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4376阅读
  • 26回复

芦江情思----胡嘉翔诗文选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8-12
柴橋英烈胡焦琴

胡光華

      胡焦琴(1902-1927),女,鎮海縣柴橋鎮(今北侖區柴橋街道)人,是我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鎮海“獨支”書記(縣委書記)。1927年6月23日在寧波小校場(今法院巷)慘死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 ,時年25歲。解放后被國家民政部定為著名女烈士之一。

清貧生世 艱苦求學

      1902年,在柴橋鎮樟漕頭的一間老屋里,傳出了一聲響亮的新生嬰兒的啼哭,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日后成為一個堅強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個令全柴橋人民乃至全國人民永遠紀念的著名女烈士——胡焦琴。
胡焦琴年幼時,全家僅靠父親經營柴火的微薄收入節儉度日。她初入私塾,后進柴橋靜德女校求學,在校期間好學上進,成績優異,深得師生的稱贊。小學畢業后,因家境貧寒,只得退學。后經王偉農等老師的鼓勵和資助,于1922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不久,家中母、嫂病故,經濟更加困難,胡焦琴再度面臨輟學的威脅,承當時校長葉謙的慷慨,才讀完女師,1925年畢業,時年23歲。
反對封建 身體力行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婦女是沒有受教育權利的,經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的推動,才爭得婦女受教育的權利。因此,胡焦琴異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婦女受教育權利,她在1923年《婦女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女子不僅在增益知識》的文章,尖銳地批判了那種專為提高婚配身價而讀書睥思想,同時也對那些埋頭讀書上,不問國事的單純求知思想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她認為求學不僅僅是為了求知,更是為生活的準備和獨立打好基礎,求學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在改造思想、尊重人格、求得自己正確的人生觀。這片文章的發表可以看作是胡焦琴在人生道路上接受新思想的起步。
      1923年9月,胡焦琴又寫了《現代女子的修養》一文,發表在《婦女雜志》自由論壇上。文章闡述了現代女子非養成廣義的道德意識不可,并列數了女子應有的道德標準: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同時她面向全社會在聲疾呼:男子是人,女子也是人,要有平等的人格。為此她決定身體力行,做出實際的嘗試。
      胡姓是柴橋鎮上的大族,族中有族規:凡男子可入家譜,從六歲起每逢清明、冬至可分一份麻糍、麻餅,考中秀才、舉人者可得雙份、三份。廢除科舉制度后,凡中學畢業都可得雙份,但這一切只有男子才能享受,女子 是無份的。胡焦琴對這種無視女子人格的封建族規十分的憤慨。一年冬至,她闖進祠堂責問族長:“婦女是不是人?為什么不能分麻糍、麻餅?我是女師畢業生是否應該得到雙份?”族長面對她這一連串擲地有聲的責問無言以對,但作為一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長者,雖對本族中有這樣一位知識出眾的女子感到不凡,但是要讓他認同女子與男子平起平坐,是一種絕不允許的越軌行為,所以只好宣布:今朝不分了。
在婚姻問題上,胡焦琴反對封建包辦,爭取婚姻自主。她兩次拒絕虞姓、童姓的包辦婚姻,反對以聘金和用財勢相威脅的舊禮教親事。她曾對父親說:“買賣婚姻。非我樂從,資產階級家庭生活非我過得慣,我愿清貧一生,過我的生活,以我平生所學,為社會服務,這是我所樂從的。”
      胡焦琴這種敢于向封建禮教挑戰,沖擊封建陳規的舉動和精神,極大地震動了柴橋鎮的居民們,同是也贏得了人們的同情的支持。同時,她帶頭放腳,剪掉長發,并說:“要鏟除封建,先得鏟除自己身上的封建影子。”胡焦琴的這種挑戰封建陋俗舊規的精神極大地影響著后人們,后來在胡姓房族中就發生了胡彩仙、胡愛娣、胡美麗等婦女為爭取男女平等權利而抗爭的事件上。
投身革命 甘灑熱血      
十九世紀的二十年代,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軍閥之間連年混戰,他們把中國人民帶入了水深火熱之中。1925年,胡焦琴在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就讀之間,面對帝國主義在中國土地上肆意妄為,軍閥間的戰火不斷造成人們生活的沉重災難,她有感而發,寫下了:
群雄爭逐鹿,中原一局棋。
干戈何時息,光我五色旗。
恨為弱女子,扶危不可期。
河山原錦繡,一覽一興悲。
《感世》一詩猛烈地抨擊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抒發了自己憂國憂民,渴望祖國統一的思想。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不久,國民革命軍進入浙江。浙江的革命運動開始蓬勃發展,胡焦琴立即以極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之中。
      1926年春,胡焦琴在靈山小學(今靈山學校)教書。這一期間,她在進步教師的引導下,系統地學習了黨的主張、精神,并閱讀了黨的刊物《向導》等進步文學和書籍,不斷接受黨的教育和幫助,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并與進步教師鄔保潤、金如山,唐少芹等一起同教育界的國家主義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同年秋天,胡焦琴受聘于縣立第一小學(即新倉小學,今鎮海區實驗小學),后擔任校長。在該校期間,她秘密聯絡革命同志,積極參加了反對盤踞在鎮海的軍閥(孫傳芳的爪牙)的斗爭。為積極做好迎接北伐軍進入鎮海的準備工作,往往夜深人靜之時,她還在昏暗的油燈下奮筆疾書,有時忘了睡覺直到天亮。同年年底,胡焦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面對鮮艷的黨旗,她舉起了右手,莊嚴宣誓:“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一年之后,她用自己的鮮血和年輕的生命實現了自己在此刻的承諾。
      入黨后,胡焦琴的工作熱情更加高漲,任務也更為艱巨。她遵照黨組織的決定,參加了國民黨鎮海黨部的組建工作,后被選為國民黨縣黨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長。當時擔任組織、宣傳、工人、農民、青年、婦女、商民各部的部長多為共產黨員,他們在國民黨縣黨部起著核心作用,十分有利于開展群眾工作。不久,國民革命軍進入鎮海,在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廣大進步人士的努力下,鎮海縣的大革命運動搞得轟轟烈烈,相繼成立了教師聯合會、學生聯合會、縣工會、縣農民協會、縣婦女協會等組織。胡焦琴是當時創建群眾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多次召開群眾大會發動群眾,讓“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軍閥”等進步口號響徹鎮海全城。她還組織了群眾接受城區保衛團槍械,組織農民自衛隊,籌建逆產委員會查封逆產,還經常到城關的鎮益布廠、公益布廠宣傳男女平等思想,指出婦女解放的道路。為打擊反動派的反動氣焰,胡焦琴還組織了五十多名青年參加工人糾察隊,手持木棍,上街巡邏示威,安定社會秩序,發展革命大好形勢。她還發動群眾將哄抬物價不聽勸告的三陽南貨店老板戴上高帽游街,把用解雇手段來威脅工人參加進步活動的老板也被綁在南熏橋上示眾。1927年3月16日發生震驚鎮海的坤和草帽廠的全廠200多名女工要求加薪的罷工斗爭,就是由胡焦琴直接領導的。坤和草帽廠是當時大資本家傅筱庵開辦的,雇用的全是女工,且工時長,工資低。為了組織發動這次罷工斗爭,胡焦琴經常在辦完校務后,餓著肚子急匆匆地趕到工廠,啟發女工的政治覺悟,幫助她們建立工會組織,并引導她們向資方提出增加工資的要求。在資方代理人不答應的情況下,組織女工罷工,到縣政府請愿,當時縣長近于大革命形勢,裁定資方答應工人們提出的全部合理要求。這件事轟動了全縣,不僅使參加斗爭的工人為自己勇敢的行為感到驕傲,更加使鎮海人民第一次看到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興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當時的寧波《時事公報》就此事作了重大報導。
      婦女群眾一經發動,主動找上門來的事也多了。胡焦琴就在婦女協會工作中,幫助她們解決封建包辦婚姻,調解家庭糾紛,做好婆媳工作等。為了減少婦女們的痛苦,她廢寢忘食,到處奔波,贏得了廣大婦女的尊敬和愛戴。
      在此期間,胡焦琴還遵從黨的決定,以國民黨縣黨部的名義,整頓了學校,撤換了新倉學校的原頑固校長傅鏡塘,由自己兼任校長,并將從中搗亂的反動勢力代表王秉三開除出校,長了革命的志氣。
臨危受命 血灑校場

