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7999阅读
  • 90回复

福建《永定胡氏族谱》(2011年续修)专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8-03
永定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祭祖祝祷文
维公元一九九五年,岁在乙亥,十月丁亥,初五日辛酉之良辰,主祭△△△△暨合族人等,谨以刚鬣柔毛、香纸烛炮,鲜花果品、冥银财帛之仪,奉祭于大宗祠安定堂下洋开基始祖考七郎公、妣曹婆太传派一脉宗支神位前曰:
伏以金秋景丽,兰桂飘香。缅怀我祖,宗功浩荡,舜帝一脉,源溯鄞江,由赣入闽,卜基下洋。山灵水秀,积厚流光,建立祠宇,繁衍四方,五百余载,几度沧桑。公元一九九四年,旅外裔孙冠仁、榆芳、思杏、均发等,发起重建大宗祠之议章,四方响应,慷慨解囊。家乡族人成立建祠委员会,群策群力,筹划周详,功经二载,焕发辉光,雕龙画凤,富丽堂皇。四方裔孙叨承祖宗荫佑,财丁兴旺,富贵绵长,家庭和睦,身心健康。溯源追远,五中不忘,时怀报本,敬表衷肠,虔备牲仪,拜献祠堂,奉请列祖列宗,来格来赏。保佑裔孙房房富贵,代代书香,方方得利,事事吉祥。谨告
——录自《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纪念册》

(一)恭祭下洋胡氏肇基始祖七郎公、曹婆太文
伏以序列阳春,景物宜人,缅维我祖,源远流长,帝舜嫡系,传派四方,自赣至闽,扎营下洋,善谋展业,经营有方,绩效卓著,子孙蕃衍,兰桂腾芳,经文纬武,应发其祥,均发等寄居台岛,叨承祖荫,遵循祖训,鸿图扩大,百业均兴,饮水思源,五中铭感,谨献鲜花果品,刚鬣柔毛,聊表寸心,藉慰祖灵,敬乞我祖,鉴此微忱,并祈祷永远安祥,奉恳祖宗荫佑,房房发福,世代而庆书香,谨告。
(二)恭祭中川胡氏肇基始祖铁缘公、朱婆太文
恭维我祖,肇基中川,锻造铁器,工艺超贤,扎营建业,功绩名传,奠基以还,五百春秋有增,世代繁衍,裔孙不下万丁,房房人才辈出,代代书礼争先,所谓“文武世家”者,乃完全符合事实也,是以肇基胜地建祠立庙,以昭先祖之德行也,祖坟坐镇村北,以子山定位而长久安厝也,祠宇辛山定向,宏伟建筑足堪内外贤达参观欣赏也,国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乃吾族之荣誉也,裔孙等外出谋业之成就,全赖祖宗之荫佑也,兹值阳春佳序,理应先行报本、鉴此微筵,谨告。

圆坟祝文
伏以日吉时良,万事吉祥,六神通利,四道开张。维公元△年△月△日之良辰为祖坟重修竣工圆坟谢土暨清明佳节祭扫坟莹敬修祝文。
一通躬身拜请敬向本坟先祖△世祖显考△公、妣△婆太,之坟前曰:今有阳居△公派下裔孙△暨合家家眷等怀念本坟先祖安葬于斯已有△年,年久失修,于△年农历△月△日之良辰吉日兴工重修大吉,今日圆满竣工圆坟谢土牛眠胜地万彩光明敬备三牲酒醴,时馐鲜果,金香烛帛,清酌凡仪列在案前为清明佳节暨圆坟谢土之敬,伏祈本坟先祖鉴纳共同领受,凡今以后,百无禁忌,启佑后人十方吉利,男女老幼福禄康安,保佑裔孙名列金榜人丁大进,富贵荣昌,四时纳福,八节呈祥,工商得利,收金斗量,房房富贵,代代书香,万事如意,降福降祥。伏维,尚飨,开壶酌酒。
——摘自台湾《草湖春晓》

台湾胡应沐祭文
哀哀我父性忠良,生我育我恩泽长,拊抚鞠腹德地厚,温饱复显泽难量。披星戴月栉风雨,克勤克俭雪经霜,夙夜殷勤操无止,为谋家计碌忙遑。教子有方皆立业,子孝孙贤聚一堂,敦亲睦族和上下,守望相助洽邻乡。亲友族戚皆一体,以身作则言由章,君子风度明心性,不愧前贤德辉煌。欲报父恩何由达,德如昊天极乃罔,愧赧无颜对父亲,只愿平安求上苍。奈何大数前生定,愁云蔽日降灾殃,父亲跌倒丹难治,神医良药疗无方。长庚住院三个月,药石无法挽父亡,日夜频摧回家转,寻遍名医急又慌。子孙病榻勤照顾,侍奉汤药泪茫茫,风云不测南极坠,推沉日落失光芒。玉楼一召天命到,父灵骑鹤驾天堂,从此音容不再见,欲闻书声在何方,铁画银钩如金玉,纸上生花墨宝香,文房四宝今犹在,不见父亲在书房。父灵何依儿孙恸,一别千古隔阴阳,执绋亲友皆流泪,丢却儿女哭断肠。道范长存受尊敬,音容宛在永难忘,铭记椿庭多教训,自强不息家謦扬。默佑子孙成大器,祈祷冥福永安祥,祝福亲友皆康泰,荣华富贵百世祥。届兹灵柩将欲驾,敬设微诚奠酒浆,愿父英灵常庇荫,采纳微筵歆格常。伏惟哀哉。尚飨
孝男、媳、女暨合家眷等泣血叩拜。
                ——摘自台湾《草湖春晓》

新加坡胡鸿洲(又名林亚亮)祭文
一是日也,乃我鸿洲二兄灵车将驾之辰,阳弟鸿烈、鸿藻、鸿钧、鸿彦、鸿钺、鸿展、鸿治、鸿溥、鸿举、鸿羽、妹翠苹、翠薇、翠芬、翠萱、翠珊、翠红、翠畴,暨在乡在沪在港在粤在印尼诸弟妹及诸侄等谨以香花清酌,牲醴之仪,泪奠而言曰:“呜呼我兄,在家孝友,在党忠勤,为人民公仆,为社会完人;呜乎我兄,生而无憾,死也有荣;呜乎我兄,从此安息在天之灵,侍奉责任,我辈负之,社会责任,同志继之,呜乎,我兄,伏维尚飨。
   ——录自《新加坡永定会馆七十周年纪念刊》

台湾胡钧发悼文
——来不及说谢谢
经过了两百多天加护病房的辗转折磨,公公终于今(2000)年十月廿一日中午辞世;安祥的面容有著“了挂礙瓷”的轻松。望着他长长、微翘的睫毛(这是他住院后我们新发现的。平日他庄严肃穆,谁敢在他脸庞前后乱打量?),我想:他真的是“放下了”。
认得公公的人都知道:顶着两个博士头衔的他除有“台湾啤酒之父”的美誉,参与建设了几乎台湾所有的啤酒厂外,是多么地急公好义、济弱扶贫;宁可自己省吃简用,也要给周遭的人好日子过。去年除夕夜他一病不起后,不论如何挣扎于生死边缘,总是缠绵反复,不敢放弃,直到消耗了二十多公斤体重的两周前,才溘然长逝。我想他一定是放心不下最疼爱的我们,舍不得我们哀伤失措,所以拼着病痛争取时间,教我们学习面对吧?公公呀,您岂知无论怎样强韧的心理准备,都止不住对您的思念与泪水?
来不及说谢谢。来不及说别离。就让这三十多年来与您相识相处的点点滴滴,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荣幸与甜蜜!我会把您与婆婆对我的万般好记在心底,更会尽心教导您的孙子们尊敬对您二位的记忆,做个俯仰无愧的胡家人。愿您好走,在神的国度里卸下重担,永不匮乏。
            辜怀群叩首于2000.11.3
(注:辜怀群系均发儿媳,其龙之妻,原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之女)

  马来西亚胡曰皆逝世五十周年祭文

岁次辛卯年八月六日(农历七月初七),吉日良辰,胡公逝世五十周年之际,万铎偕诸弟及姊妹等,谨具鲜花清果时馐之仪虔诚致祭于胡公曰皆先严之坟前曰:呜呼!
人生斯世,如叶飘风。伟人圣哲,同归一空。
巍巍胡公,霹雳声宏。幼年失父,子孝母慈。
犹新攻读,家教箴规。刚强好学,见义勇为。
重益叔父,关护相期。委以重任,要职提携。
良缘天赐,故里联亲。用心探矿,业旺家兴。
日寇南侵,马岛沦沉。呼号奔走,筹款赈灾。
拯民水火,身陷囹圄。积善余庆,化险为夷。
为矿取材,公益花开。情怀乡梓,铺路修桥。
侨中建校,创办深斋。捐赠豪宅,送药兴医。
福田广种,有口皆碑。狂徒兽行,令人发指。
惨遭不幸,痛裂肝肠。痛定思痛,节哀顺匡。
禀承父业,光大发扬。寒炎五十,继志云翔。
无穷思念,世泽绵长。胡公风范,青史传扬。
名垂千古,万代流芳。    伏维
尚飨

丁亥岁福德伯公寿诞庆典祷神章
丁亥岁首,天地开张。伯公寿诞,日吉时良。猪羊五牲,敬摆神堂。虔诚弟子,同心祷唱。恭祝伯公,福寿无疆。
伯公威灵,远播八方。惩恶扬善,扶弱成强。匡扶正义,广布吉祥。沐恩男女,万众敬仰。回眸往事,动心割肠。九六八八,洪魔肆虐。崩楼倒屋,无辜命丧。百年不遇,毁我下洋。军民齐心,劈波斩浪。众志成城,共建侨乡。英雄本色,光大发扬。重建家园,神人共襄。神坛遭毁,万民心伤。牵肠挂肚,茶饭无香。下洋贤达,朝谋夜商。倡议重建,由坛升阁。宏伟新阁,屹立溪旁。俯瞰全镇,竞放祥光。欣逢寿诞,敬备薄酌。恭请伯公,来格来尝。神威显赫,佑我下洋。躬耕农事,积谷千仓。业商弟子,财达三江。面壁学子,学就名扬。各行各业,发达兴旺。海内海外,诸事顺畅。政通人和,民富国强。共沐神恩,伏维尚飨。
下洋福德阁理事会叩拜
二00七年农历二月初二
【附】
祝英台近
怀旧——迎神演戏
(一)大锣鼓,三把连。旗飘彩带牵。人满汤边,热闹南山乾。神坛狮象水口,香炉玉鼎,上供善信万万千。
盛世年,新天彩,老三多,演奏宵连天。箜篌歌调,沉醉戏台前。女高凳男比肩。侨乡盛会,舜袖度曲民乐先。
(二)午起鼓,日宵连。老幼男女牵。南洋花边,好过自耕田。会胙重重筐满,三年四度,到乡亲友满万千。
大福年,云天彩,大舞台,农村普庆天。翻摊宝斗,赌场满眼前。中川下洋摩肩。云门汉剧,大开斋戒著鞭先。

破阵子
春祭忆旧
(一)哨呐吹张凉伞,铜锣铜钟先河。孝子贤孙报本祭,猪羊五牲轿子多,长阵攀山过。衣冠楚楚跪拜,礼生高唱声和。最是穆穆仪容日,春露秋霜山莪莪,青龙白虎高。
(二)鞭炮长长竞放,馨香弥漫山河。祖考后昆贻同慰,瓜瓞祖尝胙肉多,代代如此过。揖让祭坛房长,虔祀一唱万和。罄管的的动原野,幽明异隔树影莪,前案后山高.
注:此二词为炎贤所作,虽平仄不合词谱,但意境甚佳。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8-04
(七)族人诗词文化活动


永定胡氏诗词文化活动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永定胡氏的诗词(含楹联)文化虽经风风雨雨,仍在历次的胡氏重大活动中绽放飘香。现采撷其中的4朵灿烂之花,呈现给大家。
(一)敬祖祝寿赋诗唱和
——诗礼传家的永定胡氏
“诗书教子,礼让传家”,是永定胡氏族人传家之祖训,且身体力行,世代承传。
清贡生晓云(字梦瀛)曾任犹新学校校长,为1924年《永同胡氏家谱》之主编,《永定县志》之编委。1927年秋,他赋诗贺母八一大寿,各地诗友及亲友齐来唱和,得148首唱和诗,编成《嘤鸣求友集》上下两册。
当代诗人旺进(字山风),当他80岁时,其胞妹和子女拟为他祝寿,而他念及当初家贫,未能为先父寿庆,亲恩未报,何敢自寿?遂动笔撰写纪念先父110周年诞辰之征和诗七律两首,获得全国各地35位诗人的唱和,45位的题辞题联,结集为《悠悠情怀》一书。
百善孝为先,曰皆乃是东南亚著名的矿业家,慈善家。鉴于故里春祀秋尝的上祖已停顿数年未祭扫。他于1956年春,独资祭扫上代祖坟及祖祠,并约请族中男女耆老赴席,济济一堂,洵盛事也!此举感动族人庆初首吟《赞孝思不匮》七绝两首,一时间获得族内外诗人之唱和。
胡氏族人此种敬祖尊贤、德风淳厚的良好风尚已成传统。清代锡元在其《祭母文》中云:“故于去年秋月,借黄花初放之时,行白头介寿之礼,猥蒙戚族赐以祝词。”亦可见一斑。而当代瑞殷,今年已97高龄,仍坚持养生之道,脑筋灵活,吟诗撰联,作品常见刊于各地精装专集,2008年12月他曾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健康老人称号,他90大寿时,族人纷纷赋诗撰联为其祝寿。族中尊老敬贤之例,比比皆是,限于篇幅,不胜枚举。
现将庆初首唱及唱和诗列后,以祈更好弘扬本族“诗礼传家”之精神。
庆初(首唱) 赞曰皆公孝思不匮
东郭墦间久寂然,丛生荆棘欲差天。
佳音一纸崇春祀,屹屹丰碑映昔年。

