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917阅读
  • 28回复

甘肃镇原----胡国珍的故乡(视 频)   安定郡与安定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6-25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http://916hus.vhost024.dns345.cn/hus/info/Trends/2011050450411179005.html

2011年5月4日,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赴甘肃镇原采访联络人员胡绪阳,所拍北魏司徒胡国珍家乡的视频。这里是安定胡氏的发源地,他还准备明天去胡国珍的墓地进行考察。

视 频网址:http://916hus.vhost024.dns345.cn/hus/info/Trends/2011050450411179005.html
文 字报道: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107&fpage=0&toread=1&page=3

        看了《南山再访胡海先生》关于安定郡实地调查一事,我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发上来,供宗亲们参考。
        先发关于安定郡的资料,下次再发安定堂的资料。                                                                      
                                                                                    安定郡

    《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条下颜师古注曰:武帝元鼎三年置。这就是说安定郡置于汉武帝时期。其郡下辖二十一县,曰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巒、三水、阴槃、安武、祖历、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支道。至东汉时期,安定郡及其属县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安定郡记安定郡辖县八,曰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阴盤、彭阳、鹑觚。由此可知,东汉安定郡辖县比西汉竟减去十三县之多,可见东汉安定郡的范围大大缩小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郡治不在原来的高平(宁夏固原)而改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南)了。这就是说东汉时的安定郡治已不在宁夏固原境内而南徙至今甘肃陇东。至于其郡一些易受羌人攻略的属县,特别是萧关(在今甘肃平凉北)之外的属县,不是内徙合并,就是被羌人占领了。
    东汉时安定郡的内徙和缩小,实际上是与其西北边的羌人的强大而密切联系的。《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的很清楚,其文曰:羌既转盛,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至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辙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趿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这次内徙,郡县并举,变动更大,安定郡徙于美阳。美阳在今陕西武功县北,距离长安已近在咫尺了。
    《后汉书.西羌传》又载:(汉顺帝永和)五年夏,且冻、傅鸡种羌等遂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杂种羌胡大寇三辅,杀害长吏,于是复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遣行车骑将军执金吾张乔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河内、南阳、汝南兵万五千屯三辅。《后汉书.顺帝纪》记此事更具体,其说(永和六年)冬十月癸丑,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此时,东西羌联合,已威胁到长安附近的三辅之地。安定郡又被]置于三辅之一的扶风境内。至于远离长安的西北边地,特别是宁夏固原地区,至少在第二次内徙后就被羌人占领了。换言之,东汉时的安定郡不但内徙,而且内徙了三次,即一徙临泾(今甘肃镇原),二徙美阳(今陕西武功),再徙扶风(今陕西西安附近)。《续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安定郡还有八县的情况,应为反映的是东汉早期的情况,即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之前羌人还没有占领安定郡及其属县的情况。


西汉安定郡


东汉安定郡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05 14:46重新编辑 ]
牛顿:"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6-25
古代安定、原州、高平,固原地名沿革
http://hi.baidu.com/nxwdld/blog/item/ad4300085e4fb4920a7b82f7.html    

安定郡:
       汉有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向安定郡派出太守,在今宁夏境内仅设朝那(今彭阳古城)、乌氏(今固原南)二县,均属雍州安定郡所辖,安定郡治移至临泾(今镇原县东南)。十六国初依旧。后置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北),移安定郡治到安定县。

安定县:
       汉县名,在今甘肃泾川北,隶属安定郡。东汉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安定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原州:
       北魏始置,西魏仍为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北周、隋朝依旧,治平高,(今宁夏固原),辖今固原、平凉一带。唐后期曾属吐蕃,唐收复后原州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宋原州依旧在今镇原县,元改名为镇原州。明为镇原县。

高平县、高平第一城:
       高平县(今宁夏固原)。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汉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北周改名平高郡。


