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7227阅读
  • 24回复

关于胡宗南祖籍世系的调查与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9-24
编者按:胡宗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许多权威资料上都记载,胡宗南祖籍在浙江孝丰(今属安吉)。但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查阅各地族谱资料发现,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有说浙江镇海是胡宗南祖籍,其三岁时家迁孝丰,有上溯五代说明胡宗南的先祖来自江西,也有族谱记载是来源于广东,胡氏宗亲网上还有其他的发帖意见不一。宗亲网的宗旨是帮助各地宗亲寻根问祖,调查历史胡姓人物的生平,也包括历史人物的祖籍源流等方面情况,对填补中国近代史研究资料,开展胡氏地缘血缘分布研究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本帖主要讨论与胡宗南祖籍世系有关的话题,欢迎广大宗亲朋友积极参与讨论。南山 2008.09.24

1999年版《辞海》胡姓人物条目

        胡宗南(1896--1962)  浙江孝丰(今安吉)人,字寿山。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抗战胜利后,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率部进犯陕甘宁边区,遭到边区军民的沉重打击。1950年去台湾,后任台湾澎湖防守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

转贴一则资料:

胡宗南 http://www.cnbcr.com/contents/2007/12/9223.shtml
日期:2007-12-18 11:47   来源:cnbcr.com   责任编辑:紫菜包饭



        胡宗南(1896~1962) 别名琴斋, 字寿山,化名秦东昌。生于浙江镇海霞浦镇(今属浙江宁波北仑区),幼随父叔迁居浙西孝丰(今属安吉)。湖州吴兴中学毕业后,回孝丰当过小学教员,1924年得同学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 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录取。结业后在军校教导团任排长,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因功升任连长。同年9月编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胡又升任第一师二营副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任营长,后任二团团长。攻打南昌时,所率团火攻牛行,打败孙传芳一个精锐师,活捉军长李彦青以下8000人;接着占杭州,入上海,积极参加“四·一二”大屠杀,深得蒋介石赏识。 1927年5月晋升第一师少将副师长。1928年部队缩编,先后任第一师第二、第一旅旅长。在蒋介石战胜各军事实力派的历次战争中,效力至勤,特别是1930年与阎锡山、冯玉祥的中原大战中,因师长除庭瑶负伤,胡代理第一师师长,率部与冯玉祥的孙良诚部凶猛拚杀。一次孙部逼近蒋介石的指挥所,相距不到五公里。胡冒死护卫蒋介石撤至商丘,使蒋深受感动。1931年冬,胡被正式任命为第一师师长。1932年初,蒋组织复兴社,胡为该组织核心十三太保之一。嗣后,他追随蒋介石与红军作战,先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再入川堵截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虽未打过胜仗, 却受到蒋介石的褒奖,1935年4月晋升陆军中将,11月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红一方面军到陕北后,胡又率部入山西,与阎锡山一起阻击渡河东征的红军抗日先锋军。 1936年9月任第一军军长后,曾奉命在陇东进攻红军,被红军在山城堡一带打了个落花流水。

        抗战爆发后,胡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日军自金山卫****上海后, 撤回陕西整补。1938年5月开赴豫东抗御日军。10月武汉失守后,由信阳退驻陕西,守卫陕州至宜川的黄河防线。1939年蒋介石掀起反 共高潮时,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兼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率军向陕甘宁边区纵深进犯,占据了淳化、旬邑、正宁、宁县和镇原五县地盘。与此同时,还协同陕西省保安处与甘肃驻军, 强征民工,修筑了一条东起陕西宜川、西至甘肃西峰镇,纵横两省,长达700余华里的碉堡封锁线,严密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1942年初,胡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后改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在西安设副司令长官部。1944年11月又代司令长官, 1945年7月升司令长官,统辖第三十四、第三十七、第三十八及第三十一等四个集团军,总计约40多个师,45万人左右,势力遍布陕、甘、宁、青、新五省,成为西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被蒋管区的人称作“西北王”。他仗着自己的实力,在1943年7月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反 共高潮中, 动用长期包围陕甘宁边区的两个集团军和河防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只是由于****共产党已做好充分的自卫反击准备,加上国内人民的坚决抗议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才被取消。

        在国民政府军的众多将领中,蒋介石为何独宠胡宗南? 原来,胡是蒋的同乡,是蒋为校长的黄埔一期学生,又任过蒋的“天下第一军”、“天下第一师”的军长、师长,几乎占全了蒋介石“黄、陆、浙、一”的用人标准,加上他还是黄埔系秘密组织复兴社的领导骨干,跻身于“十三太保”之列,又有救驾、护驾之功,因而深得蒋介石宠信,时人将他与陈诚、戴笠并称为蒋氏门下“三鼎甲”。在西安,他先后建起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四团等各类军校和训练机构,培训并充实所辖军队的各种骨干;同时,还设置了西北特种拘留所、青年劳动营、副长官司令部侍勤队等特务机构,刺探八路军情报,拘禁、残害共产党员、爱国人士,破坏中共地下组织。他长期盘踞陕西,派兵拉差,横征捐税,全面实行军事管制和联保连坐制度,忠实维护着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抗日战争刚胜利,胡即被加授上将军衔,使其成为当时黄埔学生中最早、也是国民党*权覆灭前唯一获上将军衔的人物。他曾派部分主力开往华北、中原,抢占被八路军、新四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的地盘。内战正式爆发,他奉蒋介石之命积极进行进犯陕甘宁边区的准备。 1947年3月13日,胡部以“消灭中共首脑机关、把西北共军赶过黄河以东”为目标,集中15个旅,由洛川、宜川分两路直扑延安。中共中央审时度势, 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19日,胡部占领空城延安,虚报军情,获蒋介石授予的二等大绶云麾勋章一枚。不久,国民政府撤销战区,胡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改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然而,就在他“欢庆胜利”、加官进爵之时,他的十几万大军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3月25日,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伏击孤军深入的第三十一旅, 全旅被歼,旅长李纪云被活捉;4月14日,胡部一三五旅4700余人又被全歼于瓦窑堡以南的羊马河,代旅长麦宗禹被俘;5月2日,西北野战兵团一部采用蘑菇战术将胡军主力诱往绥德,主力突然向驻蟠龙的一六七旅旅部及一个团发起猛烈进攻,全歼该旅6700余人,生俘旅长李昆岗。出战一个半月,胡连中共首脑机关和人民解放军主力的去向也未搞清, 却接连丢失了三个旅。正在恼火之际,又接连传来8月22日整编三十六师被歼灭于米脂县沙家店、 10月4日整编七十六师被歼灭于清涧县城的消息。 然而,更大的失败还在后头:1948年3月宜川、瓦子街一战,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以下2.9万余人全部被歼,迫使其撤出陕北,困守关中。