孝思不匮世称贤,万众何人共比肩。
皓首满堂谈胜会,擎杯遥祝乐无边。
以下为步韵诗(各二首)
谢海涛
代有其人岂偶然,钟灵山水得乎天。
敬宗念祖从南国,还且尊耆宴老年。

乡人皆曰是他贤,为族为乡尽仔肩。
敬祖筑桥均善举,善人获福应无边。
谢寿山
怅望奇才绰绰然,巍峩功德可参天。
石桥二渡名垂远,报本思宗庆万年。

天南地北仰高贤,利济人群肩复肩。
男女耆英齐赴宴,同声颂祝乐无边。
颂棋氏
吟哦久寂不知然,为叹词场花落天。
今日得观新妙句,风流依样似当年。

南渡何人似子贤,输将慷慨不休肩。
重洋万里思家国,企望高风远水边。
友琴(赞虞)
孝思成性素云然,况隔洋邦万里天。
敦睦一堂欢会宴,祭余酒醴享高年。

承欢无忝古称贤,重义轻财任一肩。
皓首苍苍犹次序,日斜谈笑乐无边。
拔英
口碑载道乐陶然,尚义行仁见性天。
最是济人无病涉,坚坚固固几千年。

果是当仁不让贤,春寒我亦耸诗肩。
枯肠搜尽无佳句,拉什吟成傍酒边。
绍案
早把寄书读计然,鸿图大展在南天。
仁囊独解成石渡,合使声名播万年。

众人皆曰足称贤,义举何曾卸仔肩。
追远有心还敬老,耆英会宴祖祠边。
敦史
富而好礼性诚然,素好仁慈定感天。
仗义疏财能有几,筑桥功德万千年。

敬宗尊祖足称贤,备礼修文独任肩。
老长咸歌敦族谊,开筵欢宴祖祠边。
瑟航
才华矫矫自安然,凿险拱梁巧夺天。
海外经营光梓里,歌功颂德万斯年。

竹林艳冶且多贤,利物帮人不息肩。
孝义名声皆载道,一堂济济乐无边。
道横
春祀秋尝久杳然,何时传播到南天。
孝思一念恢光绪,车马盈门庆瑞年。

惠风时雨慕君贤,慷慨输将一仔肩。
安定堂中成胜会,唱和诗兴乐无边。
展云
发迹南邦岂偶然,敬宗念祖感苍天。
乡耆欢宴宗祠日,宛祝升平话有年。

先生上祖是乡贤,能继前人任仔肩。
石渡坚峨跨两岸,歌功齐唱大江边。

(二)下洋胡氏大宗祠落成庆典
庆贺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对联
大德千秋盛            
宗风四海雄(外大门)  

大殿文章地
宗门富贵春(内大门)

尊祖敬宗继中华美德
敦书识礼承上代遗风(上堂)

瓜瓞绵绵,叶茂根深传百世
人才济济,云蒸霞蔚庆千秋(戏台)
(裔孙居焕撰)

贺诗贺词
马来西亚槟城裔孙榆芳贺词
美奂美轮新气象
肯堂肯构旧家声
台湾裔孙均发贺诗四首
(一)重修大宗祠
金丰溪畔宗祠立,坐镇下洋六百年。
变幻风云基腐蚀,工程重建谢苍天。
(二)裔孙显良心
裔孙云集虔诚真,鉴古先贤创始人。
香火氤氲扬祖德,连天鞭炮乐欢频。
(三)海内外腾欢
锣欢狮跃庆歌腾,鼓乐舞龙热闹登。
祝祷同宗含内外,敦亲睦族万年兴。
(四)展望无限量
高祖庇荫进取征,裔孙回馈大功成。
遗风辉耀五洲颂,祝福威扬四海迎。
裔孙居焕贺诗二首  
(一)
金碧辉煌耀碧空,双狮威武护门凤。
一泓池水生灵气,万盏灯笼映地红。
画凤雕龙留美色,裁云镂月夺天工。
裔孙四海同欢聚,追远溯源祖德融。
(二)
五百余年夏与冬,宗祠今日换新容。
飞檐望斗招明月,碧瓦流光照屋龙。
美奂美仑神刻妙,古香古色紫烟浓。
椒延瓜衍裔孙盛,俎豆春秋祀祭恭。
裔孙旺进贺诗二首
  堂皇华丽若天宫,灯映池塘倒影红;
  满目琳琅书画妙,一门高耸气豪雄,
  双狮昂首迎宾客,百凤朝阳趁好风,
  四海腾欢光祖德,慎终追远古今同。

  雕龙画凤图文新,肃敬庄严启后人,
  五福临门皆大喜,三星拜寿事多祯;(注)
  远山环庙苍松美,近水归塘赤蟹珍;
  歌我胡家添喜色,花开富贵万年春。
注:瓷塑五福临门,木雕三星拜寿,是祠堂内外的二幅画。
裔孙居达贺诗
群峦耸翠起蟠龙,重建宗祠气魄洪。
裕后光前传四海,地灵人杰振雄风。
瓷雕木刻玲珑透,妙手神工古朴溶。
安定堂前追思远,裔孙岁岁虔诚躬。
裔孙初韩贺诗
宗祠重建庆丰功,万众裔孙拜祖宗。
画凤雕龙精湛艺,堂皇富丽赛天宫。
裔孙山风“浪淘沙“词
祖庙建功成,焕发青春,门坪花艳草如茵;巧夺天工除旧貌,满目珍新。  
五百年征程,多少艰辛!裔孙繁衍出精英;四海荣归同祭祀,一片深情。
——本节录自《下洋胡氏大宗祠重建落成庆典纪念册》

(三)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
2007年9月22日上午,由龙岩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共同举办的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大会在龙岩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主席罗豪才,福建省政协主席梁绮萍,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胡文虎女儿、胡文虎基金会主席胡仙博士等400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23日,在胡文虎先生的家乡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隆重举行“虎豹塔”落成典礼和永定侨育中学“胡文虎基金会教学大楼”落成典礼仪式。
海内外诗人纷纷赋诗撰联祝贺。现将部分胡氏族人的贺诗贺联刊载如下:
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
瑞殷(联)
慈善一生,万民敬仰
学堂千座,百姓沾恩
晋发(诗)新加坡
文虎英名旷古今,民族有幸出斯人。
扶贫济困胜良药,兴教育才献爱心。
创报办刊传民意,捐资抗日振群情。
精神常在千秋庆,豪气犹如十万兵。
居达(诗与联)
坦荡丰神气贯虹,情殷爱国耀苍穹。
黎民疾苦绸缪切,社稷存亡意绪忡。
筹米济荒扶万众,倾囊抗日立头功。
竭诚弘毅人文蔚,汉史流芳仰虎公。

文兴毓秀,为中华崛起恒挥巨笔
虎步强邦,匡民族昌隆永仰先贤
育超(联)
捐资抗日居中华魁首名镌史册
办校兴庠占全国鳌头碑树人心

虎标良药扶贫救国功昭华夏
星系报刊醒世唤民誉满环球
居焕(诗与联)
缅怀侨领百年长,功绩一生青史芳。
药妙虎标彪世界,报雄星系冠南洋。
兴医办校捐资巨,抗日援军救国忙。
敌档幸今欣解密,仁心铁骨客家郎。
(曾刊于《闽西日报》2007年9月26日)

捧赤心,倾资报国,抗日救亡光昭史册
化春雨,立业为公,兴医办学德泽后人

华侨领袖,爱国情怀,一生肝胆誉桑梓
时代楷模,济民风范,万代炎黄仰仲昆

题中川“虎豹塔”
居达(联)
虎标载誉,一生爱国披肝照
豹塔凌云,千古风流动地天
居焕(联)
虎塔登看新画境
蛟潭流唱故人情

纵目溪山添塔影
骋怀虎豹颂侨声
颂侨中“虎豹公园”
旺进(诗)
侨乡景物美名扬,文虎公园点盛装。
沿路繁花林木秀,满塘碧水动风凉。
环桥曲曲称奇迹,一阁巍巍气势昂。
爱国爱乡人称颂,好施乐善永流芳。
居达(词“鹧鸪天”)
文虎公园景致娇,云舒山舞凤鸣萧。花含笑靥廊桥曲,水漾亭台日月昭。    
先哲仰,颂风标,胡仙后继春正韶。怀乡兴校承祧善,孔雀开屏舞袖飘。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8-04
(四)组团参加首届世界胡氏宗亲恳亲大会
2006年12月19日至21日3天,新加坡召开庆祝南洋胡氏总会成立60周年纪念、新大厦落成、暨第一届世界胡氏宗亲恳亲大会的3庆大典。盛况空前,诗以纪之。
一、亲人接机
12月18日晚10点半,永定县胡氏代表团一行11人乘厦航客机到达新加坡。南洋胡氏总会、永定会馆亲友10余人,冒着倾盆大雨,打着欢迎横幅到机场迎接,并合影留念。
首出国门欢乐行,银鹰夜半到狮城。
众多亲友来迎接,大雨滂沱百感生。
二、恳亲盛会
12月19日下午5时半,在胡氏总会礼堂举行恳亲大会,决议:①确定会徽;②敬奉舜帝重华公为太始祖,满公为始祖;③会议3年一次,下届由菲律宾主办,第三届由马来西亚霹雳胡氏宗亲会主办。12月20日下午还举行了恳亲座谈会。
胡氏狮城聚一堂,五洲宗谊赖传扬。
畅谈发展新途径,相互扶持好主张。
三、祭祖放晴
12月20日上午10时,在总会会所旁临时冷气帐篷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行三拜九叩大礼,祭拜太始祖舜帝重华公。连续下了2天的大雨停了,天空出现灿烂的阳光,真是祖宗有德,后裔之福。
洁花斋果动箫弦,祭祖放晴情感天。
舜帝像前明烛亮,溯源跪拜意拳拳。
四、千人欢宴
12月20日下午6点半,在新达城二楼宴会大厅举行盛大晚宴。主宾有新加坡总理公署林文兴部长,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吴冬梅参赞,此外还有各社团领袖、名流贤达、胡氏宗亲代表,共计1000多人参加。
新达城中晚宴开,名流政要一齐来。
千人祝福社团好,世界和谐共举杯。
五、晚会同歌
12月19日晚七时举行迎宾晚会;12月21日晚7时举行欢送晚会。晚会有名主持,歌唱明星,还邀请来四川川剧的变脸大师,高潮迭起,异常热烈,一派欢腾。
变脸神奇讶眼前,清歌几曲动心弦。
高潮台下同欢唱,携手牵圆众舞翩。
六、离别相约
此次3天会议,宗旨为"敦睦宗谊,共谋发展",来自世界的200多位胡氏宗亲代表,欢聚一堂。深夜临别,真是依依难舍,相约下届再见。
海外连宗格外亲,匆匆三日话归尘。
依依难舍互相约,下届重逢菲律宾。
新加坡一览(三首)
12月21日,会议举办狮城半日游,集体前住鱼尾狮公园、圣陶沙岛等地游览。
一、游鱼尾狮公园
喷水冲天鱼尾狮,海湾卫护展雄姿。
风吹浪打知多少,情入旅人拍照时。
二、登圣陶沙山顶远眺有感
山亭水榭路花香,登顶遥观港口忙。
吞吐吊车装卸快,相谐动静造辉煌。
三、雨中逛唐城坊
唐城客湧逛商场,接踵摩肩选购忙。
最喜廊桥可遮雨,东坊顺意到西坊。

晋发贺诗
胡氏总会一家亲,省籍无障彼此情。
同系同根同舜裔,亦兄亦弟亦亲人。
欣逢会诞六十载,喜见华夏庆落成。
四海同宗聚星岛,恳亲大会意义深。
   注:晋发宗亲时任新加坡南洋胡氏总会第一副主席,新加坡永定会馆会长。

旺进贺诗(二首)
爱我胡家代代红,人才辈出事丰功。
一堂济济谈古今,饮水思源树新风。

胡家分赏五洲天,今日狮城喜结缘。
盛会荣开留史册,百花齐放满园妍。

居达贺诗(双嵌字)
南洋鹊报喜连天,胡氏英才继舜贤。
总会勋功光日月,六旬华诞舞蹁跹。
首开寰宇清源恳,三庆名宗韶乐阗。
安定传人仁智信,发祥沧海变桑田。

居焕贺诗
凝香百世走天涯,源自中原舜帝娃。
一脉情牵安定郡,五洲爱暖满胡家。
辉煌旧史千秋月,卓越新风万里霞。
盛会空前团结好,狮城睦族绽奇葩。
——录自《新加坡南洋胡氏总会三庆纪念特刊》

(八)故事、杂记……………………………………………………( )


“九级半”历史典故
中川胡氏家庙是文化最丰厚的地方之一。参观中川古村落,必定要参观上胡氏家庙的台阶“九级半”。 “九级半”是中川人的特别身份证和“文化密码”之一,是中川人的必修课。
“九级半”的历史典故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凡是外出谋生的中川人,碰到不相识的“梓叔”,都要先问一句:“我们的宗祠石阶有几级?”若答不出来,则要被讥笑不是真正的中川人。这一点在海外华侨中特别流行,逐渐形成中川“九级半”的侨文化。
为什么是“九级半”,而不是“九级”或“十级”呢?中川人财大气粗,几百年前就有能力建造辉煌壮观的胡氏家庙,难道会没有能力铺十级台阶吗?当然不是。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台阶有八级是花岗石的,有一级半是青冈石的。当时的本意就是铺八级,意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想到不够高,于是就灵活地加铺了一级半的青石。如果铺九级或十级,“九”“十”与客家话“救”(要人救)“食”(食人)谐音,按道家文化来说是不吉利的。(赛标)

