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891阅读
  • 28回复

甘肃镇原----胡国珍的故乡(视 频)   安定郡与安定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6-25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http://916hus.vhost024.dns345.cn/hus/info/Trends/2011050450411179005.html

2011年5月4日,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赴甘肃镇原采访联络人员胡绪阳,所拍北魏司徒胡国珍家乡的视频。这里是安定胡氏的发源地,他还准备明天去胡国珍的墓地进行考察。

视 频网址:http://916hus.vhost024.dns345.cn/hus/info/Trends/2011050450411179005.html
文 字报道: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9107&fpage=0&toread=1&page=3

        看了《南山再访胡海先生》关于安定郡实地调查一事,我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发上来,供宗亲们参考。
        先发关于安定郡的资料,下次再发安定堂的资料。                                                                      
                                                                                    安定郡

    《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条下颜师古注曰:武帝元鼎三年置。这就是说安定郡置于汉武帝时期。其郡下辖二十一县,曰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巒、三水、阴槃、安武、祖历、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支道。至东汉时期,安定郡及其属县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安定郡记安定郡辖县八,曰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阴盤、彭阳、鹑觚。由此可知,东汉安定郡辖县比西汉竟减去十三县之多,可见东汉安定郡的范围大大缩小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郡治不在原来的高平(宁夏固原)而改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南)了。这就是说东汉时的安定郡治已不在宁夏固原境内而南徙至今甘肃陇东。至于其郡一些易受羌人攻略的属县,特别是萧关(在今甘肃平凉北)之外的属县,不是内徙合并,就是被羌人占领了。
    东汉时安定郡的内徙和缩小,实际上是与其西北边的羌人的强大而密切联系的。《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的很清楚,其文曰:羌既转盛,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至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辙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趿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这次内徙,郡县并举,变动更大,安定郡徙于美阳。美阳在今陕西武功县北,距离长安已近在咫尺了。
    《后汉书.西羌传》又载:(汉顺帝永和)五年夏,且冻、傅鸡种羌等遂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杂种羌胡大寇三辅,杀害长吏,于是复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遣行车骑将军执金吾张乔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河内、南阳、汝南兵万五千屯三辅。《后汉书.顺帝纪》记此事更具体,其说(永和六年)冬十月癸丑,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此时,东西羌联合,已威胁到长安附近的三辅之地。安定郡又被]置于三辅之一的扶风境内。至于远离长安的西北边地,特别是宁夏固原地区,至少在第二次内徙后就被羌人占领了。换言之,东汉时的安定郡不但内徙,而且内徙了三次,即一徙临泾(今甘肃镇原),二徙美阳(今陕西武功),再徙扶风(今陕西西安附近)。《续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安定郡还有八县的情况,应为反映的是东汉早期的情况,即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之前羌人还没有占领安定郡及其属县的情况。


西汉安定郡


东汉安定郡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05 14:46重新编辑 ]
牛顿:"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1-05-27
书摘《中华姓氏谱。胡姓卷》

第二章 安定胡氏的播迁和分布

  陈国及两个胡子国灭亡之后,胡姓子弟究竟何去何从,由于世远年湮、史载不详,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但是胡姓最初播迁的足迹并没有完全埋没于历史的黄尘之中,几位当时的胡氏人物如春秋时期齐国的胡龅、战国时期卫国的胡衍为我们提供了胡氏最初变迁的一点线索。姬姓胡子国在河南郾城,归姓胡子国在安徽阜阳,而卫国在河南、山东一带,战国时胡姓的生活区域已经从河南、安徽扩展到山东。两汉三国时期,胡姓人物较多地出现于史籍之中,胡姓播迁和分布的情况相比以往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西汉胡安为临邛(今四川邛崃)人,胡建为河东(郡治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胡刚为华容(郡治今湖北监利县北)人,胡常为清河(今属河北)人,东汉胡腾为桂阳(今广东连县)人,三国时吴国的胡勃为豫章(郡治在今江西南昌县)人,胡综为固始(今河南太康县南)人,魏国的胡昭为颍川(郡治在河南禹州市)人,胡质为寿春(今安徽寿春)人,蜀汉胡潜本为魏郡人,后迁居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由此可见,当时的胡氏已经播迁于四川、山西、湖北、河北、广东、江西等一些地方。但当时胡氏主要生活区域还是在北方。

