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994阅读
  • 6回复

戏剧史上的俞珊与蓝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12-04
作者: 张耀杰

2008-09-03 15:53:29

来源:南方周末

http://bbs.voc.com.cn/viewthread.php?tid=1626816

2007年11月16日,我随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同人,到门头沟区集体调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的“京西太平鼓”。这是京郊地区打发春节前后农闲时间的一种自娱自乐、祈愿太平的民间舞蹈。可惜的是,这样一种载歌载舞的草根艺术,现在只抢救出了舞蹈表演的成分而舍弃了相关的曲词和唱腔,其原因竟然是几十年不变的紧箍咒:“思想不健康。”

调研过程中,一名藏族女歌手演唱了一首充满“不健康思想”的民歌,歌词大意是:红牡丹红破了,想哥哥想得心疼了……

另一位舞蹈家讲起了同样“不健康”的民间笑话:一名早年加入国民党的知识女性,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特务,由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她的漂亮脸蛋上刺上“特务”二字。过了一段时间,有人证明这名女士不是特务,由于脸上的字刺得太深而无法抹掉,“革委会”决定添加两个字变成“不是特务”。又过了一段时间,新的证据证明这名女士依然是特务,“革委会”再次做出决定,在她的脸蛋上添加一个“走”字笔画曰:“还是特务”。

同行的前辈作家石湾老师,由这则“特务”故事联想到中国戏剧史上最早的话剧明星俞珊——

“文革”期间,俞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领一份工资。1966年夏天,刚刚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的石湾,在院办公室值班时接到俞珊打来的求救电话,说是有人在她家里抄家。石湾等人便跟随办公室主任老王骑自行车赶往俞珊家中。

据老王介绍:“咱们院有两个不在正式编制之内的挂靠人员:俞珊和许姬传。俞珊原先在江苏省京剧团工作,是田汉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时安排她每月到咱们院来领生活费的。许姬传是梅兰芳院长从前聘的私人秘书,梅院长逝世后,艺术局就让咱们院每月给他发生活费。因他俩都不用来上班,所以平时谁都见不着……”

一行人赶到俞珊家里时已经是一片狼藉,瘫坐在沙发上的俞珊掩面而泣,她的头发被“红卫兵”剪去半边变成了“阴阳头”。一个“红卫兵”头目模样的女孩子正在她面前义正辞严地逼问道:“快说,你把海外来信藏在了什么地方?”翻箱倒柜查抄“海外来信”的另外几个红卫兵,也聚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逼迫她快把“黑信”交出来。

俞珊的叔父俞大维、姑妈俞大彩当时都在台湾,俞大彩是已故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的太太。俞大维不仅是“国防部长”兼“交通部长”,而且是蒋经国的儿女亲家。所谓“黑信”就是彼岸家人写来的家书。

俞珊被纠缠得口干舌燥,“红卫兵”不允许喝水,她只好打开茶叶盒抓一撮茶叶放进嘴里不停咀嚼。当老王、石湾等五六个“臭老九”面对气势汹汹的“红卫兵”束手无策时,反倒是俞珊被逼得呐喊起来:“他们是中国戏曲研究院的革命群众,可以证明我的兄弟姐妹都是共产党的干部,从来与国民党反动派没有任何联系。你们不是在我屋里翻遍了吗,哪里有海外来的信件呀?”

“红卫兵”见状只好悻悻撤走,领头的那个女孩子出门时还甩下一句话:“你这个臭明星、狗特务,看你还能表演几天?!”

经石湾老师提醒,我回到家里重新翻阅了自己于2004年出版的《影剧之王田汉》一书,其中涉及到戏剧史上的俞珊与蓝苹。

1929年,田汉应邀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排演《湖上的悲剧》时,发现了天生丽质并且有演剧天才的女学生俞珊。田汉为俞珊的特殊气质所打动,主动邀请她加入南国社,还专门请她扮演自己早在1921年就翻译完成的王尔德唯美主义名剧《莎乐美》。同年7月12日晚上,是南国社第二次南京公演的最后一场。与以往一样,每一次的公演结束都是南国社同人分道扬镳乃至于生离死别的重要关头。被田汉称作“有金色眼晴”的“我们的莎乐美”俞珊,“因为她的令堂不高兴她演那高等青年以为太肉感的莎乐美”,被勒令留在南京。

