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二、关于“黄帝、少昊、虞幕——虞舜”说
司马迁写作《五帝纪》之前,早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如《礼记》言“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而黄帝之前的诸位“皇”,因年代太过久远,无法考证,连孔子都说“黄帝尚矣……先生难言之”,作为严谨的史官,仅从“五帝”开始记述,司马迁不愧为“良史”。
所谓“三皇”,诸说纷纭,或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或为伏羲、女娲、神农,或为伏羲、神农、祝融,不一而足。至唐代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补史记,作《三皇本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的同时,又云“一说三皇,谓天皇、地皇、人皇”,“故《春秋纬》称,自开辟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而以黄帝为“三皇”之一,必以少昊为“五帝”之首。少昊是否真的“登”过“帝位”、具有“天子”的名分呢?
1、少昊即青阳
《史记•五帝纪》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其二曰昌意”。
而“青阳”是否“少昊”,裴驷的按语是“太史公乃据《大戴礼》,以嫘祖生昌意及玄嚣,玄嚣即青阳也。皇甫谧以青阳即少昊。”
《汉书•古今人表》,将黄帝作为“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之末,而将少昊作为“五帝(少昊帝金天氏、颛顼帝高阳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之首。至于“玄嚣是为青阳”的生母,虽然列为方雷氏,但并未明确青阳是否少昊。其文曰:“少典,炎帝妃,生黄帝……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嫘祖,黄帝妃,生昌意;彤鱼氏,黄帝妃,生夷鼓”。
《汉书•古今人表》,非班固所作。刘知几在《史通•说汉书》中指出:班固“后坐窦氏事,卒于洛阳狱。书颇散乱,莫能综理……其八表及《天文志》等,犹未克成,多是待诏东观马续所作;而《古今人表》不类本书。”
而班固所作之《汉书•律历志•世经》中,不仅将少昊列为“五帝”之首,还明言:“少昊帝,《考德》曰:‘少昊曰清(师古曰:《考德》者,考五帝德之书也)’。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
显然,《大戴礼》与《五帝德》,对少昊的记述不同,少昊,又称少皞,乃黄帝得姓众子之一,姓巳名挚(一作质)。“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按:《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巳姓。)”所谓“得姓”者,专指另有封地之子。少昊是传说中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的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传说自穷桑即位,徙都曲阜(曲阜至今仍有少昊陵)。张晏曰“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以故又称金天氏。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清代郝懿行注云:“孺,《说文》云:‘孺,孺子也。’《庄子•天运篇》云:‘乌鹊孺。’盖养育之义也。”“此言少昊孺养帝颛顼于此,以琴瑟为戏弄之具而留遗于此也……少昊即颛顼世父,颛顼是其犹子,世父就国,犹子随侍,眷彼幼童,娱以琴瑟,蒙养攸基,此事理之平,无足异者。”而《绎史》引《帝王世纪》云:“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
少昊之世系,传说颇异,《世本》言是黄帝之子,《路史》言系黄帝之孙,《山海经》之说,应视为真。因为,西汉刘秀所校之《山海经》,系大禹、伯益受舜帝之命治理洪水时所记,后人虽有增添,而“少昊孺颛顼于此”之事,距离大禹治水,仅隔帝高辛、帝尧两代人,亦应不虚。
其中“世父”,即“伯父”。《尔雅•释亲》:“父之昆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犹子”,即“侄子”。《礼记•檀弓上》:“兄弟之子,犹子也。”后因称侄子为“犹子”。
黄帝诸子中,正妃嫘祖所生者,长为青阳,次为昌意。昌意生颛顼。据此可知,玄嚣、青阳、少昊,实为一人,封国在东海之滨;因修太昊之法,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