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250阅读
  • 28回复

胡家钢:说话不离谱 (22)“状元旦公” 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04-12
— 本帖被 南山 执行合并操作(2011-07-07) —
南山按语:现将“中华胡氏联谊网”胡光宇(胡家钢):“说话不离谱”专题转载于胡氏宗亲网论坛。胡光宇是《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的主编。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发表了多篇有关胡氏谱牒研讨文章,引起广大宗亲关注。现在胡氏宗亲网“谱牒世系”栏目特为胡光宇宗亲开出专题帖,荣幸地邀请到光宇宗亲前来主持。希望我们能够经常看到光宇宗亲精彩的论文,在“中华胡氏联谊网”发表的同时,也能在胡氏宗亲网发表。前有胡学谦、胡南山、胡维平,今有胡植诚,胡光宇。我们欢迎类似的个人谱牒世系讨论专题,更多地出现在胡氏宗亲网。我们网站是纯民间性质,发表论文没有任何报酬,感谢各位宗亲为弘扬胡氏文化的辛勤劳动,我代表胡氏宗亲网,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胡南山 2011.04.12


1 楼   (01)—满公庶子丹是否真有?
2  楼   (02)龙川胡氏世系有讹误
3  楼   (03)清华世系的商榷
4  楼   (04)修《通谱》要着力于“通”
5  楼   (05)考辨世系未有结论不能载入史册
6  楼   (06)《世界胡氏通谱》新考华林66世不足以参照
7  楼   (07)久久归通话万九
8  楼   (08)如皋安定世系何能引用?
9  楼   (09)读谱要有历史感
10楼   (10)编谱要真实
11楼   (11)福建安国公世系之我见—回复福建厦门胡永煌宗亲
12楼   (12)凤公支系的几个问点
13楼   (13)胡安与胡建有何关?(一)
14楼   (14)满公生卒考
15楼   (15)谱名与客家文化没关联
16楼   (16)为什么要修谱
17楼   (17)令仪公考
18楼 (18)胡安与胡建有何关?(二)
19楼 (19)安定之说
20楼 (20)浅谈库川胡氏
21楼 (21)龙川渊源辨析
24楼 (22)“状元旦公” 辨


3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4-12
(01)—满公庶子丹是否真有?
   关于新版《世界胡氏通谱》跟原版一样,没什么变化。俱载江苏如皋谱有胡公满之庶子丹一派,十八世至琇、城二公(P51历代世系简图)。我想有必要与广大的宗亲和《世界胡氏通谱》的编委探讨一下,因为这关系到改写胡氏的重要历史,所以下面要与大家共析之。

《世界胡氏通谱》总谱首卷是在广东胡海老先生的“胡氏族谱大通考”的基础上而成的,不知大家是否认同?一、世系的支派脉络是胡海先生的十四年结晶与发现。二、谱的其它内容无非是大家所熟悉的胡氏家族古代精英的名人传记,再加上现代的胡氏两位总书记的高峰内容。三、没有排辈的各支派语。大致这三项内容暂且放下,因为在唐朝时,这么大的国度,姓胡的人绝对不止这几个人能繁衍下来。所以先谈谈胡氏始祖胡公满的出处,众所周知,满公原妫姓,周武王灭殷纣王后,找他来管理纣王先国的,封于陈,死后谥为“胡公”。距离今天已有三千多年了,因为我国古代历史在周共和行政元年之前不太确切,又因大家所用的年表不太一致,导致了各种不同的分析结果。经过1996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及2000年11月我国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后,使中华历史向前推进了1229年,更使我们对中国远古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比如谱载: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生,这在其它年表上查不出来是哪一年,(如《世界胡氏通谱》P51页,历代世系简图中满公于商帝乙36年甲辰约公元前900年生)。那么现在可以从纲鉴甲子合纂版年表就知道公元前1157年是商帝乙36年甲辰,而不是其《世界胡氏通谱》所说的年份。

