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胡珙,生于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字文璧,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勅授文林郎,任河南夏邑县知县,随卒于任,葬永城。据旧本县志记载:“公由岁贡出任河南夏邑县知县,律己端严,治事慈敏,一时吏畏民怀,循良著绩,乞闲旋里。惟以诗书启后,垂裕之泽衍而愈长”。胡珙配沈氏生子濯、洁,濯、洁二子居沭阳,继配祝氏生子清、溪,清、溪二子寄籍夏邑。胡良友与胡刚父子因洪武赶散从浙江新昌迁到南直隶沭阳县,胡珙为胡刚之子,为沭阳胡氏第三世祖。胡刚为明朝著名孝子,《明史》孝义列传有传,传曰:“胡刚,浙江新昌人。洪武初,父谪役泗上,以逃亡当死,敕驸马都尉梅殷监刑。刚时方走省,立河上俟渡。闻之,即解衣泅水而往,哀号泣代。殷悯之,奏闻,诏宥其父,并宥同罪者八十二人。”沭阳胡氏族谱载有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长洲王步青拜赞的胡刚画像,赞曰:“烈烈我公,诚孝格天,渡江代父,至性肫然,连翩蔚起,子孝孙贤,大德昌后,遗泽绵绵”。沭阳胡氏族谱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本序言亦记载:“元季鼎革,中原扰乱,海内英雄,飚发云起。而明祖起于濠亳,吾良友祖亦奋迹行武。当是时,公职虽微,而膺心膂之任。后因库药失慎,一军皆逃,被获处斩,公亦与列焉。幸二世祖纲公,至诚感神,夜渡长江,以身代父,明祖怜其孝,尽赦全军。旋以事入沭,遂家焉。斯时也,僮阳初隸,户口未多,播越之余,生计草草,而又不遑于谱牒,所以后人难考也。”良友公,字益三,据新昌梅溪胡氏宗谱记载为胡玠孙,字玉川,号樵乐,本人在2015年10月发表的文章《江苏沭阳胡氏源于浙江新昌梅溪胡氏》考证认为,“字益三”为“玠孙”读音的转化,良友为胡玠孙迁到沭阳后的又名或又号。据沭阳胡氏族谱先贤封赠表记载,胡良友以孙珙官夏邑县知县赠文林郎,胡刚以子珙官夏邑县知县赠文林郎。
胡琏(1469年-1542年),字重器,别号南津,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胡琏于弘治乙卯(1495)科中举人,乙丑(1505)科中进士,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调闽广二省兵备道,平佛郎机牙有功,升授按察司布政司,晋中丞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福建沿海,以随平宸濠功,调刑部左侍郎,嘉靖十六年(1537年),嘉靖帝擢胡琏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云贵二省粮饷,征讨安南 。著有《南津诗集》行世。据《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记载,胡琏的曾祖父为胡辅,祖父为胡友良,父亲为胡纲,母亲为赵氏,行三,兄为胡瑄,胡珣。沭阳胡氏族谱世表记载,胡刚,原名纲,字秉常,以子琏贵,诰封资政大夫,户部左侍郎,公言貌温谨,衣冠朴素,年九十余见孙效才登进士第。识者以为盛德所培育云。配赵氏诰封二品夫人,生子珙,琏。
对于胡珙与胡琏的兄弟关系,历史上的沭阳胡氏族人们早已对之产生怀疑,胡珙生于1411年,胡琏生于1469年,同胞兄弟生年相差58年,几乎不可能,且进士登科录并未记载胡琏有兄弟叫胡珙,可以明确胡珙不是胡琏的兄弟。1996年本沭阳胡氏族谱记载说20世纪60年代左右有人写了考证文章,考证胡琏的父亲为胡潭,胡潭是胡珙与沈氏生的第三子,胡琏是胡珙的孙子,后来该文因故毁坏了,族谱说有人见过该文,但是该文具体内容或大概内容没有记载在族谱,也不知道胡潭这个人名从哪里来,缺乏证据。
造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经过认真考证与仔细分析,发现胡珙的父亲胡刚与胡琏的父亲胡纲不是同一个人。刚字与纲字不同,据沭阳胡氏族谱世表记载,胡刚原名纲。胡珙的父亲胡刚(即明朝著名孝子胡刚)原名纲,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胡琏的父亲胡纲绝对不会是明朝著名孝子胡刚,时间对应不上,胡琏之子胡效才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进士第,而胡琏之父胡纲年九十余见孙效才登进士第,可以得知胡纲生于1427年左右,不可能是胡珙的父亲,且与洪武年间救父的胡刚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新昌梅溪胡氏宗谱记载胡刚字惟辅,而沭阳胡氏族谱记载胡刚字秉常,秉常应是胡琏父亲胡纲的字。
胡珙的祖父胡良友与胡琏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