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529阅读
  • 2回复

河南督军胡景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6-28
胡景翼
作者:  阅读次数:303次  更新时间:2007-12-27 16:32:39

http://www.zzlib.org.cn/upload/Content.Asp?ID=30

胡景翼生平简介
胡景翼(1892~1925).又名笠僧.字励生.陕西富平县长春乡陵怀村东窑人。1910年3月加人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陕西的革命党人遥相呼应。胡景翼在耀县药王山起义.攻占了关中重镇三原。

1914年,胡景翼东赴日本学习军事。在于右任的陪同下,谒见了孙中山生.并发誓说:“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从此成为胡景翼终生奋斗的目标。当时陕西督军陈树藩强种鸦片,荼毒陕人。胡景翼通电“讨陈护法”。、1921年8月,冯玉祥任陕西督军,胡在冯的部下任第一师师长。直奉战起,郑州危机,胡景翼率部随冯玉祥人豫解郑州之围。任京汉铁路护路使,驻守彰德一线。1922年4月,直奉战争爆发.率部随冯玉祥进军河南。此后.所部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四师。1923年.郑州铁路工人举行了震惊全国的“二七大罢工”。吴佩孚下令反动军警镇压工人。为保护罢工工人,胡景翼拒不执行吴佩孚的命令。1924年lO月,冯玉祥、孙岳联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政权,组成国民军。胡景翼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不久被任命为河南督军。1925年2月20日.豫西战起,胡景翼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逝。噩耗传来,胡景翼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经医治无效.4月10日在开封病逝。灵柩由豫归陕,安葬于华山北麓的王猛台下。

胡景翼逝世令全国震惊,北京、西安、开封、郑州都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1936年lO月,冯玉祥等胡景翼将军的生前友好,在河南郑州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胡公祠”,作为对胡景翼将军的永久纪念。

胡公祠简介 胡公祠即胡笠僧祠堂。位于二七区铭功路街道办事处辖区郑州市人民公园院内南部。建祠前此处是农用耕地.北有旱河沟一条,从西南向东北贯穿而过。胡公祠后边为河滩蓄水池地带,高低凸凹,建园后挖成人工湖,使胡公祠的一片荒凉景象变为湖光山色、柳暗花明。

胡公生前为其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作瘗地而葬之,后又在西太康路觅地建祠,规模很小,郑州人亦称为胡公祠。胡去世后,祠并未扩建。八年后,1932年由冯玉祥、张群、张继、高桂滋、刘峙、于右仁等,力主建其祠。1936年9月胡公祠落成。共占地23亩。胡公祠大门为庙宇式建筑,门房3间,两侧为迎墙.外有小广场,通往临街前大门,翠柏红垣.古色古香。进入大门,迎面有大国槐一棵.中间甬道直通正殿.道两旁树为银杏.院内种植侧柏、刺柏、棠棣等花木。顺甬道前行.在高两米多的汉白玉台阶上,建有歇山式大殿五楹,绿花红垣,飞檐斗拱,层层突出,木刻工艺,设计绝妙.制作精致.雕梁画栋.彩绘绚丽.殿前楹门阁扇,全为精工细雕,各种花鸟图案设计新颖。大殿四角,悬以铜铃,微风鼓动。叮咚作响。殿前正面门上悬挂匾额一块.上书“硕响常烈”四大字,上款为“笠僧先生冥鉴”,下款为“鹿钟麟题”,楹柱上有镌刻对联一副。内殿正中建有暖阁一座.周围屏门,均为木雕花水磨石彩色图案,其中供奉胡公笠僧及其阵亡将士牌位,室内为水磨石彩色图案地坪。殿外月台四角环绕汉白玉圆柱和汉白玉狮头石柱,中间拉有铁链。大殿四周均有台阶,上下方便.殿堂建筑,十分壮观。

胡公祠在历史上多次维修。抗日战争时期为防空袭,在殿前台阶下挖防空洞一个,上与各殿月台相联,洞两端朝南,开有出口两个,现植木香四株遮掩点缀。1959年胡公祠大殿屋顶年失修.筒瓦部分残缺,由市建公司维修。1967年第二次修缮胡公祠时正值“文革”初期,秩序混乱,致使屋檐猫头上所插铁箭钉及殿脊兽上铁翎数百个和殿角所悬钟被盗一空,削弱了殿顶的美观和寿命。1981年简单修缮后至今缺乏维护,已成危险建筑.该建筑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内部结构形式,都具有典型的清式木结构建筑风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我市古建筑研究有重要作用。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6-28 08:5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6-28
一代英豪,胡门的荣耀.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6-29
胸怀大志,英年早逝,痛惜,痛惜!
[ 此贴被古戈在2009-06-29 17:11重新编辑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