俞珊是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市)人,1908年生于日本东京,当时她的母亲正随丈夫俞大纯在日本留学。俞大纯以为因扮演风骚女子莎乐美而成名的长女俞珊,是有损于世家门风的“戏子”,一度要登报脱离父女关系。俞珊在来自家庭的压力之下,很快嫁给了当时正热心于戏剧改革的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立一中校长兼山东实验剧院院长赵太侔。

赵太侔是山东益都人,曾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是上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后爱上比自己小19岁的俞珊,与原配妻子离异后与俞珊结婚。1930年,赵太侔就任国立青岛大学副校长。俞珊的弟弟俞启威(后改名黄敬),先跟着俞珊参加田汉创办的南国社,后随姐姐、姐夫来到青岛大学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俞启威成为专门领导发动学生运动的中共地下党员。在此期间,赵太侔任山东省立实验剧院院长时的学生李云鹤,结束了第一次婚姻来到青岛,通过赵太侔的关系在青岛大学充当图书馆借书处管理员。李云鹤虽然只比俞珊小六七岁,却一口一个师母叫得很甜,从而赢得赵太侔、俞珊夫妇的欢心,进而与大自己3岁的俞启威恋爱同居。

1933年初,李云鹤在俞启威介绍下秘密入党。不久,俞启威以青岛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的身份住进党的联络机关,党交给李云鹤的任务就是掩护俞启威的工作。同年4月俞启威突然被捕,为了不让李云鹤受到牵连,故意请警察局转告她“另寻出路”。恰好在这个时候,上海明星公司导演史东山来到青岛动员俞珊重回上海。赵太侔便和俞珊顺水推舟推荐了李云鹤。李云鹤随后穿着俞珊送给她的旗袍来到上海,以俞珊“表妹”的身份在田汉家借住,并且通过田汉等人的关系以蓝苹的艺名进入大上海的影剧界。

三十多年后,已经由早年的蓝苹摇身变成“文化革命旗手”的江青,启动了针对昔日影剧界的旧恩人、旧同事的清算与追查。

1966年夏天,就在“红卫兵”到俞珊家里抄家的时候,田汉已经被打成“黑帮分子”关进“牛棚”。1967年2月17日,田汉被关入秦城监狱,后因冠心病和糖尿病被化名李伍送进301医院,一边接受治疗一边接受审讯,直到1968年12月10日病逝于医院,终年70岁。

1968年4月24日,与俞珊离异的赵太侔在青岛投海自尽,终年79岁。60岁的俞珊同样去世于1968年。时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黄敬,已经于1958年2月10日在广州突然病逝。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2-04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books&idArticle=53331

  近日读台静农先生《龙坡杂文》,见到有一篇介绍俞大纲先生的,不由得想起了“俞家诸昆玉”。对于“俞家诸昆玉”,我最先知道的是俞大絪教授,紧接许国璋四册《英语》的第五、六册,就是她编的。好像他们兄弟姐妹共有八人,都很优秀。而且他们都是陈寅恪先生的表亲,而茅以升兄弟也是陈寅恪先生的表亲。
  
  俞家是名门望族。原籍浙江绍兴,鲁迅的同乡。祖父俞明震(一八六○——一九一八),字恪士,号弧庵,晚清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甲午中日战争时,曾协助唐景崧据守台湾。俞明震曾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亦即校长。一八九八年,十八岁的鲁迅进入该校,成为俞明震的学生。《鲁迅日记》中多处提及的“恪士师”,就是俞明震。俞明震著有《弧庵诗存》四卷。俞明震还曾担任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
  俞明震之妻也是名门闺秀,乃曾国藩的孙女,曾记泽之女。
  俞明震的许多学生成了社会名流。内中有一个做了大官的学生,曾在杭州买了一幢房子送他,那房子人称“俞庄”。俞家在北京、上海、南京也都置有房产。
  俞明震三兄弟,他是长兄。他的小弟弟的长子俞大维,导弹专家,后来成为蒋介石政府的国防部长、交通部长。俞大维是蒋经国的儿女亲家,即蒋经国女儿蒋孝章嫁给了俞大维的儿子。
  俞大维之妹俞大綵,则是傅斯年夫人。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一九五○年一月起,任台湾大学校长。
  俞明震的长子俞大纯,即俞启威之父。算起来,俞大维是俞启威的堂叔,一个成了国民党政府大官,一个成了共产党高级干部。
  俞大纯曾留学日本、德国,回国后任铁道部技正、陇海铁路局局长。据俞瑾回忆,俞大纯在日本学化学,回国后在南京家中制造炸药,不慎爆炸,幸未受伤。在当时,私制炸药要判杀身之罪,俞大纯赶紧躲往德国,直至几年之后才悄然回来。
  俞大纯娶妻卞洁君,生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性格各异,职业不同,人生道路也各走各的。
  