        1949年5月19日, 人民解放军突破泾河南岸的胡军阵地进抵西安城郊,胡逃至宝鸡, 联合马鸿逵企图反攻咸阳,又被解放军击溃。7月14日宝鸡解放,胡逃往汉中。蒋介石对胡仍然信任有加,任命他为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1月率部南逃成都,又改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代理长官。然而,这位天子门生无力挽救蒋家王朝彻底覆灭的命运。入川不久,所部30万大军先后在成都、西昌被人民解放军歼灭。 胡只身一人逃往海南岛,1950年3月到了台湾。遭到陕籍监察委员李梦彪领衔,46名监察委员签署的弹劾。幸有蒋家父子袒护、帮忙,原部属四处活动,很快又有108名立法委员会上书蒋“总统” 和“行政院长”陈诚,要求“免其议处,畀以新任,责效将来”。蒋、陈都不想拔出萝卜带出泥,遂将“弹劾案”搁置起来,并于1951年夏任命胡为“江浙反 共救国军”总指挥、“浙江省主席”。1953年请辞回台,入国防大学高级班学习,结业后任“总统府战略委员会”顾问。1955年春,浙江沿海岛屿已全部被人民解放军解放, 同年9月,胡又被任命为澎湖列岛防守司令长官,到1959年才调回台湾,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他还是****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七、第八届中央评议委员。1962年2月14日卒于台北。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2-11 20:2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21-04-02
台湾的胡宗南是替身,成都的是。应该是蒋介石和他自己安排的有机会反攻的附笔,在之前讲就是潜伏的最大特务了。不过反攻没有机会,而他也只能改姓崔了,(他本人、长子盾和胡月琴所讲应该可以看出)可悲!不过他本人倒是活了近百年,比蒋介石好多了。一代人物,闲下来当个小市民,却活了百年,也算人类社会的正常现象了。少年努力,老来养,这种现象活百年不是意外,如果有反攻机会,他还活不了百年了。炮轰金门,真是神来之笔,伟人就是伟人。虽没能抓出这个最大的潜伏特务,却也压制了他们的谋划,倒是成就了这活百年的胡家人。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6-05-07
胡氏宗亲网 每日新闻 (2016.05.07)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7891

郝柏村、胡为真等退休官员登南沙太平島
5月5日,台湾行政当局邀请前任臺“行政院長”郝柏村、前台湾“国安会”秘书长胡为真等20人搭乘空軍C-130運輸機,飛往太平島參訪島上建設與生態。回到台湾后,马英九设宴为郝伯村一行接风。胡为真,本籍浙江镇海,1947年生于南京。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曾经担任台湾驻美代表处组长、驻芝加哥办事处处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驻德国代表、驻新加坡代表、“国家安全局”副局长以及“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胡为真是为民国著名将领胡宗南的长子,母叶霞翟。弟胡为善,曾任台湾中南大学副校长、金融经济学教授。还有两个妹妹胡为美、胡为明。详见胡氏宗亲网论坛:关于胡宗南祖籍世系的调查与讨论。(胡南山)

胡氏宗亲网微信公众号( hszqw_com_cn )我的寻根(寻亲)故事(二十六):台湾寻亲纪事----胡式帮(浙江宁波)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231&fpage=0&toread=&page=9#rd&sukey=fa67fe3435f5c4be488730c3aad59c555b8457fb883cd3e73ee2c9a6b622b9dae6cc159cbcce4bf5b573fa05f337093c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10-29
胡宗南次子讲述父母爱情故事和在台晚年生活(转载)
胡宗南次子讲述父母爱情故事和在台晚年生活(图)
http://news.qq.com/a/20141025/005379.htm


  家谱图

  民国三十八年胡宗南和叶霞翟在重庆合影。南都记者陈辉翻拍

  胡宗南次子胡为善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南都记者陈辉摄

  胡家四名子女和妈妈叶霞翟合影,左起:胡为真、胡为美、胡为明、胡为善。南都记者陈辉翻拍


  胡宗南:乡山一水隔,与妻远眺

  在美国读书时,一天,胡为善在教会碰到一位送女儿上学的浙江人。

  “你是什么地方的?”一听到姓胡,对方就问胡为善。

  “我是孝丰人。”

  “胡宗南是不是你的祖父?”听他这样说,对方将他衣领揪住,一把将他拎起。

  “不是,”胡为善这样回答,对方才把他放开。

  胡为善,民国著名将领胡宗南的次子。

  寻根

  胡宗南在台湾去世后极尽哀荣,他的儿子胡为善第一次踏上大陆时面对迥异语境

  从台北乘火车,45分钟后到达桃园县中坜市。胡为善所在的中原大学就位于这座小城。从副校长任上退下后,他如今继续担任学校企业管理系、财务金融系教授。

  “父亲如果不来台湾就没有我。”在校园内,谈起父亲胡宗南,胡为善不时爽朗地笑起。

  1951年,胡为善生于台北。“读小学时,我考三个一百分,父亲才给我一张邮票作奖品。我后来集邮的爱好就是这样产生的。”后来在学校讲授投资学课时,胡为善将他收集的邮票给学生们看,学生惊讶得不得了。

  在台湾,胡宗南去世后极尽哀荣。而当1995年,胡为善第一次踏上大陆时,他面对着迥异的语境。

  那次,他随校长去云南、西安学术访问。

  “我们很讨厌你爸爸。”有位年轻的院长对他说。“我知道啊。”他这样回答。那次的海峡两岸学术交流,身旁有很多记者,但没一个记者拍摄他。

  小时候,胡为善看过父亲占领延安后的一张照片:一个公告栏上,字还没有擦掉,上面写着“活捉胡匪宗南”。

  早在194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将胡宗南描述为“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胡为善的父亲胡宗南,长期以来在大陆演变为一个特殊符号。南都记者生于一个陕北山村,小时候,那里的大人吓唬哭泣的小孩,往往会说:“别哭了,胡宗南打过来了!”

