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706阅读
  • 26回复

元代 古愚公胡助 《纯白斋类稿》诗词赋及墨宝专贴  东阳东南湖胡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6-03
非常有价值的胡氏历史文献资料.
[ 此贴被栋城在2009-06-03 16:10重新编辑 ]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6-03
看到了属于我们胡氏不朽的书法力作!

真的很高兴!!!!!!!!!!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6-03
助公高寿,一生重在教育、编修事业,著述遗留丰富。但愿正良宗亲的呼吁见于回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6-03
清版的《纯白斋类稿》序曰:先生授承信郎,官太常博士,归田时宦囊如洗!史书也载:瘦骨如柴。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6-03
纯白斋类稿序

纯白斋者,吾宗古愚先生著书之所也。先生名助,字古愚,自号纯白老人。元至正间,授承信郎,官太常博士,归田时宦囊如洗。好读书,以文名,尤耽吟咏,自编其藁三十卷。明正德间,先生六世孙淮搜寻遗集,重梓于家,其存者诗赋杂文共二十卷,附录二卷,皆当时名士大夫投赠之作,仍以纯白斋类稿名之,非复先生手编之旧矣。嗟乎,吾郡当有元时,其讲明理学而兼工词翰者有许白云,原本经术而共推词宗者有吴立夫,他如黄文献、柳文肃无不笃守圣经,以文章著誉,先生皆引为文字交。其同以诗赋雄一时者,惟胡与陈。陈则鹿皮子,胡即先生也。鹿皮子集只四卷,不及先生十之二。先生诗文之美,蜀郡虞集、陵阳贡奎序中已详言之,余何敢复赘一辞。所幸先生世居东阳之东湖,离余家仅四十五里,又与余始祖同出安定。是书其裔孙于康熙朝已重锓之,阅今二百余年,犹不为劫灰所化,此殆先生呵护之灵也,抑亦子孙之能善守也。客秋宗廉回里,邮寄来鄂,余因亟付梓人,以广厥传。我胡氏子孙,诵先人之清芬,其尚知所法哉。同治十二年癸酉夏四月,永康后学胡凤丹谨序。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6-03
纯白斋类稿序

纯白斋者,元太常博士古愚胡先生之自号也。类稿者,先生之子瑜以诗文遗稿类而别之,以便传诵。总三十卷,岁久历经兵灾,残缺失次,且第二卷及后一连十三卷俱无存。今六世孙淮深痛惜之,廿余年间遍扣文献大家,求其遗墨,分入各类以补之,仍曰类稿。又以当时名公所赠诗文类于卷末,以为附录,凑二十二卷,将以刊梓于家,以勖后裔。录成,其从昆季子姓见之皆喜,各出工费,以助其成。间尝示余校正,且祈文以序篇端。余尝闻纯白先生,自幼天资警敏,勤学修行,长则宦游京国三十余年,尽友天下士以资丽泽,若马公祖常、危公素、虞公集、欧阳公玄、苏公天爵,以及吾乡之柳公贯、黄公溍,皆与之缔文字交。以故作为诗文,澹而文,质而丽,脱去绮靡浮薄之态,而自成雍容典雅之音。其长篇则充畅而条达,其诗律多精缜而华润。观其扈跸上都、出居庸、过云州、至滦河、赋李老谷、登李陵台。关河历览之雄,宫◆物仪之盛。目之所触,肆口成章。读之亹亹使人忘倦,诚吾乡之一代儒宗也。於乎!前人之有善不幸弗传,天下后世无自而知者众矣。先生之文,有子若瑜者纂修于前,尤复世有贤孙子绍述于后。今去百四十余年,即其书,想其人,尚犹一日也,何其幸哉。为之后者,尤当珍藏以传永久,以继承先志可也。先生姓胡,名助,字古愚,别号纯白老人,为东阳东湖之故家云。正德庚午春二月,同邑后学杜储公运书。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6-03
重镌纯白斋类稿序

余观诗歌一道,上足以征治,下足以平情。是以古先哲王,奏二南于房中,俾里巷编氓,皆得歌吟而佩服之。今圣天子建极中和,治化洋溢,万几之暇,御制诗章,媲美南风之曲。学士大夫竞工韵学,以成一代之盛。而于臣工,亦时赐诗,以加奖励。且命诗臣汇辑唐诗,发帤金绣梓,风示天下,故凡受官莅土,莫不体此为兢兢。予令东阳,往往搜采遗文,期副上意。辛巳夏,公事过东湖之地,见其青峰环秀,碧涧涵澄,知其中必产名儒伟士,询之则元时编修胡先生之故居也。叩其遗书,谓代凡数易,兵灾频经,卷册散轶,无有存者,叹惜久之。今年冬,余以丁内忧出居寓楼。将行,先生之裔持重镌纯白斋类稿乞序于余。余发视之,乃知为先生集也。循讽再三,叹其诗力雄厚,上追古人。其理密而词醇,如白壁之无疵也;学博而气古,如宝鼎之有耀也;旷怀高奇,如流云之过空;忧世伤时,如暮猿之啼峡。视谈雕琢绮绘家奚啻泰岱培蝼之别,是诚有元一代之遗音,以征上治平不情,不迁徙于风气,杰然成一家言者。余固有发潜表隐之责,而搜采遗文,又予素志,虽匆匆行色,不辞数言以序其略云。
康熙丙戌仲冬,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知东阳县事张愈奇书于吴宁寓楼。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6-03