。。。俞大纯娶妻卞洁君,生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性格各异,职业不同,人生道路也
  各走各的:
  长兄俞启孝出生于北京,后来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天津当教授。
  老二俞启信在德国出生,专攻化学,在一家兵工厂工作,后来长期患病。
  老三便是俞启威,生于北京,幼年随母住在南京,人称“三少爷”。在兄弟姐妹之中,唯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政治活动。
  老四俞启忠,学农,五十年代从美国回国,在北京当教授。
  大姐俞珊其实是“老大”,出生于日本,喜爱文艺,成为演员,父亲以为名门出“戏子”,很不光彩,一度要登报脱离父女关系。后来,俞珊主演《沙乐美》、《卡门》,上海各报登载她的剧照、报导,受到社会的尊重,很多朋友在她父亲面前称赞她的成功,父亲也就只得作罢。
  小妹便是俞瑾,一生从医,洁身自好,既不过问政治,也不爱好文艺。如今退休,独自在家看看电视。她说,她看过印着姐姐剧照的画报,也看过姐姐演的戏,觉得姐姐确实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演员。
  

文藝青年的精神導師
  ─俞大綱
  俞大綱,一九○八年出生於浙江紹興,一生在大學和研究所教授中國傳統戲曲和詩詞等古典藝術課程,並且透過研究出版,為台灣在相關學術領域提出貢獻。而他在人生最後十餘年的時光當中,更影響並提攜了台北藝文圈的一群年輕人,包括「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一起創辦《漢聲雜誌》的吳美雲和姚孟嘉、國立藝術學院校長邱坤良、學者王秋桂、作家施叔青等人,都曾因為受到他的「身教」與「言教」而得到啟發。一九七八年過世,享年七十一歲。


 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俞大缜
  
  俞大绂简历
  
    1901年2月19日 出生于南京市。
    1924年 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学士学位。
    1924—1928年 任金陵大学助教、讲师。
    1928—1932年 在美国衣阿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3—1938年 任金陵大学教授。
    1938—1945年 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
    1946—1948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农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究院院士、评议员。
    1949—1982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04 15:2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2-04
上面浙江绍兴俞氏家族的故事,正应了“名人都是一家子”这句话。这还是今天早上看报纸的时候所想到的。

去年“五一”,我到绍兴张溇村去调查当地胡氏族居情况,胡姓人没见到一个,倒认识了村里一位俞姓退休教师,两人一见如故。俞老师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研究专家,说起我们胡氏的历史渊源,头头是道,摆谈起绍兴风土人情更是如数家珍。兴趣所至,他也注册成我们胡氏宗亲网的论坛会员,和其他几位陈姓、程姓、茹姓朋友一样,成了我们胡氏宗亲网的常客。有时QQ上碰见,也会兴致勃勃地聊上半天。

最近,俞老师告诉我一个消息,他已经对他们绍兴俞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绍兴俞氏是全国俞氏的一个重要支派,很多地方的俞氏都是从绍兴发源出去的。而且绍兴俞氏名人辈出,已经知道的台湾俞大维、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都属于绍兴俞氏。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今天早上我从报上看到的这位“俞珊”(以前从未听说过),竟也是绍兴俞氏。上网来查了一下,就让我冒出了“名人都是一家子”的感叹。虽然以前没听说过俞珊,但她这个家族里的其他人多少都有耳闻。不知道俞平伯和他们这个家族有没有关系。等下次俞老师上网来,问问他。

