忠 15:03:27
我家有一套家谱的。
华东新闻 15:03:39
现在有不好的现象  
胡志忠 15:03:50
什么?
华东新闻 15:03:58
就是看不懂家谱就乱改  
华东新闻 15:04:16
而且把老谱安规定烧掉后  
华东新闻 15:04:24
更无法查证了  
华东新闻 15:04:46
我主张  
胡志忠 15:04:49
修家谱的是谱师,请的人。
胡志忠 15:04:52
是的
华东新闻 15:05:01
这样更坏  
华东新闻 15:05:18
因为他不会为你家族负责的  
胡志忠 15:05:34
老家谱烧了。
华东新闻 15:05:40
你们这次是几修  
胡志忠 15:05:57
无为州是六修的了。
华东新闻 15:06:46
比如  
华东新闻 15:07:12
你说后来多出明经胡是怎么回事情  
华东新闻 15:07:18
原来没有吗  
胡志忠 15:07:25
天顺戊寅时景泰年吗?
胡志忠 15:07:30
没有的
华东新闻 15:07:41
天顺是元朝  
华东新闻 15:08:05
天顺只有元年1328  
胡志忠 15:08:08

胡志忠 15:08:32
上面错了吧。
华东新闻 15:08:51
是的  
华东新闻 15:09:36
如天顺只有元年1328对的  
华东新闻 15:09:46
就比他夫人大100多岁  
胡志忠 15:11:02
是最大的错误年月日。开国际玩笑!
华东新闻 15:11:48
明朝倒有天顺2年是1458年1328  
华东新闻 15:11:53
明朝倒有天顺2年是1458年  
华东新闻 15:12:06
这个有可能  
华东新闻 15:12:17
天顺2年是1458年!  
华东新闻 15:12:41
但他夫人又不对了  
胡志忠 15:13:07
夫人是出生的时间。
华东新闻 15:13:26
对了  
华东新闻 15:13:30
是我错了  
华东新闻 15:13:40
他夫人比他大2岁  
华东新闻 15:14:06
他夫人1456  
华东新闻 15:14:12
他1458  
华东新闻 15:14:22
没问题了  
华东新闻 15:14:27
是我错了  
胡志忠 15:14:32

胡志忠 15:14:49
就是啊
华东新闻 15:15:07
是你们无为的始迁祖吗  
胡志忠 15:15:14
是的啊
华东新闻 15:16:35
他下面三代是什么  
华东新闻 15:20:32
始迁祖宗一公字开泰1452年出生?  
胡志忠 15:20:42

胡志忠 15:32:12
在吗?
华东新闻 15:36:30
在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9-05-03
来源于:
http://bbs.huizhou99.com/read.php?tid-27091-fpage-8.html
清华胡氏源流介绍