  第三次去西安,胡为善去了父亲当年创办的黄埔军校七分校。这所分校七年中收训约四万人,为抗日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七分校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的王曲,校址被一所军事院校占据。胡为善无法进入校园,只能在外面拍照。

  直到2010年12月,在浙江安吉县政府部门的邀请下,胡为善带着家人,首次踏上故土。他们先去了母亲叶霞翟的故乡松阳县,后去安吉县。在安吉县,胡为善对着一座不太像的胡宗南雕塑鞠了一躬,还见到一些不知名字和辈分的亲戚。

  邂逅

  黄埔一期最年长学生胡宗南与妻子叶霞翟的结合始于一次奇异的邂逅

  胡为善踏上的故土,在1958年之前叫孝丰县。

  1924年,在孝丰县教书多年后,29岁的胡宗南由上海到广州,考取黄埔军校,编入第二大队第四队为入伍生,为黄埔一期生中最年长的学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历经东征、北伐等战役,成长为国军名将。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卷上,胡宗南被评价为“最有希望之新兴将领”。①

  他与妻子叶霞翟的结合来自一次奇异的邂逅。

  叶霞翟生于浙江松阳县。她父亲叶庆崇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后曾任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校长,学生中包括陈诚。

  1930年夏天,叶霞翟16岁。在杭州国民新闻社社长胡国振的书房,她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个青年军官的照片。他就是胡宗南。

  她迷上了这张照片。在了解照片中人之后,对他的仰慕之心越来越深。

  她等了七年,直到1937年的春天。那年她在上海光华大学读大三。

  叶霞翟去杭州拜访老师戴笠,在客厅邂逅了胡宗南,顿觉“脸红耳赤,心头乱跳”。

  在戴笠介绍下,他们相识了。

  那天,他们一见如故。见了四次,之后同在西子湖荡舟。三个月后,他们订婚。

  抗战爆发阻止了他们的婚姻。在率部投入淞沪会战之前,他交给她一封信,“上次之约必须展期,此为万不得已,想妹定能原谅。一待战事胜利结束,我必赴约。”

  漫长的爱情考验在战乱中开始。

  她每两三天给他写一封信,他则在鏖战中的深夜读她的信。这些信给了他很大安慰。在淞沪会战中,胡宗南率第一军与日军激战达三个多月,牺牲巨大。第一军原有4万多人,经多次补充,到奉命转移时,只剩1000多人。

  “奇女子”

  叶霞翟是戴笠器重的学生,胡宗南与戴笠友情深厚

  1939年,叶霞翟去美国留学。行前最后一次见面,他们互相对爱情作了保证。

  在美国,叶霞翟开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就读。她感到异样的寂寞和孤单。“我母亲刚去,前三个月没有收到任何信,以为全世界把她丢弃了。她说,‘我为什么这么辛苦?’三个月后,同时收到八封信,才破涕为笑。”胡为善说,里面三封信为胡宗南写的。

  她严守秘密。“大家聊天,聊到胡宗南,她也一起评论。但没人知道他是她的未婚夫。”胡为善说。

  珍珠港事变后,他的信断绝。“后来我母亲成为基督徒,碰到困难就祷告,唱诗,读经,求神让两人不要变心。”

  戴笠在叶霞翟学业上提供了资助。

  1933年,19岁的叶霞翟进入戴笠在杭州创设的特种勤务电讯训练班,成为戴笠器重的学生,被其誉为“奇女子”。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后,叶霞翟又去威斯康辛大学读书。戴笠去电询问学业,并急盼她回国服务,说如她没有旅费,可向另一名留学生余叔恒暂借。②

  叶霞翟在美读书时的生活费,由戴笠从公务费用中汇寄,按月给付。戴笠还自掏腰包,“惟读书费用,系我私人负责。”

  “求学当以三民主义为遵”,戴笠在一封电报中对叶霞翟谈道,“三民主义,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也。望你切实注意,否则即得到博士回国,亦无益于国家社会也。我对在国外同志,均以此相嘱。”③

  叶霞翟博士毕业后,一大问题就是回国的交通。战乱中,机票一票难求。当时在美国,战时不准女子购买机票。叶霞翟想以公务员名义向外交部申请购买机票,戴笠建议她乘船回国。④

  胡宗南与戴笠也有深厚友情。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戴笠在胡宗南军中从事联络工作,两人一见如故,后订为性命道义之交。

  一·二八事变后,胡宗南在南京就下榻于戴笠居住的鸡鹅巷53号,两人朝夕相处,常促膝长谈。胡宗南生活简朴,也不操心衣食琐事。戴笠经常为他购置衣服。胡宗南临终前身上一件穿得千疮百孔的毛衣,就是戴笠20多年前所赠。

  1946年3月17日,戴笠离世后,胡宗南数夜失眠,还曾深居三日,常深夜哀叹。当年冬天,他约友人到南京祭墓,在风雪中步行到墓地,徘徊了十几分钟,一言不发。⑤

  七分校

  在台湾的黄埔军校七分校学生,每年都集会纪念胡宗南,今年孔令晟、连战出席

  叶霞翟和胡宗南的通信断绝时,后者正在艰难抗日。

  1938年,胡宗南率部驻扎关中,阻止日军西进,屏蔽大后方四川。该年,他创办了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担任主任,在沦陷区招收了大量青年学生。其中,在山东招考的17期14总队,穿越沦陷区,走了1年零4个月。漫长的行军中1000多人死去。

  现年90岁的孟兴华,在台北三民路家中安度晚年。1942年,孟兴华考取黄埔军校七分校19期,分到炮科,1945年毕业。

  孟兴华回忆,军校期间,每个周日的周会,胡宗南都来训话,每次讲两小时。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胡宗南讲述的《今日的战士》。

  训练环境十分艰苦。“我们住的是茅草棚,上山砍竹子、茅草等搭盖成。还有的住在寺庙、祠堂里。冬天穿的是质料很差的棉衣,没穿几天棉花就露出来了。”孟兴华回忆。

  军校的主食是杠子馍,用面粉、玉米、小米等杂粮混合成。由于营养不良,许多人得了夜盲症。晚自习时六个人围坐一圈看书、做笔记,中间点个土蜡烛,豆大的光。自习离开时,许多人看不清东西了。后来学校组织学生挖野菜补充营养,治愈了夜盲症。

  由于环境不洁,许多人得了疥疮。学校就组织学生步行30公里,去华清池洗硫磺温泉治疗。

  在台湾的七分校学生,每年都会集会纪念胡宗南,今年是在8月22日。这天,《一代名将胡宗南》的发行仪式在台北诚品书店敦南店举行,连战出席了活动。胡宗南著名的学生、西峡口战役中成名的孔令晟将军也坐着轮椅出席,97岁的他随后在9月13日去世。

  重逢

  “八年岁月艰难甚,锦绣韶华寂寞思。犹见天涯奇女子,相逢依旧未婚时。”

  在美国两年没收到胡宗南的音讯,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二天,叶霞翟收拾行李回国。

  1944年,在陪都重庆,他们阔别五年后重逢。他给她写了一首诗,“八年岁月艰难甚,锦绣韶华寂寞思。犹见天涯奇女子,相逢依旧未婚时。”

  他经受了考验。此前,宋美龄曾撮合胡宗南和孔二小姐孔令俊,但他没有同意。

  七分校学生孟兴华回忆,由于长期没有结婚,抗战时西安周边谣言四起,称胡宗南身体有问题,不能结婚。

  战争没有结束,结婚仍然无期。30岁出头的叶霞翟也处在焦虑中。

  直到1947年的一天,她收到了他发来的电报:请即飞西安。5月28日,两人在西安兴隆岭结婚。但由于战事,叶霞翟留三日就返回南京。

  此前的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所部占领延安。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的《民国大事日志》说,“国军攻入延安,俘获共军一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历史》则称,“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