  时至南北朝及隋唐时期,胡姓又进一步向各地播迁。据《唐代墓志汇编》的记载,书中胡姓墓主皆为安定胡氏的后代。虽然祖籍安定,但他们已经相继离开故乡,为官各地,迁居各方。从中可以发现一些安定胡氏在北魏、隋、唐时期播迁的痕迹和线索。具体情况如下:

  迁居或为官山东者:胡永字敬延,曾担任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史、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掖县)太守、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太守。胡永父胡邕曾任南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刺史。

  迁居或为官山西者:胡永字敬延,曾任延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代县)太守,胡光复父胡玉曾任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北)司兵参军事。胡者字方官,担任虔王府长史,卒于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年60,葬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灵丘县城北30里之岗原)。胡泰子胡宗约住晋州襄陵县(山西临汾县东南)主簿。胡泰父胡贞为朝请大夫、汾州(治所在今山西汾阳县)长史。

  迁居或为官河南者:胡永祖胡亮在北魏时为镇北司马、徐州(北魏时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牧,爵临泾子。胡光复曾祖胡延咸在萧齐时封广武王、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中书令,北周时为河阳(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太守,胡哲字仁感,来仕帝京,为陪戎副尉,遂为合宫县(今河南洛阳市西郊)人,卒于万岁通天(公元696年)五月八日洛城私第,年62,葬于洛城东北7里的原礼。胡哲祖胡通任隋怀州河内(今河南洛阳市西郊)县丞。胡肃字元暹,初为宋王府执事,历仕中书直省、右领军卫长上、河南府武定府别将、河南府泪梁府左果毅,死后葬于洛阳城东北邙山之阳。胡肃曾祖胡坚随任豫州褒信县(今河南息县东北)令。胡曾父胡思德为汝州临汝县(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县西)令。他的铭文中有“因官测主之邑,遂*洛之阳”语,系因官宦而定居于洛阳的。

  胡者祖胡叔平为相州滏阳(今河南滏阳县)县主簿。胡者祖胡威为仪州和顺县(今地)尉。胡者父胡璧为兵部常选。他的铭文中有“因官创业,易地迁居”语。胡贞之次子胡泰字宽时,后迁居于洛阳县绥福里,卒于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年so,葬河南县伊洛乡司马里。胡泰之曾祖胡玄中为唐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新夕县令。胡光复为左翊卫,卒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葬于洛阳东北的邙山。

  迁居或为官河北者:胡永家于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河),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七日卒于家,年88。

  迁居或为官四川者:胡光复祖父胡山君先后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东曹掾、唐始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普安县令、益州(今成都平原一带)录事。

  迁居或为官湖北者:胡永之孙胡宝字令珍司职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参军事。

  迁居或为官湖南者:胡永之子胡质任澧州(治所在今湖南澧阳县东南)司法参军事,天性仁孝,不坠家声。胡质墓志中有“秦中著姓,河北高门”语.胡光复曾祖胡长延隋为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刺史.胡珍祖上任晋右仆射,残铭中有“子孙播迁,至十八代孙皇朝为长(下残)自后子孙遂居长沙,便为郡人也”语,定籍长沙。

  迁居或为官江苏者:胡永字敬廷,曾任南兖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司马。胡永孙胡伯远为苏州昆山县丞等。胡泰祖父胡敬文为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录事参军。