清华胡氏,习称“常侍胡”。
  一、婺邑古治概略
  清华,是婺源古邑治所在地。《徽州府志》、《婺源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士人洪真叛,以休宁回玉乡鸡笼山为巢穴,踞于歙、衢、睦三州之界,聚众活动于遂安、开化、休宁县地四百余里范围;朝廷发兵三年讨平后,为便于统治,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割休宁之回玉乡、乐平之怀金乡,正月初八日立婺源县,设治于清华。延至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治迁弦高镇(今紫阳镇),清华曾为邑城160余年。
  因其地控婺北咽喉,扼皖赣交通要冲,婺、浙二水于此交汇,故“吴楚舟楫俱集于此”,为“京省要津”。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胡升(国史馆编校)始撰《星源图志》记:时清华修街五里,列长寿、桂枝、安仁、仁寿四坊,沿街上下有九井十三巷。又有如意寺,唐开元间(713-740)建;宋徽宗钦赐“御书楼”,武翼大夫胡师礼建;方塘,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领兵掘。另有胡氏双阙,理学大师朱熹题曰:“唐室遥遥孝义门,屹然双阙至今存。当时泣尽思亲血,化作恩波遗子孙。”
  二、胡氏受姓由来
  胡氏受姓之源,根据《元和姓纂》等史料记载:胡氏出自妫姓,是舜王的后代。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裔孙妫满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辖境有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妫满逝世后谥号为“胡公”。公元前479年陈国亡于楚,故其公族有的即以祖谥号为姓,成为胡姓。
  上述所述胡氏受姓之源,与《清华胡氏统谱》所载一致。统谱中曰:“胡氏实自胡公满始,满封国于陈,以谥为氏。”又有文记:“…… 武王克商,封胡公满于陈,以绍舜嗣。其后,以国为氏者陈其姓,以王父谥为氏者胡其姓。”
  三、清华胡姓源流
  按《清华胡氏统谱》卷首《谱序》中记述:“我胡氏,……传至二十一世有曰计宁,以武略进身仕汉为车骑将军,景帝时封安定郡君,其子元善亦袭爵,故胡姓称安定郡者,从此而始也。”由于胡姓子孙在安定郡繁衍兴盛,族人遂以安定为郡望。“胡姓之后,历秦至汉渐以茂大,及唐宋而繁昌,棋布于天下。”对清华胡氏源流,旧谱在排列远祖世系时,尊虞舜裔孙阏父为一世鼻祖,其子胡公满为二世祖,……延至胡曈止,共六十三代。对胡曈其人,《清华胡氏统谱》载:“曈,又名炼,字叔明。仕唐为宣歙府尹,致仕家居(歙县)黄(篁)墩。后黄巢犯宣歙,公应诏起义,集壮士守御祁门,屡战克捷,取巢兵于宣歙境上,升为浙西节度副使。……有子七,一曰康,字寿康;二曰宁,字福宁;三曰仁,字聪仁;四曰宅,字广武;五曰惠,字靖惠;六曰珍,字茂珍;七曰学,字学辉。……光启中,公以子(胡)学有功于朝,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廪给二品。”
  胡氏迁居清华是在唐末,始迁者系胡曈第七子胡学。谱载“唐散骑常侍学公者,由黄(篁)墩徙居婺北清华,是为清华常侍胡始迁祖”可为明证。对胡学迁清华,《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有更详明的记载,是谱曰:学公,字真翁,号东山,行十八。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登郑从谠榜进士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诏赐新安郡开国男,食邑三千户。文德元年(公元888年)致仕,由黄(篁)墩徙居古邑婺北清华,是为清华始迁祖。天祐丙寅(公元906年)卒。
  胡学选择清华,是因其“年十八时,侍父曈公游婺源通灵观炷香,道经清华,见其地址清溪外抱,形若环壁,群峰叠起,势嶂参天。曰:住此,后世子孙必有兴者。遂由古歙黄(篁)墩而徙居焉。”
  四、清华胡氏迁徙
  胡学自唐定居清华后,随着子孙的不断迁徙,其苗裔除在婺源本土繁衍外,转徙外埠者亦众多。明嘉靖辛亥(公元1551年),奉议大夫、南京通政使司参议吕怀曾说:胡学“生子八人,今徽州六属邑(歙、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之胡氏,多为其后。”如:胡学第四子胡文,字延晖,官礼部尚书,生子五,第三子为太乙;太乙行十八,迁贵池塘港口,生子四,第二子为胡炎;胡炎,字子珃(绩溪龙川胡氏宗谱作“琰”),官散骑常侍,居青州漢(为“濮”字之误)阳县,恩赐田宅于(绩溪)华阳镇,后以龙川荆林里山水奇秀,因家焉。上述,足以说明清华常侍胡播迁的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 考水明经胡氏“七哲名家”中的胡一桂(字廷芳,号双湖),大德元年(1297年)为《清华胡氏宗谱》作序时,说自己是清华常侍胡的苗裔。其在序文中曰:“我族自唐散骑常侍由黄墩徙居清华,子八人支分散处,寄居列郡,各自为宗。……一桂为常侍十二世孙。”明代《新安名族志》“胡·梅田”条中,所载“出清华常侍公后,十二世曰一桂”证实了这一点。
  五、清华历代闻人
  胡氏定居清华后,“由是山水之精英,钟为豪杰之挺出,历唐而宋而元,以迄国朝,甲第蝉联,簪缨奕叶。”确实如此,历史上,胡氏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7人,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有12人。又有一些文士和“以道德显名当世,以隐德耽乐泉石者”。据民国《婺源县志》统计,清华胡氏22位文人留下传世著作有49部。仕宦如:胡德,明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督福建、浙江粮运,宦官搜其箱,仅扇数把。后擢四川参议、云南参政,时云南土司官侵吞制盐户利达九年,户部使者拟请兵处置,胡德单赴,教谕父老,补收盐税数万。文士如:胡皋,善画,可追顾(恺之)陆(探微),又工书、诗、古文辞,游京师,公卿争视为宝。眀天启间(1621一1627),随将军赵佑宣抚朝鲜,朝鲜人得其片楮,如获珍宝;在朝周年,砚被磨穿,因著有《穿砚赋》。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9-06-08
来源于:http://tieba.baidu.com/f?kz=577048957

