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6756阅读
  • 24回复

关于胡宗南祖籍世系的调查与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9-24
编者按:胡宗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许多权威资料上都记载,胡宗南祖籍在浙江孝丰(今属安吉)。但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查阅各地族谱资料发现,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有说浙江镇海是胡宗南祖籍,其三岁时家迁孝丰,有上溯五代说明胡宗南的先祖来自江西,也有族谱记载是来源于广东,胡氏宗亲网上还有其他的发帖意见不一。宗亲网的宗旨是帮助各地宗亲寻根问祖,调查历史胡姓人物的生平,也包括历史人物的祖籍源流等方面情况,对填补中国近代史研究资料,开展胡氏地缘血缘分布研究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本帖主要讨论与胡宗南祖籍世系有关的话题,欢迎广大宗亲朋友积极参与讨论。南山 2008.09.24

1999年版《辞海》胡姓人物条目

        胡宗南(1896--1962)  浙江孝丰(今安吉)人,字寿山。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抗战胜利后,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率部进犯陕甘宁边区,遭到边区军民的沉重打击。1950年去台湾,后任台湾澎湖防守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

转贴一则资料:

胡宗南 http://www.cnbcr.com/contents/2007/12/9223.shtml
日期:2007-12-18 11:47   来源:cnbcr.com   责任编辑:紫菜包饭



        胡宗南(1896~1962) 别名琴斋, 字寿山,化名秦东昌。生于浙江镇海霞浦镇(今属浙江宁波北仑区),幼随父叔迁居浙西孝丰(今属安吉)。湖州吴兴中学毕业后,回孝丰当过小学教员,1924年得同学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 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录取。结业后在军校教导团任排长,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因功升任连长。同年9月编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胡又升任第一师二营副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任营长,后任二团团长。攻打南昌时,所率团火攻牛行,打败孙传芳一个精锐师,活捉军长李彦青以下8000人;接着占杭州,入上海,积极参加“四·一二”大屠杀,深得蒋介石赏识。 1927年5月晋升第一师少将副师长。1928年部队缩编,先后任第一师第二、第一旅旅长。在蒋介石战胜各军事实力派的历次战争中,效力至勤,特别是1930年与阎锡山、冯玉祥的中原大战中,因师长除庭瑶负伤,胡代理第一师师长,率部与冯玉祥的孙良诚部凶猛拚杀。一次孙部逼近蒋介石的指挥所,相距不到五公里。胡冒死护卫蒋介石撤至商丘,使蒋深受感动。1931年冬,胡被正式任命为第一师师长。1932年初,蒋组织复兴社,胡为该组织核心十三太保之一。嗣后,他追随蒋介石与红军作战,先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再入川堵截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虽未打过胜仗, 却受到蒋介石的褒奖,1935年4月晋升陆军中将,11月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红一方面军到陕北后,胡又率部入山西,与阎锡山一起阻击渡河东征的红军抗日先锋军。 1936年9月任第一军军长后,曾奉命在陇东进攻红军,被红军在山城堡一带打了个落花流水。

        抗战爆发后,胡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日军自金山卫****上海后, 撤回陕西整补。1938年5月开赴豫东抗御日军。10月武汉失守后,由信阳退驻陕西,守卫陕州至宜川的黄河防线。1939年蒋介石掀起反 共高潮时,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兼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率军向陕甘宁边区纵深进犯,占据了淳化、旬邑、正宁、宁县和镇原五县地盘。与此同时,还协同陕西省保安处与甘肃驻军, 强征民工,修筑了一条东起陕西宜川、西至甘肃西峰镇,纵横两省,长达700余华里的碉堡封锁线,严密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1942年初,胡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后改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在西安设副司令长官部。1944年11月又代司令长官, 1945年7月升司令长官,统辖第三十四、第三十七、第三十八及第三十一等四个集团军,总计约40多个师,45万人左右,势力遍布陕、甘、宁、青、新五省,成为西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被蒋管区的人称作“西北王”。他仗着自己的实力,在1943年7月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反 共高潮中, 动用长期包围陕甘宁边区的两个集团军和河防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只是由于****共产党已做好充分的自卫反击准备,加上国内人民的坚决抗议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才被取消。

