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有一位襄城宗亲发来一篇重要文章,特为他转帖于此:
河南省柘城县胡襄城胡氏家族史考证
——明初始迁祖24世孙 胡继江
一、胡姓起源地肇始胡襄
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胡姓,源于妫(gui)姓,出自帝舜的后裔胡公满,妫满的后裔及国人以先祖谥号为氏,世代繁衍至今。
胡姓起源地肇始胡襄,即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柘城,夏朝时称“株野”,商朝时名“秋地”,西周时期为陈国的开国之地。
西周初年,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即封虞舜、夏、商的后代于陈、杞、宋,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西周其他有战功的将领分封于比较富饶的地方,如姜子牙分封于齐国等等。帝舜的后人妫满受封于陈(辖今河南柘城、淮阳一带),建有陈国,侯爵。
妫满为什么称“胡公”呢?据考证,在远古时期,今胡襄一带生活着一支以“胡”为名的原始东夷部落,他们以鶟(亦称鹕)为图腾。《尔雅.释鸟》记载,这种鸟“似雉,青身白头”,很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白头翁鸟。据学者的推断,胡即鹕,是以白头翁鸟为图腾的部落,当系东夷族中鸟类的一支。后来,在弱肉强食的部落战争中被兼并,逐渐消亡,融合到其他部族中去了,此地仍被称为“胡”地。(《吕氏春秋?勿躬》记载有“胡曹作衣”的传说:胡曹,生卒年不详,传说为黄帝臣,始作衣裳。)
另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妫满是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虞舜的第三十三代裔孙,因此在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姬发将长女太姬嫁给他,成为周武王的女婿,并赐封为陈侯。妫满在“胡”地筑城为襄城,陈国王族及后裔子孙聚居此城,史书称为“胡襄城”。 “胡”为古地名,“襄”为辅佐之意,即表示辅助周王朝以定天下的意愿。“胡襄城”北五里是洮河,与宋国以洮(tao)河为国界。
妫满在逝世后谥号为“胡公”,称胡公满。据《柘城县志》(清光绪版)记载:"城东北三十里,有胡襄王陵",即胡公满之陵。
西周时期,陈国的疆域在郑、宋、齐、楚等各大诸侯国之间,虽为西周王朝的十二大诸侯之一,常参与“五霸”主持的会盟,但却是这十二大诸侯国中比较弱的一个国。
春秋时期的周桓王姬林四年(陈桓公妫鲍二十九年,公元前716年),陈桓公曾自不量力,与宋殇公子与夷、蔡宣侯姬措父联合,组成三国联军进攻郑国,却反遭到郑庄公姬寤生亲率大军的大举反侵,搞得陈国还要请求鲁国来救。到了春秋中、后期,楚国势力逐渐强大,在向中原发展的过程中,陈国长期成为楚国的附庸,勉强维持政权。
周定王姬瑜八年(陈灵公妫平国十五年,楚庄王芈旅十五年,公元前599年),陈国大司马夏征舒杀了陈灵公自立。楚庄王(熊侣)就以讨伐夏征舒为名,灭了陈国,并将陈国划为楚国的一个县,后又听从大夫所劝恢复了陈国,立陈灵公之子妫午为陈国君,是为陈成公。
周景王姬贵十一年(陈哀公妫弱二十六年,楚灵王芈围七年,公元前534年),楚灵王(熊虔)再次灭了陈国,陈哀公沦为楚国的一个大夫。但六年之后楚国内乱,楚平王芈(mi,羊叫)居(熊弃疾)杀其兄芈围自立,陈国公室与蔡侯等因协助楚平王有功,楚平王恢复了陈国的诸侯国地位,陈哀公之孙妫吴成为陈惠公。
到了周敬王姬丐四十一年(陈缗公妫越二十三年,楚惠王熊章十年,公元前479年),陈国在末代君主陈缗公执政时期,被楚惠王所彻灭。而楚惠王在原陈国之地建立了陈县,成为楚国郡县制度的一个行政区域,后又改为楚国的别都。
陈国自妫满于公元前1045年开国,至公元前479年亡国,共传二十四王,历五百六十六年。
陈国被楚国所灭后,其国王族后裔子孙以及国人多有以先祖谥号为氏者,称胡氏,世代相传至今。
胡公满是黄帝42世孙、虞舜的33代孙,生于殷纣王七年(公元前1067年)农历十一月十五,薨于周成王29年(公元前986年)的正月初十,寿终81岁。其世系为: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即帝舜)—商均—……—阏父(也称虞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