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73阅读
  • 1回复

胡葆森的经营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6-07
胡葆森的经营之道来源:地产中国网      
作者:宋晓鸣    2009-5-8
http://house.china.com.cn/Management/view/43168.htm

编者按:

老胡的经营之道,成为媒体追问的话题。《建业》曾在2005年尝试总结“胡氏行为方式”,影响了一代建业人以及追随老胡的年轻人。今天,我们试图总结“胡氏经营之道”,叙述老胡在东方与西方、香港与内地、本土与国际、是与非、坚守与诱惑之间的经营心得,为成长中的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2006年10月17日前的某一天,51岁的老胡闭门谢客,凯德抑或另一个旗鼓相当的投资者,选择是在一整天的来来回回踱步中最终决定的。出让股权,完成上市前的私募,老胡这一步艰难的取舍虽然获得媒体后来的广泛赞誉,但其中深意在当时并不为人领会。

2007年,持续上扬的房地产行业热钱不断涌入,消费者预期看涨,加之资本市场的主流导向——以土地储备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指标,造成中国土地市场的亢奋。这一年,建业身处其中,却基本未购进土地。2008年,房地产行业创造的奇迹戛然而止——2007年高价获取的土地,成为企业前行的阻力和负担。老胡的做法在当时令同行深感迷惑,事后媒体则对老胡的预测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8年6月6日前夕,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亦陷入危机,此时上市,建业的市值将会被低估,募集资金将低于预期。老胡率领的董事会没有退却,而是逆市突围,成功上市,成为被业界寄予厚望的转折性大事件。

当2008年6月6日之后房地产市道日益下滑,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使建业拥有了过冬的暖衣,老胡在企业经营上的完整脉络,才得以全部呈现。

老胡的经营之道,成为媒体追问的话题。《建业》曾在2005年尝试总结“胡氏行为方式”,影响了一代建业人以及追随老胡的年轻人。今天,我们试图总结“胡氏经营之道”,叙述老胡在东方与西方、香港与内地、本土与国际、是与非、坚守与诱惑之间的经营心得,为成长中的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生存重于发展

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生存的第一步,有两条线是不能碰的,一是偷税漏税,另一条是行贿受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企业时时要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所谓“惧者幸存”、“如履薄冰”,“企业的生与死只有一线之隔”,必须时刻警醒。做企业的人,如果认为生存是很容易的事,就会轻易踏上盲目发展之路。“超常规”、“大跃进”式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经历过两个“冬天”的开发商才能称得上成熟的开发商,经历过“冬天”的企业,才会深刻地领悟生存的含义。

○视规律为“上帝”

规律在扮演上帝之手。昨日之因,今日之果;今日之因,明日之果。信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人才会努力耕耘,而对不尊重规律的人来说,规律永远只是病入膏肓时才决意抱一抱的“佛脚”。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不遵循规律而收获成功。

规律虽然简单,但探寻和遵循规律却非易事。规律不能违背,避免侥幸。

○保持深秋心态

心态于做企业的人非常重要。如果企业经营者能把心态始终保持在一个深秋的温度,可能会比较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深秋温度,比之夏天的温度,会觉得凉爽;比之冬天的温度,会觉得温暖。在行业火热、膨胀的时候,需要冷静、慎行;在行业低谷、“冬天”的时候,需要充满信心和期待。

○讲求速度耐力

做百年老店如同跑马拉松,讲求的不是绝对速度,而是速度耐力;不需要途中冲刺,需要匀速前进,直奔终点。

○恪守适应、利用、改善的生存之道

智者无怨,需要积极面对环境,考量可用资源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是为强者之道。适应是为了生存,利用是为了发展,改善是为了回报。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企业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断地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其周边的社会系统形成了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关系,使其自身通过“适应、利用、改善”的过程实现了生存、成长、回报、获取周期性发展的过程。

○不断对照麦肯锡“7S”

要时刻关注企业的基本面。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s)、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ds)。企业不仅要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还要保障战略执行过程中不出现失误。

如果一个企业经营得好,一定是这七个方面都做得好;反之,一定是其中出现了问题。

○依据差异化、专一化、低成本制定战略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方面公认的权威,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三种通用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化。

企业战略的制定取决于它的定位,企业的定位则取决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选择。

○培养核心竞争力

产品和服务要具有独特性,而且这些独特性必须体现在其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中,同时这些独特性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即所谓“搬不走,拆不开”的。

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高度的忧患意识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