         1927年,正在大革命運動向前發展的時候,蔣介石叛變了革命。同年3月國民黨任命王俊為寧波防守總司令。王俊在參加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動員會后,于1927年4月9日,率先在寧波“清黨”,浙東大地從此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首先《民國日報》社長莊禹梅被逮捕,工人領袖王鯤、楊眉山也被扣留,寧波形勢一片危急。當時在鎮海工作的共產黨員,有的應身份暴露而調離,有的因面目較紅而暫避他處。在中共鎮海獨支書記沃醒華也暫時離開之時,胡焦琴不顧自身安危,臨危受命毅然接受了代理書記的重任。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她勇敢地挑起了領導革命的重提,負責鎮海黨的工作,在虎口中堅持同反革命作斗爭。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全國處于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國民黨右派對原國民黨鎮海縣黨部進行了改組。胡焦琴機智地避開了審查,繼續擔任縣黨部執委,兼任了國民黨縣委建設科科員職務。同時代理了中共鎮海支部記。形勢日趨惡化,黨組織不能公開進行活動,但胡焦琴按照上級組織指示,團結各方力量,召開秘密會議,發動開展反蔣反軍閥斗爭。當時的鎮海縣縣長和公安局長由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政治部派來的楊繼業、蔣果董擔任,他們當時在我黨的影響下做孫少有益于群眾的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地方惡勢力妄圖乘機加害他,胡焦琴在得悉之后及時向上級報告,并派人護送他們安全轉移去了上海。
      革命形勢急轉直下,曾被開除出校的反動公子王秉三(解放后被鎮壓)乘機向國民黨省政府告密。不久,寧波來了個姓毛的特派員,名義上視察工作,實際上是來監視胡焦琴行動的。一天,胡焦琴外出找同事議事,特務們闖入她的寢室搜查,翻箱倒柜地搜出了密藏的宣傳共產主義的書籍,一本記著各種會議記要的日記本和一些革命標語,敵人就把這些東西當作了罪證,準備了胡焦琴。
1927年6月6日,鎮海的氣氛驟然變得凝重起來,鎮海警察廳接到國民黨省黨部秘電:從速嚴緝共匪胡焦琴。于是,十多個反動警察氣勢洶洶地包圍了新倉學校。
     “ 女部長”毛姓特務走進胡焦琴的寢室,“只要聽我的話,跟我好好的過日子,我保準你吃不了虧。”
     “呸!閉上你的臭嘴!”胡焦琴厲聲怒斥道,“你們這些人面獸心的反動派們,你們是猖狂不了多久的,你們末日很快就會到來的。要想從我這得到任何情報,你們只能是白日做夢,空廢心機!”
      說話間,胡焦琴已從抽屜里拿出了手槍,“砰”后聲,打中了特務頭子的手指,把他嚇得面無血色,只得跑到門邊對外面的幫兇們歇斯底里地吼叫起來:“快把她給我捆起來!”。特務們蜂涌而入,胡焦琴終因寡不敵眾,落入孤動派的魔爪之中。
胡焦琴被捕之后,許多報紙都作了報導:
     1927年7月3日漢口《國民日報》報導:“蔣逆派特務毛洪度企圖侮辱、甘言誘惑,胡毫不為屈,并大罵毛賊人面獸心。”
寧波《時事公報》則報導:“鎮海縣立一小校長兼鎮海縣政府建設科辦事員胡焦琴于此次清黨之際,曾暗中邀集同黨,秘密開會多次……。被人告發,證據確實,省六日即密電鎮海警所,囑從速嚴緝。即于是日午后三時緝獲。當時在室內搜得手槍一支、日記三本,內載有三星期內打倒蔣介石,打倒省特派鎮海黨部指導員毛咸鎧等……”
     《時事公報》另有報導:“胡焦琴乘毛與她談話之際,向毛開槍,將毛的手指及茶杯打碎……”
從上述報導中,我們看到了胡焦琴面對兇惡的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無畏,堅持斗爭的偉大形象。
      胡焦琴被捕后第一天,黨組織就派人去獄中探望,并買通看守讓她于當夜越墻逃脫。但因在翻越圍墻時被敵人發現,胡焦琴的此次越獄計劃未能成功。
      次日,胡焦琴被當作“要犯”押往寧波防守司令部,敵人軟硬兼施,嚴刑逼供。胡焦琴幾次昏死在刑具旁,但她始終不違被自己心中的真理和理想,任憑敵人花招百出,就是只字不吐,嚴守黨的秘密。
     “革命之花,總是要烈士的鮮血染紅。”這是胡焦琴曾多次說過的話。為了黨、為了革命,胡焦琴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這一誓言。
      1927年6月22日,胡焦琴犧牲前一天,她托人找來自己哥哥胡岳年。人生自古傷別離,更何況這次是生離死別。看到面前體無完膚的妹妹,哥哥豈能不悲慟萬分,泣不成聲。然而面對親人,胡焦琴卻堅強地悲勸慰哥哥:“等我死了之后,你們泌太過悲傷,我只希望我們共產黨人繼續革命,早日打倒蔣介石反動派,我死亦瞑目了。”
      1927年6月23日,胡焦琴被押往寧波小校場行刑。前一天,思黨反動派剛在這里殘忍地殺害了中共寧波黨組織領導人楊眉山、黃鯤。今天,胡焦琴又站在這個刑場上視死如歸,巍然屹立。刑前,劊子手叫她跪下,胡焦琴昴首答道:“姑娘我不軟骨頭,寧可站著死,也不愿跪著生。你快點動手吧!”胡焦琴的妹妹胡焦英當時痛哭著想沖上前去看下自己將要永別的姐姐,都被兇殘的敵人用槍托趕走。行刑之時,敵人殘忍的在胡焦琴身上先后開了五槍,想以此讓胡焦琴說出黨的秘密,但胡焦琴的堅貞不屈使敵人失去了耐心。最后隨著一聲高亢的“打——倒——蔣介石”生聲刺耳的槍聲,胡焦琴緩緩地倒在了校場的地上,為革命獻出了自己25歲的年輕生命。
青山常伴 人民永記

        英雄為國捐身死,長使生者淚滿襟。
    英雄的胡焦琴烈士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女兒,她把年輕生命奉獻給了偉大的人民革命事業,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她的。
解放后當地群眾為了紀念她,題字立碑,將烈士的遺骸安葬于柴橋鎮紫石鄉上龍泉的梨園山麓。
    1981年清明節,遷葬于柴橋大灣村的烈士陵園。幾年后,人們又在柴橋風景紫橋秀麗的萬景山上建亭立碑,以緬懷這位柴橋人民的優秀女兒。
    76年后的2003年清明節,北侖人民在新矸鳳凰山北侖革命烈士紀念館為胡焦琴樹立了一座漢白玉石塑像,供人們瞻仰緬懷,讓烈士的精神代代相傳。



參考書目:
寧波出版 《風流七千年》——《巾幗英烈》
北侖區文史資料委員會 《北侖文史資料資料》——《浹江忠魂 血染紅花——記胡焦琴烈士》
浙江省鎮海縣民政局 《鎮海英烈》——《胡焦琴烈士》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2 12: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8-12
长湖小学创始人胡怀明先生事略