临泾——西汉临泾县在今甘肃镇原南,从东汉到北魏,为安定郡、泾州治所。西魏废县。隋复置,在今镇原。唐元和中在此置行原州,五代、宋、金为原州治所。蒙古并入镇原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当时在黄河支流泾河流域的中上游,设立了北地郡。西汉初年,从北地郡分置了安定郡,所辖21县,临泾县就是其中之一,在今镇原县境。 安定廿一县 临泾负盛名 西汉时安定郡共辖21县,即:高平、复累、安俾、朝那、泾阳、临泾、卤县、乌氏、阴密、安定、参 、三水、阴盘、安武、祖历、爰得、眴卷、抚夷、彭阳、鹑阴、月氐道。郡城当时设在高平。临泾古县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县份。 临泾县,人杰地灵,民风淳厚。从西汉初的公元前二世纪建立到明代洪武二年废县,经历了1500多年的沧桑岁月。其所以有名,是因为在这段漫长的 历史时期内,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出现了不少著名人物。人以地而立基,地因人而出名。国史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就有二十多位。如后汉三贤之一王符、东汉循吏李恂、东汉名将皇甫规、西晋武将胡奋、北朝文仕胡方回、胡叟、北魏重臣胡国珍、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北魏武将胡虔、北齐大臣胡长粲、南齐大臣席阐文、名将田弘、北周良臣席固、中唐循吏皇甫镛、宋代“飞虎将军”向宝、宋代武将曲端、杨政、金时名将张中孚、张中彦、明将仇钺等,不胜枚举。 另外临泾县有的名士国史虽然没有立传,但其事迹载入史册者,代不乏人。 临泾县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多,遗址遍地,文物丰富。 公元25年正月,孺子婴在临泾称帝。诗云:王莽篡汉群雄惩,刘婴登基临泾城。方望弓林封将相,更始灭婴光武兴。 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公元418)年,大夏国王赫连勃勃临泾发迹,长安称帝,在临泾县境茹河北岸(今镇原县祁家川)驱民修筑赫连城。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京官出身的泾州刺史奚康生,为逢迎出生于临泾县的虔诚佛事的胡太后,开凿佛窟北石窟寺,北石窟寺位于蒲河、茹河交汇处东岸覆钟山下,堪称陇东一绝,闻名四海。1958年划属庆阳县(今庆阳市西峰区)管辖。 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胡国珍死于洛阳,其女胡充华亲主丧事,并将其母皇甫氏的灵柩与其父的灵柩遣使持节护送到临泾县故土(今上肖乡)合葬。其墓葬今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525年万俟丑奴于临泾率兵起事,不断扩张。在党原伏杀官军二万余众,斩杀北魏骁将崔延伯,公元527年,自称天子置备百官,改元神平。 隋文帝开皇二年四月(公元582年),隋将韩僧寿、李充分别在临泾县西的鸡头山和河北山,击败突厥。鸡头山在今开边镇,秦始皇曾登临此山。 安定人荔菲世雄于公元616年杀临泾县令,举兵起事,自号将军。 公元774年吐蕃攻临泾。后来唐军在百里城打败吐蕃。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临泾镇将郝玭对泾原节度使段祐建议说:“临泾地险要,水草美,吐蕃将要入侵占领,唐军必须加强防御,修筑坚固的城池,屯兵驻守”。段祐采纳了郝玭的建议,向唐宪宗呈请修筑临泾城的奏章被准,奉旨于公元817年修筑临泾城(即今县城西二里处的临泾故城),并在此城统兵镇守,郝玭残暴无比,对吐蕃俘虏刀刳其肉,将尸骨送给敌营,吐蕃兵毛骨悚然,不敢入寇临泾。 公元1132年,宋陕西都统司同统制军马杨政在方山原打败金兵,朝野称颂。 西汉时所置的临泾县县治在今镇原县南,东汉时安定郡的郡治曾设在临泾。 唐末和宋代原州置治临泾,属秦凤路。镇原县庙渠(宋属开边)乡的王新庄村白梁湾宋代古墓群出土的白氏古墓志(现藏庆阳市博物馆),明确记载“大宋原州开边寨人户白重立”,就是宋代原州治所在临泾的物证。金代原州仍在临泾,属庆原路。 临泾城是临泾县治,一度曾设过安定郡的郡治,又设过原州的州治,也是镇原州的州治。明初镇原州改县,从此临泾县被废。但临泾城、临泾街的名称一直沿袭至清朝和民国。民国初年镇原县划为五个区,县城方圆几十里为第一区,又称中区,1935年在县城成立临泾镇。第一区辖一街十六村,村管庄。一街即临泾街,管22庄,即庙沟庄、庙里庄,陈家沟沟、陈家湾、范园子、蚂蚱沟沟、黄蛟岔、毛家堡、张东庄、满州城、黄家湾、张野毛山、莲花池、秦家园子、尤家坪、常家山、谢家山头、张家山、黄家岔、秦家沟圈、白家原、白家小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临泾区,承袭了民国时期临泾镇的名称。区址东移10公里至寇家庙。1958年改为临泾公社。1983年又改为临泾乡。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4-30 13:4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6-27
请问安定堂,和安定郡的区别,和联系!我一直不了解?
我记得小时候我曾祖父告诉我,别人问你的是哪个郡脚,你说是安定郡,
还有是亲属结婚时,交八字时,上写安定郡呈,
还有时,家堂上写"本宗安定堂上胡氏一脉先祖之神位"
等这些安定郡与安定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知道的宗亲告诉后辈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6-27
                                    郡望与堂号
                                     郡望
  郡,是春秋至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名称。以秦为界,秦朝以前的郡比县小,秦朝以后的郡比县大。郡望:郡中望姓之谓。即每郡中最显贵的族群。就是说某姓世居某郡形成了名门高姓而为当地人所仰望。如陈留谢氏,鲁国孔氏,平陆孟氏,天水姜氏,太原王氏等。郡望的形成是在魏、晋至隋、唐时期,那时尊阀阅,崇门第的社会风气盛行,每个望族著姓都有自己特定的郡望名号。那时郡望的作用是地位标志,是荣耀的象征,是姓氏的代号。五代以后,门阀制度开始日趋衰落,隋、唐以后,郡望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社会作用了。但郡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仍然被人们所保留和继承。在家谱中,郡望更多地是被作为一种家族名誉尊显的象征而受到后裔的推崇。
  通俗地说,郡望就是指某姓氏发迹的地方。但这个“发迹”地有时间限制,即在魏晋至隋唐时期以内,除此之外的时间内,其家族的新老发迹地都不能算是某姓的郡望所在。因为“郡望”学说的兴起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过了这段时间,各姓氏的郡望就已经定形了。
  “郡望”一词是书面语,在民间的口头语中一般称“郡脚”,意即姓氏最兴盛的根据地。
  胡氏安定郡望兴起
  《三国志》、《魏书》、《晋书》、《北史》及地方志,分别不同详略载:“胡遵安定临泾人(胡学颜主续《胡氏世谱》载:公12世孙遵公),才兼文武,世居蕃镇,位至车骑将军。魏明帝青龙元年(233)九月,驻安定匈奴胡薄居姿职等叛乱,司马宣王派将军胡遵追讨。胡薄居姿职等投降”。“遵子六,广、奋、烈、歧、传世,都有出息,并知名于世,而奋尤著。胡奋字玄武,少好武事,有筹略,宣帝(司马懿)伐辽东,以白衣侍从左右,甚见接待,还为校尉,稍后迁徐州刺史,封夏阳子。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北,为蕃后继,猛击破之。以功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世家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奋有一子,为南阳王友,早亡。一女芳,为贵嫔。奋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奋兄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广长子喜,字林甫,以开济称,仕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校尉。广次子渊,为赵王伦部将,“八王之乱”丧生。奋弟烈,字武玄,官秦州刺史,为将伐蜀,钟会反,烈与诸将被囚,烈子世元,时年十八,为士卒先,攻杀会,远近驰名。奋次弟歧,官并州刺史。遵公子孙三代,为安定十县之大郡大族著姓,即世称安定郡望,步入兴盛阶段。
                                    堂号
  堂号是指一姓之内一家一族或一房的名号,除用于自称之外,厅堂、祖庙、店铺甚至日常用具上都可以看到作为标记的堂号。不同堂号的含义也丰富多彩,有的昭示价值观念,有的表示地域关系,有的反映嗣继变化,更多的是概括祖先功劳业绩的代名词。
  堂号是一种反映某支姓氏族群历史文化的符号标志。“堂号”虽然不是实际的“房号”,而是一种虚拟的“空号”,但它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面血脉的旗帜,是一方先贤德行的烙印。这就是堂号的特殊作用。
    胡氏堂号如: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传至胡铨。胡铨的家族在宋代已成为大族,胡铨的兄弟胡铸、胡锷,儿子胡泳……,孙子胡桦、胡椅等人,虽然名声不如胡铨显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县三塘、浙江绍兴厚宝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铨的后裔。著名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铨的第三十二代孙。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据谱牒记载,他们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迁来的,始迁祖是胡昌翼的儿子胡延正。绩溪胡氏一度祭祀胡公满,后来又改祀胡昌翼。胡适自己也说,他在孩提时参加过始祖昌翼公一千岁的纪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淮阳堂”、“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牛顿:"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8-21
转帖:南山在广州采访胡海先生(2009.06)