朱婆太巧赠“鸡内腹”
胡氏家庙的建造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鸡内腹”的故事:中川开基祖铁缘公和夫人朱婆太,从下洋来到中川,搭建了二间铁寮,打铁为生。有一天傍晚,一位从江西来的地师朱先生一路寻龙脉,来过中川,铁缘公便招待客人在铁寮过夜。朱婆太见来了客人,便杀鸡待客。可是很喜欢吃“鸡内腹”(鸡胗、鸡心、鸡肝等)的地理先生,那晚连一块“鸡内腹”也没吃到,心里一百个不痛快,心想:这妇人真没福气!我有富贵穴,她却得不到,唉!
翌日晨,地理先生辞别。临走时,朱婆太送了一个蒲草编织的“饭包”给他。那位先生走到广东大埔“鸭麻坑”凉亭,肚子饿了,解开“饭包”吃饭,突然发现里面尽是他最爱吃的“鸡内腹”,顿感内疚,匆匆回到中川说:“我忘了告诉你们,这是块风水宝地,背靠虎形山,以后建祠,后代必先富后贵,但有德之人方能守住……”这个地方就是胡氏家庙的地址。俗话说:善有善报,爱因福果;现时未报,将来必到。朱婆太巧赠鸡内腹的故事,谦逊体贴的美德,世代口耳相传,照亮了中川人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赛标)

影后胡蝶拜祭铁缘公
胡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红大紫的“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是中国第一位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的明星。她为什么会去拜祭中川村的肇基祖铁缘公呢?
事情发生在抗战时期。上海“八•一三”战役中,她供职的明星公司被炮火炸毁。她随丈夫潘有声(福建莆田人)迁居香港。当时半壁河山沦于日冠,许多机关学校和大小公司商号也纷纷内迁,滇、蜀、贵西南一隅,骤然热闹起来。在重庆、贵阳市的中川人有上百名,其中胡兆祥是民国中央参政员兼重庆永安堂总经理,胡仲英当贵阳虎标永安堂经理。1941年香港沦陷,胡蝶与丈夫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胁迫,经桂林到重庆。潘有声是做茶叶、木材、棉纱等生意的,常跑滇缅公路。胡蝶协助丈夫做点生意。他们夫妇俩很快与善交际、喜热闹的胡兆祥、胡仲英相识。因为同姓,胡蝶认祖,便与胡兆祥、胡仲英等关系密切,经常到永安堂串门。
1942年除夕那天,胡蝶来到胡仲英家里玩。胡仲英像往年一样,在家设“牲仪”,遥祭铁缘公朱婆太,按老规矩,焚香,行礼仪,放鞭炮,然后准备设宴吃“团圆饭”。胡仲英亲热地说:“阿蝶,你也一块来祭公太婆太!”胡蝶也不管同祖不同宗,很爽快地跟大家一起祭拜了铁缘公朱婆太。这消息传回中川,一时成为美谈。(赛标)
                      
用钱要像孔雀开屏
“国际大慈善家”胡文虎与锡矿大王胡曰皆比做公益事业,还有一段趣事:1953年的一天,胡曰皆先生从马来西亚来到香港虎豹别墅拜望同宗胡文虎先生。谈兴正浓,胡文虎突然笑着说:“曰皆,你这人好没用哟!”胡曰皆感到奇怪,哈哈笑说:“阿虎叔,我那么会赚钱怎么没用?”胡文虎笑说:“是呀,你越会赚钱就越没用!”胡曰皆这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阿虎叔,不要拿古董给我猜了,我怎么没用?”胡文虎笑笑说:“曰皆,赚钱好比孔雀长肉,用钱好比孔雀开屏。会赚钱不会用钱,只长肉不会开屏,有什么用?”胡曰皆似有所悟。 胡文虎盯着他,直说了:“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胡曰皆惭愧地说:“慈善事业,我是做得不够。”胡文虎亲热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不是不够,是很不够!特别在家乡建设方面,我们都做得太不够了。我们要善于用钱,像孔雀开屏一样,漂漂亮亮地开给大家看!”后来,胡曰皆先生开始捐建下洋大桥、下洋医院、中川卫生院、汤子角大桥、浴池等,对中川村民实行免费看病医疗,成为在海内外兴办慈善事业最多的华侨实业家之一。(赛标)
                      
纪晓岚鼓励胡斐才出书
中川村秀才胡斐才与清代大学者纪晓岚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乾隆癸末,福建提学使纪晓岚到汀州主考巡视,搜求著述。一天,他忽然读到秀才胡斐才的手抄书《疏注四书撮言》,拍案叫绝,鼓励他出版此书。后来,此书在苏州木刻出版发行,纪晓岚为之作序,高度评介说:“……《四书撮言》汇群言之腋,集诸说之成,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结果此书立即名闻四海,成为清代士林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影响巨大。    
这本书是怎样写出来的呢?原来胡斐才中秀才后,无意仕途,专心著述。有一年端午节,他正埋头写书,其家人送粽子和蜂糖放书桌上。胡斐才凝神构思,忘记一切,竟然拿起粽子蘸着墨汁来吃,人们争笑他是“书痴”。后来,中川村口石碑楼上刻有吴梁“粽墨流馨”四字,说的就是胡斐才的历史典故,它成了激励后人勤奋读书的生动标记。(勋元/赛标)

胡一川解开“历史之谜”
艺术大师胡一川,没想到自己成了研讨会上的大明星。事情是这样的:1992年5月,胡一川不顾82岁高龄,千里迢迢赶到延安,应邀参加陕西省“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研讨会”。他是与会人员中唯一参加过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人。12日上午,他在会上作了题为《革命文艺灯塔永放光芒》的发言,在座的人都向他投来激动、敬佩的目光。省委宣传部长王巨才将他的稿子作为珍贵文献送交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
当天下午,胡一川和大家一起参观展览。展览品中,有一张毛泽东与参加文艺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合影的大照片。照片下按各排顺序,一一标注姓名,但轮到最后一排第二位,那个瘦瘦的矮个子时,只有三个并排的“口”。讲解员说,至今还不知道这位的名字。胡一川听了,立即上前细看,接着噗嗤一笑:“这个人就是我。”刹那间,现场所有人都愣住了,齐刷刷地注视着胡一川。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向这位亲耳聆听过毛泽东讲话的老人致敬,向终于解开了历史之谜而激动。
纪念馆的同志和各位记者纷纷围拢过来,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详细了解当年座谈会的细节。听说他至今还保存着全国仅存的一张“座谈会”的请柬——上面有邀请人毛泽东和凯丰的亲笔签名——大家莫不啧啧惊叹!13日下午,上海电视台“延安之声”派车接他到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请他站在当年毛泽东跟每位代表握手交谈的地方接受采访。 胡一川成为研讨会上的“大明星”。(珊妮)

虎头车轰动上海滩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灯红酒绿,浮华如梦。可是那天见多识广的上海人,忽然间成了乡巴佬。
原来,1935年秋,胡文虎趁带领马华选手来上海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之机,特制了一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虎头车,运到上海滩。这虎车外形酷似中国虎,开动起来,张着血盆大口,“嗷嗷”嚎叫,虎虎生威,而两只虎眼更是直闪红黄相间的光焰,犹如警车上道。这时整个上海滩都轰动了,人们沿途注目观看,人山人海,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第二天,上海的报纸头版头条刊登新闻《虎头汽车游上海  阿拉成了乡巴佬》。从此,虎头车一上街,不管交通多么拥挤,警察一律开绿灯,有人责问警察局,谁知警察笑笑说:“你们知道‘呜呜’叫的救护车要开绿灯让它先行,如今‘嗷嗷’叫的虎车是卖药的,卖药也是救护,当然要开绿灯啰!”责问者无言以对。(赛标)
          
胡兆祥巧对顾毓琇
民国教育部次长顾毓琇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交大时的恩师。江总书记访问美国时,还特地到费城拜访顾毓琇。民国中央参政员胡兆祥是顾毓琇好友。
1941年4月的一天,顾毓琇与胡兆祥参加“闽政考察团”,来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考察陈仪的政绩。恰巧,胡兆祥也在永安,异地相逢,分外高兴。俩人常在一起喝茶聊天。为了保护侨育中学,胡兆祥邀请顾部长到中川参观考察,他欣然答应。从永安来到永定高耸入云的当风坳停歇,胡兆祥念了一副很有趣的地名联:“筀竹当风,白叶吹落平水;湖坑崩坎,乱石炮出大溪。”除了“吹落、炮出”二词外,都是本地地名。顾部长一听,哈哈笑起来,觉得妙极了。顾部长忽然想起省会永安,饶有兴趣地说:“我有一上联,讨教求对。”随口念了出来:“永安没有永安堂,永安堂何能永安”四位轿夫一听,冷汗直冒。只见胡兆祥随口应对:“万金难买万金油,万金油岂值万金”。顾部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赞道:“绝对!绝对!不愧是胡才子啊!”说完,两人相视而笑。来到中川,参观了侨育中学、胡氏家庙、汤子角等,顾毓琇题词曰:“溪有蛟龙山有虎,如此溪山,第一溪山!”(赛标)

“水客王”“锁”出作家
“水客王”胡前光锁子上学,竟然“锁”出了一个星马港知名作家。
胡前光是富字楼人,七十三岁时,做水客往南洋已九十七次,乡邻劝他:“不要去了,再去,老骨头就丢了!”胡前光坚持再往南洋三次,补足一百次纪录,才在家养老。胡前光的父亲因抽鸦片,弄得倾家荡产。胡前光不得不14岁挑担养家,17岁南渡槟城打铁,后改做水客。因生活困苦,50多岁才成家,却一连生了七个女儿,67岁才生儿子胡炎贤。胡炎贤七岁时,因母亲溺爱而不肯上学,但尝够了不识字受人欺凌的水客王,竟用铁链锁着胡炎贤的双手送子上学,边走边声泪俱下:“不读书,不如不要了!”胡前光痛心疾首、老泪翻滚的情景,给幼年的胡炎贤巨大的心灵震动。胡炎贤后来勤奋读书,终于成为驰骋星马港文坛的知名作家。水客王对鸦片鬼恨得咬牙切齿,立下家规说:“凡是吃烟的人,都不是我家子孙。”(赛标)

胡秀莹“铁肺”著书
有一本书在新加坡一出版就引起轰动,在海外华人中争相传阅,被译成英文、印尼文,一版再版。它就是“铁肺人”胡秀莹坐在轮椅上颤颤抖抖地写了二十年的回忆录《回首来时路》。
胡秀莹出生于大光楼。从雅加达八华中学考上燕京大学医科,因抗战爆发北上受阻,转读上海暨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曾任印尼马辰中华学校校长、中华妇女会主席等。移居星加坡后,因针灸不幸患上麻痹症,全身除了眼皮能开合、眼球能转动外,其他器官完全麻痹不能动弹,成为丧失呼吸、说话功能的“铁肺人”、植物人。
被切开喉管、依靠铁肺机来呼吸的胡秀莹,只能用眼睛闭或开来表示“是”或“不是”。有一次,病室内的电扇开得太大,吹得胡秀莹头直晕。可是她头不能转动,只好用眼睛向左上方望,眨眼示意。丈夫老谢从头问到脚,都问不出什么,干着急。好心的护士长纪说:她一定看到鬼了。把一串十字架念珠挂在铁肺机上,胡秀莹依然望着电风扇,却无人识其意。女佣伊多捧着一盆驱鬼烟,转了一圈又一圈,胡秀莹只能默默流泪……
经过几年康复训练,胡秀莹不仅多次逃出死神魔掌,而且用伸不直弯不紧的手指,一横一竖重新涂鸦,创作了二十万字的《回首来时路》,书写了一曲坚忍不拔的灵魂绝唱!(赛标)