话回正题,三千多年的历史,胡公满生育了几个儿子谁都不知道。在满公千年之后的汉朝太史公司马迁都不知道满公有个庶子丹(因为《史记》没有记载),难道离满公两千年后的唐朝的胡氏子孙知道么?更在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能知道?因为满公庶子丹的记载毕竟是胡海先生在江苏如皋的一本谱上见到,能代表全中国的胡氏吗(湖南衡山谱根据如皋谱续纂的)?再说古代造谱,最早是在汉代,只是官方罢了,百姓修谱很少。因为汉朝下,唐朝之上是刚发明造纸术的时代,印刷术更不发达,真正印刷术是在北宋后才兴旺的,试想我们科技发达的今天修谱都这么难,可想那时的老百姓如修谱之难度。唐朝魏征见到的是什么谱?是纸质的,还是竹筒的?根据魏征序文:“宅相胡学颜抱世谱一帙……”,可想是纸质谱,因为竹筒可能是一卷,所以应该是官方纸质谱。但为什么没有详细的北魏的胡氏世系?而是胡学颜的单支?魏征还说:“秦以上不可得,汉以下颇可著”。这么说就是庶子丹这一支世系不可得、不可靠、不要信,根本没有。既然不可得,不要信,《世界胡氏通谱》还要执着的写上世界胡氏的总谱头上呢?既然不可信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硬拼乱来呢?

请看《世界胡氏通谱》总序文P2和胡氏源流中P105,把满公庶子丹世系的十八世琇和城一下降下来满公27世,如此说来,是否你们心中真是有点眉目了?我想大家不要我说就知晓了吧!关于其它等方面再商榷。

胡光宇
2010.12.17
[ 此贴被胡光宇在2011-04-12 11:40重新编辑 ]
3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4-12
(02)龙川胡氏世系有讹误
龙川,是我们总书记胡锦涛的祖居地,更是明朝嘉靖时期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家乡,所以《世界胡氏通谱》把龙川视为显赫也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应该的。但是世系是传承血缘的脉络,如果世系一旦有点不对,有些问题,那就意味着祖先的真实与否了。

看了《世界胡氏通谱》后,心里有点失落感。因为里面内容不象我们想象的一样,这有可能。但是作为总谱是应当有权威性的,可是看了后,在我心里不但没有威信、真实感,反而觉得很虚伪,很不充实。请看龙川胡氏世系P87页龙川世系表,从满公一世至二十六世是陈国世系相联的,二十七世应该写“武”字,而该谱中写的是“斌”字。祖宗的名字能随便更改么?其次是P89页三十九世惠公生子简,而四十世居然是刚公孙子元城,把简公抛到九霄云外去。再是胡广伯始公,既然在P77页南郡世系确定了他的地位,那因为是汉谱实录,为什么却在这里还有什么烈公是广公之孙呢?真是脚踏两只船的味道。下面P90页五十世焱公,他是“西晋永嘉年间拜监察御史,巡按广东,建兴年间为愍帝护驾长安,授封散骑常侍,大兴元年提兵镇歙,咸康四年定居龙川”。这说明焱公是大约285年左右人,从五十世至六十世,思谦公乃元泰之子,于梁齐和帝封为太师。这十一代人所走过的时间是到了隋初(公元590年),总共用了大约三百年左右,平均每代人是27岁左右,非常合乎人正常发育规律。从六十一世高寿公至七十五世千二公,即公元509年至公元1344年,这共744年内却只有十四代人,平均每代五十岁左右了,这说明这744年已经漏掉了十五代左右的祖宗,不然请看下面七十六世再一公元至元举人至八十八世鼎钦公讳守官顺治举人。公元1335年至公元1644年这三百年左右,有十三代人的传承,平均24岁一代人,再从八十九世恢先公至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是九十八世,即公元1645年至公元1950年共三百年左右计十代人,平均三十岁一代,由于清朝徽商早成业晚成家生育,这也合乎规律。现在从整个世系来看,这个世系隋、唐、宋这鼎盛三朝,龙川胡氏在七百多年中仅繁育十四代人左右,这不觉得奇怪吗?《世界胡氏通谱》的编委难道没有看出来?世系讨论会是怎么讨论的呢?作为世界宗谱能这样混淆视听?虽然龙川本支老谱是这么写,但是老谱有些不那么对的,你还这么跟着?老谱有问题,就不解决么?再参照刘阳西岭胡氏世系P92页,胡耀邦总书记家族是从胡藩一世起至胡耀 邦本人共六十三世,而龙川胡氏从胡焱一世起至胡锦涛却只有四十八世,胡焱公只大胡藩公一百岁左右,而世系却有相隔二十五世之多,这又何能自圆其说呢?何以服胡氏子孙呢?何谓通谱呢?中华要通,世界要通。医学广告这么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胡氏子孙因为旧谱大多乱,则痛,需要你们去通,去整治,去求通,解决痛的问题。而《世界胡氏通谱》则不但没有解决痛的问题,反之却给胡氏子孙增加新的痛。你们前头这么说,后头却那么讲。尽是把自己的嘴巴打肿。

