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28阅读
  • 12回复

越国胡公世系考——国朝(清朝) 虹令张凤翼 撰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01-13
越国胡公世系考——国朝(清朝) 虹令张凤翼 撰文
越国公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三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七人,长德济,大海既下信州,上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之,破陈友谅、将李明,遂又破张士诚、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克杭州迁浙江左丞,移镇于杭。次德源、德清、德淮,俱都督,殁于镇。又次德山、徳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为功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徙居山东获存,门第衰落,屡遭荼蓼。永乐后岐阳东瓯概停不袭,至嘉靖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大海孙汝锺告袭,距继成五世、德济六世,在大海则七世矣。府县经核实申详,特以家业凉薄卒不果袭。嗟乎!以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已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竖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乃不数传而辄斩,然不祀文诰荡为乌有。本支沦于齐庶,又何劝壮士于生前,慰忠魂于死后。即明太祖在天之灵且愀然,其弗宁矣。带砺之盟何在?吊古者痛之,因叙集其世第若此,以为观风举废者采焉。(原载清朝《泗州志 卷十一 艺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1-14
这篇文章是我一直想看到的,谢谢楼主的奉献!
QQ:6941027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1-16
回 1楼(胡植诚) 的帖子
這是一篇凡是自認為胡大海的後裔都知道的資料,能否咨詢一下明史專家對此撰文的看法,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1-18
在《泗虹合志》【清光绪14年(1888)】中,亦收录了《 越国胡公世系考——国朝(清朝) 虹令张凤翼 撰文》,但“大海孙汝锺告袭”中的“汝锺”,却写为“如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4-24
张凤翼 为明朝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5-04
宗亲好,

有关于此世系考有几点小小的疑问?

1、东川侯不是胡海?

2、此文中的“上”是太祖?但是太祖授东川侯为胡海;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5-05
新州守将胡德济是核心角色
新州大战,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多位明史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认为,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对元末明初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海英认为,朱元璋与张士诚势力之间的新州之战,是朱元璋最终确立稳固江南地盘的重要战役,在元明之际时局变革中,意义重大;北大历史系副教授李新峰认为,新州大战似乎只是双方多次局部冲突中的一次,但是揆之形势,可知此战意义非同寻常。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李新峰

    朱元璋部在新州以弱击强,大获全胜,向来归功于浙东行省的主将李又思。但是,无论在五指山新州防线的建设中,还是平时防守中,乃至新州之战中,新州守将胡德济都是核心角色。在明朝建国前,他一直是浙江地方仅次于李文忠的高官,战功卓著,本有封侯之望。这位来自江北的年轻战将,在浙东战场上所向无敌,率领浙江军出外后屡遭挫折,沈儿峪一战,身败名裂,而不免“委屈”。此后战事坎坷,仕途不顺,又兼复姓改名,遂至湮没不彰。但是,在元末明初的诸暨乃至浙江,胡德济当然是一个参与甚至主导了政治军事进程的关键人物。

德济公,复姓改名?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5-05
清-陈梦雷-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   中记载:

胡姓部艺文   原文如下:

越国胡公世系序     明张凤翼
越国公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
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二十七座
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
涧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七人长德济大海既下信
州上以德济为行枢院同佥守之破陈友谅将李明
遂又破张士诚将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克杭州迁
浙江行省左丞移镇杭次德源德清德淮俱都督殁
于阵又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为功
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
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
褓不仕德林徙居山东获存门第衰落屡遭荼蓼永
乐后岐阳东瓯概停不袭至嘉靖间始有继绝推封
之命大海孙汝锺告袭距继成五世德济六世在大
海则七世矣府县俱经核实申详特以家业凉薄卒
不果袭嗟乎以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
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已位次西平
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竖有不凌六王而
上者哉乃不数载而辄斩然不祀文诰荡为乌有本
支沦于齐庶又何以劝壮士于生前慰忠魂于死后
即明太祖在天之灵且愀然其弗宁矣带砺之盟何
在吊古者痛之因叙集其世第若此以为观风举废
者采焉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5-08
宗亲好,