  迁居或为官江西者:胡永之孙胡俨字长威,为吏部文林郎、袁州新喻县(今江西新余县)丞。

  由此,胡姓的生活区域在隋唐时进一步扩展到湖南、江苏等地,而一部分现存的湖南胡氏家谱也记载他们的始迁之祖在唐胡时迁居湖南,与墓志所载不谋而合。此后伴随着唐末五代十围、北宋末期、元朝末期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胡姓子孙进一步迁林南方。这样一来,胡姓子孙遍布于五湖四海,胡姓的村落、祠堂20:神州大地随处可见。

  对于胡姓的播迁,我们似乎有这样的认知:在历史长河中,古支胡氏有如片片舟楫,而避乱、迁职、归隐、经商、人口的剧增等诸多因素就有如层层波浪把胡姓子弟推向五湖四海。在飘流的过程中,胡姓子弟既要适应时势的变化,随波逐流;又要克服时势造成的困难,搏击风浪,异常艰难地寻找理想中的港湾。几多风雨、几度坎坷正是胡姓迁徙过程的真实写照.然而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急流险滩都无法阻挡胡姓的征程。风平浪静的港湾最终将是胡姓子弟的归宿。但是风云莫测,每当风浪再起,胡姓子弟将再次踏上旅程,漫漫长路记载着胡姓子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远迁近徙,而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使得胡姓子弟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形成了今天胡氏遍天下的局面。

  胡姓的郡望在唐朝元和以前,主要有安定、新蔡两地.唐时又有弋阳定城、义阳中州、洛阳、雩县、乐陵、恒山、河东、河南等诸郡望。宋时又有沧州、海陵、晋陵、奉新、崇安、庐陵、婺源等诸郡望。其中安定声望最著。安定郡为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东晋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形成于两晋时期,实由安定胡姓名人和安定胡姓的名门望族长时间的发展积淀而成。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东汉时,太尉胡广为安定人。三国时,魏荆州刺史胡质为安定人,其子胡威为青州刺史、平春侯,又居淮南。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27 13:5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1-05-06
胡绪阳宗亲你辛苦了!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1-05-06
十分感谢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联络员胡绪阳宗亲和南山总版主为我们提供的胡氏祖居地胡国珍故乡的一系列报导。胡绪阳宗亲此次所走过的地方,正是我四十年前所工作过的地方,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常年少雨,一个自然村离另一个自然村往往十几里到几十里,村民往往要骑马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种地。那里交通十分不便,1959年我在景泰县喜集水公社福录水大队下乡尊点,一天傍晚我想去离大队十里的一个生产小组了解生产情况,社员劝我天快黑了不要去,我想只有十里路虽然我是头一次去,也不会找不到。其结果由于那个村庄小,只有在半山腰挖的几个窑洞,没有一棵树,待我到达时天黑了下来,我竟然错过了那个小村。眼前一片昏暗,已分不出东南西北,看到的只有高山和沟壑。后来我爬上山顶,看那里有亮光就往那里走,第一次我找到的亮光竟是一个烧炭场,没有找到人。继续顺着山顶走,几经周折天发亮时才侥幸地到了公社驻地。所以,我要向胡绪阳宗亲特别的道一声“辛苦了”。
小树在阳光雨露沐浴下,自大地不断地吸取营养成长壮大,并且有益于大地。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1-05-05
这里的地名是苟家老庄,周边苟姓为大姓,据说有上万人,而胡姓几乎没有听说有。想当年,胡姓与韦姓、杜姓、皇甫等同为安定望族(胡国珍的夫人即皇甫氏),现在安定胡氏已经繁衍到南方各大省区,而在其发源之地,要想找到一位胡姓宗亲,反而成了件难事。据胡绪阳说,这里是上肖乡,在下肖乡(?)听说还有几十户胡姓居民。我问他是否打算前去访问,他说,这项任务还是留给你今后去完成吧。我要回家了,太累。今晚去西安,明天就回湖北。镇原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方,也是胡海先生1996年就来过的地方。如今,湖北总会的胡绪阳宗亲,重走红军和胡海先生的长征路,对古安定郡以及安定胡氏著名人物的遗迹进行了考察,颇有收获,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访问。