龙川胡氏世系,要看龙川。龙川不是有一宗祠和皇上封赐的尚书牌坊吗?写的是什么?与龙川胡氏有联系否?作为历史的见证,那么它就是铁证。我们续修宗谱是正本清源,敬宗收族,使我们中华各地小家族融合到中华胡氏的大家族,一通正本达清源。社会和谐,国富民强,而不是乱写一通。

胡光宇
                                                                      
2010.12.21
[ 此贴被胡光宇在2011-04-12 11:40重新编辑 ]
3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4-12
(03)清华世系的商榷
清华派的冠名起于江西婺源清华镇,因为是始祖学公的开基地方,所以尊学公为清华派的始祖,学公上古世系真的如同《世界胡氏通谱》那样的吗(P68清华谱历代世系表)?阏父十九世纪琇公“字安国,习申韩法律拜为廷尉,子二:伯奇、叔善。”而二十世伯奇“字汝仁,仕汉为廷尉,官彭城宰,追赠安定郡君,生子计宁,可宁、友宁、仕宁”。这两代人都为汉朝廷尉,而伯奇追赠安定郡君在我国历史上鲜为人知,在朝廷外子顶父职是根本不可能的,二十二世元善公又袭封安定君王,据考证中国胡姓在历史上汉朝著名的人有胡建,胡广,而没有皇上受封的安定郡王的伯奇和元善呢?汉朝其它没听说。我太没有知识广闻,不要见怪。再是到了二十七殷和安公,没错,安公讲学於临邛白鹤山中,是司马相如的老师,其在如皋安定世系是建公的弟弟,而在这里又是殷公的弟弟?同一个人有两个父亲,总不是一个生父与一个养父吧?三十世广公:“字伯始,又字惟成行二十。汉安帝时举孝廉为天下第一,拜尚书郎,屡迁至太傅,卒谥文恭。墓在泾州保定县东,子一:权。”难道这不是南郡华容世系的刚公六世孙胡广吗?怎么在这里只生一个子叫权了,广公怎么墓在泾州保定呢?权还公然在公元215年赠镇国大将军,胡广是出生在公元91年,卒于公元172年,而他儿子权至少在公元215年还没死吧,说明他在朝中功勋卓著,年岁又高,怎么汉书没有记载胡广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叫权呢?三十三世质:“字文德,魏人,官为魏博士,与徐邈田预等历任四朝,封关内侯,生子一:仍”。这个质公不是胡通达的儿子吗?晋太祖问蒋济:“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为顿丘令……”。“按胡氏谱:通达名敏、以方正征 ”。关内侯质公生子威而不是生子仍,仍怎么扯上质公呢?而质公传里面怎么把他的儿子丢掉呢?再从晋太祖至唐太宗362年,怎么下到三十七世平公:“字宁远,仕唐太宗,为户部尚书。生子一:荫”。总共四代人,跑过去这么长时间,平均每代人90岁左右,真是可笑。既然承认关内侯质公是自己的祖宗那为什么要认琇公是古祖呢?质公是城公安定下面子孙,怎么又跑到琇公下伯奇安定下面的呢?自从三十七世平公唐太宗起至学公止共十一世,用223年时间。平均每代人22岁,这正合乎盛世唐朝的人生发展规律,所以说清华世系学公上古祖先是有问题,《世界胡氏通谱》在睁眼说瞎话?固此有待重新考证。
胡光宇
                                                                                               2010.12.22
3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4-12
(04)修《通谱》要着力于“通”
   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各族内部,人们都无不在忙着各自的续谱修志工作。这一现象表明我国目前国泰民安、社会稳定与繁荣。在这繁华安逸的日子里,人们想起了很多很多,其间也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想要把快要忘却的记忆留住,并传递给自己的子孙,于是大家修起宗谱来,以表示各自的尊宗敬祖,亲宗爱族的情怀。
修谱与修志,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由于特定的体例并以完全真实性的,不折不扣地记录从先祖一代一代的传承,至今天的血脉支派一一在册,已达永远。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部分历史的记忆。寻求姓氏通谱,比宗谱更加艰巨。在耗费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远远超过国家正史。中华民族之大,各族居地之分散,大宗小宗之众多,要归于一源头,实在于不易。然而巨巨大族、泱泱中华,不可弃之。中国的历史史书虽然很多,然而还没有别的书籍可以替代家谱。中华胡姓,当今之荣他族未及,然而今日之悲哀我想他族也未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中华”,我“世界”,谁之与大?我看宇宙之大吧。乱纷纷至极,粗糙之如糠,极不真实矣。还能谈之相通否?网上的大刀长矛、金盾剑击、图穷匕首见。与其是争是论?不如说是古战烽烟耳。出书者求名求利,出谱者理应孝尊祖先。何谓修身修德?终生比丘尼庵。不求圣贤之巅,也想要子孙繁衍,不然何要修志修谱?修心而是真也。
要编修通谱,我想首先是要求通,一要人心相通,心心相印,相见如亲如故,视为亲爱;二要谱牒相通,宗族血缘,敬祖敬宗,礼尚往来,正谓血浓于水。三要国与家相通,有家才有国,国强才家富,家是国家的细胞,没有家族的翔实,也就没有中国的姓氏文化。文化底蕴的高低,代表着每个家族的盛衰,家族的盛衰影响国家的命运未来。所以修谱乃至通谱意义重大,定要慎行,精于求通。姓氏宗谱如通,宗亲大悦,乃至精神向上,无论路途多远,手机电话一通,亲情涌现,何不大快?无畏时间逾越,一书通脑,金戈铁马,闲农耕作,全收在心田。中国人着重树叶对根,无论你走在哪里,童年的故土,终至掩盖你的心灵。所以手捧一册宗谱,流着眼泪,眼泪尽流……