        在国民政府军的众多将领中,蒋介石为何独宠胡宗南? 原来,胡是蒋的同乡,是蒋为校长的黄埔一期学生,又任过蒋的“天下第一军”、“天下第一师”的军长、师长,几乎占全了蒋介石“黄、陆、浙、一”的用人标准,加上他还是黄埔系秘密组织复兴社的领导骨干,跻身于“十三太保”之列,又有救驾、护驾之功,因而深得蒋介石宠信,时人将他与陈诚、戴笠并称为蒋氏门下“三鼎甲”。在西安,他先后建起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四团等各类军校和训练机构,培训并充实所辖军队的各种骨干;同时,还设置了西北特种拘留所、青年劳动营、副长官司令部侍勤队等特务机构,刺探八路军情报,拘禁、残害共产党员、爱国人士,破坏中共地下组织。他长期盘踞陕西,派兵拉差,横征捐税,全面实行军事管制和联保连坐制度,忠实维护着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抗日战争刚胜利,胡即被加授上将军衔,使其成为当时黄埔学生中最早、也是国民党*权覆灭前唯一获上将军衔的人物。他曾派部分主力开往华北、中原,抢占被八路军、新四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的地盘。内战正式爆发,他奉蒋介石之命积极进行进犯陕甘宁边区的准备。 1947年3月13日,胡部以“消灭中共首脑机关、把西北共军赶过黄河以东”为目标,集中15个旅,由洛川、宜川分两路直扑延安。中共中央审时度势, 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19日,胡部占领空城延安,虚报军情,获蒋介石授予的二等大绶云麾勋章一枚。不久,国民政府撤销战区,胡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改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然而,就在他“欢庆胜利”、加官进爵之时,他的十几万大军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3月25日,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伏击孤军深入的第三十一旅, 全旅被歼,旅长李纪云被活捉;4月14日,胡部一三五旅4700余人又被全歼于瓦窑堡以南的羊马河,代旅长麦宗禹被俘;5月2日,西北野战兵团一部采用蘑菇战术将胡军主力诱往绥德,主力突然向驻蟠龙的一六七旅旅部及一个团发起猛烈进攻,全歼该旅6700余人,生俘旅长李昆岗。出战一个半月,胡连中共首脑机关和人民解放军主力的去向也未搞清, 却接连丢失了三个旅。正在恼火之际,又接连传来8月22日整编三十六师被歼灭于米脂县沙家店、 10月4日整编七十六师被歼灭于清涧县城的消息。 然而,更大的失败还在后头:1948年3月宜川、瓦子街一战,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以下2.9万余人全部被歼,迫使其撤出陕北,困守关中。

        1949年5月19日, 人民解放军突破泾河南岸的胡军阵地进抵西安城郊,胡逃至宝鸡, 联合马鸿逵企图反攻咸阳,又被解放军击溃。7月14日宝鸡解放,胡逃往汉中。蒋介石对胡仍然信任有加,任命他为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1月率部南逃成都,又改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代理长官。然而,这位天子门生无力挽救蒋家王朝彻底覆灭的命运。入川不久,所部30万大军先后在成都、西昌被人民解放军歼灭。 胡只身一人逃往海南岛,1950年3月到了台湾。遭到陕籍监察委员李梦彪领衔,46名监察委员签署的弹劾。幸有蒋家父子袒护、帮忙,原部属四处活动,很快又有108名立法委员会上书蒋“总统” 和“行政院长”陈诚,要求“免其议处,畀以新任,责效将来”。蒋、陈都不想拔出萝卜带出泥,遂将“弹劾案”搁置起来,并于1951年夏任命胡为“江浙反 共救国军”总指挥、“浙江省主席”。1953年请辞回台,入国防大学高级班学习,结业后任“总统府战略委员会”顾问。1955年春,浙江沿海岛屿已全部被人民解放军解放, 同年9月,胡又被任命为澎湖列岛防守司令长官,到1959年才调回台湾,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他还是****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七、第八届中央评议委员。1962年2月14日卒于台北。
[ 此贴被南山在2010-02-11 20:2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9-24
南山看谱 29  江西上犹胡氏和胡宗南祖籍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394&page=4&fpage=1

        胡海先生的一页族谱手抄件,让我花了两天时间来关注江西上犹地区胡氏的情况。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晓鹏宗亲告诉我,江西上犹地区胡氏最近组团前往吉安,了解霸公时代的远祖情况,尤其是万九郎公一系的情况,委托我提供一些与江西上犹胡氏有关的资料。在查找资料时,意外发现胡海先生一张上犹胡氏外迁列表手抄件(后得知即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介绍江西上犹胡氏的内容),最后一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惟敕(公)本拟迁四川,中途又转迁浙江。旧社会的胡宗南将军即惟敕公的五世孙”。众所周知,胡宗南祖籍浙江镇海,我在网上查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关于胡宗南先祖在江西的点滴资料。于是我又打开了上犹六支胡氏1997年的联修族谱,试图从中找到些线索。