    胡怀民先生谱名振懋,小名连双(连商),生于1908年农历三月初一日,柴桥新祠堂后老屋人。清朝末年国家积贫积弱,民生萧条,胡先生的父亲聿储(财积)公操弹棉花、穿棕棚之业,因劳累过度,虽壮年已病入膏肓。先生尚在襁褓之时,父亲就撒手西归,留下母子孤苦相依,靠母亲替人浆洗衣物和亲戚帮扶度日。为使孩子有些出息,先生年甫八岁,母亲即送他到家门口胡氏支祠中开办的青紫小学启蒙。12岁再入钟观先生创办的新式学校芦渎公学读高小,因他是抽班生,没有课本,老师要求背书时却能将课文全部背出,比有课本的学生还背得好,其聪明天资得到老师称赞。两年后高小毕业,因年少又到柴桥宁远堂胡旭和(人称寿先生)私塾学习国学,因颖慧好学又写得一手好楷书,受先生亲睐。后因家景日艰, 15岁时母亲让他停学,托寿先生介绍职业。寿先生慷慨应允,并与上海科学仪器馆的柴桥同乡取得联系,欲介绍赴沪就业。但事与愿违,刚好在上海粉笔厂工作的哥哥患尘肺癌回乡,甫即逝世,年仅20岁,哀痛之余,先生母亲不愿再让孩子离乡。寿先生悯孤儿母之艰,又介绍胡先生到柴桥大和绸布店做学徒,不断大和绸布店隔壁饼店半夜起火,殃及池鱼。先生被迫之下,告别母亲远赴武汉宜昌利康绸锻号谋生。其间,先生与下洋董王村王玉美喜结连理,因在宜昌就业工资低、开支大,少有余钱养家糊口,只得回乡另谋职业。
    1926年到镇海江凤春绸布店打工。其时正逢第一次国内革命,镇海也风起云涌,在共产党领导下,各类工会纷纷成立,作为地下共产党负责人的新昌小学校长胡焦琴以宗亲身份找胡先生做工作,引导先生。故先生积极参加镇海店员工会活动,利用自己的特长在集会时前台唱戏,后场拉二胡,积极协助宣传演出,担任工人侦察队员维护活动秩序。并出面与老板协商增加工资,经艰难談判终于成功。“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反日呼声强烈,各地纷纷开展胡抵制日货活动,先生激于义愤积极参与了镇海县的抵制日货活动,被推选为评议员到大矸等地查验日货,将查到的日货付之一炬。并在《镇海报》发表文章,斥责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在一老编辑的建议下,正式将名字改为“怀民”,意即“心怀人民”。大革命失败后,原就对加工资不满的店老板对参与过工会活动的工人百般刁难,胡先生愤而离店,后经人介绍到上海一家教会学校教书。但到沪不久,即发生“一二八”淞战,战乱中,胡先生孤身留守学校,因该学校处于十九路军和日寇交战前线的中间位置,先生在饱受枪炮流弹惊吓之中,又闻学校将被炸除的恶耗,,即半夜孤身一人奔逃出来。幸遇十九路军战壕,得战士救助,两手空空逃回柴桥。
    1932年时的柴桥镇,早已创办有芦渎公学等新型学校,但在邻镇的东周、西周、虞家、山下张等乡村,还只有一家设在谢家祠堂的私塾,当地的许多农家子弟因此得不到及时教育。为了改变现状,当地农民中的有识之士打算自己新办一所学校。当知道胡先生失业在家,就公推代表到柴桥邀请先生到该地办学校任教。当时先生刚从上海的教会学校回来,思想中有着当时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救国思想。他得到东周等村农民邀请后,立即着手办校准备工作。先向镇海县申请办学,得到批准。继而在该地农民中筹备“六月蓬”会,以会费收入为办学筹备经费。当地农民更是热情参与,带领子弟从山上砍来松树,制成黑板、桌、凳等校具。学校校址选定为地处长山头的湖东庙,以该校地处长山乡,学校又在湖东庙就取名“长湖小学”。学校开办后,设语文、数学、唱歌、画图等课程,对贫苦的农家子弟实行减免费。因此这所农民学校开办后,在村民中声誉很好,许多在私塾读书的农家子弟纷纷转到长湖小学就读。因此引发了与私塾的矛盾。
    谢家祠堂私塾为当时的乡长张某堂弟所开,因学生转学影响收入,即向堂兄诉苦,于是两人合谋由乡长张某出面,报请镇海县取消长湖小学,由此长湖小学与私塾的矛盾演化为当地农民与乡长间的保校和撤校斗争。在这场风波面前,先生没有退却,以学校主要创始人和教师的身份,立场坚定地站在农民一边,共同为恢复学校与乡长展开了艰难曲折的斗争。因官官相护,致使农民在当地投诉无门,先生激愤非常。一日去下洋董王村丈人家,见身为农会干事的岳父连声叹息,细问之下又被告知下洋乡民为解决孩子就近上学,在附近东平宫设立的一所农民小学也被姓童的乡长报县同意撤销,问是否有办法可想。先生闻之更为激愤,细思之下认为集二乡农民之力,以 “镇海县当局在长湖小学和东平宫小学开办事宜上,既准办又准撤的矛盾做法”,为申诉理由,要求将办事昏庸,政令不一的县长撤职是恢复办学的关键,只要以此理由撤销了县长任职,二所学校复学水到渠成。同时先生又想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在镇海店员工会活动时结识的倪少楼(音),其姐姐倪斐君是国民党参谋本部次长贺耀祖的夫人,如请他将办长湖等二所小学的办学纠纷告诉姐姐,请她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解决长湖小学的办学问题,这事又多了一个取胜筹码。于是先生决定临危受命,接受二乡农民的嘱托,自费到南京国民党和政府最高当局投诉。先生携带写就的诉状和东周、西周、山下张等地农民交给的一袋名章到了南京,一边向国民党党部和政府教育部等部门投诉,一边找到倪少楼请他帮忙。倪少楼热情地接待了先生,宴请时已身为团长的他劝导先生,不要对办学事再操心了,不如在南京留下来当个连级文官,即收入稳定也荣耀。但先生说:“我为民办事,忠民所托,办学的事一定请你尽力。”婉拒绝了倪的挽留。随后几经努力,国民党党部派邵姓秘书接待先生,告知此案已转浙江省党部处理。当胡先生持着邵秘书名片赶至杭州,省党部告知此案已移文镇海,要求查办“既准办又准撤的”糊涂县长。先生无心留恋杭州美景匆匆赶回柴桥,佳音已传,下洋的岳父也告诉上级来了“门板一样大信封”的文件,我们办学校有希望了。镇海县长接到上级文件十分无奈,只得叫第六区区长出面调解,最后同意长湖小学和东平宫小学继续开办,同时取缔谢家祠堂私塾,将私塾校具划归长湖小学使用。并且撤消二个的乡长职务,由农民选举乡长。办学斗争告捷。
    但撤职后的乡长们不甘心失败,就到上海雇请“斧头党”数人,来长湖小学报复谋杀先生。乡长宴请杀手时,长湖小学校董(后任乡长)张某闻讯告知胡先生和乡民。当地农民闻讯后义愤填膺,拿起锄头、钉钯,赶至学校护校,参加者达百余人。原乡长见众怒难犯,只得叫杀手灰溜溜地回了上海。农民的护校斗争取得最后胜利。长湖小学和东平宫小学一直开办,解放以后改名为红光小学和镇东小学,为当地孩子提供着入学便利。
    1938年胡先生在因不愿加入国民党和遭后任乡长白眼等原因,流泪离开了自己倾尽心血兴办起来的长湖小学。其时正逢家乡遭日寇残踏,百业萧条,要找工作谈何容易。面对嗷嗷待哺的子女,只得想尽办法谋生,但到穿山贩鱼,到白峰贩山货均告失败。1939年4月到昆亭小学代课,仅三月又在乡长压迫下离职。无以为生只得白天替店家做金箔,夜里磨米粉,谋求最微薄的报酬,在生活线上苦苦挣扎。1940年10月与妻子一起谋划在柴桥下横街十字头开小饭店,当时日寇封锁了宁波口岸,许多单帮从舟山定海进货,有的人来回需在柴桥食宿,所以小饭店经妻子一起苦苦操持,略有起色。但好景不长,在一次日寇飞机轰炸中小饭店被夷为平地,心血化为灰尘。无奈之下,胡先生只得冒险去舟山做单邦,但乱世时节强盗横行,一次返回途中,不幸遭到强盗抢劫,苦苦哀求之下,强盗留下二打自来火,总算放了胡先生一条生路。自此每天在惶惶中度过,以做金箔谋生,先生的远房表兄弟周维新见怜,遂介绍先生到柴桥乡镇联合会做文件校对和监印工作,仅三个月联合会解散,其后又介绍到柴桥茶商公会抄写文书,四个月份后又因减少工作人员解职。为了生存,无奈在家卷做手工香烟,取香烟名为“双燕牌”。在柴桥当店对面租借面积约3平米左右的转弯处三角型房屋设摊售卖,并辅以沙炒豆等食品和小人图书、铁环等玩具租借。如此苦苦三年。1945年2月,胡先生妻舅嘱代买一匹余姚大布,先生代买一匹后放在店里,不料刚巧有一顾客提出要购买该布,经讨价还价,细算一下挣得四角钱,已相当于平时半月收入,于是非常高兴的卖给了他。从此,先生就在余姚人担布到柴桥出卖时,购买几匹粗布转手出卖,正巧在对面当店内开的布厂,生产的白布销路不好,布厂负责人就取一些布到先生店中寄卖,付给佣金。这样,先生从失业的“教书先生”变成了“生意人”。这样艰苦历程也使先生自小养成了勤俭的生活作风,一生不吃烟酒,不谋锦衣,但求温饱,决不乱花一分钱。
    柴桥解放以后,柴桥镇的新政府领导人孙厚生光临先生小店,教育和嘱咐先生参加柴桥商业市场的整顿活动,叫其任“民评委员”一职,参与对棉布行业的纳税申报评定。先生遵命积极认真、铁面无私地做好这一工作,但从此种下祸根,被大布店老板和工商联的个别人视为眼中钉。后来孙厚生同志赴镇海县工作,大老板和工商联的个别人就乱报税款,并不依据经营业绩千方百计把税款强加到先生头上,逼迫得先生无法开店经营。
    为了谋生先生只得终止了小布店营业,在迁居王家麓的胡氏宗亲介绍和帮助,带着幼小的子女到那里居住,开垦荒地种植蕃薯,因为力气单薄又从未干过农活,只好从下洋叫来妻子家的内侄帮助开垦种植,真不知下步如何活下去。幸好孙厚生县长再次来到柴桥指导工作,他因没有见到胡先生就向邻居打探先生去向。当知道先生情况后,即叫先生返回柴桥,告诉先生说:“我们要发展民族工商业,就是要依靠你们这些出身寒苦的小商小贩,你应该将店开起来,并把店开好,为人民服务好。”当先生告知无资金开张营业的情况后,即叫先生在柴桥最好的中街挑选店面房子,并叫胡先生到乾昌内政府开的棉布批发部进货,货款到出货后结算。在政府的支持下,先生终于在柴桥中街开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益布店”,为了报答政府,胡先生要子女在算帐时不得有一分钱差错,如有差错到半夜也要查出来。不让妻子在店里拿新布给子女缝衣,以“公私分明”。1956年棉布行业公私合营,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着连剪刀、裁尺都在内的店内全部货物和工具,高高兴兴地参加柴桥供销工作。
    公私合营以后,工商联和后来的供销社领导,以胡先生在公私合营后有一年二十几元定息可拿为由,将先生们纳入资本家队伍,不管先生年老,叫他到亚浦九峰的偏远山区工作,还时不时叫他到梅山盐场和农村修盐场、割稻进行劳动“改造”,对此先生都默默忍受。后先生调回柴桥棉布门市部工作,他所在的卡其柜是全店最忙的,每天早出晚归,六七点赴店做准备,晚上五点多才回家。逢市日更是经常忙到下午一、二点钟才能吃中饭,妻子为他一次次热饭菜,总是失望地难见先生归影。但先生的辛劳工作没有换来相应的嘉奖,每次加工资轮不到他,从1956年参加供销社时的40元工资,一直拿到退休为止,各种先进荣誉奖励更是轮不到他了。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十几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不使自己的帐务出一点差错,以自己的辛勤带动每一个进店的后辈。
    文革开始后,供销系统进行“阶级队伍整顿”,供销社的头头又将胡先生叫到老当店办“学习班”,在高墙内交代历史问题。当先生告知其在镇海发表文章是为了抗日,与所谓“特务”的《镇海报》主编李重瑜(音)认识纯粹是编辑与文章作者的文字之交;进京“打官司”是为了创办“长湖小学”(红光小学)和下洋东平宫小学(镇东小学),化自己的钱为农民办事;进乡镇联合会和茶商公会是被生活所迫,与所谓的“汉奸”周维新只是亲戚关系后,学习班头头李某大怒,以讽讥的口气对胡先生说:“那么我们还要封你为大大的功臣了!”胡先生当即回答:“我问心无愧。”因没有交待出“问题”先生又被关押下去,近三个月后见无“油水”可榨,最终只得以“政历复杂”为结论释放先生回家。谁会想到就是“政历复杂”这四个字,后来害得自己的孩子在推荐上大学时,被“政审”刷下,没能当成工农兵“大学生”。
    文革后期开始整顿财贸队伍,孙厚生同志再次来到柴桥,在财贸队伍人员排队时,孙县长明确提出胡先生是小商,不是资本家,公私合营后参加供销社工作,应列入供销社职工队伍。孙县长的一句话终于为先生解缚,先生60岁退休时终于领到了光荣的职工退休证,不久还加上了一生工作中唯一一次的一级工资。对此先生曾深有感触地多次对子女说过,我要谢谢孙县长,是他在我的生命低谷时三次伸手救了我,使我能领取退休金,安享晚年。出于对政府和领导的感恩之心,先生退休后积极参加义务管理市场活动,不忘发挥余热。嘱咐子女要“争气”,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报答社会和政府。
    1989年农历七月十八日胡先生逝世,其子为其撰挽联曰“含辛茹苦留得一世清白,勤俭仁慈堪为后代楷模”,对联虽不工整,但却是胡先生一世最好总结。
(原载《北仑修志通讯》第六期有增删)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2 12:4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8-15
为了那本书,书中那句话  
                                                                        