        今日的胡氏,求“通谱”者多矣,通而不通,臃肿废止,“前人述矣,后人备至”。不论虚实,不加考虑,世系交叉,人物重叠,时空不分,华而不实,憾矣。请求通谱的宗亲们,快收起你的长矛刀剑吧,不然祖宗在九泉之下望着我们哭泣呢。他们希望我们繁荣昌盛,和睦相处,不要相煎太急呢。记住修谱有九戒。
    
    
                                                                  
胡光宇
                                                                   2010.12.22
3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4-12
(05)考辨世系未有结论不能载入史册
看了《世界胡氏通谱》的P82页泄传世系后,深有感触。原封未动移来胡海先生的大通考的泄传世系,只不过是把胡海先生的按改为编者按:“泄传世谱创于西汉平民胡志刚好学古今,因思族属世系,恐后人迷失,承旧有记载溯自可知七世祖泄传而下:生、卒、葬、配生子,贯址,逐一编载。传至东汉,殿游续修,族属支分派衍,迁徙有址,而至十又三世。传至唐代,徵五续至三十四世,感慨而撰写谱序,更收敦本睦族之效。本家如此之早之详之实,出自民间,而非官宦世家,实属罕见。惟宋之后续谱者,未能避免慕贤援附,而书光争日月忠简铨,为收贤之子,而有失家谱之实录之美,至今仍有实伪之辩》。”落款为:编者调查研究后作出了考证,详见“大通考”P244-245页。
引用胡海先生这么长的文我本不应该,但为了说明问题还是引用。此编者按中提出泄传世系乃西汉平民胡志刚所创,说明他比司马迁(公元前145年至公元86年)还厉害,还有本事。生卒
配、生子及贯址一应俱全,“开创”了私谱纂修先例?那后来为什么谱例不说是胡志刚体例而说是宋朝欧苏体式呢?传至东汉殿游续修,族属支分派衍,而为什么世胡谱却只有几个世系呢?胡海一个人只知道几个世系,但号称《世界胡氏通谱》的编委会也只知几个世系?几经周转下传至盛唐,徵五感慨万分。跨越时空与胡海先生讲心、德:“我确实不易啊,你要给我光大啊”,何况世系在唐宋间还有忠简铨公,明知有伪,何必上通谱呢?再是平民支系这么全然,而为何光大胡氏的安定支系这么乱?难道官方不及平民?难道这支人马居住的地方是世外桃源?甚至北魏国珍公支系还没见着呢?胡长仁、胡长灿到哪里去了呢?
再请看胡志刚以上七代世系,始祖泄传周岁失怙恃,死了父母,幸有邻母王氏怜而抚之,方七岁抚母又亡,故先世所自出之祖源于孤幼而渺然未知及。既然周岁父母双亡,七岁抚母亡,却怎能知晓自己的详细生庚?如若有人告知自己生庚,却为何不知自己父母?请看从泄传至胡志刚每代相隔岁数,全是33岁左右,请看其世系。难道泄传公向儿子孙子说你们都只能象我一样33岁发育?尽管这样还有两代人却早晚相隔一年呢?周赫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却是田王建元年前一岁,那么是田关时代呢?还是田王建齐国呢!田关还没改姓呢!再说陈国灭亡不过211年,说明是在澄公至城公允中之间呢?还有其它胡姓么?这么早有谱?是竹简么?我实在难以置信,正如汉谱实录,还在后头呢,田关改胡都是在田齐亡国以后。再加上唐后宋末的虚伪,胡铨世系混淆,在未确定真实之前,所以我个人认为:泄传世系实在是不能用在谱首作为定论世系。
胡光宇
                                                                                        2010.12.26
3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4-12
(06)《世界胡氏通谱》新考华林66世不足以参照
   首先从满公开始,《世界胡氏通谱》在P51页历代世系简图中:“妫满生于商帝乙三十六年甲辰”,P68页清华谱历代世系表中:“满公生于商帝乙三十六年甲辰”,P76页安定世系表二中:“满公生于商帝乙三十六年甲辰”,P112页满公至城公世系表中:“满公生于商帝乙三十六年甲辰“,“而P117页自满公至华林城公世系新考一览表中:“满公生于商帝辛未年”。从这些记述生庚表述中都是商帝乙三十六年甲辰。为什么《世界胡氏通谱》考成是商帝辛未年呢?商帝时期那么长,辛未年有好多呢。1、公元前1130年是商纣王时期周侯姬发五年;2、公元前1190年是商帝乙二年,姬昌文王还只有四岁;3、公元前1250年是商帝祖甲九年;4、公元前1310年是商帝武丁十五年;5、公元前1370年是商帝小辛四年;6、公元前1430年是商帝南庚四年;7、公元前1490年是商帝沃甲元年;8公元前1550年是商帝仲丁殁年;9、公元前1610年是商帝太戊二十八年;10、公元前1670年是商帝太庚年22年;11、公元前1730年是商帝太甲24年。商帝辛未年这么多,你们指的是哪一年?
按参照表括号内是公元前1108年,可是查年表这年却不是辛未年,而是癸巳年,是鲁公伯禽元年,编委会和编辑部都是怎么考出来的?既然这么多的旧谱和世系都载是商帝乙三十六年甲辰生,你们为何要考个商帝辛未年来?商帝乙三十六年甲辰是公元前1157年,连这个年号都考不出来,可见这编谱的历程就有问题。