南山 2008.12.04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04 17:0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2-04
接着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408ec0100b1oq.html

电影演员蓝萍。

。。。在这儿,她和剧院院长之妻、山东剧坛的名演员俞珊之弟相恋了!他叫俞-启-威,剧院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都叫他“小俞”。他早已加入中共,后来改名“黄-敬”,解放后曾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和党组-书-记(江   、-李-岚-清等曾是他的下属,1958年去世,他后来娶的妻子是后来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瑾,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是俞强声,次子是俞-正-声,自2007年起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据说1968年曾救过危难中的邓-朴-方。俞-启-威之祖父俞明震晚清曾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是鲁讯的恩师;俞明震夫人是曾国藩的孙女,也是叶帅夫人曾宪植的亲姑姑。俞-启-威之堂弟俞大维曾任国民党国防部长兼交通部长,俞大维之子俞杨和所娶之人是蒋经国和蒋方良唯一的女儿蒋孝章,所生之子为俞祖声;俞大维之妹所嫁之人是傅斯年,曾任北大和台大校长,是位敢在老蒋面前跷二郎腿的牛人。据传,俞珊在婚前曾让徐志摩神魂颠倒,婚后又让闻一多为之疯狂,据说是徐志摩亲到青岛警告她克制自己方让问题得以解决。

。。。。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04 15:24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2-04
http://club.pchome.net/topic_1_15_1742863.html
 
  俞家是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黄敬的祖父俞明震(1960—1918),字恪士,号孤庵,晚清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甲午战争时,曾协助唐景崧据守台湾。俞明震还曾担任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俞明震曾担任过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也即校长。1898年,十八岁的鲁迅进入该校,成为俞明震的学生。《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恪士师”,就是俞明震。鲁迅还曾在《琐记》一文中,以亲切的笔致描述过后来送他出国留学的“恩师”:
  
  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俞明震著有《孤庵诗存》四卷,也是清末著名的诗人。俞明震之妻也是名门闺秀,是曾国藩的孙女,曾纪泽之女。俞明震的许多学生成了社会名流。内中曾有一个做了大官的学生,曾在杭州买了一幢房子送他,那房子人称“俞庄”。俞家在北京、上海、南京也都置有房产。
  
  俞明震有三兄弟。他是长兄。他的小弟弟的长子俞大维,导弹专家。后来成为蒋介石政府的国防部长、交通部长。俞大维和蒋经国是儿女亲家,即蒋经国女儿蒋孝章嫁给了俞大维的儿子。俞大维之妹俞大彩,则是傅斯年夫人。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50年1月起,任台湾大学校长。
  
  俞明震的长子俞大纯,即俞启威之父。俞大纯曾留学日本、德国。归国后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工艺局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等职。俞大纯娶妻卞洁君,生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性格各异,职业不同,人生道路也各走各的:
  
  长兄俞启孝出生于北京,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天津当教授;老二俞启信在德国出生,专攻化学,在一家兵工厂工作,后来长期患病;老三即俞启威,生于北京,幼年随母亲住在南京,人称“三少爷”;老四俞启忠,学农,五十年代从美国回国,在北京当教授;俞家的大姐俞珊,其实是老大,出生于日本,喜爱文艺,成为演员。父亲以为名门出“戏子”,很不光彩,一度要登报脱离父女关系。后来,俞珊主演《沙乐美》、《卡门》,上海各报登载她的剧照、报道,受到社会尊重,很多朋友在她父亲跟前称赞她的成功,父亲也就只得作罢。俞珊后来嫁给当时正热心于戏剧改革的戏剧家赵太侔。赵太侔,又名赵畸,山东益都人,是1930年代国立山东大学的校长。
  
  小妹就是俞瑾,一生从医,洁身自好,既不过问政治,也不爱好文艺。据俞瑾回忆,她出生后,家里还很阔绰。那时,俞宅在上海哈同路(今铜仁路),父亲出入总坐小汽车,只消给霞飞汽车公司挂一个电话,轿车马上便会***而来。但在俞明震去世之后,俞大纯依然花天酒地,家道日渐衰落。到了1930年前后,俞大纯在担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时,得罪了山东新军阀刘峙,丢了官,躲到上海家中“赋闲”,家境一落千丈。
  