世上独有的《音源报 》
    你听说过只发行九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家庭报吗?
事情得从“七子五教授”的胡顺源家族说起。胡顺源有七子二女,他们兄弟姐妹九人分别居住在马来西亚、星加坡、美国和中国的七个不同城市里,如何保持汉民族崇礼重情的优秀传统呢?以前,父母是信息中转站,总是将兄弟姐妹的来信摘抄几段互寄给他们9人,培养了团结友爱、奋发上进的精神。现在,父母去世了,但身在异地,心在一起。为了怀念父母,沟通感情,大家商定办一份只发行9份的家庭报《音源报》。
《音源报》名称选自母亲、父亲的一个字,为双月刊。每期由一人当责任编辑,负责将兄弟姐妹寄来的“稿件”(家书、孩子作品)分类汇总,复印9份,加上精美的自制封面,装订成册,分寄8位兄弟姐妹。
《音源报》定22日为每期的“截稿期”,并且捐资成立了“音源报写作奖励金”。22日前投稿的家庭给予奖励,拖后几天投稿者予以罚款。《音源报》还特设了“青年园地”及“儿童乐园”专栏,刊登孩子们的稿件。孩子们每投一稿,都可得5美元“稿费”鼓励。他们将9期《音源报》合订为一卷。21年来,《音源报》坚持不懈地出版了120多期,培养出多位记者和许多硕士博士生。《音源报》,是胡氏进行“亲情教育”和“人生指导”的传家宝。(赛标)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8-05
胡一川绘画艺术的世界意义
2004年“中法文化年”拉开序幕,我国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国际著名的艺术家胡一川大师的油画《开镣》与版画《到前线去》被送往法国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其实,这位闽西人民的骄子,走完九十春秋的传奇人生后,才逐渐在世界的艺术舞台展现出他独特的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以魔幻般的中国气派与民族风格倾倒了无数的蓝眼睛……
胡一川1910年4月16日生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少年时代在印尼读书。1925年从爪哇沙拉笛歌回国。1926年,胡一川在厦门集美学校念书闹风潮时,听过鲁迅的演说,受到很大启发、教育与鼓舞。所以,当鲁迅介绍外国木刻《士敏土之图》、《新俄木刻选》,倡导中国新兴木刻以表现工农形象时,他认识到木刻工具价格不贵,可以大量印发等优越条件,是符合革命需要的有力武器,就大胆地刻起木刻来。1929年胡一川考入林风眠当校长的杭州国立艺专,师从法国著名油画家克罗多教授,以及国画大师潘天寿、李苦禅,并加入进步组织一八艺社。1932年冬,鲁迅抱上一大堆法国多米埃等人的画册到“野风画会”的楼上,给上海美术工作者演讲如何深入生活、提高技巧和革命美术创作的问题,逃亡上海的胡一川聆听了演讲,受到很大启发,先后创作了《到前线去》《拾垃圾》等作品,发表在《现代木刻选》《上海美术新闻》。1933年春,鲁迅参观了“援助东北义勇军木刻展览会”,并且购买了不少胡一川等人标价一二毛钱的木刻作品,展览会卖的钱寄去援助义勇军。胡一川在鲁迅先生直接指导下开展新兴木刻运动,最早用木刻版画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受到鲁迅的赞许。鲁迅写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一文(收入《二心集》),为之鼓呼。胡一川的木刻作品《饥民》《到前线去》等六幅作品被鲁迅收藏进《中国现代木刻选集》的最前列位置,鲁迅珍爱之情尽在无言的编排中。《到前线去》被公认为是抗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代表作,成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珍品。后来,胡一川保存有一本鲁迅亲笔签了“九五”两字的《珂勒惠支选集》,成为珍贵的文物。胡一川北上抗日到延安后,写下了第一本《中国新木刻运动简史》,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侧重套色木刻的研究与探索,佳作频频问世,《牛犋变工队》和《胜利归来》成为中国早期套色木刻的代表作品。那简练生动的构图,粗犷浑厚的刀法,单纯明朗的色彩,深刻丰富的蕴涵,显示出胡一川版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与深厚功力。199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暨新兴版画60周年,邮电部特发行纪念邮资信封,20分邮资图案即是胡一川创作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胡一川因而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此前,他还荣获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版画贡献金奖”,韩国亚运会国际美术大展金奖。
胡一川的艺术生涯以1949年建国时为分水岭:前期受鲁迅的指导与影响,致力于木刻版画的创作,成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与拓荒者;后期转为从事美术教育与油画创作,创作了纪念碑式的奠基性的革命历史画卷与讴歌新生活的风景油画。他挤出时间跑遍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利用访问苏联、波兰、英国等,搜集素材,创作了大量风格朴实明快的风景油画:《大雪山》、《列宁墓》《格坦斯克造船厂》、《井冈神州》、《黄山夕照》、《汕头风光》《黄果树》、《我的故乡》等。尤其是他创作的为数不多却是里程碑式的革命历史油画《开镣》、《红军过雪山》、《前夜》、《挖地道》、《转战前夕》等,凝固了历史的瞬间记忆,填补了社会主义油画创作的空白。他根据自己对牢狱生活的切身体验创作的《开镣》以极其质朴的绘画语言,真实刻画了身陷囹圄的革命者得到解放军解救,打开手铐脚镣那一刹时百感交集的情景,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穿透力和感染力……中央美院李树声教授说:《开镣》确实是社会主义油画创作的奠基性作品。莫斯科美术学院院长格拉西莫夫看了《开镣》,激动不已,撰文高度赞赏这一伟大的代表作。此外,《前夜》渲染出革命暴动前夕的紧张气氛,《挖地道》赞颂了战争年代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为了纪念建党70周年和《讲话》发表50周年,他以83岁高龄创作了大型历史油画《转折前夕》,他病重期间还颤抖着手站在画前修改,他说:“不管画得怎样,要有反映时代的作品,才能站得住脚!”80年代初期,国外流行这样的观点:中国没有油画艺术。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嗤之以鼻,她四处奔走,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油画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胡一川的作品《东海岸》被列入画集的第一页。
2002年10月1日,胡一川画展首次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玛斯金格姆学院路易•帕黑画廊隆重举行,画展展出了其富有时代精神与强烈个人风格的四十余幅油画与十几幅版画、艺术生涯图片等,数百位艺术家、教授、学者等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佳评如潮。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朱丽娅•安德斯教授作了《中国的当代美术革命:胡一川和他的时代》专题讲座。她说:“我长期研究中国美术史,从我所掌握的资料显示,胡一川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他创作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美术作品,同时他在领导20世纪中国美术运动上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占有非常重要的领导地位。胡一川是我们认识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个窗口……” 在玛斯金格姆学院美术系主任孙焱教授的主持下,“胡一川艺术研究会”在该院成立了,并举行了四次研讨会,收到了50多篇研究胡一川艺术的论文,其中之一是《论胡一川艺术与凡高艺术之比较》。胡一川的版画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其中融入了北方民间年画、民间剪纸、中国书法的神韵;而他的油画更被艺术家誉为“中国式的油画”,既掺入了中国版画的艺术元素,又吸引了德国表现主义、西欧野兽派的表现符号,在百年油画史中独树一帜。
胡一川绘画艺术被美国大学广泛应用的美术概念教科书《与艺术共存》(LIVING WITH ART)选用介绍。它是一本包括世界历代美术、建筑和摄影的教科书,是对世界美术史上最尖端的艺术大师和经典作品的选用介绍。胡一川及其作品《到前线去》被选用在该书的第186页,而187页选用的是毕加索的《少女肖像》。介绍胡一川绘画艺术的文字是:“中国对德国的表现主义版画崇尚,木刻版画由此开始。胡一川22岁创作的《到前线去》,运用粗犷的表现手法和暴露式的、戏剧性的表现主义方法,描述了联合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情景。他运用黑白对比的斜刻方法压印出来。画面前景中的形象有力表达了危急时极度呐喊的真实表情。像《到前线去》的那个创作年代,美国艺术家ROCKWELLKENT的作品《全世界的劳工们,联合起来!》,同样是以强烈的政治主题去构设情绪性的画面,但是胡一川的版画给人一种大胆、果断和强烈、深刻的印象。而ROCKWELLKENT的作品是在黑底子上不厌其烦地用无数的细白线条去表现。这些白线是Kent的木刻版画的特征。……”
胡一川大师的绘画艺术,无论是获日韩国际“版画贡献金奖”、被美国大学教科书选介的版画艺术,还是受到美国朱丽娅教授高度评价的油画艺术,都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以丁供材/赛标整理)

独具特色的胡一川书法艺术
   著名版画家、油画家胡一川大师生前做人姿态低调,极少在媒体前露脸张扬。陕西宣传部作家王兰英说:“胡老是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对他宣传太少了,太不应该了!”其实,他的书法不仅风格独特,而且成绩斐然。广州美院梁明诚教授论其书风道:“胡老的书法,如搏斗中的巨龙,如奔突中的猛虎。”浑厚虬劲、灵动简拙、造境奇险,是其书法的独到境界。
    他为海内外著名人物、景点、纪念馆、义展义捐等而创作的书法条幅不下百件,或发表,或获奖,或收藏,或刻石,受到读者的广泛赞誉与喜爱。举其大者有:在1993年中国武汉“楚天翰墨情”书画作品义展义卖活动举办的拍卖会上,其创作的书法作品《风流人物看今朝》以2万元的高价被武汉东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购藏,还荣获“特别爱心书画家”称号。1988年,其创作的书法作品“艺海无涯”荣膺南朝鲜汉城奥运会美术大展金牌。书法《源远流长》荣获“国际画家代表作收藏金奖”,并入刻于中国甘肃西王母石碑林。在《美术家》发表的书法《神州无处无飘香》入选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华夏艺术国际展”,获“两岸文化交流贡献奖”,入刻河南神碑林。电视连续剧《农民的儿子》的片名、香港雀巢咖啡公司的注册商标“雀巢”字均为胡一川的墨宝。他为毛主席纪念堂题写“创千秋伟业,开一代新风”、为梅园新村周总理纪念馆题写“铁骨寒梅”,并先后为曹禺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冰心纪念馆、彭湃纪念馆、雷锋纪念馆、何香凝纪念学校、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深圳锦绣中华、海南三亚渡假村、厦门海关、漳州市博物馆等题写书法条幅。他先后在《羊城晚报》、《海南日报》、《陕西日报》、《深圳日报》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过独具韵味的书法作品。
胡一川大师是很有个性的书画家。他生性幽默、智慧,风度翩翩。1983年,他从广州美院院长职务上退下来,却离而不休,不停地绘画挥豪,要把几十年因搞行政工作耽搁的时间夺回来,常常用功过头,说话的声音都变了调。他指导生活秘书业余练书法,自己更是勤奋耕耘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他对书法创作十分严谨:每写一字,都要先查《中国书法词典》,从中挑选出一个最满意的字,研究半天,然后再融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创作出自己的个性风格。他风趣地对秘书说:“我的字从词典里来,怎么词典里却没有我的字?”逗得秘书哈哈大笑。他查字典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词典破了,粘补;又破了,再补,最后全都散架了……只好再买本新的《中国书法大词典》。
胡一川案台上总堆放着一叠叠乱糟糟的书法贴子。秘书将散件贴子归类,夹在一个个夹子里。他幽默地称赞秘书:“好!这样,我可以多活几年!”可没几天又全乱了:他不习惯物归原处。不过,他乱中却有章法,心里清楚东西搁放哪儿。找起他要的字帖来,比秘书快几倍。每次写完书法,他总叫秘书提意见。入夜,还要秘书把他写的书法摆在床上静静地欣赏,微笑着琢磨,慢慢进入梦乡。早上醒来,他第一句话总是说:“昨晚我想写的字,迷迷糊糊好像没睡过……”他的那支毛笔已经写秃了,可他用惯了,敝帚自珍,不管到哪里开会,或参加雅集,均要带在身边,淋漓挥豪。
他把书法创作当作一种生活的乐趣。他风趣地说:“搞书法比喝咖啡还过瘾!”(以丁供材/赛标整理)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8-05
身残侍母的孝子胡宝春
胡宝春,永定下洋镇新街人,现任下洋镇残联副主任。今年66岁,因5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手有残疾,细长细长的。娶妻胡群招,今年46岁,身材矮小。育有3个儿子,都出外打工。夫妇俩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十几年如一日服侍眼瞎的老母亲。其母何嫩英,今年89岁,原本随小儿在澳门居住,1995年因眼患白内障,在澳门、广州等地多方治疗未愈即回乡,由胡宝春夫妇侍奉。后来眼病越来越严重,发展为青光眼,至1998年双眼全瞎了。
10多年来,母亲脚肿不能走路一直卧床,病人眼瞎怕风,连吃饭在床上坐着也要用被子盖住头顶,晚上做梦怕惊吓,宝春每晚就伴她睡,晚上要大小便,即起来扶她上厕所。夫妇俩早上打好洗脸水,给她洗面,傍晚为她擦身、洗脚,每天倒屎尿盆,不怕脏,不厌烦。母亲长期卧床,一身尽痛,夫妇俩就给她擦药酒捶背,让她舒服一点;母亲长期卧床,脾气变得古怪暴躁,动不动就骂人,夫妇俩逆来顺受,默默奉侍。“百善孝为先”,宝春夫妇俩恪尽孝道,尊敬老人的事迹,为人们所颂扬,称其夫妇是下洋人民敬老尊老的好榜样。(居焕)

胡斐才遗著在揭阳等地被发现
文人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就让后世人陷入历史的空洞,再也转不出来。胡斐才就是一例。
据《同永胡氏家谱》记载:胡斐才,号渠园,讳蓉芝,是福建永定县下洋中川村世德堂人,清代乾隆年间秀才。乾隆癸末(1763),喜欢搜集私人著作的福建提学使纪晓岚到汀州主考巡视,读了胡斐才的手抄书《四书撮言大全》,拍案叫绝,鼓励他出版此书。后来,此书在苏州木刻出版发行,纪晓岚为之作序,高度评介说:“《四书撮言大全》汇群言之腋,集诸说之成,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结果此书立即名闻四海,成为清代士林参加科举“必读之书”,影响巨大。纪晓岚无须轻易拍谁的马屁。在纪大夫子看来,此书一定有其阐发精义的独到之处,才能得到他的推重赏识。胡斐才也因此成为荒僻闽西与纪晓岚有联系的屈指可数的人,为闽西文化留下了一段富有含金量的风流佳话。
据我考证:乾隆七年,翰林院编修、闽提督学政吴冠山(名华孙,安徽翕县人),录取胡斐才为生员;乾隆二十八年,出任福建提督学政的纪晓岚录取中川文人胡锡玉为县庠、胡欣崇为武庠。1958年,马来西亚锡矿大王胡曰皆在中川小学兴建“蓉芝亭”及纪念碑,纪念这位受大学者纪晓岚赏识的族人,并向乡人重金征购其遗著,因年代久远,未偿夙愿,怅然若失。就是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玻璃飞檐的蓉芝亭,也在70年代挖防空洞时毁于一旦。胡斐才的书是如何转到纪晓岚手中的?纪晓岚为之作序的情形如何?胡斐才的遗著是怎样一副模样?后世读者感兴趣的历史亮点留下了一段永远的空洞,也留给后人想象的疼痛。
无网络的时代,要搜寻胡斐才的遗著无异于大海捞针。可是历史的转机就在一瞬之间。我在淘网时,突然发现纪晓岚作序的胡斐才遗著《四书撮言大全》在广东揭阳市书毅力书苑出现了,心里是一阵惊喜:萦怀思慕的胡斐才遗著终于现世了,犹如丢失多年的孩子忽然出现在世间的某个角落。我与毅力书店老板黄书毅取得联系、确认是中川胡斐才遗著后,决定汇款购回此书。我在短信中说:“黄先生:您是中川人的大功臣啊!”黄老板回信说:“哦,那真不敢当的,老师,我们这是买卖。”黄先生当然很难明白我的意思。书购回后,我双手轻柔地抚摸着,我在默默地与历史对话,与古人交流,跨越了200多年的时空。有谁知道我此刻微妙的感受?
该书是木刻线装书,边缘已有蛀蚀的洞迹,红纸封皮,封面写有“郑国傭”人名,书中均有红笔圈点,应是购书人所注。扉页有题字“纪晓岚先生鉴定,吴冠山夫子校正,龙冈后学胡蓉芝斐才手辑”等字,龙冈正是清代永定文人的代称。全书分“四书疏注撮言论语”“卷八”“卷九”“卷十”,内容包括“泰伯”“子罕”“乡党”篇,共93页,按“XX章全旨”“注”“讲”“解”体例撰注。我这才知道该书原来只是疏注《论语》卷的残本,完整的《四书撮言大全》不知人间还存在否?我的内心飘过一阵失落,又漾起一阵欣喜:没有让我邂逅纪晓岚的序言,但毕竟它为族谱的记载提供了珍贵的物证:《四书撮言大全》确实存在,甚至可以纠正《中川史志》中的个别错讹,并为研究胡斐才与纪晓岚的文坛佳话提供有力佐证。
第二天,我又在孔夫子旧书网惊奇地发现该书全本、残本流散在浙江衢州、广西南宁、广东肇庆3个拍卖古籍的书店里,库存量均为1本。接着,相继在日本鹿児島大学、香港中文大學图书馆发现有藏书,有近10种版本。目前网上发现的《四书撮言大全》,疏注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全本至少有12册以上,纪晓岚的序言被拍卖商大作广告,竞价到28万元。如果胡斐才地下有灵,他不知该笑还是该哭,抑或是既笑且哭?一个落拓秀才为一个乡村留下了粽墨流馨的文化典故,也为汀州府贡献了一份彪炳史册的文化典籍,是不是也有点蒲松龄式的味道?可是现在流徙他乡的胡斐才全本《四书撮言大全》,并不是我一个乡村教师能够召唤回来的?为什么它的故里竟然没有留存一部全本给他的后代子孙?要回答这样的历史空洞,只有文化的空洞无言。(赛标)
          