其次是闵公越被楚惠王所杀,有此年孔子卒于陈国为证,乃是周敬王四十一年,有史记和左传的记载,即公元前479年壬戌。闵公死后,太子陈剑抱祖木主牌位自陈州逃往阳武户牖这小地方避难改名为“衍”。后生子琏和玙。闵公有十九子之多,各自逃难不知所向,其中六字澄逃往四川临邛后奔齐为客卿,而其它的谱都以讹传讹,载衍生二子,其次子玙生澄,澄再改陈为胡是为胡氏祖,这能说得过去吗?试问:如果玙生澄,澄改陈为胡的可能大?因为太子陈剑避难不改陈姓,其子玙要改陈为胡么?其孙子澄更没有必要去改陈为胡了:作为闵公之子澄,父母死了国破家亡,逃难到临邛,有必要改姓,有可能改姓,为了生存改姓是情有可原的,其它子女改姓也是大势所逼的。所以我认为是闵公字澄可靠些,接近事实点。再是陈平世系是陈剑的后裔,其世次没载玙改胡的说法,就《中华姓氏通书》陈姓就没有载玙改胡,而江州陈姓出颖川,大都是田改陈支系,谱系与胡氏没有两样,老谱均有局限性,固此我们要充分考究,不要见风就是雨。至于灵朔孙城公,魏征说了,秦以上不可得,汉一下颇可著,汉大中大夫在司马迁看来,难道是很小的官吗?何况吴王濞反,统兵拒之呢,从甘肃至云南征讨,司马迁不知道?更何况后来司马光也不知道吗?唐高士廉,李孝恭不知道,就连我们的秉公也不知道吗?史书有建公何而没有“城公”呢?胡海先生说什么华林谱是宋政和二年勤修所创,胡海先生没有调查细致,而世胡谱编委会也不调查细致,华林谱是政和二年所创吗?大家难道不知道宋太宗时期,真宗时期华林纂过谱吗?王公大臣还作过序,真宗宰相王钦若,太宗重臣王禹称均为华林谱撰过序文,华林谱来自唐官修,大家不知道么?高士廉、李孝恭和我们秉公一起和修《天下氏族志胡氏108姓》,高士廉与李孝恭为华林谱作过序。请看《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的各篇序文188页和P111页等,唐官修谱有误是真,勤修名人连接是假,这就是胡海先生的观点。
再看三十八世世胡谱P120页遵征:“字以道,行整七,黄初二年为车骑郎,太和元年丁未转常山太守,五年辛亥征蠕匕,青龙元年癸丑封武始侯,后迁车骑将军。四年丙辰封阳密侯,食邑三百户。……徒长沙……”。这就表明遵征公十五岁为车骑郎,二十一岁做常山太守,二十五岁征蠕匕,二十七岁封武始侯,三十一岁食邑三百户。这么威武名将当时曹操怎么没留在曹营?这么历练,三国时代却无人知晓?就连我们胡氏家中本该引其为耀,而却不知其威。而《魏书》对他的记载却少之甚少,还不如质公与威公的名望。既然遵公世居安定这么有名,而史书却为何还好著质公、威公由寿春官安定而发族呢?宴平宗亲真的考过没有?你说的头头是道,遵公生子广、奋、烈、歧等六人。怎么不知其后二子的名和字呢?笑话,还是乱弹琴?而广公“生子二:壹,文迁,女贞国,归毛”,这样一句话都理解不清楚:“生子二:壹、文。迁女贞国归毛”。但在奋公传里P363页“……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广子喜,字林甫。亦以开济为称,仕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羌校尉。”难道此广公所注的内容、经历不是遵公之子广公吗?广公徙长沙了吗?既然徙长沙了,而其后裔又为何长居在安定了呢?三国、晋时期南北相隔天堑二道,是那么好徙来徙去的?有现在的长江大桥没有?恐怕只有小舟吧。而又在世系中写广生子:壹,却在人物传里写广生子喜,难道广、奋不是兄弟?难道壹和喜二字不分?再看看P121页四十三世世爵公:“……生子二:真、国珍。”四十三世国珍:“字世玉,……东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甲辰生,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壬戌卒,葬两当县鸑鷟山。配台澹氏,封新郑郡夫人,生子二:麟祥、凤祥,徙桂林,详桂林谱”。四十四世麟祥:“生子三:履素、履约、履坦。履素子:藩。后未详。履坦徙福清”。四十五世履素:“始迁豫章,生子藩”。四十六世藩公即华林始祖明确。请看这几代世系,爵公生二子真和国珍、和北魏灵太后父亲国珍不是同一人?同样的兄弟,同样的名和字,同样的子嗣,同样的爵位是武始侯,同样的皇封安定郡公,只不过是把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改动罢了。
胡宴平这样的瞒天过海,蒙哄胡氏宗亲和世界人民,欺谋祖宗,强骗子孙,难道华林以及胡氏子孙就不知道藩公自邳州宿迁来豫章吗?你为什么考成是藩公父履素迁豫章?自欺欺人。国珍公是安定胡氏北方人,而随灵太后落根洛阳你胡宴平不知道吗?国珍生子祥字元吉是北魏皇亲国戚之重臣你胡宴平不知道?你还考什么世系?修什么谱?国珍公是公元439年生,而藩公是公元372年生,详人物传P365页和P363页,你们公然不顾****把年龄小于67岁的国珍公去做年龄大的藩公的太祖,你心安理得,居心何在?你还要说两个国珍公吗?难道不知道胡氏首封安定郡君的国珍公是灵太后的父亲?你们把生殁庚改动了别人就不知道?如果按胡宴平的思维逻辑来分析,藩公是国珍公的裔孙,为什么藩公不享受北魏朝廷皇亲国戚的荣华富贵,反而超时空结邦刘裕来对抗自己的皇族江山?何况刘裕在前,灵太后在后。从遵公(公元206年)至国珍公(公元439年),在这233年中,只有六代人,平均49岁一代人,可能吗?这样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的世系还能载入《世界胡氏通谱》,这有辱通谱的灵魂,可见这《世界胡氏通谱》是一本什么样的谱了,最起码是离了谱的谱。宗谱一代有错,全盘皆误。所以P117页胡宴平的《自满公至华林城公世系新考一览表》参照表完全是一派胡言乱语,不足以大家参照。请编委会重新审慎,做好历史的考证,世系的吻合,不要以个人的臆断代替实际,做好全面的调查工作,这样才能修好宗谱,搞好实际工作。
胡光宇
                                                                                                     2011-1-3
3
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4-12
(07)久久归通话万九
周易的泰卦,九爻也。“小往而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内阳而外阴.,人健而我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这是前人的哲学理论,而社会中的人的思维也大都往往如此,包括文化内涵,如人的起名取字送号等,均有其易,在古代族谱中很多都表现出来,现就广东,福建等族始祖长汀迁永定的万九郎公来说明。