明经胡氏族谱  
一世
始祖明经公(讳昌翼,字宏远)
生子三:延进、延宾、延臻

二世
延进(字以礼)、延宾(字以敬)、延臻(字以福)
延臻生子二:文昊、文晟

三世
文昊生子四:令福(甲派)、令勤(乙派)、令诜(丙派)、令左君右页(丁派);
文晟生子六:令恭(戊派)、令宝(己派)、令询(庚派)、令绪(辛派)、令极(壬派)、令敏(癸派)

四世
令宝(己派祖)生子二:士才、士练

五世
士才生子三:汉言(考川己伯一派)、汉衍(考川己伯二派)、汉平(考川己伯三派)
士练生子三:槩、浍(疑为:桧——笔者注)、杭

六世
汉言(考川己伯一派)生子三:日宣、日朝、日昕
汉衍(考川己伯二派)生子三:武、贡、理
汉平(考川己伯三派)字衡甫,号乐道居士。寿64,配俞氏,再程氏,生子三:富、夔。

七世
富,字赴道,号崇礼居士。寿72,配周氏,再祝氏。生子四:铎、光、本、仲。
夔,配王氏。生子一:介。


八世
铎,字彦振。生子一:由义。
铎,字如晦。生子二:松、杞。
本,字彦中。生子三:鼎、琏、令德
仲,字彦德。生子三:骏、俨然、汝弼
介,字仲节。生子二:表东、处仁

九世
由义,字安正。生子三(不载)。
松,字乔年,号瑶碧居士。生子四(不载)。
杞,字椿年,号安雅居士。生子五:知万、知柔、知刚、知微、知几。
鼎,字国镇。生子四(不载)。
琏,字国器。生子一(不载)。
令德,字国显。生子三(不载)。
骏,字天授。生子二(不载)。
俨然,字人望。生子二(不载)。
汝弼,字国擢。生子三(不载)。
表东,登绍兴丙辰(1136)进士。
处仁。

十世
知万,字子通。生子一:端彦。
知柔,字子和。生子一:端俊。
知刚,字子仪。生子三:端义、安定、端智。
知微,字子发。生子一:端礼。
知几,字子用。生子二:端文、端信。  


3 回复:明经胡氏族谱  
十一世
端彦,生子二:景李、景修
端俊,字德仲。生子一:允能。
端义,字宜仲。(出淮)
安定,字安仲,授兴国州学正。(迁居汪口)
端智,字平仲。(迁居东流县)
端礼(不载)
端文(不载)
端信(不载)