近年文艺、新闻、影视界人士
在中川的采风拍摄活动
中川村是爱国侨领胡文虎故里,又是中川古村落旅游区,近些年文艺、新闻、影视界人士来中川参观、采访、拍摄的大型活动不少,因无专人记录,大多散佚,甚为可惜,现根据笔者所知道或参与的活动,作一记录,希望抛砖引玉,逐步完善这一价值非凡的文化资料。
1985年6月,福建电视台与北京实验话剧院联合拍摄电视剧《青山火种》(编剧马先富、吴瑞裘),在胡氏家庙中厅拍了几场戏。
1992年5月,德国电视二台驻京首席记者吉泽拉•玛尔曼一行,由外交部新闻司翻译陈健宝陪同,到中川采访。
1994年8集电视剧《土楼人家》部分镜头在胡氏家庙拍摄。
1997年5月,新加坡国家电视机构与福建电视台联合摄制30集电视连续剧《客家之歌》,其中部分镜头在中川拍摄。
1997年4月,加拿大《环球邮报驻京记者ROD IRJCK和美国驻京记者SU TAN PODCE(女)到虎豹别墅参观。
1997年冬,“红土地•蓝海洋笔会”在永定举行,厦门知名作家陈元麟、谢春池等与龙岩作家一行,由笔者讲解参观了胡氏家庙、虎豹别墅等。
1998年6月,日本NHK〈佛陀〉摄制组导演镰仓英也一行3人,在省外办新闻处陈红陪同下来到中川拍摄。
1999年2月13日,我国著名先锋作家北村、评论家傅翔一行由笔者陪同参访虎豹别墅与胡氏家庙。
2001年9月,著名先锋诗人安琪由笔者陪同参观虎豹别墅、胡氏家庙与胡一川故居等。
2002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闽西电视剧制作中心《客家土楼》摄制组来奋跃堂拍摄“中川曹亚粟老人百岁寿庆”活动。
2003年12月18日,闽西作协张惟主席、龙岩学院郭义山教授由旺进、居达、居焕、赛标陪同参观了胡氏家庙、虎豹别墅等。
2004年12月20日,日本福冈《城市文化》记者安田知子参观了虎豹别墅,并在笔者陪同下参观了侨育中学。
2005年3月,中央电视台7套《搜寻天下》栏目组拍摄4集电视专题片《家住土楼》、《土楼人家》《土楼媳妇》、《土楼游子》,其中《土楼游子》拍摄了虎豹别墅、庆余楼等,搜寻队员张彬彬,主要采访对象胡育奋,节目于4月1日央视7套播出。
2007年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来中川参观虎豹别墅。
2007年10月16日,我国著名导演胡玫因筹拍《客海往事》,由大新陪同参观中川虎豹别墅与胡氏家庙。
2007年11月27日,海峡卫视凌燕编导由者笔带领拍摄《闽商》节目。
2007年12月,笔者陪同梅州广播电视台来中川拍摄《商商》节目。
2008年5月13日,海峡卫视《海峡名祠》摄制组来中川,笔者全程陪同拍摄《家国大爱•中川胡氏》,并对笔者与志云叔进行了采访。
2008年9月29日,福州市仓山区作协主席、摄影家林登豪由笔者陪同到中川拍摄。
2009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组来虎豹别墅、富字楼等拍摄《土楼探秘》,并对赛标、友韶进行了专访。
2009年2月,20集电视剧《邓子恢》部分镜头在耥耙街荣封第、花芯里昌怡楼、重光楼拍摄,胡雄坚等村民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拍摄,这是由省广播影视集团和龙岩市委、市府联合拍摄的。
2009年11月1日,“重走客家迁台路”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来到中川,由笔者主讲客家文化。
2009年11月26日,全国著名作家、福建作协主席陈章武、汪兰伉俪等由赛标讲解参观了虎豹别墅、胡氏家庙、奋跃堂、胡一川故居、富字楼、花学堂、中川文化陈列馆、汤子阁等,陈主席撰写《一川风流》、汪兰撰写《洗汤去》,全面反映了中川独特的文化,在《海燕》《福建乡土》等刊发表,收入《客家土楼辉煌山间》一书。
2009年12月31日,笔者陪同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室杨尧主任、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馆长参访胡一川故居务滋楼。
2010年3月4日,厦门文化传播公司陈坤玉、蔡从龙由笔者陪同到中川拍摄纪录片《胡文虎》。
2010年署期,《人民画报》记者王蕾到中川采风,撰写了《中川古村落:谱写侨乡传奇》。
2010年8月28日,央视四套“华人足迹”摄制组吕咏梅、黄东晓一行,由笔者陪同在中川拍摄胡子春、胡文虎事迹。
2010年10月27日,台湾著名编导唐山由笔者陪同来中川拍摄《客家映相》,并在胡氏家庙对笔者进行了专访。
2011年5月24日,台湾龙阁文化传播公司来制作《客从何处来》节目,笔者向台湾主持人东东主讲中川文化。(赛标执笔/丽琴)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1-08-06
(九)族人文选(含书目)


族人文选

忠坑记
岁贡生震生
乡贤胡公讳时,字子俊,长汀人,以明经为上杭训导,见金丰里崇冈复巘,下社与埔邑山相连,虽大埔水归,而忠村山聚,且十三乡涧水争道出隙,如大将赴调衙门,知后世必有其昌者,隐居南山乾,有诗载邑志。移居列祖佥从之,累代积德,及洪武甲戌年,世既有八也,天将草木闢碧,欲真龙与人相见。十一月十一夜,显蛟潭红光,时至亥,铁缘公始生。年十九,娶配朱氏,时古洋陈家住潭口,乃昔与姻亲所,其旁工铁觅山营利,从深窠援下,忽大虎前跳,逆觑怒拒,又数小虎如卧如跃,如取如挠,团然湫壑中母子也。公初睹怖甚,后叫逐,巢中拾金银器物甚多,因悟卜地利,爰始焉爰谋焉,筑庐于兹,自是有忠坑矣。往往养鸭走,无暇留心,半纪后,适地师朱姓者,望势寻龙来此,天晚公止宿。师因款待甚殷,感礼意,遂曰:壮如茅土封锡,雅如鸾凤坡驻,伟如熊豕舆缘,山奇矣,水奇矣,室此最奇,当先富后贵,惟德厚者能居此。于是披荆剪棘,见水竹丛下,鸭成群,蛋且多,方知土旺气钟,既而生三子,家颇富,孙渐蕃,季孙海隆而成巨万,曾元石峰、玉台辈游泮,而承恩者六七人焉。公寿至正统十二年孟夏后五日,不忘邱首而卒,赋曰:天生一人,地生一穴,此之谓也。迨其后粮石窬百矣,黌序相继矣,孙衍盈千矣。
时万历间,广贼窃起,郎家兵夷小靖,上司委官掌隘,一时撑持不及,误上太平寨热水杀人烬屋。有庠生春郊,请掌界官入古方楼,写字丢下,碎之;写扇丢下,又碎之;不得己折桷瓦数行,大书布撑上,其内有千总者,系经历司表弟也,在店前望见,知是过界郎兵,遂还。四乡死伤者众,独胡族获全,非歛雨闭风之灵,其曷能安堵若是。甲申岁万历十八年也,请兴国来地理江梅溪、木匠邓中溪二师复建,至丙戌年,又建下堂。上梁日,有孙一琳报进泮第二名,作法纵不能依理尽肖,犹有验焉。再数年,罗云斋至,请其作花台有三,修门路取曲,开水沟用逆,固书字不识,临局知变通取用,迄于今屈指以数,又建一百一十六载,烟火几百家,粮田数万顷,受师训者不乏人,累次入闱者亦不乏人,而气久蓄于此,有不乐显其象于角木烟波之中者乎?行将气运至屏山,现文人踵出,崛起金丰,增光乎海南,誉振于江北,可坐而致也,是以证古人先富后贵之说。时康熙三十九年岁次庚辰也。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疏注四书撮言自序
优行生员蓉芝斐才
书以载言,言以载道,上接唐虞精一之旨,下开后学心法之传。崇正道而辟异端者,莫如四子一书,义蕴幽奥,汉儒笺疏之,至宋周程张朱四夫子,羽翼斯道,启其奥,阐其微,圣道昭如日星矣,而集大成者,一以朱子为宗,更得游杨谢吕诸子而广其说,殆无剩义与人也。余自束发受书,见诸说繁简不一,多载阙辞,致令无所依据,遂与二三同志,自或问语类,证以诸儒之说,于本文有字义未详者,特为阐发,集註中有未训口气者,复畅其词,参互考订,而断以己意,其宗旨分明,脉络联贯,俾繁不致滥,简不致略,名曰疏註撮言,祗存以课子弟,并不敢以问世也。冠山吴夫子云:此书之作,发明圣学,秘之一己,何妨与世共珍。癸未晓岚纪夫子督学临汀,敢以为质,过奖以精义明晰,有裨同人,不得巳爰付梨梓,究莫掩其固陋也。乾隆癸未孟冬月书于萃英堂。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附]四书撮言序   福建学使纪  昀河间人
国朝以制义取士,莫先于明经,经者,所以正学术而充腹笥也,然书理未悉而用经,终鲜所据,自得宋朱子集註,而大义炳若日星,洵为圣经羽翼,迨后说家辈出,皆以发明精义,阐明指归,而繁者苦于记诵,简者又无独断,求其一顾瞭然,亦几难之。
适癸未岁,余督学于闽,相传为理学之邦,都人士深沉圣学者,代不乏人,下车临汀,有胡生蓉芝,以四书撮言,证于本文下,逐字详解朱註中逐句搜剔,汇群言之腋集,诸说之成,真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矣。
今皇上崇儒重道,理学作人,得是集不繁不简,其中提纲契领,脉络联贯,瞭如指掌,有裨后学,岂浅鲜哉,因命授梓,以公售世,庶不为群言所惑云。
乾隆癸未孟冬月题于闽汀官署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壸天诗草自序
优廪贡生梦瀛少云
诗而曰吟,与文而曰作,其命意固大不相侔,其措词亦迥然各别矣,盖诗者三百篇之遗旨,自汉魏始有五言,隋唐以后始有五七言与排律绝句之各异,体例愈多,门迳愈癖,高人畸士愈借此以自隐,且各举其所闻所见及所怀抱抑郁一一托为吟詠,以苟全于晦盲否塞之秋,使后之览者知世变愈大,感触愈多,古今人如出一辙。余学浅才疏,无所可否,而于诗之一途,尤未窥其涯涘,但以值晦盲之世,处否塞之时,秽乱污浊,触目皆是,世变之大,诚有百倍于古人者,觉出世不能,入世不可,不得不借雕虫之技,以安屈蠖之天,非敢求伸,亦不外如古人之所见所闻,及所怀抱抑郁,随举一事,随拈一韵,以感愤出之,以潦草成之,明知当薪覆瓿,必不能免,而伤感之情亦不自知其从何而至。古人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余今年四十有九矣,岂不自知其非,而反欲掩盖其非,诚以自知其非,而尤惜世人之皆非,其伤感为不易释耳,至于词之工拙,事之可否,情之真假,又非余之所敢知也,爰书之以为序。
民国乙卯蒲节日志于壸天别墅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附] 壸天诗草跋   清庠士赖登甲云连
余闻之古之诗人,莫不各有所病,或狂或痴,或穷愁抑郁孤高自赏,不屑苟合于时,病不己而遇益奇,遇益奇而诗益工,然诗人未尝不自知其病,而思所以療之也,使世有卢扁而一援手焉,将一跃而入清庙、上明堂,为鸣盛之和声,夫何至呻吟牖下哉。惟是卢扁之有无,于世不可测,又不得不静以待之,养疴于山岭水湄之间,每见虫鱼草木、月露风云之状,辄欲寄其忧思,借以抒其感慨,写其中难言之隐痛,往往声动山谷,韵叶钧韶。冀卢扁闻之,庶几贸贸然来,出其术以相投也,而竟不遇,悲夫!
忠川胡少云先生为吾邑有名诸生,工音韵学以明经老,癸丑春余任犹兴学校讲席,闻先生日以吟咏自娱,余往见时,先生出全集相示,命余作跋,且曰近岁苦吟,久痴魂梦,后当戒之,是知先生固饮食不忘于诗,晦明不忘于诗,悲戚愤怨、疾病嬉游未尝不以诗为怀也。先生少卓牵蕴其所有而欲施之于世,既未遇相知如曹邱生、孔北海其人者,为之荐于当途,效奔走于王路,所谓有所病而渴望卢扁,莫或遇之者也,至愁思抑郁为不平之鸣,鸣之己久,心力以瘁,是先生欲以自娱者,适以自病已,余读先生诗等诸游夏不能赞一辞。然先生近自托于医,号悬壸主人,故诗草亦以壸天名之,呜乎!先生能为世人愈所病,而世乃无以愈先生之病,可慨也夫。
甲寅夏日拜书于蛟潭书舍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筑艮峰引    
清庠士赓飏
盍闻地灵则人杰,吾谓地灵可挺人杰之生,亦人杰可补地灵之缺,二者相因,岂可人事不修,徒咎山川于造物哉。我族祖祠形同虎踞,名冠蛟潭,睹雁峰之挺秀,势插天中;摆狮岭之开张,横拦水口。鳌鱼镇一乡之门户,红旗障万壑之风波。而且山如马耸,学士正著鞭之时;畲以雷名,人才有奋兴之象。应宜人文鹊起,科第蝉联也。乃自肇基以来,采芹食气者代有其人,而折桂探花者实难多觏。即堪舆屡游,兹地佥谓卯峰独插汉,鹰扬之宴良多,而艮塔未冲霄,虎榜之登卒鲜。谓之非形胜之所限,风水之所拘耶,况乡先辈谶语有云:乾艮冲天富贵莫比,又曰木火并耸,雁塔题名,前言犹在耳也,卜筑岂容缓乎。且夫定大务者,独力苦难支;握巧图者,众擎则称易举。诚以美共襄,费共出,即事可共成也。爰篡片言偏宣同志,惟冀合族人等,随心乐助,量力捐题,则集腋可以成裘,复篑可以为山,是峰之筑,亦可不日而成矣。当斯时也,俨如灵台遇经营之始,西京传钟鼓之声,泮宫当肇造之时,东鲁荟藻芹之盛。行见异日者,三房之学士,云路齐登,一姓之文人,蟾宫捷步。虽筑峰之功程最大,而筑峰之应效甚神矣。岂特海螺作枕,声震天朝,骊岭为肩,福如山重。已哉!是为引。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乡贤贞一公功德碑
罗源训导卢奏平
古称不朽有三:立德、立功、立言。兹于贞一胡老先生,以明经任平和县儒学,三旌德行孝子,崇祀乡贤,所称不朽有二焉:昔建州《泽之胡公传》,称其传家笃孝,乐善好施,一传文定,强学力行,志在能济时艰,著春秋祀两庑,其渊源有自来矣。先生生乎二贤之后,恪遵道训,凡赈贫恤困,全生解难等举,具载省府县志彰矣!勿殚述。
所视见者,予设帐汤子阁,阁下有蛟潭,为诸溪所汇,闻曩时过此溺水者,间岁多有。先生痛涉水之惨,捐田谷玖拾余斛,立渡船,募舟子,俾给终岁之供,自是以来水患斯寝。予尝登楼,倏遇天雨,水潦迅发,波涛洶湧,往来咨嗟,适得船至,举欣欣而渡,若安渊然,因喟然叹曰:噫嘻!此先生之惠泽尤溥者乎。为人祖父,必有功德贻子孙,俾世世引之勿替,今先生仁人利物,立渡捐田,以垂久远,不与泽之文定二公,前后一辙也哉。予自早岁,习闻郡邑,多道先生树德立功,美不胜屈,予谓观凤一羽,可知五色之美,即此一举,其功其德,将与蛟潭长流乎不朽也,故敬书之。
       ——录自民国24年版《永同胡氏族谱》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1-08-06
《世界胡氏通谱》收录
华侨巨商胡文虎序
盖闻左昭右穆,礼重夫蒸尝;木本水源,择流于后裔。我胡氏诸宗亲,荫先人旧德,奠祠宗新基。热诚可风,有志竟达。燕翼贻谋,溯家风于未远;鸿图预划,观大业之将成。文虎返国之余,适逢其会。庆值初基,忝参盛典。惟冀诸公,本建祠修谱之心,为兴宇育才之计。不懈不怠,继续努力。行着螽斯麟趾,于姓蕃昌。棫朴菁莪,人才蔚起。民族有光,国家幸甚。
——录自2008年出版《世界胡氏通谱》第三编第二章“胡氏族人部分序”(第143页)