胡嘉翔

          读书已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临睡前不管是否劳累,都会随手拿过一本书来读,直至睡眼矇眬。从小学开始读书,五十年过去,事业没有大的成就,书到看了不少,从小学的《雷锋的故事》,到中学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金庸的武侠到琼瑶的言情,还有叶永烈的科幻。当然四大名著、三言二拍、二十四史演义也逐一读过。年长以后,学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发生了兴趣,于是把我国的《易经》、《道德经》,佛教的《金刚经》、《心经》,耶稣教、天主教的宣传小册子也拿来读,对各种哲学思想进行互参,探索人生真谛。
        读了这些书,感到有的书读起来很轻松,但过后也轻松地忘了;有的书很慷慨,一度使我豪气千丈;有的书象明镜,使我知道世事荣辱兴衰;有的书很深刻,让我进行认真的思考,影响一生。若有人问我,哪本书影响了你的一生,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间的推延可以使我忘却书中的细节,但保尔那句“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名言,时时刻刻震撼着我的心房,鞭策着我的行动,当农民时是这样,做工人时是这样,进机关后也是这样。
       四十多年前,“文化大革命”风暴夭折了我的学业,在母校被狂热的高年级同学弄得千疮百孔后,我随着上山下乡滚滚洪流,来到九峰山下的小山村插队落户。这是一个同姓聚居的村落,我的到来使小山村象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他们憨厚的笑容后面,会时不时地流露出异样的目光,看我这个从城镇来的十九岁“小囝哥”。一些口无遮拦的同龄人,还会对我呼叫带有贬义的称谓——“柴桥老鸥(鹰)”,会放肆地讥笑我把蕃薯错认为棉花,会意图吓唬将骷髅碎片放进我的房间。在贫下中农家同吃同住几个月后,生产队为我单独盖了一间知青房,砌墙是拆坟拆来的坟砖,铺地是坟墓的石板,木材是坟穴中掏来的棺材板。门窗还未安装,生产队就砌了一眼简陋的小灶,用旧匾额搭一张窄床,杠来一张拐腿的木桌,让我开始独立生活了。那晚,我独自睡在床上,透过窗户看着冷冷月光照耀下的黑郁郁山影,耳边传来经久不息的“呼、呼、呼”动物响声,心里一阵阵害怕,因为阻挡房门的只是几块低矮的打稻机底板。后来我才弄清这种响声,只不过是傍我而居的猪舍和牛房中的猪与牛呼吸声。如此境遇,我有过彷徨,但我选择了坚强,因为我不想碌碌无为地浪费青春。于是我不但在白天努力学会普通农活,还见缝插针地在工间休息时,向老农学习耕田、耙田等高级农技;夜晚不管身体疲惫拿起知青系列读物,学习医药卫生知识,阅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忙里偷闲地拿起画笔描绘山村的山水风物,创作美术作品向县文化馆投稿。付出总有回报,慢慢地我融入村民之中,小孩和年轻的媳妇们热情地称呼我“嘉翔阿叔”,长辈和同辈的兄弟每晚会来我的小屋做客,聊天、下棋……。我也被认为是村里的“文化人”,当上了夜校“老师”,大队和公社的报道员,镇美术书法小组的负责人,相继加入了省、市美术家和书法家协会,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展现在我的面前。
       经过六年农村锤练,我进入了工厂,对着熊熊燃烧的煎糖炉,我默默地勤奋工作,不想有愧于自己的一生。厂里的一次初中文化补习考试,使我的“文材”初显,其后厂领导抽我到厂部工作,因工作中感到知识不够,参加了省委党校的刊授中专学习,三年后我以总分92.5的全校第一优秀成绩毕业。三年苦读我不但得到了省教委验证盖章的毕业文凭,学到的哲学、政治经济学、逻辑学、法学等知识更使我在工作中如虎添翼。使我负责的厂工会工作在北仑区小有名气,随之又一条新路在我的面前展现,91年上调到区总工会工作。
        进区总工会机关工作后,支过农、做过工的经历,使我心中牢牢地牵挂着普通老百姓,抱着“感恩”的心态公而忘私地工作。为确保区总的黑板报培训班准时开课,我将突发急性盲肠炎的母亲匆匆交给医生,后来母亲因刀口发炎,落下腿脚不便毛病,最终也因行走不便摔伤逝世,成为永远内憾;我的二哥患癌症逝世,因区工会四大召开在即,我舍弃亲情没送哥哥最后一程;我车祸住院,因区总急需制订区工会五大筹备方案,马上不听医生劝阻出院工作。骨折的右手不能写字就用左手写,后来用绑着夹板的右手二个手指夹着钢笔写,用意志和毅力起草了近二十个主要文件,为此留下手骨经常疼痛的病根;为尽快组建外资企业工会,我在企业宣讲工会组建意义时,豁出因声带发炎动过手术的喉咙,直到讲得发不出声音来。经过努力,我负责的工会组织宣教、民主管理工作都获得全国或省级先进,撰写的十多篇论文在《政工动态研究》等全国性刊物发表,在省、市、区获奖。个人评上了高级政工师职称,获得了市优秀工会工作者、市优秀政工师、市优秀政研会干部等荣誉称号。
        五十八岁了,回想自己的经历,常问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我记得佛祖曾拿着鲜花问弟子,这是什么?大家都说是鲜花,唯有咖叶说没看见什么,得到了佛祖的赞许。我说花还是花,但不会永久。我们要做的是,那怕只能见到一点阳光,承受一点雨水,也要尽量把花开得大些。就是你见不到阳光而枯萎,也要将全身化为泥土,为来者留下希望。我说不是花,因为万物不能永恒,因为不能永恒,所以要更加努力,为今人作点什么,为后人留点什么。虽然也不会永久,但一代代的流传,不永久的也就成了永久。当然,这样会很累,但我甘心,人活着不应只想着我能得到什么,而更应想想我付出了什么,这样,当生命终结的时候,我可在心底默默地说,我问心无愧。这就是我对一本改变人生轨迹的书中一句名言的感悟和毕生追求。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5 11:0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8-15
百年古谱回归胡榘故里柴桥

        经《宁波晚报》牵线,近日居住北仑柴桥的胡榘后裔,赴慈溪将清道光二十七年修订的十六本《芦江胡氏宗谱》迎归北仑。
    胡榘在南宋宝庆年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置制史知庆元府事,也就是现在宁波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他在宁波任职时有惠政,主要有浚东钱湖,编四明志,修庆元府城,办邑县学宫,建昌国舟渡,造浮津渡桥,整盐税绢收,其事迹在《宁波府志》中有详细记载。宁波著名史学家徐时栋的《烟屿楼文集》撰有胡尚书传。东钱湖畔原建有胡墅庙纪念胡榘。
    据《芦江胡氏宗谱》记载,胡榘公因“见宋势日促,访族兄汝恩于湖塘(此支胡姓族人后迁奉化排溪),遍观山水,择芦江后岸,命其子用之曰:吾观汝气质堪为田舍翁,我为大臣不知死所矣,汝居此幸免于难,尔为胡氏香火种也”,用之公遵父命隐居芦江,为芦江胡氏始祖。他“隐居力农,得免于难,居家整肃,虽大寒未尝不衣冠肃处,常训子孙曰:吾祖宗世受宋恩,今天命既改,为我后者但读书知理足矣,慎弗妄仕,以玷先世。”子孙世守用之公的教导,在元朝没有一个人去应试做官,明朝以后才有人去考科举,成为官吏和庠生食廪者。其中较有名的有明朝的胡瀹(克新),进士授江西云都县教谕,转大博士敕授儒林郎。胡璟(紫岩)邑庠生,任天台吏员时有德声,任期满天台绅紟皆赠诗送行。胡宋骏(纶元),光绪举人,大挑教谕。清末有太史胡漪村,曾留学国外,称为“洋翰林”。胡沅(纳庵)、胡滨(石泉)、胡有槎(秋诃)、胡启槐(晋三)、胡胡怀(蔼庭)皆为岁贡或诸生,其诗文为《宁波耆旧诗》所收录。近代也是人材辈出,有我国第一只白炽灯泡发明者胡西园,跟随孙中山革命的老同盟会员胡振绪,第一次国内革命时在“四•一二”大屠杀中英雄牺牲的国民党镇海县党部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中共镇海县独立支部代理书记胡焦琴。现代有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解放军中将胡峨亭,获得世界金奖的歌唱家胡晓萍、全国著名美术家胡申得、宁波地区水利局长胡云和。还有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企业家、著名品牌 “老板娘”食品和“永发”保险箱创始人胡志新和胡小良,美国通用集团国际房地产公司亚洲部总裁胡一达等,人才济济不胜枚举。
    《芦江胡氏宗谱》最早修于明万历年,经乾隆、康熙、道光、光绪,到民国三十七年重修七次。因人口日繁,有许多后裔迁往大榭、梅山、白峰、上阳、牌门、小港、新碶及镇海城关等地,为长幼有序,乾隆修谱时统一改定排行为:仁义礼智信、肇基顺应、启运亨通、福浩、粤稽我祖、来自青州、官于有宋、聿振嘉修、曰思其时、咸景元祐、继仕淳祥、卜居斯就、以燕翼子、冀望恒周、恢宏芳绪、光耀贻谋、雍容谦逊、衍祚长休、远教奕世、敬服先猷。并于清乾隆间在柴桥车门里建立胡氏宗祠,道光六年(1867年)在柴桥田洋村樟漕头建立胡氏支祠。后支祠辟为青紫小学,抗日战争时为中共地下党在柴桥的活动点。
    上世纪60年代后,胡氏宗祠和宗祠中收藏的《芦江胡氏宗谱》因历史原因已荡然无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逢盛世,芦江胡氏的一些后裔追祖思远,开始整理自己家的房谱,但苦于没有宗谱,对先世来历不明,开始苦苦追寻宗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九十年代寻得《芦江胡氏前房派贵十五公系支谱稿》抄本。2005年在大榭寻得光绪和民国修的《芦江胡氏前谗房谱》。2006年《宁波晚报》刊出《芦江胡氏宗谱》在慈溪发现的消息,芦江胡氏后裔的代表即到慈溪查找,核对无误后,经与收藏者多次协商,终于在2007年的最后一天,将已有170多年历史的老祖宗遗物《芦江胡氏宗谱》迎归北仑,并计划交档案馆收藏。
     目前建于道光六年的柴桥芦江胡氏支祠已修葺一新,辟为田洋村老年活动中心,使古祠重焕生机。芦江胡氏的一些后裔也为明源延脉,承先存今,决定在2008年新年伊始之时齐集胡氏支祠,敬观宗谱,共商续谱编写事宜。为了能使续谱较全面地反映芦江胡氏后裔的情况,他们恳请散处海内外的芦江胡氏宗亲,能及时联系,提供本家族信息。为方便联系他们已开通52432032的QQ群和邮箱,并在胡氏宗亲网里公布了续谱编写要求,供参考。
                                           撰稿人北仑区总工会胡嘉翔 联系电话0574-86780500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5 11:2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8-15
在芦江胡氏向北仑档案馆
捐赠宗谱仪式上的讲话
胡嘉翔