  1947年底,他们的长子胡为真出生。胡为真毕业于政治大学外交系,曾任“国安会秘书长”等职,现担任“总统府资政”。

  败退“他自己反复想,怎么会打败呢?一直请缨去前线”

  1948年,对国民党军队来说,形势急转直下。该年12月,叶霞翟带着胡为真来台湾。中间经过一次短暂的大陆之旅后,她最终留在台湾。

  1949年中秋节,面对军事失利,胡宗南给在台湾的妻子用诗歌倾诉内心的凄苦,“月自团圆我不圆。”他的部队先在陕北战场失利,后被迫放弃西安,经营秦岭、大巴山防线。

  “亲爱的霞翟,”1949年11月7日,在汉中的胡宗南致函妻子,“人生人生,人生如飞,得一知己共患难,共贫寒,共祸福者千难万难,而况我和你柔情如海,恩爱如山,茫茫天地之间可算是凤之毛麟之角而不能多见者。”

  这年年底,在成都被解放军合围,大军溃散后,蒋介石决定经营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

  1949年农历除夕,胡宗南受命独自飞往西昌。叶霞翟则在台北的鞭炮声中彻夜未眠,苦等天明。

  无力回天。西昌的残军随后也被解放军八面包围。

  胡宗南本想留下决一死战。1950年3月26日深夜,在苦劝不过后,部属将他拥上飞机,离开西昌。

  来台湾后,胡宗南不甘失败。“他自己反复想,怎么会打败呢?一直请缨去前线反攻大陆。平常只有周末才回家。礼拜一到礼拜五,都在台北锦州街的办事处。平时有朋友去看他,准备三个菜,粗茶淡饭。”胡为善说。

  此后,他在大陈岛组织游击部队,突袭沿海岛屿。但除取得些微胜利外,无法撼动大势。大陈岛调职后,他写信给蒋介石:“今后我恐无死所了。”

  泡影

  “乡山一水隔,岁月二毛侵”

  晚年,胡宗南从基督教中寻找慰藉。

  胡为善自幼生于基督教家庭。每年圣诞节,他都陪母亲叶霞翟到士林凯歌堂参加聚会。圣诞晚会结束,主持人就会说:“所有小朋友到前面来,我们总统会发给你糖果。”参加聚会的小朋友大部分来自华兴育幼院。胡为善就会从蒋介石、宋美龄手上拿到糖果。他还从张学良太太赵一荻手上拿到她亲自做的萝卜糕。

  哥哥胡为真有次去蒋介石家吃中饭。“我们小时候有句俚语,‘总统请我去吃饭,碗里有个荷包蛋。’我哥哥回来了,我就问他:‘你碗里有没有一个荷包蛋?’”胡为善说。

  大陆惨败的块垒胡宗南一直郁积于心。1958年,叶霞翟请部属给他庆贺身份证上的60寿辰,他拒绝:“海峡偷生,匆匆六十,惭恧悲苦,何能作寿?且待二十年后再作考虑。”

  “父亲当年报考黄埔军校超龄了,所以他不愿意把真实年龄讲出来。我妈妈连他的出生年月日都不知道。我妈妈每次催他,‘你到底哪天生的,帮你庆祝生日啊!’有一天,我在他们前面跑来跑去。我爸爸被催急了,就说,‘他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于是我4月农历生日就变成了他的生日。”胡为善回忆。

  胡为善小时候家里颇拮据。“我从小管账,小时候问妈妈,‘今天花的钱,比收到的钱多,怎么办?’她说拿红笔,在那边勾起来。我从小知道赤字要用红笔勾。”

  1959年,胡宗南终于摆脱公务,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会匍匐在地,让孩子们“骑马”,或与妻子打桥牌、散步等。

  随着时光流逝,反攻渐成泡影,而他在慢慢变老。1960年秋,他与妻子在新店碧潭游走。面对白云拂过树梢,他写下诗句:“乡山一水隔,岁月二毛侵”。

  离世

  他们毗邻而葬,远眺着再未回去的故乡

  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离世。“那天上午,我正在上学,突然有人把我叫回家。夫人(指宋美龄)正在家里安慰我妈妈。我步行很久,穿过层层警卫,才进入家门。”胡为善回忆。

  叶霞翟感觉坠下万丈深渊。“父亲突然去世,她难过得不得了。那天医生还和她讲,你放心,回去休息,没有事的。”胡为善说。

  在没下葬前,她每天都用头贴着棺木,流泪向他倾诉。每次临走都对他说,“明天见,亲爱的!”

  他葬于阳明山的纱帽山麓,墓地被松柏、茶花和大花咸丰草环抱着。他去世后那个春节,她来到墓前诉说。

  “亲爱的,”她说,“在你离开我们的最初几个月,我是那么的绝望,那么的空虚,神思恍惚,没有个着落。”

  她写了很多纪念他的文字。一本初版的《胡宗南上将年谱》,静静地躺在台北师大附近一家二手书店内。在10月的一个下午,南都记者发现了它。书内有她的签名“胡叶霞翟敬赠”。这本书是为了纪念胡宗南去世10周年出版的。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他曾和她聊到反攻“胜利”后在大陆做些什么事。他笑着说,“我们去办个学校好不好?你做校长我做教务主任。”⑥

  她此后从事多年教育,曾担任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等职。

  他去世19年后,她追随他而去。

  经历漫长的人世风雨后,他们毗邻而葬,远眺着再未回去的故乡。

  注释:

  ①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29000098551A

  ②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44-010107-0003-014

  ③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44-010199-0003-074

  ④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44-010199-0004-014~015

  ⑤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档号:一般230/4578

  ⑥台北“国史馆”档案,档号:129000098551A

  专题顾问

  曾庆榴(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教授)

  李杨(广州市社科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

  总策划:王海军 龚慰 王景春

  总统筹:王莹 刘丽君 李艳 田霜月 王卫国 刘伟

  分组统筹:高龙 采写:南都记者高龙

  参考资料

  台北“国史馆”档案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档案

  《天地悠悠》(台北:幼狮文物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孤儿奋斗记》(台北:商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胡宗南上将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

  《一代名将胡宗南》(台湾商务印书馆)

  《教泽流芳》(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台北教育大学)

(南方都市报)
[ 此贴被南山在2014-10-29 20: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01-06
蛟东胡氏定居奉川排溪,后子孙星迁,三十五世三十六世有迁往余姚,三十六世柔公迁吕鉴桥,后吕鉴桥据说有迁往朱塘胡家,所以有可能胡宗南就是这一支。归根到底,宁波地区除芦江胡氏,还有嘉溪,算山,梅龙港,斗门,倒桥,子书墩,田胡,彭桥,胡家巉,余姚乌山,回向寺,吕鉴桥,胡畈,丈亭,雪窦山这一派!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8-18
叶霞翟其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206c310100eerw.html
山西老解/原创博文