故乡中坑村记
曰皆
予亲族谱中,有吾九世祖虎头公所撰中坑村形势,来龙去脉,记载无遗,距今二百五十年,后之人未见有详书记载,考中坑是由下洋移殖,肇基世祖,是铁缘公,妣朱婆太,铁缘公生于明洪武廿八年,肇基时,年约三十,约在公元一四二五年,距今五百三十余年矣,中坑乡属于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与广东省属大埔县为邻,相隔十五里,四面皆山,东有峰岗山,南有雷公畬,高约八百尺,北有花猪厥,高约二百尺,祠堂在西,来龙自当风凹自北而南,联贯而降,一起一伏,龙脉壮旺,至中坑,龙势忽绕而向东,形如伏虎,祠堂即在此奠基焉,中坑村在群山环绕之中,有如釜底,面积不大,由东南水口坝,至西北大片洋,约有二里,东由马山岗,西至祠堂,约有一里,面积虽小,但村内屋宇林立,瓦角有如鱼鳞之状,三百年前,人口繁盛,多移居村外,东南行,有碑下、汤子阁、下赤坑、黄坭峡、朱公村、坪坑里、河塘里;东北行,有下圩、下洋、上山;西北行,有瑚琪塘、科名里、礤头、沙罗坪、富石社、青坑塘科里、醉降排;正南有交科里、坪畲、王天岽、乌石下、饭罗墩、青潭、吉里;正西有藤坑、豪士科、觉坑,周围十余里,均属中坑支派之乡村,故前人有中坑竹枝词一首,记载如下:纷纷瓦角叠鱼鳞,一万丁男一本亲,且向沿村十里岸,家家都是姓胡人。考八世祖乡贤贞一公,生于明清之世,读其行状,有云在清康熙年间,村中丁口一千七百有余,至一九五九年七月三日调查,村中三百九十九户,一二九三人,村外八六二户,三五六五人,可见原乡因山多田少,及政治动荡,谋生维艰,以致村民奔流四方,其中往南洋者,占百分之七十,亦五服内族亲,在家乡只有十余人,在马来亚则有二百八十余人,清乾隆年间,有大部份村民,移殖台湾,甲午后,交通几濒断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投回祖国怀抱,方有来往,一九四八年予往台湾观光,有族人衍基者,访予于旅万,据云,由中坑移来之族民很多,又根据广州市胡氏总会特刊所载,广东胡氏,亦多由中坑移殖,中坑是予周岁至十八岁居住之地,予很喜爱之,有元宵莲灯,二月祭祖,三月演天后戏,八九月之间,风筝横空,他如捉鱼行猎,温泉浴,均能引人入胜,风俗良好,人情温厚,无惑乎乡人低徊不置也,惜田地稀少,多往郊外耕植,路远途遥,奔波良苦,估计粮食缺乏三分之一,除种稻及什粮外,还种茶叶,乃永定著名条丝烟必弗里敦之原料,今因纸卷烟盛行,条丝烟滞销,种茶叶遂不如前矣,此外无其他生产,生活不易,依靠侨汇,藉资接济,据老人言,原乡祖祠,初时仅有一小间,以安香火,至五世祖叠峰公时,始兴建后堂,并植祠林,后又续建前堂,筑外围墙,六六十年前遭火焚化,又重建完全木架之祠堂,公元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重修,公元一九廿九年民国十八年岁次已已又被战火焚毁,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重建,雕栏玉砌,比前更为富丽堂皇,论地方则中坑面积非常狭小,溪流潺潺,比之邻村,自惭形秽,论风水,则邻村又皆赞中坑祖祠为第一,盖大富叠出,文风崛兴,据说第三世海隆公,父创三千,自创十八万,四百年前之十八万,值今千万有奇,五世叠峰公,七世行素公,八世乡贤贞一公,见龙公,皆资力雄厚,田连阡陌,最近百年间,胡泰兴、胡子春、胡日初、胡重益、胡文虎,皆为南洋之大富翁,拥资千万或百万,现代亦能绍箕裘,绪其业,彰前人,沐后世,事业蓬勃,发展正未有艾,号称千万百万者,大有其人,在海内外肄业大学,及游学欧澳者,百有余人,文风盛,巨富多,皆出自中坑之故乡,人皆谓祖祠钟灵之所致,岂真天命而非人事之力欤,予因汇集族谱,有感于斯,特志之以资后人参考焉。
(1959年)
        ——录自《胡曰皆先生家谱彙集》