本文中考证中涉及到,常遇春三个儿子岳父之考。越国公在列;



明开平王常遇春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历史考证

  

【常金邦:《忠武春秋--明朝大将常遇春》作者,广西桂林恭城常家村忠武堂常氏二十三世孙】

    我在网上和一些照片上看到了“常氏宗族研究会”这面旗帜,我感到很兴奋,因为有人愿意领头出面做这件事是件好事,是件大事,所以我很高兴。

    安静下来,我就想了解和知道“常氏宗族研究会”的宗旨和具体目标。但是很遗憾,没有人告诉我,可能是联系不上,或者是“常氏宗族研究会”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今天我就在这里借机会在我们的宗亲族人面前发表一点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们常氏宗亲家族是一个大家族,是有着光荣历史的家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研究的范围很广,要研究的东西很多。但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田要一块一块的耕耘,我们还是要把研究的范围具体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常氏宗族研究会”的工作才会有方向,有目标。贫穷谋生,盛世修史,这是一条规律。“常氏宗族研究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我们常氏宗族人才济济,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盛世修史的事。对整个常氏宗族的来源历史,发展过程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用各种形式将研究成果向世人展示出来,这应该是大方向。

    具体目标:一是把各地的族谱重修好,并且提出较高质量的要求。二是把常遇春父子二代,或者三代人的历史写好,把过去文字上的错误纠正过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是把“常氏宗族研究会”队伍组织好,广罗人才,为其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具体目标虽然不多,但是工程浩大,工作量也大,也不是容易完成的,要高质量完成更是不容易。  

    今天我在这里作一个提纲性的发言,抛砖引玉。

    第一关于修族谱的提法问题: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在我们的族谱中字字有声,如雷贯耳。把族谱同国史并列起来提,形式上,气魄上蛮好,但是我总觉得好像有些免强,两个东西无法更好的联系。一个无法有机的联系的东西,放在家里自我欣赏蛮好,走出家门就没有那么多光辉了。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我们说族史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家史就没有民族的国史。就把家谱与国史有机的联系起来了,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族谱写好,有可能不仅在家里有光辉,走出家门也会有光辉。我们把这个思想精练一下:树有根水有源,家有史族有谱是国史的基础,是民族的荣耀,是文明的希望。因此我们常氏宗族有充分的理由,把宗族历史的研究,提高到国家民族的历史高度来探索和讨论。我们常氏家族出了一个常遇春的英雄人物,更有充分理由这样说话,如果失掉了我们家族在明朝历史上这段经历,中华民族这段历史将少了不少光辉?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宗亲是否有同感?

    第二关于纠正历史记录错误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有遗漏和错记、乱记三个方面。如果再修族谱,应该给予纠正。如何进行纠正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有的人可能认为,前面的人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我们就没有办法纠正了。其实不然,例如常遇春的夫人:开平王夫人蓝彩云的出生、逝世的时间和安葬地三个问题都是有据可查的,可以弄清楚的,可是我们的族谱给出的是空白,没有人深入研究。同样常遇春的三个儿子的出生时间以及他们的儿子的出生时间,都是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弄清楚的。现在我们再做这个工作,就要尽可能的进行纠正,不要重复历史的错误。

    第三关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的研究会在做工作的时候,要特别强调一条,正面引导,弘扬正义,宣传常遇春的正面形象。不要再搞那些不符合科学的文字传播,例如说什么常遇春是人与熊的后代,说什么常遇春没有读过书,天生就武艺高强,说什么常茂没有后代等等,有损我们祖宗庄严的事不要做,其实也是维护我们作为后人的尊严。进一步说,今后在社会上再遇到此类事件,我们宗族的人们应该旗帜鲜明的抗议,应该明确的表示反对,应该起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我们的尊严。