    1913年,叶霞翟出生于浙江省松阳县西屏镇一户普通农家,原名叶霞娣(沈醉称之“叶霞弟”应为笔误——笔者注),父母盼望下一胎生个男孩,故为其取此名。

    叶霞娣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9年,16岁的她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浙江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师范,在松阳县立成淑女子小学任教。父母盼其早日嫁人,有所依托,遂托媒人为叶霞娣介绍了一个丧妻的财主。当时,叶霞娣也受到现代民主思想的熏陶,坚决抵制这场封建包办婚姻,遂于1931年跑到杭州,考取了浙江大学农学院,时年18岁。


    叶在浙大农学院攻读不足半年,即转入浙江省警官学校第三期甲训班。至于为何转学?查遍史料,并无记载。毕业后改名为“叶霞翟”,分配至军统机要处任职,1935年又入上海光华大学读书。
  

    抗战前夕的1937年春,经戴笠介绍,叶霞翟结识了胡宗南。当时,24岁的叶霞翟正是上海光华大学大三学生;而41岁的胡宗南时任国民党第一军中将军长。尽管双方年龄差距17岁,但一见钟情,甚为投缘。据《宗南文存》记载,胡宗南赠诗叶霞翟,诗中写道:“纵无健翮飞云汉,常有柔情越太华。我亦思君情不胜,为君居处尚无家。”

    后因抗战爆发,胡、叶婚事一拖就是十年。1939年,叶霞翟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期间,胡、叶之间不断鸿雁传书,可谓情意绵绵。

    胡宗南在给叶霞翟的一封信中写道:“吾妹此次远渡重洋,去国离乡之感,离愁密密,兄因职务在身,未能亲来话别,尚希旅途保重,俾免思念。”(见《胡上将宗南年谱》)

    1944年,叶霞翟海归,先后任成都光华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47年春,相恋十年的胡、叶喜结连理。婚后,叶霞翟先后育有四个子女,即胡为真、胡为善、胡为美、胡为明。(见《西北王胡宗南》,经盛鸿著,198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至于胡、叶为何相恋十年才结婚,各版说法大致相同,即胡宗南曾发过誓言: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即:不驱逐倭寇,不成家。



     1950年,叶霞翟随胡宗南逃离大陆,寓居台湾。1962年胡宗南病逝后,叶霞翟在台北从事教育、家政研究工作。晚年以“叶苹”为笔名,著有《天地悠悠》一书,深情回忆了她和胡宗南的恋情。1981年,叶霞翟因病辞世。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8-18
胡宗南次子西安访父旧居
(信息来源:香港大公报 记者陈琳 )  时间:2009-8-14 10:16:50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http://www.cnarts.net/cweb/news/readnews.asp?id=161143&kind=滚动




胡为善(前右)在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前左)的引导下探访其父故居


  国民党著名将领胡宗南次子、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今天来到陕西省西安历史名胜小雁塔,探访其父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设在那里的司令部。胡为善对大陆文物部门为保护文物古迹采取的诸多措施表示赞赏。

  胡宗南是黄埔军校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就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据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表示,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小雁塔是胡宗南司令部所在地。1937年,胡宗南迁入小雁塔院,办公室就设在南半院的慈氏阁。当时小雁塔附近驻扎有近千军人,每到周一,胡宗南都会在小雁塔东侧北半部的空地上举行升旗仪式,并对军队进行训诫。1943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时,胡宗南也是在小雁塔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

  胡为善11日抵陕参加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西安研讨会,并于今天赶赴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西安小雁塔探访其父故居。在此前,他曾先后两次来到陕西,但都没有公开胡宗南之子的身份。当看到父亲当年的司令部房舍依然保存完好时,他向西安博物院表达了感谢。

  孔正一告诉胡为善,他的父亲生前非常爱惜文物,曾经下过一道手谕,任何人不得攀爬破坏小雁塔,并派出士兵把守塔四周。胡为善表示,大陆文物部门对历史文化古迹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作为一名教育人士,他深为赞赏。





胡宗南之子重访西安 惊叹父辈“旧居”保存完好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8-13/1817696.shtml

2009年08月13日 2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西安八月十三日电 (记者 冽玮)十三日上午,国民党著名将领胡宗南的次子、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来到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西安唐代小雁塔,探访其父当年“旧居”。同时,对大陆文物部门对名胜古迹所采取的诸多保护措施表示由衷敬意。

  据了解,胡宗南是黄埔一期,也是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就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式人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玲珑秀丽的小雁塔、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飞檐轩敞的荐福寺钟楼……胡为善一路细细看来,不时流连。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曾两次来陕西,但都没有公开胡宗南之子的身份。此次专程探访父亲当年的旧居,目睹保存完好的房舍和遗物,感慨良多。

  据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介绍,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小雁塔是胡宗南的司令部所在地。一九三七年,胡宗南迁入小雁塔办公,办公室设在南半院的慈氏阁。藏经楼是“高参室”、四合院为“交际处”。小雁塔东侧北半部是一片大的空地,作为操场使用。当时,小雁塔附近驻扎有近千军队,每星期一,胡宗南在操场举行升旗仪式和训诫。一九四三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胡宗南也是在小雁塔为周恩来一行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

  孔院长告诉胡为善,他的父亲非常爱惜文物,曾经下过一道手谕,任何人不得攀爬破坏小雁塔,并派出士兵把守塔四周。

  作为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此次来陕西参加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西安研讨会。他表示,随着两岸的开放,两岸高等教育学府的互动愈来愈密切,合作办学的问题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台湾大学录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点一,部分台湾大学校院面临招生不足的窘境。预计二十年后,台湾大学校院将缺额十五万到二十万学生。

  他认为,台湾方面承认大陆学历以及招收大陆学生将是迟早的事情。目前,两岸可先在其他方面加强合作,如加速建立两岸双联学制、教师互相支援教学与研究、交换学生、资源分享、办学经验交流、提升教育品质等。(完)


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胡为善教授
http://www.firstlight.cn2006-12-18
[作者] 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摘要] 胡为善,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财管博士。专长领域:财务管理,投资学,经济学,保险学,衍生性金融商品。技术报告:1.胡为善(2000),“社会责任与伦理投资—金融风暴时期的投资之道”,经济伦理与永续发展。2.胡为善,胡业民(2000),“一千两银子埋在地里?”,伦理投资的实践。等。

[关键词] 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教授  管理


胡为善,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财管博士。
专长领域:财务管理,投资学,经济学,保险学,衍生性金融商品。

技术报告

1.胡为善(2000),“社会责任与伦理投资—金融风暴时期的投资之道”,经济伦理与永续发展。

2.胡为善,胡业民(2000),“一千两银子埋在地里?”,伦理投资的实践。

3.胡为善;叶先扬(1999),“全人教育与现代化企业伦理及工程伦理”,海峡两岸现代化大学的使命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专书