元季时,吾邑之隐居著书者,类多闻人。精工诗赋,则陈公樵、胡公助其最著也。胡公号古愚,晚号纯白先生,性恬退不事声利,苦节自甘。平时为诗,雅好陶渊明、黄山谷二家,其行藏亦得相似,故一代名公巨儒,乐与为友。自居乡里以至应征史馆,凡所过名山大川风景之不齐,皆赋诗以志其事。及告归,孤吟联唱,胸次洒然,宜其诗之迥绝一时也。余去先生数百年于兹矣,慕其志节,久欲得其诗而读之,世远代迁,编残简缺。明时六世孙淮集其散亡,今鲜有存者。族之裔遍叩藏书旧家,复获残本,文多剥蚀,不无鲁鱼之谬,可正者正之,疑者阙之,重授诸梓。虽非初时全豹,固自蔚焉有光。余因得读其诗以想见其人,舂容高朗,则月明波清也;老苍华润,则松古云轻也;幽香自异,则如新菊之在篱;孤节独标,则如条筠之倚谷。先生慕渊明之为人,因慕其诗,先生之为人似渊明,而诗之雅逸亦似之。虽然,观其愤时嫉俗,寄托遥深,不又隐然杜少陵之风乎。夫诗心声也,惟先生之心,高乎流俗之上,故先生之诗,起乎世运之衰,人不敝而诗存,诗不亡而人如晤矣。时之称善诗者,胡与陈相为颉颃。陈之鹿皮子集,前年汇编于董广文,胡之纯白类稿,今年重梓于其孙。惟两先生之精光,足以不朽,宜其遗文复出,并垂有元一代之逸响欤。康熙岁在丙戌一阳月,南岑后学吴霖谨跋。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6-03
题胡古愚诗集序

昔故宋渡江,大臣世家从焉。若韩、吕、晁等氏,皆居东阳。而论学之懿,若朱、张、陆三子,又由吕氏会合,学者见闻,于斯为盛。文献之征,庶或在此乎?而二百余年矣,故老皆无在者,集又不得身至其处,常因郡人士以谘绪余。是以如胡君古愚之气韵清雅,集所以敬爱而不忘者。廿年前,尝以所著示集,又为言平日与清河复初、四明袁公伯长所讲说而告之,今二公往矣,乃独见古愚之文,譬如崑山之玉,质既美矣,雕琢而弥文;邓林之木,材既良矣,缔构而益固。方将以其淳古之器,舂容之音,以合奏乎咸章磐濩之间,不亦盛乎!噫!孰谓文献之邦,遗风故习之不远也。致和元年五月十日,蜀郡虞集书。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6-03
送胡古愚除翰林国史院编修序

余自少时从师讲道,至吕成公,知其乡为浙东之金华。因考其山川之胜,孕秀于人者,非偶然也。稍长因识乔文惠公诸子,知自穆陵以来,一时文物之盛。家公卢卿,杂以权谋声利,相望若背项然,最后交义乌朱氏兄弟,始得论学术文章,访问承平往事,则向之里第林园衣冠钟鼓之区,今皆散而为效墟田疃,莽然莫知所在矣,独成公之学,征而愈著,久而益彰,其必有属于仿而淑于后者。及来京师,得胡君古愚,质直明朗,能以辞气发其精密,而不立偏异以从时尚,有古人之风,又因以知有许益之者焉。于古愚为友,其人履道力学,耻于时取名,居环堵之室自乐也,其他俊士辈出,何其乡之多贤哉,夫山川之气有时乎盛衰,而其孕秀于人者,则未尝间断也。故其人之于道,犹川之于水,溯其源出于山者,演迤汪洋。画夜混混,以汇于海。其断沟绝涧,暴盈倏涸,亦岂异夫权谋声利之于一时也。余所谓属于今者,其不在二三子乎。古愚以永嘉郡文学,除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需次暂归。凡朝之名胜,咸赋诗以赠,而嘱余序。余惧夫山川之胜,亦足以遂安致乐,而损其远遁之志,不然,处者固以其道自任,而仕者将以行于时,此古圣贤之所以不遑宁辙也。试持予言,质之乡之老人长者,其然乎?不其然乎?致和元年夏六月,陵阳贡奎仲彰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