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关于“归姓”族源的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解读:《冯伯和毕姬》
kamper发表于 2011-01-01 00:54
我个人认为,姬姓胡氏、归姓胡氏、甚至姜姓齐胡公后裔的“以谥为氏”的胡氏这样的支系,在考古学、历史学层面上都应该是存在的。
所以请广大对先秦时期归姓的早期族源(所属人群、种系关系)感兴趣的人------我们中国人常常说姬姓是“正宗华夏”,但现在的很多考古和分子人类学证据越来越指向姬姓早期也很有可能是与北方戎狄(属古西北人种或古华北人种)类族群有关。“华夏”本身就是个不甚明确的概念,其定义一直都是在变的。独立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外的“夏”是不存在的。而且早期的“夏”也不能排除跟东方的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人群所代表的古中原人种(古中原人种在体质上接近今天的华南汉族,也就是介于远东人种华北类型和南亚人种之间的种系)有关的可能性-------看一下这篇考古学大作《冯伯和毕姬——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 M2 和M1 的墓主》:
http://162.105.161.31:8001/chlib/articles/%E5%86%AF%E4%BC%AF%E5%92%8C%E6%AF%95%E5%A7%AC%E5%B1%B1%E8%A5%BF%E7%BB%9B%E5%8E%BF%E6%A8%AA%E6%B0%B4%E8%A5%BF%E5%91%A8%E5%A2%93M2%E5%92%8CM1%E7%9A%84%E5%A2%93%E4%B8%BB.pdf
再说一下,中国大部分胡氏跟其它所有普通汉族姓氏一样,它们在先秦时期的真正族源都是很难说的,而且是很复杂的。后世的“陈胡公妫满”只是一种文化认同,其实中国大部分汉族姓氏,即使假设不是来自少数民族融入(事实上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融入的比例比这里大部分人想象的都要多得多,甚至可以说今天的汉族姓氏至少有一半是来自少数民族的融入)家族的先秦世系都是有问题的,很大一部分是杜撰、附会、甚至不客气地说是伪造的。现代分子人类学研究根本不支持这类假想和附会。我可以很大胆地告诉这里的多数人,中国胡氏和中国绝大部分常见姓氏没有什么不同,其真实的分子遗传学意义上的祖先的来源之多样,是大大超出你们的想象的。胡姓根本不可能都来自“陈胡公妫满”那个老头子,甚至胡姓人口如果去做实地DNA测试的话,测得的各种结果中人数最多的也不会超过16%,或者1/6。因为今天中国汉族人里最大的两个Y-SNP分别是M117+(可能占16%~17%的样子,各地汉族比例不同)和M134+ M117-(可能占15%不到一点,各地汉族比例不同),而今天的实测结果表明,对于几乎所有常见姓氏,某个特定姓氏的Y-SNP多样性几乎跟整个汉族的Y-SNP多样性相当,也就是比如你测第一个胡姓人得到的结果是属于这个单倍群,而测下一个胡姓人的话可能有90%的概率和前一个胡姓人不同,并且分属于两个分化年代至少在1万年以上的单倍群(请教,这里的人经常叨念在嘴边的“陈胡公妫满”历史有多久?好像也就公元前后也就是2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的春秋时期人吧?(而且这个人在真实科学史上是否真正存在都还是个问题。先秦考古有很多是和史料不符的。甚至连《史记》这样的巨作都有很多杜撰的内容。现代科学研究并不支持历史记载中的全部内容)),所以根本就是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分属两个不同的人群,根本没有血缘关系。血缘关系真正相对真实可信的,应该是明清甚至更晚近时期同一省、同一市县下属的同一镇的本家,或者家谱编纂时差在300年以内的“同宗”。那些遥远的历史,根本不值一谈。
回帖(12):
12楼:姓氏文化不等同于谱牒文化。
姓氏文化包含谱牒文化、祭祀文化、祠堂神主文化。
姓氏文化 ..
11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人认为,中华胡姓都来自胡公满。所以,“胡姓根本不可能都来自‘陈胡公 ..
10楼:“后世的“陈胡公妫满”只是一种文化认同”
“先秦世系都是有问题的,很大一部分是杜撰、附 ..

全部回帖(1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