汤子阁散记
以按

中川是我的故乡,我爱故乡的山山水水。雷公畲,黄岽岩、骊子岭、峰岗山,曾经使我留连忘返,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但是,对我最有魅力的,去玩最多的,莫过于离村子约有3华里的汤子阁了!
    来到汤子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下洋方向欢腾倾泻而来的金丰溪。从下洋经过峰岗山下8个险滩直奔而来的金丰溪流至汤子阁,正好投入旗山的怀抱,形成一潭碧水,与旗山相映如画,美其名曰蛟潭。由于旗山与蛟潭景色宜人,古往今来,不知费尽了多少诗人的笔墨,为她吟咏,为她唱和。有一首描绘蛟潭的诗日:
一潭秋水月当中,
倒映云天一色同;
仿佛石矶清静处,
广寒宫接水晶宫。
蛟潭之美,还得到清朝康熙时期宰相吴梁的赏识。他在1 71 1年到永定时,常在公余之暇,到中川会友,到蛟潭垂钓。此君尝过蛟潭黄鲤,赞曰:“此味异于常鳞!”270多年后的今天,黄鲤尚在繁衍。l 9 8 6年冬,曾有人捕获十数条蛟潭黄鲤,有的重达5公斤以上。
    我还看过—首描绘蛟潭的诗,其中后两句:江干牧子横牛背,西畔渔翁卧绿蓑。这大概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发。果然如此,蛟潭确实是一个垂钓的好去处,特别是钓到蛟潭黄鲤,其乐当不亚于太公。
    评论蛟潭莫过于顾毓瑶。此君是国民党执政时期的中央教育部次长。民国30年(1 9 4 1),他在吾族的中央参政员胡兆祥陪同下,趁赴闽考察闽政之便,千里迢迢来到中川。他对中川的虎形山和蛟潭饶有兴趣,欣然命笔题词曰:“溪有蛟龙山有虎,如此溪山,第一溪山。”他把蛟潭看作第一溪了!
    旗山与天后宫,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名山多古刹,古刹在名山”,由来大概也是如此。天后官就在怪石嶙峋的旗山之间。据说,天后宫原建在西觉寺旁边,到了明末清初,才改建在旗山。看来,那些善男信女,不仅对马祖娘娘虔诚礼拜,对地点的选择也颇有见地。    
    来到宫门前面,一幅对联赫然入目。上联是:“门近洪涯千尺浪”;下联是:“恩覃淮海一家春。”我曾认为上联有点浪漫主义色彩,哪里来的“千尺浪”?但在前几天  (1 9 8 7年5月3日),由于下了一场大雨,金丰溪果然咆哮起来.当我看到黄水滚滚、浊浪排空、水击溪石、浪花四溅的情景,“千尺浪”的景观,果然就在眼前。
    进得祀奉马祖娘娘的大厅,又有两副对联特别引起我的兴趣。其中—副是:    
满耳松涛风护征航通四海;
漫山竹影雁传归讯抵千金。
    这副对联的含义很明显,完全表达了侨胞和侨眷的心愿。它祝愿出洋旅外的亲人得到“风护征航”,平安到达目的地,又盼望得到“雁传归讯”,愿亲人早日归来。这就怪不得天后宫毁而复修,香火旺盛!
    举步到楼上,那里是祀奉魁星神君的魁星阁。站在魁星阁,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可看清沏如镜的蛟潭,可望郁郁葱葱的群山。转过身来,只见一副张贴在魁星神君两旁的对联,对“神君”的赞颂几手是无以复加。那副对联写的是:
足踞鳌头探尽海湖经赋
笔冲南斗转移天地文章
    据说,这位博学多才的“神君”,原是祀奉于峰岗山塔内,民国7年(1 9 1 8)中川发生地震,峰岗塔顶被震毁坏,才把“神君”安放到这里。
    民国36年(l 9 4 7),我曾在天后宫疗养3个月。每当夕阳下山,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中川人到天后宫来品茗,大多是清谈之辈。就在疗养期间,我得闲看了宫内墙壁上有许多历代诗人题写的古体诗。现在,天后宫已经重建,看不到那些诗了。那些古体诗是写得不错的,其中一首我至今还记得,诗曰:
一扇旗山半掩宫,    香烟浮作寒林账,
元君清殿月明中,    流水声停杀木风。
    这首诗把天后宫描绘得维妙维肖,读罢此诗犹感亲临其境。
    离开天后宫,沿着石径往下走,将至西觉寺时,在石径下边,有一块相当宽广的荒地。荒地之间,尚可看到一些残存的屋迹。凡是上了年纪的中川人,都会知道这个地方,原是双湖书室和犹兴学校的校址。前者是铁缘公第八世裔孙见龙公建的,为科举生员集中培训之所;后者是“锡矿大王”胡子春兴建的,是废科举后永定最早创办的新学之一,为培养新一代人才作出贡献。50多年前,这里曾是书声琅琅的地方,被称为金丰的教育中心。时过境迁,这两所学校都已荡然无存。犹兴学校创办初期在那里念书的旅星族侨胡桂浪先生,于重建天后宫的“碑记”中有云:“……所憾者,双湖书院与犹兴学校埋没于荒烟蔓草中。但愿有力者亦出力倡修,使前人手泽,一一重现眼前。”桂浪先生呼吁在双湖、犹兴校址上重建一所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倡仪,实为贤者所取。
    到了汤子阁而不洗温泉澡,岂不憾乎?
    汤子阁的温泉,在金丰溪之滨。这里的温泉是从石缝中冒出来的,犹如喷珠溅玉,清沏见底,略有硫磺味,洗后十分清爽。另一个特点是,一年四季,不论舂夏秋冬,水的温度都很适宜。无怪乎外出的中川人,对汤子阁的温泉十分留恋。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每次回到故乡,连下雨天也要擎着雨伞去洗。这是难以言传的享受。清朝庠士豪材先生写了一首《晚浴温泉》的诗,他写道:
晚来乘兴浴温泉,
月影模糊照水边,
波白澄清炊石鼎,
身经洗涤去尘缘。
    现在的汤子阁温泉,要比清代好得多,既有围墙围起来,又把浴池加深扩大。若是躺在温泉池里,真是可以“却尘缘”了!
    洗罢温泉,不妨登上横跨金丰溪的大桥。这座吾族华侨曰皆先生捐建的石拱大桥,离水面6米,长53米,宽3米,两边还有栏杆。站在桥上,汤子阁的胜景即可尽收眼底,另有一番风味。
    夜幕降临了,路灯大放光芒。原来这是汤子阁的发电站,利用金丰溪的水利资源,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给乡镇企业送去动力。我想,如果有一天,利用汤子阁现有的自然风光,再加一点人工建筑,又在某些地方装上五彩电灯在岩上、树梢,在潭边闪闪烁烁,汤子阁就真要变成山村仙境了!
(本文1988年刊于《中川史志》一书,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1-08-07
为胡文虎恢复名誉的前前后后
胡史樵
素以热爱祖国、慈善广济闻名于国内外的华侨企业家胡文虎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众多正义之士内心都有不平之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和学者,如龙岩师专校长李逢蕊、归侨学者和作家蔡冬雪、张永和等纷纷发表文章,专门论述胡文虎生前的爱国行为和热心国内外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各项义举。
在呼吁应早日为胡文虎落实政策的行列中,作为下洋中坑胡文虎的胡家梓叔,自然亦积极参加这一浩大队伍的行列,并付诸实际行动。
家兄胡成放在1980年代初期,任驻智利全权大使后离休,长期住在北京。他对胡文虎一生的爱国行为,热心国内外各项慈善和公益事业的义举,早十分熟悉,并且与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早有往来。胡成放自1985年后来信叮嘱我,要把胡文虎的各种爱国行为及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义举写成材料,并嘱这些材料不是他个人要我写的,而是组织上要的。
我自初中一年级起即关心政治时事,而在侨育中学任教时又有“时事政治”一门功课,经常阅读星系日报,对胡文虎生平及其各种义举,耳熟能详;1980年后,又关注各方面发表的有关胡文虎的论著。于是,我把手中所掌握的许多材料,逐项写成文字,逐次寄给胡成放。
材料中一一列举了胡文虎一贯爱国的历史事实:星系日报多次聘请好些进步人士为报纸的主编,并在报纸中经常刊登进步新闻和评论;多次热心捐赠巨款给一些学校和慈善机关;并驳斥一切有关对胡文虎的不实之辞等等。
事隔多年,最近我要写本文时,电话询问家兄胡成放:“过去你要我写关于胡文虎的材料,说是组织上要的,是谁要的?”成放兄回答说,是项南书记亲自向他要的,并说他与项南早已熟悉,并时相往来。项南任福建省委书记时,的确是对胡文虎落实政策最重要和热心的人。项南早在1983年2月接见香港文汇报记者时说,欢迎华侨企业家回福建投资,并明确表示胡文虎是爱国华侨。同年4月,他还亲自至下洋中坑参观虎豹别墅,回到龙岩对地委领导说:“胡文虎先生是爱国华侨。”肯定了胡文虎的爱国行为。
家兄胡成放还叮嘱我,胡梦洲从泰国回乡时,要商同有关方面好好接待,要福建省侨委驻广州办事处主任胡善津侄亦必陪他一行同返下洋中坑探亲。胡梦洲是我们族叔,1940年代就有往来。胡善津是我的族侄,1950年代初,我在长汀工作时,亦早已认识。1980年代初期,胡梦洲每次回永定,我们会面,心心相印,谈得很融洽。
1988年春,家兄成放还专门来信,叫我写信给在泰国的胡梦洲,邀他趁回乡探亲时,顺便至北京旅游,一切费用由家兄负责解决。家兄虽已离休,但住在北京已久,他曾一度任过中国旅行社总经理,与有关方面熟悉而有交往,解决接待费用自无问题。家兄为什么这么重视对胡梦洲的工作呢?因为胡家老一辈与胡文虎家有直接关系的人多已老成凋谢,而当时胡梦洲是与胡文虎夫人陈金枝女士与胡文虎哲嗣胡仙保持联系唯一的胡氏族人。如果胡梦洲一行能到北京,与北京有关方面接触,自有助于推动对胡文虎政策的落实,作出正确的评价。
于是,我一面与福建省侨委驻广州办事处主任胡善津函商一俟胡梦洲回到广州,请他邀请并陪同胡梦洲一行至北京;另一方面即给在泰国的胡梦洲写信,有回国时盼至北京一行,商讨对胡文虎先生政策落实等事宜。所需一切费用,家兄成放会设法解决。胡梦洲得到我去函后,一面先给我一电报,略云:“移电杆柱一事,详见复函。”所谓“移电杆柱一事”是暗语,乃是在函中所指为给胡文虎落实政策一事,因为他身居泰国,泰国的政治情况不同,政治上的问题,不便明说。后得他复函,言明他年纪已高,健康不好,家人也不放心,无法至北京远行等。
我函邀胡梦洲至北京一行未能达到目的后,即告家兄胡成放。不久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根据所掌握的大量材料,不失时机,排除万难,征得党中央胡耀邦总书记同意后,于1988年冬在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时,正式宣布胡文虎为爱国华侨,落实政策,推倒一切不实之辞,给胡文虎恢复名誉等,并发还国内所有财产。(时福建省省长为胡平)
1992年冬,永定县政协倡议,县委县政府专门举行“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1993年冬,在福州成立“胡文虎基金会”,以项南为顾问,胡仙为主席,林铭侃为理事长(时任省侨办主任),罗开洪为执行副理事长(时任省侨办副主任,原永定县委书记),胡修华(胡梦洲哲嗣)为常务理事兼财政等,以胡文虎在国内上亿元财产为基金,以其所得资金逐年分赠给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
从1992年起,胡仙亦多次先后访问北京、福州、广州、龙岩、永定等地,受到中央、省、市、县等各级领导热烈欢迎和接待。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叶选平、吴邦国、李长春、汪道涵、谢非、王兆国、胡平、鲁平、习近平、黄小晶等各级领导接见了胡仙。
1993年9月初,我至香港探亲时,用电话约我在长汀一中的学生,时任新华社驻香港分社副社长张俊生相见,他回电话给我说,本很想见我,以叙旧情,但因陪胡仙回国内一行,刚刚回来,桌面上有许多要件急件需处理,抽不出空来,很为抱歉。由此侧面亦可看出,中央对胡仙的重视。
1999年冬,胡文虎基金会罗开洪执行副理事长、胡修华常务理事等一行,前来永定检查和布置工作。胡修华告知我:至目前为止,胡文虎基金会在国内各地已捐赠了2300余万元。罗开洪亦告知,1998年冬,中央在南京召开全球华人企业家会议,胡仙也是受邀的华侨企业家之一,当胡仙一下飞机,即被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用专车接往专门接待。此足见胡仙的地位不同一般。
据我了解,至2004年9月底,胡文虎教育基金会对永定县的捐赠有:虎豹别墅600多万元;胡文虎小学350万元,奖学金30万元;侨育中学教学大楼75万元,胡文虎花园45万元,奖学金20万元,共140万元;中川小学教学大楼75万元,奖学金30万元;其他如新华小学、富川小学30万元等。总数达1250余万元。
大家为胡文虎先生落实政策心力不徒劳。国内各地,得到厚报,而永定方面尤为丰厚。对此深为安慰和感动。
2004年10月1日
——摘自《永定文史资料》第24集