    第四关于研究常遇春的历史的事,我有一个建议提纲,就是尽可能的动员我们宗族的有志之士,多做这方面的工作,符合现在中共中央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符合潮流。虽然常遇春的戎马生涯仅有十五年时间,但内容很丰富,我们应该通过文学,艺术,戏曲,影视,歌曲等等各种形式,进行充分的挖掘出来,表现出来,使他的英雄事迹得以广告的传播,使他的优良品德得以发扬光大,这不仅是我们常氏宗族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这件事很有历史意义,很有历史价值。

    第五我把常遇春以及夫人和他们的儿子、孙子的一些历史空白和疑问研究情况向大家公布一下,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开平王夫人:蓝氏,蓝彩云,她的封号和她的名字,有很多文书和历史资料都证实了的,不应该有什么争议。关于她的出生时间,可以从她的弟弟蓝玉的年龄,和常遇春的年(龄)之间的关系中得到求证。公元1355年4月常遇春率领兵马到和阳投靠朱元璋的时候,常遇春时年二十五岁,蓝玉年龄在二十一岁左右,蓝彩云比蓝玉大一、两岁,那么此时的蓝夫人的年龄应该是二十三左右。常遇春出生于公元1330年,那么蓝夫人的出生应该是1332年,比常遇春小两岁。关于她的逝世时间也应该是有据可查,至少大致时间也可以确定。<南京城南常府山>一文的记述中这样写道:“原名龙山厂,后因开平王夫人蓝氏寿终,朱元璋赐葬于此山,全山范围内的竹木土地等,统归常府所有,故改名常府山。”什么叫寿终?就是满六十甲子以上,叫寿终,否则就叫短命。那么蓝氏夫人的逝世时间至少是公元1392年以后,联系明朝的记事年代是洪武二十五年以后的事了。在此前蓝夫人儿孙满堂,生活应该是幸福和富足的,身体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寿辰满甲子,甚至古来稀都不会成问题。另外朱元璋能够赐葬常府山,证明朱元璋的身体和头脑都还行,不糊涂,还照顾常遇春的家属。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去世的,即公元1398年,享年七十一岁。快接近古稀之年的时候,朱元璋的脑袋是有问题的,表现在疯狂的迫害功臣方面,因此这个时候,你希望他能给功臣家属有照顾,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蓝夫人一定是在朱元璋之前逝世。如果说洪武二十四年常茂诈死的事对她隐瞒的话,对她是一次重要的心理打击,更重的打击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她的弟弟蓝玉被朱元璋满门抄斩,这种打击绝对是晴天劈力,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莫说是对一个已过花甲的老人,其受伤的程度可以想象得到,是一种致命的打击。由于这种无情的打击,不久这位开国功臣的夫人在无限的悲伤中去世了,时间大约在洪武二十七年左右,即公元1394年左右,年龄在六十二岁左右。朱元璋为了表示他执法有度,为了平息矛盾和拢络人心,还是赐了一座山安排安葬。朱元璋所赐常府山是真实存在的,常任侠老先生有在抗日战争前夕,公元1936年春天曾亲自到实地考察过。因此开平王夫人蓝氏:凉国公蓝玉之姐,生于公元1332年,殁于1394年,葬南京城南(今江苏江宁县)常府山。生三子三女:子茂、升、森;女美荣、美玉、美贞。

    常遇春的儿女们的出生时间问题:第一个佐证是<封常茂郑国公制>中说:“尔之年虽未冠,既膺封爵,当念尔父宣忠奋勇于数万之前,功在社稷,名垂永久,其慎勉焉。”<封常茂郑国公制>的皇帝圣旨时间,是洪武三年十一月,即公元1370年11月。古代的人喜好用文字语言来表达人的年龄,如有所谓: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弱冠之前的年龄称少年、孩童、强褓。那么尔之年虽未冠就是你常茂虽然未曾举行成人仪式,但已经是弱冠之年了,接着就是其慎勉焉,鼓励他象父亲一样勤奋。如果小于二十岁,甚至未成年,勉励就成了空话。我们以此断定常茂当时接近二十岁了。