        关于上犹胡氏的情况,很有意思。这六支很明显源流不尽相同,尽管显得有些牵强,但在1997年的联修谱上却都归于霸公同支后裔。这次听晓鹏说各支都有代表前来吉安。上犹六支胡氏为:城南支、金盆水岩支、樟树(油石)支、上村支、南康支、城西支。其中以樟树(油石)支和金盆水岩支人数最多,南康支以其著名的“泄传”世系而闻名,因为他们的世系里有铨公,因而也被划归进霸公派,上面的世系就不用去管它了。樟树(油石)支是典型的霸公世系:六世琏--拱辰--权--(金夫)--维宁--札--(火荐),这在琼芬宗亲提供的世系图上也有记载。而让我感兴趣的是上犹金盆水岩支,(正是这一支有可能是胡宗南先祖所在支系)我手上收集有一些与他们有关的资料,容我一一道来。

        上犹胡氏金盆水岩支(又称上犹营前胡氏--目前主要族居地为上犹营前镇),实际上是在明末清初生成的胡姓族系,它与其他支族实际上并无太多联系。这是一个在中华民族战争动荡历史中不断迁移的支系,他们的迁移历史很具有代表性。据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在一位叫黎八娘的先祖婆率领下,他们从福建宁化石壁迁往广东龙川,她的两个儿子汉荣汉广的后代又从广东迁到江西上犹定居。由于不知道先祖的名讳,后人就杜撰了出一个“裕公”作为本支先祖。试问,既然连先祖的名讳都不清楚,如何又得出本支出自霸公--胡铨支系的结论?具体描述为:明初黎氏祖妣携二子二侄从福建宁化石壁乡徙居广东惠州龙川县张坊约(乡)牛史(角)塘。(括号内为我所疑字),清初由于江西上犹地区招募粤东民众前往垦荒,于1661年由一位贤玖公带领族人前往,在上犹金盆水岩落籍,以“胡子田”为名立户(族谱中有《子田公迁犹起籍始末》一文)。过了30多年,还是这位贤玖公又带领一批族人离开了上犹,这次他们所去的地方是湖南浏阳,还记得吗?胡耀邦出生的地方,不过他们和胡耀邦那支西岭胡氏并不是同一支。胡姓书籍上多记载他们这一支为“湖南荆萍胡氏”。

        要说我们的先祖有足够的智慧,创造出“字辈”的科学方法,为后人分清昭穆提供了可靠依据。“黎八娘”这一支,除了上面的世系不清楚外,从汉荣汉广以后的世系字辈清清楚楚,居然已经排到了第六十九世,而目前才用到三十九世!“汉得日法深宪廷积隐曰居贤世,士行惟尚志,开宗本益(一)源(祥)......”。我查看了上犹和浏阳的世系表,惊叹其出奇的一致(个别同音不同字),我认识的一位上犹宗亲即为“益”字辈。“胡宗南将军即惟敕公的五世孙”,在这里也能得到字辈上的证实。只是我翻遍了上犹胡氏和浏阳荆萍两地族谱,“惟”字辈多到不可胜数,唯独没有发现“惟敕公”,当然也就没有办法继续往下查到胡宗南了。

        说到这个“士行惟尚志,开宗本益源”字辈,还有一段小插曲值得一提。前两年我在四川老家探亲,我三叔拿来一本《四川繁南胡氏族谱》手抄件给我拍照,说是他认识的一支胡氏宗亲,清朝年间从江西上犹迁来成都新繁,繁衍至今,俨然已成望族,新修族谱有十几卷。我拍好以后不久,就有祖籍为上犹的广东宗亲在网上发帖,询问本支情况,我很快根据照片资料给出答案,其依据就是这个“士行惟尚志,开宗本益源”字辈表,为他寻根提供了帮助。我对照胡海先生的上犹族谱手抄件发现,上面也清楚地记载:“隐洁公迁于四川成都府新繁县罗村立基”。总的来说明清以后的族谱记载已经越来越接近于事实,不像宋元时期那样扑朔迷离。字辈表是寻根的关键所在,这也就为我们查找胡宗南的先祖情况提供了可能性。虽然这次我没有能从两地族谱中找到可靠的依据,但我相信胡海抄下来的资料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惟、宗字辈在“黎八娘”这一支上是确实存在,有着无数后人的事实。

        再总结一下本次看谱的经过及体会:
        晓鹏宗亲委托查资料----看上犹谱发现胡宗南祖籍可能在江西----查上犹胡氏有六支1997年曾联修族谱----重点查上犹胡氏金盆水岩(营前)支----上溯到明初黎八娘携二子二侄迁广东龙川----贤玖公明末清初迁上犹再迁湖南浏阳----清康熙年间上犹一支迁四川(看表知道不止一支)----知道最近上犹胡氏组团去江西吉安调查族源----试图揭开黎八娘以上世系迷案----我想查清胡宗南先祖情况以满足好奇之心。

南山 2008.08.10

原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24 10:5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9-24
相关资料发帖如下:

南山
光头宗亲:我在查找胡宗南祖籍资料时,发现镇海《剑桥胡氏宗谱》现收藏在你们北仑区档案馆,据说胡宗南出自该族。我很想多得到你的帮助,找到这一支的联系人,看看他们的族谱记载。这将是国内首次对现代名人胡宗南的祖籍地进行探秘,如您有兴趣,我们可以一道来做这件事。

光头:
“镇海《剑桥胡氏宗谱》现收藏在你们北仑区档案馆”不会吧!北仑区档案馆是八十年代建立的,《剑桥胡氏宗谱》不可能有收藏,《剑桥胡氏宗谱》收藏在镇海区档案馆到有可能。  
另外,有传说胡宗南是北仑亚浦人,在亚浦有房屋,在文革前被拆除,可是胡宗南本人不承认。

芦江之恋:
南山宗亲,关于胡宗南一支,一直是个谜。其故居与2003年因修建立交桥已拆除。民国宗谱和世系在霞浦胡振彪手里,你可与霞浦街道联系。

南山:
今天在网上查得浙江宁波北仑区(镇海)霞浦街道街道资料,看来胡宗南是江西上犹胡氏后裔的记载严重失实。胡宗南的谱名端德,其父为“胡际春”,非上犹胡氏之“开”字辈。胡宗南的“宗”亦非上犹胡氏之“宗”明矣。

从“惟”至“开”不过三代人,想来胡际春的父亲不会轻率地改变从江西带过来的字派,把本应为“开”字辈改成“际”字辈。

奇怪的是,从惟字辈离开上犹后,上犹宗亲从何而知远在浙江的胡宗南与他们同支。我推测自胡宗南成为民国年间名人以后,江西和浙江应该有过往来。但目前从他们的字辈看,已很难说胡宗南属于江西上犹胡氏这一支了。江西上犹胡氏字派“士(世)行惟尚志 开宗本益源”。胡海手抄件上记载:“惟敕本拟迁四川,中途又转迁浙江。旧社会的胡宗南将军即惟敕公的五世孙。”


南山  2008.08.18

附:霞浦街道网站资料
http://www.xiapu.gov.cn/z1_5_3.asp

胡宗南(1896~1962)
  胡宗南,原名广德,谱名端德,字琴斋,又字寿山,号悦心,霞浦街道朱塘村堂楼胡家人。3岁时其父胡际春被任为孝丰县(今属安吉县)收粮主事,全家迁至孝丰县城西鹤鹿溪村居住。

[镇海]鉴桥胡氏宗谱:
  七卷,首一卷/陈师蕃、董祖羲编纂.—1918年立爱堂木活字本.—5册.—4修本
  始迁祖:太岳,明中叶自余姚县柏山村迁居镇海县鉴桥村。本谱始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世。本支派排行字:万乘在国宗闰申忠可敏文武乾隆盛一大正世承永安仁□美端本善为先祖德光昭远□占秀毓绵周封开景祚宋学启真诠继述姚江诸蕃昌鉴永。卷首:凡例、源流考、家训、行第;卷一~四:系传;卷五:谱序;卷六:堂、庵、亭、祀产;卷七:艺文、勅命、传、墓、志、赞、寿序、行述、诗。   收藏单位:宁波市天一阁   序号:2400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8-23 21:05重新编辑 ]

http://www.dangan.ningbo.gov.cn/nbda/onlinequery.do?task=t_response&map(QID)=55488747-30169185

网上咨询反馈
    发布主题:如何查阅《剑桥胡氏宗谱》? 2008-08-08 08:31
    提问者:南山
镇海区档案局档案资料征集成果丰硕

--------------------------------------------------------------------------------

发布时间: 2008-06-18    访问次数: 作者: 黄淼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镇海区档案局    

   丰富的馆藏是档案馆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镇海区档案局通过多种途径征集档案资料。上半年,已经征集金燕昌、王承天、毛炳全等书画名作;乾隆、嘉庆年间的绝卖田契;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户粮执照、同治、光绪期间分书;1953年至1954年摊贩营业证书、购货交易证、澥浦郑氏十七房家谱、灵岩横河乐氏宗谱、剑桥胡氏宗谱(胡宗南世系情况)、灵岩徐家洋徐氏宗谱、北仑新契陈氏慎德堂总谱(陈逸飞)、芦江胡氏宗谱、朱塘胡氏宗谱等。
胡氏宗亲网(hhttp://www.hszqw.com.cn)

回复部门:信息技术处 2008-08-08 15:24
请访问:http://www.hszqw.com.cn

我(胡氏宗亲网)提问如何查阅他们馆藏《剑桥胡氏宗谱》,回答却是让我访问胡氏宗亲网,真笑人。不过从我收集的浙江图书馆所编资料中的鉴桥胡氏宗谱简介,看不出胡宗南和他父亲符合该族的字辈。估计是业务部门把朱塘胡氏宗谱所载胡宗南家族一事错记为剑桥(实为鉴桥)胡氏宗谱上去了。
南山 2008.08.23