            已经历近二百年风雨的《芦江胡氏宗谱》,在离开家乡漂泊近半个世纪以后,终于被我们芦江胡氏的后裔从慈溪寻归。今天,我们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将寻获的十六本道光二十七年版《芦江胡氏宗谱》和四本《芦江胡氏前堍房谱》,作为珍物捐献给国家,交北仑档案馆保存。这不仅是为了使老祖宗遗物能得到良好的归宿,更使这一存世的孤本,能丰富新建的北仑档案馆的历史档案馆藏,使古谱成为北仑以至全国各地的文史爱好者和经济学者的第一手研究素材,成为教育部门编写乡土教材的良好参考资料,使古谱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新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
      国有国史,家有家谱。有家才有国,有国必有家,国史记载国家民族大事,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是研究历史、经济、社会,补充国史、地方志之不足的最好历史资料。我们收集到的现有各种芦江胡氏的宗谱家乘中,详细记录着芦江胡氏一族,自南宋以来在芦江两岸的海疆、平原、山村垦植开拓,安家发族,成为宁波和原镇海县望族的艰辛过程。阅读《芦江胡氏宗谱》,可以看到胡氏一族迁居芦江后,恪守祖训,耕读传家,忠信孝悌,敦邻睦友的良好家风;可以看到族人在战火中流离失所,艰难挣扎的困苦;可以看到族人爱国为民,清正为官,血洒疆土的英雄业绩;可以看到族人自强不息,背乡离土,到国内外开拓的身影。《芦江胡氏宗谱》中记载的一个个鲜活生命,一桩桩动人事迹,汇入了历史的长河,微缩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史和近代史。
      芦江胡氏为传承宗脉,自明朝以来曾七修宗谱,编修年代分别是明朝万历癸已、清朝康熙癸丑、乾隆癸未、乾隆癸丑、道光丁未、光绪已卯和民国三十七年。这次我们芦江胡氏捐献的是后裔们经过二十多年寻觅,目前存世的唯一孤本,道光二十七年木刻雕版印刷的《芦江胡氏宗谱》,它包涵有芦江胡氏的五马桥、完工桥、前堍、车门里、前房等全部五个分支,上承居鄞始祖,下接芦江始祖所启一脉。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白峰寻得的《《芦江胡氏前房贵十五公系支谱稿》手写本、大榭寻得的光绪和民国版《芦江胡氏前堍房谱》相比,以前寻获的房谱只是记录单一分支的吉光片羽,而宗谱则是全面记录全族情况的全豹,是现有芦江胡氏家谱中历史和文物价值最高的。
      道光版《芦江胡氏宗谱》共十六本二十四卷。由当时同邑名贤谢洁贤纂修,同里沃正(木式)鉴定。资政大夫、刑部右待郎、翰林院编修商城周祖培和文林郎、桐卢知县、浙江乡试同考官山西王丕显序。全谱十六本,分卷首、世系、行实、艺文四部分。第一本卷首(含卷一)包括历次修谱序言、总例、凡例、改定排行说、帝皇纪年考、和十道纶音(即皇帝圣旨);世系图共三本,为卷一至四(卷一并入第一本),卷三自二十五世“于”字辈起按五房分述,上下代连接线用红线印刷,记载居鄞一世祖“仁”字辈起,到道光二十七年已出生的三十世“嘉”字辈止的上下代繁衍情况;行实共十一本,为卷五至二十三,记录一至三十世每个存、亡之人的生、卒、配、葬和子女生育情况,以及德高望重者的主要事迹;第十六本艺文,为卷二十四,包括赠诗、寿序、挽章、像赞、墓志、家传、杂著,后附补遗、采访条规、义男别传。
      概述十六本《芦江胡氏宗谱》内容,芦江胡氏的一世祖仁一公宋初为明州录事参军。慕四明形胜在鄞县落户,其子孙在鄞县和奉化等地繁衍生息。八世祖榘公,南宋宝庆年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置制使、知庆元(宁波)府事,任内浚东钱湖、编四明志、修庆元城、开昌国渡、建浮津桥……,有政声,人民立湖墅庙纪念他,他的事迹已载入史册。榘公见金国、蒙古兵相继入侵中原,南宋国运衰末,自己身为大臣当为国家死节,就叫其子用之迁居芦江后岸,免遭灾祸,传胡氏香火一脉。九世祖用之公遵父命在芦江畔隐居力耕,启芦江胡氏一族,居家整肃,坚持民族气节,叫子孙读书明理,不仕元朝。三世单传,至十二世亨三贯珠公,始生二子,自此人口日繁,分为六支,合为五大房,据谱载,至民国三十七年芦江胡氏合族共2343户,计8350人,发展成为柴桥地区人口最多的大族。
      道光版《芦江胡氏宗谱》记载中人材济济,其中登科第,入庠学,中进士、翰林,为官德高声隆者;保家卫国,抗击外侮,英雄献身,功勋卓著者;急公好义,解囊相助,救助孤寡贫弱者;闻饱读经书,诗词、书画技艺高超者;俯拾皆是,很难胜计。上述这些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仑开拓发展的历史,反映了北仑人民在物质和精神文明中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北仑历史发展的重要证据。近代芦江胡氏也是人材辈出,不但有蛮声中外的音乐家和美术家,更有追寻真理,为强国富民而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老同盟会员和党的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弄潮,打造出著名品牌的优秀企业家。他们虽然还末记入胡氏宗谱,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记入镇海、北仑或更高一级的地方志。为了明源延脉,续古存今,芦江胡氏的后裔已在着手续编《芦江胡氏宗谱》,将这些佼佼者和默默奉献者记入新编的《芦江胡氏宗谱》,为今后留下宝贵的书证。
      《芦江胡氏宗谱》从今天起,将静静地躺在北仑档案馆里,作为为寻觅宗谱几十年而苦苦求索的芦江胡氏后裔之一,心里有一点割舍不下的恋情,但一想到苦苦寻归的《芦江胡氏宗谱》有了良好的归宿,并且不再是芦江胡氏的一族之私,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利用,为社会主义的档案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心里更感到欣慰。同时我们恳切地希望北仑档案馆的同志能将我们捐献的《芦江胡氏宗谱》保管好,利用好,不因人员的变更和时间推延而变化,世世代代地遗传下去,成为历史的珍宝。不因后继保管的不善,让后人指责我们今日举措的不善,那么我和今日捐谱的同仁会由衷的高兴,我想我们这一代和后代的芦江后裔一定也会为我们今天的正确决定而高兴。郑重拜托,谢谢。
                                                                    2008年5月20日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5 11:3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8-15
亲情的凝聚

