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也谈华林胡氏
回帖:我在查找“安定故郡”资料时重读旧贴,在赤日炎炎的夏季周末,躲在空调房间里,细细再读一遍,顿觉清凉无比。好文耐读,读一遍多一点体会。
此帖与论坛中“按各大支派修谱才是正确方向”--谈当前胡氏通谱编修中的某些问题 一帖讨论内容相近,特推荐各位宗亲如有空时间,也能点击以下链接: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8300
南山:
我认为所谓修通谱,主要应该是修本支系的“通”谱。像上面宗亲这一支,首要任务是把“九祖一姑”后裔分支尽可能都找到,大家坐下来商量要不要修,怎样来修。现在世界胡氏通谱编修却不是这样的,他们不讲近亲支系,只讲地域,编修某县市的所谓“通谱”,把不同祖先的分支拉在一起修县谱,人为地割裂族亲血脉关系。这种做法是有悖于“通谱”的学术原则的。姓氏通谱不是不可以编修,但应该是在各个分支都理清完顺的基础上进行。要完成世界级别的通谱,绝非一朝一夕。现在某些人打着编修世界通谱的旗号,号召各县编修县级分谱,实际上是搞乱了程序,造成了历史的笑话。胡氏宗亲网上有宗亲撰文,“按大支系修谱才是正确方向”,安徽省胡氏宗亲会明确表示要修全省胡氏“通志”而不是“通谱”,都代表了不同的意见。我本人一直坚持这种观点,修谱首先要按血缘的亲疏关系进行,再考虑本地不同分支的合谱,不能颠倒过来。华林胡氏应该先修各个分支的族谱,然后再修华林胡氏大成谱。霸公系、胡瑗公、安国公、万九郎公、有通公、胡仁朝、胡大海、以及你们的“九祖一姑”系,都应该以本支系为主,先从最小分支(九祖中的某一祖)开始修起,然后在自愿的原则下逐级合谱,最后联修本宗通谱。在这些工作大体完成的情况下,成立全国性组织,编修全国胡氏通谱或通志,以完成历史大任。现在修世界通谱的做法,是不管你们的“九祖一姑”分散在哪里,统统要加入到当地的县谱编修,这样肯定会人为地割断了“九祖一姑”的血缘关系。我认为这不能称之为学术意义上的“通谱”,这样修出来“通谱”,实际上还是在汇集某地某支的胡氏资料,严格地说不能称之为“谱”。这几年来,中华谱在前面走,世界谱在后面跟,方向都搞错了。
南山 2010.08.19
胡明崇:
非常感谢“南山”宗亲,个人完全同意宗亲的修谱和寻根观点。我们胡氏一脉。从总的来言。只是几个大的系别,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一支系在不同的地域又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所以先不用说血缘关系。人为的把不同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各系族人合谱在一起。在目前的阶段。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即便暂时获得统一。但归属感、祭祀等方面上肯定也会存在各种问题。而对于修订全国胡氏字派这种工程量极大的事情。没有把各支系的情况理清之前,就要全国通谱。个人觉得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就好比不想打地基却要计划盖100层楼的大楼一样。不能落入形式主义与个人形象工程。
对于我们这九姐一姑的支系来言。我们远祖是谁。如何传承。在九祖一姑前面,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分支族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九祖一姑各个支系都能找到(不希望他们当时在逃脱的情况下再出现什么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寻到我们这一支族人的根,就是目前最大的工作。而归根后。能不能修谱。那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因为这正如南山宗亲所说的一样。存在很多的问题要解决。不是想合想修就能想合想修的事情。一步一步来。从小支系开始。慢慢寻找共同点。通过坐下来不停的沟通,达成共识后再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愿望。
还有现在子派在年轻一代的心中许多已经不再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在取名形式花样百出。同一辈中各种字的都有。我们在寻根的同时。也有必要把族谱、族人文化向下一代传承。要不然只会是捡到芝麻而丢了西瓜。
2010-08-20 06:23

胡同:
我一直赞同上面的观点,现在确实还不到修通谱的时候。我是华林城公38世,属瑜公派下令絃公---元仁---旦公长子克仁公派下,主要分布在湖北黄石、大冶、阳新一带,有十
下一页 (1/2)
下一楼›:此帖与论坛中“按各大支派修谱才是正确方向”--谈当前胡氏通谱编修中的某些问题 一帖讨论内容相 ..
‹上一楼:《元和姓纂》
http://baike.baidu.com/view/39884.htm
  《元和姓纂》中国唐代谱牒姓 ..

查看全部回帖(3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