1.胡为善;简俱扬;戚务君;王敏茹;冯震宇(1998),“唐荣钢铁厂委托计划「建立民营化会计及内部控制制度之研究」”。

其它著作

1.胡为善(2004),“胡为善教授著作与研究”,教师论文。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8-18 16:0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6-20
广东惠州府龙川县雉鸡垅胡氏第24世孙
引用第3楼南山于2008-09-24 10:59发表的 :
考查报告
转自:http://hqwh.5d6d.com/
按我胡氏旧谱序,载先祖于“南宋间(?)”迁居闽中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现改镇)地名未选筑室居焉。后值元末干戈相寻,明祖定鼎祸乱始定。祖妣黎氏(讳八娘)携子(汉荣、汉广)与侄(汉华、汉增)避居广东惠州之龙川县雉鸡垅。祖妣旋逝,我祖荣公兄弟稚幼,前世祖讳不复记忆,至于卒葬以及祖妣姓氏、前人功烈,概无闻焉。而荣公之父殁于宁化,号曰宁化。又载“元兵燹后,播迁流漓,谱谍散失”,“惜于元迁闽一节散失”,“若夫荣公以前,列代祖系,前人传抄,年代世数查多舛谬,谱载以后以俟吾族中之贤能博洽者参焉。”
.......


本人的籍贯在你们讨论的“广东惠州之龙川县雉鸡垅”,据族谱记载,我是龙川县雉鸡垅开基始祖-胡裕公的第24世孙,属于一字辈。
从龙川开基后,世系排辈的第11~35世分别为:思大龙元廷,仕行维尚志,开宗本一原,仰承文定业,景德自隆昌。(音)
关于族谱记载历来有诸多不同看法,愿与各位宗亲讨论讨论。
邮箱benny2942@tom.com
QQ:290165899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12-18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不知道成都市的崔女士怎么会是胡宗南的女儿?胡宗南在成都市还敢企业里面上班?没有人会认识他?开玩笑?应该有待考证的哦??????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2-18
胡宗南将军青年行历记
http://cache.qihoo.com/wenda.php?do=snap&act=fetchHtmlsnap&m=344f60299a90b58925b56376c05573d4&surl=http%3A%2F%2Fwww.tianya.cn%2Fnew%2FPublicforum%2FContent.asp%3FidWriter%3D0%26Key%3D0%26strItem%3Dno05%26idArticle%3D128755%26flag%3D1&kw=%BA%FA%D7%DA%C4%CF
 