胡绪阳在北魏司徒胡国珍故乡考察

南山 2011.05.05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06 09:2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5-05
2011年5月5日

        上午,胡绪阳来到镇原县上肖乡杨城村苟家庄,这里据说就是北魏司徒胡国珍的墓葬所在地。

        转载:胡国珍去世后,太后外从众臣所议,而自己深思之后,认为父亲远慕双亲,属人之常情,也如自己常思父母一样。于是,追崇使持节、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太尉公、同州牧,号太上秦公,加九锡,谥号文宣公,葬以殊礼。持节到安定监护丧事。灵太后迎太上君皇甫氏神柩还乡,与国珍合葬临泾县东80里即今南关苟家庄,原有二大冢,乡人云其一为胡国珍墓。

        目前胡绪阳所了解到的情况是,苟家庄位于上肖乡杨城村(南关地名已不存在)。他刚刚走进村子,我从电话里就听到传来阵阵秦腔唱段,这里正在举行庙会。好像事先知道胡绪阳要来访问一样,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围在他身边,纷纷向他介绍这里胡国珍墓的情况。以前胡国珍的墓地大约占地三十亩,是在上世纪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开始被平掉的。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平原地区,缺土,只好向这些大坟墓取土。村里已经没有胡姓居民了,于是胡国珍的墓地就首当其冲。这些年来,周边的土都被挖掉,只剩下几个土疙瘩。之前这个村子里有老人曾经为胡国珍写过碑记,老人去世后,可能只有他的家人还知道一些情况,正在找。
  
        好在县文化部门已经把胡国珍的墓地围了起来,禁止继续取土。网上说已经将胡国珍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能有这件事。村民们对胡绪阳的来访很有兴趣,纷纷打听胡家人有没有可能在这里修祠建碑。

        胡绪阳已经到了胡国珍的墓地准确地点,这里大约有十几亩地的面积,比其他地方略微高出一点点。上面种了树、种了小麦、还有大葱。县里的确把这块地划定为文物保护范围,村里也指定了当地一户村民负责,防止外人来挖土盗墓,每年可到村里领取一笔保护费。守护墓地的村民告诉胡绪阳,哪里是东面、哪里是西面、哪里是过去的门等等。胡绪阳把电话交给村民老大爷,我对他说,胡国珍是安定胡氏的重要历史人物,我们胡姓感谢他常年守护胡国珍的墓地。

        胡绪阳把昨天从皇后湾取来的一包土洒到了胡国珍的墓前,那里是胡国珍的故乡。这也可能是1000多年来,第一位胡姓族人,为胡国珍带来了故乡的泥土,长眠在地下的安定胡氏祖先,一定会感受到胡氏后人虔诚的敬意。

        据资料上介绍,此地往北去大约十公里处,就是北魏时期的临泾故郡,所以胡国珍的墓地是在当时的城郊,而墓地的规格也相当高(包括陵园可能占地三十亩),安定胡氏在固原、镇原、泾川这些地方留下了很多重要的遗址,而胡国珍的墓地遗址可能要算最清晰和完整的了。感谢胡绪阳宗亲为我们带来以上的新闻报道。

南山 2011.05.05


北魏司徒胡国珍墓地遗址----苟家老庄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06 07:0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5-04
北魏司徒胡国珍的家乡皇后湾,是镇原县郭原乡景原村里的一个自然村,现在只有一百多人。居民有三姓:时、徐、杨,没有姓胡的。

皇后沟是村里的一条沟壑,相传胡国珍的家就在这里,后来因发大水,冲毁了房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沟。

请见胡绪阳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录像稍后发上来):