  话得从头说起。
  
  曾国藩的孙女,嫁给浙人俞明震,俞明震何许人也?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孤庵,晚清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甲午战争时,曾协助唐景崧据守台湾。俞明震还曾担任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俞明震曾担任过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也即校长。1898年,十八岁的鲁迅进入该校,成为俞明震的学生。《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恪士师 \",就是俞明震。鲁迅还曾在《琐记》一文中,以亲切的笔致描述过后来送他出国留学的\"恩师\":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俞明震长子俞大纯(又名俞大线?),俞大纯膝下四子两女。长子俞启孝生于北京,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天津当教授;老二俞启信生于德国,专攻化学;老三即俞启威(化名黄敬),生于北京,人称\"三少爷\";老四俞启忠,学农,从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当教授;大姐俞珊,生于日本,演员。小妹俞瑾,一生从医。
  
  俞大纯的三儿子俞启威,化名黄敬,是解放后继黄克诚之后,为天津市首任文官市长和国务院第一机械部部长。1958年,俞启威因病于11月去世。
  
  俞正声的老哥俞强声是国安系统的。
  
  俞明震的儿子俞大纯,有个妹妹嫁给陈三立,这个陈三立就是维新派主将陈宝箴的老大,他有3个儿子,画家陈衡恪是老大,三子史学家陈寅恪更是大大有名,现在他的文章,思想都抬的很高!
  
  俞明震共有三兄弟,他居长。俞明震的三弟有个儿子叫俞大维,在国民政府当过国防部长,他的儿子俞扬和后来和蒋经国的唯一女儿蒋孝章,生了个儿子叫俞祖声(和俞正声一辈的);而俞大维之妹俞大彩,则是傅斯年夫人。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50年1月起,任台湾大学校长。
  
  叶剑英元帅的夫人曾宪植,为曾国藩之曾孙女。曾宪植得管俞正声的曾祖父俞明震叫姑父,与俞正声的祖父俞大线是一辈的(姑表亲)。换句话说,俞正声的父亲俞启威(黄敬)也得管叶帅叫姑父。
  
  俞正声的母亲叫范瑾,曾任北京市委常委兼北京市副市长、《北京日报》社社长,俞正声的舅舅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范文澜。
   
  综上所述,这个家族关系要是写一本书绝不为过。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04 15:3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2-04
http://www.cd2.cn/Character/2008-04-20/22060.htm

俞珊(1908—1968)



中国女演员。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市)人。少年时就读天津南天女中,后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田汉至该校导演《湖上的悲剧》,邀入南国社。以后她随京剧名伶水仙花(郭际湘)习旦角,30年代在京、津,抗战时至重庆,常作业余演出。1948年投奔石家庄解放区。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江苏京剧团及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

俞珊是南国社后期一颗明星。她在入社当年7—8月举行的南国社第二期公演中主演英国作家王尔德名剧《莎乐美》,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求爱不得便割下所爱者头颅捧着亲吻的犹太公主形象,从此声誉鹊起。接着又于第二年参加了南国社第三期公演,在田汉改编的《卡门》一剧中任主角,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由、富有反抗精神的吉卜赛女子形象。

俞珊的舞台之路

  从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创办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起,剧中的女角色无不由男子扮演。如李叔同为扮演茶花女玛格丽特时,就毅然刮掉了蓄须,并自费钜资做了茶花女的服装。在《黑奴吁天录》中扮演黑奴妻的则是曾孝谷。1909年,春柳社以申酉会的名义演出根据法国剧作家沙陀的《女优托斯卡》改编的《热血》,陆镜若扮演画家露兰,而欧阳予倩扮演的则是为爱情而牺牲的年轻美貌的女优托斯卡。作为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看了演出,曾大为赞许。在演出中崭露头角的欧阳予倩,归国後在陆镜若创作的七幕剧《家庭恩怨记》中扮演小桃红,则更为轰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简直把人看疯了"。後来他自学京剧,遂成名旦,当时就有"南欧(欧阳予倩)北梅(梅兰芳)"之称。
  