    第二个佐证是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常遇春长女美荣与皇太子朱标成婚,封为懿文太子敬妃,是朱英雄(雄英)和朱允文的母亲。根据古时的风俗,女孩子成婚的最低岁数应该是十五、六岁左右,这样推算常美荣出生在公元1356年,常升出生在公元1354年,常茂出生在1352年。这个佐证推算的结果是证实洪武三年十一月,即公元1370年11月的时候,常茂作为长子的实岁十九岁,虚岁二十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三个佐证是常遇春的三个儿子的各位岳父的年龄,与常遇春的年龄的比较情况:他们都是常遇春的战友与生死兄弟。其中宋国公冯胜是常茂的岳父,生于公元1326年,殁于公元1395年,享年七十岁,他比常遇春大四岁,他的大女儿嫁给常茂,他的女儿冯氏夫人不会比常茂小太多,差一、二岁的可能性大,推算下来冯氏夫人出生于公(元)1354年左右,在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前后,应该有十七岁左右了;越国公胡大海是常升的岳父,生于公元1306年,殁于公元1362年2月,五十七岁遇害去世,他比常遇春大二十四岁,那怕是他的最小女儿嫁给常升,在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前后也应该有十五、六岁了,推算是胡大海在五十二、三岁的时候生这个小女,即胡氏夫人生于公元1356年,与常美荣同年,而常升比胡氏夫人大两岁,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合理的;江国公吴良是常森的岳父,生于公元1323年,殁于1381年,享年五十九岁,比常遇春大七岁,比胡大海小十七岁,其女儿吴氏夫人比胡氏夫人小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比胡氏夫人小很多的可能性不太大。这个佐证再次证实洪武三年十一月,即公元1370年11月的时候,常茂实岁十九岁,虚岁二十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同时可以证实常升排行第二,而常森排行是第三还是第四?还值得确商,但绝不会排行第五。

    第四个佐证是<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上所赐名。女三人,长许为皇太子妃,馀皆幼。这段话证实常茂为长子,常升为二子,而常森可能是排行第三,也可能排在长女的后面,但绝不会排在皆幼之列。

    把四个佐证结合起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常茂为长子,出生于公元1352年,常升为次子,出生于公元1354年,长女美荣出生于1356年,三子常森出生于公元1358年,次女美玉出生于公元1360年,三女美贞出生于1362年;而且常茂,常升,常美荣在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前后先后成婚结婚,而常森的成婚时间只不过可能晚一、两年,但不会太晚。因为姑娘出嫁的时间历来有个规矩,必须等兄长先娶后才能嫁。这个结论可能是比较合理的。

    常遇春的孙子,即常茂、常升、常森的儿子们的出生时间和去向问题: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是空白,有的可能有错误。

    先说常茂的冯氏夫人的三个儿子,现在一片空白,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出生时间,更没有去向,留下了一个大的历史迷团。不过我们可以大胆地提出假设,小心地加以论证看看结果如何?前面已经证明常茂与冯氏夫人在公元1371左右成婚,那么他们的大儿子最早可能出生在公元1372年,次子最早可能出生在公元1374年,三子最早可能出生在公元1376年;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在恭城常家族谱上已经证实她们母子四人到了泗城府,今天广西的凌云县,此时她们母子四人的年龄是,冯氏夫人三十七岁左右,长子十九岁,次子十七岁,三子十五岁。此时的冯氏夫人正当中年,三个儿子都已成人,都是大小伙子了,他们最大的可能是去了哪里呢?