  
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联络员胡绪阳在胡国珍家乡皇后湾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04 16:3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5-04
2011年5月4日

胡绪阳已经到了甘肃省镇原县。.他将用几天的时间,在这里查访调研安定胡氏祖源地的发展与变迁。胡绪阳是继1996年胡海先生之后,第二位专程来到这里调查访问的胡氏宗亲。这次他是受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湖北孝感)的派遣,前往甘肃、宁夏进行胡氏族源、族居调查工作的。近半个月来,胡绪阳宗亲风餐露宿(夸张了一点,但的确是艰苦异常,住小旅馆,吃不上饭,洗不了澡)先后在宁夏固原市(西汉时期的安定郡治所)、甘肃省泾川县(北魏时期的安定郡主要辖县)考察访问。他去过固原市志办、泾川县窑店镇东坡村、镇原县(东汉时期的安定郡治所)县志办。今天一早从镇原县城出发,前往北魏重臣胡国珍的家乡即现在镇原县郭原乡皇后湾村,目前正在途中。

尽管这次旅行非常艰苦,胡绪阳将成为国内胡氏各组织中第一位前往胡国珍家乡访问的宗亲。1996年胡海先生访问镇原时,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未能亲自前往察访胡国珍的家乡和埋葬地,留下遗憾至今。胡海先生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再到安定胡氏的发源地调研访问,他说:要组织多一些的人到安定跑一趟,很有必要。因为这就不会受那些书本知识的限制,要好好查查当地的县志。现在关于那里的资料都是书本来书本去,对于安定世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要解决就要实地调查。

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在上海参与了这次调研活动,主要是为胡绪阳的这次访问提供远程协助,包括:查找地图,及时告知其所在方位以及乘车路线、提供采访对象的电话号码、居住地址,帮助他制定访问计划;查找资料,通过电话与他的访谈对象直接交流等等,每天都要通话十几次之多。

目前已经落实清楚,胡国珍的家乡是在镇原县郭原乡皇后湾村,埋葬地是在上肖乡苟家村。胡绪阳今天上午去皇后湾村,明天去苟家村。据他与当地村民交谈,这些地方确实没有胡姓居民了。但仍有必要亲自前往一次,凭吊这位安定胡氏的著名人物所留下的遗址,据说现在还有诸如“上马台”之类的地点。从郭原乡没有公交车达到皇后村,他现在是坐摩托车、走路前往的。

昨天,胡绪阳到达镇原县后,即按照南山所提供的胡海当年采访资料,前往位于县城东一里的胡奋故居----胡家坪,遗憾的是,尽管地名叫胡家坪,这里同样已经没有胡姓人家居住。询问一些老者都不甚了解我们胡家这段悠久的历史渊源。随后,胡绪阳来到县政府的县志办办公室,说明来意后,受到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帮助查找资料,介绍熟悉胡家历史的人。县志办的包主任还在电话上与南山交谈了十五分钟,他说,胡国珍不仅是安定胡氏的著名人物,也是镇原本地区的知名人物,尤其是他的女儿胡充华,即北魏皇太后。胡国珍的家乡和埋葬地就在镇原,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遗迹都不存在了。如果要了解更多情况,可到县博物馆去找一位姓王的馆长,据说他是研究胡国珍的专家,但最近一段时间因博士生考试他不在县里。胡绪阳在县志办查看打印了一些资料。有趣的是,当年胡海先生访问也来过这里,可能看到的就是同一本县志。

胡国珍的故乡和葬地,是胡绪阳走访的重点地方。另外,我想托他了解镇原县现在的胡姓人口及分布的村落,调查这些胡姓村落究竟还有没有汉朝、魏晋年代繁衍下来的“安定胡氏”,看来困难极大,县志办里没有资料,而且从各种迹象来看,本地胡姓极少,而且都是后来从山西、陕西迁来的。胡海曾经找到过一位宗亲,声称是安定胡氏后裔,但时过境迁,再重新去寻找,难度很大。我们也只能实事求是,把目前真实的安定古郡的现状,如实地报告给广大胡氏宗亲们。

南山 2011.05.04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06 07:0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5-02
2011年5月2日

又有新资料发现:http://www.zhenyuanren.cn/thread-584-1-1.html

胡海去年写给镇原县政府办公室的信(未发出)中也提到:“我要多多感谢你们的帮助,就是没有到皇后湾和胡国珍的坟地瞻仰和参拜......”