09.13 收到胡振彪宗亲第三封信,得知朱塘胡氏的确是源出鉴桥(今属宁波北仑区大碶街道吕鉴村) 南山 2008.09.24补记


多谢芦江之恋宗亲帮忙,已经和浙江镇海霞浦街道的胡振彪联系上了。

据胡振彪宗亲说朱塘胡氏宗谱已经损毁,他根据残留页重新整理复原,最近镇海区档案局拿去复印过(果然是记载出错),确实有胡宗南的相关资料。只是他们这一支的族源据说是来自浙江本地的余姚柏山胡氏或乌山胡氏,对我提供的江西上犹胡氏来源,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希望我能前去看谱面谈。

随即和江西上犹的胡央(音)善宗亲联系。他说他自从修谱开始一直参与其中,应该说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也没有听说过胡宗南出自他们这一支。看来的确知道的人不多。无风不起浪,为什么胡海先生的手抄件上会有:“惟敕本拟迁四川,中途又转迁浙江。旧社会的胡宗南将军即惟敕公的五世孙”的记载。我继续查看从胡海那里拍来的资料照片,很快就发现了新的线索。

江西上犹县枚水乡上坪村胡宗薰在1997年8月20日写给胡海的一封信上是这样说的:关(于)胡宗南是惟敕公的五世孙,惟敕公的上辈:日绪--居凤--贤柞--士珊--行博,对惟敕自迁移后下辈未查到,其居住县分未查到。惟敕是霸公第39世孙。这就令人奇怪了,既然下辈都不清楚,那为何唯独记得胡宗南是惟敕公的五世孙?

将此信息转告上犹胡央(音)善宗亲,他说有胡宗薰这人,胡海来上犹调查时是他接待的,但前几年已经过世了。他打算根据此辈分再去翻翻老谱,有进展会立即和我联系。

眼看线索中断,还是不甘心,又给胡海先生打电话,问他对此事还有多少记忆。胡海先生回忆说,他大概在93年曾经到浙江胡宗南老家调查过,我问他是哪个老家,镇海还是安吉,他记不清了,说有一个胡宗南故居,还挂有一块牌子(可能是安吉)。有人给了他现在台湾的一位胡宗南的叔(?)的通讯地址,他照地址写信过去也没有回信。又说胡宗南在大陆亲属很少。关于上犹胡氏的胡宗南世系说法,他将信将疑,手抄件上记下来,但没有写进《大通考》去。

由此看来,胡宗南祖籍在江西上犹的说法,很难有可靠记载支持,基本属于传言了。

南山 2008.08.25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8-25 19:2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9-24
考查报告

转自:http://hqwh.5d6d.com/

按我胡氏旧谱序,载先祖于“南宋间(?)”迁居闽中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现改镇)地名未选筑室居焉。后值元末干戈相寻,明祖定鼎祸乱始定。祖妣黎氏(讳八娘)携子(汉荣、汉广)与侄(汉华、汉增)避居广东惠州之龙川县雉鸡垅。祖妣旋逝,我祖荣公兄弟稚幼,前世祖讳不复记忆,至于卒葬以及祖妣姓氏、前人功烈,概无闻焉。而荣公之父殁于宁化,号曰宁化。又载“元兵燹后,播迁流漓,谱谍散失”,“惜于元迁闽一节散失”,“若夫荣公以前,列代祖系,前人传抄,年代世数查多舛谬,谱载以后以俟吾族中之贤能博洽者参焉。”

   从明鼎初(1368—)荣公随母迁龙川以来,迄今六百多年,虽经列次修谱,均因条件所限,未能考查清楚。一九九七年合族于上犹县城联修胡氏族谱期间,我也曾与族先后到过吉安市、值夏镇、泰和禾溪以及福建长汀、宁化县档案馆、长汀童坊胡岭村,宁化石壁镇“客家祖地”等多处考查,并且还查阅过赣南“于、会谱”、“安、寻、定联修谱”等,但均未详实考查清楚荣公以前真实列代祖讳,故联谱仍将此节基本按旧谱照录待考。

   时至今日,欣逢广州(胡海金胜)《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面世,我认真细致查阅该书特别寻找了闽、粤方面有关资料,遂从广东丰顺汤坑石岗郭湖潭肇基始祖有通谱发现:

   有通,又名念,因元末鹿失而无安,乃思于广东潮州,相去万里,可以避地,遂自福建永定下洋,迁于潮州揭阳(今梅州丰顺)汤坑石岗郭湖潭肇基。生元大德三年(1299)十月二十日午时,卒明洪武元年(1368)七月初五辰时,葬石冈上坳白坟田(旧称军塘角)。配董氏、黄氏,生子十一:长千一郎、次念二郎、三念三郎、四念四郎、五百五郎、六六真人、七百七郎、八念八郎、九念九郎、十念十郎、十一满郎。其中:

   念八郎,传汉坛、汉华(据我谱载宁俊传汉华、汉增),迁龙川龙母。

   念九郎,号宁化,(据胡海来信谱中还有讳景浩,字裕),传汉荣、汉广。后裔分迁惠州龙川、新会、顺德,五华(原长乐)歧岭、湖南、湖北、江西。

   以上见原《大通考》(512-514、542-543页)。

   故上述念八郎者即宁俊,念九郎者,即我裕公也。这里的详实记载,与我旧谱所载:“裕公号曰宁化。”“胡廿(音念)八郎之后传至裕公”。“祖妣黎氏携子汉荣、汉广及侄汉华、汉增(坛),迁广东龙川肇基。”时间、地点、人物均完全吻合。我十分欣喜!六百多年来,多少世代未能查清荣公以前真实的列代祖讳现在一目了然。这里,应特别感谢叔祖(胡海金胜)《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面世。因我族谱联修刚过,故将荣公以前列代祖的详实资料附录印发出来,望族人认真保管,以供后贤续修族谱之备用也。

   我族谱原把宁俊、宁化舛谬为吉安铨公派下12世景汉之裔,故应从此予更正。

   另:我行博公之子惟敕公,原谱载迁四川,实途中落籍浙江孝丰县(今安吉)。原国民党将军胡宗南即其元孙也。①水岩红军长征老干部胡广(字宗质,原青岛市检察长离休),曾在两党谈判时,与宗南亲自会面得知;②这次上犹联修胡氏族谱时,南康宗亲亦说宗南祖籍是上犹七星,他们有人在宗南部下当秘书;③广东丰顺有通公谱谍载宗南是其派衍浙江孝丰之裔孙(见大通考245页),这恐怕是宗南早已找到祖源之故。
谨此报告。

本伸
公元二00四年十二月于上犹城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02 09:36重新编辑 ]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24 11:0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9-25
南山与胡振彪宗亲通信

(胡振彪,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朱塘胡氏第十六世裔孙,据称与胡宗南上溯至第八世同祖,胡宗南为朱塘胡氏第十五世。)

尊敬的胡振彪宗亲:

您好!今来信向您请教有关胡宗南祖籍一事,麻烦您抽空给予帮助为谢!

关于胡宗南祖籍,我在胡海先生那里收集资料时发现,江西上犹县的族谱上记载说,他们那里的一支胡氏,大概是在清道光年间迁四川途中,改迁浙江,胡宗南是这一支的第五代孙。为此事我先后于胡海先生和上犹胡氏都联系过,看来证据不足。其一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族谱记载的那支外迁胡氏,其二是了解这件事的宗亲老人已经过世,其他人好像并不知晓。所以很有可能是误传。
但我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发现,浙江镇海朱塘胡氏才是胡宗南这一支的发源,得到网上宗亲帮助,我才有幸与振彪宗亲建立联系。我很想了解胡宗南祖上的世系情况,把这一问题彻底调查清楚,发布在胡氏宗亲网上。以后就不会再造成混乱了。看资料你们是胡宗南宗族一支,欢迎你们就此发布有关信息。我们作为全国最大的胡姓网站,也有义务调查事实真相,所以希望能得到你们的配合,共同把这件事调查清楚。

关于贵支的来源,听您说不是余姚柏山胡氏就是乌山胡氏。这两个地方我都去调查过,现将调查的报告打印出来寄您一阅。如果感兴趣的话,我还有许多他们族谱的照片,以后带来给您看看。柏山胡氏分布在余姚、慈溪一带,乌山胡氏在浙江也有很多分布。另外,如可能请您帮我联系一下镇海鉴桥胡氏的修谱负责人,我这里有一些和他们有关的资料,也很想和他们了解一下鉴桥胡氏的情况,这样我要是前来镇海的话,可以和他们也见见面。

最近因工作原因,一时还走不开,所以先写一封信和您联系上。如果您家里有人会用电脑上网,我们可以在网上交流。我的QQ号是:114412749 加我时请注明朱塘胡振彪。

最后祝您工作愉快,家庭幸福!