客家山歌短论
胡曙(勋元)
山歌(情歌)是民谣的一种,亦是民间文学最值得研究的一部门。各族都有山歌的流传,但因言语、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其音调、情节和内容亦各异。
山歌亦有时代性,各时代就有各时代所产的山歌。
山歌在客家是很流行的。客家所盘居的地方,在田间、山野及河边都可听到这歌声,尤其是在春光明媚,花香柳绿和月白风清的夜晚,触景生情,所以唱得特别起劲,格外富于柔情;无论男女都用子音尖锐而柔顺的扬起,这醉人的歌声真是使人忘怀一切哩!
山歌代替了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种种文学形式,唱出人们的各式各样的生活、身份、爱恋、憎恨和希望。
山歌在各族多用口授的,而客家近年来则有文字记载,据笔者所知有本地风光等出版,所以客家的山歌比起他族来得盛行。
尤以客家妇女更喜歌唱情歌,因为她们在封建家庭里,没有爱的自由,她们的爱是父母指定的花轿,硬把她与他配作一对,爱与不爱,喜欢与不喜欢,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做父母的在女儿上轿时,在喜气洋洋里陪着女儿,牛似的号哭流一二滴送行泪,就算作尽了做父母的最后责任了;半月或一月后,女儿女婿携鸡带酒转家门时,是摆着欢笑或悔恨的面孔都好,做父母的更是“心安理得”了。
再说吧!客家妇女在过去不是在田间、山野,即是在厨房里,绝对没有求学的机会。客家父母都世代相传着:“养女过家娘,养男过学堂”客家妇女不是不聪明,而她们的聪明被书本剥夺了,是封建者造孽,要她们做永世的奴隶。
客家妇女平时所受的痛苦,所感到的欢笑和所思虑的一切,在冷铁板的假仁假义的家长面前,却是有口不敢言的,她们唯一发泄怒言,倾诉苦衷,说出欢笑,道出爱情的就是山歌,她们一唱成歌,一歌便成一首美丽的诗。
恐占篇幅太大,不能将所应列举的一一列举,现在让我记一段钟情男女对唱的情歌如下:
男唱:好花生在对门山,
      心想采花路又弯;
      想变黄峰飞去采,
      蜘蛛结网又来拦。
女唱:哥爱来恋紧来恋,
      爱妹开口万不能;
      山中只有藤缠树,
      那有山中树缠藤。
男唱:花生好吃泥里生,
      泥里生根泥里行;
      当面开花暗结子,
      妹爱恋郎赶少年。
女唱:心肝哥呀心肝哥,
      心肝阿哥情份多;
      打开情扉迎郎进,
      风雨倾城俩人当。
男唱:生爱恋来死爱恋,
      官司打到衙门前;
      脱头好比风吹帽,
      坐监好比玩花园。
女唱:生爱恋来死爱恋,
      生去死来都爱恋;
      郎系死哩变佛子,
      妹定烧香郎面前。
男女的对唱至起了为情的生死共鸣时(如例举一段对唱),那便奠定她与他们的夫妇或情伴的“海誓山盟”的白头之约了!
马来亚1947年《永定月刊》第十三期
——摘自胡曙《残稿集》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1-08-07
永定胡氏与台湾
                   大新
永定胡氏与台湾关系密切。以血缘论,目前台湾的胡氏,祖先来自闽西、福州、泉州、莆田等地的人口达1 0万人以上。闽西永定县迁台胡氏客家人的后裔乃其中一大支脉。    
胡姓入闽,最早在唐末。永定胡氏的近祖,则为南宋末年原来居住在江西吉安芗城(今值夏市)的胡士辛,又名万九郎。他举家经江西省宁都县迁移至闽西长汀第三街塘背。他有3个儿子,长曰五郎,次日六郎,三日七郎。后来次子六郎迁闽西上杭县,三子七郎迁居今永定县的金丰里下洋,即现在的下洋(今镇政府所在地),成为永定胡氏的开基祖。
    下洋山多平地少,仅有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当时甚为荒芜。但从这里越过金丰大山,可到闽南沿海;越过闽粤交界的三层岭,可达广东大埔茶阳,步行只需半天,而后即可乘船沿韩江直达海口汕头,或往东江一带。随着人口的增长,七郎公的后裔先迁往闽南的南靖、平和、诏安、漳浦及漳州西门等地,其中四代孙胡进德迁居厦门同安、锅尾。接着四代孙五六郎又迁居广东五华县。另有些后裔则迁居下洋附近。此后他们的后裔又不断往外迁徙,除了往广东,还有迁往四川、湖南,甚至国外的。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七郎公的九代孙胡铁缘出世。铁缘公于20多岁时与夫人朱氏从下洋迁到相距五华里的中坑(今中川村)安家定居,一边垦荒种植,一边在如今胡氏家庙所在地以打铁资助生计。至清代,下洋一带的胡姓人丁兴旺。至目前,七郎公派下所传永定胡姓已达31代,居县内的有近2万人。
    永定胡氏迁居台湾,始于清朝康熙末年。据民国13年(1924)修的《永同胡氏族谱)(即永定县与厦门同安胡氏族谱)记载,第17代至25代渡台定居人数就有209人。
    永定胡氏当时迁台人数之多,在当时永定迁台各姓氏家族中是少有的。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胡氏迁台人数又大大超过此前迁台人数,从而使胡姓人数在台湾百家姓氏中高居第34位。包括福建同安等地以及广东迁台胡氏在内,众多台北、基隆、新竹、中坜等地的胡氏,他们的祖籍地大多就在永定县。
    为什么永定胡氏会有这么多人迁台呢?笔者为此作了大量调查并查阅了《永同胡氏族谱》等有关文献资料,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谋求生存。永定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海拔400米至1000多米的山地占全县面积55%,耕地面积只占全县面积的10.13%,是典型的山区小县。清代,在耕地少、生存空间小的情况下,许多人的生活极其贫困。此外,还有许多人为了谋求有更大的开拓空间。于是,包括胡姓人在内的不少永定人便不断向外地迁移,或到外省,或到东南亚各国,或到台湾。
    2、经营条丝烟。明末清初,永定条丝烟开始走俏海内外,有 “烟魁”之称,直至清末民初,数百年间永定烟业鼎盛,名扬天下,永定人开设的烟行(店)遍及中国长江南北各大中城市和东南亚各国,台湾也有不少永定人开设的烟行 (店)。由种烟、加工、运输到销售,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数以万计。其中一些人在台湾呆的时间一长,索性就在那里扎下根来。这也是清代部分永定胡氏迁台的原因之一。
    3、灾害饥荒。据多部永定县旧县志记载,清代,灾害饥荒频作。比如,清道光十二年(1832),大饥荒,有钱买不到米;咸丰七年 (1857)大饥荒,斗米银一两。每次大饥荒,势必造成许多人纷纷向外逃亡,寻求生路。值得注意的是,清康熙以后永定的灾害饥荒如此频繁,如此严重,说明胡氏人于康熙末开始迁台与罹灾逃荒确有一定关系,时间上的吻合,并非偶然。
    4、战乱匪祸。明清两代,以至民国时期,永定县常常处于动乱之中。一方面,农民与统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农民不断奋起反抗,官府则屡派军队血腥镇压;另一方面,明清两代永定备受来自邻近省、县匪寇的抢劫、侵害。永定县胡氏聚居地又恰处于闽粤边的金丰里,自然首当其冲。这样,部分胡氏被迫远走高飞。或漂洋过海去南洋,或渡台谋生,就此定居下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台、永间交通虽不如以前,但仍未断绝来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直至1949年,又有一批胡姓人赴台,其中大部分由于随后两岸隔绝而滞留、定居在那里。
    5、亲友牵线。先期迁台的胡氏,与家乡亲友常有书信联系,或隔几年回乡探亲,自然而然向家乡亲友传递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他们的创业经历乃至迁移路线、方法等等方面的信息。客家人素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永定胡氏亦不例外。既然有了落脚点,又有人接济,有的便跟随回乡探亲者一起渡台了。加上永定胡氏聚居地与厦门、汕头等渡海口相距较近,且有水路可通。水陆兼行,一般三两天可到。在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出海迁台比永定北部地方便捷得多,因而早期迁台人数比那些地方为众。
    迁台的永定胡氏,从寻找立足之地到成家立业,从养家糊口到购置田产、修建房屋而达小康,部分更进而致富,为当地开发和公益事业建设作出了宝贵贡献。他们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尤其是早期迁台的永定胡氏,人人都有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
    清代的台湾,许多地方尚属未开发的蛮荒之地。早期迁台的永定胡氏离乡背井,家徒四壁,依靠什么生存、发展?在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主要从事开发性的垦殖业和艰苦的打铁业。如铁缘公的后裔迁居台湾后,大部分以打铁为业,生产各种刀具、农具,因而他们的聚居地素有“中坑千座炉”之称。
    为了能在台湾占有一席之地,几百年来,迁台胡氏除了依靠自身的聪明智慧和顽强拼搏之外,还得益于血缘、地缘的关系。同姓即同宗,同宗即同一血统,这种宗法观念在客家人包括胡氏客家人中根深蒂固,并作为一种传统代代相传。迁台胡氏排辈序、溯根源、认宗亲,紧密团结,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随着形势的变化,为了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又不满足于原先仰赖血缘小圈子而形成的群体了,于是不分姓氏,而以县、省地域为圈子的地缘关系群体应运而生。在建立血缘组织“宗亲会”的基础上,进而建立各种联结“同乡”地缘的社团“会馆”,便是上述变化的轨迹的明证。
    “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传统风尚。迁台胡氏受中华传统思想的熏陶,十分重视后代教育,从而为他们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迁台胡氏的事业不断开拓、发展,他们在工商业、建筑业、医药业、文化教育事业、慈善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台湾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涌现了胡檀生、胡焯猷、胡鸿鹞、胡石清、胡添登、胡春来、胡永源、胡进发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首推一生清廉、热心办学的胡檀生,和拓垦有功、富甲一方、大兴教化的胡焯猷。
纵观历史,台湾与大陆,渊源有自,血脉相通。在台湾的开拓史上,迁台永定胡氏不仅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而奋斗,同时也为掀开台湾的文明历史新页,从而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本文刊于《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一书,2009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1-08-08
中川密码
赛标
这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中唯一的考试题:“我们的祖祠有几级台阶?”出这个考题的也是全国很特殊的一个客家村落。
层峦叠嶂的闽粤边境。一个扇形的古村落。密密集集的土楼。纵横交错的巷道。潺潺的小溪逶迤地穿过村中。溪上架着22座仄仄的短桥。村落西边的胡氏宗祠坐落在虎形山下,金碧辉煌,池塘潋滟,石旗林立,雄浑寥廓。朴朴素素、粗粗糙糙的石级台阶。游客算了一遍,导游说:错了。游客指点着仔细再算一遍,导游说还是错了。错错错。游客一脸迷惑:简简单单的石级,怎么总是算不对,真是咄咄怪事。靓丽的导游莞尔一笑:这就是神奇的中川密码。
凡是迁居海外或乡外的中川人听说来了胡家梓叔,第一句就会抛出这样的考题:“我们的宗祠有几级台阶?”如果你支支吾吾、一时语塞,就会被讥笑“不是正宗的中川人”。答案也是全世界唯一的、长3个脑袋也想不到的:“九级半”。于是,“九级半”台阶成了中川人的特别身份证,九级半典故成为中川文化的神奇密码。这就是中川人温馨而狡黠的智慧。作为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川人,我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九级半”是怎样形成中川特有的文化密码的?“九级半”究竟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自胡铁缘公1420年肇基以来中川村已历渡了580多个春秋。中川村创造了作家称为令人不可思议的“中川文化现象”,即仅二三千人的小村庄,在古代涌现出“三代司马”、“父子进士”等奇特的文化景观,近现代更是涌现出被我国“三朝五位”领导人慈禧、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接见的“中川八大名人”——锡矿大王胡子春,万金油大王、爱国侨领胡文虎,民国中央参政员胡兆祥,艺术大师胡一川,著名记者胡守愚,外交家胡成放,新闻女王胡仙,钢琴艺术家胡友义;诞生了记者、诗人、画家、作家、音乐家、语言学家、工程师、教授等100多位;创造出“胡顺源七子五教授”、“胡启创一门六博硕”等文化新景观,素有“文武世家”之誉。现在的中川村形成“村民三千,侨胞三万”、“大学生上千,博硕生上百”的著名侨乡,被誉为“天下第一侨乡”。
天下第一侨乡?是不是有点夜郎自大?不,凭着海外3万侨胞普遍认同胡氏宗祠“九级半”这一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密码就已够格。先有侨胞,后有“九级半”。它是侨胞们为中川注册的防伪标识,也许是中国第一个创造性的“村标”。中川海外乡侨的历史可以溯源到距今约四百多年的1600年前后,即中川第十世胡兆学、胡映学兄弟飘洋过海几个月来到沙劳越打铁,赚了第一桶金。从此,这个土地硗薄、人多田少的穷困村,一代代村民通过“水客”走向东南亚,走向港澳台,走向欧美、澳洲、非洲……过番像现在打工一样流行而平凡无奇。因为敢于拼搏,槟城“胡椒大王”胡泰兴,马来亚锡矿大王胡子春、胡曰皆,新加坡“万金油大王”胡文虎,香港“新闻女王”胡仙,印尼“化工大王”胡秀波等相继涌现。但是海水茫茫,何处是家乡?乡音渺渺,哪个是亲人?星马港知名老作家胡炎贤在《忆江南•乡忆》一词中郁郁写道:“深深忆,最忆是家乡。处处温泉处处景,蛟潭游泳渔伴郎。嬉水捉迷藏。/深深忆,最忆是家乡。当元红柿糖梨子,特产水果齿留香。滋味永难忘。/深深忆,最忆是家乡。哪只鸟儿不栖树,哪个游子不思乡?故乡啊故乡!”写完,竟然喉头咽哽,泪流满面。晚年的胡炎贤在香港会见家乡亲人,总是边叙述往事,边泪花闪闪。他们希望见到中川人,盼望来的是正宗的中川人,可以告诉他们家乡的琐事,来寄托身处异域文化圈中产生的强烈的寂寞与乡思,于是自然形成了奇异的“九级半”的考问。
风烟漠漠,时光叠叠,谁?第一个提出“我们的祖祠有几级台阶?”已无从考证,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九级半”已经成为中川侨胞心中精神家园的意象,成为“认亲重亲,守望相助”的文化图腾与精神标记!“九级半”,神秘的九级半,神妙的九级半,神品的九级半!不用泛泛的堂号,不用村口的石牌坊,不信道听途说的人事,而用近乎绝密的九级半!九级半是认祖归宗的标志,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是爱的文化基因与符号。爱族亲者,方能爱家乡;爱家乡者,方能爱国人;爱国人者,方能爱人类。这种爱不是浅薄的施舍与炫耀,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感悟,而是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与人格魅力的温情散发!在中川的诸多华侨中,许多并不是大富翁,但却是最有爱心的人。他们的精神品格代代相传,对侨乡文化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而爱国侨领、世界万金油大王、报业大王、国际大慈善家胡文虎先生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可以说:了解胡文虎事迹的人很多,理解胡文虎内心世界的人不多,破解胡文虎思想境界的人不过一二。胡文虎先生的少年是在故乡读书度过的,虽然寄在朋友家的生活并不是十分愉快的,但故乡的文化给他留下了一生的印记。他对故乡的感情浑厚而炽烈。不必说他捐献给国内外公益慈善事业的财物是天文数字,也不必说他在全国捐建“千所小学、百座医院”的宏伟气魄、筹资300亿元发起“福建经建运动”是中国第一人,也不必说他个人创办21种“星系报”至今仍是无人逾越的“世界之最”。单是他“重亲不唯亲”的文化观念和热爱故乡、眷念故土与关爱族亲的故事就足以写成一本书。非那些台上唾沫横飞大讲爱国爱民,台下推三阻四漠视亲友困苦、百姓苦难的“假大义灭亲者”和人性异化变态者可同日而语。胡文虎与弟弟文豹手足情深、共一银柜的故事广为传颂,他说:“兄弟和,而后可以交益友,得大众之信仰。兄弟如不友爱,而谓在社会取信于人,吾未见之。”胡文豹1944年去世时,胡文虎捶胸顿足,泣不成声。他在《星岛日报》发表催人泪下的《悼吾弟文豹》,文曰:“兄弟之间,情关手足,互爱互让,庶上无负父母之所生,下亦足示儿女之榜样。……呜呼!泉路茫茫,再见何日?人天渺渺,携手无期。愿吾弟文豹地下有知,怜吾寂寞,魂兮归来。”胡文虎不是在作秀,为了寄托他的兄弟深情,他特地养了一只小豹,朝夕相伴。
胡文虎很喜欢“后生子”,知人善任,知人善教。有一次,阿虎伯和几个人打麻将,手气不好,一直输。胡赐梅在他身旁观看也很着急,忍不住伸手替阿虎伯出牌,结果很快转输为赢。阿虎伯很高兴,觉得胡赐梅挺精灵善应变,是可造之才。从此加以培养,后提他当新加坡永安堂经理。又有一次,阿虎伯到印尼永安堂考察业务。一块吃饭时,他对煮饭的胡玉香说:“玉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剩菜剩饭不要倒掉,要留下餐吃。”每次来印尼阿虎伯都要住上十头八天,与大家一块吃剩菜,打听家乡的消息,还说:“吃来吃去,还是我们家乡的萁头菜和猪肉炖菜干最好吃。”大家都笑起来。临走时,他总要给大家一个红包,叮嘱说:“好好干,有了钱要回家乡看望亲人,给家乡做点好事。”每次与国共领导人会面,胡文虎总要带上他的全权代表、民国中央参政员胡陶皆,因为胡文虎不会讲普通话。有一次,与蒋介石会面后,走出会厅,阿虎伯戏谑说:“阿陶,你的普通话与我的客家话也差不多啊。”浓浓的亲情就流淌在哈哈一笑之中。
1933年7月鲁迅最欣赏的版画家胡一川,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被捕入狱,曾与艾青同监牢。1935年鲁迅询问胡一川哪里去了,胡乔木传别人的话说:“胡一川死在上海的监狱里了。”鲁迅怅然若失。1936年,胡文虎通过上海虎标永安堂疏通关系被营救出狱,进入厦门《星光日报》当美术记者。1940年1月,国民党省党部下令封闭侨中。校董会立即发电向胡文虎告急。胡文虎先生立即致电福建省党部,力请收回成命。这时,胡陶皆由重庆回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立即面见党部书记,说:“侨育中学是胡文虎先生创办的中学,决非共产党办的干部训练班。今天你们封闭了这所中学,明天胡文虎先生立刻再办一所新的中学!”慑于胡文虎先生的崇高威望,省党部不得不收回成命。胡文虎先生是无党派的爱国儒商,具有博爱之心的佛教徒。他多次说过:他对党派之争没有兴趣。办学校“有益民心,能启民智”,总是好事,他就要去做。他的爱国爱乡之情,早已超越了意识形态。诸如此类真正具有生命气息与人性光芒的细节,又还有多少呢?今天,我们是否应该还原一个真实鲜活、温情脉脉、亲情氤氤的胡文虎,而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呢?
2007年8月3日,胡仙博士回到中川考察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活动,接受了我的简短采访。胡仙博士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个工作严谨、富有情趣、特别注重亲情族情的人。比如:我们子女要早早起床不能睡懒觉,在家一定要讲客家话……”有一天,胡文虎先生收到一封匿名家书,里面只有一首中川家谣:“中川是个好地方,东面有座马山岗,西面有个祖公堂,南边有个狮象霸水口,北边有口大横堂。啊,故乡啊,故乡!”这个传唱了几百年的童谣,让他心潮起伏,潸然泪下,几天茶饭不思。这位匿名梓叔真是用心良苦!胡文虎决定在故乡建造一座虎豹别墅,准备告老还乡,纾解思乡之苦。不料因历史的误会,竟一诀永别,抱恨鹤逝……
当你理解了“九级半”密码,才能理解像胡文虎一样的众多乡侨,也才能理解中川文化的奥秘神妙。可是时光流转,面对新生代越来越陌生的目光,谁来牵住这种文化不致失落?
(原载2007年9月19日《闽西日报•山茶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