十二世(迁居歙坤沙己伯三派)
景修,字仰望,居歙富源,即今之坤沙也。生子一:四九。

十三世
四九,生子三:鼎乙、荣乙、圣乙。

十四世
鼎乙,生子二:芝义、弥高。
荣乙(不载)
圣乙,生子一:原德

十五世
芝义,洪武丁酉年(1357)归附从军,就擢徽州府守御,戊戌年(1358)选充小旗征进浙江、江西、江州鄱阳湖、永州、广西、河南等处,洪武十四年(1381)征进云南有功,就擢普定卫守备,洪武十五年(1382)卒,弟弥高代后。生子三:叶、胜、贵。
弥高,洪武十五年(1382)补充小旗,十八年(1385)升充总旗,调擢四川都司大渡河守御千户所百户耿隆下。西蕃攻围本城,同千户章珪出北门与贼杀,有功。二十三年(1390)病老,侄子贵代。
原德(不载)

十六世
叶,生子二:富、寅。
胜,生子二:端、宝。
贵,洪武二十三年(1390)袭四川都司大渡河守御千户所百户耿隆下总旗。三十五年(1402)(jsbhdxw按:洪武无三十五年,实为建文四年矣)升四川成都卫后所镇抚。永乐四年(1406)同指挥周信征进安南,追袭黎贼,有功。病卒南京崇礼卫.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9-10-04
转载来源于:http://bbs.huizhou99.com/read.php?tid-68250.html

安徽绩溪胡氏专栏之一
明经胡的来历及分布

一. 明经胡的来历
  1、 胡三简介
  胡三,讳清,字鉴之。仕唐昭宗朝至金紫光禄大夫,一说任皇宫近侍。唐天佑甲子年(904)胡三宦游途经唐昭宗驻骅之地——河南陕州,将昭宗新生儿携归婺源。一说由当胡昌翼奶娘的胡三妻子秦氏携出,抚为义子,取名胡昌翼。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黟县西递就是这样介绍他们的始祖的。胡三唐会昌癸亥年(843)三月初五生,后唐天成丙戌年(926)五月殁,享年84岁,葬考水村下市宅。胡三娶秦氏,继陈氏,均无出,为感念胡三为李唐留下一脉真传之恩,后人均以义祖祀之。

  胡三与胡昌翼是不是义父子的关系,明嘉靖版《龙井胡氏族谱》,同治版《清华胡氏统谱》认为胡珍生胡三,胡三迁考川生昌翼。这种记载与元版《新安大族志》、明弘治版《徽州府志》不同,但由于方志刊布时间比宗谱版早,故所述可信性较大。胡三父系属安定胡,为胡瞳第六子胡珍之子。

  2、 明经胡的来历
  从谱谍、方志的记载来看,明经胡也是以始祖的官位或封爵或学衔来冠名的。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又号眉轩,唐天佑甲子年三月初一生,宋咸平已亥年(999)十月初三殁,享年96岁,娶詹氏。葬考川黄杜坞,墓呈八卦形。胡昌翼,后唐同光三年(925)以明经科第二名及第,但昌翼公“自今皇嗣”,隐居不仕,毕生致力于经学研究和倡办教育,其子孙也以经学传家,并涌现出群星灿烂的七大贤哲,即环谷、玉斋、孝善、梅岩、双湖、云峰、石丘,尤以梅岩、云峰最为杰出,他们均以易名家为东南学者之冠。为铭记生父之德、养父之恩,同时也有别于安定胡氏,昌翼易“李”为“胡”,后世称“李改胡”为明经胡,就方志而言,氏号最早出现于明弘治版《徽州府志》,至于谱牒,宋代的旧谱序就有明经胡氏号的表述,但是不是后人所作就难以稽考。而以明经为氏号明示于宗谱封面,则是明代以后的事。

