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东川侯的后人在海州
回帖:胡可才宗亲,有几个问题想和你交流,不知你能否拿出史料证据说明一下:
1、关于盱眙胡海和定远胡海的问题。你说明初时盱眙县和定远县是连在一起的,不知你有什么史料依据。我认为仅仅凭道听途说是不严谨的。我百度了一下定远和盱眙的建置和历史沿革,发现如下资料:
定远县元朝时初属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定远县直属中都(今凤阳城)。十三年属六部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属南京凤阳府。
盱眙元、明、清均为县,元朝时,盱眙县先为招信路,设总管府于盱眙,旋改为临淮府(府治在盱眙)。明朝属泗州。
从上面资料来看,这两个县无论在元朝还是明朝都没有地域交叉和重合证据,不知你说的“明初时定远和盱眙连在一起”有什么史料依据。
2、关于你说的“有没有明朝同一年份有两个“胡海”同时在两地出现的?如果没有,只能说明明初只有一个胡海,即“东川侯胡海”。我认为你这个推论很不严谨,我想在这里反问你一句:你能不能拿出证据证明在那个年份整个明朝军队中只有一个叫胡海的呢?如果你拿不出证据那就说明那个年份整个明朝军队不可能只有一个叫胡海的。
据我所知,和连云港胡海同一年份叫胡海的有:安东卫指挥俭事胡海,安徽当涂人;山东宁海卫指挥使胡海,江苏邗江人。
3、关于胡海墓的问题。你说你曾到安徽定远胡村考察过,在那里没有发现胡海墓,就认为胡海不可能埋在定远。我想问一句:你在那里自己没看到胡海墓就一定没有胡海墓吗?就不存在古墓已被毁坏或因土地改造推平或年久自然消失的可能吗?
搞历史研究的每个观点一是要有事实或资料依据,历史推理一定要严密。各项证据要衔接的严丝合缝。不卡合的地方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想象乱猜测。要是发现获得的证据有瑕疵或模糊不清就不能生搬硬套勉强作为自己事先想象的结论的推理依据。
下一楼›:回“胡灵帖”
5月21日偶然看到“胡氏宗亲网”有3段“胡灵”发布的有关“东川侯”的帖子,现 ..
‹上一楼:南山:南山宗亲您好:
有人在我那篇文章的下面,作如下评论:

胡海 盱眙人,武德将 ..

查看全部回帖(1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