                                            上海 胡先远(南山)
                                               2008.09.01
南山总版:
    为将胡宗南祖籍地告白于天下,我依据朱塘胡氏旧谱所载,绘制世系图传及生卒配葬考二份,供采信,可也。
    若有疑问,请函询。
              此致
                                          胡振彪
                                              2008年9月11日

振彪宗亲:
    您好!感谢您寄来的有关胡宗南世系的资料,看过资料,对于朱塘胡氏的源流问题,我还是不很清楚,您所言有柏山胡氏或乌山胡氏的可能,我很希望能看到从一世而下的整个世系和族谱序言。看看能不能从我收集的族谱中查到某些线索。上海图书馆里也有很多乌山胡氏和柏山胡氏的族谱可以查阅。另外,我还想问一下,现在你们和孝丰(今安吉)胡氏宗亲还有联系吗?胡海先生给我一个地址,说这个人是胡宗南在台湾的亲属,不知您认识否?台中市育乐街2-26号胡琴谱。我因为上班没有太多时间,只能在节假日抽时间出来搞调查。如果不给您带来太多麻烦的话,我想在国庆节期间到您这里来一次。因为我还要去很多地方,具体时间要最后几天才能定下来,我会把电脑带来给您看看柏山胡和乌山胡的世系。请您把联系方法告诉我一下,到时候再联系。
    祝好!
南山(胡先远)敬上
2008.09.16


先远君:
    为解胡宗南祖籍之迷,君颇费周折,至今仍茫茫无绪。故接函即复,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
    以我朱塘胡氏旧谱所载及长老传闻,胡宗南将军出生于朱塘是无可非议的。其先妣王氏之墓在朱塘祖上(曾被拆,前几年由北仑统战部觅得原碑重建)。幼年随生父美敷公徙居湖州孝丰,若其在世对出生地或说亦模糊哉。在其故世四十六年之后议论其祖籍所在地,除非朱塘胡氏宗谱记载之详外,还有他谱乎?
    我叫胡振彪,谱名本铨,朱塘胡氏第十六世孙,溯至朱塘胡氏第八世孙与胡宗南同出一祖也,故在撰写其传一文时称其为伯父大人。
    世人问及胡宗南为何方人士,以我作答:宁波北仑霞浦朱塘胡氏是其宗祖,生于朱塘,长于鹤鹿溪(浙江孝丰今安吉),终于台北,享年六十有六,客死异乡,为其惜耳。
    尊祖不忘本源,敬宗各重支派,收族明昭穆,辨尊卑,同是舜之后裔。君能网撒天下,集天下胡氏以一览,想常人所不感想,干常人所不敢干之事,在此为君叫好,您之作为将为胡氏后人颂焉。
    祝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朱塘胡氏 振彪
                                              2008年9月8日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25 12:05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9-25
胡振彪宗亲有关朱塘胡氏源流的介绍: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25 12:0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9-25
鹤鹿溪村

    鹤鹿溪村位于安吉县中部偏西、南溪下游洛溪段,距县城11公里。原名下洛溪。隔溪铁钯山,原有古松合抱,高耸挺拔,常有野鹤(白鹭)落聚山林,涉水觅食,因土语"下"(念喔)、"鹤"近音,村人遂谓鹤落溪;又云地形似鹿,取鹤鹿同春吉祥之意,雅化为鹤鹿溪。村因溪而得名。面积8.5平方公里。辖鹤鹿溪、五山、夏庄、罗家头、铺前、栗子墩、龙口、山边、店边街、范家园、毛竹墩、田1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鹤鹿溪。属塘埔乡。1992年有879户、3000人。

        聚族而居  蔚然成庄
    鹤鹿溪村中,以鹤鹿溪、夏庄、铺前3个自然村为最大;全村有50多姓,其中以诸、王、胡3姓为最多。
    鹤鹿溪为诸氏聚居地。据《诸氏宗谱》载:宋靖康间(1126~1127),诸尚子诸三六(又名秀)为避难,自淮安南徙安吉,先卜居广顺乡黄荆村,不久与甥吴瑾同居诸吴村(今鄣吴村),直至诸尚九世孙能一,才移至鹤落溪。子孙繁衍,形成200多户的大村庄。1949年前,鹤鹿溪有诸氏宗祠3座,时有"诸姓鹤鹿溪"之说。1949年后,众多诸姓外迁,现尚有87户居于本村。
    夏庄,原名下庄,为王氏聚居地。明清时,孝丰以缫舍王姓最盛,有分支16庄,缫舍、寨岳等为上八庄,东山、山边、下庄等为下八庄。王姓迁入下庄,人丁兴旺,后建有王氏宗祠。
    铺前,曾名豹雾、雾前,原为胡姓聚居,于清光绪年间由镇海迁入。
    鹤鹿溪村从五山、夏庄、罗家头、鹤鹿溪、铺前、栗子墩、木竹蓬、龙口至山边,再与五山相接,形成一个大圈圈,把3000多亩农田包围其中,俨似一个大庄园。
    村南五峰山,海拔261米,亦称弈山。山自董岭蜿蜒至此,顿起五峰。相传唐代村人姚珍入山砍樵,遇仙对弈于此,后珍亦化鹤仙去。五峰山北麓,唐龙纪元年(889)建德山院,后改为五峰兴国院、德山教院、五峰禅院。寺庙三进,深百余米,山门外古木参天,民国前香火鼎盛(现已毁)。抗日战争期间,浙江省浙西第二临时师范学校曾设于此。