自宋朝高宗间胡铨公<公元1101年生>至万九郎公共有十一世,再从万九郎公至有通公还有八世,合计共有十九代人的世系,而有通公生于元成宗大德三年已亥《公元1299年》,从胡铨公至有通公共一百九拾八年,却世系有十九代之多,平均每代人只有十岁,这样的世系可信吗?难道这不是讹误?按道理,这一百九十八年只有胡铨至万九郎公也就够发展快了,十一代人平均十八岁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如果就福建长汀是宋末再迁永定是说不过道理的,因为十八岁一代人,万九郎公就已到元朝中期了,还能等到再过八代的有通公出生在元朝中期吗?请看万九郎公下面连续五代全是几郎的名字,中国人最讲[究的名姓字号,尽管在元朝蒙古人的歧视下,不准汉人叫名喊号,而汉人还是有字号的。请大家联想一下万九郎公万九二字,意思是不是久久?易经八卦中的三三迷宫。不是九九归中么?当然是九九归于一通,横七竖八交叉都不是同一位数么(不管怎样一列总和等于15)?请大家把从1至9这九个数排成正方形,三位一列九个点,每一列数总和等于15。这就是中国的八卦,西方的三三迷宫,横竖都相通,久而久之易经长盛不衰。因此万九郎公即有通,则长盛。而有通公确实是字长盛,再看有通公父与祖,彦发和善卿,同时来看万九郎公父与祖,昌郎与国贤。昌则发,贤就善,即有善卿就有国贤,有昌郎则彦发,万九则有通即长盛。再看看万九郎公子孙与有通公子孙不一样吗?名字大都是几郎几郎 。所以万九郎公即有通公,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样才符合人文意义的内涵,才符合时空的观念,人生发展的规律。