   “生于忧患,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既是胡宗南将军对自己一生的简明概括,也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受儒家文化影响至为深厚的胡宗南将军,向以生活廉洁艰苦、性格坚忍正直著称,这在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中国的范长江新闻奖即以其名名之)一书中有形象和传神的记述。这是一个极其朴素、随和的军人,常年一身旧军装,连皮鞋都只有两双;常年身先士卒(无论是早年黄埔学生军的东征,还是与红四军的“河口血战”,无论是与倭寇惨烈的凇沪会战,还是规模巨大的武汉会战)。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能叫出许多普通士兵的名字,一如他在做教师时随口叫得出班里那些学生的名字,故极得部属的爱戴。这个从孝丰鹤鹿溪(今属安吉县)的小山村走出去,后官至上将、带甲数十万的人,其军阶之高,至今在那一方水土上无出其右者。
   胡宗南将军出生之前二年(1894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出生前一年(1895年),被梁启超论为“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那是一个真正称得上是国在山河破的时代,那是一个真正走到了夕阳西下无限悲的时代。因为如此,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1893年);因为如此,清政府命袁世凯练新兵于天津小站(1895年);因为如此,政府和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都希望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来改革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期待它日能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1896年(光绪22年)农历4月初4,公历5月12日胡宗南将军出生于镇海县陈华埔朱家塘楼(今属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父亲名敷政,字际清,母王太夫人,为宁波小港人。
   胡宗南将军出生后的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因受族兄胡汉政之邀,来孝丰县鹤鹿溪村经营药业,而且跟从族兄学习清丈土地之术,承办庄书。盖清同光年间,在镇压了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左宗棠感于浙江孝丰、安吉两县长期遭受战祸,家破人亡,流连失所,民不聊生,十室九空。遂奏请清廷,抽移安徽湖北各地百姓至安吉、孝丰两地居住。重新清丈因连年战争而抛荒的土地,按人丁分摊过户,使移民能够安居乐业,负责承办此事务者,谓之“庄书”。 胡际清因为为人做事公正平和,被荐举为推收主任,执管孝丰一县田产清丈买卖过户之事。
   1898年(光绪24年)曾经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搞了103天的维新变法失败,康、梁等持不同政见者亡命海外。所施新法俱废,硕果仅存者乃京师大学堂,即现今北京大学的前身,于今百有余年矣!
   1899年(光绪25年)农历6月29日,胡宗南将军生母王太夫人卒。是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此实为中国大地上延续至今的“左愤们”最原始的祖宗和源头。同年,康梁等人在日本组织保皇会。大概是他们虽身处江湖之远的海外,却心系庙堂之上的那个缺乏足够的魄力和能力进行改革变法的光绪小儿皇帝吧。
   1900年(光绪26年)中国历史上“最牛比”的慈禧太后以这个地球上有史以来“最牛比”的方式同时向当时世界上八个最牛比的国家宣战。接着发生的事情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义和团运动当然地归于失败,“最牛比”的慈禧太后逃离皇城,流亡黄土高坡,据史书记载,其窘迫之时,连口热水、一口热饭也吃不上了,灰头土脸的皇太后不知道此时内心有没有反躬自问,堂堂的大清帝国何至于连个堂堂的皇太后也保护不了,更遑论万亿生灵了。
   好在我们的大中华无论在怎样的生灵涂炭之时,怎样的风雨飘摇之际,总有一些头脑清醒,远见卓识,苦干硬干加巧干的人在(历代所在多有的这些人也就是鲁迅笔下所谓的“中国的脊梁”)。在北方山河破碎,战火纷飞,人命如草的时候,以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揆一等人发起了“东南互保”行动,才保全了长江以南半壁江山不至于生灵涂炭。
   1901年(光绪27年)年届八十,下台五年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伤心的一个条约——《辛丑条约》。此时的李鸿章心内涌起的那种“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的感慨在大清的土地上几人能知,几人能晓。掷笔而下的李鸿章一定深深的感受到了“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无奈和失落,再也没有了早年出道时的那种豪气和慷慨。那种“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也不复存在,百年而下,只留下了梁启超的三句感叹——“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1902年(光绪28年),胡际清决定从此定居孝丰县鹤鹿溪村,同时续娶吴太夫人,是年12月回到镇海,带孤居老家的儿子胡宗南来到孝丰县鹤鹿溪村。换句话说,胡宗南将军在其7岁时正式成为孝丰县(今安吉县)人,好在那时还没有如今的城乡户籍二元制的限制,搬个家,换个地方,易如反掌。
   1903年(光绪29年)胡际清秉持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儒家信条,命胡宗南将军跟从同村邑痒生诸鸣鉴先生学习“四书五经”,开始启蒙教育。
   1904年(光绪30年),继续跟从先生学习,想必枯燥的儒家经典没有难倒天资聪颖的胡宗南将军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老方法一定也有它的教学效果吧,鹤鹿溪的青山绿水一定也常常给那些诵读“四书五经”的孩子们一种别样的快乐吧。
   1905年(光绪31年)因为诸鸣鉴先生去世,胡宗南将军又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继续着儒家经典的诵读。教育之余,献庄先生一定也常常有过孔子的那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走一回吧,否则,不是太辜负了鹤鹿溪的那片青山绿水呢;否则,献庄先生怎么能培养出如儿子诸文韵(吴昌硕外甥)一样的国画名家呢。
   风云变幻,被迫的开放和不断的国际化(所谓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也),加上张之洞、袁世凯等一干具有现代思想的大臣们一再奏请,清政府终于在这年的八月向世界宣布废除传统的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制定新式学制(亦就是留传至今的小学、初中、高中学制)。也就在这一年,一向被世人看作小日本的战胜了貌似强大的俄罗斯,真正实现了“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追求的“脱亚入欧”理想,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相对于亚洲其他封建国家而言)国家,真正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1906年(光绪32年)胡宗南将军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是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开始。不过“昨日之日不可留”,给大清帝国进一步改革体制,自我修复更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907年(光绪33年)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懿德先生以胡宗南将军聪颖勤奋,常常以历代名人名言名行激励胡宗南将军,期待其以后有所成就,可谓慧眼识珠者也。
   1908年(光绪34年)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胡宗南将军的继母吴太夫人过世。也就在这一年的十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而且两者死期仅隔一天,真是末世之时,奇事特多,直至今日,还引起无数后人的非常二加一的历史猜想。
   1909年(宣统元年),这年2月胡宗南将军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也是清政府教育改革的惠及所至。校长为邻村康山沈涵先生,岁贡生。
   1910年(宣统二年),学校开始分甲乙丙丁四班,将军因为学习、品质均为优秀,分在甲班。同班同学有章桂龄、章锡龄、章懿龄、诸文蔚、诸文荇、章旭初(名云)、刘庚阳诸人。可想而知也是名列优秀的学生了。
   其中章桂龄未在小学堂毕业,1912年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其后毕业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保定军官学校,官至浙东警备司令,1949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诸文荇后改名为诸文蕴,又名闻韵,为诸献庄先生的次子,后师从清末民初一代国画大师吴昌硕先生,曾担任上海美专教授,国画系主任,国立艺专(即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亦成为现代绘画史上一代名家。
   1911年(宣统三年)胡宗南将军已经16岁,这一年冬天胡宗南将军以名列第二的成绩毕业于孝丰高等小学堂。
   在孝丰小学求学期间,无论寒暑假,皆勤学不辍。胡宗南将军当时租住在诸亿千家里。因为诸家房屋狭隘,再加上两家子弟颇多,人声嘈杂。胡宗南将军常常携书去一间极小的,余人所谓不吉且无人愿住之侧屋读书。夏日蚊虫极多,为避蚊虫叮咬,将军胡宗南就拿取两个空酒瓮放在自己面前,将双足分别放在空酒瓮内,盖其勤且艰若此。
