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戏剧史上的俞珊与蓝苹
回帖:http://www.cd2.cn/Character/2008-04-20/22060.htm
俞珊(1908—1968)

中国女演员。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市)人。少年时就读天津南天女中,后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田汉至该校导演《湖上的悲剧》,邀入南国社。以后她随京剧名伶水仙花(郭际湘)习旦角,30年代在京、津,抗战时至重庆,常作业余演出。1948年投奔石家庄解放区。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江苏京剧团及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
俞珊是南国社后期一颗明星。她在入社当年7—8月举行的南国社第二期公演中主演英国作家王尔德名剧《莎乐美》,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求爱不得便割下所爱者头颅捧着亲吻的犹太公主形象,从此声誉鹊起。接着又于第二年参加了南国社第三期公演,在田汉改编的《卡门》一剧中任主角,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由、富有反抗精神的吉卜赛女子形象。
俞珊的舞台之路
  从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创办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起,剧中的女角色无不由男子扮演。如李叔同为扮演茶花女玛格丽特时,就毅然刮掉了蓄须,并自费钜资做了茶花女的服装。在《黑奴吁天录》中扮演黑奴妻的则是曾孝谷。1909年,春柳社以申酉会的名义演出根据法国剧作家沙陀的《女优托斯卡》改编的《热血》,陆镜若扮演画家露兰,而欧阳予倩扮演的则是为爱情而牺牲的年轻美貌的女优托斯卡。作为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看了演出,曾大为赞许。在演出中崭露头角的欧阳予倩,归国後在陆镜若创作的七幕剧《家庭恩怨记》中扮演小桃红,则更为轰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简直把人看疯了"。後来他自学京剧,遂成名旦,当时就有"南欧(欧阳予倩)北梅(梅兰芳)"之称。
  
  为何四位中国早期话剧的开拓者都饰演过女角呢?这是因为春柳社成立之日,正是日本新派剧兴盛之时。而新派剧,是日本戏剧界在明治维新时代吸收西方近代的演剧形式,对传统的歌舞伎加以改造而创立的,保存了女优和旦角并存的特点。到日本留学的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人为学习语言和瞭解日本社会,经常去看新派剧,并与藤泽浅二郎等名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显然,他们後来在戏中扮演女角,就是受新派剧艺人直接影响的结果。国人大都知道周恩来1914年至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期间,曾是南开新剧团的积极分子,而他当年在戏中扮演的,也是女角色。真正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一举成名的女演员,是南国社在1929年公演《莎乐美》时扮演女主角的俞珊。
  国立青岛大学,是由著名教育家蔡子民先生亲自创办的。1929年正式招生,第一任校长杨振声(又名杨金甫),副校长赵太侔。此二人接受任命後,即在上海、北京、济南等地大做宣传、广招人材,聘请了许多刚从海外归来的爱国学者任教,一时使青岛成为名人雅士荟萃之地。如国文系主任由留美诗人闻一多担任,梁实秋任图书馆馆长兼外文系主任,田汉、洪深、沈从文等均曾先後前往授课。此外尚聘有方令儒、姜叔明、丁山、张煦、游国恩等,师资力量雄厚。
  由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是当年上海最活跃和最具深远影响的一个文艺团体。俞珊主演的《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名剧,由田汉亲自翻译并执导。关於这出世界名剧的演出,田汉说:"中国剧坛过於荒凉,这样美丽的花栽上一朵也许还有些功利的效果。"施寄寒在《南国演剧参观记》一文中记载了1929年7月6日该剧在南京首演时的盛况:"是晚全场座位不过三百左右,来宾到者竟达四百以上,场内空气甚为不佳。"由於当时观众太多,以至於剧场秩序混乱,因此从第二场开始,票价由六角提高到一块大洋。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数目,因而遭到了观众的抱怨。那麼,《莎乐美》的公演为什麼会引起轰动呢?据吴作人回忆,《莎乐美》的"写实布景"是他设计的,首次采用"写实布景",这在戏剧界,南国社是始作俑者。再就是莎乐美"七重面纱之舞"的配乐,用的是贝多芬的小步舞曲,由冼星海和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下一楼›:官宦名人世家姻亲相结,形成庞大家族社会体系。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上一楼:http://club.pchome.net/topic_1_15_1742863.html
 
  俞家是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黄 ..

查看全部回帖(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