古时修谱是有很多的局限性的,例如宋欧阳修自修家谱,壹佰伍拾年中就修有十六世之多,这样难道今天的欧阳氏还要遵从欧阳修不加修改吗?我认为是有必要修正的。胡海老先生一直不是在纳闷吗?知道这样的世系是不可能的,但怀疑万九郎公
是不是自己的祖宗。在此,我与老先生私语,万九郎公难道不是你的祖宗吗?原来不通,现在应该在久久归通。



胡光宇
2011年1月19日
3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4-12
(08)如皋安定世系何能引用?
     从胡学颜抱世谱一跌…….”起,想到魏征文人宰相也不过如此,胡学颜搞不清楚115年自己的家史,而魏征也却搞不清楚北魏皇朝灵太后的父亲国珍公是何许人也。国珍公生于公元439年,卒于518年。而这时期正好是胡学颜的七代祖鼎公时期,鼎公生于宋元嘉十一年(公元439年)大于国珍公五岁,然而学颜公就把国珍公荣耀地去做他的十代祖,至于国珍公是不是胡学颜的祖宗现在很难说。请看P108页麟祥生于东晋宁康元年癸酉生,即公元373年,还小于华林藩公一岁,而胡宴平却把麟祥去做藩公之祖,胡宴平要得吗?把国珍公去做麟祥之父,这行得通?国珍公传里明写着生子一:祥,字元吉。“初,国珍无男,养兄真子僧洗为后。后纳赵平君,生子祥。”怎么一下做鼎公的祖宗呢,年龄还小呢。所以魏征不是那金口玉言,胡学颜世系也不一定是安定世系,学颜公以下至瑗公共十五世四百年,瑗公安定是北宋初发迹,援以老祖学颜公世系可靠,是为“安定”之称,但安定先生在为如泰州石爽胡氏谱序所言其祖为华容广公之裔,班公长子甲而下传至泰州之上埠即今石爽也。其在序文落款为“满公八十六代孙石爽瑗翼之书”。是真是假谁能与准?再看瑗公之下的旁系,另派安国世系P62页,安定公之叔谔公:“字正言,号鱼翁……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已未生……葬崇安溪山…….。”这是安国公支系由安定迁福建始祖,谔生二子玙与瑅。瑅字岩起,生子二敬和敏,敏生子一客,客子二罕与突。罕生渊,渊生安国。如此看来从谔公959年至渊公1048年这89年中只有6代人,平均15岁一代,这是正常的吗?再说安国文定公这么高声望何不向皇上讨封?至少五世同堂呢?而又北宋和南宋盛世修谱之际,而为何安国公不知其这个家族呢?为什么皇上命胡寅作“ 邳州宿迁华林谱序“呢?而胡寅又为什么要认华林吾祖万有公呢?明明安定瑗公是他叔祖,他便弃本求枝?请看《中会胡姓通谱》湖北卷P101页可知。再说崇安之祖是江西崇仁之迁,而又何来安定之迁呢?而崇安始祖是夔公,而如皋谱说是谔公,牛头不对马嘴呢。所以我认为安国世系不一定是如皋世系,而如皋世系也不一定是北魏安定世系,真正安定北魏正支是真和国珍公也。因为唐朝之前绝对不只这几个世系。所以,如皋安定世系不能作为安定大宗引用。