  明经胡为徽州一大巨姓望族,长房胡延政一支迁绩溪等地;次子胡延宾一支迁歙县紫阳、汪岔等地;三子胡延臻世居考川,其子孙又析分为天干十派。

  二. 明经胡总世系
  以昌翼为始祖,明经胡的总世系排列如下:
  1、 长房胡延政一支
  胡延政,又名胡延进,字以礼(上庄宗谱又称克修)号节庵,昌翼公长子。后唐天成已丑年(929)二月十五日生,宋景德乙已年(1005)卒,享年76岁。娶妻詹氏,是明经胡迁绩溪的始迁祖,即胡雪岩与胡适的二世祖。

  延政宋开宝末年(975)任绩溪县令,宋咸平壬寅年(1002)知建德军。辞官后定居于绩溪北野的隐张山,稍后,徙居于通镇,由十二世裔孙胡禄又名胡百廿创立村基,以姓名地,称为胡里。其墓葬在绩溪胡里。绩溪七都中王村,也有延进衣冠墓,为其子胡忠所建。其裔主要分布在绩溪宅坦、上庄、尚廉、江塘冲、旌德河村头、高甲地、庙首东山和歙县竹园等地。明清以后长房各支随着经商、任官纷纷外迁于云南、江西、浙江、上海、本省等地,如今明经胡长房的裔孙遍及国内外。有关胡延政的生平、封爵、任职情况,明经胡内部在表述采信上存在严重分歧。

  2、 二房胡延宾一支
  胡延宾,字以敬,后唐长兴壬辰年(923)十一月七日生,卒年不详,任官迁歙县紫阳后又升任宣州剌史,枢密院副使。其裔分布于歙县紫阳、汪岔,江西万年、石门、广信等地。由于谱牒遭洪水侵没,此后延宾一支的子孙失传。但《中华姓氏谱》编入了胡延宾迁紫阳一支,至17世胡崇本又回迁婺源汪村。此后,胡崇本的后人因做木材生意迁往皋北定居,并修了《皋北胡氏族谱》。此外,1999年自称胡延宾后裔迁安徽望江的一支还去考川对谱,祭祖,并与上庄、西递合修《明经胡联合宗谱》。但纵观明清以来各个版本的宗谱,都认定二房一支失传。

    乾隆年间会修明经胡统宗谱,由于去考川参与会修统宗谱的二房胡姓拿不出元明旧谱,所以统宗谱只在末册以附录待考形式编入了这些二房后裔的世系。

  3、 三房胡延臻一房
  胡延臻,字以福,后唐清泰甲午年(934)九月十五生,宋大中祥符甲寅年(1014)十月殁,享年81岁,娶程氏,合葬考水焦坑口,育二子十孙,长子文昊,次子文晟。文昊又生四子:令福、令勤、令诜、令,文晟生六子:令恭、令宝、令询、令绪、令极、令敏,以天干地支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派,三房世居婺源考水。

  三房一支,人丁兴旺,代有名儒。查阅统宗谱《考川阳基图》和《统宗六甲图》,当时在考川村就有明经书院、云峰书院、石丘书院、令尹书屋等多座。并由胡云峰、胡梅岩等大儒讲学,一时前来考川村就学的学子络绎不绝,人满为患。在琅琅书声的熏陶下,考川明经胡氏闻人迭出:宋绍圣四年(1097)胡伸、胡伋兄弟同登何昌榜进士,兄弟联芳一时轰动徽州府,此后又涌现了群星灿烂的七大贤哲。吴草庐先生曾说:有功圣学,莫若朱子,有功朱子,莫若云峰。朱熹第十八世孙、钦授修职郎、世袭翰林院博朱士在(考川统宗谱)序言中这样写道:

“考川,以易经登进士第,隐居不仕为考川始祖……独考司业国子伸,擅‘江南二宝’之目,十二传而有易简居士,曾受业于先子之门,郡志称其通五经,尤精于易;其子孝善先生,其孙云峰先生。三世以易名家,为东南学者之宗。又有玉斋先生受业于董梦程、沈贵瑶、沈固勉斋门人。董即槃涧从子,而槃涧又亲受业于朱子者也。宋史称方平易学得晦庵朱熹,源委之正传,于圣学多所发明,于后贤多所启导,胡氏经学代有人矣。如双湖先生,梅岩先生,尤多注述,此皆有功于晦庵,即有功于圣学者也。”可见明经胡名儒易经研究的杰出成果对朱熹学说影响之大。