芦江胡氏三十世孙嘉翔谨撰

        《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终于完稿了,付梓前我思绪万千,感慨之余,略述本次修谱始末,以感谢大家对宗谱续修一事的关心和支持。
我家老屋在胡氏支祠后面,每天可见庄严肃穆的祠堂殿宇。每年清明面对芦江胡氏坟庄——梨园山上层层叠叠墓茔,父亲告诉我,我们先祖在芦江艰辛创业已有二十代了,那是历代部分祖坟所在,使我自小就累积起对先人的敬重,产生探寻祖源的愿望。
随着我的长大,许多疑问伴随着这一愿望强烈起来,我常常自问:我们的先祖真的来自青州?为什么来?如何繁衍?时光流逝,我身边的长者一位位默默离开人世,就象流星一闪。于是我又问自己,为什么不能用文字记下他们的人生足迹?父亲于是告诉我,你的问题只有宗谱才有答案,因为宗谱记载着历代祖辈的生平事迹。遗憾的是岁月变幻,昔日几次修编的《芦江胡氏宗谱》已音迹杳杳,我一直感到深深的遗憾。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父母年届耄耋,于是我决定编房谱,把父母知道的我胡乾房家族的先祖和后裔情况记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房谱编写中我先在妻舅家寻得《芦江胡氏排行》,侄子延令又从白峰找到近支宗亲的《芦江胡氏前房贵十五公房谱稿》。展读后,我知道芦江胡氏一世祖顗来自青州,宋时为四明录事参军,因睹四明形胜而居鄞。八世祖榘是南宋宝庆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当时宁波最高的行政、军事长官),他知宋势日蹇,为保胡氏一脉香火,择芦江后岸建宅,命其三子用之公名烨中者以耕读传家,在此隐居。九世祖烨中开芦江胡氏一脉,三传至贯珠公胡氏始大,分为前房、车门里、前堍、五马桥、完工桥和山下、牌门、汤六房诸派。遗憾的是贵十五公房谱只记载我支先祖到良十八公,我新编的胡乾房房谱世系也就出现断代,很想寻机补正。同时意识到如能将贵十五公房谱中记述的众多傍支先祖的后裔也能完整地记录下来多好呀。鉴此,追寻完整的《芦江胡氏宗谱》,续写新的宗谱的愿望在我心中强烈地涌动起来。
     本世纪交替时节,宁远堂宗亲申得、嘉二两位先生来我家,欲明芦江胡氏祖源。在我告知贵十五公房谱记载的内容后,提及续修宗谱,因所见相同,一拍即合。当时议定请现居柴桥,二十九世振字辈的胡洁先生出面主持修谱大局,本人辅之。2005年5月10日,胡洁、申得和我分头召集修斌、嘉二、海雷、才章等族人,在北仑共商修谱事宜。会上成立了由胡洁先生任主任的修谱筹备委员会,确定了以“明源延脉、追先存今”为主旨的《芦江胡氏续谱纲要》。续修芦江胡氏宗谱的工作随后展开,天助人愿,民国版《芦江胡氏前堍房谱》和清道光版《芦江胡氏宗谱》分别从大榭和慈溪相续寻到。为使宗谱回归故里,小良、浩杰两宗亲各捐款二万,解了回购宗谱资金欠缺的燃眉之急。
     宗谱的顺利回归,为续修宗谱奠定了“明祖源”的良好条件,随之搜集后裔情况成为续修宗谱的最重要事情。为此,修谱筹备委员会借宗谱回归东风,于2008年1月12日在柴桥刚刚修缮一新的胡氏支祠召开宗亲代表大会,居住五马、车堍、田洋、大榭、梅山、白峰、大湾、镇海、上海等地宗亲代表欢聚听彝堂,共同观看刚刚迎归的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木刻版,共十六册的《芦江胡氏宗谱》孤本,推举成立了胡洁任主任,本人任副主任和小良、浩杰、富棠、纪祚任委员的芦江胡氏八修宗谱委员会,领导宗谱编修活动。确定了各地采访人员,负责后裔资料收集。并印发了本人主笔的《芦江胡氏续谱编写要求》和采访调查表。会上,特地从上海赶来的秀园、修波兄弟和现居柴桥的央玉、富棠等宗亲纷纷慷慨解囊,为修谱捐款。会后成立了宗谱编辑办公室,负责资料采访、汇集、整理、编写、打印等具体工作。办公室由我任主任,延令、海雷、胡磊、胡虹、善红为成员,后因工作需要,又加入旭铭宗亲。是年腊月廿六,我突患脑溢血,宗谱的集稿编辑交由舍侄延令承担,海雷和旭铭负责大榭和五马采编,胡磊负责郭巨采编和世系电脑输入,胡虹负责道光老谱的行实及艺文等资料电脑输入,善红负责文稿的标点及校对。
     随时后编修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善恩、才章、志诚、宏国、修君、信安和秀园等宗亲积极采写了铁沙湾、门浦、上阳、菅岙、小门等地和宁远堂的宗亲资料。财信、定信、福安、绥之、善红、海雷、永安、国相等各地采访人员积极走访各家各户,用调查表采集散处于车堍、五马、大榭、大湾、华峙等地的芦江胡氏后裔资料,有的还先后编纂了各自的本支房谱。大一、修己、文正、壮知、修甫、修竹、定高、松年(六横)和嘉二嫂等老年宗亲提供了许多前房宗亲资料。旅外游子旺亮、嘉教、永刚也从北京、重庆等地归乡或来信联系,认祖归宗。
      回顾宗谱编修全过程,我们具体做了寻古谱、集资料、对世系、编行实、彰精英、筹经费六项工作:
寻古谱。先由海雷牵线,从大榭王榭信荣处寻到民国和光绪版《芦江胡氏前堍房谱》,次由《宁波晚报》沈之滢为媒,从慈溪观海卫方松钿处购回道光版四修《芦江胡氏宗谱》木刻孤本,再由旭铭采访联系,从沙溪嘉业处发现光绪版和道光版《芦江胡氏五马桥房谱》。为使回归故里的古谱得到永久性保存,于2008年5月20日将道光版四修《芦江胡氏宗谱》木刻孤本十六大册和《芦江胡氏前堍房谱》四本,捐献给北仑档案馆。捐献仪式上刘文科副区长代表北仑区府对芦江胡氏的义举给予褒扬。
      集资料。资料收集过程中,宗谱编辑办公室的同仁及时给采访员提供业务指导,督促各地送交资料。还在嘉春等各地宗亲支持下,到大榭、梅山、华峙、沙溪、六横等地走访,并在车堍、大榭两地召开修谱动员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旺亮宗亲还自费在老年报刊刊发修谱广告,在全国寻找宗亲。经宗亲共同努力,收集了现居前房、前堍、车门里、五马、大榭、梅山、华峙、门浦、小门、上阳、洪岙、沙溪、菅岙、舟山等地和旅居京、沪、渝等地的宗亲资料。胡洁先生和延令侄等还拍摄了大量资料照片。
      对世系。芦江胡氏宗谱记载八世祖为南宋宝庆间任兵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的胡榘,因宋史中有胡铨孙槻、榘皆为尚书的记载,而芦江胡氏宗谱中没有将铨列入,所以对芦江胡氏的祖源历来就有疑问。为此,先人修谱时在卷首另绘谱源考,注明因无书可考以待来者,写有《谱源辩疑》一文进行辩释。这次修谱为了弄清祖源,我们在胡氏宗亲网版主胡先远先生帮助下,查阅了浙东和江西两地的其他胡氏宗谱,将有与我一世祖顗和八世祖榘名讳相同的其他胡氏世系与我族世系单一地相比较,同时将所有收集的胡氏宗谱世系列表进行对应分析。接待了来自江西廬陵的胡铨系宗亲,共同进行探源释疑。但终因各种宗谱对顗和榘的世系记载各不相同而无法辩清。考虑到宗谱与史书记载不符的情况各谱均有,非我一家的实际,决定新谱续写照录原世系,并另绘制《芦江胡氏与浙东、江西等地胡氏祖源对照表》,供阅者参考。况前人已有《谱源辩疑》一文之剖释,见仁见智阅者自明。至于排行,现排行从“仁”至“猷”共七十九世。本人推敲后认为,“仁、义、礼、智、信”五世为顗公居鄞前从故乡带来的排行,对考证我祖祖籍至关重要。自六世“肇”至十五世“浩”为顗公居鄞后制订的排行,对我族寻找自鄞迁居各地的胡氏旁支有帮助。十六世“粤”行以后为乾隆癸未新定排行。观旧谱十六至二十五世的名讳与排行不同,是新定排行时芦江胡氏后裔各分支在十六世后“各自为行,而不复统贯”造成的,为便于查对排行,另绘《芦江胡氏排行异同对照表》,附于排行之后。本次修谱,因间隔岁月太长,许多后裔只知其祖,更有人只知其父。为使后裔与先祖相接,我们尽最大可能利用搜集到的旧谱和周边旁支调查仔细核对,但仍有一些后裔无法与上代接续。故另制《芦江胡氏分支迁始祖考》附卷首,使这些后裔能从居住地而知先祖的来历。
      编行实。行实记述每个人的生平,是谱牒最重要内容。本次修谱除按旧谱录入先人行实外,参照旧谱形式编写了每个新增入后裔的行实材料。内容主要包括生、卒、配、葬、文化程度、职务职称、荣誉称号和子女生育情况。据粗略统计,本次修谱新编入行实或人名0000人。考虑到现行法律中男女平等的规定和独生子女政策,新谱新增行实的编写男女同例。所有人均按字辈和居住地排列,同名同姓者可参照父辈和兄弟名讳进行区分。对生卒等详细情况暂无考者,只列人名和现有资料。按前述方法区分后,仍不能知晓本人排行或先祖的芦江胡氏后裔行实,只能列入其他类,排在可区分者后面。对不愿提供本人信息或我们暂时无法取得联系者,只能从缺,待机缘成熟,以后修订宗谱时补入。
      彰精英。在历史长河中,芦江胡氏注重民族气节,无人入仕元朝。自明朝起中科举者代有人出,进士、举人、廪生、庠生不胜枚举,知府、总兵不乏其人,近现代又涌现出许多变革求新、锐意开拓的烈士和工业商贸、文化教育界精英人物,在故乡,在中国、在世界发光发热,成为芦江胡氏一族的骄傲。为了彰显这些精英人物,我们经过旧谱筛选和媒体搜寻,将先人和后裔中的佼佼者或辑录入人物传记,或列入名录。同时收集有一技之长者的诗词、文学、绘画、摄影作品和文艺演出照片辑为艺文,供后人观摩学习。
      筹经费。本次经费筹集主要由胡洁先生负责,得到了志新、小良、浩杰等宗亲的大力支持,旅居外地的宗亲也不甘落后,申得、旺亮两先生主动捐款,各从北京汇来1万元。经宗亲协力,本次修谱共筹得善款20余万元,为表扬他们的善行,另列捐款者芳名于卷后。
      此外,我们还请北仑区政协第三、四届主席张嘉梁先生和芦江胡氏后裔、北仑区胡培良副区长分别写了序言。请北仑区政协第五届主席汪友诚先生为宗谱题签。叫延松侄设计了宗谱封面,编排了照片资料。历时六年,终于拟就书稿。
稿件虽成,意犹未尽,因为限于人力、财力和有些宗亲对修谱的不同见解,致八修宗谱还存在着后裔资料不全等缺陷。但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因为本次修谱完全是同好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在谱稿的撰写和数字化输入过程中,编修办公室的同仁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时间;负责采访的族人不知走访了多少人家;居乡和旅外的宗亲不知提供了多少资料和帮助。可以说《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是宗亲们亲情凝聚的结晶。本应对谱稿进一步精雕细琢,使成完璧,但考虑到修谱以来已有修斌、嘉二等多位宗亲仙逝,许多期望修谱的老年宗亲也已风烛飘摇,八修宗谱委员会决定先将编就的宗谱稿印出来,以慰他们对新宗谱面世的期待,对全体宗亲有个交待,成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或重新编纂宗谱的基础或素材。因非完璧,故以稿称之。
      值此《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即将问世之际,谨向张嘉梁、汪友诚先生和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宗谱编修,为此出钱出力的领导和宗亲表示衷心感谢。
                                                                 公元二0一0年庚寅季秋月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5 11:3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8-16
小鱼对大海的向往

-----芦江胡氏贺胡氏宗亲网成立五周年

芦江胡氏宗亲 胡嘉翔
  芦江是流入东海的一条小河,谱载八世祖胡榘叫其子用之公名烨中者隐居芦江,开启了芦江胡氏一脉,谱又载一世祖顗来自青州,但史载胡榘为吉安人,系铨之孙,两相对照,南北相殊,给芦江胡氏的祖源留下了一个迷团。因此,我的先人就开始了对迷团的破解,并作了《谱源辩疑》一文,但推测不能成为证据,最后老祖宗只能在续修的宗谱上留下“无书可查,留待后者”的感叹。