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做到行业第一?第二名是很难让人记住的。

○追求盈利、增长、持续、稳定的经营目标

建业的经营准则是:操作讲究大气、经营乐于稳健、管理注重实效、产品和服务注重创新。

作为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前提,就必须使自己的财务报表显示出四个特征:盈利、增长、持续、稳定。而实现“盈利、增长、持续、稳定”,需要具备足够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准备、多项目同时运作的操控能力。


○强化内部“客户至上”意识

谁拥有了客户,谁就拥有了未来。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企业未来的辩证关系,是非常清晰的。

我们做一流的企业,向客户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向客户提供有瑕疵的产品和二流的服务。

○减少并果断决策

企业如需天天决策,足可说明原来决策轻率。减少决策的前提就是保证既往决策的正确。

战略确定之后,一旦坚定不移地执行,需要决策的内容也会减少。

○宜用一个长的时间段看待自己的经营行为

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长期和短期的矛盾,这时宜着眼于长期。“舍利求存”,指的就是舍弃短期的利益换得长远的谋划。

从“术”的角度,胡氏智慧经营的方法有很多,如:

在“冬天”的时候买地、在夏天的时候卖房;

降价的时候要快、果断,涨价的时候要慢、谨慎;

以合作的姿态正确处理政商关系……

松下幸之助先生将优秀经营者的素质概括为:高超的领导能力、超广角的领导观、胸襟广阔、不断修炼、坚守信念、洞察先机、衡量得失、绝不敷衍、唯才是用、应付得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营者素质的得来实则来自个人修为与企业实践的碰撞融合——老胡大学毕业三十年,遍访六十余国,足至二百余城市;对比中西文化,研读古今思想;自然而然就具备了大历史观及国际视野。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脚踏实地,他怀着殉道者的心态向着阳光跋涉……建业在自我的标准中成长,逐渐将自己的故事完满成为一个合格的MBA案例;而老胡在这块土地上的经营智慧,也必将为同行者和后来人提供宝贵的启发和借鉴。


链接:重温“胡氏行为方式”

向榜样看齐:

学会设定自己的榜样,学会描述自己的理想状态。为自己在某一方面选择一个榜样,并通过不断努力,逐步缩小自己与榜样在这一方面的差距。比如给自己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选择一个榜样,然后通过学习、模仿等方式逐渐缩短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这一过程就是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做事要有目的性:

每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事前准备,凡事都要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战”。甚至在说每一句话之前都要考虑清楚,为什么说这一句话,说完之后要达到什么效果。穿衣也是一样,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穿衣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事前都要考虑清楚再决定。这就是做事要有目的性。

培养关注细节的潜意识:

细节关乎全局。原因不仅因为细节对全局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关注细节的意识会影响全局的成败。有一句话,讲述二者的关系:
  
请小心你的意识,因为它会影响你的行为;
  
请小心你的行为,因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
  
请小心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影响你的品位。
  
当你为了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而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把握准确的时候,你最终所得到的将不只是一口流利的英文,还有对细节关注的潜意识。一旦这种潜意识在你的行为方式中发挥作用,它让你所参与事件的结果更趋完美,细节上的败笔将会越来越少。

学会描绘未来一个阶段的理想状态: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学会描绘未来一个阶段的理想状态。知道了方向并清楚所需达到的详尽目标更容易把事情做对。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有句名言:“It is more important to do right thing than do things right。”(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重要得多。)学会描绘未来某一阶段的理想状态就是要求自己明确未来一个阶段的目标,先做到“do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

(原文刊登于32期《建业》)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6-07
胡葆森: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在新近公布的《福布斯》2002大陆100首富排行榜中位列第77位。  

年龄:47  

出生地:河南濮阳  

教育:硕士(郑州大学,英语系)  

主要公司:河南建业集团(www.jianye.com.cn)  

公司总部:河南郑州  

第一次上市:没有  

主要行业:河南 房地产  

资产:0.95亿美元  

胡葆森中学毕业后回原籍插队劳动,1976年进入郑州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学习。毕业后,在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工作。

80年代初期,胡葆森被河南外贸厅派到香港参与组建外贸公司,后来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1991年胡辞职,在香港创办企业炒房产。1992年,胡葆森带着在香港炒楼花赚到的几千万元回到河南,和当地的建行合资成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年后,国家要求金融机构退出实业经营,胡葆森买下了建行的股份。除房地产外,建业集团还有教育、信息等产业,并拥有建业足球队。

胡葆森10年固守在郑州这一个城市,做到净增资产10个亿。建业集团在胡葆森的领导下秉承“根植中原 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努力为中原人民建最好的房子。

2003年12月,胡葆森辞去建业集团总裁职务,隐身幕后。负责建业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

2003年11月,胡葆森当选为“河南省十大杰出慈善家”。

胡葆森在“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第92名。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