  三. 明经胡贤哲闻人录:
  1) “江南二宝”之一的胡伸
  胡伸,字彦,号柳居士。宋绍圣四年(1101)弟胡伋,同登进士,兄弟联芳在徽州传为佳话。胡伸历任无为军,国子监司业、朝散大夫。他的文章在当朝颇负盛名。当时的大学称他与同乡汪藻为“江南二宝”。又任秘书著作郎,参与编修宋神宗日历及礼书《除右正言》,历经战乱,胡伸尚有二十多万字的著述传世,被大宋皇朝收入《四书五经大全》颁行天下。

  2) 明经胡七位贤哲
  凡去婺源考川拜谒昌翼公墓的人都会看到“三延并茂,七哲流传”的墓碑词联。“三延”是指昌翼公的三个儿子,“七哲”又是指谁呢?“七哲”就是指精通五经尤其是研究《易经》颇有造诣的环谷、玉斋、孝善、梅岩、双湖、云峰、石坵、安国这七人。

  环谷先生:方志、谱牒均未记载,生平不详。一说指胡伸。
  玉斋先生:(1223—1278),号玉斋,名师夔,又名方平。曾求学于朱子门下,尽得朱子易学之传,《徽州府志》称他精通五经,其子孝善,孙炳文也是当时皖南的易学名家,有《启蒙通释》、《性理》等书行世。
  孝善先生:(1224—1295)名梦季,字声远,号勉斋。师从朱子,从朱小翁受得书学之传,于家道叔诸人从游三百,卒后由高仓州太守题其墓。墓碑大书“孝善先生之墓”,其门人俞洪等人私谥为孝善先生。
  梅岩先生:(1229—1306)名次焱,字济龙,号梅岩,晚又自号余学所居之室。读书不辍,博学强识,魁江东,入太学。南宋咸淳四年登(1268)陈文龙榜进士第。历任湖州县簿,贵池县尉。德佑元年(1275)元兵下江南,遂辞官回籍,与兄弟子侄讲经论道,课徒自娱。注疏《四书五经》、唐诗绝句,又注朱子《感兴诗》。其诗文由族孙胡琏搜辑成十卷,名《梅岩文集》。同时又编修宗谱,对明经胡宗谱的氏号、称谓、省墓、过继等都作了考述例定,使后世明经胡修谱有例可援、有据可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进了胡梅岩的条目。
  双湖先生:(1247—?)字庭芳,又号双湖。乡荐,入元(朝)不仕,退而讲学,门徒盈门。明弘治版《徽州府志》,编有“祭胡双湖先生文”,著《易纂》,疏《启蒙十翼传》,纂《十七史纂编年》等书行世。
  云峰先生:(1250—1333),名炳文,字仲虎。炳文嗜学成性,五六岁即涉猎经史十六七部。炳文家学渊源,又笃志朱子之学,上溯伊洛,凡诸子百家,阴阳医卜、星历术数无不推究,终成元代为世所宗的经学大师。元仁宗延佑年间,被荐为江宁教谕,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四方学者云集,后兰溪学正,不就。至大年间(1310)其族弟胡淀出资修建明经书院于考川芳坞口,以处四方前来求学者。炳文亲任山长,课试诸生,学有所成者不乏其人。考川当时儒风盛甲于东南。炳文先生学宗朱熹,尤精于《易》,著有《云峰集》、《四书通易本义》、《五经会意》、《纯正蒙术》、《云峰笔记讲义》等二十卷传世。《中国文化大典》收入了胡炳文的条目。
  石坵先生:(1295—?)名维申,字孟成,号石丘,曾受学于族父胡云峰,尽得其传。创设石坵书院,广纳学子,后客居徽州府城,因遭战乱不屈而卒。著有《石丘文集》传世。