  今值盛世,我们在八修芦江胡氏宗谱中也面临到这一难题,我们想得到更多的资料来解破这一难题。当咕咚宗亲组织了芦江胡氏宗亲QQ群,使我进入胡氏宗亲网后,犹如一条小鱼游入一浩瀚的大海,饱览大海秀色,尽情地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特别是南山版主对我的疑问总是有问必答,传给我浙东和江西的大量胡氏资料;二次光临北仑调查,对我们芦江胡氏进行指导;带领江西吉安宗亲来北仑查对家谱,解了我们欲到江西对谱的饥渴;为芦江胡氏八修宗谱专门写了序言,给予编写指正......。

  这些因胡氏宗亲网而起的网内网外交流,增加了我的知识,为芦江胡氏的修谱工作提供了指针。虽然我们为了慎重起见,在新修宗谱中还是沿用老谱的祖源,但近时在胡氏宗亲网上,我看到了南山先生整理的宋元明清进士录,知道宋时进士胡旦不仅仅只有渤海一个,我们宁波(明州)也有胡旦在大观考中过进士,而这与我们家谱记载完全一样,而鄞县进士刚中、威中等也能在我们的家谱中找到名字,这一发现加深了我对家谱的信任,我想是我们原来见识不够、资料不够,错误地将同名人认为了同一人,还误以为是家谱记载不准或是伪托。现在胡氏宗亲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材料和交流环节,我想在南山版主和胡氏宗亲网宗亲的帮助下,我们的祖源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搞清楚的。

  值此胡氏宗亲网成立五周年之际,写了一些感想,并撰联一副表示衷心祝贺。

  联曰:“五年媒介颂扬胡氏文化,一网情缘凝集宗亲孝思”。

  最后谨对为胡氏宗亲网开办运行作出艰辛努力的诸位先生表示敬意,愿胡氏宗亲网如春日乔木茁壮成长,越办越好。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9 11:5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8-19
诗海学步----三石诗稿(一)


胡嘉翔

[
size=5]七律[/size]

芦江胡氏支祠重辉感怀

苍茫芦水隐贤踪, 珠贯①枝分衍五宗。
务本力农遵祖训, 敦书尚礼悦清风
儒林折桂②荣全族,史册留名③表伟功。
盛世祠辉思绪远, 吾侪奋力耀先公。
注:①珠贯:芦江胡氏四世一丁单传,四世祖出生有神授珍珠吉兆,取名贯珠,生二子,子孙逐渐昌盛,后分为前房、车门里、堍里、完工桥、五马桥五房,其后散布中外。②元朝芦江胡氏后氏崇民族气节不仕,明朝后有紫岩公及其子孙湘、悌等族人多有登科及第者。③近代芦江胡氏族人焦琴1927年为革命血洒甬江,西园1922年首制第一只国产灯泡为国货扬威,均已留名地方志。

清明祭父
戊子清明天亦晦,凄凉细雨寄哀情。
寒风摇晃坛前烛,冷雾弥朦墓上旌。
孤子山岗泣鹃血,春溪涧谷咽悲声。
修身长记先人志,祭祀何须重酒羹。

庚寅清明
菜黄柳绿又清明,父母慈容脑海萦。
呼儿祭茔身始动,扪心思祖意随行。
未亲坟上萋萋草,怎却胸中切切情。
何日苍天从我愿,春风借力到瑶瀛!

辛卯清明亲思
细雨知心天转霁,春风送我到瀛台;
抚碑如晤严尊面,依墓似偎慈母腮,
两载未临思念切,一朝亲祭胸襟开;
阴阳远隔心灵会,下岁清明儿再来。

辛卯二月二十五日
慈母诞辰百岁祭

慈母诞辰今百岁,同堂四世祭萱椿;
煌煌红烛辉宗庙,阵阵禅音忏吾亲。
茹苦含辛成善果,归真返璞作仙宾,
从此莲台栖鹤驾,长遗厚德荫来人。

瑞岩寻胜
瑞岩古刹重建,偕友寻瑞岩十景,或存或亡,或衰或兴,感世事无常,愿听梵钟澄心。
九纡净水归澄碧,十里幽径披古藤。
瑞岭锁云亭不再,芝山呈吉寺重兴。
松枝剪月筠屏绿,玉柱潜龙菌阁溟。
滴水岩坑飞幻石,佛法醒人梵钟鸣。
注:①瑞岩:在宁波北仑柴桥,山为天台山余脉,因灵芝献瑞故名瑞岩。中有唐代古刹,山色秀美,有剪月亭等十景。

赞宁波居士林
弘法利生兴佛地,  居士林宇耀湖天,
慈心同行菩萨道,  敬老新成安养院;
不是信女①生誓愿,那得生众结禅缘,
利乐有情念皆善,  人世佛教宏志圆。
注:信女:①宁波居士林长徐淑芳女士

偕兄登灵峰转茅洋
佛国道场名气隆,瓶壶叠翠曰灵峰。
扪萝礼拜如来佛,杖竹诚谒葛道翁。
普渡苍生禅宗愿,周济疾苦道家功,
茅洋再晋仙翁母,舍命救亲千古崇。

沧海园
沧海园偏景色幽,古今意趣眼中收。
断桥亲水留情侣,黛瓦隔河飞白鸥。
新阁迎风乡曲亮,旧船依岸钓翁悠。
园融太极强身舞,柳浪莺啾唤客游。

念慈园
园依泰水绿荫浓,池泛涟漪揉晚空。
栖憩柳塘新伴侣,徜徉卵道老姑翁。
樱花丛里娘哺子,樟树林间稚唤公。
寸草春晖荣母像,石标高矗念慈功。

海晨园
日艳海晨园启瑞,北仑华表向天雄。
圆坛歌室明星聚,拱月走廊青蔓笼。
亭阁连环石墙古,门台精致柳林葱。
远望街巷人车急,我自偷空仿散翁。

海韵园
巨石迎宾铭海韵,深园重树径幽斜。
洞桥傍阁风梳柳,长阁凌波雨浴蛙。
邀客旭山欣观日,会朋书屋闲评茶。
名人碑伟银帆鼓,天碧飞鸢喜童娃。

庚寅正月初五海韵园寻春
雨霁朗天云轻淡,寻春海韵有诗家。
山茶经雪花明目,梅树迎春香满涯。
竹挺万竿披翠服,柳垂千线抱新芽。
岁回时转乾坤暖,虎虎生机在嫩桠。


国庆节游小山公园
节日携孙游小山,寻胜赏桂自悠闲;
雄关高阁秋林拥,曲榭平桥碧水环;
银滩波静图里走,天梯径峭云间攀;
登楼绝顶观沧海,尽揽新城大港颜。

与诗友赏碧秀山庄
河绕孤峰碧水春,山庄景秀醉心神;
长塘柳绰湖光瘦,曲径风清竹色新;
高阁舒心观广野,回廊注目赏翔鳞;
幽居深处烦嚣绝,品茶谈禅探本真。

丁亥冬至前二日与诗书画友至鲍家洋采风
日丽鲍家生暖风,葡萄万架绿葱茏;
扶疏花木妆砖宅,宽广庭园蟠石龙;
拱月桥边亭阁秀,倚天碑上勒铭工;
蔚为大观新天地,今日农村赛阆宫。

赠友
九峰书院初逢友,议事谈诗志趣同。
习作交流知“隶首”,文心品读识“飞蓬”。
风清无意蓝天蔚,灯暖有情黄橘红。
交谊枉论时日短,灵扉一点闲心通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9 12:5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8-19
诗海学步----三石诗稿(二)

胡嘉翔

七绝[/size]

老妻
余患病从冬及春,九个月来赖妻子陪我就医煎药,思结婚三十四年来两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感妻子之贤惠,成七绝一首感谢妻子为我和家庭的付出。
同舟携手逾三十,何惧世途风雨侵,
虽少慰言无媚色,端汤奉药最情深。

闲吟二首
墨趣
泼墨随心意半醺,满笺混沌气氤氲。
难寻苔径通山刹,喜有青峰伴白云。

幼孙画虎
幼孙学祖始描图。水黑淋漓率意涂,
画个花猫他当虎,旁边大写姓名胡

海韵园元宵春思
细雨惊雷洗旧尘,元宵灯灿促芽新。
莫叹池畔梅花落,碧水生辉阆苑春。

广西通灵大峡谷观瀑
悬瀑通灵接碧空,飞珠化雾幻长虹,
鸳鸯异洞银帘挂,共入潜河天地通。
注:①鸳鸯异洞:指通灵大瀑布旁幽洞,洞口飞瀑如帘,洞内暗河流急,深潭有钟乳石如鸳鸯,故名鸳鸯洞,也称水帘洞。

从朱塘赴新碶沿途所见
三月惊雷初长笋,田园桔树又抽芽,
穹桥水幻中秋月,隔岸新城满目花。

丁亥立秋车行至凤凰山乐园
偶见北仑蓝天白云遣兴而作
云白天蓝秋气爽,九峰山翠艳阳辉,
凤凰新集西洋景,童稚惊奇笑意飞。
注:凤凰:指北仑凤凰山游乐园

东钱湖远眺
泼墨远山生白岚, 渔舟点点漾波光,
沿湖重重几村舍, 柳树初黄饰堰塘

观德天大瀑布
德天板约水同源,叠瀑逾疆两相妍,
泻入归春划国界,青山不该头亦偏。

雾中漓江
青山倒映漓江碧,笠翁轻筏驱鹭嘘,
一楫凌波山色碎,天光影里化游鱼。

钱湖晨景步苏子韵
晨雾初收晴日好,轻舟慢泛水天奇,
渔歌逐浪惊樵子,逸士清风两缱宜。

夏夜蝉噪
月朗星稀六月中,群峰四合托晴空,
千竿翠竹无风静,满谷蝉声动天宫。

白峰神马海中庵
黄峙①无澜平若镜,青山隔岸绿如屏;
烟霞飘渺钟声远,神马谁疑是蜃瀛?
注:黄峙:白峰神马岛处于黄峙洋中。

柴桥正阳寺
陈胜桥西古梵宫,飞檐黄瓦耀苍穹,
芦江水碧青莲净,多少法华开殿中。

辛卯正月赴九峰山沿途所见
万树青林连塔峙,一溪清水出城湾,
丁山孤耸浮云上,澄碧燕湖游楫闲。

柴中重游仿朱熹《春日》
胜日寻踪芦水滨,高楼树色一时新;
重游难觅恩师面,唯见满园桃李春。

思兄
二嫂七旬开寿宴,姻亲团聚笑眉弯。
举樽邀客思兄长,黄泉是否露欢颜?

