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宁都大瑯胡氏族谱考析----胡承均
回帖:宁都大瑯派族谱内容考析【译文】

《宁都湖溪谱》《宁都山堂谱》《宁都旸霁谱》

第一节:谱序考析
一、《宁都湖溪谱》与《宁都山堂谱》
1. 谱载介绍:
《宁都湖溪谱》:这是大瑯长房(长子二郎支系)的族谱。谱中收录了从第一次到第九次修谱时撰写的新序言,共九篇【时间跨度从元朝至元十八年辛巳年(公元1281年)初修开始,到民国37年戊子年(公元1948年)第九次修谱】。记载的世系从第1世大瑯开始,到第13世十三郎为止。
《宁都山堂谱》:这是大瑯次房(次子三郎支系)的族谱。谱中收录了从第一次到第十五次修谱时撰写的新序言(其中缺第二篇序),共十三篇【时间跨度从元朝至元三年庚戌年(公元1310年)初修开始,到民国35年丙戌年(公元1946年)第十四次修谱】。
《宁都旸霁谱》:该谱没有收录谱序。

2. 内容辨析
1)《宁都湖溪谱》谱序重要信息整理:
①元朝至元18年辛巳年(1281年),由23世孙玉潔撰写的初修序言阐明:始祖是公霸:公霸在唐朝(译者注:后文谱序有说是南唐)曾任吉州刺史,因治理有方,被封为开国侯。年老退休后迁居汴梁(今开封)。公霸有四个儿子:勝、周、禹、满。只有儿子满没有做官(原因字迹不清),因此举家迁到豫章(今江西)吉州永陽乡。满的儿子杏一郎又迁到虔州(今赣州)八角井。杏一郎的儿子桃一郎先住在虔州城里,后来迁到于都县鱼母石。
序言详细介绍了公霸后代的传承情况,世系简列如下:
始祖:公霸。
第一世:勝、周、禹、满。
第二世:满的儿子杏一郎,迁到虔州八角井。
第三世:杏一郎的儿子桃一郎,先住虔州城,后迁于都鱼母石。
第四世:桃一郎的儿子德中,是庠贡(科举生员),担任过漳州漳浦县主簿。德中的侄子宝郎迁回庐陵(今吉安)。
第五世:德中的儿子吴一郎,迁到永丰县籐田陈坊,生了孩子后又迁到虔化县(今宁都)怀德乡邓村王家巷瓦子堆居住。
第六世:吴一郎的儿子陈郎。
第七世:陈郎的儿子富郎。
第八世:富郎的长子一郎,居湖塘陂头;次子二郎,居雁坑;三子小三郎,居大田。
第九世:一郎的长子大瑜,迁居洪州(今南昌)西边;次子大瑯,仍居湖塘陂头;三子大璋,迁居撫州蓝田。
第十世:大瑯的长子二郎是湖溪的开基始祖;次子三郎迁到向傳(或何傅二姓之间),就是今天的山堂。
②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由曾元兴撰写的二修序言阐明:** 宋元交替的战乱导致80-90%的族谱丢失。
③清朝雍正六年戊申年(1728年),由金有福撰写的三修序言阐明胡氏源流:宁都湖溪白门前赤坳和南溪的胡氏来源不同。
根据族谱,胡氏在唐朝(应指南唐)时,金陵人公霸任吉州刺史,因政绩晋升,封开国侯,生四子。三子名满,迁居永陽。满的儿子杏一郎迁居虔州八角井。
传了十几代到大瑯府君,才迁到宁都怀德乡,成为宁都胡氏的始祖。大瑯的儿子们分居各地:湖溪、白门前、南溪、上淮这一支尊奉二郎为始祖。
胡姓历史悠久,家族庞大,人才辈出。仅二郎这一支,就有像“狱州”(人名或官职,待考)这样刚正不阿、英气逼人的人物,其风骨不亚于历史上著名的忠简、刚简等先贤。而且历代不乏隐居山林重名节、懂礼仪通诗书的贤者,家族非常兴盛。
④清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士文撰写的四修序言阐明源流:湖溪胡氏家族兴旺,我们傅溪、暘谷支系都是从吉州公霸分支出来的。到大瑯府君才迁到宁都本地。大瑯的长子二郎是湖溪的始祖。次子三郎迁居傅溪,传到第九世又分出暘谷支系。二郎公居湖溪,传到第十二世生少一、少二、少三三兄弟。少一居湖溪白门前;少二迁麻源墩下,再迁瑞金;少三迁南溪上淮,后代众多,本次修谱该支房参与了。
⑤清朝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年(1816年),由伯英撰写的五修序言首次明确:霸公是在南唐(而非唐朝)为官。新增信息:满的儿子猷公曾任临川教谕。新增信息:陈郎为逃避兵役(参军)迁居虔化(宁都)。新增信息:大瑯由怀
下一页 (1/7)
下一楼›:第二节:世系传承考析

一、大瑯长房(二郎支)1-13代世系考析
一世:大瑯,名珪。 ..
‹上一楼:第二节:世系传承考析

1、大瑯长房 1-13 代世系考析
一世:大瑯,名珪,赋性灵异 ..

查看全部回帖(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