  3、明经胡在绩溪的分布
  明经胡为绩溪胡姓的重要一支,据谱牒和方志记载,绩溪的明经胡姓的来源和分布如下:

  (1)长房胡延政的胡里派:方志和道光版考川宗谱承认胡里胡姓属胡延政始迁绩溪的一支,其气势恢弘的祠宇为绩溪明经胡各派创建最早的宗祠。乾隆二十一年(1756)与上庄、龙塘一起合修宗谱,定名为《中王宗谱》亦名《胡氏宗谱》。胡雪岩属胡里一支的后裔,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建新安江水库,浙江淳安的明经胡三房胡延臻的后裔八户迁入湖里定居。

  (2)胡延政子胡忠的龙井派:该派以宋景德四年(1007)定居龙井村的胡忠为始迁祖,除龙井本派——龙井宅坦派和外迁的支裔外,其裔又繁衍外迁。本镇的杨林(上庄)、尚廉、江塘冲、浩寨的叶村,里洪坑及今胡家横神头(仅存两户)等均是胡忠后人在县内的分支;

  (3)扬溪石金山三房甲派:属昌翼公三房——胡延臻的长孙胡令福(甲派)一支,第十世孙胡迈,于宋元符三年(1100)前后由婺源考川迁家石金山,即今扬溪石金山、大石门一带;

  (4)荆州上胡家甲派:同属胡延臻长孙胡令福一支。是胡延臻第十二代胡德芳由绩溪石金迁歙县芳塘再由芳塘分迁绩溪的一派。始迁祖是第二十九代胡仁兴,仁兴生五子,其祠号为“五义堂”。现有一千多人,仅次于上庄、宅坦;

  (5)临溪石榴村及备溪丙派:属三房胡延臻第三个孙子胡令诜一支的后裔。石榴村的胡姓是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前后从歙县鲸川迁入。其始迁祖为胡怡,传至第二十九代,胡贵孙又从石榴村迁居备溪,即现在临溪镇下备村。如今从绩溪外迁的明经胡氏遍布国内外,主要是长房胡延政的后裔。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10-03-10
引用第8楼徽姑娘轩轩于2008-03-19 14:47发表的  :
寻根,(安徽无为赫店苏塘胡村)爷爷是“仁”字辈,我父亲是“礼”字辈,我是“桂”字辈,
看了这么多胡氏,就没找到家的胡氏
我爷爷是“仁”字辈,我父亲是“礼”字辈,我是“桂”字辈,再往下我是不清了。
请大家帮忙找一下我属于哪。谢谢!


俺是南陵胡姓。从辈份看,俺们是一家的。俺父亲是礼字辈,俺是贵字辈(显然你那桂字错了),俺的下代是圣字辈。你有家谱吗?俺的信箱是ahwhnlhxd@163.com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10-03-10
引用第46楼胡志忠于2008-08-12 07:26发表的  :
我是【志】辈的,按家谱取的名字,请问宗亲你是哪里人?


志忠先生既然也是无为濡须胡氏,那俺们南陵胡氏也是以无为胡氏为宗祠的,怎么俺们的辈份里没有“志”字辈呀。俺们南陵胡氏是从无为濡须分裂出来建分祠的。现在家谱的封面上就是“濡须胡氏宗谱”。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10-03-10
引用第23楼admin于2008-05-08 16:02发表的  :
濡须胡氏指的就是无为濡须胡氏,但濡须镇到底有几支胡氏,那就不知道了


请问站长,俺是南陵胡姓,家谱上是“濡须胡氏宗谱”,以无为濡须为宗祠,可不知无为濡须胡姓的辈份怎么与俺们不一样阿。俺们是“四大宗庸伯,颜和万世春,国朝仁礼贵,圣代继孺清”,谢谢了。
[ 此贴被江南瘦马在2010-03-10 22:13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