赞邵先生
先生学问五车富,诗赋北仑称大家。
洞晓阴阳知释藏,悠然自乐种蔬瓜。

邻居老教师
教鞭放罢霜侵鬓,莳草栽花仿逸翁,
瓦甑春兰舒细叶,傍门秋菊绿成蓬。

海棠诗社迎新盛会记2
010年元月16日,海棠诗社与瀚墨苑书画同仁齐集海韵园之城市书屋,诗歌吟新,书画迎春,邀宁波诗社办公室主任董锦云先生与会,余席间成一绝助兴。
大寒时节天回暖,明媚晴空现锦云,
诗友歌吟迎虎岁,举杯相祝乐诸君。

危崖孤松
苍松独立危崖顶,历尽风霜势若龙,
笑对沧海世事变,昂然向上待春风。

茶魂二首

仿于谦《石灰呤》
千芽万叶出深山,火釜灸身全等闲,
沸水煎熬浑不怕,长伴清泉共留。

清气留香
寒冬历尽发春芽,绿染云川漫山梁,
沐露迎霞承正气,清泉长伴共留香。

咏蚕
翡翠丛中白玉脂,澄心羽化蜕陈衣。
莫说丝尽身方死,破茧成蝶遗万玑

秋思
丹桂飘香人欲醉,低吟对月兴幽思,
谁言春去秋已老,霜菊清高入画诗

观日落有感
日前乘车去余姚,暮色中见斜阳西沉,半天晚霞变化明灭,红日落尽,彤云幻为展翅金凤,久久难忘,成一绝,记之。
夕照西斜红若盘,霞明五彩半天漫,
彤云日没成金凤,始悟尊师说涅槃。

咏海棠
玲珑阿娜秀庭苑,花瘦叶肥呈碎红。
耻与牡丹争丽色,欣同金菊傲秋风。

叹梅
独自寻芳梅亦寂,深居涧谷浸寒风;
赏花人去幽香尽,零落无言一地红。

端午颂屈原
难行美政强吾楚,悲愤满腔沉汩罗。
高洁节操扬橘颂,离骚一首万年歌。

五月三十一日工会志稿脱手后作
春来疾病缠吾躯,任重力无空操心,
志稿今朝方脱手,千般感叹一诗吟。

冬至后三日游海韵园
天暗风寒细雨蒙,游人稀少庭园空。
春秋盛景今何在?娇女羞提昔日红。

庚寅立春抒怀
白驹过隙年花甲,成败兴衰付惠风;
黑白正反皆耳顺,寄情诗画舞毫锋

慵客吟
家居无事身心懒,午睡初醒日已斜,
老至光阴难说贵,吟诗作画观闲花。

海韵园海享大舞台看戏友会演戏
闪烁华灯霓彩衣,南腔北调赛莺啼;
戏迷演戏游人看,不晓人人皆戏迷!

六十后息翔为善
翱翔向上搏长空,无托无依靠己功,
六十年来精力尽,与人为善作闲翁。

难入禅
浮生已晓如梦露,却爱黄粱未了情,
欲海难平心怎寂,匆匆泥泞路间行。

孤独行
春去秋来年已老,吟诗舞墨寄真情,
书生意气难融世,孤独红塵道上行。

送旧迎新宴后作[/size
]春秋三十献工运,老眼昏花五届臣,
棋局无常君莫识,江山万古属谁人?
注:“五届臣”意指参加工会工作以来已经历五位区总主席领导。

退休感慨
桌已理清橱亦空,今生劳作告完工。
身轻尽亨闲乘日,乐对青山观晚红。

百年随想

百岁风云烟散去,当今何辈识红船;
功过万世任人说,一枕黄粱付逝川。

竹枝词
端午
户户门楣挂艾菖,孩儿鼻耳抹雄黄,
香囊秀妹心思巧,妯娌欢颜裹粽忙。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9 13:4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8-19
诗海学步----三石诗稿(三)


胡嘉翔

五律

碧秀山庄游记
碧秀山庄在清水桥牌门村,山秀水碧,庭院幽雅,
诚旅游之胜地,交友之良所,游后诗兴勃发,成一律。
碧水廻廊印,秀峰高小亭。
粉墙庭院静,曲径树林青。
宴客欢梅阁,垂钩隐柳汀。
山村春日暖,庄野亦钟灵

春游中河路街心花园怀古
窄径花团簇,闲亭坐客稀。
新潮歌乐激,大众舞姿飞。
柱仿圆园式,廊疑北海归①②。
遥思庚子耻,强国可扬威。
注:①圆园指圆明园;②北海指北京北海公园。

宁波居士林
月湖盈德水,风柳拂禅钟,
居士怀慈爱,悲行满宇中

辛卯元宵海棠寻梅
去岁元宵节,梅红映碧池;
今年遭雪压,寥落仅几枝。


寒花清俗眼,白玉饰高堂。
粉蝶无瑕洁,红尘著素装。

仿古风
九峰观梅
梅园新花鲜,梅坡老树多;
观梅人不计,人如梅几何?

长律
三   山   赞
三山①雄峙北仑东,    象港②潮平驶巨艨;
洋岛③涛迎日本客,    慈峰④石存左慈踪;
书留史相⑤开田赋,    口传柯翁⑥射蟒功;
松翠凤山⑦奇堰潭,    钟鸣宣化⑧震长空;
千秋曲溪通海口⑨,    百岁神堂⑩矗村中,
叠嶂蕴珍风物富,    广洋藏宝水产丰;
山呈笋薯黄金弹⑾,     海奉鱼虾白鳗筒,
玉叶⑿茶香已名美,    油田春晓⒀更声隆;
登塘宴客农家乐,    把酒临风逸兴浓,
三十六湾⒁车旅疾,    诗人雅韵邀清风。

注:①三山:北仑地名,在北仑东南,有凤、虎、豹三山,故名三山;②象港:指三山南濒的象山港;③洋岛:指洋沙山,旧称扬扇山,唐时尚为海岛。④慈峰:在三山慈丰村,因山形若乳,俗称“乳丰山”,山上有石,传为道家左慈所遗,有联句曰:“斯地有仙踪,溪上犹遗洗足石;⑤史相:指南宋宰相史浩。慈峰山下原有寂照讲寺,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年间(公元915-921年),史浩曾为之作《开田疏》;⑥柯翁:指传说中的民间英雄柯杰,在樟树岭射死作恶多端的大蛇,受人景仰。岭墩有 “景仰亭”,联曰: “倚树杀猛鼍,至诚格天,荣敷九世;负喁除害虫,威声震地,誉满三山”;⑦凤山:亦称凤凰山,山下有堰潭,呈长方形,约700平米,传凤凤凰之化身,漾漾漪涟,美不胜收;⑧宣化:指凤凰山与白门山之间的宣化寺,寺始建于南宋古。寺前虎、豹两山雄峙,寺后群山叠翠,佛殿熠熠生辉。⑨海口:三山海口村,慈峰发源之溪流由此入东海;⑩神堂:指三山慈东村天主教堂,建于清朝,为北仑地区最早从西方传入的宗教场所;⑾黄金弹:三山盛产金柑,浑圆如弹,色泽金黄,故比拟之:⑿玉叶:三山产茶,20世纪90年代加工成精制茶,号“天赐玉叶”,可与杭州龙井媲美;⒀春晓:20世纪90年东海开发春晓油田,从三山登陆,三山乡因之更名为春晓镇;⒁三十六湾:从三山过新辟的茅岭隧道,即为北仑大矸之盘岙,山岙中盘湾曲折,旧谓三十六湾;

乙酉阳春游广西通灵大峡谷记胜
百越①风光数靖西②,     画廊百里④景观奇。
孤峰拔地姿危异,      众嶂摩天势逦迤。
涧畔修篁板桥画,       田间乱石③武侯遗。
曲溪流碧岩苔绿,       小道披荆旅客稀。
僮寨参差逢喜雨,      梯田层叠耕初犁。
云崖瀑泻⑤寒风冽,     邃洞⑥潭清水脉歧⑦。
黑水⑧盘山溶淡墨,     鹃花缀岸沐晨曦。
天成造化通灵峡⑨,     静境无尘逸客迷。
注:①百越:广西旧称。    ②靖西:广西地名。  ③田间乱石:指峡谷中的台地上黑色的小顽石散乱于田野之上,错综复杂,仿佛诸葛武侯演示的八卦阵。④画廊百里:指广西靖古新旅游景点通灵大峡谷,峡谷长五百余里,奇峰逶迤,洞瀑奇特,美如图画,号称“百里画廊”。   ⑤云崖瀑泻:指峡谷中通灵大瀑布。⑥邃洞:指通灵大瀑布旁的鸳鸯洞,俗称水帘洞。  ⑦水脉歧:指鸳鸯洞中的地下暗河。⑧黑水:指黑水河,因河水中含有锰矿原素,又在深谷底,观之水微黑,故名黑水河。⑨通灵峡:即通灵大峡谷。

正阳胜景
丁亥春游柴桥正阳寺,禅院景色奇特,步邵先生韵,作诗记胜
烟云缭绕芦江晓,旭日徐升佛宇昂,
古刹牌楼呈异彩,莲花大道染霞光;
青龙北卧依修竹,  白虎南蹲护琐墙;
嵬郭山门扬梵帜,生池宝殿镇金刚;
幽阶拾级参释祖,峭径步云探地王;
弘法演持筹策善,正阳寺院日辉煌。
[ 此贴被胡嘉翔在2011-08-19 13:39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