       2009年6月16日,正在广州出差的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再次前往胡海家,就当前国内胡氏重要事件的发展,采访了胡海先生。这是南山第三次在广州见到胡海先生。从身体情况看,八十二岁的胡海先生和前两年并无太大的变化。每天仍然坚持早晚两次做操,锻炼身体。从思维情况看,依然头脑清晰。他非常关心国内胡氏文化研究的进展情况,虽然不会上网,但听我介绍了胡氏宗亲网上宗亲讨论的情况,表示很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宗亲关心我们胡氏一族的大事。他也托我向网上宗亲们转达问候。目前他主要在做《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的内容修正和增补工作,表示争取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要将胡 锦 涛的政治报告收录进去,然后再继续免费发放。胡海先生也对当前胡氏通谱编修谈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于安定郡实地调查一事,在采访中胡海先生先后四次谈到,希望年轻的宗亲能到宁夏、甘肃安定故郡调查胡氏源流。回顾他96年前往甘肃镇原县调查,他说,组织多一些的人到安定跑一趟,很有必要。因为这就不会受那些书本知识的限制,要好好查查当地的县志。现在关于那里的资料都是书本来书本去,对于安定世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要解决就要实地调查。过去没有研究,都是从华林胡勤修那时开始,往上接到胡公满的。他说希望南山、晓鹏、苗勇、久山、铁华等网上宗亲能组织前往。
......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064