    冯氏夫人出生在富贵家庭,当年冯胜,冯国用两兄弟是率领自己的地主武装部队,参加朱元璋的起义部队的,相信冯氏夫人是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会动脑筋的女性,绝不会简单的甘于贫困和过苦日子,一定会想办法突破困境。另外常茂也是热血汉子,他也不会什么安排也没有,就自己逃跑了?一定作了一番周密的安排才放心的离开龙州。当时的大环境也有条件让她们母子四人找到出路。第一个条件是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开平王蓝氏夫人还在世,她绝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救援她的媳妇和孙子,这是母爱和人之常情;第二个条件是舅老爷凉国公蓝玉在位,有职有权,他也完全可以帮助外甥解围;第三个是有老战友好朋友平西候沐英镇守云南任职在位,而且对云南常茂也熟悉,有条件获得帮助;第四个最重要的政治条件是朱元璋并没有要斩草除根的意思,从洪武二十五年封常升为开国公的圣旨文字语言中:“惟惜殁后无嗣,承袭仍须有人。兹遵兄终及弟之例制,封尔升为开是(国)公,子孙世裘(袭)爵禄。”可以看出来,他找不到常茂的儿子,否则封开国公的不是常升,而是常茂的大儿子。这样,冯氏夫人母子四人完全可以自由地回到南京去,之后在南京生活,或者在扬州生活,或者在怀远生活,或者在涂(滁)州生活,因为那里有常遇春因战功得到赏赐的土地和财产、家产,可以过很富足的生活;或者因为二叔常升已封开国公的原因,不能或不给再出头露面;或者因父亲诈死犯有欺君之罪,怕引出新的事非,只好隐姓埋名,由大舅公蓝玉安排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去了山西军屯从军为伍。这在历史上成为永久的秘密了,认真分析起来,有很多说不通的事,留给了后人去讨论。有人说可能去了云南,根据上述的分析去云南的可能小一些。原来说留在广西凌云县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因为本人利用现代通讯条件作了现在和历史的调查,证实现在那里没有常氏族人,历史也没有任何关于常茂及其夫人的行踪记录。

    其次说常茂与李氏夫人的四个儿子:名为智、惠、贤、良,字仲余、仲霖、仲豪、仲颜。在族谱中记录他们的情况是:长子仲余生殁失记;次子仲霖生殁失记;三子仲豪生于大明建文元年已卯二月初四,殁于成化十一年乙未五月十八日;四子仲颜生于大明洪武十四年辛酉二月二十八日子日,卒于大明天慎(应为天顺)五年辛已十一月十三日未时,享年八十一岁。这段文字记录最明显的错误是四儿子的出生时间比三儿子的出生时间早十八年;另外最遗憾的是三儿子和四儿子的资料记得那么祥细,而大儿子和二儿子的资料几乎是空白。我用逻辑思维的推理对这些资料作了一番整理:假定二(三)儿子的资料比较可靠,就以二(三)儿子的资料为参考点作推算依据,再假定每个儿子的相差年龄间隔是两年。那么推出的结果如下:长子仲余生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次子仲霖生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子仲豪生于洪武三十二年二月初四(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2月初4日),卒于成化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享年七十六岁;四儿子仲颜生于洪武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2月28日),卒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11月13日),享年八十一岁。这里的推算结论与安徽新修的族谱所述内容基本一致。

    这样合理性就旦(诞)生了,洪武二十四年到二十七年之间,常茂与李氏夫人刚逃到五排瑶以谋生为首要任务,打柴割草,开荒种地,生活相当艰难,没有生小孩;以后到了竹兜寨,再后来到了大立村,生活安定了,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才生小孩,这个时候是洪武二十八年生了第一个小孩智——仲余,以后再有了其他孩子……。另外从族谱的文字记录的失与祥,简与全可以看出,后来的日子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所谓盛世修史,贫穷谋生的道理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们可以从失与简中看到了常茂与李氏夫人的艰难困苦,从祥与全中看到了他们后来的日子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而且是越来越好,否则不会有七,八十岁的长寿老人出现。

    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一定得益于常茂这个顶梁柱的作用,常茂的寿辰起码得把最小的儿子抚养成人成家,安居乐业。那么小儿子的二十岁是那年呢?从上面的推演资料可知,四子仲颜在永乐十八年(公元1421年)满二十岁,那么此时的常茂实岁六十九岁,虚岁七十岁,已经进入古稀之年了,又是一位古稀老人。同时证实了常茂的谋生能力很强,持家的能力也很强,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所以传说中常茂在古稀之年之后去世的真实度是很可靠的。可惜后人没有认真研究把历史的真实重新恢复过来。