   也就在这一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孝丰,(不过这个消息可不是如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的那个避难的举人老爷带来的)。而是当时孝丰、安吉两地本来就隐蔽了一个出色的同盟会会员——王立三。他积极动员驻军反正,旋光复孝丰、安吉两地。孝丰高等小学堂师生欢呼雀跃,人自剪辫。章云(字旭初)第一个,胡宗南将军第二个剪了自己的辫子。(或云胡宗南将军第一个,章旭初第二个,无关大体也)。
   乱世出枭雄,当然狗熊也不甘落后的。没有枪亦可,有几分蛮力亦可,外加有头无脑的勇气更行。当时有一个台州人林金魁,自号爬平王,啸聚山林,占距离鹤鹿溪村十里之郭孝山,四出抢掠。鹤鹿溪村民集合青壮人丁合力进剿,胡宗南将军也积极参与其中,激战数小时而归。大概所谓“激战”,估计不外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锄头铁耙,乱石互掷之类吧。
   一直隐蔽于孝丰、安吉两地,积极从事地下活动的同盟会会员——王立三,是孝丰缫舍村人,他曾经留学日本,学习警政,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笃信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迅速光复孝丰安吉两县,先后担任安吉县民事长,江山县知事,以性情耿直著称。抗战时期,他积极组织民众,发展地方生产,后于78岁高龄被人民政府镇压,何其可哀也!
   1912年,这年初胡宗南将军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校长为沈毓麟,前清举人,同盟会会员。当时该校执教者均为一时之名士,时陈其采(前清秀才,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同盟会会员,为辛亥革命先驱、中山先生的忠实战友陈其美之胞弟,陈立夫陈果夫之叔父)亦在该校任教。胡最铁杆的同学章云(字旭初)亦一同考入。
   章云(字旭初),孝丰五鹤人。为胡宗南将军小学、中学同学,两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章旭初中学毕业后,长途贩运,专力做毛竹生意,曾在上海滩开设毛竹行。后亦至胡宗南将军部队效力一时,曾担任国民军郑州留守处主任。因不习惯军旅生活而自愿返乡。抗战期间,沪杭嘉湖等地避难来孝丰者千有余人,章旭初皆解危扶困,慷慨救济之,时人誉之为“小孟尝”。1949年为人民政府镇压,生逢翻天覆地大变革大动荡之时,形势总是比人强,至可叹也!。
   1913年,胡宗南将军被推举为爱山同学会体育股长。辛亥革命初起时,校长沈毓麟曾组织吴兴中学的学生编成学生军参加北伐,后因清帝逊位,南北议和而作罢。遂改学生军为精武学堂,旋解散。校长沈毓麟又将全校学生组成爱山同学会,分设文艺、游艺、体育三股。体育股尤其重视每日课余学习军体操一小时,分别由日本教员和中国教员教学。加入体育股者以孝丰、安吉、长兴诸地之学生为多。胡宗南将军担任爱山同学会体育股长两年有余。虽身量矮小,体格不壮,但其吃苦耐劳的身体素质盖在此阶段有一完备训练,为以后考入黄埔军校,从事长期的军旅生涯打了一坚实之基础。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占领中国青岛。此时国内反日、仇日之情绪势必也影响到了正在求学的胡宗南将军,想必也一定会在课堂课余了解讨论日本这个国家,亦有了以后他对中日形势发展的预言。
   1915年,是年夏天,20岁的胡宗南将军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吴兴中学,旋受聘为县立孝丰高等小学教师,担任国文、史地教员。这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日本的21条,8月抛弃中华民国宪法,改制称帝,同年12月蔡鄂将军率军在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国际上一战的交战双方激战正酣,中国以国务总理段其瑞为首,亦组织人员,名为参战,其实为协约国组织背粮食、扛弹药、挖战壕之民工。但中国在一战后亦名列战胜国之一,于振作国威民气亦有稍稍利也。
   1916年,农历正月,私立王氏小学成立。由王立三创办的王氏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初小四班,高小三班,补习班一班,学生共有三百余人,为当时孝丰最完善之学校。时光荏苒,盖八十年代中期,有安吉人氏汤有祥者,激于彼时学生高中升学之艰难,感于高考录取之稀少,愤于教育体制之呆板,奋而草创上市私立高级中学,岂无王立三为之先驱者耶!
   胡宗南将军受聘为高年级及补习班主任教员。同事中有方秉性、陈嘉谟、诸文蕴、金文济等人,均为县内知名之士。校长王立三尤推重将军,每期于后来有成也。两个忘年之交一定在课余酒后作秉烛夜谈了吧,那个曾经负笈东洋、激情飞扬的老同盟会员一定常常将中山先生的那些民主自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思想潜移默化给了这些年轻人了吧。
   1917年,胡宗南将军继续在私立王氏小学做教员,又担任县立高等小学的史地课程教师。此时一战接近尾声,列宁领导的苏俄革命正兴。
   1918年,是年暑假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由沈孟煊继任。胡宗南将军继续担任教职。
   1919年,是年5月,孝丰教育界组织教育参观团,由王立三率领,同行者有胡宗南将军、沈孟煊、王微、邵文晃、魏祖征等六人。参观上海万竹小学、宝山小学、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及印刷所、南通师范附属小学、南通博物馆、无锡省立师范附属小学、游历南通、镇江、南京的历史风景名胜,在南通接受张季直(张謇,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状元)的邀宴。参加更俗剧场开幕式。此行,使身处山乡小镇的人们眼界大开。盖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所言非虚,眼见更为实也。
   1920年,暑假,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办暑期学校,胡宗南将军与方秉性、王微等三人参加。
   王微,为孝丰大族王氏中人。后与胡宗南将军竞选孝丰小学校长成功,得于王氏族中人之力甚多。后追随胡宗南将军,成为高级幕僚,1949年后到台湾,撰有《王微先生回忆录》。
   1921年,暑假,胡宗南将军独自一人游历天津、塘沽、山海关等地。将要出关远行,因为资费被偷窃而作罢。王立三急寄路费,才得归来。归来后,对陈嘉谟、王微说“十年后,日本为中国之大患,东三省将先受祸。”陈、王诸人问其故。胡宗南将军说“往来京榆路者多日本浪人,其实皆日本军人也。”
   1922年,胡宗南将军与王微竞选孝丰小学校长一职,不敌王微而败。古谚所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是也。
   观胡宗南将军平生之至交,无出二人之右者。此二人,一为布衣,一为高官。布衣者,章云是也;高官者,戴笠是也。与章云之交往,此不赘述。与戴笠之交往,盖始于他们杭州西湖之一见。彼时,“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胡宗南将军带着自己的学生出游杭州。以后威名煊赫的戴笠此时正流落杭州,虽常常是灰头土脸,青黄不接。却极爱整洁干净,一身布衣,日洗夜穿。学生游西湖畔,适逢戴笠沐浴于湖中,晾挂布衣于湖畔数枝之上。活泼调皮的学生兴起恶作剧之心,将一袭布衣从树枝拿下,任其在风中飘飞。正在戴笠徒唤奈何之际,胡宗南将军微笑截住,挥手致意,仍如其旧。戴笠上得岸来,两人相见,笑谈甚欢,大有相间恨晚之情。一生之谊始定矣!恰如古人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也!
   1923年,是年11月,胡宗南将军请假到上海,在昔日同窗好友章旭初处徘徊滞留。好友相逢,他们一定也曾经散步于外滩,彻夜长谈;一定也曾经远望黄浦江,心海涛涛。他们一定也“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适逢中山先生联合苏俄及中国共产党创立黄埔军校,大力在全国各地推荐招募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以为以后的继续革命培养生力军。胡宗南将军因为同乡阚怀珍介绍,初试即录取。预备翌年赴广州参加在黄埔军校举行的复试。
   阚怀珍,原籍河南光山县人氏。辛亥革命前后,求学吴兴中学,担任湖州精武学堂排长,为陈其采得意学生,毕业后参加革命,至广东担任许崇智司令部上尉副官,常往来于粤沪间,从事联络工作。彼时阚怀珍还担任黄埔军校的秘密招生委员。1949年,为人民政府镇压。
   1924年,是年2月,年届而立的胡宗南将军在上海与凌光亚一起乘日轮“嵩山丸”赴广州,路途中遇到湖南人氏贺衷寒、蒋先云(此二人与陈庚后均为“黄埔三杰”,亦均为湘人),与之订交。胡宗南将军幸得革命先驱廖仲恺举荐,复试亦顺利录取,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大队第四队为入伍生。或许是受了廖仲恺举荐的影响缘故,或许是自身曾经近十年的教书育人的生活,胡宗南将军以后一直对有追求有文化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青睐有加,这也直接导致了多年后熊向晖能够顺利打进胡宗南将军身边,备受胡宗南将军信任,获得大量珍贵情报的原由吧。是年6月16日正式开学,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此一去,胡宗南将军与孝丰鹤鹿溪一别即为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忘中犹记,投笔从戎路。即令父亲胡际清于1937年12月(民国二十六年)过世,正值抗战军兴,交通阻隔,亦未能返归。胡宗南将军托朋友从戴笠处借得丧葬费,交与章旭初代为简单操办父丧。直至抗战胜利,胡宗南将军于1946年元月15日从西安飞上海,16日到杭州,17日到鹤鹿溪,21日父亲墓工程完成,遂拜祭于墓前。22、23日游灵峰寺。元月31日即农历除夕,与亲朋好友一起在家守岁。这是胡宗南将军一别故乡22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家守岁度过除夕。2月2日辞墓,3日去孝丰东山拜望叔父胡镜清,以及在孝丰城中拜望王绘青、洪幼齐诸前辈。5日离开故乡返回杭州。从此与祖国大陆永诀矣!)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参考书录:《胡上将宗南年谱》(沈云龙主编 台湾文海出版社)
  《王微先生回忆录》(王微 著 台湾文海出版社)
  《胡宗南这个人》(杨者圣 著 )
  《特工王戴笠》 (杨者圣 著 )
  《我这三十年》 (沈醉 著)
  《文强口述自传》 (文强 著)
  《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 著)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熊向晖 著)
  《湖州府志》 《安吉县志》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