南山:

最近胡海先生再次给南山打电话,就关于再次访问古代安定郡胡氏祖源地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胡海先生重视胡氏祖源地的研究,从上世纪就开始走访河南淮阳、甘肃镇原(古安定郡所在治所)等地,并写出调查报告(附后)。之后胡海先生又多次对我谈及希望再次前往安定故郡。2009年6月,他对南山说:“组织多一些的人到安定跑一趟,很有必要。因为这就不会受那些书本知识的限制,要好好查查当地的县志。现在关于那里的资料都是书本来书本去,对于安定世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要解决就要实地调查。过去没有研究,都是从华林胡勤修那时开始,往上接到胡公满的。”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064

2010年611武汉会议结束之前,胡海先生又对大家说,要重视对胡氏祖源地的考察,就必须要到甘肃、宁夏这些地区去亲自调查。现在做这方面工作的人少了,研究工作停滞不前,很让人忧心。

前几天,胡海儿子给南山打来电话(因胡海听力下降,他代父亲再次表示了上述意见),并且传真来胡海先生最近写给甘肃省镇原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封信(草稿)。信中表示他想在今年国庆节期间,再次访问甘肃省镇原县,希望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能予接待。

看过传真,我先是给胡海儿子打电话,表示我不赞成胡海先生目前只身前往甘肃宁夏调查访问的计划。这对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说,的确是困难重重,切不可贸然行事,劝告信件暂时不要发出。对于老人多次表态,要重视胡氏祖源地研究,我非常理解胡海先生的心情,但仍认为此事还有继续商榷的必要。关于古安定郡的胡氏祖源目前状况,已经与胡海先生的想象有一定差距。首先,古安定郡建制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据今已有两千多年,期间治所多次变迁,从宁夏固原到甘肃镇原,胡氏先祖的遗迹也逐渐消失在岁月的流逝中。胡遵、胡奋、胡质、胡威这些安定胡氏先祖出自临泾,征战四方,在目前的安定故郡已经很难找到先人的实物遗迹了。史称胡国珍归葬临泾县东80里,原有二大冢,乡人云其一为胡国珍墓。今已夷为平地,无冢可辨。据资料显示,镇原全县目前只有500余户胡姓家庭,北魏司徒胡国珍家族所在的村庄目前有2000多人,但已姓张不姓胡了。如果要亲自前往考察,只能是临空凭吊先人遗址,满足一下情感上的归属感。如果要到县政府有关部门查阅资料,可能会有些收获,但在如今信息时代,关于古安定郡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在网上已经可以查出很多,其中不乏有关“皇甫、胡、梁、韦、杜....”这些著姓望族的专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实地考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年老体弱、旅途劳顿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尤其是像胡海这样80多岁的老人。如果真要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去考虑,我实在是不能放心他的只身前往。以上意见已经转达给胡海先生家人,他们也同意我的意见,尽量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我想我除了劝阻之外,还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在网上尽量搜索更多的资料,把网上对古安定郡望的研究资料整理出来,寄给胡海先生,以供他深入研究。胡海先生一直很重视胡氏宗亲网上的各种资料,他在当地打印社,把我们的《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一至三集等都下载打印出来,从中挑选有用资料充实《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的修订版。南山也把自己整理的《浙江胡氏族源族居调查纪行》一至八打印后送给他。出于对一位胡氏老人的爱护,我对他的家人建议,今后不要轻易同意他再独自外出开会访问。如果需要南山做的,我一定会尽力协助他完成。希望这次他能接受南山的建议,在广州度过一个平静安详的国庆佳节。