    再其次说常升的儿子:用一个历史事件来说起。洪武三十一年润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农历戊寅年润五月,朱元璋病逝,寿辰七十一岁,其孙子朱允文继承皇位。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公元1402年7月),历史上又称建文帝四年七月,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兵变,向其侄儿建文帝夺权,亲自带领军队攻打金陵应天府。在燕王兵变的事件中,常升身为锦衣卫指挥,又是建文帝的国舅爷,为保护应天府,在金川门率兵抗击燕王之兵,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是兵卒不听指挥,常升孤身冲入敌阵死战身亡。常升生于公元1354年左右,到公元1402年7月阵亡为止,寿辰五十一岁左右。

    常升和常森在应天府被围困前都作了后事安排。常升将大儿子继宗送往怀远避难,二儿子继祖及胡氏夫人兵变战后,被流放云南临安。常升的大儿子常继宗生辰估计在公元1373年左右,送回怀远的时候年已经二十九岁了,而不是一些资料描述的年仅九岁。如果说在公元1402年常继宗年龄才九岁,那绝对是错误的,因为常升与胡氏夫人绝不可能在四十岁以后才生小孩!这是人类的基本常识所规定的;再往前移十年则是十九岁,那么常升与胡氏夫人在三十岁以后生第一个孩子的可能性也是小的,因为胡大海比常遇春大二十四岁,那么他的小女儿也不可能太小,应该与常升的年龄相差不多。那么常升的第二个儿子常继祖此时的年龄就是二十七岁了,出生的时间估计在公元1375年,而不是那些资料所说的年仅七岁随母胡氏流放云南,因为被流放的第二年(公元1403年)永乐元年,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特派内宦官四人专程到云南临安卫,召取常继祖赴朝应天府朝见,并赏赐黄金三百两,宝钞三万贯,各色锦缎三十匹,仍令回云南临安卫而不言赦免。如果常继祖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他懂什么?路途千里迢迢之遥有多少艰难?能承办得如此重大的事吗?所以只能是二十七、八岁比较靠谱。这样常升的长子继宗出生于洪武六年,即公元1373年,次子继祖出生于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就比较清楚了,经得起历史各方面的推敲。

    再次说常森的儿子:常森与吴氏夫人的命运也与朱棣兵变事件有关。常森携带家眷吴氏夫人和两个儿子常刚,常强北逃山西,后在陕西米脂县陈家岔定居。常森和吴氏夫人的两个孩子刚、强二人此时的年龄估在二十五岁和二十三岁左右,推算两人的出生日期,在公元1377年和1379年左右,到公元1402年时,都是大小伙子了。

    最后说一说常茂与冯氏夫人的三个儿子的名字问题,现在只能是一个猜想命题了,因为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文字依据了。我用了一些时间来试图完成这个猜想,因为按照年龄大小排序,已知的常遇春的孙子的名字排序是:宗祖刚强,智惠贤良。那么未知的冯氏夫人的三个儿子的名字空白,是否可以用忠武勇猛四个字来填补呢?古时候的人考虑事情还是很有想法,而且紧密联系生活环境实际的,宗祖刚强与常遇春的身世有很大关系,智惠贤良与常茂后来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教训有很大关系,如果把冯氏夫人的三个儿子是在南京出生的,他们的名字与常遇春的身世联系起来很正常,用忠武勇猛是不是比较合适?这样常遇春的孙子们的名字排列是:忠武勇猛,宗祖刚强,智惠贤良。是不是有点象?或者很象?当然会有人说,那个猛字没有孙子对号,那是没出生的事,是后来发生了变故,但事前常茂与冯氏夫人是考虑过了的,甚至与老夫人蓝氏商量过。在这里留下一悬念供大家议论、讨论、甚至辩论。并且希望最后有人能解这个迷。

    总之,树有根水有源,家有史族有谱是国史的基础,是民族的荣耀,是文明的希望。我借这次机会与宗亲族人们进行交流,目的是希望能为我们常氏宗族研究会作一点贡献。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2012年4月21日  农历四月初一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5-08
宗亲好,

金华历史上有名的北麓诗社,曾有文一篇

《谒胡越国公大海祠》

尚未看到原文及作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