胡光宇
2011年01月19
[ 此贴被胡光宇在2011-04-14 16:52重新编辑 ]
3
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4-12
(09)读谱要有历史感
一部族谱摆在眼前,首先要弄清楚其时代性,然后才阅读分析之。

我国修谱创于汉,盛于唐及宋,谱法均遵欧苏体式。古代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名、姓、字、号,从汉至宋盛行极至,自元蒙古人登极中国后,歧视汉人,不允许汉人取名起号,大都只准一、二、三、四…….来区别,或者猪羊狗马之类之贱名,使汉人服从其统治。后因满人入关夺取政权,为融合汉人,统治整个中国,逐渐又兴起名姓字号了,像这样的民族歧视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有,在文化上更为突出。在各个时期的宗谱,族谱或家谱里都体现出来。一本宗谱里的世系,各个时期的人物,是否能保持原有的真实性,这就要看这个世系的人物或事件在各个特定时期是否真实可信,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及反面均可考证,再根据国家正史资料进行佐证。比如我们今天的人是不会叫几郎几郎的。八十年代后的人更没有字和号了,大家都要相信唐宋之时是不会有飞机和大炮的,更没有导弹。要根据时代来分析,来判断其每一个点的真实可信度,现就万九郎公来讲,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北宋时人,一说南宋末人,那么究其理是什么时候人?按我个人分析:所谓万九郎,说明其有很多兄弟,其排行到九了,甚至万九,但不一定是亲兄弟,作为谱上的记法,应该是有名和字的,如果是北宋的万九郎,两宋时期都是汉人当权,没有汉人不准汉人叫名取号的,何况两宋时期的文风是我国历史上鼎盛时期。北宋186年,南宋到灭亡至元成宗时有167年,而万九郎公后面五代全都是几郎几郎,虽然有到元朝的代数,但这不符合北宋至南宋时期的取字叫法,北宋与南宋时期的人物写谱法,不要单单看我们胡家,多看看别的姓氏的知道了,这五代几郎几郎的名字,我看是元朝的取名法写谱式,请看元朝人有通公后面的子和孙,不是用几郎几郎吗?大家能够看到宋朝的人物写这些一二三四吗?所以认定万九郎是南宋末人或明朝人。不是北宋时期的万九郎,万九郎字长盛,而有通公也字长盛而广西谱载有通公生於元成宗大德三年已亥即公元1299年,这与南宋末年相差几年,南宋灭於公元1294年,所以根据我的分析和判断就写了“久久归通”这篇文,望大家详辩之。

读老谱,不能完全相信之,不要见风就是雨,前人不一定是完全对的,如魏征,朱嘉等,有时他们也有误的,我以前说过,没有一本谱绝对正确,也没有一本谱完全错误,我们要用毛泽东的唯物辩正法来看问题,要辩别的看,批判地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由於历史交通的不便,信息不灵通的原因所导致种种不同错误及讹误,我们今天,就再不要以讹传讹,以信传信了,我们不相信十几岁之内就能大批生人,百岁之外还能产仔,我们祖先不可能代代做官,个个是能人,光宗耀祖固然好,是要真实的,而不是一个假冒的,看一个世系,要符合人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特殊的除外,要符合历史各个时期的要求,符合时空观的验证,要有时代的气息,我想这样去研讨宗谱和对编修家谱是获益良多的。

胡光宇
2011-01-25
[ 此贴被胡光宇在2011-04-14 16:53重新编辑 ]
3
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