  为何四位中国早期话剧的开拓者都饰演过女角呢?这是因为春柳社成立之日,正是日本新派剧兴盛之时。而新派剧,是日本戏剧界在明治维新时代吸收西方近代的演剧形式,对传统的歌舞伎加以改造而创立的,保存了女优和旦角并存的特点。到日本留学的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人为学习语言和瞭解日本社会,经常去看新派剧,并与藤泽浅二郎等名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显然,他们後来在戏中扮演女角,就是受新派剧艺人直接影响的结果。国人大都知道周恩来1914年至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期间,曾是南开新剧团的积极分子,而他当年在戏中扮演的,也是女角色。真正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一举成名的女演员,是南国社在1929年公演《莎乐美》时扮演女主角的俞珊。

  国立青岛大学,是由著名教育家蔡子民先生亲自创办的。1929年正式招生,第一任校长杨振声(又名杨金甫),副校长赵太侔。此二人接受任命後,即在上海、北京、济南等地大做宣传、广招人材,聘请了许多刚从海外归来的爱国学者任教,一时使青岛成为名人雅士荟萃之地。如国文系主任由留美诗人闻一多担任,梁实秋任图书馆馆长兼外文系主任,田汉、洪深、沈从文等均曾先後前往授课。此外尚聘有方令儒、姜叔明、丁山、张煦、游国恩等,师资力量雄厚。

  由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是当年上海最活跃和最具深远影响的一个文艺团体。俞珊主演的《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名剧,由田汉亲自翻译并执导。关於这出世界名剧的演出,田汉说:"中国剧坛过於荒凉,这样美丽的花栽上一朵也许还有些功利的效果。"施寄寒在《南国演剧参观记》一文中记载了1929年7月6日该剧在南京首演时的盛况:"是晚全场座位不过三百左右,来宾到者竟达四百以上,场内空气甚为不佳。"由於当时观众太多,以至於剧场秩序混乱,因此从第二场开始,票价由六角提高到一块大洋。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数目,因而遭到了观众的抱怨。那麼,《莎乐美》的公演为什麼会引起轰动呢?据吴作人回忆,《莎乐美》的"写实布景"是他设计的,首次采用"写实布景",这在戏剧界,南国社是始作俑者。再就是莎乐美"七重面纱之舞"的配乐,用的是贝多芬的小步舞曲,由冼星海和吴作人一起演奏:冼星海弹钢琴,吴作人拉小提琴。而《莎乐美》的演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莎乐美的扮演者,启用了"容貌既美,表现又生动"的舞台新秀俞珊。她的表演激情四射,大胆泼辣,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求爱不得便割下所爱者头颅捧著亲吻的犹太公主形象,从此声誉鹊起。她那张求爱不得便割下所爱者头颅捧著亲吻的剧照,成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形象,直至2003年,还作为标志性的画面用在了新出版的一部《插图中国话剧史》的封面和封底上。

  1930年,俞珊又参加了南国社的第三期公演,在田汉改编的《卡门》一剧中任主角。因为她的个性和舞台形象十分适合具有叛逆性格的角色,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由、富有反抗精神的吉卜赛女子形象,所以评论者予以高度评价:"俞珊演得热情泼辣,十分动人。"

俞珊与徐志摩的茶杯与茶壶的趣闻
  俞珊塑造的莎乐美和卡门的艺术形象,深得中国观众的喜爱。在她当年的追星族中,竟然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当时就在南国艺术学院任教,和陆小曼住在上海四明村临街的一幢楼裏,房子共有三层,宽敞明亮,其中三楼是徐志摩的书房,厚厚的地毯、精致的椅垫、墙上钉著些斑斓的蝴蝶标本和一幅俞珊《莎乐美》的剧照。而在剧照旁挂著的,竟然是俞珊的一件舞衣。这就说明,徐志摩拜倒在俞珊的石榴裙下,不仅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且在陆小曼面前也毫不掩饰。

  有一次,俞珊到上海演出,徐志摩和几个追星族挤到後台看俞珊化妆,俞珊忽然喊道:"啊呀,真要命,我要小便,我要小便!"没想到徐志摩不知是书呆子本性,还是诗兴大发作,居然急急忙忙到处找,结果还真的找到了一只痰盂,一本正经地双手捧著痰盂,口中喊著痰盂来哉!痰盂来哉!"一路小跑送到俞珊面前,大献殷勤。