南山 2010.08.21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4-30 23:0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8-21
以下摘自: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

②安定:汉安定郡辖十个县,甘肃之镇原、泾川,平凉,会宁,靖远,景泰,宁夏之固原。同心、中宁、卫宁,相当今宁夏面积,治所在固原.安定裔孙御史中丞胡学颜,官居京城咸阳,唐初续修承祖传汉魏保持下来世谱,请唐大宗心腹谋士钜鹿郡公魏徵撰序曰:“迨周武王克殷,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胡公于陈以奉舜祀,子孙以谥为氏,”“至汉有讳诚(早高成)者,为灵朔从孙.”“景帝初,官拜大中大夫,(因官)始迁安定临泾,是为胡氏始迁祖也.”学颜世谱中,建为诚之孙,奕为诚十五世孙.肇基地非固原非泾川,乃临泾,古临泾今镇原,镇原县志载:“胡奋故居胡府坪,俗称胡家坪”在今县府东一华里,社稷坛左片.余登此先祖基地,见北面高山雄伟,南向平原小河,山川秀丽为县之冠,初夏骄阳,麦苗绿茵,作竟日徘徊:奋为诚十三世孙,中间仅九世昌胤未官,余十二世皆有官爵,可谓始祖诚而下官宦世其家,至奋父遵,安定郡望已步入兴盛阶段.《晋书》《北史》载遵:“才兼文武,世居蕃镇,位至车骑将军.”遵六子,长广散骑常待,三烈秦川刺史,烈子世元十八岁身先士卒攻杀叛军会,远近驰名.四歧并州刺史.次奋尤著,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遵裔孙国珍之女为皇大后权倾一时,为刺史、为将军更多,安定郡望步向高峰.随后延之女生后主高纬又尊为掌权之皇太后,太后六个兄弟:长仁、长怀,长穆,长洪,长咸、长兴尽以太后内戚封王,又以长仁之女配后主,而深得后主宠爱,进封为皇后.家族,皇族关系更加稳固密切,重加赐爵封赠,安定郡望步向顶峰.  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23)遵公讨平匈奴叛乱至北周灭北齐(557)三百四十四年间,安定本家封王者有八:延之六子一孙及奋子友.封公爵者五:国珍,僧洗、祥、宁、  虔.刺史六:烈,歧,喜,盛,渊(国珍父)仲操.将军七:遵、略,广、奋,渊(广次子)叔泉、世元.安定显赫荣盛,被本家当作堂号正源于此.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9-06 10:0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8-21
胡海先生1996年去安定故郡考察后所写的调查简报:(2007年南山在广州胡海家里拍摄)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9-06 10:0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9-06
胡海先生最近写给镇原县政府的一封信


胡海儿子上周打来电话,告知胡海先生接受了我的建议,已经取消了今年国庆节去西北考察的计划,我感到很欣慰。现将早先胡海先生写给镇原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封信(草稿),在胡氏宗亲网上发表。一位热衷于胡氏历史研究的耄耋老人,虽暮年而壮心不已的豪情,实在是令南山感动。之所以公开披露此事,也是希望有志于胡氏文化研究的年轻一代,要以胡海先生为榜样,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做好族史考察工作,切勿好高骛远,夸夸其谈。在我们胡氏宗亲网上,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去过古安定临泾而发表考察文章者,而胡海先生在1996年就已经去过了,在14年后的2010年,八十三岁的老人差一点重走长征路。族史考察,任重道远,愿胡海先生的谆谆告诫,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
南山 2010.09.06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9-06 10:1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9-06
胡海宗亲年界高龄,依然壮心不已,令人起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12-27
寻根问祖需要胡海老辈这种执着不舍的精神,才会可能有收获的希望。感动!
QQ:69410278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