        以农为本  工交初兴
    全村有水田3918亩、旱地371亩、茶山566亩、山林5073亩。向以农为本,是安吉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50年代以来,不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丰产方,使农田达到自流灌溉。60年代,将五山、周家潭、鹤鹿溪、双港口一带近10里河滩,以愚公移山精神,搬石填土,垦造耕地近百亩,种上桑树、水稻等,从此荒滩变成良田。为支援县重点水利建设,熄在五峰山脚,兴建永久性溢流坝,然后开通自五山经山边、龙口直至递铺上郎全长15.2公里的头坝渠道,连鹤鹿溪在内,有15个行政村受益,灌田1.45万亩。1989年,鹤鹿溪村又集资10万元,在溪东岸建517米长、3米高的石砌护岸,防止洪水侵蚀耕地。由于水利条件改善,粮食产量递增,1992年粮食总产2174吨,亩产555公斤,比50年代初增长3倍多。除上交公粮、出售余粮外,人均口粮500公斤。是年产茶58吨、产茧32吨。人均纯收入为900余元。
    鹤鹿溪村旧时陆运不畅,全赖人畜驮挑运输;而水路有南溪经村境直通梅溪,孝丰南乡山货水运经此。60年代后,县内公路迅猛发展,竹木等货物由筏放水运改为陆路车载。原去赤坞、皈山等地,跨南溪仅有木桥1座,桥高窄长,行人望而生畏。1983年,村筹资近10万元,架起3孔、钢骨水泥结构的鹤鹿溪大桥,书画家诸乐三为之题字。大桥长65米、高5米、宽6.5米,可通行10吨载重卡车,由此与孝(丰)泗(安)公路相接。现村民有货车2辆、拖拉机57辆、三轮和四轮机动车10辆,从事运输业务。
    1916年,鹤鹿溪村曾设厂生产桑皮纸,后因原料不足而停产。1949年前,利用水力资源,有水碓5处,进行粮食、饲养加工。70年代,兴建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75千瓦,年发电量50多万千瓦时。1980年在龙口建茶厂,采用新式机械加工名茶。1989年曾在五山创办竹制品加工厂,后停办。

        耕读传家  代有名人
    鹤鹿溪村重视教育,旧时在较大的村落均办有私塾,诸、王两姓聚居地更具规模。1937年合并私塾,改办短期小学,后又改为六年制国民中心小学。学校教育质量颇高,盛时有学生300余人,教师10余人。学生除本村、本乡外,还有的来自缫舍、西圩、赤坞、西亩、鄣吴等地。1949年后,除鹤鹿溪中心小学外,并在五山、夏庄创办初级小学各1所。50年代曾办速成中学1所,学生70余人;公社化时,创办初级中学,3个班,学生近200人;70年代,中心小学附设初中2个班;1974年,把旧校舍拆建成10个教室、6个寝室,再加厨房的新校舍,占地1万余平方米。四周筑围墙,植树种竹栽茶,建成一个清静幽雅的学习环境。1983年,夏庄小学建成二层教育楼。1992年,全村在校学生241人,学前班儿童72人,教师12名;基本上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鹤鹿溪村的教育事业,为本村培养了许多名人。民国一级上将胡宗南,出生于镇海县陈家铺,7岁时随父来鹤鹿溪村,8岁入当地私塾,自读《三字经》至"四书"、"五经",13岁时就读于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后于吴兴中学求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24年考入第一期黄埔军校,从此进入军界。    
诸闻韵(文荇)、诸文艺、诸乐三(文萱)等一家6兄弟,幼年均在当地接受启蒙教育。艺术大师吴昌硕曾来鹤鹿溪村为诸家墙门题写"耕读传家"四字,现历历可见。闻韵以画名,为吴昌硕弟子,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教授等职,与潘天寿等人共创白社,被推为社长;文艺以诗名,抗日战争时誉为"浙北诗人";乐三以书画名,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其后裔、权、涵、鼎、天觉、定寿、昌祥、连芳、洁、铸刚等均系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分布在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
    夏庄王正平,幼年亦曾在本村读书。现任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政协五届常委,省民革第六、七、八届常委和省民革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著作甚丰。
    (撰稿:诸正才  诸才庸  周行洲  徐文彬)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9-26
手抄胡宗南世系图:
浙江宁波北仑朱塘胡氏胡振彪绘制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9-28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9-28
百度连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4787.ht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