今天下午,正在甘肃省泾川县窑店镇东坡村访问的胡绪阳宗亲,打来电话称,已经找到村里的退休教师胡允兴。根据他提供的资料,胡国珍的祖籍地确实是在镇原县的“皇后村”,不在这里。但其葬地是否也在那里,还不清楚。(网上有对他的访谈:泾川窑店:寻迹北魏胡太后遗踪 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07/11/09/010513173.shtml

查百度地图,郭塬乡有皇后湾,位于镇原县西北方向40公里处。明天胡绪阳宗亲将前往那里探访。不过,据所了解的情况,那里已经没有胡姓族人居住,村里人姓张不姓胡。

今天,胡绪阳宗亲在东坡村胡允兴老师家里了解到,当年(1996年)胡海先生也来到这个村子访问,是胡佐周宗亲接待的。后来胡海先生给他们村寄来一本《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村里共有二三百户胡姓人家,肯定不是胡国珍的后代,据他们说是从山西“大槐树”迁过来的。周边还有几个村子,也是从这里分迁出去的。

这里地处偏远,以前常有骗子过来行骗,所以村民的警惕性很高,一般不轻易接待陌生的外地人,除非你去找村委会。而这两天“五一”节放假,学校和村委会都找不到人,所以胡绪阳的访问不很顺利。

胡绪阳是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湖北孝感)的联络员,目前正在甘肃、宁夏一带的胡氏族居地调查访问。之前他去过湖南、贵州、云南、海南等地访问,之后他还要去东北三省联络胡氏宗亲。

南山 2011.05.02


划圈处即胡国珍的祖居地皇后湾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5-11 06:1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4-30
......

看过传真,我先是给胡海儿子打电话,表示我不赞成胡海先生目前只身前往甘肃宁夏调查访问的计划。这对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说,的确是困难重重,切不可贸然行事,劝告信件暂时不要发出。对于老人多次表态,要重视胡氏祖源地研究,我非常理解胡海先生的心情,但仍认为此事还有继续商榷的必要。关于古安定郡的胡氏祖源目前状况,已经与胡海先生的想象有一定差距。首先,古安定郡建制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据今已有两千多年,期间治所多次变迁,从宁夏固原到甘肃镇原,胡氏先祖的遗迹也逐渐消失在岁月的流逝中。胡遵、胡奋、胡质、胡威这些安定胡氏先祖出自临泾,征战四方,在目前的安定故郡已经很难找到先人的实物遗迹了。史称胡国珍归葬临泾县东80里,原有二大冢,乡人云其一为胡国珍墓。今已夷为平地,无冢可辨。据资料显示,镇原全县目前只有500余户胡姓家庭,北魏司徒胡国珍家族所在的村庄目前有2000多人,但已姓张不姓胡了。如果要亲自前往考察,只能是临空凭吊先人遗址,满足一下情感上的归属感。如果要到县政府有关部门查阅资料,可能会有些收获,但在如今信息时代,关于古安定郡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在网上已经可以查出很多,其中不乏有关“皇甫、胡、梁、韦、杜....”这些著姓望族的专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实地考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年老体弱、旅途劳顿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尤其是像胡海这样80多岁的老人。如果真要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去考虑,我实在是不能放心他的只身前往。以上意见已经转达给胡海先生家人,他们也同意我的意见,尽量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

南山 2010.08.21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