  在演《卡门》时,俞珊为了塑造好卡门的形象,常登门来向徐志摩请教。陆小曼终於"吃醋"了,说俞珊"肉感",有一种诱人的力量。因此,陆小曼常常为此而和徐志摩发生争吵。徐志摩说:"你要我不接近俞珊很容易,但你也管著点俞珊呀!"陆小曼说:"俞珊是只茶杯,茶杯是没法儿拒绝人家不斟茶的,而你是牙刷,牙刷就只许一个人用,你听见过有和人共用牙刷的吗?"……

俞珊:闻一多心中的秘密
奇迹,一生只有一次
 
  闻一多写完《奇迹》後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因为这首长诗埋葬了一场无望之恋。

  中国的诗评家向来有穿凿附会的嗜好,李义山的爱情诗被他们三下五除二得出政治寄寓的高深结论,而且言之凿凿,必定之为铁案而後快意。不想今日闻诗人的《奇迹》也有了这样的好运气,某些专家非要奉其为忧国忧民、抒发理想的政治诗。

  闻诗人一生浪漫,精神世界丰富得很,可闻师母虽也粗识文字,可两人层次差距太大,几乎没有共同语言。诗人来青後不久,就把妻小送回老家,一人独居,这一点连好友梁实秋也不理解,不过梁好吃,夫人厨艺绝佳,当然舍不得老婆走。

  古代中国的文人士绅可以蓄姬纳妾,五四之後,老一套不能搞了,於是知识份子玩起婚外恋,一时风靡得很。梁实秋晚年回忆《奇迹》时,说得含蓄而又确然:一多情感上起了一点涟漪。闻诗人恋爱了,当然,一个有夫之妇只能是婚外恋。相当多的研究者包括闻一多後人都认为闻一多喜欢女诗人方令孺,并且进行了诸般牵强的考证,但实际上闻诗人根本不可能爱上方诗人。他写给好友饶孟侃的信中说,此地有个方令孺,是方玮德的姑姑,能写诗,手段虽嫌粗糙,但颇可调教,可以指给她一个门径。世界上哪有用这种语气谈自己暗恋的美女的?何况《奇迹》裏面的那个她,用一句唐传奇常用的话说:惊为天人。杨校长等在顺兴楼搞PARTY,八缺一,闻院长主动推荐方令孺,遂号酒中八仙,彼此相处,形同哥们,哪里又会是恋人的举动。那令闻院长魂牵梦绕的佳人到底是谁呢,美国学者金介甫先生给出了重要线索。

  闻院长爱上的是教务长赵太侔的夫人俞珊。俞珊这个女人可不简单。早年就加入南国剧社,演戏是一流,是青大校花。以赵教务长沉默寡言的性格,俞珊这麼个爱说爱笑的美人胚子嫁给他,令人捉摸不透。沈从文做小说《八骏图》,其中那个穿黄裙子的女子,很有可能就是影射俞珊,而教授庚则可能暗指赵太侔。至於主角达士身上就有闻一多的影子,被黄衣女子的风情打动,向自己的未婚妻撒谎迟归。

  任何女人受到男人特别是优秀男人的爱慕都是十分愉快的事,素有交际花美名的俞珊对於诗人拜倒石榴裙下想必也是心下欢喜。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多次提到俞珊,据说,在闻诗人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时,徐诗人曾亲自来青岛警告过俞珊,请她约束自己。徐志摩是否规劝过闻一多,不得而知,但闻一多不愧是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知道这场不伦之恋不会结出好果子,索性毒蛇蜇手、壮士断腕,把自己的那颗滚烫的心化成瑰丽炽热的诗句,从无了无挂碍。

  奇迹也许真的降临,就像诗中所说"半启的金扉中,一个戴著圆光的你",但一生只有一次。对於闻一多而言,他的生命属於诗歌、属於学术、属於正义,他有他自己的志业,恋爱不过是个插曲。


俞珊扮演的莎乐美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04 16:1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2-05
官宦名人世家姻亲相结,形成庞大家族社会体系。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